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说明文命题的十大陷阱

合集下载

高考现场写作文易犯的十个错误

高考现场写作文易犯的十个错误

高考现场写作文易犯的十个错误一、审题——若即若离虽然近年来高考作文多以“话题作文”或是“新材料作文”出现,题目宽泛,不设审题障碍,但也并不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依然要在所给话题、材料范围内进行审题写作,不可抛开话题、另辟蹊径地“信马由缰”。

否则,就会不着边际,偏离话题。

比如高考作文题《必须跨过这道坎》,就应该牢牢抓住“必须”“跨”“坎”等“题眼”进行审题,还要重点关注、开掘出“坎”的引申义、比喻义。

规避:要加强审题训练,针对题目“辨字析词”,盯准“题眼”,尤其对于哲理性命题,涉及辩证关系的,更要深入分析题目的深刻内涵。

审题越细、越准、越透,立意的思路就越宽、越深、越广。

二、入题——千呼万唤高考作文因字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写得太多,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往往出现“入题慢”的弊病,废话很多,以一当十的内容却千呼万唤不出来。

引用原材料或可有可无的内容占去了很大的篇幅,重点部分无法展开。

规避:多看名家精短美文,为我所用,在“实战”中寻找不足,总结经验。

三、扣题——蜻蜓点水有的考生写作文,从头到尾没有出现话题、话题的关键词或与话题相近的表述,犯了扣题不紧的错误,看不出是就所给特定“话题”或是“新材料作文”而写的文章,这样得分自然不会理想。

规避:在行文时牢记“考纲”中对作文扣题一项的具体要求,依照标准去做,回想老师的相关叮嘱及传授的方法。

四、立意——平庸病态见解独到、构思新巧、主旨积极的文章无疑是任何人都梦寐以求的。

可惜的是,在考场上有的学生为了追求所谓的标新立异,甚至写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文章。

如有的学生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中这样写:“我要把爱因斯坦的大脑移植过来,为自己发财致富……”由于思想格调不高,不符合高考作文“思想健康”的要求,降低了作文品位。

规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突破定向思维、线性思维,走向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视角独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五、选材——陈旧苍白有的学生作文材料陈旧苍白,缺乏厚重感。

论述类文本十大陷阱

论述类文本十大陷阱

.
2
• 2.因果混乱
• 因果颠倒或强加因果
• 【典例分析】
• 原文: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时候,社会运行节奏 加快,社会竞争状态加剧,社会流动范围扩大, 个体价值取向增强等,使得社会成员对于高情感 的向往和对于集体生活的需求表现得日益突出。
• 【选项】
• 社会成员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对强竞争和高情感将 更为向往。
•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 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11
.
6
• 6.张冠李戴
• 故意弄错对象
• 【典例分析】
• 原文: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 是草书。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 真书的笔法写章草,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 到东晋以后与真书变来的草书合流。
• 【选项】
• 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 草书,这是草书的一个来源。草书另一个来源是 章草,是用汉隶笔法写章草而形成的。
• 可能、大概、也许、将来、一定会
.
4
• 4.无中生有
• 找不到依据或者主观臆断
• 【典例分析】
• 原文:生态伦理思想要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 人与自然关系背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 自然环境,维护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促进人、 社会、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 【选项】
• 生态伦理思想要求人们在处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
之间的伦理关系时,回归自然,不搞繁琐而无必
要的礼节。
.
5
• 5.一概而论,以偏概全
• 范围上随意扩大或缩小
• 【典例分析】
• 原文:地球上的大部分生物都适应了一天24小时 的循环形式,植物当然也不例外。大部分生理过 程都是按一天的生理节奏进行的。

高考作文题的常见陷阱及对策

高考作文题的常见陷阱及对策

高考作文题的常见陷阱及对策高考作文题的常见陷阱及对策一、作文题中常设置的陷阱类型(一):特别设置修饰限定语型很多题目和关键词句除了要求我们抓住中心词,中心意思之外;还要求我们要额外留意它们的限制语。

