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例中风病人的临床观察与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中风的辨证施护
1辨证中风的发生,主要在于患者平素阴阳失调,气血亏虚,调养失摄,忧思恼怒,饮食失节,劳累伤正,外受时邪等诱发。
发病的主要病理为阴不恋阳而致肝阳暴涨,阳化风动,气血逆乱,挟痰挟火,窜扰经脉,闭寒心窍而致突然昏仆、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症。
临床上常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者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常有神志不清而病重。
(1)中经络:大部分患者神志清楚,少数患者有轻度的意识障碍。
证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半身不遂,舌质红,苔白腻,脉弦细。
(2)中脏腑:根据正邪情况有闭证和脱证之分。
①闭证:邪闭于内,以痰浊为主,为实证。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禁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
可见气粗,鼻鼾,痰鸣。
舌苔黄腻,脉弦滑数;②脱证:气脱于外,以正气外脱为主,为虚证。
突然昏迷,面色苍白,目合口张,手撒汗多,遗尿,四肢厥冷,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
2施护(1)按急症一般常规护理。
(2)病室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声,强光刺激。
(3)绝对卧床休息。
中经络者宜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部略高,不要随意搬动。
(4)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痰阻者,随时吸痰。
中脏腑者应避免舌下坠,舌咬伤。
(5)做好口腔、皮肤、眼睛护理。
用复方佩兰漱口液清洁口腔每日2~3次。
眼睑不能闭合者应给予凡士林纱布或生理盐水纱布敷盖,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尿管,每日清洁消毒尿道口一次,预防尿路感染。
定时翻身,按摩骨突处预防褥疮发生。
(6)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瞳孔、体温、呼吸、舌苔、脉象、血压及四肢活动等病情变化,并做好详细记录。
如患者血压速升,呼吸变深,脉缓为早期脑疝的表现。
血压急剧下降,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表示病情严重。
若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血压测不到,呈阴阳离决的表现。
出现上述症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口眼歪斜者,可针刺大迎、地仓、颊车、下关等穴。
语言障碍者应早期进行语言训练。
半身不遂应注意局部保暖,受压部位用2%红花酒精液按摩。
中风病证候分布变化及辨证施护
证 , 3个观察点有 阳虚证 。根据 3个观察 点证候 类型辨证 施护 , 第 可使 中医护理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 结论] 中风痛证侯 分布在 不 同
阶段 有 不 同特 点 , 气虚 、 瘀 、 阻是 中风 病 的 根 本 病 理 机 制 。护 理 人 员应 针 对 不 同证 候 , 血 痰 完善 中风 病 辩 证 施 护 。 ,
Yu Ho g i TCM s ia f a g u n Ci ih a"Pr v n e Sc u n 6 8 0 i a n me ( Ho pt l o Gu n y a t S c u 1 o ic , ih a 2 0 0 Ch n ) y 1 摘要 : 目的] ( 探讨 中风痛 的证候 分布 、 同阶段 变化规律 与辨证 施护。[ 法] 中风病发 病后 3个观察点进行 辨证 量化诊 断调 查 , 不 方 以
第 2观 察 点 、 3观察 点 与 第 1观 察 点 相 同证 候 比较 ,) P 第 1 < 0 0 } 3观 察 点 与 第 2观察 点 相 同证 候 比较 , ) P O 0 。 .5第 2 < . 5
女 4 8例 ; 龄 6 . 年 3 5岁 ±8 1岁 , 大 8 . 最 9岁 , 小 3 最 7岁 ; 病 到 发 入 院 时 间 1 0d . 。病 例 纳 入 标 准 : . ±0 5d 西医 诊 断 标 准 参 照 《 国 际 疾病 分 类 I D一 O 用 指 导 手册 》 全 国 第 4 脑 血 管 病 会 议 C 1应 、 届 我 国《 血管 疾 病 分 类 诊 断 标 准 》 合 脑 卒 中 者 。 中 医诊 断 标 准 脑 符 以 国 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 医 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依 据 , 合 中 中 为 符 风 病诊 断 者 。排 除 标 准 : 病 3d内死 亡 者 ; 重 要 脏 器 有 严 重 发 原 疾 病 或 出 现 重 要 脏 器 严 重 并 发 症 者 ; 诊 时 已 超 过 第 2观 察 点 就
