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word教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教案标题: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重力是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力。
2. 理解重力的概念和性质。
3. 掌握计算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重量和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重力相关的问题。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或教学课件。
2. 实验器材:各种质量物体、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3. 演示材料:图片、视频等。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步骤:引入阶段:1. 引发学生对重力的思考:通过展示一张地球上不同地方重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会有重量,以及重力是如何影响物体的。
2. 引入重力的概念:通过简单的示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并解释重力的概念和性质。
探究阶段:3. 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设计一个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让学生观察并总结质量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4. 计算重力的大小:引导学生根据重力的定义,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在地球表面的重力,并进行实际计算练习。
拓展阶段:5. 探究重力加速度:通过实验或演示,让学生观察自由下落物体的运动,并引导他们发现物体在自由下落时的加速度是恒定的,即重力加速度。
6. 计算重力加速度: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计算重力加速度,并进行实际计算练习。
应用阶段:7. 应用解决问题:设计一些与重力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总结阶段:8. 总结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重力的应用和影响。
巩固练习:9. 布置相关练习:将一些练习题或问题布置给学生,以巩固所学知识。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学生完成的练习册和练习题。
3. 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展示。
教学提示:1. 在引入阶段和拓展阶段使用多媒体资源,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2. 在实验环节中,确保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并注意安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以促进互动和思维碰撞。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人教版必修1)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能分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知道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区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
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大小和方向。
掌握测量重力的方法,知道重心的概念和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3.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作用。
【学习过程】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问题情境](1)守门员踢出足球,足球由静止射向对方.(2)守门员扑住将要入网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3)守门员将球封堵出去,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4)用手拉弹簧,弹簧变长.上面所列举的物理过程是怎样产生的呢?[要点提炼](1)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__________,称做力.(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②使物体产生形变.(4)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5)力的分类:力通常按性质和效果两种方式分类.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核力、电磁力等.②根据力的效果命名:如拉力、压力、动力、阻力等.(6)力具有物质性: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离开了物体谈不上有力的作用,所以,力不能离开________而存在.[问题延伸]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呢?2.力的表示力的表示有两种方法:(1)力的示意图:只标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2)力的图示:为了形象地表达一个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①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一个物体用一个点表示).二、重力和重心1.重力[问题情境]干枯的树叶能够飘落地面;崩塌的山体,轰然而下;掷出的铅球落向地面;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你能对这些自然现象和现实情况做出合理的解释吗?[要点提炼]对重力的理解(1)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由于地球自转的影响,重力一般____________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2)大小:由于G=mg,在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物体的重力与其_________无关.(3)方向:重力的方向始终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说成“垂直于水平面向下”.(4)重力的作用点是重心.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其重心为物体的几何中心.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可以在物体外.(5)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2.重心(1)重心是重力的________ 作用点,并非物体的全部重力都作用于重心.(2)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一个圆形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一个铜环的重心就不在环上.(3)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与物体的位置、放置状态及________状态无关.但一个物体的质量分布或________发生变化时,其重心在物体上的位置也发生变化.(4)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上;对形状不规则的薄物体,可用支撑法或________法来确定其重心.【典型例题】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变式训练1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和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它们产生的效果一定相同D.两个物体相互作用,其相互作用是有先后的例2如图所示,叠放的物体A、B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3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论怎么运动都受到重力的作用D.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变式训练2下列有关重力与质量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B.物体的质量与它所受的重力成正比C.物体的质量是恒定的,物体的重力是可以变化的D.在地球上任何地方,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方向都相同例4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必在其几何中心C.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总是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D.物体的重心有可能不在物体上【巩固练习】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力是先由施力物体产生,后被受力物体接受B.力有时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C.有受力物体就一定有施力物体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能产生作用力2.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就是物体的重力B.在空中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的D.抛出去的物体总会落向地面,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重力最大的部分B.因为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所以重心在物体上,不可能在物体外C.物体升高或降低,重心相对于物体的位置保持不变D.如果物体有对称中心,则该对称中心就是重心4.如果地面上一切物体受到的重力都消失了,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不考虑地球自转)()A.江河的水不会流动B.鸡毛和铁球都可悬浮在空中C.天不会下雨D.一切物体的质量都变为零5.画出下列物体所受重力的图示:(g取10 N/kg)(1)自高空下落的质量是60 kg的跳伞运动员;(2)重1 N的飞行着的子弹;(3)体重700 N,正沿坡度为15°的山坡下滑的滑雪运动员;(4)质量为2 t的竖直向上飞行的火箭。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让学生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能够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4. 让学生了解地球引力,知道地球引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介绍重力的定义,解释重力的产生原因。