如:“不要轻易说不”(2008年广东卷)。

对于它,我们要明了:“不说不”和“想说不就说不”都是错误的;要注意什么时候要说,什么时候不能说,突出“不轻易”!(二):关键字眼存在多义性型很多作文题(或关键词句),是拥有多层意义的;考生一时未注意,结果往往就错失最佳角度;或是写作时不清不楚,一会儿此意思,一会儿彼意思,无所选择,乱写一气。

如:“回到原点”(2011年广东卷)。

其中的“原点”是可有多种理解——即多重意义的!如:、起点或初衷(路弯了,迷失了,失败了,不妨回到原点再来)、根本、原则(真善美是人性的原点,药家鑫、李启铭之流的行为就是偏离了原点)等。

到底写哪个义项和角度,考生应该先予以定夺;且一旦确定,就不容改变。

(三):使用隐喻象征手法型很多作文题和关键词句是运用了某些手法的,我们仅针对它们的表层意义动笔,文章往往就失去了思想性和可读性。

如:“有鱼吃还抓老鼠?”(2010年全国卷)。

其中的“鱼”和“老鼠”,是不能仅照字面意义写的!即不能真的写“鱼”和“老鼠”!于此出题者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写作时要注意抓住其比喻义!——作者用猫们来影射生活中的两类人,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富而忘本、舍本和富而顾本,坚守本职。

考生写作时就应以此为主要内容来展开!(四):字眼中暗含关系型不少作文的中心话题,是由两个部分组成并隐藏某种关系(如并列、条件等)的;写作时考生容易忽略!如:“论情感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2003年全国卷)。

这是一个短语式作文话题;其中“情感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是并列关系。

写作时须两者兼顾而不可偏废其一!即须写出“情感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之间有没有关系,会不会互相影响,该不该受影响!二、审题对策(一)、咬文嚼字(明确限制)法该方法的基本做法是:准确、完整地把握题目含义、限制、要求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象征义、双关义、特指义等。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

高考阅卷老师常挖的10大阅读类陷阱(论述类、实用类文本)一、论述类文本阅读01 不识命题陷阱【易错点】不识命题者设置的陷阱论述类文本阅读客观选择题的选项设置,命题人一般不会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要“换一种方法”。

正是在“换”的过程中,命题人有意地用了一些方法,改变了原意,以此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命题人设置客观选择题的错误选项常用以下六种方法:(1)删:删减。

删减句子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

添加定语或状语,造成对内容的曲解。

(3)调:调换。

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从而改变句意。

(4)改: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比如因果颠倒、主客体颠倒、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5)漏:遗漏。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

这种选项有很大的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或者将望文生义的几个义项强加进去,干扰判断。

【解决对策】精准定位十大雷区1.以偏概全(绝对化)。

主要指空间错位,即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

2.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

就是指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

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等。

3.因果混乱(强加因果)。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4.混淆模态(可能与必然)。

命题者在设置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和想象题的选项时,从逻辑推理角度设置陷阱。

把可能出现的情况说成必然出现的情况。

5.主次颠倒。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高考历年真题中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高考历年真题中的常见陷阱有哪些

高考历年真题中的常见陷阱有哪些高考,对于每一位学子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挑战。

而历年真题,作为备考的重要资料,能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和命题规律。

然而,在这些真题中,往往隐藏着一些容易让人“掉坑”的陷阱,如果考生不加以留意,就可能在考场上失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高考历年真题中的常见陷阱。

一、语文科目1、阅读理解中的“偷换概念”在阅读理解题中,选项可能会故意将原文中的概念进行偷换,导致意思完全不同。

比如原文说的是“某种现象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而选项却表述为“这种现象一定会发生”,这就改变了原文的意思。