中风病辨证施护
中风病辨证施护中风是供应脑血流的血管发生显著的循环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是由于精血亏损、肝肾亏虚、肝阳上亢,引起肝风,风痰上扰;或因痰湿阻塞经络,蒙闭清窍,六神无主以至猝然昏倒,舌蹇失语,半身不遂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中风后多留有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等后遗症。
西医学的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出血等疾病恢复期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中脏腑1、主证:(1)风火闭窍证:除具有中风的一般症状外还兼有面红目赤、手足拘急甚至抽搐舌红或绛,苔黄或黑,脉弦。
(2)痰火淤闭证:除具有中风的一般症状外还兼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3)痰湿蒙窍证:除具有中风的一般症状外还兼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搏沉滑而缓。
(4)元气败脱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搏细弱或脉搏微欲绝。
2、施护(1)病房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噪音、强光等不良刺激,备好急救物品。
(2)绝对卧床休息,头略高偏向一侧,避免搬动。
(3)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面色、舌苔、脉象变化,定时测量记录。
(4)痰火淤闭证,遵医嘱宜清热化痰之品,如安宫牛黄刃口服,宜食冬瓜汤、绿豆汤等清热之品。
(5),元气败脱证,遵医嘱予参附汤口服,周身湿冷者,注意保暖避风寒,做好二便护理,可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以益气固脱,回阳救逆。
(二)中经络气虚血瘀1、主证: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2、施护(1)观察汗出、乏力、气短、舌苔、脉象变化。
(2)注意体息、勿劳累、避风寒、防外感,汗出多及时擦干。
(3)饮食宜益气补血之品,多食粗米、糯米、黄豆、牛肉、鲢鱼,红糖等。
阴虚风动1、主证眩晕耳鸣,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2、施护(1)注意观察手足心热、烦热、失眠、舌苔、脉象的动态变化。
中风的辨证施护规范
中风的辨证施护规范【概述】中风以突然昏仆, 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证。
病位在心脑肝肾。
是在内伤积损,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老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而发病。
临床分为中脏腑、中经络。
西医学中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及面神经麻痹等病,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评估】1、评估病人的起病情况。
2、评估病人的生命体征、舌象、脉象的变化。
3、评估有无神经功能受损①观察有无精神、情感、智能、失用障碍。
②观察有无“三偏征”即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
③了解有无失语及失语类型。
④有无眼球运动及视力障碍。
⑤有无口角斜或鼻唇沟变浅,有无饮水反呛。
⑥有无大小便失禁。
【辨证】1、中经络①风痰阻络证②风火上扰证③阴虚风动证④气虚血瘀证⑤痰浊瘀阻证2、中脏腑①闭证②脱证(阴竭阳亡)【症状和体征】(一)中经络1.风痰阻络证: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2.风火上扰证: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3.阴虚风动证: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4.痰浊瘀阻证: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苔滑腻,舌暗紫,脉滑。
5. 气虚血瘀证: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中脏腑1.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2.脱证(阴竭阳亡):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手汗,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中医护理:中风的辩证施护
(1)中经络:①中经络者,神志尚清醒,或仅发生短时间轻度昏迷,但患者仍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病情进一步发展,故应劝慰患者安心治疗,并且避免一切精神因素的刺激。
