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部分(2) 先富与共富

合集下载

“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的历史正义性

“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的历史正义性

“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的历史正义性1. 引言1.1 概述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先发展一些地区或阶层,实现先富;然后逐步扩大到更多地区和人群,实现后富;最终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的民生目标。

这一民生战略旨在解决贫富分化、城乡差距等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通过先富,可以激发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形成经济增长的引擎;通过后富,可以逐步扩大经济发展的成果,让更多人分享发展成果;通过共富,可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国家长期繁荣稳定。

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体现了政府的执政理念和责任担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重均衡发展,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字数统计:213】1.2 介绍先富后富共富理念先富后富共富的理念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的利益至上和全体共同发展的原则。

通过先富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可以为整个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资源和动力,进而促进后富和共富的实现。

这种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还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愿景。

先富后富共富的理念不仅是一种发展战略,更是一种价值追求和发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先富—后富—共富的历史渊源先富—后富—共富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

在古代社会,随着生产力和财富的不断积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财富的分配也开始产生差异。

在这个过程中,先富的现象逐渐显现出来。

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天赋、机遇等,先于其他人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和资源,形成了财富的不均衡分配。

这种先富的现象在古代社会中非常普遍。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财富的不均衡分配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如社会不稳定、阶级矛盾加剧等。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各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后富和共富来弥补先富的状况。

先富后富与共富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先富后富与共富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论先富后富与共富及他们之间的关先富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告别贫穷”的必然产物和现象,它既与当时的政策鼓励和人们的劳作观念、思想状况和劳动技能密切相关,也与当时打破平均主义的思想和体制束缚、贯彻按劳分配以及发展工商业、发展和繁荣经济的时代潮流密切相关。

先富现象的出现,不论在改革开放初期还是在今天,都具有伦理道德的意蕴,本质上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唤醒人的劳动积极性和潜能的重要表征。

从按劳分配到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先富的方式出现了不同的类型,其伦理意义亦有不同的差异和性质的不同,但不管何种性质的先富,在社会富强和经济发展中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意义,其生存和展开方式总是要引发不同的伦理意义,呈现不同的伦理价值,人们也可以对之作出伦理的评价。

(一)先富的含义与类型先富是相对于后富和共富而言的,是指在一定社会中的人们依凭自己的聪明才智较之其他人率先富裕了起来,成为了社会的富裕阶层。

从一般意义上说,先富是率先创富的结晶,其思想和行为均具有突破传统谋利方式的创新性,同时也意味着诸多道德风险的承担,以及不确定性后果的承载。

先富,从其来源和生成上讲,大量地与劳动特别是创造性的劳动有关,与开源节流和爱物惜物以及善于管理有关。

从劳动创造财富的意义上说,一切人类具有正当价值的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

英国早期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名言,认为一切财富都是由土地和劳动生产的,二者都是价值的源泉和尺度。

威廉•汤普逊对配第的观点作出了某种修正,认为“财富是由劳动产生的,除劳动外没有别的要素能使任何欲望的对象成为财富品。

劳动是财富唯一的普遍的衡量标准,也是财富的典型特征。

”[2]27理查德•琼斯也说,“一切财富不管来源是什么,总要由人类的劳动使它可以为人类的用途服务,甚至大地自发的产物,也必须由人力收集和使用。

因此,一切财富一定都是首先从劳动者手里分发出来的。

”[1]1我国古代的陶朱公之所以能够率先致富,不仅在于他勤劳刻苦,而且在于他能够审时度势,因地制宜,将治产与交易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坚持以德经商,“逐什一之利”(《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故而人皆称其贤。

正确理解_先富_与_共同富裕_的关系

正确理解_先富_与_共同富裕_的关系

富 裕 ”的 关 系 。
阶级, 那我们就走了邪路了。”我们只有 竞争规律势必发挥作用, 优胜劣汰是市 如 邓 小 平 同 志 所 指 出 :“ 过 去 搞 平 均 主
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 坚 持 以 邓 小 平 理 论 和“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场经济的无情法则。这种结果反映在个 义, 吃‘大锅饭’, 实际上是共同落后, 共
则是走向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的道路。 来的政策, 不仅是根据我国国情做出的 原则, 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但怎样才能 邻右舍, 会刺激他们去寻找创业致富之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 一种选择, 而且是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 实现共同富裕? 对此, 我们必须有个清醒 路。如农村的养殖业和种植业蓬勃发展,
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 展规律的。其主 怎么 扬, 更重要的是能发挥每个人的长处, 使 课堂的主人。
就演, 让课堂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
把知识讲全, 讲深, 讲透。学生长期为了 人人都能获得成功,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
三、怎么理解就怎么表达
现的舞台。
老师的教而学, 失落了应有的主体地位, 果。
首先, 我们要积极营造自由宽松的
根本原则
思想为指导, 坚决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 人收入分配上就是收入差别和生活富裕 同贫穷, 我们就是吃 了 这 个 亏 。 ”因 此 ,
邓小平同志指出 :“社会主义最 大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不断健全和完善社 程度的不同。
要实现共同富裕首先要打破平均主义,
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 这是体现社会 会主义经济法律法规, 鼓励和保护合法
教学的中心,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 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自学, 问题。
那渔翁压根儿就不是在钓鱼, 而是被美

先富 后富与共富的关系

先富 后富与共富的关系

社会主义就是要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化。

我们认识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发展生产力。

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比资本主义更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个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

在1992年,邓小平精辟地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他把共同富裕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先富是实现共富的捷径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共同富裕当作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去追求,容不得出现一点先富后富、多富少富的差别。

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其结果,只能是同步贫穷、同等贫穷。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平均主义,打破了“大锅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事实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

论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论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材料物理200841804019 王凯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社会主义必须走共同富裕之路,社会主义的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的根本目标。

邓小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个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

在1992年,邓小平精辟地把社会主义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把共同富裕提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

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步富裕、同等富裕。

奔向富裕是一个有先有后、有快有慢逐步实现的过程,要求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把共同富裕当作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去追求,容不得出现一点先富后富、多富少富的差别。

