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最新)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3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据___《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结合我镇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灾害现状,特编制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地质灾害基本情况(一)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特征我镇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和滑坡两种类型,全镇已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有___个,包括滑坡___个、崩塌___个,分别占灾害总数的___%和___%。
从地质灾害发生时间上看,崩塌和滑坡大多发生于雨季内(5~___月)。
旱季发生的崩塌、滑坡,一般都发生在露采矿山的边坡、排土场和公路沿线等人为工程活动比较剧烈的地段。
(二)上年度地质灾害防治简况我镇地质灾害高发期为6~___月,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主要是月山村、盖山村、虎山在汛期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土方坍塌现象,我镇相关部门与所在地村(社区)委员会积极参与和配合,认真履行职责,较好的地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和工作,汛前及时预报,及时疏散、转移群众。
由于措施得当,整个雨季中并未造成人员受伤。
(三)地质灾害趋势预测⒈降雨趋势预测单点暴雨及长时间连续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因素。
我镇1~___月降雨量偏少;___月降雨量正常稍偏多,全年雨季在___月中旬前后开始;主汛期为6~___月;9~___月降雨量正常至偏多,有一般性的秋季连阴雨天气;雨季在___月中旬前后结束。
⒉人为致灾因素变化我镇近年来城镇发展迅速,房屋、公路、矿山及水利水电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活动逐年增强。
辖区内一些在建和拟建的大型工程,均可能成为地质灾害的多发区段。
磷矿采空区、采砂场、采石场也将是矿山地质灾害多发区。
根据我镇地质灾害现状和危害特征及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预测,预测我镇地质灾害有如下特征:1.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类型仍以自然因素诱发的中小型山体滑坡和崩塌为主,其次为人类工程活动(公路建设、采矿等)诱发的崩塌、滑坡等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应急预案编制
一、编制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严重。
为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方案及应急预案。
二、防治目标1. 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3.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三、防治措施1. 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监测(1)开展地质灾害详查,查明地质灾害分布、类型、规模、成因等基本情况。
(2)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
(3)提高监测技术手段,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提高监测精度。
2. 严格执行防治措施(1)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防治,采取工程治理、生物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
(2)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治能力。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3. 建立健全防治体系(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组织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
(2)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提高依法防治水平。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
四、应急预案编制1. 应急组织体系(1)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设立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日常管理。
(3)设立应急工作组,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
2. 应急响应程序(1)灾情报告:接到灾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向应急指挥部报告灾情。
(2)应急响应:应急指挥部根据灾情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3)应急处置:应急指挥部组织应急工作组,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4)应急结束:灾情得到有效控制,灾害风险降至最低后,宣布应急结束。
3. 应急措施(1)人员疏散:根据灾情情况,及时组织受灾群众疏散到安全地带。
(2)抢险救援:组织专业救援队伍,开展抢险救援工作。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四篇)
地质灾害预防方案地质灾害是指地壳运动、地下水运动、地质构造、地貌发育等原因,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活动带来威胁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预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专家、技术人员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本文将从预防地震、地面塌陷、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的角度,提出地质灾害预防方案。
一、预防地震灾害:1. 建立完善的地震预警体系:建设地震监测网络,提高预警准确率和时间,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让人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逃生和防护措施。
2. 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采用抗震设计和施工标准,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承受一定的震动。
3.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通过开展地震科普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地震科学知识,培养人们的自救互救意识,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4.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地震应急预案,规范应急反应流程,提高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应对能力。
二、预防地面塌陷灾害:1. 加强地质调查和监测: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调查力度,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地下水位变动、地下空洞等危险因素,做好预警工作。
2. 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和利用,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地面塌陷。
3. 实施土地整治和防控措施:对地面塌陷区进行土地整治和防控,采取固结填土、地下排水等工程措施,增加地基稳定性。
4. 普及防控知识和技能:开展地面塌陷防控培训,提高公众对地表下陷灾害的认识,教育人们如何正确应对和预防地下水调查。
三、预防山体滑坡灾害:1. 加强山体环境保护:保护和恢复山体植被,防止大规模砍伐和过度开发,减少山体土壤侵蚀,提高山体的稳定性。
2. 建立山体滑坡监测体系:建立山体滑坡监测网络,通过监测滑坡体的位移、地下水位和地震等数据,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减少滑坡灾害的发生。
3.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对已发现的山体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采取生物工程、土木工程和水土保持等综合措施,增加山体的稳定性。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3篇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精选3篇(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是指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灾情情况,制定相关工作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减轻和预防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以下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的一般步骤和内容:1. 了解地质灾害情况:通过收集和分析地质灾害的历史记录、地质调查和监测数据等资料,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和规模。
