教师笔记听李虹霞老师《重建教室重整课程》报告有感

合集下载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经典作文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经典作文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经典作文创造一间幸福教师是李虹霞老师的作品,其中收留了许多个短小感人的教育故事,给人很深的感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范文模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有幸在学校图书馆借到李虹霞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大致翻阅发现这里都是一个个短小感人的教育故事,不是一些长篇大论的理论学说,正符合我的阅读兴趣。

这本书介绍了李老师与她的学生以及家长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个朴实的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普通但绝不平凡的教育历程。

作者李虹霞老师是山东省潍坊市名师,现任教于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

多年来师从于永正老师,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创造了"统合教学法";,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李虹霞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我还能说什么呢?说她幸福吗?说她值了吗?这都太浅薄。

教育对她来说,已不只是饭碗,也不只是事业,而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倘若让她离开学生,很难想象出她会怎样生活。

一个视教育如生命的人,爱学生如己出的人,她所从事的教育就会无比璀璨。

";细细品味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后,了解了李虹霞老师是如何热爱教育事业,如何爱每一个学生,她用爱心谱写的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赞叹不已。

一个中学老师,教过技校生,教过高中生,不听老师的"教小学会让自己变成一头拉磨的驴";的劝说,毅然选择了从事小学教育事业,而且主动承担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可想而知她的工作量有多大。

但她仍然以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

当她发现孩子们不爱学语文时,主动申请开设"童书阅读";和高年级的"经典诵读才能学院";班,一心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语文的兴趣,无论多么繁忙都会认真辅导。

不仅如此,她所带的班级与众不同,有别出心裁的展示台,有绿色植物角,有观鱼台,有丰富多彩的图书角。

李虹霞-重建教室 重整课程

李虹霞-重建教室 重整课程

重建教室重整课程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李虹霞缘起通常,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承担班主任工作,要有自己经营的一间教室,也要影响这间教室的一群学生。

学生的学校生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教室生活。

而学生的教室生活怎样,一定跟教室的生态环境和教师息息相关。

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有工厂化的统一样式,有秧田式的座位,有整齐划一的进度,有显示老师权威的讲台讲桌,学生到教室里来,意味着集体合作,也意味着被集体驯化,被规范被比较的生活让很多学生充满的恐惧,对教室很难产生喜爱。

如何让学生爱上自己学习生活最多发生的地方——教室,创造一个怎么的学习环境,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

研究证明,学习在面临挑战的环境下得以强化、在面临威胁的情况下受到阻挠。

安全而丰富的学习环境可以强化学习者在放松状态下的有效学习。

教室良好生态环境的营造,需要用爱心和智慧。

对小学生来说,能否从他们的视角去建设教室,童心童趣又尤为重要。

我们深知,决定一间教室容量大小和幸福多少的,更应该取决于这间教室里教师的视野、教师的智慧和教师的气度。

新课标中“教师即课程”,强调教师要进入课程,去创造出鲜活的课程。

能否在尊重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围绕着教室里学生的困惑和需要,为学生设置适合的课程,这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对母语教育的重视,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身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有着更加强烈的愿望,希望学生在启蒙阶段就能热爱我们的母语、欣赏我们的汉字。

可事实却不尽人意。

原本最容易亲近,也是最温暖、最诗意的母语,经过我们的教学,为什么早早让学生留下了“无趣”的印象?长期以来,对语文教学的诟病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预期的效果迟迟难以显现。

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最初认识来自于什么?仅仅给学生一本语文课本显然限制了学生的视野,影响了学生的胃口。