2、文言文翻译中的“实词误解”文言文实词众多,且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常见。

有些词在特定语境中的意思容易被误解,比如“走”在古代有“跑”的意思,如果考生按照现代的意思理解为“行走”,就会翻译错误。

3、作文中的“主题偏离”高考作文题目通常有一定的导向和范围,如果考生没有仔细审题,很容易在写作过程中偏离主题。

比如题目要求写“坚持梦想”,但考生却写成了“实现梦想的过程”,虽然有关联,但重点不同,就会被扣分。

二、数学科目1、选择题中的“干扰选项”选择题中常常会设置一些看似正确但实际上是干扰的选项。

这些选项可能会利用考生的常见错误思维或者对概念的模糊理解,诱导考生选错。

2、填空题中的“计算粗心”填空题的答案通常要求准确无误,而一些考生在计算过程中因为粗心,比如小数点位置错误、符号弄错等,导致答案错误。

3、解答题中的“答题不规范”在解答题中,不仅要求答案正确,还要求解题过程规范清晰。

有些考生虽然得出了正确答案,但因为步骤不完整或者逻辑不严谨,被扣分。

比如在证明题中,没有写清楚关键的推理步骤。

三、英语科目1、听力中的“同音词混淆”在听力部分,由于语速较快,一些同音词容易混淆考生的判断。

例如“hear”和“here”,“write”和“right”等。

2、阅读理解中的“长难句理解”阅读理解中会出现一些复杂的长难句,考生如果不能准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就可能误解句子的意思,从而选错答案。

2024年高考备考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者挖的“十大陷阱

2024年高考备考 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文本阅读)命题者挖的“十大陷阱

答案 选项张冠李戴。把“美国人和欧洲人”说成“当地人”。这道题十分简 单,考生在原文找到比对区域后,将选项与之比对,答案很明显。具体分析:
“藜麦的大面积种植……改变了当地人对藜麦带有歧视的看法”错误。根 据原文“之前,秘鲁城里人往往认为他们这片区域吃藜麦的人‘很土’。现在, 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的重视,食用藜麦被视作一种时尚”可知,应是“美国人 和欧洲人的重视”改变了当地人对黎麦带有歧视的看法,不是本地人。
边练边悟4 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审选项] (2023·新高考Ⅰ卷,T2-D)从藜麦事件可以发现,一组片面的事实 编织在一起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而这场良心危机对玻利维亚和秘鲁当地的 居民造成了真正的伤害。 [找原文] 乍一看,这一关于食物热潮、全球贸易和消费者忧虑的事件讲述了 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 成真正的伤害。 解 析 未然变已然。原文最后一段第二句:不过,这些受到错误解读的真相 可能会对当地的人们造成真正的伤害。根据文本信息“可能会”推断,选项 “造成了”表述过于绝对化。
边练边悟5 请指出并分析选项的命题陷阱。 [审选项] (2020·全国Ⅱ卷,T1-A)美术馆所收藏、陈列的部分艺术品的真实 性值得怀疑,因为实物并不等同于原物。 [找原文]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 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 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这也就是说,目 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 “原物”。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 研究则似不需要。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高考语文系统复习」论述文专题四:八大设题陷阱

「高考语文系统复习」论述文专题四:八大设题陷阱

「高考语文系统复习」论述文专题四:八大设题陷阱八大设题陷阱识破错误选项的陷阱,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会在以下几方面设置陷阱:设题陷阱一:偷换概念主要指命题者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如试题选项内容:(2016 天津卷,5,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原文信息: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

设题陷阱:偷换概念。

判断理由:原文指的是“文化消费属于文化活动”,而选项中表述的是“ 文化活动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概念的外延颠倒。

设题陷阱二:张冠李戴指命题者在设置干扰项时,故意将此事物表述为彼事物,将事物的此方面表述为彼方面,或者把甲的特点说成是乙的特点,或者将原文中甲的观点态度( 行为状态) 说成是乙的观点态度( 行为状态) 。

如试题选项内容:(2016 浙江卷,8,C)在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学衡”一派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但并不是所有学者都支持彻底抛弃文言文的极端做法。

原文信息: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从当时的文化发展大目标出发,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在追寻白话语言的“ 艺术化” 加工过程中,当年新文化运动提倡者事后的反思性意见,与五四白话文运动中以“ 学衡” 为代表的反对派意见,在语言与文学关系问题的许多认识上有着惊人的一致。

设题陷阱:张冠李戴。

判断理由:“ 学衡” 派反对白话文运动,“ 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艺术持否定态度” 的应是新文化运动提倡者。