2. 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规模,结合地质环境和人口分布等因素,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确定各类地质灾害的风险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影响。
3. 制定防治目标和策略: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策略,包括减灾、防灾和灾后恢复等方面。
4. 制定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方案:根据地质灾害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监测和预警方案,确保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迹象,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
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堤坝等,提高其抵抗地质灾害的能力,并加强维护和管理工作。
6.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
7. 建立应急机制和救援力量:建立地质灾害应急机制和救援力量,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和速度,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8. 落实责任和监督机制:明确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建立监督机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9. 加强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地质灾害防治合作,并通过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需要根据具体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灾情情况进行具体制定,同时要注重科学决策和灵活应对,确保有效防止和减轻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精选3篇(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措施,旨在减少和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影响。
以下是一些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常见措施:1. 地质灾害危险区划: 利用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将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划分为危险区、高危险区等级,并禁止或限制人口密集区、建筑工程等活动在这些区域进行。
2024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二篇)
2024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____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质灾害频发现象日益凸显。
尤其在汛期,由于雨水的增多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积聚,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大。
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减轻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制订一套科学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针对____年汛期地质灾害情况,提出一些应对措施,以期达到有效预防和灾后救援的目的。
二、综合防治措施1. 强化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警能力。
增加地质灾害监测站点,完善监测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测。
提高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提前预警,为居民和有关部门的应对提供充足的时间。
2. 完善防灾防范系统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调研和评估,科学划定灾害风险区域,并建立防灾防范体系。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审批,严格控制在灾害风险区域的城市建设和人口聚集。
完善河道治理和防洪体系,加强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减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排水能力,减少农田内涝和满水灾害的发生。
3. 加强灾后救援和恢复重建地质灾害发生后,要迅速启动救援和恢复重建工作。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制定详细的救援预案,明确救援责任和行动计划。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确保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受灾地区的精神慰问和心理辅导,做好灾后人员的安置和生活保障工作。
三、不同地质灾害类型的防治措施1. 地震加强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地震救灾和恢复重建能力的建设,提高对地震灾区人民的帮助和支持。
2. 地滑加强对地滑易发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加强对地滑体的巩固和加固工作,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减少地滑灾害的发生。
3. 泥石流加强对泥石流易发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疏散人员。
加强对泥石流源区的治理工作,加固河道和岩石边坡,减少泥石流的危害。
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模版(2篇)
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模版一、背景分析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一系列灾害性事件,如山体滑坡、地震、泥石流等。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份完善的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的实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2) 紧急救援,第一时间。
(3) 组织有序,高效运转。
(4) 综合施策,互动配合。
三、预警和监测体系1. 建立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体系,包括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灾害预警系统等。
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提高预警能力和准确性。
3. 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和预警,确保及时采取措施。
四、灾害隐患点治理1. 制定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计划,对存在严重隐患的区域进行重点治理。
2. 加强土地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在高风险地区的人口和建设活动。
3. 完善山体植被维护和治理工作,提高山体稳定性。
4. 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确保地质灾害风险的考虑。
五、应急预案1.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包括灾情评估、救援体系、供需保障、群众转移等内容,并进行定期演练和修订。
2. 加强地质灾害的防范宣传,提高公众的灾害防治意识和应急能力。
3. 建立地质灾害应急资源库,包括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等,确保救援能力和供应保障。
4. 加强灾后恢复工作,包括对受灾地区的重建和灾后心理援助。
六、组织机制1. 建立地质灾害防灾应急指挥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单位和个人的职责和权限。
2. 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和领导,确保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的开展。
3. 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协调和合作,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和协同能力。
七、预案评估和修订1. 建立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的评估机制,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修订和完善预案,确保其适应性和实用性。
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3篇)