我以为,学生对语文课程的认识,应该取决于我们给予他们怎样的课程资源;学生能否因为喜欢这些课程资源而爱上母语恋上汉字,应该取决于我们怎样来实施课程。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统合教师资源,形成合作共同体,让教师资源的作用发 挥到极致。各科教师积极投注自己的热情和力量,从不同 角度书写着幸福教室的故事。
天籁 书香 墨韵 逸趣
阅读让教室静悄悄 阅读提升教室品质 阅读的孩子有潜力
解放空间走向多元
“统合”让梦想飞
幸福的名字叫从容
幸福源自第一次
起步 课程
慢板 课程
快板 课程
祝 《孟子》流芳百世
一个向往“大丈夫”的女孩
在不惜一切地付出中,自己是喜欢的; 在不知疲倦地付出中,自己是愉悦的。 心灵的宁静中,我找到了有效付出的智慧; 精神的舒展中,我找到了幸福生活的源泉。 我的生命没有因为更多的忙碌而憔悴, 而是在幸福教室的创造中日渐丰盈。
当一个老师长在教室里的时候,她的大爱就 在这里萌生、眼兴趣的培养, 促进习惯的养成, 渗透方法的指导, 目的:一见钟情。
潜心修炼; 一种境界!
瞻前顾后 勾连成线, 内外贯通 统整一体。
散板 课程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推动个性, 塑造风格。
经典,永远同行
附:1.幸福教室话剧学院《话说君子的剧本》 2.学生自制课件 3.学生给孔子和孟子的信。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三小 李虹霞
长在教室 源于热爱
很喜欢, 能在教室里工作; 很幸福, 能拥有一间自己的“幸福教室”; 只因为, 找到了开启智慧、平静心灵、享受幸福的 生活方式......
讲台、讲桌没有了; 作业、练习册没有了;
教室里
考试、测验没有了; 值日生、班干部没有了;
应该有什么?
当一个老师长在教室里的时候,她的智慧就 在这里积蓄、生成、喷发;
当一个老师长在教室里的时候,她的生命就 在这里生发、开花、结果;

读李虹霞《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有感

读李虹霞《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有感

读李虹霞《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有感对于李虹霞这个人,我们科任教师不是很熟悉,原因之一就因为她是一位班主任、是一位语文教师,一位从职中到小学都在做班主任的普通老师。

那我之所以能读到她的这本《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还要感谢东平小学的同行们!李虹霞的教室,被美国教师雷夫誉为“中国的56号教室”。

在书中,我“理解”了她——李虹霞,山东潍坊北海双语学校的一位语文老师。

细细品读李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虽然还没有读完,但我了解了这幸福背后的艰辛,需要坚韧和坚持才能走到今天。

这本书通过128个小故事,介绍了李虹霞老师从创造幸福教室以来和孩子以及家长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品读着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会让人感觉一股暖流涌在心间,幸福的滋味不言而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二章——追求高品质的教室生活”中的几个故事,如:《就该挺身而出》、《宽容何等重要》、《从此24小时开机》等。

《从此24小时开机》说的是:一个叫“梁子”的孩子,身在外地,但在临死之前将最后一个电话打给了李虹霞老师,李老师为了让孩子节省电话费并让学生早点休息,急忙挂断电话,哪知一别就是一辈子……看完这个故事,有一种说不清的感觉,也许是因为我本就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吧!但更多的是为了文中的“梁子”那最后一通电话所感动。

一个孩子能把生命中的最后一通电话打给他的老师,可想而知这个老师对他的影响是多么的不一般,他们之间的故事肯定也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

反过来想一下,一位老师能够让一个孩子如此看重、记挂,我想这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付出,能做师如此,岂是一个“幸福”了得!从故事中脱离出来,回想一下自己,我们是否也有这样的记忆,到现在是否还关心着某位老师吗?或者我们也做了什么让学生能这样挂念你的事情呢?掩卷深思,我并不羡慕,也不想拥有李老师这样的幸福教室。

但课堂,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的家园,在课堂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我真心的希望我的孩子们在课堂上能够幸福!我希望有时间大家都来认真读一读这本《创造一间幸福教室》,你会发现幸福就在身边!。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与总结(1)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与总结(1)