2. 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3. 重力的作用点:讲解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质心,质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4. 重力的计算:介绍重力的计算公式G=mg,解释质量、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5.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讲解质量越大,重力也越大;质量为零,重力也为零。
6. 地球引力:介绍地球引力的概念,解释地球引力对人类和物体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计算公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地球引力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3. 通过计算练习,巩固重力的计算公式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引入地球引力的知识,激发学生对重力现象的兴趣。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计算公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等知识点。
2. 实验器材:悬挂重物的绳子、秤杆、质量不同的物体。
3. 实例图片:地球引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图片。
4. 计算练习题:涉及重力计算和重力与质量关系的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新课导入:讲解重力的方向,强调重力总是竖直向下。
3. 实验演示:用悬挂重物的绳子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会重力的方向。
4. 讲解重力的作用点,解释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质心。
5. 公式讲解:介绍重力的计算公式G=mg,解释质量、重力加速度的概念。
人教版必修一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WORD教案2
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相互作用张成进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的概念及其测量。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4.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知道重心的含义。
7.了解四种相互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8.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要素有关。
9.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
10.理解悬挂法确定物体重心的原理,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12.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大统一论。
★教学重点1.力的特性(物质性、相互性、同时性、矢量性)的理解2.力的图示法和力的示意图。
3.重力和重心的理解。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
2.重心的概念和重心的理解★教学过程引入一、力师:同学们,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共同研究了物体的运动,知道物体的速度是矢量,有大小有方向,大小和方向中只要其中一个变化了,我们就说速度发生了变化。
师:今天我要告诉同学们一个新的概念:运动状态。
那什么是运动状态?物理学中有这样一种说法:一个物体的速度发生了变化我们又可以说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师:根据这种说法,有没有同学能告诉我什么是运动状态? 生: 运动状态就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
师:那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什么样的运动呢?生:运动状态不变就是指运动速度不变,那物体做的应该是匀速直线运动。
师:很好!现在大家看几张图片:在足球运动场上,A 运动员起脚踢球,球飞起来了,球由静止到运动,B 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发生的改变,最后守门员C 将球接住,球由运动到静止。
画示意图如下:师:那大家说说看,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什么会发生改变呢? 生:因为有其它物体对它作用了,比如头、脚等。
师:很好!从日常生活经验来看,大家都能理解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其它物体对它有作用。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教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教案标题:探索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重力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2. 理解重力是一种基本的相互作用,其作用规律和相关公式。
3. 能够使用公式计算简单的重力问题。
4. 培养学生合作与探究的能力,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索重力的作用。
教学重点:1. 重力的定义、性质和公式。
2. 使用公式计算重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1. 理解重力是一种相互作用,而非单向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进行实验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重力计,各种不同重量的物体,弹簧秤等。
2. 实验器材:倾斜平面,小车,滑块,直尺等。
3. 课前准备:了解教材内容,准备相关实验和示例。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提问引导:学生们是否知道为什么物体会落下来?他们有没有注意到有些物体比其他物体更容易落下来?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2. 回答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理解重力是什么,以及重力与物体落下的关系。
理论讲解(15分钟):1. 定义与性质:介绍重力的定义和性质,强调重力是地球吸引物体的力。
2. 重力的公式:给出重力的公式 F = mg ,并解释公式中的每个符号的含义。
3. 随堂练习:通过几个简单的计算题目帮助学生掌握使用重力公式计算重力大小。
实验探究(30分钟):1. 实验1:利用重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重力,观察质量对重力的影响。
2. 实验2:在倾斜平面上放置滑块和小车,观察重力对滑块和小车的作用。
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
2. 总结归纳:引导学生总结重力的性质和作用规律,重点强调重力是双向相互作用的。
3. 拓展思考:提问学生,如果在其他天体上,如月球或火星,重力是否也存在?是否和地球上的重力相同?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练习,让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重力计算问题,并写出总结报告。
教学反思:这堂教案通过引导学生的思考、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以及相关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重力的基本相互作用。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教案标题: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重力是一种基本相互作用。
2. 理解重力的概念、特征和影响。
3. 能够应用重力的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描述重力的概念和特征。
2. 学生能够解释重力对物体的影响。
3. 学生能够应用重力的公式计算物体的重量和重力加速度。
