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审丑:“门”背后的营销价值
论大众传媒广告对消费者审美取向的影响
论大众传媒广告对消费者审美取向的影响引言:大众传媒广告是当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消费者的审美取向。
随着广告在媒体平台中不断发展壮大,对消费者的影响也日益增加。
本文旨在探讨大众传媒广告对消费者审美取向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影响机制和现象。
一、大众传媒广告塑造消费观念大众传媒广告通过多种形式和媒体传达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信息,塑造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与评价。
广告中通常使用美化的形象和语言,使产品或服务更加吸引人。
广告还通过情感化的表达和吸引人的情节,激发消费者对产品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1.渲染和美化商品形象大众传媒广告常常对商品进行精心包装和渲染,使用令人愉悦的色彩和符合审美标准的人物形象,通过美化商品的外观和形象,使其更具吸引力。
消费者在接触到这些广告后会受到视觉上的冲击,进而对所宣传的商品产生美感和好感。
2.营造梦幻情境大众传媒广告还常常通过剧情、场景等手法,营造出令人向往和憧憬的梦幻情境,让消费者产生对产品的美好联想。
汽车广告中常常通过展示高档豪车在美丽风景中驰骋的场景,让观众产生拥有豪车后享受自由、高贵和奢华的美好联想。
3.强化消费者的需求感大众传媒广告会通过情感化的表达,强化消费者的需求感。
美容广告会通过展示年轻、美丽的女性形象,引发消费者对美的追求和对产品的需求,从而激发购买欲望。
大众传媒广告在传递商品信息的也在塑造消费者的审美标准和标杆,影响其对美的认知和追求。
广告以特定审美标准呈现产品,通过美的表达方式引导消费者对美的认同与追求。
广告还通过塑造美的形象和和声音对消费者的审美偏好进行引导。
2.引导审美偏好广告通过展示美的形象和声音来引导消费者的审美偏好。
消费者通过接触到各种美化的广告,逐渐形成对美的偏好。
化妆品广告中常常使用年轻、白皙、光滑的肌肤作为标准,以此来引导消费者对美肤产品的喜好。
三、大众传媒广告的影响机制大众传媒广告对消费者的审美取向产生影响的机制主要包括重复暴露、社会比较和群体认同。
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探析
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探析在当代社会,传媒文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传播信息和娱乐的工具,更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和价值观念的塑造者。
在传媒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审丑”现象。
审丑现象指的是传媒文化将丑陋、低级、庸俗的内容进行炒作和宣传,以获取更多的关注和点击率,这种现象对社会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就传媒文化中的“审丑”现象进行深入探讨。
一、审丑现象的形成原因1. 市场需求与商业逻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文化作为商业化产品存在,其首要目标是盈利。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和广告商,传媒文化常常需要创造出高点击率和高关注度的内容。
而丑闻、低俗、庸俗的内容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因此在商业逻辑的驱使下,传媒文化更倾向于炒作丑陋的内容。
2. 社会焦虑和情绪宣泄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各种焦虑和负面情绪,人们对于社会、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不满和烦恼。
传媒文化借助审丑现象,可以通过炒作丑陋的内容来满足人们的情绪宣泄需求,让人们通过看热闹、看丑闻来获得一种痛快感,从而缓解自身的压力和情绪。
3. 传媒利益的驱动传媒文化产业中存在各种利益关系,一些传媒机构和个人为了追求自身的私利,会利用审丑的内容来获取更多的关注和利益。
这种利益驱动也是审丑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审丑现象在传媒文化中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炒作丑闻炒作名人或普通人的丑闻是传媒文化中较为常见的审丑手段。
通过造谣、曲解事实等手段,传媒文化利用丑闻来吸引观众的眼球,进而获取高点击率和关注度。
2. 恶搞低俗恶搞和低俗内容也是传媒文化中的审丑表现形式之一。
一些综艺节目、网络视频等通过恶搞模仿、低俗段子等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虽然这些内容可能违背道德和价值观,却能够引发观众的笑声和争议,从而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3. 曝光不良事件传媒文化经常通过曝光各种不良事件来引起社会的关注,这些事件往往包括各种犯罪、欺诈、暴力等内容。
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探析
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探析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传播速度的加快,传媒文化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审丑”。
所谓“审丑”,是指媒体和公众对丑陋、恶劣、低俗、不雅内容进行评判和谴责的现象。
“审丑”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广泛存在,涉及电视节目、网络视频、社交媒体以及各种娱乐文化产品。
本文将对“审丑”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之道。
一、审丑现象的产生原因1. 市场竞争压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媒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家媒体争相追求流量和点击率。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观众和读者,不惜采取丑陋、低俗、恶劣的内容,以获取眼球和点击量。
这种追求利润和市场份额的商业逻辑,导致了“审丑”现象的产生。
2. 观众需求和心理现代社会中,一部分观众、读者和网民对各种娱乐内容表现出一定的审美疲劳和快感麻木。
他们渴望一些不同以往的、更加刺激和震撼的内容,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精神需求。
这种心理和需求的存在,也促使了一些媒体和制作方利用丑态和低级趣味来进行内容制作和传播。
3. 社会价值观的扭曲传统文化以来,人们一直有着对美好、善良、高尚的向往和追求。
现代社会中,一些人对美、善、真的价值观念有了偏差,表现为对丑恶、低俗、荒诞的内容更加宽容和认同。
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审丑”现象的形成。
二、审丑现象的影响1. 社会风气的恶化“审丑”现象的流行和盛行,导致了社会风气的恶化和道德底线的逐渐下滑。
一些恶劣、低俗、不雅的内容成为了社会中的“流行话题”,对传统文化和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产生了严重的冲击。