在个人收入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其结果,只能是同步贫穷、同等贫穷。

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虽然仍强调按劳分配,但收入差距太小,基本上实行的是“大体平均,略有差别”的政策。

实施平均主义只能是打击先进、鼓励落后,严重挫伤人们的积极性。

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破坏生产力。

实践证明,这样的认识和政策,既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也不符合中国的国情,在实践中也不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打破了平均主义,打破了“大锅饭”,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从而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和各个方面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进而引起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全面而深刻的变化。

事实证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大家都拥护的新办法,新办法比老办法好。

共同富裕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论先富与后富

论先富与后富

论“先富与共富”讨论先富和共富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弄清先富和共富的内涵,以及它们的关系。

迄今为止,人们对此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明确,并常常习惯于作简单化的理解,因此常常引出认识上的种种误解和实践中的政策摇摆。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人们对于“先富”和“共富”的关系争论不休,而贫富差距的逐年增大,更是激发了人们对“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质疑,引发一系列问题。

我们应该针对贫富差距的现状,正确认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提出相关对策来缩小我国的贫富差距,为走向共同富裕扫除障碍。

“先富”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手段先富起来。

先富不是目的,而是实现共富的途径和手段。

允许一部分先富,是承认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收入差别和富裕程度差别,但并不是收入差距越大越好。

先富要帮后富而不是搞两极分化。

先富带后富这一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大原则,也是最终目标。

“共富”不是同时同步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它是一个历史过程。

邓小平提出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我认为有以下作用:首先,一部分人先富,必须要以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为手段。

在我国现阶段,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行按劳分配和劳动、资本、管理、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结果。

通过这一部分人的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影响左邻右舍,使他们向先富地区学习。

其次,先富起来的地区和个人不但通过向国家纳税等各种途径和措施帮助相对落后地区的人们,帮助其地区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落后地区的人们提供经济发展的空间、机会和手段,给他们创造就业机会,带动该地区的发展。

例如,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的迅速发展,这些城市在自身发展成为大都市的同时,也为其他沿海以及内陆城市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更为本地以及外地的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缓解了其他地域的就业压力,促进这些地域以一种更加稳步的速度发展。

先富与共富辩证关系

先富与共富辩证关系

先富与共富辩证关系浅论共同富裕决不等于同步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 也是带动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为此, 我们既要鼓励先进, 提高效率, 合理拉开收入差距, 又要兼顾社会公平, 防止两极分化,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先富起来、共同富裕、两极分化社会主义分配的发展趋势是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没有现成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曾走过一段弯路,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引导下, 中国人民才走出误区, 开辟了一条社会主义国家从未走过的共同富裕的新路。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 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要实现这个目标, 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特殊国情的社会主义国家, 齐头并进的发展是不行的, 在这一方面我们曾有过深刻的教训。

所以, 邓小平同志早在年就提出,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人由于辛勤劳动、成绩大而先富起来, 从而带动全国人民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发展战略在今天已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果, 一部分地区凭借有利条件快速发展,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实现了“先富” ,并带动和促进了各地的经济发展和观念的变革,全国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

那么,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和处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多数人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呢?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分配规律和分配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必然使一部分单位、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

(1)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

在社会主义现阶段, 由于劳动者之间存在着劳动差别, 主要是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熟练劳动与非熟练劳动的差别, 他们对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是不同的。

先富与共富

先富与共富

先富与共富摘要:在改革开放的大发展下,邓小平提出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政策在现在是否真的适合,现阶段两级分化严重,官员腐败严重,房产等物价飞涨等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先富问题以解决,现在主要目标应该是共同富裕。

关键词:先富,后富,共富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他当时的理解是共同富裕决不等于也不可能完全平均,决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允许一部分人生活先富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比较快的富裕起来。

这就是当时的先富概念,当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别,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

主要是:1.应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不同。

3.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和竞争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最在的差别,也就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别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如果不谈先富,只谈共富,是不能实现共富的。

先富和共富是统一的,先富是共富的必由之路。

共富是先富的目的和归宿。

我觉得在当时,是一个伟大的决定,使我们度过了建国初期的艰苦岁月,以后才能快速发展。

现在似乎也出现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两级分化严重,穷人更穷,富人更富。

时下最热的还属房地产,近些年来,投身于房地产各类人齐聚,有的明星大腕更是热衷。

论先富后富和共富

论先富后富和共富

论先富后富和共富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其他人共同富裕”,这一鲜明的先富,后富,共富理论。

先富加上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可以说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构想中最具创造性的思想。

当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先富的地区要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逐步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

但是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

他认为“这是一个大政策”。

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贫穷。

邓小平所说的由“部分先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不仅是我国正确的发展道路,而且是一条客观规律。

“部分先富”和“共同富裕”不是截然分开的两个阶段,而是通过“部分先富”达到“共同富裕”。

在“部分先富”的过程中,就包含了“共同富裕”的成分;在“共同富裕”的基本目标实现以前,始终表现为“部分先富”。

“共同富裕”的前提和基础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充分积累。

在我国现阶段,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既要承认劳动差别,又要承认资产差别。

也就是说,不仅要默认劳动能力是每个人的天然特权,而且要承认对象化的、积累起来的劳动(物质财富)同样是每个人的合法权利。

前者要求同量劳动相交换,要求同量劳动获得同量报酬;后者要求财富转化为资本,并实现价值增殖。

只有这样,才既能够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能够调动资本所有者和企业主的积极性。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以及采取市场经济形式,就是体现了上述利益要求。

在这种经济制度和经济形式中,收入的较大差别是不可避免的,率先富裕起来的只能是一部分人。

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调节,富裕起来的人会越来越多,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如何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改革开放以前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分配领域总是离开生产力水平和要求,力求缩小人们之间的收入差别,结果导致平均主义盛行,出现了两个“大锅饭”,一是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一是个人吃企业的大锅饭。

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极大地挫伤了经济主体和个人的积极性,扼杀了经济的生机和活力,结果是共同贫穷。

因此,1978年底,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就提出了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