设题陷阱三:指代有误选项对原文中的“ 指代内容” 表述有误,或是类别上的,或是程度上的,或是范围上的。

选项内容:在“ 礼” 的发展历程中,周公是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将史前留传下来的宗教祭祀活动,加工改造成了一整套的礼乐制度。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9大陷阱与解决对策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9大陷阱与解决对策

高考妙招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9大陷阱与解决对策论述类文本阅读——巧用比对法,速解内容理解题内容理解题重在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全国卷命题看,命题者所设置的选项有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直接转换,有的是对文本内容进行适度地整合或迁移。

命题人命制错误选项时,常采用“以偏概全、混淆时态、混淆是非、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曲解文意、张冠李戴、武断绝对、无中生有”等9种设误手段。

此题型重在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难度一般,只要准确定位信息并仔细比对,就能快速判定对错。

一、错误选项中常见9大陷阱1.以偏概全[应用体验]原文:如果说以往人们所了解的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于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

选项:(2017·全国卷ⅡT1—C)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比对分析] 选项以偏概全。

将原文中的“明初”说成了“明代社会”,扩大了范围,属于以整体代部分。

2.混淆时态[应用体验]原文:围棋起源于中国,是黄河文明的产物,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围棋源自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因为其形制、内涵与中华文明的源头相符。

选项:(2012·山东高考T6—A)围棋上古时期的结绳而治、河图洛书和周易八卦,其形制弈法等都饱含着文明母体的基因和特征。

[比对分析] 选项混淆时态。

删去了原文中的“极可能”,把“或然”变成了“必然”。

3.混淆是非[应用体验]原文: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

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下的局面。

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为世界时尚。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10大陷阱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10大陷阱

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设题10大陷阱高考新课标卷语文开门见山就是一道现代文的阅读选择题。

如何做好此道题至关重要,因为“万事开头难”,它关系到考生心理的稳定,思维的清晰,可以为后面顺利解题打好基础。

现代文的阅读选择题主要取材于社科类或科技类文章,它以选择题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形式出现,稍不加注意就会使考生与正确选项失之交臂。

而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选择题所设置的干扰项辨析不清。

现结合近年高考题型和练习,就选择题干扰项的设置归类辨析,以便考生理解掌握。

1、偷换概念这种干扰项就是把原材料中某个名词的内容,故意变换成其它内容,达到迷惑人的目的。

当考生在辨析此项时,应当注意所表述的名词同原文的内容是否在概念上相等,有无漏掉或变换了原文中的一些重要字词。

例1.阅读下文,分析E项从中得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指出:“人们越来越要求把所有人类意识的一切潜能都解放出来”,然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最容易受文化影响的能力”。

E.创造能力最容易受文化水平的影响。

【简析】不正确。

E项中用“文化水平”偷换了文中“文化”一词,用“文化”这样相同的字眼迷惑考生,往往使不够细心的人误认为正确。

2、无中生有例2.阅读下文,判断B、D两项说法是否符合文意。

这两位学者是利用直径为26米的射电望远镜,来寻找由浩瀚宇宙深处发出的未知讯号的。

他们以波长21厘迷和10.5厘米的电波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分别进行了三次和两次调查。

B.“三次和两次”是指对北半球天空的全部区域进行分片调查的次数。

D.“三次和两次”是指按照时间(天数)的长短分别进行调查的次数。

【简析】均不符合文意。

B项中的“分片调查”、D项中的“按照时间的长短”在原文中都没有提到,所以B、D两项判断有误,属无中生有。

3、强加因果/因果倒置例3.阅读例6第一段,判断下面说法是否准确。

D.太空帆船的航速,在月球轨道上比在地球轨道上更大,所以必须在地球轨道上加速。

科技说明文十大雷区

科技说明文十大雷区
【剖析】原文“氢原子核能够起到类似显微指南针的作用”是在“ 无线电波的脉冲传递到位后”“在脉冲之后”。而C项和D项却将其 理解成了“在人体于特殊磁场中接受无线电射频脉冲的前后”,这 就犯了将“后期”误作为“先期和后期”的错误。
四、主要与次要。
理论: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 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 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 方面。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 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