2. 美学观念的扭曲审丑现象可能导致观众和读者的审美观念逐渐扭曲,降低了对美好和高尚文化的认同和追求。
长期以往,审丑现象可能对人们的审美情感产生消极影响,造成社会整体审美观念的沦丧。
3. 价值导向的偏差审丑现象的外化,可能导致社会价值观念的偏差和失调。
一些人可能因为接触低俗、丑陋的内容,而失去了对高尚、崇高价值的追求,认为这种粗俗和低级趣味才是真实的生活。
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探析
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探析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传播平台的多样化,审丑现象也成为了传媒文化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所谓审丑就是对于丑陋、低俗、恶俗等现象进行批判和反思的行为。
传媒文化中的审丑现象主要来源于对于一些低俗、恶俗内容的批判和反思,反映了公众对于传媒文化的期望和要求。
审丑现象是对传媒不负责任、低俗化内容的抵制。
传媒作为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之一,其所传递的内容对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随着商业化的发展,一些传媒机构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常常追求低俗化的内容,无视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些内容往往充斥着暴力、色情、恶俗等低级趣味,对于观众的素质提升和文化水平提高带来了负面影响。
而审丑现象则是公众对于这种低俗化内容的不满和抵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批判和反思,以期传媒能够提供更加健康、高尚、有益的内容。
审丑现象也是公众对于传媒文化的期望和要求。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公众对于传媒文化的期望也在不断提升。
他们希望传媒能够积极传播正能量,提供符合自身审美和价值追求的内容。
对于低俗、恶俗内容的抵制和批判,实际上是公众对于传媒提供高品质、高水平内容的要求,是对传媒责任和使命的一种呼唤。
通过审丑现象,公众借助舆论压力和网络力量,向传媒机构传递他们的期望和要求,以期引起传媒的重视。
审丑现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审丑往往容易产生盲目扩大化的效应。
在追求审丑的过程中,一些人可能会过度关注丑陋、低俗的内容,将其放大和宣扬,从而使得这些内容更加受关注和传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审丑往往容易产生道德审判的倾向。
因为审丑往往涉及到对于道德的判断和评价,一些人可能会过于主观地对待他人的行为和言论,形成一种道德高地的姿态,从而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
审丑往往容易产生言论的极化和分化。
因为审丑涉及到对于文化的不同理解和评价,不同人对于同一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判断。
而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不同的观点和声音可能会形成不同的阵营和群体,从而引发言论的冲突和对立。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作文素材积累《短视频应该老少咸宜,不能老少不宜》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作文素材积累《短视频应该老少咸宜,不能老少不宜》目录短视频应该老少咸宜,不能“老少不宜” (1)炫富抄袭虚假营销,短视频乱象在“暴击”一老一小 (2)“向俗而生”:短视频发展趋势及内容价值回归 (7)对短视频爆款逻辑,我们需要再认识 (15)短视频要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17)短视频应该老少咸宜,不能“老少不宜”抄袭模仿、低俗擦边、耸人听闻的谣言、千篇一律的剧本……不少人直呼想刷到有营养有价值的短视频已变成一件难事。
不仅如此,虚假营销、不良价值观引导以及短视频沉迷等问题更让青少年和老年人屡屡受困。
据中国青年报调查报道,本该老少咸宜的短视频已经成为老少不宜的劣质货。
既然很多短视频内容如此不堪、价值污浊混乱,为什么老人和小孩还是乐此不疲,刷新不止?一方面短视频时间短、配乐夸张、内容五花八门、剪辑节奏快,非常容易让人观看上瘾。
再加上平台算法的推荐加持,刷的视频越多、看的时间越长、同类内容也就越多,形成了瀑布流式的不断刷新。
另一方面也由于这两类群体生活比较单调,家人的陪伴交流较少,对短视频缺乏判断力。
特别是老年人,对飞速发展的网络生态缺乏了解,一些年轻人很容易识破的骗局,在老年人那里容易大行其道。
以上种种,也就导致了劣质短视频横冲直撞,欺老骗少。
短视频虽短,长此以往,危害甚大。
青少年过度沉浸在短视频的感官刺激中,容易精神空虚,导致专注力丧失,缺乏深度学习和阅读的能力。
事实上,短视频中的“玩梗”、“饭圈”用语,已经侵蚀孩子们的语言体系,妨害了正常的逻辑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而一些明晃晃地表达炫富倾向、低级趣味、擦边丑态、校园暴力的短视频,更是会扭曲孩子们的价值观,吸引其模仿学习,流毒巨大。
老年人经常在家庭群中转发的一些标题党、小作文式的短视频,不仅于家庭团结毫无意义,更有可能充当谣言的扩音器、中介站。
多项研究数据表明,一老一少已经成为短视频的重点围猎对象。
7月13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未成年人短视频使用与学习研究报告》显示,82.9%的未成年人使用过短视频,农村、中学生、学习负担重、亲子关系不好的未成年人,使用短视频比例更高、更深。
审丑现象的看法
审丑现象的看法
审丑现象是指人们对于丑陋、奇异、不协调的事物或行为表现出浓厚兴趣和赞赏的现象。
它反映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思考。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审丑现象可以促进人们的审美多元化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审美标准往往是单一的、固定的,而审丑现象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局限性,让人们能够欣赏和接受更多不同类型的美。
此外,审丑现象也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思维,让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创造。
然而,审丑现象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人可能会为了追求新奇和独特而刻意制造丑陋的事物或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
此外,审丑现象也可能让人们对于真正的美和价值产生混淆和误解。
因此,我们应该以理性和客观的态度看待审丑现象。
在欣赏和接受审丑现象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于真正的美和价值的敏感和判断力,不让审丑现象成为我们追求新奇和独特的唯一标准。
同时,我们也应该警惕审丑现象带来的不良影响,避免为了追求审丑而牺牲真正的美和价值。
大众文化高级社交文化和审丑狂欢现象的文章