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为全面提升我县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业务知识,有效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通过本次培训活动,切实增强各乡(镇)、经开区,国土所,各监测点监测员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对象包括各乡(镇)、经开区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国土所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共计约___人。
三、___机构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特成立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活动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局办公室、地环股人员为小组成员。
负责本次活动的筹划和___工作。
四、活动时间、地点及通知安排培训时间:___年___月(具体时间待定),上午9:~12:。
培训地点:通知安排:各乡(镇)、经开区和国土所由国土局办公室通知,监测人员由各自辖区内的乡(镇)、经开区负责通知,并要求按时到场。
五、培训内容(一)地质灾害特征、征兆及如何避灾。
(二)如何避免自然或人为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
(三)如何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巡查等工作。
(四)各监测人员如何进行地质灾害点监测并如何做好监测记录。
(五)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治的宣传及培训工作。
(六)如何加强全县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学习组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要点。
(七)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的制定,以及地质灾害发生时,如何启动和实施防灾预案。
六、会议流程主持人:七、培训补助参与本次活动的监测员将发放___元的补助(造表签字发放),用以支付路费及伙食费。
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2)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灾害事件。
地质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安全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地质灾害的防治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提出一些地质灾害防治活动方案,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例(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例____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背景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
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促进经济发展,制定____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1. 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灾害损失,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3. 推动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提高防治技术水平;4.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信息化建设,提高预防和应急管理效能;5. 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宣传教育工作。
三、主要任务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1)完善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建立覆盖全国的监测网络,确保能够及时掌握灾害发生的情况;(2)加强地质灾害预警能力,通过建立地震预警系统、滑坡监测系统等,提前预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3)提高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地质灾害救援队伍的建设,组织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2. 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1)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研力量的培养,建立健全科研机制,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研究;(2)加大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与应用力度,推动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3)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和技术。
3.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信息化建设(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整合各地质灾害数据和信息资源;(2)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空间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3)发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四、落实措施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的落实(1)加强地质灾害监测设施的建设和更新,提升监测预警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精确性;(2)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和水平;(3)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升应急救援能力;(4)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和调配资源。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范文最新文件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范文最新文件一、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1 一般准备工作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为了在发生地质灾害时,有效组织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提前预防和减轻灾害发生的影响。
一般准备工作包括:•制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机构、责任人员、工作流程和具体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培训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保证信息准确及时传达;•制定灾后恢复工作规划,迅速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活秩序。
1.2 应急响应流程地质灾害发生后,应急响应流程包括:1.灾情评估:迅速了解灾情的性质、规模和影响范围;2.应急通报: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通报灾情,启动应急预案;3.救援处置:组织各救援队伍和力量,迅速前往灾区展开救援工作;4.疏散转移:根据灾情实际情况,有序组织灾区居民疏散转移;5.灾后评估:及时评估救援工作的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1.3 应急救援措施•第一时间组织现场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展开搜救和救灾工作;•加强通讯联络,确保信息畅通,协作配合;•设置救援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救援工作;•严格遵守救援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2.1 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重点防治措施包括:•强化地质监测预警,加强对潜在灾害隐患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区的排查整治工作,及时消除灾害隐患;•加大工程防治力度,修建围堰、拦河坝等工程设施,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地质灾害认识,增强应对能力。