它很快产生了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对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牵动效应。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证明了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的正确性。

实际上,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先富和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不但是根据国情而作出的一种现实选择,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规律角度讲,也具有客观必然性。

(1)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会出现收入的差别。

按劳分配原则以劳动为尺度,它默认不平等的个人天赋和不平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由此劳动者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即使劳动者所得劳动报酬相同,也会因为家庭负担不同出现富裕程度的差别。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的实现特点还会扩大这种差别。

(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

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也存在着多样化的实现形式。

与此相应,在分配领域还存在着多种分配方式,除了按劳分配,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

由此会产生收入上乃至财产上的差别。

(3)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产生富裕程度的差别。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势必发挥作用,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无情法则。

这种结果反映在个人收入分配上就是收入差距和生活富裕程度的不同。

(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客观存在的社会差别,在很长时期内无法消除,这也是在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存在先富和后富、富裕程度不同的重要社会原因。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

毛邓三概论自学考试必备知识点10(在习题中积累知识点)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

(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形式。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土地、资本、劳动力、管理)等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此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要获得相应的收入。

(4)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是什么?党的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

(1)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按照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所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收益分配的一种方式。

生产要素所有者投入各种生产要素,应该取得相应的收入,允许和鼓励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是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适应的,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合法性,就是为了提高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益。

因为只有承认其合法性,允许生产要素所有者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投入,以劳动的价值分配到一定的收入,才能鼓励生产要素有效、合理地流动,得到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

"先富"与"共富"

"先富"与"共富"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8 — 9 0 0 4 ( 2 0 1 3 ) 0 5 - 0 0 1 3 — 0 3
“ 先 富” 政 策 的 实 质 就 是 鼓励 那些 有 能 力 有 条 件 带 头 富
先富起来、 先发展起来 。中国是一个大 国。 人 口众 多 。 地 域
第2 0卷 第 5期
V0 1 . 2 O No . 5

州 大



2 0 1 3年 9月
Se p . 2 01 3
J o u na r l o f E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 先富 , , 司 I . . - - ‘ ‘ 田
性, 让 每 个 人 都 能 够 最 大 限度 地 为 社 会 生 产 力 的发 展 作 出
贡献 。 而 社 会 是 个 人 的 集 合 。 每 个 人 最 大 限 度 地 促 进 了 生 产力 的 发 展 ,整 个 社 会 的 生 产 力 就 会 以最 快 的 速 度 发 展 。

部 分家 庭 率 先 富 裕起 来 , 才 能 充 分挖 掘 发 展 生产 力 的 潜力 , 使 社会 财 富 的 总 量不 断增 长 。这 就 决定 了我 国各 地 区生 产 力 的 发展 不 可 能 同 步 进 行 。有 条 件 的地 区就 先 富起 来 , 没 条件的地区就后富起来 。 有什么样的条件就实现什么样 的
献, 多做贡献 , 从而带 动中国社会生产力更好更 快地发展 。 而 发 展 社 会 生 产 力 是 中 国 社 会 永 恒 不 变 的主 题 , 因此 , “ 先
富” 政 策 也 是 必 须 长 期 坚 持 的 政 策 。随 着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发

毛概简答题论述题(整理版)

毛概简答题论述题(整理版)

毛概简答题论述题1. 试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马克思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1)马克思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2. 试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社会生产力。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

只有紧紧抓住和不断推动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要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先富与共富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与此同时, 我们也应当注意到,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已经基本成为现实的同时, 尚有部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生活水平下降, 农村少数地区的扶贫任务十分繁重, 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拉大的矛盾依然突出。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处理好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对于全面贯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至关重要。

邓小平先富与共富思想,亦称共同富裕论。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个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

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的实现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防止两极分化,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牢固的政治保障。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共同富裕论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富裕的道路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部分先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目标之一,是部分先富的必然结果。

没有目标,部分先富就会失去方向和归宿;没有道路,共同富裕的目标就成为空中楼阁。

根据唯物辩证法,贫富差距和两极分化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1.先富是共富的必要条件,共富是先富的目的所谓先富,是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

所谓共富,是指通过允许一部分地区、部分企业、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后,采取各种方式带动、帮助落后地区和落后企业加快发展,最终实现大家都过上富足生活的理想目标。

部分先富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富裕的道路和目标之间的关系。

“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的历史正义性

“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的历史正义性

“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的历史正义性“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先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然后逐步扩大富裕人群,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的一种战略。

这一战略的历史正义性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二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三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经济发展需要有条件的群体率先脱贫致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符合历史潮流和经济发展规律。

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为一部分人的富裕提供了条件,逐渐形成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局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扩大了富裕人群,形成了“后富”阶段。

这一规律性发展过程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必然要求。

“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通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让一部分人逐步实现富裕,同时通过税收政策、福利政策等途径,减轻贫困人口的负担,促进不同阶层人民共同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这种分配方式能够减少社会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与此通过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和帮助,让更多的人分享到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共富”战略。

这种分配方式有利于社会稳定,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

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扩大富裕人群,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可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这种战略不仅能够保障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还能够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目标。

在实践中,“先富—后富—共富”民生战略已经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这一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实行这一民生战略,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成为了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全社会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稳定,国家繁荣。