大众文化高级社交文化和审丑狂欢现象的文章篇一:大众文化是指广泛传播、被广泛接受的文化产品,如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杂志等。
这种文化往往涉及到社交、娱乐和价值观等方面,旨在吸引观众并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然而,随着大众文化的不断扩张和多元化,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
一些文化产品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因为它们涉及到更多的社交元素和审丑元素,这些元素有时会被视为有趣或娱乐,但也有时会被视为低俗、丑陋或恶心。
这种现象被称为高级社交文化。
这种文化通常涉及到更多的社交技巧、礼仪和社交规则,包括如何与不同的人交往、如何表达情感和观点等。
这种文化往往被视为高雅和文明,但在一些社会中,它也可能被视为虚伪、浮华和不真诚。
另一方面,审丑狂欢现象则是指那些广泛传播、被广泛接受的文化产品中包含了大量低俗、丑陋或恶心的元素,这些元素可能会引起观众的共鸣或不适,甚至可能会引起观众的情绪失控和暴力行为。
审丑狂欢现象在某些文化产品中非常普遍,如网络文化、社交媒体和游戏等。
这些文化产品通常涉及到大量的负面元素和暴力内容,可能会引起观众的情绪失控和不适。
此外,审丑狂欢现象也可能会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和道德标准产生负面影响,因为一些文化产品可能会被视为低俗、丑陋或恶心,但它们却可能会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
大众文化和高级社交文化以及审丑狂欢现象都是文化领域中不可忽视的现象。
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同时也都对文化产品的质量和道德标准产生了影响。
在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这些现象,并努力推动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以促进文化的健康发展。
篇二:大众文化是广泛传播、面向大众的电影、电视节目、音乐、书籍等娱乐内容的文化现象。
高级社交文化则是在大众文化基础上,通过一定的仪式、规则和价值观的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
审丑狂欢则是将审丑和娱乐相结合,通过娱乐化的方式呈现各种负面、低俗、猎奇的内容,以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和文化需求。
大众文化和高级社交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大众审丑心理
题目:大众审丑心理研究学院:建筑学院班级:课程名称:城市社会学姓名:学号:指导教师:2016年5月大众审丑心理研究【摘要】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审美文化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而丑日益在各个文化领域彰显出它的魅力,从边缘向中心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学艺术的进一步发展,丑以它独特的身份日益被人们发现和接收,从而像美一样创造出许多不同层次、不同意味的类型.近年来,随着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等网络红人的出现,各种“姐”、“哥”文化风行网络,雷人的“审丑”红人你唱罢我登场。
这背后隐含着当代文化的焦虑与危机,以这些“审丑”红人为表象的审丑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颠覆,是对主流文化核心价值观的亵渎,而且引发了审美混乱。
【关键词】:大众文化、审丑文化、网络审丑、娱乐化一、前言2015年事业单位面试备考:审丑心理材料一:2014年,以《一步之遥》不少观众是抱着审丑心理走进影院的,大家都很想一睹“烂片”风采,从全民吐槽春晚,到如今的“雷片共赏”,国民对烂片的审丑心理愈演愈烈。
材料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的“奇人异事”便层出不穷。
从大摆S造型的芙蓉姐姐、自认为智商无人能及的凤姐、到红透网络的“小月月”,再到五音不全的《滑板鞋》,世界似乎变得光怪陆离。
中公教育专家点评在新闻娱乐化的社会里,互联网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不少新闻媒介为了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攫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不惜将各路“牛鬼蛇神”粉墨登场,可谓手段尽施。
然而由于受众在某些程度上存在着其知识结构和层次的偏差,一味的迎合受众只会让文化变得日趋低俗,进而导致社会的整体风貌江河日下。
二、何为审丑?2.1什么是审丑心理所谓审丑是指非和谐的对象在主体方面引起的否定性情感判断和否定性价值判断。
而这种否定性评价或许在审视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丑时还是有效的,但对于当今大众文化中的一些丑,人们并不完全抱着一种否定性的情感,有的是追求一种“苦味的愉悦”,还有一些甚至是拍手称赞的。
目前,学界对审丑心理这一概念的界定还比较模糊,简单来说,审丑心理就是指对那些在形式上反和谐、在行为上超出常规、在内容上挑战传统观念的对象的欣赏,大众文化中的丑能够瞬间给大众的感官带来强烈冲击,并且短时间内充满活力,是经常引起大众模仿复制、夸张变形的文化产品。
审丑现象的看法 -回复
审丑现象的看法-回复审丑现象,也被称为审美的错位,是指一些在审美标准上,被大众所认可、接受的个体或行为,因为某种原因而被批判、嘲笑和歧视的现象。
正如其名,审丑现象是审美判断的偏差,是大众对美的认识出现了丑陋的错误。
审丑现象以其特殊性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看待审丑现象呢?首先,审丑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既体现了社会对美的认知差异,又折射出个体的审美需求和追求的多样性。
审美是主观的,每个人的审美观都不尽相同。
因此,审丑现象并非绝对存在,而是相对于主流审美标准而言。
审美需要与审丑相对立才能确立,正如有黑色就有白色,有高矮胖瘦之分。
审丑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和时尚的多变性。
如果大家都只追求着同一种美,那将是一种极度的单调和无聊。
正是因为审丑现象的存在,才有了时尚的异军突起和创新的可能。
其次,审丑现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和流行趋势。
所以,审美的错位和审丑现象时有发生,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奈,但也往往因此产生了一些全新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形式。
曾经,被视为审丑的各种流派,如抽象主义、当代音乐,最终却被认可为独立的审美艺术形式。
审丑现象的不同,反映了审美趣味的多样性和需要个体发现和追求自身内心真实喜好的重要性。
审丑现象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它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寻找自我认同的空间。
第三,审丑现象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审美中国特色和文化多元化。