4.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器、实验器材(如小球、弹簧秤等)、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播放一段有关重力的视频,引起学生对重力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重力有关的现象?探究(15分钟):1. 讲解重力的概念和特征,并通过实例解释。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弹簧秤测量不同物体的重量,并记录数据。
3.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发现物体的重量与其质量有关,与地球的吸引力有关。
讲解(10分钟):1. 讲解重力公式:F = mg,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
2. 解释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和数值,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
实践(15分钟):1.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应用重力公式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使用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落下,并观察落地时的速度和时间。
3. 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小球下落的加速度,并与重力加速度进行比较。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重力是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对物体有重要影响。
2. 提问:重力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计算题。
2. 搜集与重力相关的实例和现象,并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地球以外其他天体上的重力情况。
2.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重力计算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重力的作用。
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检验一条线或一个面是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要素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通过观察和亲身感受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顾,概括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有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认真阅读教材的习惯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人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质疑,勇于修正3、通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教学重点1、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2、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教学难点1、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2、重心的概念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导入目标——自主探索,实践体验——表达交流,总结归纳教学用具:长方形木块,锯条,橡皮条,已知质量的钩码,重锤线,铅笔,刻度尺,质量均匀分布的金属板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力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力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1、对“力和力的图示”的学习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投影播放“运动员踢球、守门员接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等录像资料。
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解释现象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讨论现象的共同点,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点评:通过实际问题以及现象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1Word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2.正确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及位置;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1.知道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力的概念、领会重力的产生原因和特点教学难点:理解重心的概念教学方法:讲授、复习讨论教学用具:锯条、橡皮条、粉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在初中你们已经学过了力,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力。
(二)新课教学:1、力和力的图示1、演示:(1)用手压锯条、拉皮筋等,学生观察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变化呢?(2)扔掉手中的粉笔,拖动桌面上的书等,又有什么现象,又是什么原因引起这样的变化呢?锯条、皮筋的形状发生了改变,粉笔、书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些都是由于这些物体受到了其他物体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在物理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2、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
(2)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包括速度的大小,方向)。
3、力的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问题:力可以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吗?(1)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力就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分先后。
在研究某物体时,我们把它叫做受力物体,对它作用的物体叫做施力物体。
不是有生命的物体才能作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不是绝对的,在研究不同问题时,同一物体有时是受力物体,有时是施力物体。
问题:我们用手拍打桌子时,是手给桌子一个力,可为什么我们的手也会感到疼痛呢?(让学生用力打桌子,体会手的感觉)(2)相互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甲对乙有作用力,同时乙对甲也有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必修一3.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課前預習學案一、預習目標本節學習力的基本知識:力的概念、力的圖示;重力和重心。
介紹了自然界的四種基本作用。
二、預習內容:1、物體的運動狀態用來描述,只要物體的變化了,不管是還是改變了,都說這個物體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2、在外界的作用下,物體發生了變化,就說物體發生了形變。
3、在物理學學中,人們把改變物體的,以及產生形變的原因,即物體之間的,稱為力。
力的三要素是。
4、力的向量性:力是,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力的大小可以用來測量,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簡稱,符號5、力可以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來表示。
力的圖示與力的示意圖的區別在。
6、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叫做。
物體受到的重力與物體的品質的關係是,其中g是,重力的方向總是,物體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於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
重心在幾何中心。
7、四種基本相互作用:自然界中的四種相互作用是、、、。
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表現,彈力摩擦力是由引起的。
強相互作用力的作用範圍只有約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