2.2 救灾与修复当地质灾害发生后,及时展开救灾和灾后修复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救灾与修复措施包括:•迅速组织救灾力量,确保灾区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恢复通行交通,保障救援物资和人员的迅速到达;•修复受灾设施,恢复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秩序;•进行灾后评估,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的制定和落实是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影响的有效手段。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四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概述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原因导致的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灾害事件,包括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为了有效防范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影响,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____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按照科学合理、综合治理的原则,制定以下相关措施。
二、地震防治1.加强地震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地震预警精度和时效。
2.推进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域分级,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3.完善地震应急救援系统,强化地震应急演练和培训。
4.加大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土地利用管控力度,对地质灾害风险高的区域限制建设。
三、滑坡与崩塌防治1.制定滑坡与崩塌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
2.加强滑坡与崩塌治理技术研发和应用,修复破坏地质环境。
3.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的规划和管理,确保合理用地。
四、泥石流防治1.建立泥石流监测系统,完善预警机制,加强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和区划。
2.加强泥石流沟道治理,提升防治效果。
3.加强泥石流易发区域的规划和管理,控制减少人口和财产暴露度。
五、地质灾害应急救援1.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明确责任分工。
2.加强应急救援力量的建设和培训,提升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3.建立健全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和发布机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灾害信息。
六、科研和技术支撑1.加强地质灾害科学研究,提升对地质灾害成因及演化规律的认识。
2.推进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防治水平。
3.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提升预警准确率和时效性。
七、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1.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经验。
2.积极参与国际地质灾害防治的交流和合作机制,推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经验的交流。
八、宣传和教育1.加强地质灾害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
2.培养专业人才,提升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人员队伍建设。
九、预算安排1.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制定相关的预算安排。
2.加强对财力、物力的管理和监督,保障方案的顺利实施。
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一、背景与现状(一)地质灾害概况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地质灾害类型众多,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这些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在山区、丘陵地区以及一些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地区尤为突出。
(二)灾害影响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摧毁房屋、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破坏农田、林地等自然资源,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防治工作现状近年来,我国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立了一些监测预警体系,实施了部分治理工程。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监测手段不够先进、防治资金不足、部分地区群众防灾意识淡薄等。
二、目标与原则(一)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努力,显著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具体目标1、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预警覆盖率达到____%以上。
2、完成____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程。
3、开展____次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三)基本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同时积极开展治理工程。
2、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危害程度,合理安排防治工作,优先治理威胁人口密集区和重要基础设施的隐患点。
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防治工作。
4、科学防治,注重实效。
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提高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主要任务(一)隐患排查与风险评估1、开展全面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账,实行动态管理。
2、对重点区域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划定风险等级,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最新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最新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是一种对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自然灾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最新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一、应急预案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本应急预案的主要目标是在地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组织救援和应对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做好日常的防范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4、快速反应,科学处置。
建立健全快速响应机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应急处置,提高救援效率和效果。
二、地质灾害的类型和风险评估(一)地质灾害的类型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二)风险评估对本地区的地质结构、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规模和危害程度。
重点关注山区、河流沿岸、工程建设区域等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段。
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一)应急指挥中心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中心成员包括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二)各部门职责1、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和评估,提供地质灾害相关的技术支持。
2、气象部门:及时提供气象信息,为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范提供依据。
3、民政部门:负责组织受灾群众的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
4、交通部门:保障交通畅通,组织抢修受损的道路和桥梁。
5、卫生部门:组织医疗救援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6、公安部门:维护灾区的社会治安,保障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7、电力、通信部门:保障灾区的电力供应和通信畅通。
四、预防与预警机制(一)监测与巡查建立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地质灾害的隐患。
地质灾害实施方案(三篇)