《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与总结(1)新课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教学课堂上呈现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焕发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通过《课程的反思与重建》的学习,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平时所听县内外课改观摩研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感觉到全国上下都在组织各种各样的新课程培训学习,而教师听后、看后、考后,能实际应用到教学中的确很少,如教师所言:“开新车走老路。

”更令人深思的是部分教师自以为,每一节课都“蜻蜓点水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教学。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一、新课程理念“消化不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新旧矛盾剧烈碰撞、此消彼长的过程。

一些教师由于没有将新课程理念真正内化为指导自己的教育思想,就很难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

目前,在新课程教学中就存在一些误区:一是一些教师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忽略了课堂实效性。

认为课堂“动”起来了,学生“站”起来了,就是新课程教学;课堂表面不在是以前的满堂灌了,就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活”的课堂。

一堂课下来,学生真正学到了什么呢?学生除了“闹过”“喊过”,真正收获、积累、感悟的东西很少。

教师在这方面缺乏理性的思考,没有把提高课堂实效性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渗透到教育教学行为中去。

二是一些教师盲目开展小组合作,把它作为点缀课堂的“一道风景”。

认为有了合作才是新课程教学,而忽略了合作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教师对学生合作小组缺乏有效的搭配和必要的职责分工,对合作探究的内容缺乏精心策划,对合作的情景缺乏有效的创设和渲染,对合作的评价往往侧重个人。

三是追求课堂教学手段的多变,一堂课,有的教师又是用多媒体,又是用幻灯机,又是用直观教具等,教师忙个不停,而学生则玩个不息,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学生实际上是一无所获。

四是课堂评价机械单一。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赞赏,有的教师就是“你真棒”、“好样的”等一些机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评价缺乏个性化和针对性,学生也是雾里看花不知谁对谁错。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范例(2篇)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范例在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一项重要的改革就是新课程的推出。

《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是我近期阅读的一本关于教育改革的书籍,在我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新课程的价值和重要性。

下面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和一些学习心得的总结,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反思。

在过去的教育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试成绩的优劣,而不太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发展。

然而,这种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样化的需求,容易培养出机械式的学习者。

新课程的推出,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固化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精神和学习兴趣。

它倡导通过自主学习、问题解决和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培养出更具创造性和适应性的人才。

其次,新课程的重建目标值得肯定。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思维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不仅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基础,更是人生发展和成功的关键。

新课程的推出,强调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追求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而非知识的堆砌。

这样的改革对于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再次,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教师需要从传统的课堂授课角色转变为学生的指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创设情境、提供材料和指导解决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模式。

这对于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全面的教学素养和专业知识。

最后,新课程需要家校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家庭是学生最早、最持久的学习场所,家长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长要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成长问题,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

2019开放周课堂重建听评课小结

2019开放周课堂重建听评课小结

2019开放周课堂重建听评课小结曾晓燕2019年4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尤溪一中举办的高中英语开放周课堂重建的听评课活动,通过半天听课学习,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而且还让我找到了自己和优秀老师的现实差距,领略到了各位出类拔萃的英语教师的风采,精湛的教学艺术,以及深厚的教学功底。

虽然三位老师的风格各异,水平不一,但是其实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去学习借鉴的优点,找到差距和自身的缺点。

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对这次听课的认识:第一、教师的良好业务素质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在这次听课中,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都有以下几个特点:1 、英语口语流利,发音标准准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英语教学的理解和把握,才能让学生学到正确的知识; 2 、善于利用各种形势的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英语知识更立体,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更生动;3 、教态自然大方,表情丰富生动,在课堂上能轻松营造愉快、活泼的教学气氛,富有艺术性;4 、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教学功底作为坚实后盾,使得课堂更加充实丰富。

第二、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了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本次参加讲课的教师所制作的课件都是用幻灯片制作的,都非常富有创意,既形象又生动。