三、提出疑惑1、什麼原因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使物體產生形變呢?2、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是什麼?有什麼特點?它的單位是什麼?3、如何形象地描述力?什麼是力的圖示?什麼是力的示意圖和力的圖示?4、什麼是重力?其方向如何?物體的重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物體的重力與地球對物體吸引力一樣嗎?5、蘋果為什麼向下掉落?何謂物體的重心?6、科學家想建立一種“統一場“來解決相互作用問題,它們都是哪些相互作用?課內探究學案一、學習目標1.知道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就是指物體的運動速度改變.2.知道力是、的原因.3.知道力的圖示是用一帶箭頭有標度的線段把抽象的力直觀而形象表示出來的一種處理力的科學方法,在具體問題中能畫出力的圖示或力的示意圖.4.知道重力是物體由於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掌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知道重力大小的測量方法.5.掌握重心的概念,知道重心的位置與哪些因素有關,會確定品質均勻分佈且形狀規則的物體重心位置.6.知道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的概念,瞭解人們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在不斷探索中發展變化.二、學習過程任務一、力和力的圖示閱讀教材p51回答下列問題1、物體運動狀態改變指的什麼?你能舉出例子嗎?如:2、你還能舉出物體發生形變的例子嗎?如?3、什麼原因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改變、使物體發生形變呢?4、你能給力下一個定義嗎?5、作用在運動物體上的力,如果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將加快物體的運動,如果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將阻礙物體的運動,這說明力的方向不同,它的作用效果也不一樣,可見,要把一個力完全表達出來,除了指明力的大小,還要指明力的方向。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
高中物理《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
2. 使学生了解重力的作用,能够分析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重力的定义: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 重力的计算公式:F=mg,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3. 重力的作用:使物体受到向地心的拉力,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4.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力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2. 重力的作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3. 运用例题分析,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重力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重力概念:讲解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让学生理解重力的定义。
3. 介绍重力计算公式:讲解F=mg公式,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4. 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直观地感受重力的存在和作用。
5. 分析重力作用: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重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和作用。
8.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重力概念、计算公式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观察: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对重力现象的观察能力。
3.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重力应用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重力与其他力的关系,如弹力、摩擦力等。
2. 探讨重力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卫星导航、地球物理学等。
八、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质量计、悬挂装置等。
2. 教学课件:用于展示重力概念、计算公式和实例分析。
人教版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WORD教案3
人教版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WORD教案3教学活动学生活动师:因此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此的物理量叫什么?往常我们所学的哪几个物理量和力具有相同的情形?生:如此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我们在往常的学习中位移、速度、加速度差不多上矢量.师:物理疑都有自己的单位,力的单位是什么呢?生: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师: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能够用什么工具呢?生:能够用测力计(弹簧秤).师:要具体描述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力,我们能够采纳什么样的方法?生:能够用力的图示的方法.师:要想画力的图示,需要了解哪几个问题?生: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师: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力的图示的练习.(多媒体投影例题)[参考例题]如图3—1—1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定标度.(2)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泄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 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3)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能够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学生活动:做例题中物体受力的图示,教师巡回指导,关心水平较差的学生,把做得好的同学的图示用实物投影投到大屏幕上,和学生自己做的进行比较,也能够让同位之间互换进行检查,找出对方的缺点,锤炼学生发觉错误的能力.师:(微笑)刚才同学们做得专门好,看来大伙儿初中的基础依旧比较好的,由于髙中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时候专门多,力的图示画起来比较苦恼,我们以后会经常画一种简化的力的图示一一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在力的图示的基础上,不对力的大小有具体的要求,只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那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我们在以后经常要用到这种方法,期望大伙儿能够熟练把握.[课堂训练]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射岀枪口的子弹,能打到专门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D.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解析:子弹在枪管内受到火药爆炸所产生的强大推力,使子弹离开枪口时有专门大的速度,但子弹离开枪口以后,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推力,因为不可能找到那个"推力”的施力物体;故不存在,因此A错.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同时乙也推甲,故说法B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推书,故C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差不多上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因此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故说法D正确.(投影展现物体下落的几幅图象)下落的物体能够有从树上下落的苹果、跳髙运动员、飞机投下救援物资等等.师:如此几个物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它们都落向地球.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明白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缘故,那么物体的下落是由于什么力作用呢?生:是受到重力的作用.二、重力师:重力产生的缘故是什么?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师:要研究一个力,第一要研究那个力的三要素,重力的三要素应该如何样进行研究呢?生:重力的大小能够用弹簧秤进行测量.师:同样一个物体受重力的大小在地球的不同地点是不同的,依照公式G=mg 中的g 是我们往常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高度和纬度有关.当高度增加时,g的值减小: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增大.那么重力的方向是如何的呢?生: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师:重力的作用点称为重心,从成效上看,我们能够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那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生1:假如是规则形状的物体,物体的重心一泄在物体的几何中心.