②病室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
③注意勿使风直吹患者,可用屏风遮挡。
④口眼喎斜时,针刺的穴位有风池、太阳、下关、颊车、地仓、阳白、鱼腰等。
⑤如患者口角流涎不严重,可给予一般饮食,但应忌食公鸡肉。
因鸡属风禽,尤其是公鸡,有动风之虑,故慎用。
⑥指导患者适当参加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以使其精神愉快,尽早康复。
(2)中脏俯:①因病情变化迅速,而且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需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其变化趋势,掌握病情变化的关键,为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和治疗。
②中脏腑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昏迷的深度及持续单与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一般持续昏迷者,多预后不良。
还应注意患者瞳孔的改变和其它精神症状,如果患侧瞳孔由大变小,或两侧瞳不等大,或患者出现项背强直、抽搐、面赤、鼻鼾、烦躁不安等症状,说明病情加重;如果患者表现为静卧不语、昏迷加深、手足逆冷,应警惕由闭证转为脱症。
③观察呼吸情况,患者常因痰涎壅盛而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出现呼吸不畅,呼吸时有间歇,喉中痰鸣辘辘等症状,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异物,防止发生意外,出现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④中脏腑而致昏迷者,伴有喷射状呕吐,应注意观察呕吐物中有无紫黑色血块或呈大口吐血,若有上述情况,并出现呃逆、抽搐、高热等,是为凶兆,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前准备工作。
⑤按病情和证型分配床位,急重患者住单间病房,室内应务有吸痰器、血压计,心电图机等抢救物品,必要时设特护。
阳闭患者的居室需要安静、凉爽、光线偏暗、温度不宜过高,注意避免对流风;脱证患者的病室应温暖、安静、空气新鲜,光线柔和、温湿度适宜,注意定时做好病室消毒,必要时控制探视。
⑥中风初起不宜过多、过猛地搬动患者,使其绝对卧床休息,做好基础护理,并做好防护工作,如加置床栏、设脚踏、备拐杖等。
中风病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中风中医辨证护理常规中风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阴阳偏胜,气机逆乱;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浊壅塞,瘀血内阻。
常见的病因有忧思恼怒,饮酒无度,或恣食肥甘,纵欲劳累,或起居不慎等。
中风有中经络和中脏腑之分。
一、护理常规【临床表现】1、中经络:平素眩晕、头痛,突然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手足拘挛,苔薄白,脉弦滑。
2、中脏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两手紧握,面赤气粗,舌红,苔黄,脉滑数。
【临证护理】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臵导尿。
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4、半身不遂的病人,应防止患肢受压变形,应保持肢体的功能位臵。
5、中风患者语言不利,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自理,护士要给予开导,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饮食护理】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用药护理】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情志护理】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并发症护理】1、肺部感染脑部病报可能导致肺和呼吸道血管功能紊乱,肺水肿淤血;较长时间不翻身,会导致肺部分泌物坠积;以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等,都会促使肺炎发生。
应加强护理,如每3-4小时轻轻变动病人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并使它容易排出。
喂食时要特别小心,尽可能防止肺炎发生。
2、褥疮由于瘫痪肢体活动受限,骨头隆起部位容易受压,局部皮肤血液循环与营养障碍,故容易发生褥疮,好发部位在腰背部、能尾部、股骨大转子、外踝、足跟处。
中风的辨证施护(一)
中风的辨证施护 (一)【摘要】中风病以意识丧失、偏身麻木、突然发生口舌歪斜、半身不遂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病情转危的先兆,可为及时处理提供信息,对患者的正确处理可以大大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合并症、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通过辨证施护对中风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交流。