审美的错位不仅发生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也发生在不同的文化之间。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审美差异是由其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
正所谓"人山人海,各有各的品味",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社会中,审美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更何况,审美本身就是一种观察和感知世界的方式,它需要不断的与外部世界进行对话和交流。
审美的错位不仅是私人品味的容错,也是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社会文化的体现。
大众“审丑”现象的多维度评析
作 ,那是 无法让 人信 服 的。 ”r 1 ] 我 们所 看 到的 “ 丑 ”有很 多是精 心策 划 出来 的 ,这 种 欲 将世 界打扮 得 丑不 可耐 的 心理 驱动 力 主
要 是繁 重的社 会 压 力。越 来越 快 的生 活节 奏 导致 大众 需要 找 到
激。 ”[ 当前这 种 “ 审丑 ”风 尚是 审美观 念 的异 化和 娱乐 文化 走 偏 的表 现 ,当代媒 体和 娱 乐节 目把 人类 的 “ 恶念 ”渲 染 得淋 漓 尽 致 ,这 一 方面给 人们 带 来 的是放 松和 刺激 ,另一方 面 带来 的 极坏 的 副产 品是被 放 大 的 “ 恶 ” 以及人 们对 “ 恶 ” 的模仿 、挖
这 种 没有 底线 的释 放 中大 众忘 记 了原本 的需求 ,丑 角忘 记 了艺
人 ,那 么 , “ 审丑 ”现象 “ 应 运而 生 ”并得 到社 会 无 限制 的宽 容 ,就 不难 理 解 。 一 方 面是 大 众 基 于 人 的 动 物 性需 要 去 观 看 丑 、欣 赏丑 和 审 视 丑 ,另一 方面 是 媒 体 和 演 员 借 口 “ 以人 为 本 ”和 满足 观众 需 求无 限制地 制造 丑 、宣 扬丑 。丑借 助 于反 伦 理 道德 ,创造新 奇 的手段 获得 关注 、出位 ,错 误地理 解 成功 的 模 式 ,以为 只要 自己足够 颠覆 、疯 狂 ,就 能获得 成 功 。在这 样
一
上的差 异 。 ” 懦 家对 人性 的基 本论 调是 性善 论 ,孟子 指 出 “ 人 之异于 禽 兽者几希 ,庶民去 之 ,君子 存 之 ” ,[ 4 也 就是 说 人与动
物 的差别 是很 小 的 ,人 绝 大部分 和 动物 的属性 相 同 ,只是 有一
如何看待网络时代的大众审丑现象
如何看待网络时代的网络红人——浅谈大众审丑文化现象摘要:随着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到来,通过网络迅速蹿红的人越来越多,而更多的则是以“丑角”姿态亮相。
在继芙蓉姐姐之后,凤姐、小月月等新一批“丑角”女性再次走红。
网络审丑为何如此流行?大众审丑的背后又是对国民心理效应的怎样折射?本文试着从如何看待网络时代的大众审丑现象进行分析。
关键词:网络时代大众审丑心理效应传统社会中,相对于审美而言,审丑无疑不能算是显学,甚至会与大众观念格格不入。
就连被奉为现代丑学开创人的罗森克兰兹都一再强调:“吸收丑是为了美而不是为了丑。
”这说明传统的审丑或丑学的存在,也是为了衬托美,然而互联网的出现,却让审丑文化大放异彩,全网民在芙蓉姐姐、凤姐、犀利哥等众多接连不断、推陈出新的网络红人或丑角的带动下,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大众审丑运动。
审丑一词不是一开始就出现的,它是一个生造词,是由审美一词转化而来的。
在美学思想上,审美是一种对艺术形式的认识与感受,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性体悟,而审丑,是一种由自然丑到艺术美的过渡,单个人的审丑不足为奇,但大众审丑现象的兴起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诸多思考了。
一、滋生审丑现象的土壤及其赖以生存的原因(一)商品经济时代发展下的必然产物(生长的土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任何一种现象的出现,首先都是因为它的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
审丑现象的出现,是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之下产生的必然结果,是滋生它的肥沃土壤。
当今时代,商品经济大潮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席卷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市场逻辑与效率优先的理念显示出巨大的影响力与渗透力。
商品经济在推动整个时代的变化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商品经济带来的文化领域的喧嚣与浮华也是不可小觑的。
在现代化与商业化的大潮中,现代文化在许多方面已进入误区,不得不承受着异化的苦楚,遭受着退化和变质的命运。
在商品经济中,消费的形象属性日渐突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形象的塑造掩盖了意义的追寻。
短视频中审丑现象及其影响的分析——以抖音为例
短视频中审丑现象及其影响的分析——以抖音为例方慧丽(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南京 210094)摘 要: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5G 技术的普及,短视频用户数量不断上升,制作内容也丰富多样,其中,审丑类短视频成为一大流行趋势,本文以抖音为例,从平台、受众、发布者三个层面研究审丑类视频走红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该类视频所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短视频;审丑现象;抖音一、审丑的概念“丑”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其引申意是指人相貌难看 ,亦指“不好的”“污 秽”等含义,审丑的概念众说纷纭,大概分为两个学派。
一种认为“审丑”是与“审美”相对立的一种特殊的美学范式;另一种则认为 “审丑”是从特殊的角度欣赏“丑”,认为“丑”是一种特殊的美,本文研究审丑概念倾于前者。
二、抖音短视频审丑现象产生原因分析1、 利益竞争,平台助推在互联网迅速发展和5G技术不断普及的背景下,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式火爆全网。
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春季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国短视频用户数量达到8亿,月活跃用户增长率达到了53.6%。
这意味着以抖音为代表的众多短视频平台挤进了互联网行业。
抖音利用其低门槛和快速传播特点,将底层的青年们聚齐起来,给予他们表达的机会,这些因素为审丑现象提供了生长环境。
于是,在抖音平台上,我们看见了一批靠卖丑迅速走红的用户,比如凭借“年轻人不讲武德”等走红的马保国,每次视频中穿着邋遢,喊着“一给我里giao giao”的GIAO哥、说一系列匪夷所思而又令人发笑的言语的郭老师。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平台为了生存和发展,往往是与商业资本相结合,它们想尽各种办法来获得更多资本的青睐,以求在互联网行业这个蛋糕中,分得属于自己的一块。
不断吸引流量,再通过商品交易等形式实现流量变现,成为媒介平台主要盈利方式,争夺流量成了各大平台的目标。