分配领域中“先富”与“共富”关系问题研究

分配领域中“先富”与“共富”关系问题研究
崔 义成 於 全 收 ,
( . 堰 职业 技 术 学 院 基 础 课 部 ;. 堰 职业 技 术 学 院 人事 处 , 1十 2十 湖北 十 堰 4 20 ) 4 0 0
[ 摘
要 ] “ 富 ” 共 富” 两 个含 义不 同而 又 相 互联 系、 互 制 约 的 范畴 ; 两 个 范畴 同 效 率 与 公 平 存 在 相 先 与“ 是 相 这
实现 合 理 的措 施主 要 有 “ 低 、 高 、 困” 提 调 保 以及“ 非 ” 完 善 体制 机 制 等 。 打 和
[ 关键 词 ] “ 富 ”“ 先 ;共 ; 公 收 [ 图分 类 号] F 4. [ 中 0 6 3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 10—7820)5 01 3 0843(080— 0— 0 0
由于 价 值 规 律 的作 用 , 争 竞 社 会 分 配是 否 公平 合 理 是人 们 普 遍关 注 的 问题 , 是 关 的差 别 。在 市 场经 济 的 条 件 下 , 也
系 到能 否 调 动绝 大 多数 人 劳 动 积极 性 , 进 社会 生产 力 快 速 和优 胜 劣 汰 是 必然 的 。优 胜 劣 汰 所 引 起 的个 人 收 入 差 距 是 促 发展 的根 本 问题 。改 革 开 放 初 期 , 小 平 提 出 , 许 一 部 分 巨大 的 。第 四 , 区 经 济发 展 不 平衡 形 成 的 差 别 。城 乡差 别 邓 允 地 人 一部 分 地 区 依 靠 诚 实 劳 动 和合 法 经 营 先 富 起 来 [ ;9 2 和地 区差 别 是 长期 的 历 史 现 象 。 它 是 由地 理 环 境 和 历 史 等 1 1 9 年邓 小平 又 提 出 , 同富 裕是 社 会 主义 的本 质 l 。如 何 认 识 原 因形 成 的。 以上 这 些 差 别 都 是 不 以 人 们 的 意 志 为 转 移 的 共 2 ] 和处 理一 部 分地 区和 一 部 分 人 先 富 起 来 与共 同 富 裕 之 间 的 客观 存 在 。我 们 只有 承 认 这 些 差 别 , 照顾 这 些 差 别 . 能 调 才 关 系 , 是一 个 很 大的 难 题 。人 们 在破 解 这 一难 题 的 过程 中 这 动各 个 方 面 的 积极 性 , 进 社 会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 步 实 现 共 促 逐 已经 取得 了许 多重 要 成 果 。但 由于 这 一 难 题 是 一 个 动 态 的 同 富裕 。实 现 共 同 富裕 是 一个 长期 的历 史 过程 。 不 断 发展 的问题 , 以任 何成 果 都 只是 相 对 的 。 在综 合现 有 所 “ 富” “ 富 ” 相 互 联 系 , 互 制 约 的 对 立 统 一 关 先 和 共 是 相 理 论 成果 的基 础 上 , 者认 为 , 先 富 ” “ 富 ” 对 立 的统 笔 “ 与 共 是 系 。“ 富” 途 径 、 示 范 、 动 力 ;共 富” 目标 、 过 程 、 先 是 是 是 “ 是 是 一 ;先 富” 共 富” 关 系 在 实 质 上 是 效 率 与 公 平 的 关 系 ; “ 与“ 的 是指 导 , 这是 二 者 的 区 别 或 对 立 。二 者 的 统 一 是 相 互 渗 透 、 收 入 差距 必 须 相对 合 理 ; 同 富裕 是一 个 逐 步 实 现 的过 程 。 共 相互 促 进 , 旋 式 上 升 , 浪 式 前 进 。 “ 富” 以 共 同 富 裕 螺 波 先 要