通过各种直观形象得图片来帮助学生加深对单词句型以及课文的理解,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更深刻。

总之,提高高三学生改错能力.对于高三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意义重大。

通过这次听课,我开阔了眼界,让我深切的体会到了紧迫感。

反思之余,真的庆幸,我还年轻。

只有激情和对工作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

自己需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

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英语一天不看,不听就会退步,经常提醒学生,却麻痹了自己。

其次,热情永远不能跟经验相抗衡。

虚心向别人学习,充实自己。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2篇)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近年来,教育改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教育部也不断努力推动新课程的实施。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2024年的《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项目,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汲取到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我要感谢这次学习项目所提供的机会。

在这个项目中,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分享了各自的教育经验和观点。

这些交流使我受益匪浅,开拓了我的视野,拓宽了我的思路。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而过去的教育模式往往过于强调知识传输和应试技巧的培养,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我意识到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新课程的主体,需要改变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我将尝试在教学中引入问题解决、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深入研究了新课程的评价方法。

传统的评价方法往往偏重于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程中,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我将努力转变教育评价的方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例如学科综合评价、项目评价等,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指导。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意识到新课程的实施离不开教育领导层的支持和合作。

教育改革需要全面推动,需要各个层面的协同合作才能取得成效。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积极参与学校的改革实践,与教育领导层进行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我还计划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实施情况,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最后,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理解到教育改革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保持学习和创新的态度,教育改革一定能够取得成功,为学生创造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

学习感悟 一所小学的教育“重建”

学习感悟 一所小学的教育“重建”

学习心得一所小学的教育“重建〞
今天读了一所小学的教育“重建〞
统的教学流程倒过来,把课堂目标上移到周目标,完成了课堂与课标的有效对接。

“圣徒学社〞。

并对圣徒学社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每个成员必须做到“三当〞、“四要〞、“五有〞、“六做〞。

圣徒学社凝聚成了一批有热情、肯吃苦、渴望成长的教师。

在师傅的带着下,“智慧讲堂〞、“星光论坛〞、“车上教研〞也相继诞生,成为教师成长的强力“助推器〞。

在改革过程中,李校长用文化唤醒教师。

一个学校可以没有高楼,但绝对不能没有文化。

学校文化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有庞大的凝聚力,有着庞大的推进力,有着庞大的生命力。

李升勇校长每天晚上不关床头上的台灯,不停地看书、做笔记,累了睡会儿,突然想起什么,趴在枕头上就写。

就这样,李升勇本人成为引发、鼓励教师改变、成长的最大教育资源。

在校长鼓励下和引领下下,老师们走在课改前沿,逐渐变得有见识了,变得大气了。


“星光论坛〞组织课改组教师集中学习课程标准,逐字逐句地解读,使教师对课程标准了然于胸。

课程标准设置画面,然后把自己听到的、想到的用文字表达出来。

改变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材观,提出了教材=文本+生活。

更加联系生活实际,从实际出发,引领我从课本走向了生活,使我认识了一个多彩缤纷的世界。

〞使得教育回归于生活,回归于农业,回归于儿童,回归于游戏。

这也对应了陶行知说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哪儿有生活,哪儿就有教育这句话。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重建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重建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重建心得体会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课堂重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能力的基础。

而课堂重建则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进行的课堂改革。

在我参与的课堂重建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课堂重建需要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的课堂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教学活动,学生被动接受。

而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中,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和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发展。

我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和分享,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样的课堂重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和有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课堂重建需要创设丰富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课堂重建中,我注重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

在物质环境方面,我通过改变教室的布置和装饰,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在社会环境方面,我积极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好氛围,鼓励学生互相尊重、帮助和支持。

在心理环境方面,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让他们在轻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

通过这样的学习环境的创设,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们更加愿意去探索、思考和创新。

再次,课堂重建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

核心素养包括知识、能力、情感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而传统的课堂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