一般来说,每个文段命四个小题,这四个小题 是 理解信息含量特别高的关键词句(理解文中重 要词语的含义)(理解文中的重要句子的含义) 归纳一个重要语段信息(概括文章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根据文章进行推断和想象
高考科技文阅读的十大雷区
一、部分与整体(以偏概全)


理论: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数量范围上设置干 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 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 故意缩小或扩大信息的范围/作用/程度等或者断章取 义。 关键词语:“除……之外、某些、有时”等
例子: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 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 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 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 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 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 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剖析】原文“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 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而B项却将其表述成了 “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犯了将 “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高三语文复习作文不可碰的十大雷区

高三语文复习作文不可碰的十大雷区

高考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同学们的高三语文复习的如何了?语文中的一个重点就是作文,你是否知道作文不可碰的十大雷区,下面为大家详解。

作文不可碰的十大雷区:一、胡言乱语类有些考生喜欢发牢骚,这也不满意,那也有意见,但又见不出个所以然来。

或者说话口无遮拦,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也不分什么场合和对象,由着自己的性子一派胡言乱语。

例如:2007重庆卷《酸甜苦辣说高考》高考多了,就啥子鸟的都有。

我就喜欢说实话,他们说什么过了高考就是什么天使啊,王子啊,我就不相信,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可能是唐僧;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可能是鸟人!二、强词夺理类有些考生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幼稚偏激,对自己不能理解的现象,不是从自身找原因,而是恼羞成怒,强词夺理。

例如:2007浙江卷《行走在消逝中》先一看这个题目,我就觉得这个题目有问题。

行走在消逝中?怎么可能。

行走和消逝,哪个谁谁谁,站出来走给我看?鲁迅说过:这里有一颗枣树,那里也有颗枣树,说孔乙己大概或许已经死了,那是鲁迅,是大家,人家那可是高深的手法。

在这里我不是鄙视什么什么老师,只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做学问要非常的认真的,不要把学问当儿戏,我们为了这次高考可是下了好多的功夫了,你们这样草率,简直对不起我们的父母。

等着,我的私人律师呆会儿给你们打电话!三、荒诞无稽类受现代“搞笑”影视的“毒害”,一些同学说话“无厘头”,动不动把古人拿出来“恶搞”。

例如:2007北京卷《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打雷了下雨了收衣服了,唐僧哥哥这样说道,2007年北京的第一场雨就这样来了。

悟空当时在和紫霞姐姐约会,正要到了那话上,突然下雨了,悟空拿出了自己的棒子,一下子向老天捅去。

“悟空,叫你不要把你的棒子晃来晃去,乱插到人不好!就算没有插到人,插到天空中飞行的小鸟也是不行的!真顽皮这孩子,再不听话我就要把紧觚咒儿念!”正在这个时候,八戒从天空上栽了下来,骂道:MD,玉帝那老家伙又在和王母娘娘吵架了!飞行轨迹一打滑害我老猪摔一跤。

高考科技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的十大命题陷阱及解题技巧

高考科技说明文、社会科学说明文的十大命题陷阱及解题技巧
Nhomakorabea14
例子说明: 例子说明: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 互市” ……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 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 持友好关系, 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 杭衡。 茶马互市” 杭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 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 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 国家对战马的需要, 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 。(第二段 第二段) 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 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 ……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 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 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 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15 第三段) (第三段)
4
4
例子说明: 例子说明:
【对应文段】 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 对应文段】 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 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 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 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 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细胞中, 胰岛素的能力, 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 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胚胎干 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 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 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陷阱六 张冠李戴
理论指导: 理论指导: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 把具有不同性质、 扰, 把具有不同性质、特征的事物间的对 应关系打乱,重新进行错误的分配。 应关系打乱,重新进行错误的分配。