随着短视频市场的下沉,处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用户,更乐于接受通俗化、趣味性的内容,这也就意味着审丑类短视频的发展空间更大。
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探析
传媒文化中“审丑”现象探析“审丑”是指针对影视、综艺、文艺等文化作品中丑陋或丑恶的内容、形象或人物进行批评、抨击、评价和监管的现象。
在传媒文化领域,观众和舆论常常会对于所谓的“丑”内容表达强烈的反感和不满,要求相关部门限制或禁止这些内容的出现。
然而,这种“审丑”现象在当代传媒文化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值得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考。
首先,审美观念的多元化和民主化是“审丑”现象的主要挑战。
传媒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广泛,来自不同地域、文化和背景的观众对于美丑的定义和评价标准不尽相同。
在这样的多元化背景下,“审丑”很容易成为一个陈旧、狭隘和盲目的概念,被少数人或特定的团体所把握和操作。
过度倚重“审丑”,忽视了观众的多样性和自由选择,并可能降低文化创作和表现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第三,过度的“审丑”可能导致侵犯艺术表达和自由的权利。
在现代社会,艺术是表达思想和情感、追求创造性和多样性的重要方式之一。
从创作者到观众,每个人都享有艺术自由和表达的权利,并不应该因为某些人的主观审美评价而受到限制和约束。
反而,这种限制和约束会导致艺术创作的缺失和单调,失去了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和活力。
因此,针对“审丑”现象的反思和批判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需要建立尊重观众多样性的文化价值导向,从广泛的群众需求和价值取向出发,推动文化创作和表现的多样化和适度开放。
其次,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管,对于文化作品中可能存在的低俗、低劣和不道德行为进行及时的指导和批评,确保文化作品的健康、积极和正面的方向。
同时,要坚守艺术自由和表达自由的原则,保障艺术家和创作者的创作权利和表达空间,从而保证文化领域能够充满活力和创新性。
大众汽车广告成功案例
大众汽车广告成功案例分析一、广告背景大众汽车作为德国汽车品牌,一直以高品质、安全、环保的形象在市场上获得良好的口碑。
近年来,大众汽车不断推出各种广告,通过创意、视觉和情感方面的表现,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
二、广告分析1. 创意独特大众汽车的广告创意非常独特,往往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一个男人在雨中开车,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个小女孩在走路时被石头绊倒。
男人立刻刹车并下车帮助小女孩,小女孩感谢男人并给了他一个礼物——一张大众汽车的优惠券。
这个广告创意通过一个简单的场景,展示了大众汽车的安全性能,同时也传递了关爱和帮助他人的价值观。
2. 视觉表现大众汽车的广告视觉表现也非常出色。
广告中经常使用高质量的摄影技术,展现出汽车的高品质和时尚感。
同时,广告中的色彩和光线也十分讲究,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例如,一个广告中展示了不同颜色的大众汽车,通过摄影师的巧妙运用,让这些汽车在画面中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 情感共鸣大众汽车的广告往往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广告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往往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感受到大众汽车所传递的价值观和情感。
例如,一个广告中展示了一个家庭使用大众汽车进行长途旅行的场景,通过温馨的家庭氛围和汽车的出色性能,传递出家庭和睦、幸福生活的情感。
三、案例总结大众汽车的广告成功案例表明,成功的广告需要创意独特、视觉表现和情感共鸣等方面的结合。
通过这些广告,大众汽车不仅展示了品牌形象和产品特点,同时也传递了关爱、帮助他人等价值观,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同和好感。
此外,大众汽车的广告也注重与消费者的互动和沟通。
例如,一些广告中设置了二维码或网址,让观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品牌和产品,同时也增加了品牌的曝光度和互动性。
这种互动式的营销方式也符合现代消费者追求个性化和参与感的需求。
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大众汽车需要继续关注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变化,不断创新和改进广告策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网络催生审丑热潮 于文红力推审美艺术
网络催生审丑热潮于文红力推审美艺术2010年国庆期间,一名叫“小月月”的女孩在网络迅速爆红,一部分网友对小月月的态度由最初的讥讽逐渐转为顶礼膜拜,甚至追捧小月月为“教主”。
专家指出,这是部分网友审美观的扭曲,鉴于部分网友乃至整个社会对小月月、芙蓉姐姐乃至凤姐的异常躁动,社会专家呼吁重新确立更符合主流审美的审美观。
针对小月月,凤姐等现象,一些严肃的社会专家指出,她们受到热捧是有其社会深层原因和大众心理原因的。
就社会深层原因而言,中国目前处于急剧发展的转型时期,各种思想、意识争相喷涌出来,让很多人一时无所适从,再加上巨大的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工作压力,使很多人习惯于在网络中找到放松神经的窗口,于是把这些人当做乐趣的来源甚至崇拜的对象,也是有理可循的。
就大众心理原因而言,部分人存在一种对丑的特殊嗜好,比如现实生活中鳄鱼是凶狠可怕的,是一种丑的体现,但是人们会把鳄鱼绣在衣服上;她们的低俗形象在生活中是丑的,可是人们对她津津乐道甚至大加崇拜,部分人的这种反常的举动其实是想通过审丑来宣泄情绪。
专家进一步指出,网友对凤姐,小月月,芙蓉姐等的追捧表明了他们审美心态的严重扭曲,把恶俗当做快乐的来源,从违背常理的恶心现象中获得刺激与享受,把挑战道德底线的闹剧当做精神需求,是审丑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这种文化的持续,不仅会损坏整体的社会风气,还会误导人们建立一种不正常的审美意识。
对此,专家纷纷呼吁人们建立正常的审美观。
我国首席面雕设计师于文红女士就指出,“美”是一种个人风格与气度,无论是潇洒大方、温文尔雅、还是风格豪放,都能让人产生美的感受,而用眼睛看、用心体会这种“美”就是审美的过程,我们只有建立了一种正常的审美观,才能真正理解“美”。
据于女士介绍,每年到虞美人咨询美容事项的数万人中,起先只有一部分人真正了解“美”的定义,后来通过虞美人凭借过硬的医疗美容技术、先进的设备、领先行业的服务给予了他们每个人一张年轻、自然、美丽无比的脸,同时使她们获得自信和力量,由内而外的自然散发出属于自己独特的美感,成为兼具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
探究中国新闻中审丑的价值规范
探究中国新闻中审丑的价值规范【摘要】中国新闻报道中的审丑问题一直备受瞩目,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开始,探讨审丑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分析中国新闻中审丑的价值规范,探讨道德标准对审丑的影响,以及舆论监督与审丑的关系。