在课堂重建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还能够灵活运用、创造性思考和解决问题。

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道德素质,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乐趣。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模版(3篇)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模版(3篇)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模版我很荣幸能够参加2024年的《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这是一次令人难忘的学习经历。

在这个课程中,我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一些启发和体会。

首先,我认识到教育的目标应当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过去,教育的重心往往只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学生的其他能力的培养。

然而,新的课程思想认为学生的发展应当是全面的,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努力创造更多的机会和环境,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而不只是局限于书本知识。

其次,我认识到教育应当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潜力,因此,教育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这意味着教育者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提供更多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

此外,我认识到学科之间的整合与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在传统的教育中,学科往往是相对独立的,学生只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而缺乏对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整合的认识。

然而,新的课程思想认为学科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学科之间的整合和跨学科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发展。

因此,教育者需要打破传统的学科局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教育应当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教育者需要关注社会需求的变化,将社会需求纳入教育的内容与目标之中,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总结起来,我认为《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让我意识到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宏大的目标。

作为教育者,我应当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注重个体差异,进行学科整合与跨学科教学,并将教育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以更好地培养学生未来所需要的能力与素质。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例文(2篇)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例文(2篇)

2024年《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学习心得体会例文最近,我参加了一场由教育部主办的教育研讨会,主题是《新课程的反思与重建》。

在研讨会上,我不仅收获了许多关于新课程的知识,还与来自各地的教育工作者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通过这次研讨会,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对以后的教学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首先,我对新课程的目标和理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传统的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相比,新课程更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新课程也提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项目制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与他人合作,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这些新的教育理念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明确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其次,我认识到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引导者和学习环境的组织者。

这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新课程中,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教师,我必须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另外,我也从教育研讨会上获得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研讨会上,我了解到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合作学习、项目制学习、问题导向学习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我决定将这些方法和策略应用到我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通过项目制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在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思考。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1有幸在学校图书馆借到李虹霞老师的《创造一间幸福教室》。

大致翻阅发现这里都是一个个短小感人的教育故事,不是一些长篇大论的理论学说,正符合我的阅读兴趣。

这本书介绍了李老师与她的学生以及家长们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个朴实的小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她那普通但绝不平凡的教育历程。

作者李虹霞老师是山东省潍坊市名师,现任教于潍坊市北海双语学校。

多年来师从于永正老师,潜心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创造了“统合教学法”,在全国小学语文界产生了广泛影响。

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李虹霞把”老师“几乎做到了极致,我还能说什么呢?说她幸福吗?说她值了吗?这都太浅薄。

教育对她来说,已不只是饭碗,也不只是事业,而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倘若让她离开学生,很难想象出她会怎样生活。

一个视教育如生命的人,爱学生如己出的人,她所从事的教育就会无比璀璨。

”细细品味了《创造一间幸福教室》后,了解了李虹霞老师是如何热爱教育事业,如何爱每一个学生,她用爱心谱写的一个个令人感动的故事让我赞叹不已。

一个中学老师,教过技校生,教过高中生,不听老师的“教小学会让自己变成一头拉磨的驴”的劝说,毅然选择了从事小学教育事业,而且主动承担两个年级的语文教学,可想而知她的工作量有多大。

但她仍然以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

当她发现孩子们不爱学语文时,主动申请开设“童书阅读”和高年级的“经典诵读才能学院”班,一心为了培养孩子们热爱语文的兴趣,无论多么繁忙都会认真辅导。

不仅如此,她所带的班级与众不同,有别出心裁的展示台,有绿色植物角,有观鱼台,有丰富多彩的图书角。

班中的孩子个个酷爱读书,坐下就要练字。

这些主动性学习的场景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期待的。

想想自己总是一脸严肃地面对学生,一本正经的问候学生,严重缺乏李老师的微笑,李老师的亲和力,更缺乏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她曾写到午休对她来说就是工作,熬夜更是常事,她热爱教育事业,是这种爱让她无怨无悔且充满期待地无私奉献一切。