【关键词】中风辨证施护中风是在世界上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引起残疾的最主要原因。
中风也叫脑血管意外即脑卒中。
最常见的症状有:面部麻木,活动力减弱,面部、手臂、腿麻痹,通常发生于一侧肢体。
将对中风患者的辨证施护探讨如下:1辨证分型1.1 中经络1.1.1 肝阳暴亢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眩晕头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红或燥,脉弦有力。
1.1.2 风痰阻络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麻木,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1.1.3 气虚血瘀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软弱,偏身麻木,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缓或细涩。
1.1.4 阴虚风动主症: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肢体麻木,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1.2 中脏腑1.2.1 痰火闭窍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瘫痪,昏聩不语,躁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1.2.2 痰湿蒙窍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瘫痪,面色晦垢,痰涎壅盛,四肢厥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1.2.3 元气衰败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肢体瘫痪,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
舌淡紫或萎缩,苔白腻,脉散或微。
2一般护理急性期卧床休息,中经络者去枕平卧,中脏腑者头部略高,避免搬动头部。
浅谈辨证施护运用于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
口舌歪 斜 , 口黏痰 多 , 胀便 秘 , 腹 午后 面 红烦 热 , 红 , 黄 舌 苔 腻, 脉弦滑。
122 气虚血滞 , .. 脉络瘀 阻型
证 见 : 身不遂 , 体软弱 , 半 肢
偏身麻木 , 舌强语謇 , 手足肿胀 , 面色淡 白 , 短乏力 , 气 心悸 自 汗 , 黯淡 , 舌 苔薄或 白腻 , 脉细缓或细涩 。 12 3 肝 阳上亢 , .. 风火上扰 型 证见 : 半身不 遂 , 口舌歪 斜 , 舌强语謇 , 眩晕头痛 , 面红耳赤 , 口苦咽干 , 心烦 易怒 , 秘尿 便 黄, 舌红或绛 , 苔黄或燥 , 脉弦有力… 。 13 方法 . 患者病情 稳定 后进 行初 步评估 , 解康 复 时的 讲
注意事项 , 得到患 者和 家属 的配合 , 定计 划并 实施 。责任 制
护士根据辨 证 分 型对患 者进 行 针对 性 的 心理康 复、 食 调 饮 配 、 体 和 语 言 功 能 等 康 复 指 导 。每 日 2次 , 次 3 肢 每 0~
6 i , 根 据 病 情恢 复 的 情 况 和 患 者 年 龄循 序 渐 进 , 步 加 0m n 可 逐 大训 练 量 。 2 康 复 护 理
气, 以生喜 思悲 忧恐 , 五志 化五脏 , 志过极 损伤 五脏 …… ” 五
医学创新
21 年 1 月 第 7 00 1 鲞箜
! ! 望
坠
!尘 ! Q : : : : !
・
护 理 园 地
・
于 者 浅 谈辨 证 施 护 运 用 中 风 患 的康 复 护 理
李玉 红
【 关键词 】 中风 ; 辨证施护 ; 康复
中风 是 以突 然 发 生 半 身 不 遂 , 口眼 歪 斜 , 言 謇 涩 , 至 语 甚
中风患者辨证施护论文
中风患者的辨证施护关键词中风辨证施护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现代医学中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面神经麻痹等都属于中风的范畴。
此病如治疗及护理不当,轻则遗留后遗症,重则死亡。
笔者通过对本院中风患者进行辨证施护,收到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般护理、康复教育绝对卧床休息,定时翻身拍背,1个月后可坐起并下床少量活动。
饮食清淡,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易消化饮食为宜。
早期宜服流质,若持续昏迷可予鼻饲饮食。
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以防止血压急升而再次出血,可定时给予开塞露以软化粪便,或给予清洁灌肠以帮助排便。
保持精神愉快,加强心理疏导,安抚患者,防止激动而出血。