【免费】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10大设题陷阱

【免费】高考语文核心考点“论述类文本阅读”10大设题陷阱
比对分析:原文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不重要”并不意味着“不属于”,选项篡改了原文。
陷阱三
张冠李戴
将原文中甲的观点说成乙的观点,或者将甲的属性说成是乙的属性,偷梁换柱,混淆对象。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2015·天津卷第6题B项)“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比对分析:以偏概全,对中国经典范围的认定,不仅包括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以及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名著佳篇,还应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文字学著作等。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2015·安徽卷第3题D项)对“旧经典”进行重新解释和引申,是为了让它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的风格。
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引申,“旧经典”才能成为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继续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民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比对分析:通过比对,选项中的“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属于已然的事实,而原文是“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属于未然现象,这里混淆了时态。
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等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律”。属于张冠李戴。
陷阱四
[选项设置]
[对应原文]
无中生有
原文中并未说到某种观点或态度,而选项却脱离原文,无端地、毫无根据地生出一个观点或态度,选项的判断在原文中完全找不到根据。

高考语文选择题常见的出题陷阱

高考语文选择题常见的出题陷阱
• 5.语言风格总结不准 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素平实,华丽生动,含蓄 隽永,沉郁顿挫。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语言风格的内涵,作答时一句句地分析诗歌到底符 合哪种语言风格,然后再判断选项。
• 解题策略:
• 考查点
应对第略
• 语句含意 把诗句作为平常的文言语句进行翻译,同时进行相关联想在头脑中复现诗句所说景物或事,件, 由此确定句意到底是什么,进而判断选项中对词语的解释或对句意的理解正确与否。
是绝对的情况。 • 3.断章取义
命题者故意把某一个限制条件漏掉,孤立地截取某一个意思来表达,造成对 某个意思的片面理解。
• 4.答非Leabharlann 问• 题干问了一个问题,而选项回答的是另一问题。常表现为“下列不属于······的一项是”。
尽管选项表述完全符合原文,但选项并没有回答题干所探讨的问题。要注意题干中“原 因”“根据”“证据”“表现”“实质”“目的”等关键字眼,要特别注意辨析选项是否 符合题干要求。
• 3.思想情感总结不当
• 诗歌的情感即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而情感基调是指其思想感情属于哪一种类型。 命题人有时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表现出的情感进行分析评价,在这些分析 评价中设置干扰信息。
• 4.表达技巧理解不准
• 命题人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混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如把动态说成静态, 把比喻说成借代,将借景抒情说成直抒胸臆等。
• 高考链接:[2020全国卷ⅢT12]C项,“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 错误,由原文中的“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和“百官多列家疾, 不入”可知,官员们并非不愿到任办公,而是不符合朝廷要求。
• (4)事件先后设错。 • 高考链接:[2019·全国卷ⅠT12]C项,根据原文,“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在前,

浅析高考语文说明文写作误区及策略

浅析高考语文说明文写作误区及策略

浅析高考语文说明文写作误区及策略浅析高考语文说明文写作误区及策略高考语文中的说明文写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认真准确的说明文写作不仅可以帮助考生拿到高分,还可以让考生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

但是,很多考生在说明文写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不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还会降低考生的分数。

因此,本文将从误区和策略两个方面来进行浅析。

一、说明文写作误区1. 废话连篇在说明文写作中,有些考生会出现废话连篇的现象。

这样不仅会降低文章的质量,还会让读者产生厌烦的情绪。

2. 文章结构混乱说明文写作需要按照一定的结构来组织文章,但有些考生却存在文章结构混乱的现象,这样会使文章难以理解。

3. 句式过于简单说明文需要表达清晰明了的信息,但有些考生却存在句式过于简单的现象,这样会让文章显得毫无亮点。

4. 语言表述不准确说明文需要准确地表述所要讲述的内容,有些考生却存在语言表述不准确的现象,这样会让读者产生误解。

二、说明文写作策略1. 语言得体说明文需要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清晰明了的信息,因此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注意语言的得体性。

可以通过认真阅读优秀的说明文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2. 文章结构清晰说明文的结构清晰,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安排文章的结构,使文章更加连贯。

3. 句式精练说明文需要精准地表述信息,因此句式也需要精简、准确。

考生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来使自己的文章更有亮点。

4. 表述准确说明文需要准确地表述所要讲述的内容,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注意措辞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多次修改和请教老师来提高自己的表述准确性。