听李虹霞老师“统合教学”主题报告有感主题统觉

听李虹霞老师“统合教学”主题报告有感主题统觉

听李虹霞老师“统合教学”主题报告有感主题统觉走近名师感受幸福——听李虹霞老师“统合教学”主题报告有感秦俊丽 12月26日上午,山东__的李虹霞老师在__剧院为我们作了精彩的课例展示和“统合教学”主题报告。

短短半天时间,让我收益颇丰,真正饱尝了一顿丰盛的营养大餐。

李虹霞老师首先展示的是二年级的课——《画风》。

名师不愧为名师,听李老师的课真的是一种享受,她气定神闲,信手拈来,可谓是在风中漫步,让学生和与会老师们尽情欣赏到了瑰丽的风景。

她充分运用了谜语、诗、散文、绘画等多种体裁的有关风的文字,让学生加以赏读,创造了一种唯美的文学意境,让学生在诗一般的的课堂中徜徉着,感受着,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老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我粗略数了一下,李老师在这节课中总共引导学生朗读感受了关于风的作品10余篇。

如此大的阅读量在短短的一节课内完成真是令人佩服。

李老师的课确实是孩子们喜欢上的语文课,是幸福的课堂。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李虹霞老师的专题报告——《创造幸福教室》。

她一个人带着六年级和二年级的两个班语文课,和学生一起创建了两个“幸福教室”。

她打破常规,整合知识,统合教材,给孩子们准备了一顿顿营养丰盛的“语文大餐”。

她为了让孩子们与语文一见钟情,精心准备第一次语文课;她带着孩子们走进有趣美丽的语文世界,让孩子们明白语文源自生活,让孩子们自己探寻语文,体会语文的美丽;她重视培养孩子的美读能力,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每天都在进步,听她们班孩子们朗读,你会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惊叹不已;李老师在培养孩子的书写能力上也是一绝,孩子们个个都像个小书法家,那些娟秀工整的字体真是让身为老师的我自叹不如。

看着一幅幅她和孩子生活学习的幻灯片,听着孩子们那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词,我知道李老师是一个创造幸福、感受幸福的人。

是啊,做她的学生真幸福!能有这样的幸福教室,能在幸福教室里学习、成长真幸福!李老师的报告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之所以办不好,不是能力不足,而是自己没有足够的激情,不肯付出更多的心血。

读《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心得体会范文

读《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心得体会范文

读《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心得体会读《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心得体会范文读《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心得体会范文叶谰教授的《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引发了我的思考。

让我对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做法有了重新认识。

我经常问自己,“这样做,费心费力,我们要让孩子们学会什么?”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指出:“使学生努力学会不断地、从不同方面丰富自己的经验世界,努力学会实现个人的经验世界与社会共有的“精神文化世界”的沟通和富有创造性的转换;逐渐完成个人精神世界对社会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个性化和创生性的占有;充分发挥人类创造的文化、科学对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主体性教育思想正日益深入人心。

我们已经开始重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与潜在能力,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还是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环节完成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如何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个性的舞台?叶澜教授在《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一文中的几段文字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不能以“人”与“物”在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模式来认识,否则,就会陷入把“一方”当作“物”来操作的危险,而是应该以“人”与“人”之间在实践中的交往、即主体间性的模式来认识。

”“要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特殊的“人”—“人”关系,就要把师生的教学活动当作有机整体,而不是将“教”与“学”各作一方来处理。

”课堂教学,人的先天素质是不能够改变的,但人的第二天性或第二素质却是可塑的。

作为教师必须懂得如何对人进行施教,懂得如何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课堂上获得落实,以完成自己所肩负的使命。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重建心得体会(精选9篇)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重建心得体会(精选9篇)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重建心得体会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重建心得体会(精选9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重建心得体会(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重建心得体会1我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教师核心素养培训。

