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穴位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相当于长强穴)。 ❖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临床运用:
揉龟尾能通调督脉之气,调理大 肠的功能。揉龟尾,揉脐,推上七节 骨合用:腹泻便秘。“龟尾七节,摩腹 揉脐”乃小儿腹泻之通法。
上肢部穴位
1、脾经:
❖ 位置:拇指未端罗纹 面。
❖ 操作:循拇指桡侧边 缘,向掌根方向直推 或旋推为补,称补脾 经。由指端向指根方 向直推为清,称清脾 经。100—500次。
❖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 振,黄疸等症。
❖临床运用:
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 于脾胃虚弱,气血不瞳面引起的食 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
❖主治:腹痛,腹泻。
❖临床运用:按拿肚角,治疗各处原 因引起的腹痛,特别是对寒痛、伤 食痛效果更好,一般拿3—5次即可 。为治腹痛之要法。
❖腰背部穴位
1、脊柱: ❖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 操作:用食中二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
,称推脊,一般100—300次。用捏法 自下而上作捏法称捏脊, 一般3—5遍。 ❖ 主治:发热,惊风, 夜啼,疳积,腹泻, 呕吐,腹痛,便秘等。
清脾经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 湿热重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 疾等症。
但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一 般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小儿体虚或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 时,推补本穴,可使陷疹透出,但手法宜 快,用力宜重。
2、肝经:
❖位置:食指末端 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 ,称补肝经,向 指根方向直推为 清,称清肝经。 100—500次。
❖主治:腹泻,腹痛,遗尿,脱肛,疝气 ,尿潴留。
❖临床运用:揉摩丹田能培肾固本, 温补下元,分清别浊。与补皮肤经 ,推三关,揉外劳合用:腹痛,疝 气,遗尿,脱肛等症。摩或揉丹田 ,推箕门,清小肠合用:治疗尿潴 留。
5 肚角:
❖位置:脐下2寸,至两旁大筋(相当 于石门穴)
❖操作:用拇指食中三指作拿法,称拿 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临床运用:揉脐,摩脐能温阳散寒 ,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 。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 尾合用:治腹泻,消化不良,临床 中一般是从脐向下推叫清脐,从脐 向上推叫补脐。补脐法常用于治疗 脾虚泄泻症。
4 丹田:
❖位置:小腹部,脐下2—3寸间。
❖操作:用指揉或用掌揉,称揉丹田,摩 丹田。揉50—100次,摩5分钟。
❖主治:呕恶,项强,发热,惊风, 咽痛等。
❖临床运用:推、刮天柱骨能降逆止 呕,祛风寒。推板门,揉中脘,推 天柱骨:呕恶。拿风池,掐揉二扇 门合用:外感发热,颈项强痛。
胸腹部穴位
1、胁肋
❖位置:从腋下两 胁至天枢处。
❖操作:以两手掌 从两胁腋下搓摩 至天枢处,称搓 摩胁肋。次数 50—100次。
2、坎宫:
❖位置:在两眉上,自 眉头至眉梢成一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 向眉梢作分推,称推 坎宫,30—50次。
❖主治:外感发热,惊 风,头痛,目赤痛。
❖临床运用: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 脑明目,止头痛。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合用:治 疗外感发热,头痛,推坎宫,清肝 经,掐揉小天心,清天河水合用: 目赤肿痛。
小儿推拿学
——常用穴位
常用穴位
概述:小儿推 拿穴位中,一为经 络学说中的十四经 穴和奇穴,二为小 儿推拿本身所具有 的特定穴位。小儿特 定穴位具有以下三 方面的特点:
❖(1)小儿推拿特定穴位不仅有如孔 穴点状的特点,还有线状(如三关, 六腑)和面状(如腹,五指节)等。
❖(2)小儿推拿特定穴位大多数分布 在头面和四肢(双手居多),方便了 取穴和手法操作的治疗。
❖(3)小儿特定穴位不象十四经穴那 样有线路相连成经络系统。
头面部穴位
❖ 1、攒竹:(天门)
❖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 成一直线。
❖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 替直推称推攒竹,又叫开 天门,次数30—50次, 若自眉心推至囟门,则称 为“大开天门”。
❖主治:外感内伤诸证。
❖临床运用:推攒竹疏风解表,开窍 醒神,镇静,对于外感发热,头痛 等症,多与推坎宫,揉太阳合用。 烦躁者与清肝经,按揉百会合用以 镇静安神。
❖临床运用:
捏脊法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 ,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身健体的功 能。与补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 三里配合,可疗小儿疳积,脾虚泄泻, 便秘,四肢无力面黄肌瘦及先后天发育 不足的慢性病症。
推脊法从上 至下,配天河水 ,退六腑,推涌 泉穴合用可起清 热的作用。
2、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长强)成 一直线。
❖主治:胸闷,胁痛,痰喘气急,疳 积,肝脾肿大。
❖临床运用:搓摩胁肋,性开而降, 能顺气化痰,除胸闷,开积聚。
2 腹:
❖位置:腹部。
❖操作:沿肋弓角连缘或自中脘至脐, 身两旁分推,称为分推腹阴阳。掌或 四指摩称摩腹。次数:分推100—200 次,摩5分钟。
❖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呕吐 恶心。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 向上或自上而下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 和推下七节。100—300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
❖临床运用: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 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推上节, 按揉百会,揉丹田合用:气虚下陷 的脱肛,遗尿等。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用于 肠热便秘证、痢疾等症。
3 耳后高骨:
❖位置:耳后入发际 骨下凹陷中。
❖操作:拇指按或揉 ,称按或揉耳后高 骨,30—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临床应用:按高骨能疏风解表,治 感冒头痛。推攒竹、推坎宫、揉太 阳、推调用:安神除烦,治神昏烦 躁。
4 天柱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 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 指自上而下直推,称 推天柱。100—500 次或用汤匙边蘸水自 上向下刮。
❖临床运用:摩腹,分推腹阴阳能健脾 和胃,理气消食,在临床中摩腹,按 揉足三里,捏脊全用还可用于小儿保 健,起经壮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健脾和胃,消食的 作用。
3 脐:
❖位置:肚脐。
❖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 指摩或掌摩称摩脐。揉100—300次 ,摩5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 鸣,吐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