总之,说明文写作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在写作时需要注意避免以上误区,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说明文,获得高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说明文命题的十大陷阱陷阱一随意扩大或缩小理论指导: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指从范围上对内容进行了随意扩大,即有意把原材料中对某类事物的一部分所作的判断扩大到某类事物的全体。

(也可能缩小)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全都”“全部”“有时”“凡”“全”“都”“所有”“一切”“各种”等。

可以用笔画出来,或者作特殊的标志。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试题】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湖南卷第8题)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剖析】原文“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而B项却将其表述成了“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犯了将“部分”表述为“整体”的错误。

陷阱二:超前肯定理论指导: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故意将“即将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况”表述或推断为“已经产生的情况”。

关键词语:“目前、将会、已经、大概、也许、可能”“差不多”“将来”等修饰限制语等例子说明:【对应文段】胚胎干细胞另一个研究重点是用于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再将这些胰腺组织移植到体内,以根治糖尿病。

去年西班牙的研究者就将胰岛素基因转入小鼠的细胞中,使之具有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再将这些干细胞植入患糖尿病的小鼠胰腺中,结果小鼠的糖尿病症状消失了。

胚胎干细胞还有多种可能的用途。

不过,医学界的美梦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试题】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全国卷I第10题)A.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可以产生能分泌胰岛素的胰腺组织。

例子说明:【剖析】据原文,“把胰岛素基因转入胚胎干细胞……”这项结果目前只在“小鼠”体内得以实现,至于在人类身上得以实现,“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现实”。

所以A项“已经证实,把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类胚胎干细胞……”的推断犯了超前肯定的错误。

陷阱三主次不分理论指导:命题人设计干扰项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例子说明:【对应文段】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试题】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全国卷第7题)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剖析】根据原文,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补充”了军费之需。

“补充”指“在主要事物之外追加一些”。

所以,B项说“主要来源”则主次颠倒。

陷阱四不分条件性质理论指导:事物产生某种结果都有一定的原因或条件,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之间是选择关系,任何一个原因或条件都可产生这种结果;有时这些原因或条件是兼备关系,只有同时具备了才会产生这种结果。

命题者设计干扰项时,有时将“选择”关系表述成“兼备”关系,有时将“兼备”关系表述成“选择”关系。

例子说明:【对应文段】为了防止减压病,必须在出舱前吸纯氧,使体内的氮气逐渐排出。

吸纯氧的时间长短,根据密封座舱中氮的含量多少而定……如果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穿上它出舱行走,也不会产生减压病……【试题】下列对防止减压病的方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湖北卷第8题)B.吸纯氧排氮并且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

【剖析】根据原文,无论采用“吸纯氧排氮”的方法,还是采用“将舱外活动航天服的压力提高到380毫米汞柱以上”的方法,均可达到防止减压病的目的。

所以,对防止减压病而言,这两种方法是选择关系(原文中有“也不会’的语言提示),而B项却将其误述成了兼备关系(有“并且”的语言提示)。

陷阱五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理论指导:指选项在因果(或条件)关系上,故意把原材料中的“因”(或条件)变成了果,或把“果”变成“因”(或条件)等。

还有一种情况是强加因果关系。

分析有无因果关系,或者因果关系是否倒置例子说明:【对应文段】在我国,茶叶可依据制作过程中多酚类物质氧化程度的不同,分为红茶、绿茶、青茶、黄茶、白茶和黑茶六大类……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尽量减少多酚类物质的氧化,保持鲜叶的原色,富含维生素,称作不发酵茶,如产于黄山市的“屯绿”、苏州的“碧螺春”。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广东卷第10题)A.茶被称为绿色保健饮料,而绿茶在制作过程中又保留了鲜叶的原色,因而绿茶是茶叶中的精品。

【剖析】根据原文,“在制作过程中保留了鲜叶的原色”是所有绿茶的一个共性特点,与“是茶叶中的精品”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作者未将六种茶比较。

所以A项犯了强加因果的错误。

陷阱六张冠李戴理论指导: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具有不同性质、特征的事物间的对应关系打乱,重新进行错误的分配。

陷阱七答非所问理论指导:题目中问得是甲事物,选项说得是乙事物。

例子说明:【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杭衡。

“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第二段)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第三段)例子说明【试题】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全国卷l第8题)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剖析】根据原文,第二段说的是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第三段说的是藏族也很重视“茶马互市”的原因。