生2:不一泄,当物体密度分布不平均时,即使是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也不一左在物体的几何中心.比如一个空杯子,逐步地向里而注入水,它的重心应该不断地变化.因此应该说成规则形状同时质量分布平均的物体重心是在几何中心.师:(鼓舞的微笑)刚才这位同学分析得专门好.物体的重心能够随物体质量分布变化而变化.现在那个地点有一个不规则形状的薄木板,大伙儿设汁一个实验方案来标岀这块木板的重心所在.(学生设计实验,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参考案例]用悬挂法确定薄板的重心这是一种老师们比较熟悉的方法.演示时能够增加重心在物体之外的情形.例如,如图3—1—2所示的薄板,在用悬挂法确定了物体的重心之后,在板上固怎一条细线ab,再在其重心c处拴上细线提拉,可使薄板水平平稳.生:能够用悬挂的方法来确定这块薄木板的重心位过.B 3-1-2师: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生:依照物体的拉力和物体的重力平稳,拉力的方向一左是竖直向上,绳子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重心的位置,我们能够改变薄木板的悬挂点,用两条直线的交点来确建薄木板的重心.师:专门好,依照自己的实验方案,大伙儿分组进行实验,同时,也能够选择其他的物体想方法测出他们的重心,例如我们的直尺、三角板、物理课本、橡皮等等.(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查找薄物体的重心)[课堂训练]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确实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不管如何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答案:CD解析: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产生两个成效:一个成效是吸引力的一部分使物体绕地球转动:另一个成效即另一部分力才是重力,也确实是说重力通常只是吸引力的一部分.重力只决左于地球对物体的作用,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也与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无关.师:除了重力之外,自然界还有专门多力的作用,它们的类别专门多,依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专门多方法,这些相互作用差不多上由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演变而来,下而我们来看一下这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三、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学生自己阅读教材第56页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注:由于这一部分是属于了解性质的问题,让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提髙学生阅读科技论文的能力,是学生提高自己水平的专门好机会,老师一泄要相信学生有那个能力,不能把一切都进行讲解,而是应该把这一部分时刻让学生自由支配,锤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作好预备.师:请同学们把自己阅读的内容总结一下.生:这一部分叙述的是自然界的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它们分别是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师:它们的差不多特点是什么?生:万有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电磁相互作用是存在于电荷之间和磁体之间,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称之为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存在范畴专门小,它们的作用范畴只有10-,5m. 然而弱相互作用的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10 12。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案.doc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案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教学重难点1.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作力的图示.2.重力产生的原因,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概念,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过程[知识探究]一、力和力的图示[问题设计]做一做以下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哪些作用效果.图1 图2(1)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如图1),小钢球靠近磁铁时;(2)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位置放一块磁铁(如图2);(3)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答案(1)小钢球的速度越来越大;(2)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3)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力的作用效果有: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要点提炼]1.力的特性(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2)力的相互性:力总是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3)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说明只要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不管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就发生变化.3.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常画在力的作用点上(在有些问题中为了方便,常把物体用一个点表示).注意(1)标度的选取应根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一般情况下,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2)画同一物体受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2)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延伸思考]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举例说明.答案不是.例如: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等.二、重力[问题设计]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解释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答案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作用.正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要点提炼]1.重力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2.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3.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不同地点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注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物体是否受其他力无关)4.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也不是指向地心).5.作用点:在重心上.(1)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填“可以不在”或“一定在”)物体上.[典例精析]一、对力的概念的理解例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力,不会施力C.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D.两个力的大小都是5N,则这两个力一定相同解析甲推乙的同时,乙也在推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错;不论物体是否有生命或是否有动力,它们受到别的物体作用时都会施力.例如马拉车时,车也拉马;书向下压桌子,桌子也向上支撑书,B错;由于自然界中的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的,找不到一个孤立的、不受其他物体作用的物体,所以每一个物体都受到别的物体的作用,是受力物体,同时也对其他物体施力,即又是施力物体,C对;力是矢量,比较两个力是否相同,除了比较其大小还要比较其方向,D错.答案 C二、力的图示和示意图例2 在图3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上的150N的力拉木箱;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左上的20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图3答案如图所示三、重力和重心的特点例3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重力会减小B.