文章还提出建立更完善的审丑机制的重要性,并探讨应对审丑的策略,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更好地认识审丑对新闻报道的重要性,提高新闻行业的道德水准,同时为提升公众对新闻报道的信任度提供参考,为社会舆论监督的改进提供思路。
【关键词】审丑、新闻报道、价值规范、道德标准、舆论监督、审丑机制、重要性、策略、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过对中国新闻中审丑的价值规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提供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也能够帮助新闻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审丑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在新闻报道中更加注重道德标准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将围绕中国新闻中审丑的价值规范展开深入探讨,从多个角度剖析审丑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以及道德标准对审丑的影响,旨在为建立更完善的审丑机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1.2 研究意义审丑是新闻报道中的重要议题,对于构建健康的舆论环境和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新闻领域对审丑的价值规范在不断演变和完善,研究其背后的价值观念和规范体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新闻行业的道德标准和舆论监督机制。
审丑不仅关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更与社会伦理和道德标准密切相关。
探究中国新闻中审丑的价值规范,有助于揭示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演变和新闻行业自律机制的建立。
2. 正文2.1 审丑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审丑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审丑不仅可以引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也可以起到警示和教育的作用。
通过报道一些丑恶的事件或者行为,可以让人们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促使人们思考和反思。
审丑也可以起到曝光和揭露的作用,让不法行为无处遁形,从而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正和秩序。
审美向审丑的趋势
审美向审丑的趋势
审美向审丑的趋势指的是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向着喜欢丑陋、不合常规的事物和形象倾斜的趋势。
这种趋势的产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 反叛心理:审美向审丑的趋势可能是一种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反抗。
人们希望通过贬低传统的审美标准,放大个体特点和不完美之处来传达自我独特性和反叛态度。
2. 娱乐观念的改变:随着社交媒体和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对娱乐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审美向审丑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新的娱乐方式,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当代艺术的影响:现代艺术中,审美向审丑的元素被广泛使用。
一些艺术家或作品通过打破传统的审美规范,探索更宽泛的审美领域,引发人们对审美价值的思考和争议。
这些艺术作品和观念不断地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审美观念。
4. 营销策略的变化:在商业领域中,一些品牌和广告商开始借助审丑的元素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通过使用丑陋、怪异的形象、言语和行为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从而引发对产品或服务的关注,增加购买欲望。
总的来说,审美向审丑的趋势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对传统审美标准的反抗、娱乐观念的改变、当代艺术的影响和商业营销策略的变化等。
浅谈美学中审丑的思想与价值
浅谈美学中审丑的思想与价值摘要:现在我们广泛的对于“丑”的定义,往往将它作为美的对立面。
不仅在人们的思想中如此,在艺术作品创作中也是这样的。
但现在我们观赏一些艺术作品中不但出现令人视觉不适的元素,借以衬托主体的优美,较为极端的作品也将这种“不适”作为表现的主题。
本文将与大家讨论在艺术创作中表现“美”是否为作品的唯一表达形式,“丑”的存在及其内在与价值。
关键词:丑学;美学;艺术;审美价值;一、丑与美丑陋的生活现象如何在艺术作品创作中带给人以美感呢?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提出与探讨最早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但几千年来人们仍然没有得出一个较为一致的看法,也仍然没有跳脱出当时讨论的范围。
丑及其丑学的独立突现是由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伴随着西方后现代艺术的兴起,“丑”在艺术中开始取代“美”而占据了主角的位置,赋予了作品独立的审美价值。
伴随着这股审美潮流,丑学便如此诞生了。
当我们大众在谈论到“丑”的存在价值时,仍脱离不了以丑衬美、以丑显美和化丑为美的观点,简而言之“丑”即为“美”的对立面;而从哲学的视角看,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中对社会丑恶的批判和否定,传达了由西方现代化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多元化,才有了新兴艺术中“丑”的审美价值体现。
至此我们对于“丑”和“美”两者的界定处于两难的境地,其一要强调其在美学中的存在意义,使其成为与美学相对的丑学;其二又要揭示其的审美价值,由此可见丑学仍是美学的一部分,既要丑,又要美,最后对于“丑”的存在价值还是落脚在化丑为美上。
对此有不少人认为:“艺术中的美就是美,丑就是丑,美不可能是丑,丑也不可能是美。
‘美’与‘丑’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东西。
”为什么大众认为艺术中只有美而没有丑呢?我们首先要明白两点,一是艺术不等同于美;二是视觉上的丑与丑的借以传达的背后形象的文化价值并不等同。
二、丑的形成及展开纵观艺术发展的历程中,艺术早期从大众劳动中被分离出来。
在艺术的朴素理解中,历史的推进与人们使用工具并将其从粗糙打磨到光滑密不可分,艺术的发展从实用到后期产生艺术审美转变也伴随着这样的打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牵手娱乐,这成为“兽兽们”实现营销价值的重要路径,也成为网游、电视节目、视频网站敢于并乐于启用“兽兽们”的原因。
娱乐心态能否转化为消费心态?