地质灾害实施方案____年地质灾害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____年,地球上面临着诸多地质灾害的挑战。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质灾害的频率和规模都在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二、目标设定1.提高地质灾害的预警和监测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加强地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规模。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地质灾害挑战。
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加大地质灾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持续发展。
三、重点任务1.加强地质灾害预警和监测体系建设(1)完善地质灾害监测设施,提高监测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2)建立健全预警机制,提前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1)加大对地质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2)加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管理,控制不合理的城市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
(3)加强生态修复工作,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升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地质灾害挑战(1)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国际合作机制的建立,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地质灾害挑战。
(2)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提升我国地质灾害治理水平。
4.提升应急救援能力(1)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2)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提前制定应急救援措施,提高应急反应的效率和准确性。
5.加大地质灾害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力度(1)加大对地质灾害科学研究的投入,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转化效率。
(2)加强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技术水平。
四、保障措施1.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设施的维护和更新。
3.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3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我镇地处皖南山区,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属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灾害点位于镇村小河里组,灾害类型为滑坡,规模主轴长___米,最大宽为___米,估计厚5—___米,体积___万立方米,诱发原因为强降雨,威胁小河里组___户___人,约___万元财产。
一、防治方案滑坡是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地下水活动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带整体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而造成的,我镇拟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重点防治。
首先在滑坡位置竖立醒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标志牌,同时发放群防群测“明白卡”,加强农户特别是受威胁对象的防治意识;其次,做好对该灾害点的监测工作,设定监测人,做好日常监测数据的纪录,雨季尤其是强降雨期间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再次,要治理灾害点的地表条件,要植树种草,禁止乱砍滥伐,保证植被覆盖率,同时适当削方减载,采取支档、避让等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二、应急预案(一)灾前预警一方面根据县气象局的异常暴雨天气预报发现监测点出现异常变化时,由办公室提前通知灾害易发点的责任人,发出预警;另一方面根据监测人对灾害点的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判断出险情时发出预警。
预警方式为鸣锣,同时向受害点群众发出警告,要求尽快疏散,尽可能搬离灾害点,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二)加强___领导成立领导组,由镇长任组长,明确责任,统一部署救灾工作,各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明确分工责任,服从___领导,保障救灾效率。
(三)防灾措施根据小河里滑坡的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确定险情发生后的撤离路线为向滑坡体的两侧疏散,最后在龙山村路集中,要有___有纪律地在监测人汪___的带领下,尽快逃离灾害点,严禁向灾害体运动前方撤离,尽可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防灾机构组成1、灾害调查组:由国土所牵头,负责灾情调查上报和监测点的建立,危险区、段、点的确立。
2、宣传教育组:由中学及中心小学牵头,负责防治知识宣传、灾情收集报道。
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地质灾害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灾害。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方案。
一、现状与形势我国地域辽阔,地质环境复杂多样,地质灾害频发。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众多,分布广泛,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
三、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监测预警,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统筹考虑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关系,综合运用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多种手段,科学制定防治方案,提高防治效果。
(三)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
(四)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推广,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工作目标通过三年行动,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救援体系,显著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水平,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具体目标包括:1、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和重点区域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全面掌握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和风险状况。
2、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提高监测预警精度和时效性。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精选3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精选3篇)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篇一我镇属中低山丘陵区,地质环境条件相对复杂,存在不同程度地质灾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不断加剧,地质灾害已成为我镇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切实做好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特制定20xx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下称《防治方案》)。
一、主要地质灾害点的分布(一)20xx年我镇地质灾害概况20xx年,我县雨量总体较少,台风较少,受汛期降雨天气的影响,我镇部分村引发了一些小型山体滑坡、崩塌、山体裂缝等地质灾害,如古石村黄耀章等5户房屋建在滑坡体上,房屋出现裂缝,地面涌水;上登村温运蒸等四户房屋建在滑坡体脚下,我镇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及时报告、发放两卡,并请专家现场勘察。
全年未发生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事故。
(二)20xx年地质灾害态势预测1、20xx年我县降雨趋势分析根据上杭县气象局分析预测:预计20xx年平均气温正常略偏高,总降水量接近常年至略偏少。
春季降水量偏少,可能发生气象干旱;雨季降水略多,期间有降水相对集中期,局部将出现洪涝灾害;夏季海上生成台风偏多,可能有2~3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对我县有较明显影响。