通过学习收获非常大,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国家公民,要遵守一个共同的道德基准,教师要具备公民所具有的道德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师德,敬业爱生。

敬业,就是要有教育理想、教师信念;爱生,不只是爱好学生,还要爱每一个学生。

不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搞什么“三好学生”评选,人人都是一样的,人人都能成才。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

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三、教师要有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

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笔记听李虹霞老师《重建教室重整课程》报告有感
上周末在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有幸聆听了李虹霞老师的示范课、专题讲座,让我久久品味,感受颇深,有几点体会和大家共享。

一、教师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从报告中我得知,李虹霞是一
位普普通通的小学语文老师,她一个人带着三年级和一年级的两
个班,每周满满24课时,可她感觉不到疲累、牢骚和埋怨。

在担
任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她和学生一起还创建了“幸福教室”。

看着一幅幅她和孩子生活学习的幻灯片,听着孩子们那发自肺腑
的感激之词,我知道了李老师是一个创造幸福、感受幸福的人。

教室能成为孩子幸福成长的精神乐园,决定教室容量大小的,不
是孩子的丰富表情、学习的酸甜苦辣、钻研知识的忘我痴情而是
教师的视野、智慧。

做她的学生真幸福!能有这样一间幸福教室,能在幸福教室里学习、成长真幸福。

可教师的幸福从何而来?在
教师的心中有着不同的答案,各有各的幸福。

但从李老师身上,
我坚信:爱自己的孩子不容易,爱别人的孩子更不容易,将心比心,和孩子同甘共苦、一块成长彼此相互信任、理解、关爱,不
牢骚、抱怨满腹,就是老师的幸福;不求多大回报,不求深奥的
答案只管身心愉快的过程,才是老师的幸福。

二、结合自身实际,适当地做好课程的统合。

课程的统合,
我们也尝试过,但今天幸福教室里的语文统合教学让我耳目一新,我看到了李老师的用心,触到了李老师的思想,在她的心中、眼中、嘴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仔细反思一下自己,仍在循规蹈矩、按部就班的进行着“教育”,每天也总是那么忙碌,每天仍
要为个别不够积极的学生“开小灶”,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点,可
教学效果高吗?做事贵在不仅具有前瞻性,而更重在坚持不懈,
或许,我们把整合课程当做一两次的尝试,当做给孩子们的“惊喜”,而李老师是在突破自己,突破他人,是在持之以恒地做下去。

所以,我也要学习她的钉子精神,敢于钻研,在吃透教材的
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整合,比如章节顺序的调整、知识前后的衔接、课内与课外的重新组合等,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跟得上、基础好的
学生吃得好。

三、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幸福教室里,一幅幅工整的
毛笔字,一篇篇精美的绘画作文,一节节引人入胜的美读……孩
子们深深地被她吸引,被她感动,被她震撼!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她的课堂民主、快乐,他的学生乐群、好学、向上、上善,
在幸福教室展现得淋漓尽致。

反思自己的教学,也得坐下来钻研
教材,反复品味自己的课堂,时时围绕孩子“我进步我快乐,我
成长我成功”下大功夫,让他们亲师、乐学。

四、做孩子的指路明灯。

开始,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是缺张少
页的,而教师正是引导孩子们养成好习惯、形成健康思想的灯塔。

李老师的“培根”课,夯实厚重的一笔一划,严谨的治学态度,
给了孩子们一双强有力的翅膀,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给
孩子们磕磕绊绊的人生道路上点燃了一盏最亮的指路灯。

她的成
功告诉我们,从基础、习惯、态度、思想抓起为时不晚,身心健康、理想远大、严谨求实、慎思笃行,孩子们才能走得更远、飞
得更高!
路慢慢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聆听李老师的教诲,求
实创新、开拓进取,我一定会为六小和荥阳的教育发展不懈努力。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