闫凤娇与李宁网店的案例给了我们答案。
前不久闫凤娇出现在名为“李宁时尚LNG官方旗舰店”的首页广告中,尽管这不是李宁官方的营销行为,尽管是以平面模特的身份出现,但在天涯、猫扑、西祠等各大论坛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据该店的客服表示,闫凤娇的确为网店带来了很大销量,现在已经卖断货。而被称为“拜金女”的马诺也一直在为日本内衣B2C品牌“兰缪网”担当内衣模特,据说销售也很可观。
在情节上,广告片采用了美国体育喜剧常出现的“最后绝杀时刻”。在伍兹推出关键一杆之前,居然是NFL(美式橄榄球大联盟)前教练麦克•迪特卡出来为老虎伍兹的红队鼓气加油。整个广告片将高雅、宁静的高尔夫比赛置于狂欢、热闹的橄榄球比赛中,包含了拉拉队、吉祥物、疯狂的球迷、挑衅的对手等橄榄球比赛元素,调性轻松诙谐,美式幽默韵味十足,很难让人联想到伍兹的负面新闻。
首先,与耐克推出形象广告不同,EA的重心还是在产品宣传广告上,主要是为了推广游戏的新版本。
EA聪明地在广告中运用了幽默的手法来化解消费者对负面新闻的联想,比如广告开头老虎伍兹率领的红队一出场便是典型的美式橄榄球那种热烈、激情的出场方式,蓝队竞争对手还用球砸向红队挑衅,球迷异常火爆,球迷中竟然有人带有橄榄球帽助威。
博狗:将娱乐营销进行到底
自“偷腥门”曝光后,就有一家叫“博狗”的公司连续发了3次邀请向伍兹示好,为其开出1亿美金的价码,甚至在条约中不含任何道德条款。
花大价钱买丑闻影响的这家博狗公司,是一个专门从事线上博彩游戏的公司。“博狗就是要营造一种轻松、写意、性感与富有的娱乐体验。现在的伍兹与博狗所追求的效果非常吻合。在丑闻曝光前,他在人们的眼中是一个居家男人。但现在他的形象已发生了180度的转变,这正对我们的胃口。”博狗的公关经理表示,“伍兹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运动员,无论在美国、欧洲还是中国,人人都认识他。如果他成为博狗的代言人,我想博狗的知名度将得到极大的提升,这可不是1亿美元能够买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明星营销价值的实现方式也相应出现了变化,他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之间不再是一种共存共荣的关系,而是可以分开利用的资源。
对“兽兽们”这些丑闻明星还有“凤姐们”这些丑星来说,不管是骂名还是美名,只要被广泛关注就有了营销价值。虽然这里面还会有很多潜在的风险,但是如果操作得当,也可以得以规避。
这样的案例不断被复制,“包养门”之后,殷桃一下子接到七八个片约;“吸毒门”让满文军的商业演出身价暴涨;伊能静借“牵手门”代言费翻番……
这种现象可以用“心理预设”的心理学原理来解释。也就是说,消费者往往在从事某项活动之前,总是要把自己置于某些固定的情境,会有一种类似于仪式感的心理,预先设定自己的心态。比如消费者到北京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到金融街购物中心抱有的心态肯定是不一样的,在家看电视和影院看电影的心态,肯定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把这种预设的心态分为娱乐心态与消费心态。
以闫凤娇的案例来说,有两点值得关注:
第一,李宁与闫凤娇的合作关系不是深度密切的代言人模式,而是“平面模特”这一浅层次的、暧昧的关系。李宁与闫凤娇之间关系并不密切,传播上没有同步性,负面形象对李宁品牌的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第二,互联网是一个天然的娱乐场所和消费场所。网民以娱乐心态关注闫凤娇而进入李宁的网店,进而再受到李宁品牌形象、网店优惠促销以及产品虚拟体验等正面信息的有效刺激,消解闫凤娇负面形象带来的影响,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比如企业可以借助明星丑闻或者丑星来进入大众视野,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然后再“过河拆桥”,通过转移用户关注焦点、撇清双方关系或者引入正面形象等方式,保证企业的口碑不受到危害。
丑闻在娱乐业变现
尽管如此,对于很多消费品企业来说,兽兽们和凤姐们依然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她们一方面可以让企业迅速提高知名度,而另一方面也对企业品牌带来威胁,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些明星在营销价值的实现设置了障碍。因此,“门”背后的营销价值主要体现在娱乐产业中,尤其在游戏、电视节目、娱乐活动以及商业演出等娱乐领域,他们的能量得到了充分的爆发。
此则广告一经发布,虽然引起了争议,甚至在网络上还出现了恶搞版本,但是耐克也有自己的一番解释:“我们支持老虎和他的家人,在他重返赛场的第一战,我们选择推出这支广告,是想用他父亲强有力的话语去点醒他。”根据网络动向监测公司泽塔互动对网络的博客、论坛以及大众媒体的帖子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结论,86%的发帖人对这则广告的感觉是正面的。
总之,两者都是关注度在上升,只是丑星本来就没有良好的形象,而丑闻明星则是知名度上升,美誉度下降。但不管怎样,“门事件”的主角们已经显现出巨大的营销价值。
就游戏行业来说,“偷腥门”之后,伍兹继续代言EA的游戏,兽兽门主角翟凌代言国产《西游记》,“厕所门”女一号闫凤娇出席智艺网络旗下的《昆仑OL》的公测发布会,并被邀请出演该网游《昆仑之穿越时空的爱恋》的镜像电影。而各种争议性的问题明星也加入网游营销的行列,苍井空出席久游网旗下《勇士OL》的发布会,凤姐扬言想要代言魔兽。“兽兽们”、“姐姐们”已经成为游戏营销推广组合中的标配。