2、20xx年地质灾害预测根据我镇危险性地质灾害隐患点时空分布及特点、形成机制、诱发因素和环境地质条件,划出以下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次重点防护区和一般防护区。
(1)地质灾害重点防护区滑坡主要分布于中低丘陵山区,地貌呈上下陡、中间缓的山坡,空间上主要分布在白玉、古石、新丰、新塘、璜岗、上丁、六甲等村。
崩塌主要分布于县道、省道、国道沿线、矿业活动热点地区,若存在高台阶作业或底部掏采岩体张力平稳破坏,也极易造成崩塌(如采石场)。
(2)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护区主要分布于镇内丘陵区,该区以侵入岩为主,风化强烈,残坡积厚度较大,在强降雨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水土流失。
(3)地质灾害一般防护区主要分布于各红层盆地,该区地形平坦为地质灾害不发育区。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2)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精选2篇(一)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 加强监测预警: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地质灾害监测点、监测设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等,及时发现和预警地质灾害。
2. 按灾害类型制定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和致灾原因,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如植树防护、加固边坡、拆迁危险地区建筑物等。
3. 加强土壤保持措施:采取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包括植树造林、草皮覆盖、土壤保水保肥等,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4. 加强防洪措施:修筑防洪堤坝、加固河道等,减少洪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5. 加强规划管理: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管理体系,对危险区域进行限制性开发,合理规划和布局。
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 发布预警:根据监测数据和气象预报等信息,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通知相关单位和群众采取应对措施。
2. 疏散群众:对受影响地区的居民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 救援行动:调动相关救援力量,进行救援行动,包括搜寻被困人员、疏通道路、提供紧急救助等。
4. 通讯指挥:建立应急指挥部,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信息的畅通。
5. 重建工作:灾后进行重建工作,包括清理灾害残留物、修复受损设施等,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以上是对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简单介绍,具体的实施细节和操作步骤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及汛期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2)精选2篇(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区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预防潜在的地质灾害。
2. 完善地质灾害隐患区划定:根据地质情况和灾害历史数据,对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进行划定,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加强地质灾害隐患区规划管控:严格控制地质灾害隐患区的人口和建设规模,禁止或限制在高风险地区进行建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四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本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作用引起的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害的现象。
地质灾害的防治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将就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1. 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
通过部署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监测设备,形成覆盖全国范围的监测网,实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发生情况。
2. 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
利用地质、气象、地形等数据,对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危险区域,为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3. 建立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中心。
该中心汇集来自各地监测站点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读,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相关部门和民众提供实时、准确的灾害预警。
二、地质灾害风险区划1. 制定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标准和技术规范。
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背景、气候条件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确定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标准和技术规范,使其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 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工作。
根据已有数据和监测信息,对全国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划定,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并加强对危险区域的巡查和管理。
3. 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
在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政策,限制和引导相关建设活动,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三、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1. 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和评估。
对采矿、建设工程等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遏制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2. 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地点进行治理,采取加固、削坡、植被恢复等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3.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升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机衔接。
四、加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1.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制定地质灾害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职责和任务,确保应急工作的协调有序进行。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策划具体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策划具体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地质灾害不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还严重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因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至关重要。
二、项目目标1.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3.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策划思路1.分析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和特点。
2.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明确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
4.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