题干要求从“此”(宋朝统治者)入手分析,而D项却从“彼”(藏族)入手分析,这就犯了表述对象误判的错误。

陷阱八混淆肯定与否定理论指导:命题者设计选项时在事物的性质上设置干扰,故意将阅读材料中肯定了的事物加以否定,或将否定了的事物加以肯定。

例子说明:【对应文段】网格协议使得人们几乎能够链接与计算机有关的其他任何东西:数据库、虚拟和可视化工具,甚至是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

【试题】下列有关“网格协议”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辽宁卷第7题)D.网格协议能提供标准平台,但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

【剖析】根据原文,网格协议是能使人们链接“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的,两者密切相关,而且原文对此用了“甚至”一词。

“甚至”指“提出突出的事例(有更进一层的意思)”。

而D项却将此判断为“与计算机本身的计算能力无关”,这就犯了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以“否定”的错误。

陷阱九歪曲、夸大事实理论指导:命题者设计选项时,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歪曲、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

解题原则:忠实于原材料例子说明:【对应文段】在太空中,八面无着,双脚无用武之地,必须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的位置。

目前用的是喷气设备,安放在舱外活动航天服背部,叫喷气背包,通过三个自由度六个方向上的喷嘴喷气,以达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目的。

【试题】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湖北卷第10题)B.在太空中,航天员依靠太空机动器来移动身体,因此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行走范围是立体的。

【剖析】根据原文,航天员在太空中能做到的是“向任何方向运动”,而B项却将其夸大为“可以飘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这就犯了夸大事实的错误。

陷阱十无中生有理论指导:阅读材料中本无此意,而命题者却在设计的选项中故意凭空臆造出这种说法。

例子说明:【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03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

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例子说明:【试题】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上海卷)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剖析】根据原文,排名依据均为“发行量”,未提及“国际影响深远”,所以A 项“国际影响深远”的说法就犯了凭空臆造的错误。

另有:偶然、必然有意混淆已然、未然有意混淆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偷换概念……三遍阅读法第一遍:从头到尾仔细阅读,争取完全读懂,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个别语句不能够读懂,一般往下看到一个语义陈述完,就应该停止,回到不懂的地方,结合此处的前后语句,读懂后继续读下去,这样反复,读到最后。

读完这一遍,要基本理解文章的内容。

也许有同学认为这样阅读会浪费时间,其实是为后面作题节省了时间。

如果第一遍不读懂,在作题的过程中,你会花更多的时间。

第二遍:阅读题干和选项,要一字一句数着读,找出考查的信息和设置题目的角度。

然后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有重点地阅读全文,划出与选项有关的信息。

第三遍:把选项和与选项有关的信息结合起来,仔细比较,每个题目中设置的干扰项,都是可以从原文中找出依据排除的。

在确定选择一个选项过程,就是排除其它三个选项的过程,一定要找出排除的依据,才能做到做题准确。

总之:准确把握说明对象(概念)的内涵、外延、关系;准确把握各类判断:全称、特称、单称,必然、或然,充分、必要,相容、不相容。

准确把握推理、归纳、演绎、类比、因果。

重点考查准确认知,难点为逻辑推断能力考查。

【附:具体应答技巧】•1、审视标题,从中提取说明对象。

•2、整体阅读全文步骤:(1)边阅读,边预测下文。

(2)提炼全文结构:一般是先引出说明对象,后从不同角度(构造、原理、发现、现状、评价等)具体介绍。

(3)用好圈点法:对文中的副词(表程度、范围、时间)和关联词(条件和因果)句画出来。

一般从段首或末去找。

(4)用好批注法:把每一段要点词批注在文旁。

•3、解题步骤:审题→找信息区→筛选、比较、排除六易出现的问题•1、心情紧张或压抑,难以明辨文意,提取要点。

•2、跟着感觉走,忽视标题,读完全文不明说明对象就答题。

•3、对选项语句结构形式与原文语句类似或相同的语句,倾向认同,对改换了表达形式的语句倾向否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