耐克一直都是老虎伍兹最忠实、最重要的商业合作伙伴。每年合同中给予伍兹的“代言费”几乎占到伍兹年收入的一半。此次伍兹的丑闻事件中耐克一如既往地站到了伍兹的一边。
耐克把和老虎的签约称为“合作伙伴”,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赞助和代言。“伍兹和耐克的合作,不是简单地代表一个品牌、代言某种产品,而是像刘翔和耐克的合作一样,在耐克的高尔夫产品设计和研发中提供很多看法和想法,融入了耐克高尔夫的产品体系。既然我们已经决定继续聘用伍兹,所以必须把自己的利益跟他捆绑在一起。”耐克中国区的品牌传播总监JeanneHuang对外表示。
需要指出的是,在此过程中,消费者只需要贡献媒体的收视率、网站流量、活动人气等指标即可,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换句话说,消费者不会花钱去消费凤姐,而仅仅是娱乐。
事实也证明,“兽兽们”的表现也十分抢眼,蓝港在线商务活动主管张争表示:兽兽代言网游《西游记》之后,带来了足足32万的注册用户,这对一个网游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成绩。另外,兽兽加盟酷6担任车展的嘉宾主持之后,据内部人士称,酷6网相关专题页面流量暴涨数倍。之后在6月4日又受酷6网之约,主持该网站世界杯期间的原创节目《南非“凌”度角》,这充分印证了“兽兽们”在娱乐领域的营销价值。
其实对于众多传统消费品企业来说,不管是像耐克一样支持老虎伍兹,还是像AT&T一样撇清关系,最终都是从企业利益出发的。
而对于娱乐产品的品牌来讲,离开道德范畴,丑闻倒是一个巨大的营销契机。据新闻报道,老虎伍兹正赛的每张票价由200美元飙升至3800美元,整整翻了近20倍;而一套包含“伍兹背后看高尔夫”的全程球票、颁奖仪式特别座位球票和球员晚宴门票的套票,在eBey上更是标出了8000美元的天价。另外据CBS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报道称:伍兹宣布复出之后,美国各大电视网络、新闻报纸以及互联网纷纷报道,成为奥巴马就职典礼之外,10年来最重要的媒体盛会。据赛后统计,伍兹的首轮比赛在整个美国的收视率达到了9.7%,超过NBA总决赛9.1%的收视率,同时在Twitter网站上关于伍兹的评论也已经超过17500多条,伍兹最后一轮比赛时,有55万人访问了CBS体育频道官方网站美国高尔夫大师赛专题,访问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
可以看出,兽兽这样的丑闻明星,凤姐、芙蓉姐姐这样的丑星已经是成为一种新的力量,逐渐改变着明星商业化的传统路径,影响着企业营销的游戏规则。
“高关注度”是核心资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果按照传统的品牌传播思维,企业代言人一般都选择那些兼具高知名度和高美誉度的明星,利用“爱屋及乌”的移情效应,将消费者对明星的关注与喜爱转化为对品牌的偏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传统明星的营销价值体现在“注意—兴趣—欲望—行动”的整个营销传播活动之中。
有的品牌主动撇清与伍兹关系,比如瑞士豪雅手表、埃森哲咨询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简称AT&T)、百事佳得乐等;也有耐克这样的大品牌用正面、严肃的调性来帮助伍兹修复负面形象;而EA游戏、博狗博彩等娱乐体验为主的品牌,则不主动改变,以幽默诙谐的方式适应伍兹一度跌落的形象。
耐克:积极帮助伍兹形象“转正”
大众审丑时代的到来
丑星粉墨登场,明星丑闻也是好戏连台,在娱乐至死的精神下,中国的大众审丑行为已经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首先要明确的是,丑星与丑闻明星的区别:丑星是指那些以丑的形象、丑的行为搏出位的明星,比如芙蓉姐姐、凤姐等等;丑闻明星是那些有着良好形象和知名度的明星,因为各种“门事件”,形象由正面转向负面,关注度同时飙升,比如老虎伍兹。
应该明确明星犯的是什么性质的错误:是道德层面还是法律层面?道德是职业道德还是生活作风?法律层面是违法还是犯罪?企业应该分辨出错误的性质,对明星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做一个公平合理的“裁决”。“一般而言,只要不触犯法律,耐克都会坚定地选择和他们站在一起;而一旦触犯法律,耐克也无法继续支持。”
为此,耐克为老虎伍兹的复出拍摄了一则广告,帮助伍兹修复负面形象。在长达33秒的黑白色复古广告中,伍兹直视镜头,背景音则出现伍兹已故父亲的声音,大意是:“老虎,我想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我想知道你的感受,你从中吸取到教训没有?”伍兹表情严肃,一直没有讲话,结尾的耐克的对号形的Logo似乎帮他做了回答。
比如现在正火的凤姐,她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内心独白:“我知道凤姐很招人讨厌,但我还是要看看她到底能讨厌到什么地步。”其实这就是一种猎奇心驱使的娱乐心态使然。它充分激活了消费者的兴奋点,让他们充分卷入到某个情境当中,还能消解消费者对品牌元素植入的抵触,更加乐于主动地卷入到品牌活动之中。
EA:用幽默化解负面形象
同耐克一样,美国游戏行业巨头美国艺电(简称EA)也是丑闻发生后伍兹的坚定支持者。一方面由于EA推出的高尔夫游戏是以伍兹为主,伍兹的元素已经渗透到EA多款高尔夫游戏当中,剔除伍兹的代价较大;另一方面,就像前文所说,丑闻对娱乐产品能提高知名度,并且目标人群消费娱乐产品本身抱有的是一种娱乐心态,因此明星丑闻并不能影响产品销售,甚至还能提升品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