推进由“先富”到“共富”的阶段性转换

推进由“先富”到“共富”的阶段性转换

㊃学术探讨㊃推进由 先富 到 共富 的阶段性转换∗胡家勇㊀武㊀鹏内容提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标㊂经过3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我国已经积累起了比较丰厚的物质基础,但与此同时,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明显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上升㊂过大的收入和财富差距,会增加产权保护和社会 维稳 的成本㊁禁锢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性㊁滋长社会浮躁心态和激进情绪,从而损害长期增长和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㊂国际经验表明,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经济体,必须构造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格局㊂综合考虑,我国已迎来由 先富 到 共富 的转换阶段,在理论和发展战略上明确这一阶段性战略转换具有重要意义㊂关键词:贫富差距㊀共同富裕㊀阶段转换㊀㊀ 共同富裕 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越性㊂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马克思就已明确指出,在新社会制度中,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 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 ㊂邓小平将 共同富裕 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之一,指出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㊂ 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贫富差距明显扩大,已演变为各种社会经济矛盾的一个重要根源㊂因此,从总体上把握,我国已迈进从 先富 到 共富 的转换阶段㊂一㊁从纵向和横向角度把握我国贫富差距的历史和现状㊀㊀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中等收入国家②,较为顺利地完成了 先富 阶段的战略目标,为 共富 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㊂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居民贫富差距在这一过程中快速拉大,攀升至高位㊂我们可以从纵向的时序比较和横向的国际比较两个方面来具体把握这一问题㊂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拉大速度过快㊂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一直维持在0.3左右的较低水平,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迅速攀升,并于1994年首次超过0.4的警戒线㊂③其后虽有短暂回落,但总体的上升趋势依然明显㊂2003年基尼系数超过0.46,之后居民收入差距逐渐稳定,并徘徊于0.47左右的较高水平(见图1)㊂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高收入群体普遍存在瞒报低报收入的现象,依据官方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往往会低估真实的收入差距状况㊂④有证据表明,这一低估的程度已越来越大:近些年来,国内高收入群体逐渐展现了强大的消费能力,仍不富裕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2012年6月1日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 C G)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指出,中国百万美元富豪家庭数量达143.2万户,排名全球第3,‘福布斯“杂志对此评论道, 2009年中国在超级富豪人数榜上还是第13位,没有一个国家实现过这样的跳跃 ;由于高收入的被调查者倾向于瞒报收入,官方的城乡居民收入调查数据较之资金流量表的数据低估了居民总收入,然而即使以资金流量表的数据为基础,2008年我国仍有5.37万亿元的灰色收入未被列入统计,这大大高于2005年的2.67万亿元(王小鲁,2010)㊂考虑到上述问题,有学者估计,我国2007年的真实基尼系数应为0.5312‘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2期∗胡家勇,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j y h u@c a s s.o r g.c n;武鹏,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w u z u o p e n g831228@163.c o m㊂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重大项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㊂(李实和罗楚亮,2011),这较之官方调查数据的计算结果高出了12.5%㊂由于未列入官方统计的瞒报收入㊁灰色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王小鲁,2010),2003年后真实的基尼系数很可能仍将略有上升㊂㊀㊀图1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伴随的收入差距扩大(1978~2010)数据来源:根据相关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城乡加权法计算㊂图2展示了按城乡㊁行业㊁地区等特征划分的居民收入差距演进情况㊂从中可以看出,除地区收入差距外,各种收入差距整体上均处于上升态势,其中,农村内部差距在2004年便超过了基尼系数0.4,城镇内部差距也已十分接近这一警戒线水平㊂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中的大规模城乡人口流动,城乡收入差距持续快速扩大的态势得以抑制,但城乡收入比依然悬殊㊂城乡收入差距占据了中国总体收入差距的一半左右,是中国收入差距最大的结构性来源㊂行业收入差距目前所采用的是行业门类的统计口径,若进一步将行业细分,所计算出来的基尼系数还将进一步上升至0.18以上(武鹏和周云波,2011)㊂另外,垄断行业高收入的问题十分突出,仅从公开的工资数据计算,行业垄断就已导致行业收入差距上升约25%,与非垄断行业相比,垄断行业非合理地高出相当于平均收入水平1/4的份额(武鹏,2011)㊂如果加入非公开的收入和各种隐性的福利等,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程度还将更大㊂收入差距衡量的是财富流量上的不平等,由于贫富群体间的收入流动性一般较低,现实中骤富骤贫的现象并不普遍,这就使得收入差距会沿着流量变化的方向累积,进而导致居民间财富不平等的同向扩大㊂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⑥财富存量不平等的扩大速度要快于我们所经常讨论的收入不平等,进而财富的不平等程度远大于收入的不平等程度㊂‘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估算,中国城市家庭总资产均值为247.6万元,中位值为40.5万元㊂这意味着中国城镇家庭财富呈严重的右偏分布,穷人㊀㊀图2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类型收入差距的演进(1978~2010)注:地区差距运用的是分省人均G D P 数据;⑤行业差距运用的是行业门类的工资数据,其中1979㊁1981~1984年未公布相应数据㊂数据来源:根据相关历年‘中国统计年鉴“㊁‘新中国统计六十年资料汇编“中数据计算㊂较之富人的数量极多,富人较之穷人的财富极大,社会财富占有高度不均㊂该调查的主持者甘犁指出:抽样调查的样本里,非常有钱的人很多,资产最多的10%家庭占全部家庭总资产的比例高达84.6%㊂ (项凤华和马乐乐,2012)依此估算,我国的财富基尼系数可能达到0.8左右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在当前中国人民普遍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房价却持续上涨且需求依然充沛,2011年70%的瑞士名表为中国人所购买,世界豪车跑车生产商开始专门为中国消费者量身设计车型等一系列 反常 现象㊂2.