放置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C.物体的重心位置总是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D.物体的重心位置可能随物体形状的变化而改变解析物体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状态无关,A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与物体的重力的施力物体及受力物体不同,B错;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及质量分布有关,只有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C错,D对.答案 D[课堂要点小结][自我检测]1.(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D.有的物体只是施力物体而不是受力物体答案 B解析此题可根据力的产生条件来判断,抓住“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想有力,必须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两者缺一不可.一个物体在对其他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一定受到其他物体力的作用,即是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故A、D错误.C项则歪曲了力产生的条件,只要两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即可产生力,不一定非得接触,故C错误.2.(重力的特点)关于物体所受的重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在地面上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B.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C.物体在向上抛出时受到的重力小于它静止时所受到的重力D.同一物体在同一地点,不论其运动状态如何,它所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大的答案 D解析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的大小为G=mg.可见对同一物体(m一定),在同一地点(g一定),重力大小是相同的,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因此选项A、B、C均错误,只有选项D是正确的.3.(对重心的理解)下列关于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B.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该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C.任何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内,不可能在物体外D.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质量分布有关答案 D解析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只有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才在物体的几何中心,A错误,D正确;用一条绳子把一个物体悬挂起来,物体处于完全静止状态时,物体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平衡,由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绳子的延长线上,B错误;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C错误.4.(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如图4所示,叠放的物体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N,试画出这个力的图示和示意图.图4答案见解析解析(1)画力的图示:①选定标度:此题用2mm长的线段表示2N的力.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出,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也可以如图乙所示,从O点(用O 点代替B物体)竖直向下画一段五倍于标度(即10mm)的线段;③在线段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2)画力的示意图:从作用点或从B的中心处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并加上箭头,表示方向,然后标明FN=10N即可,如图丙所示.教案设计频道我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教案设计频道我高中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案 | 高一物理教学计划。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人教版必修1教案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人教版必修1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力的概念和公式;2.理解重力的基本作用特性;3.能够运用重力公式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4.能够设计和进行相关实验,验证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重力的概念和公式;2.所有物体都存在重力。
三、教学难点1.重力的理解和运用;2.重力与其他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四、教学内容1. 重力的概念和公式1.重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力之一,指互相吸引的力。
2.重力公式:$F=G\\frac{m_1m_2}{r^2}$,其中F为两物体之间的重力,G为万有引力常数,m1和m2分别为两物体的质量,r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2. 重力的基本作用特性1.重力是吸引力,所有物体都存在重力。
2.重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力,与其他相互作用力,如弹力和摩擦力等不同。
3.重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3. 运用重力公式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1.根据重力公式,计算两物体之间的重力大小。
2.运用重力公式,解决物体在不同位置和高度时的重力大小和力的方向。
4. 相关实验设计与验证1.用斜面实验验证物体的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之间的关系。
2.用天平实验验证不同重量的物体之间的重力大小关系。
3.用单摆实验验证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讲授重力概念和公式,帮助学生掌握重力的基本原理。
2.设计相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组织小组或个人讨论,帮助学生解决重力相关的物理问题。
六、教学过程1.讲授重力的概念和公式,帮助学生理解重力的基本原理;2.设计相关实验,验证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3.进行小组或个人讨论,解决重力相关的物理问题;4.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
七、作业与评估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重力概念和公式;2.设计和完成一个与重力相关的实验,记录并提交实验报告。
评估1.完成练习题,评估学生掌握重力概念和公式的程度;2.评估学生的实验报告和交流情况,了解学生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word文档资料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浙江省天台平桥第二中学王业坚一、教学设计思路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为教学内容,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这一节首先从力的概念入手进行研究,“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个表达是抽象的,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要从生活中的具体例子出发,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力的定义.对于力的相互性的理解是从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角度来进行定义的,刚开始分析物体受力时,可以把施力物体找出来以便在分析时不会凭空增加力的个数.力的三要素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把问题简单化的一种方法,也是以后作力的分析草图时必须用到的一种基本知识和技能,所以要学生多加练习,特别是对力的示意图更要加以重视,这是受力分析的基础.重力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重心的理解,重心是重力的作用点,但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物体的密度分布都有关系.理解重力可以从演示实验入手进行,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是解决难点的很好的方法.二、前期分析力的概念在初中已经有所接触,但是它的理解仍然是一个难点,关键是在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这一问题上,并且两个力地位是相同的.