四、具体方案(一)地质灾害类型及防治措施1.滑坡滑坡是指因坡面土体失去稳定性,沿着滑动面向下滑动的现象。
防治措施如下:(1)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滑坡迹象。
(2)采取工程措施,如排水、抗滑桩、预应力锚索等。
(3)加强植被建设,提高坡面稳定性。
2.崩塌崩塌是指陡峭坡面的岩土体突然失稳,向下崩落的现象。
防治措施如下:(1)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崩塌迹象。
(2)采取工程措施,如喷浆、挂网、锚固等。
(3)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坡面岩土体的破坏。
3.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因陡峭坡面岩土体失去稳定性,在重力作用下,沿沟谷迅速下泄的现象。
防治措施如下:(1)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泥石流迹象。
(2)采取工程措施,如拦挡、导流、固坡等。
(3)加强植被建设,减少泥石流发生概率。
4.地裂缝地裂缝是指地表岩土体因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原因产生的裂缝。
防治措施如下:(1)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地裂缝扩展趋势。
(2)采取工程措施,如填充、注浆、排水等。
(3)限制人类活动,减少对地裂缝周边岩土体的破坏。
(二)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主体1.政府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资金保障。
2.企业:负责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
3.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三)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1.建立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范文最新版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范文最新版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层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对人类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地壳运动、地下水运动、地表形态和地质体破裂等现象。
为有效应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制定并实施科学严密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的最新版范文。
一、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范文1. 应急预案编制依据1.1 法律法规; 1.2 相关管理制度; 1.3 国家、地方规划。
2. 应急预案范围2.1 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地质灾害; 2.2 时间范围:24小时全天候。
3. 应急预案内容3.1 灾害概述; 3.2 预警机制; 3.3 应急响应程序; 3.4 应急救援措施; 3.5 动员方式; 3.6 应急物资储备; 3.7 安置措施; 3.8 赔偿纠纷; 3.9 应急演练。
二、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文1. 防治原则1.1 防治优先; 1.2 综合防治; 1.3 防治创新。
2. 防治措施2.1 土地分类规划; 2.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2.3 强制撤退转移; 2.4 灾害治理工程; 2.5 灾害监测预警; 2.6 风险管控评估; 2.7 安全教育宣传。
3. 防治效果评估3.1 绩效考核; 3.2 改进方案; 3.3 政府监督。
通过合理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实施,以及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执行,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保障社会平稳运行。
希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落实应急预案和防治方案,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上为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防治方案范文最新版。
愿我们的社会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更大进步,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我市地处X地区,中低山、丘陵及峰林、峰丛广布,全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且雨量充沛,是X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之一。
X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340起,其中崩塌118起,滑坡163起,泥石流37起,地面塌陷17起,地裂缝5起,直接经济损失达1179X万元,灾害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
我市地质灾害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地质灾害点分布面广;二是受强降雨影响,地质灾害发生时间相对集中;三是新增地质灾害点多;四是滑坡和危岩崩塌发生相对频繁;五是受气候和地域条件影响,地质灾害呈突发态势。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X〕20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X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一)X年汛期降水趋势预测预计X年全市年总降雨量1500—2500毫米,与往年相比,比正常情况偏多1—3成。
预计X年冬春季雨量偏少2成左右。
前汛期(4—6月)雨量700—1300毫米,偏多2成左右,局部出现暴雨洪涝的可能性较高。
后汛期(7—9月)雨量300—450毫米,偏少1成左右。
(二)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地质灾害发生与降雨关系密切,雨季开始后,地表岩土层含水逐渐增多以致饱和,在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岩石破碎、土层松散(破碎)、土层厚度大、坡度大、人类工程活动较多的山区,当降雨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会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
秋冬季节雨量偏少,部分地区会出现干旱现象,在岩溶地区由于岩溶发育、土层薄,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大量抽排地下水和剧烈震动等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地区可能会诱发岩溶地面塌陷。
预计X年雨量较多的前汛期(4—6月)是滑坡、崩塌、泥石流高发的重要时段,其次由于降雨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尤其台风带来的持续降雨及强降雨的阶段性、局部性,洪涝和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
因此,我市X年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主要在4—9月。
二、X年汛期地质灾害趋势预测(一)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分布区域根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对全区地质灾害类型和重点预防区域的划分,我市的X县东南部、X县西部中北部、X县西部、X县南部、X 县东北部、X县、X县、X县西北部、X县北部、X族自治县东北部和东南部、X区东南部属碎屑岩和花岗岩预防区,此类地区岩石风化作用强烈节理裂隙发育,覆盖层厚薄不一,山高坡陡,河流切割强烈,属地质灾害易发区。
我市X县、X区和市城区属碳酸盐岩预防区,这些地区岩溶发育、土层较薄,危岩分布范围广,多分布于山体的中上部,相对高度高、稳定性差、监测困难,群测群防工作很难到位,一旦受到降雨、气候变化、震动等影响,就有可能成灾。
具体情况如下:1.滑坡、崩塌。
主要发生在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残坡积层厚度大、结构松散、自然地质环境脆弱及人为影响因素较多的碎屑岩、花岗岩山区。
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的区段主要有:X等。
崩塌还多发生在山区的村民房后开挖的坡体、削坡过高过陡的公路边坡上和岩溶区的峰丛、孤峰山体的临空面。
此外,以陡、峻、险、奇而闻名的一些景区或景点,是自然地质作用的产物,也往往是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的危险区或危险点,主要有X县城、X景区、X温泉景区、X景区和X岩景区、市区各石山景区等。
2.岩溶地面塌陷主要分布在浅部岩溶发育、地表土层薄、地下水位埋藏浅且水位变幅大、人口密集且工程活动较频繁的孤峰平原等地区。
主要有:X 定江、X部、X葡萄、X部;X区—X、X—X、市城区—X—X等。
3.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山高沟深、地势陡峻、沟床纵坡降大,流域形状便于水流汇集的区域。
上游形成区地形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中游流通区,地形多为狭窄陡深的峡谷,谷床纵坡降大,使泥石流能够迅猛直泻;下游堆积区地形为开阔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阶地,使碎屑物有堆积场所。