中国已位居收入差距偏大国家的行列㊂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以基尼系数衡量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已高达0.49,在所统计的全球124个国家中排在第95位,处于下四分位之后;根据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2008“,以基尼系数衡量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高达0.469,在所统计的全球126个国家中排在第93位,接近于下四分位㊂上述两组横向可比的权威数据均表明,中国目前已位列收入差距偏大国家的行列,收入不平等状况不容乐观㊂根据‘人类发展报告2007/2008“提供的数据,我们绘制了世界各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的密度分布图(图3)㊂该图显示,各国收入差距水平呈单峰右偏分布,总体均值为基尼系数0.409,峰值(即众数值)约为基尼系数0.37㊂基尼系数0.5以上和0.3以下区间内的国家分布较稀疏,大部分国家集中分布于基尼系数0.3~0.5的区间内㊂总体而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收入差距都能够控制在警戒线以内,但从均值来看,收入差距过大目前仍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收入22差距水平偏大的国家需进一步加大缩小收入差距的努力㊂中国的基尼系数位于密度峰值和总体均值的右侧,意味着中国已位列收入差距偏大的国家之一,并且所面临的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要求相对更为迫切,任务也更为艰巨㊂㊀㊀图3㊀以基尼系数衡量的世界各国收入差距水平密度分布状况(2006)数据来源:根据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po r t 2007/2008中数据整理㊂㊀㊀图4㊀各国基尼系数与对数人均G D P 的散点图(2006)注:纵轴虚线依据基尼系数0.4㊁0.6将世界各国划分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㊁差距偏大和高度不平均3组;横轴虚线依据世界银行提出的标准,以人均G D P 905美元㊁3595美元㊁11116美元为界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低收入㊁中下等收入㊁中上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4组㊂数据来源:H u m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R e po r t 2007/2008;W o r l dD e v e l o pm e n t I n d i c a t o r s 2008㊂二、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㊀㊀在经济学研究中,公平与效率的取舍一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㊂打破平均主义大锅饭㊁推动效率优先的改革,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暂时牺牲平等乃至公平,以换取G D P 的快速增长,这蕴含着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的命题㊂现在我们对这一命题展开思考,迫切需要弄清两点问题:以公平换增长的政策应以何标准来捕捉转折点,进而在此后将公平摆在更为突出的战略位置;公平与效率的置换比率如何,两者是否在任何发展阶段都是不可兼得的㊂库兹涅茨在1955年发表的‘经济发展与收入不平等“中提出了著名的倒 U 假说,指出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长期趋势可以假设为:在前工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经济增长早期阶段迅速扩大,尔后是短暂稳定,然后在增长的后期逐渐缩小㊂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收入差距 先恶化,后改善 的趋势近乎是必然的㊂⑦对此,我们绘制了2006年各国基尼系数与对数人均G D P 的散点图(图4),以考察经济发展水平与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㊂图4按基尼系数由低到高,将各国划分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2~0.4)㊁差距偏大(0.4~0.6)和高度不平均(0.6以上)三组㊂⑧在横轴方向上,依据世界银行提出的标准,按人均G D P 由低到高,将世界各国划分为低收入(905美元以下)㊁中下等收入(906~3595美元)㊁中上等收入(3595~11116美元)和高收入国家(11116美元以上)四组㊂上述分组相互交叉,共得到12个子区域,分别由A~L 标识㊂图4中还绘制了一条回归线以拟合分布趋势,经反复实验,二次项方程的拟合优度最高,这也意味着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倒U 型的演进轨迹㊂在各个国家(或地区)散点中,我们着重标识了四类国家:一是在各个经济发展水平上收入差距离均差较大的国家,直观来看就是远离共同趋势线的 瑕点 国家,包括高于和低于趋势线两类国家;二是重要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如美国㊁日本㊁德国三大资本主义经济体和俄罗斯㊁巴西㊁印度㊁南非等金砖国家;三是中国周边的邻近国家;四是与我国发展阶段相仿的新兴经济体国家㊂有的国家兼具上述几个特征㊂从比较分析中可以得出了以下四点结论:(1)趋势线的上升阶段仅限于低收入区间,在中等收入区间和高收入区间中均是下降的,并且在高收入国家中,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差距下降的速度呈现加速态势㊂(2)样本相对于趋势线的离散程度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发达国家尤为明显地向共同趋势集中㊂G ㊁J 两个远离趋势线的区域没有样本分布,K 区域仅有三个靠近该区域收入差距下限的样本㊂32 ‘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2期发达国家高度集中于L区域,中上等收入国家分布于H和I两个低差距区域,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则跨越了三个收入分配区间㊂(3)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拉美和南部非洲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明显偏高,前苏东转型国家和北欧福利国家的收入差距水平明显偏低,而中国则属于差距水平相对偏高的国家㊂这里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传统资本主义国家和前社会主义转型国家,在收入分配上相对更为平等,与收入差距较高的我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㊂这易于使广大中低收入群众联想到,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形成惠及他们的分配格局,从而动摇他们对社会主义能够实现公平正义的信念㊂(4)中国周边各国大多位于趋势线以下,说明它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多保持了相对良好的收入分配格局㊂尤其是日本和韩国,在成长为发达经济体的过程中,收入差距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实现了公平和效率的兼得㊂这里需要引起我们关注的是,周边各国与我国的联系相对更为紧密,分配不平等方面的反差也更易于被国内观察到,进而人们的相关心理落差也更易于被放大,这使得我们较之拉美和南部非洲国家更易于凸显自身收入差距偏大的问题㊂另外,目前周边国家中仅有尼泊尔在收入差距程度上高于我国,缅甸虽然没有相应数据,但估计亦不下于我国,也正是在这两个国家,政治和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之中㊂这些经验性的事实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㊂上述分析对库兹涅茨规律既有否定的一面,也有支持的一面,具体地:不发达阶段,国家的经济增长未必以收入差距的快速扩大为必要条件;而收入趋于平等却是发达国家的一项必要条件和必备特征;发展中国家要跳出中等收入陷阱,跃升为发达国家,必须实现收入差距的稳步下降㊂参考图4中箭头所示,目前,中国已跃升为中上等收入国家,但是收入差距过大状况却没有明显改观,且偏离趋势线的程度在不断地扩大,这显然有悖于以上总结的规律㊂如果继续保持这一状况不变,中国很可能将长期停留于中等收入陷阱H区域,而无法像日本㊁韩国等国家一样跨入高收入发达国家的行列㊂因此,我国发展路径的选择,应是沿着虚线箭头所示方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致力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成功由中等收入陷阱H区域跨入标准的发达国家L区域㊂三、收入差距过大损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收入差距过大是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一个突出特征㊂过大的收入差距将会给经济㊁社会带来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其中的某些潜在影响在我国已经开始显现㊂第一,收入差距过大易于造成社会不稳定㊁治安恶化,从而增加产权保护和社会维稳的成本㊂有诸多的研究证据对此加以了支持和描述㊂联合国 犯罪趋势与刑事司法体系运转情况调查 显示,凶杀率与收入不平等状况显著相关的,在富裕程度相仿的条件下,收入不平等程度更高的美国比英国高出4倍多,比日本高出12倍多㊂从1988年至今,中国刑事犯罪率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12.5%,超过了同期人均G D P的年均增长速度(胡联合等,2005),其中,2004年的犯罪增长率更是高达14%㊂虽然目前中国的犯罪率仍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犯罪率的增长速度却是同期西方发达国家的3到4倍(胡联合,2006)㊂在1988~2004年间,中国的相对收入差距每上升1%,将导致刑事犯罪率显著上升0.37%;绝对收入差距每上升1%,刑事犯罪率将显著上升0.38%(陈春良和易君健, 2009)㊂第二,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到一定程度,将可能引发政治动荡㊂对于这一风险,邓小平早在1990年就曾直接指出, 中国有十一亿人口,如果十分之一富裕,就是一亿多人富裕,相应地有九亿多人摆脱不了贫困,就不能不革命啊!