重力是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一个概念,对它的理解主要应该放在重心的研究上,知道不同情况下物体重心的位置.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是新教材新增的内容,对它的理解不必太深,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为将来发展打下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重心的概念教学难点:重心概念的理解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效果开始的.2.能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有关.3.能通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自己动手,找不规则薄板重心的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5.通过“重心”概念的引入渗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全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矿泉水瓶,直尺,细线,,小球五、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演示实验:展示教室里男同学的玩具:矿泉水瓶教师提问:同学们都是怎么来玩矿泉水瓶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脚踢矿泉水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手捏矿泉水瓶,形状和体积发生改变,因为守对矿泉水瓶有力的作用2.“力”的教学教师提问:关于力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总结回答: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展示图片:学生对运动员开角球,队友接头球,守门员接住球三种情况球的运动状态分析以及原因展示图片:网球击球,球拍形变,思考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学生回答:网球对球拍的力使球拍发生形变,球拍对球的力使网球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展示图片:测量体重、提水和投篮,物体受到什么力,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3.如何来表示一个力实验演示:展示开门,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不同对开门的影响力的图示和示意图问题:在具体情况中如何表示一个力?比如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受到沿与水平方向成300斜向上的力F,如何表示小车受到的力F?结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人教版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WORD教案4
3.1 人教版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WORD教案4张成进江苏徐州睢宁魏集中学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并未倒下,说明只是甲对乙施加了推力,而乙对甲没施加推力B.甲对乙施加了力的作用,甲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带正电的甲球吸引带负电的乙球,那么乙球也吸引甲球,然而磁铁吸引铁块,而铁块可不能吸引磁铁D.力不能离开物体单独存在2、请你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B.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物体竖直上升,是因为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升力。
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D.同一个物体既能够是施力物体也能够是受力物体。
3、一个物体受到的重力在哪些情形下改变()A.从赤道拿到两极。
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从地面浸入水中。
D.将物体置于运动的电梯中。
4、如图,杯和水的共同重心将(D)A.一起下降B.一起上升C.先升后降D.先降后升5、关于力的描述,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作某力的图示时,若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那个力的线段的长度就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B 、描述力只要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就能够了C 、两力相等指两力大小相等即可D 、黑板擦对讲台的压力与讲台对黑板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稳力。
6、一个质量为60千克的人,在地球上的重力约为600N ,当他登上月球时(月球的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表面的1/6),他的质量和重力分别为( )A 、60kg 600NB 、60kg 100NC 、10kg 600ND 、 10kg 100N7、指出以下各个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1)书对桌面的压力(2)悬绳对电灯的拉力(3)手对门的推力(4)磁铁对铁钉的吸引力8、用手按图钉对墙壁产生20 N 的压力,那个压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 9、有一条质量平均分布的长为L 的绳子盘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竖直向上拉起,当它的下端恰好离地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14.如图3-1-6所示,把一边长为L 的匀质立方体,绕bc 棱翻倒,当AbcD 平面处于竖直位置时,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A BC D a b c d参考答案1、【答案】BD【解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AC错;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B 对;D正确。
人教版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WORD教案5
人教版必修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WORD教案5备课人:纪效花审核人:倪培刚【学习目标】有目标就有方向1、明白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明白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会用公式g=mg(g=9.8n/kg)运算重力。
3、明白重心的概念以及平均物体中心的位置。
【教学重点】集中精力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教学难点】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重心”概念的明白得2、“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明白得。
【谁来回答】相信自己,你能行的!一.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依旧方向改变了,都说那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二.在外界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变化,就说物体发生了形变。
三.力:1.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以及产生形变的缘故,即物体之间的,称为力。
四.力的矢量性:力是,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力的大小能够用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五.力能够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在分析力学问题时,若只需画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这种表示方法叫力的示意图六、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其中g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七.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自然界中的四种相互作用是、、、。
重力是在地球表面的表现,弹力摩擦力是由引起的。
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畴只有约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
【互动课堂】一.力的性质(1)物质性(2)相互性(3)矢量性二.力的图示1.定义:2.画力的图示的步骤三.重力和重心1.重力:2.重力的三要素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四.四种差不多相互作用【考点例题】试试才能行,爱拼才会赢考点1:关于力的概念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不一定相互接触B.运动员将足球踢出,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球受到一个向前的推力C.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而乙对甲没有力D.拳击手一拳击出,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考点2:关于重心的明白得例2.关于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确实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B.重心确实是物体的几何中心C.重心是物体析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D.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背景和作用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人教版)物理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初中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及示意图基础之上的。