地表岩层破碎、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固体物质来源;另外,岩层结构疏松软弱,易于风化,节理发育,或软硬相间成层地区,因易受破坏,也能为泥石流提供丰富的碎屑物质来源;一些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如滥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采矿、采石形成的尾矿、弃渣等,往往也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质来源。
泥石流易发生地区基本与滑坡、崩塌分布一致,主要有X县、X县、X县、X县、X县、X县、X县、X族自治县、X区等地。
(二)地质灾害易发区趋势预测1.我市北部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包括X县西部中北部、X县北部、X县、X县和X区西北部地区。
2.我市东部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高易发区包括X县东部、X县东南部、X县东南部、X县东北部、X县全境、X族自治县西部、北部地区。
3.我市西部地区的崩塌、滑坡高易发区包括X县东南部、X区南部南边山等地区,地貌以中低山、低山丘陵为主,位于X岭背斜核部和西翼。
4.我市南部地区的崩塌、滑坡次易发区位于我市南部山地,包括X大部分地区、X部部分地区和X族自治县南部地区。
5.X走廊地面塌陷、岩石崩塌高易发区包括X县、X县、X县、X县、X县、X族自治县、X区及市区等强岩溶分布区。
地质灾害发生的基本特征是雨季易发生岩石崩塌,枯水季节易产生岩溶地面塌陷。
(三)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我市历年发生的地质灾害部分是由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不合理削坡建房、修筑公路,未采取坡体支挡、护砌或地表地下水排水等措施,或者是采取的坡体支挡、护砌或地表地下水排水等措施不当。
2.矿山不规范的开采方式,弃渣的乱堆乱放。
3.修建渠道引水,未对渠道采取防渗措施或防渗措施不力,对渠道上、下边坡缺少有效的支护、加固。
4.人为改变河道路径可能引发山洪与泥石流地质灾害。
5.不合理抽取地下水,如岩溶和土洞发育区道路或其他工程建设以及农业灌溉大流量大降深抽水等。
6.加载(多为建筑加载)。
7.震动(以车辆过往震动和爆破震动为主)。
工程活动诱发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且发生频率相对较高。
虽然通常规模较小,但是危害相当大,易造成房毁人亡。
必须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采取必要的防灾减灾措施,尽量减少因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避免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工程设施遭受巨大损失。
三、X年地质灾害防治职责分解(一)各部门职责1.市教育局:负责督促市直属学校及县区教育局对危及学校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及险情的巡查、检查和监测。
制定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中小学校及幼儿园(含教学楼、运动场地、教职工和学生住房)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2.市民政局:负责因地质灾害需紧急转移灾民的临时安置及生活救助,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受灾群众灾后住房恢复重建工作;协助县区人民政府调查核实灾区损失、灾民生活情况,视灾情给予重灾区适当的救济补助;向自治区民政厅报告灾情,争取援助。
3.市财政局:根据市本级财政与县区财政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负责市本级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的安排、拨付和监督管理;及时筹集调度资金,确保救灾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4.市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全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规划工作,组织编制全市年度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坚持和完善汛期值班制度、地质灾害巡查制度和灾情速报、日报、月报制度,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与市气象部门以及水文、地质环境监测部门联合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
5.市住建委:负责在建项目地质灾害监督和监管工作,制定城镇建设、建筑设施及建设系统的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6.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监督指导所属单位所管辖的县道公路沿线边坡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责制定交通干线的滑坡、崩塌、塌陷等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7.市水利局:负责制定或责令有关单位制定水利设施(含小水电)的崩岸、崩塌、堤坝下沉、渠道垮塌等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8.市林业局:负责国有林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定涉及植被保护、水土保持等有关内容的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防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9.市卫生计生委:发生中型以上地质灾害时,负责组织医护、防疫人员、医疗设备及药品等进入灾区,帮助指导灾区防疫消毒和救治伤员。
10.市旅游发展委:负责督促A级旅游景区对危及旅游安全和景区内旅游设施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巡查和监测、治理;当旅游景区发生地质灾害时,及时组织、协调做好人员转移、救助和安置工作。
11.市安全监管局:负责工业企业、矿山开采等生产活动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负责矿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因矿业生产活动诱发滑坡、崩塌、采空区塌陷等地质灾害。
12.市气象局:负责分析、预报全市未来24小时的降水和天气状况,在强降水期间及时发布雨量信息;与市国土资源部门和地质环境监测部门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
(二)各县区人民政府职责:负责制定、发布本行政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报送市国土资源局备案。
负责贯彻执行国家、自治区、市有关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和规章,保护好地质环境,避免和减少人为地质灾害的发生。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各县区人民政府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要求,建立政府主导、国土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
突出重点,把城镇、乡村人口密集区、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作为防范的重点,建立完善县(区)、乡(镇)、村三级责任体系,确保责任落实到人,制度落实到位。
(一)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X自治区地质环境保护条例》,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
要根据市人民政府下达的年度防治方案和近年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情况,及时制定和发布本辖区、本系统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年度防治方案,逐级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制,将灾害危险区(段)的监测和防治任务具体落实到乡镇单位、部门和人员,落实主要行政领导负责制,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经费到位。
(二)各县区人民政府要组织力量对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点进行排查,建立以县、乡、村为基础,全民参与的群测群防体系,将监测和预报的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和村屯,明确责任人,加强监测预报,加强对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危险点的监控,检查各项防灾措施的落实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灾害发生;做好《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的填发工作;实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增强政府对地质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
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负责人以及应急处置人员必须保证手机24小时开机,确保通讯畅通。
对直接受重要隐患点威胁的人员,各县区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计划地进行搬迁避让,确实无法搬迁的,遇强降雨时应组织人员撤离,确保人员生命安全。
加强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