九亿多人就要革命 ㊂⑨我们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强调 稳定高于一切 ㊂但是,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利益分配不公所引发的群体事件屡见报端,部分地区维稳形势比较严峻㊂第三,收入差距过大禁锢了社会阶层间流动,造成了不平等的世代传递,有违社会公平正义的原则,阻碍了人的自由发展㊂社会资源主要由经济资源㊁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组成,与这三种资源相对应的收入㊁权力㊁声望,往往统一掌握在少部分群体手上㊂利用这些资源及关系网络,社会顶端阶层可利用各种方式和选择来实现优势地位的代际传递,如通过加大经济投入(包括贿买)㊁利用社会关系在就学就业和事业发展过程中为子女提供诸多便利等㊂目前在国内,这种现象已非常普遍,以致民间流行将当代社会戏谑称为 拼爹时代 ㊂蔡志强(2011)总结指出,中国至今尚未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中间42阶层总体比例较小,阶层固化的趋势明显加速,表现为社会纵向流动的通道日渐狭窄,下层社会向上流动受阻,社会结构调整速度变慢,制度变革与调整的动力减弱㊂第四,收入差距过大滋长了现代社会的浮躁心态与激进情绪,这给我国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埋下了诸多隐患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份关于儿童幸福的报告,展示了收入不平等与15岁儿童理想之间的关系:收入越不平等,儿童长大后越不愿意从事低技能的工作㊂但是,在较不平等的国家中,理想和实际机会与期望值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理查德㊃威尔金森和凯特㊃皮克特,2010)㊂在收入差距偏大的社会中,一方面,人们普遍抱有 当大官,发大财 ㊁ 成名成腕儿 的功利性诉求,然而却又普遍缺乏脚踏实地㊁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相应的突出技能;另一方面,在盲目汲汲以求的社会中,人们更专注于如何快速实现自身诉求,而较少考虑相应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由此导致了普世道德的约束力急剧减弱,笑贫不笑娼的晦暗思想却大行其道㊂‘2012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近70%的大学毕业生期望在副省级以上城市和省会城市工作,愿意在乡镇工作的比例只有0.8%㊂2011年2月20日全国总工会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调查报告“指出,与传统的农民工相比,他们更注重自我,然而职业发展空间小,无法满足实现自我发展的愿望,导致他们的工作满意度较低,工作更换频率是传统农民工的2.9倍㊂甚至面对现实与理想的落差,很多80㊁90后的年轻人选择了消极逃避的态度,以致虽然中国总体上的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但是很多工作岗位却缺乏应聘者,工资的大幅提高依然无法解决民工荒问题㊂第五,收入差距过大所引致的社会不稳定,令聚集了大量财富的富裕阶层缺乏安全感,从而热衷于投资移民㊂与此同时,巨额的财富也被转移至了国外,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亦随之蒸发㊂近两年,这一问题在我国已高度凸显出来㊂招商银行发布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中国有50万人投资资产超过千万人民币㊂千万富翁投资移民意愿强烈,该报告受访的亿万富翁中,约27%已经完成了投资移民,47%的人正在考虑移民,两者合计占74%㊂英国广播公司(B B C)2011年9月7日发表题为‘中国富豪 为安全 希望移民国外“的文章指出,有60%的中国富豪已移民,或者正在申请㊁考虑移民,拥有海外资产的中国富豪已达1/3㊂美国移民局2012年6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的投资移民中70%来自中国大陆㊂富豪阶层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却逃避了为国家和民族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他们当下所进行的大规模资产外移活动,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大量交由外国来分享,而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财富基础却遭到了严重地削弱㊂四㊁实现工作重心由 先富到 共富 的阶段性转换㊀㊀选择恰当的时机将经济工作的重心由 先富 转向 共富 是改革初期便确立的一项既定发展战略,也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本质的必然要求㊂根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规律和经验的启示,同时鉴于收入差距过大所带来的越来越多的负面影响和各种危害,我国当前已迎来了由 先富 到 共富 阶段转变的时机㊂上世纪末以来陆续制定和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㊁农村税费改革㊁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即为这一阶段性转变的几个突出性的标志事件㊂⑩及至2010年,收入分配改革被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又写入了十二五规划,意味着这一阶段性转变即将全面推开㊂随着前期一系列政策的效果逐步显现,我国地区居民之间㊁城乡居民之间的生活㊁收入水平差距在近几年已开始逐渐缩小,共同富裕发展战略的阶段性转变开局良好㊂例如,我国的总体基尼系数自2003年以来便已不再明显上升, 2006年达到顶点后开始逐年缓降;城乡间差距作为总体收入差距形成的重要因素,在2003年达到顶点后一直保持稳定㊂但是,由于前期不平衡增长战略具有的惯性,整体收入分配改革的具体方案尚处于酝酿之中,涉及经济结构的收入分配调节在短期内见效缓慢等原因,共同富裕的目标仍需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基本实现㊂从战略高度出发,在政策上正式明确我国经济发展已经由 先富 向 共富 的阶段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㊂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为调节收入分配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公有制为主体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此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缩小贫富差距,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客观要求已十分迫切㊂基于这两个基本因素,我们认为,将中国发展的战略重心由 先富 转向 共富 的时机已经成熟,这既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也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㊂对此,除了持续大力推进52‘经济学动态“2012年第12期西部大开发和收入分配改革等战略措施外,还应正式将 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确立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从而使全社会的力量更加集中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来㊂注:①邓小平:‘在武昌㊁深圳㊁珠海㊁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3页㊂②2010年世界银行对不同国家收入水平的分组标准:按人均G N I(国民总收入)计算,1005美元以下是低收入国家; 1006-3975美元是中等偏下水平;3976-12275美元是中等偏上水平;12276美元以上为富裕国家㊂③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 高度平均 ,在0.2~0.4之间为 比较合理 ,0.4~0.6为 差距偏大 ,0.6以上为 高度不平均 ㊂国际上一般以0.4作为警戒线,在此水平之上,社会不稳定性将会凸现㊂如果超过0.6时,社会将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易于出现大规模的动乱乃至爆发革命㊂④如王小鲁认为:问卷里还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如果有统计员来采集你的家庭收入数据,你会不会把真实情况告诉他?最低收入组大概有70%的人说会,最高收入组大概有70%的人说不会㊂接下来还有一个题:如果不会,你可能会告之你的收入为多少?被调查人需要填一个数,再拿这个数和其声明是真实的收入做比较,平均计算下来前者是后者的30%㊂这和统计局得出的与我们直接估算出来的比例差不多㊂这样看来,高收入居民特别是最高收入居民的收入在统计的时候有大量的遗漏㊂ 参见:h t t p://v e i s e n.b l o g.s o h u.c o m/54451954.h t m l㊂⑤地区间居民的生活水平差异,或者更全面地概括为福利水平的差异,不仅包括个人收入的差异,还包括诸如医疗㊁卫生㊁教育㊁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享受方面的差异,而上述公共产品的提供是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包括政府等部门的支出㊂因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 D