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竭运动恢复期大鼠纹状体微透析液中Glu和GABA含量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透析液。 每一时刻收集时间为 3 0 mi n , 提前 1 5 mi n开始采集。
收集完成后立即转入 一 8 0 ℃低温冰箱保存。
能[ 8 - 9 ] o因此本研 究采 用微透析技术 取得纹状体细胞 外液 样
品,利用毛细管电泳一激光诱导荧光技术对其中所含 Gl u及
GA B A含 量 进 行测 定 ,动态 观 察 力竭 运 动 2 4 h恢 复期 纹状 体
DV: . 2 . 6 am),在定位部位用颅钻在头骨钻一直径约为 1 r . 5 on t i 的d qL ,于定位 头骨 表面 下植入 一根直径 1 . 3 0 mm,长 1 4 ml n的灭菌不锈钢引导管 ,并用牙科水泥固定。
2 . 3 微透析采样
采样时小心将微透析探针沿 引导管探入右侧纹状体脑区, 利用微量注射泵将人工脑脊液 以2 1 t . l / mi n的速度恒速灌注 , 平衡 1 8 0 m i n ;分别于运动后 4 h 、5 h 、6 h 、8 h 、2 4 h收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疲劳与细胞外液 G l u 及G AB A含量之间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 。
1 实验材料
1 . 1 实验 动物 及分组
1 2只 S D 雄性成年大 鼠体重为 2 0 0~ 2 3 0 g ,随机分为 两组:( 1 ) 安静对照组 A( n = 6 ) 正常饲 养, 不施加运动;( 2 ) 力竭运动组 B ( n = 6 )进行一次性 力竭游泳运动 ;分养于室 温下 ( 1 8~ 2 5 ℃) ,自然光照周期 ,自由进食饮水 。
2 . 5 微透析样品检测
采 用毛细 管 电泳一 激光 诱导荧光技 术测 定大 鼠纹 状体 脑区微透 析液 中 G l u 、G AB A含量 。 2 . 6 数据处理 所 有数据均采用平均数 ± 标准差 ( X±S D)表示 ,用 s p s s 1 3 . 0 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 资料 的方差分析 ,a为 0 . 0 5 。
微 量注 射泵 、连接 管均 为美 国 BAS公司 ;所 用水 均为 超 纯水 ( 去离 子水用 Mo l l i p o r e公司生产 的 mi l l i p o r e wa t e r
用2 0 % 乌 拉坦 按 1 g / k g体 重 剂量腹 腔 注射 麻醉 ,每 6小 时采 用皮下注 射法补注 射相 同剂 量的乌拉坦 。将 麻醉 大 鼠 固定在脑立体 定位仪上 ,根据 《 大 鼠脑立体 定位 图谱 》对
大 鼠右 侧 纹 状 体 进 行 定 位 ( 坐标 为 AP : + l mm ML: + 2 . 8 mm
安静对照组 A采用相 同的方法采集微透析样品。 2 . 4 脑组织学鉴定
将 完成微透 析取样 的大 鼠断头 处死,取全脑 ,福尔 马 林 中过夜 , 固定后切 片, 检查微透 析探针 是否插入纹状体 中, 微透析探针未准确插入纹状体的数据不采用。
细胞外液 G l u及 G A BA含量 的变化 ,了解 同一研究对象在力 竭运动恢复期不同时段 Gl u 、 G A B A释放的变化特征及规律 , 揭示运动性 中枢疲劳的产生及恢复机制,为探索运动性中枢
游泳动作明显失调,在水 中放射性乱窜 ,不能再坚持; ( 2 ) 沉入水底不能回到水面超过 1 0 S l 1 。
2 . 2 纹状体脑区定位手术
力 竭 运 动 组 大 鼠在 游 泳 力 竭 运 动 后 , 擦 干 身 上 水 渍 ,
技术条件 的限制,运动性 中枢疲劳研 究进展缓慢。近年来随
AC E MD Q毛细管 电泳仪 ,毛细管柱总长度 5 7 c m,有效长
度5 0 c m,内径 7 5 m,外径 3 7 5 u m);I 2 C型脑立体定
位 仪 购 自美 国 s t o t i n g公 司 ;微 透 析 探 针 ( 型 号为 I B R 4 )、
1 . 2 实验仪器和试 剂
毛细 管 电泳一 激光诱 导荧光系 统 ( 美 国贝克曼公 司 P /
3 研究结果
3 . 1 力竭运动恢 复期大 鼠纹状体细胞外液 Gl u含量的变化
表 1 、图 l 表 明 力 竭 运 动 后 4~ 2 4 h恢 复 期 大 鼠纹 状 体 细 胞 外 液 中 Gl u含 量 呈 现 先 上 升 后 下 降 的 趋 势 , 力 竭 运
Spo r t Sc i en c e Re s e a r c h
早在 l 9世 纪 末期 ,意大 利 都灵 大 学 的著名 生 理 学家 An g e l o Mo s s o利用记功器记录中指屈肌在随意运动及 电刺激 时的收缩情况,其认 为肌 肉疲劳的影响因素来源于中枢 ( 脑 和脊髓 )和 外周 ( 神经 肌 肉接 头和骨骼 肌 )[ 1 ] ,由于当时
着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及新型分析技术 的 应用 ,运动性中枢疲 劳逐渐成为体育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 题 。众多学者认为长时间运动时及其恢 复期 ,脑 内神经递质 含量 的变化及不同递质之 间平衡的破坏 导致 了运动性中枢疲 劳的发生 口 : 中枢神经系统 ( c e n t r a l n e r v o u s s y s t e m,C NS ) 氨基酸类神经 递质含量发生变化 ,影响 C NS的兴奋 与抑 制 过程 ,是运动 性中枢疲劳产生 的可能机制之一 [ 6 - 7 ] o谷氨 酸 ( g l u t a ma t e ,G l u )和 y。 氨基丁酸 ( y. a mi n o - b u t y r i c a c i d , G AB A)分别是脑 内最重要的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类神 经 递质 ,直接参 与 C NS兴奋及抑制过程 的调控 ;另外 有学者 认为 G l u / G AB A 比值的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脑 内氨基 酸类神经递质之 间的平衡情况,影响中枢神 经系统 的生理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