重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力,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中,已提到了“只在重力作用下”。
所以,本节内容既是运动的延续,又是下一章牛顿运动定律、受力分析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而基本相互作用的引入,也为学生初步建立了统一的概念。
因而,本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习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二)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三维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分析
学生在学习重力之前,初中已学习了力的相互作用、重力的大小、力的图示等相关内容,已初步掌握了物体为什么会受到重力及力的相互作用,会区别、画力的图示、示意图。
本节通过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的学习,将进一步了解引入重心的思想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探讨、观察、猜想、实验、总结等形式,促使学生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并运用力的图示、示意图表示重力,为后面学习受力分析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学生通过自学和看、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的进程的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分析
物理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科学探究。
因此本节重在体现知识点的引入及探究过程上,不仅要做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注意力。
也要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概括物理规律的过程。
通过一定的探究过程,寻找物理规律,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老师的提示,猜想并加以验证。
同时,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的过程,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成功的体验。
教师还可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做一补充和展示相关资料,还可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
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两条途径,一方面是引入物理学史,另一条途径是通过实验探究。
本节在这两方面都有所体现:在对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要经历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才能对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进行初步设想,然后运用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形成科学探究习惯。
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经历不同层次的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基本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对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统一过程史的补充和相关资料的展示,加强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通过让学生查资料的作业形式,让学生了解这方面的最新动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一节内容,是学生首次运用等效、统一的思想。
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分析
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重力的方向是本节的难点。
通过学生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的方法,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知道重力的方向及大小;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和找重心的方法及影响重心的因素;
5.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猜想、讨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综合归纳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统一的意识
(三)情感目标
1、由神七事例的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通过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研究物理的科学态度和思想,以及探索新知识的创新精神。
(四)过程与方法
1、在教学中要体现新课标,渗透科学方法和思想的教育,使学生体会图像处理问题的方法。
2、学生通过思考探讨并动手操作、观察实验,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3、课堂评价
【教法】诱思探究法【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具】电脑投影机、铁架台、几个形状各异(有的有洞)的纸板、橡皮泥、直尺、彩笔、小球
三、教学对象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其抽象思维能力不强。
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列举大量的,足够的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例子,或者把有关的现象与现象之间的联系鲜明的用实验展示出来,给学生看或让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思维。
再者,学生在学习中相关知识的遗忘,将直接影响本节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在学习重力基本相互作用时,力的概念和力的图示、示意图是研究重力的理论依据,倘若学生遗忘了这些知识点,就不利于学生学习与研究,教学中要让学生回忆、复述。
在高一阶段,学生在学习物理规律上,往往不会感到特别困难,但要运用起来,常常不能得心应手。
其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还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知识,不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处理、解决问题,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观察、合作、交流与讨论、实验。
四、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内容说明: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这节课主要介绍找重心及影响重心的因素的知识和
力的统一史。
通过此文会找重心和分析重心的变化,会解释、解决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和具有初步的统一的思想。
教学设计理念:利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明确提出的“学生主体”思想,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实验、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等信息加工和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学生则养成科学的思想及理性思维习惯,自主学习以及协作学习的方法。
用视频的形式引人和练习、展示资料,适合不同程度的学生同时学习,因材施教,激发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设计思路:让学生通过回忆、思考、实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推理、归纳、总结并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达到加强重点、克服难点的目的。
利用练习测评和资料展示以更好的掌握知识和加强科学思想教育。
充分体现学科特点: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知识的形成都应该由实验得出,还能经得起实验的检验。
充分利用学生实验,既攻克难关,又锻炼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