P)这一指标较之居民人均收入在衡量地区差距时更具代表意义㊂⑥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使得富人较之穷人在满足消费之后有更多的收入用以储蓄,比如,穷人年收入为x,边际消费倾向为a,富人年收入为y,边际消费倾向为b,那么x< y,a>b,由此可知,财富积累(1-a)x<(1-b)y,且(1-b)y/(1-a)x>y/x㊂⑦库兹涅茨在解释倒U假说时认为,收入差距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逐步恶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储蓄和积累集中在少数富裕阶层,而储蓄和积累又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因而在经济增长中必然是穷者越穷,富者越富;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而城市的居民收入比农村更加不平等,所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收入分配的恶化㊂他认为现实中有一些因素能够抵消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从而使收入不平等的状况由恶化向逐步缓和转变㊂这些因素是:法律干预和政治决策,如遗产税㊁累进所得税制和救济法的实施;人口中富人的比重由于其比穷人更倾向于控制生育而下降,导致若干年后固定比重的最富裕阶层中有收入相对较低的人口进入,从而使这一阶层的相对收入份额下降;技术进步和新兴行业的不断出现,不可避免地导致来源于旧行业的财产和收入的比重在总收入中逐步减少㊂⑧现实中,以国别划分的基尼系数低于0.2的高度平均的社会并不存在,因此我们的分组未考虑这一情况,反映在纵轴上便是以基尼系数0.2为起点来绘图㊂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 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7页㊂⑩邓小平同志早在1992年就已谈到这个政策转向的时间问题,他说: 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 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㊂ 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 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356-1357页㊂参考文献:K u z n e t s,S.(1955),"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a n d i n c o m e i n e q u a l i-t y",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65:1-28.蔡志强,2011:‘社会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对策“,‘学习时报“11月27日㊂陈春良易君健,2009:‘收入差距与刑事犯罪: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第1期㊂邓小平,1993:‘在武昌㊁深圳㊁珠海㊁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㊂胡联合胡鞍钢徐绍刚,2005:‘贫富差距对违法犯罪活动影响的实证分析“,‘管理世界“第6期㊂胡联合,2006:‘转型与犯罪:中国转型期犯罪问题的实证研究“,中央党校出版社㊂李实罗楚亮,2011:‘中国收入差距究竟有多大? 对修正样本结构偏差的尝试“,‘经济研究“第4期㊂理查德㊃威尔金森凯特㊃皮克特,2010:‘不平等的痛苦 收入差距如何导致社会问题“,新华出版社㊂王小鲁,2010:‘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比较“第3辑㊂武鹏周云波,2011:‘行业收入差距细分与演进轨迹“,‘改革“第1期㊂武鹏,2011:‘行业垄断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中国工业经济“第10期㊂项凤华马乐乐,2012:‘中国城市家庭资产平均247万元?众网友齐声自嘲 拖后腿了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⓪负责人接受快报采访,回应四大质疑“,‘现代快报“5月16日㊂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2004:‘邓小平年谱(一九七五 一九九七)“,中央文献出版社㊂(责任编辑:钟培华)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 点
允许一部分人
手 段
先富起来的 手段是诚实劳动 和合法经营,不 能用非法手段谋 取暴利。
关 系
允许一部分人
先富起来,是从 理论上和政策上 否定把平均主义 和社会主义混同 起来的错误观念 和政策。
先富起来的目的 是为了实现共同 富裕,先富要帮 助后富,不搞两 极分化。
Page 3
先富与共富之间的关系
Page 4
先富与共富之间的关系
※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 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
Page 5
我国的现状
首先,我们走的道路正是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 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人民生 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Page 14
国家政策
加强财税调节
收入方面 壮大中等收入群体 建立长效机制 支出方面 限高补低 财力倾向民生
Page 15
社会调节
扩大就业渠道,
正确引导社 会舆论,平 等看待不同 职业的人。
合理利用新 闻媒体使人 们建立正确 的消费观。
向农民工等收入
水平较低的人提 供就业机会。
Page 16
Page 9
世界各国基尼系数
Page 10
近年来我国的基尼系数
Page 11
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
中国:98 世界:5
中国:6
世界:2
中国:3000% 世界:70%
Page 12
解决我国贫富差距的对策
如何解决?
国 家
社 会
个 人
国家政策
Hale Waihona Puke 完善财富分配机 制,既要讲效率, 又要讲公平同时要 讲社会责任。
个人调节
自觉履行社会责 任,在自愿的基 “富人” 础上,通过慈善 事业等,帮助贫 困和弱势群体。
个人 调节
通过合理合法 的途径使自己 走出贫穷,提 “穷人” 高自身素质, 扩展生存技能。
Page 17
结语
在十八大报告上,胡锦涛曾指出: “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 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 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 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 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 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 稳步前进。”相信通过一系列的举措, 我国的贫富差距一定会越来越小,最 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目标
先富
共富
手段
先富与共富是辩证统一关系,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时富裕、同 步富裕、同等富裕,它的实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要求 所有人、所有地区同时、同步、同等富裕起来是不切实际的,必 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
共同富裕的构想正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 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 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先富是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共同富裕 是部分先富的必然结果, 我们在强调时共富并不是要否定先富。
Page 6
我国的现状
然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确实也拉大了收入 差距。不论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还是城镇内部、乡村内部, 收入差距都扩大了。
一墙之隔两重天
Page 7
我国的现状
Page 8
衡量贫富差距的主要指标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综合考察居民收入分配 差异的主要指标,其数值最小为“0”,表示收 入分配完全平均,最大为“1”,表示绝对不平 均。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警戒线”, 0.4以上的基尼系数表示收入差距较大,当基尼系 数达到0.6以上时,则表示收入差距很大。
加大教育投入的同 时建立教育监督体系, 将“师德”放入教师 绩效考核中。
国家政策
调节个税起征点, 征收比较重的遗产 税,加强税收监管, 防止偷税漏税。
覆盖城市和农村, 覆盖养老、失业、医 疗、工伤和意外事故 四个方面 。 打击假冒伪劣,市 场垄断等不法行为, 实现法律约束下的机 会平等。
Page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先富与共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
——先富与共富
共同富裕的提出
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 的讲话中指出:“要允许一部分地 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农民由于 辛勤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一些, 生活先好起来,这样就产生“示范 力量,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 浪式地向前发展”。
Page 2
共同富裕的三层含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