为积极有效控制高血压,饮食宜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的原则。
老人要防止血容量不足,血压降低幅度过大过快,血黏度增高和血流缓慢。
为对恢复期患者调控血压,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要有规律,精神愉悦,保健用药,避免情绪过于波动,积极参与康复训练。
服用中药活血化瘀、化痰通络药物。
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脑出血发生主要为患者情志不调,心肝气郁;素体肥胖,酒食不节;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若再见饮食起居失常,情志失调,则易诱发中风。
若为肝风夹痰,横窜经络,气血运行失畅,瘀血阻络,则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中风中经络之症。
若风阳暴升,痰火相夹,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冲于脑,阴阳平衡失调,痰热内蒙心窍,则见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是为闭证。
若肝阳痰火炽盛,正气亏虚,正不胜邪,则见阴竭阳亡,阴阳离决,出现脱症。
病理因素主要为风、痰、火、瘀、虚、气六端相互影响,肝肾阴虚为其根本。
病初多以标实为主,或标实本虚,后期则多从实转虚。
病位主要在脑,涉及肝、肾、脾等脏器。
辨证施护中经络:①肝阳暴亢:室内安静,避免强光刺激。
消除患者不良因素。
眩晕严重者,闭目静卧,慎下床活动,以免摔倒使病向中脏腑发展。
中风的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方法
中风的中医护理辨证施护方法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中医护理中注重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疗效最佳的效果。
1. 辨证施护的理论基础: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主要与气血运行障碍有关。
常见的辨证分为风证、痰瘀证、气血虚证三种类型。
例如,中风病变较轻者多为风痰证;病变较重者多为气血虚证。
2. 风证的中医护理方法:风证主要为突发症状,表现为半身不遂、言语不明、口眼歪斜等。
治疗时可采用疏风祛湿、活血化瘀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针灸、推拿、艾灸等。
3. 痰瘀证的中医护理方法:痰瘀证主要表现为肢体沉重、舌苔厚腻、言语不清等。
治疗时可采用祛痰化瘀、行气活血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温针灸、拔罐、刮痧等。
4. 气血虚证的中医护理方法:气血虚证主要表现为精神疲乏、肢体无力等。
治疗时可采用补气养血、温阳活血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气功、按摩等。
5. 配合物理治疗的中医护理方法:中风患者常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需要进行物理治疗。
可以采用针灸、推拿、艾灸等方法,促进神经恢复、肌肉活动。
6. 辨证施护的注意事项:在进行中医护理时,需要有专业医师的指导和监督。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坚持传统中医理疗方法,如中药调理、食疗等。
总结起来,中风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注重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病情及体质特点进行治疗。
不同证候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常用的包括针灸、推拿、艾灸、气功、按摩等。
同时,配合物理治疗,促进神经恢复、肌肉活动。
在进行中医护理时,需要有专业医师的指导和监督,患者应注意休息和坚持传统中医理疗方法。
中风病人的辨体质施护
3 2 痰 湿质 .
3 2 1 情 志调护 适 当增 加 社 会 活 动 , 加 知 识 , .. 增 开 阔眼界 。学 会运 用倾诉 、 听音 乐 、 当运动 的多 种方式 适 自我排 遣 , 畅心 情 。 舒 32 2 饮食 调护 宜清 淡 , 食 肥 甘 厚 腻 、 冷 滋润 .. 少 生
次 即可 。
2 2 痰湿 质 .
腻, 弦滑。 脉
半身 不遂 , 口舌 喁斜 , 强 言謇 或不 语 , 舌
偏 身麻 木 , 晕 目眩 , 痰 或 痰 多 , 质 暗淡 , 苔 白 头 咯 舌 舌
2 3 阴虚 质 .
辨证 要点 : 半身 不遂 , 口舌 喁斜 , 强 言 舌
謇 或不语 , 身麻 木 , 躁 失 眠 , 偏 烦 眩晕 耳 鸣 , 足 心 热 , 手 舌 质红 绛或 暗红 , 苔或无 苔 , 少 脉细 弦或 细弦数 。 2 4 瘀 血质 .
保 持乐 观愉 快 的情绪 , 淡虚无 , 静 内守 , 大喜 、 恬 清 对 大 悲等 过度 精神 刺 激 , 能 够 自持 , 然 处 之 , 宜 过 思 要 泰 不
过悲。
海 蜇 、 笋 等 。还 可 以配 合药 膳 调 养 体 质 。常 吃 白茯 竹
宜 劳汗 当风 , 防止外 邪 侵 袭 , 可 过度 劳作 , 不 以免 更 伤
3 14 活 动 调 护 不 宜 进 行 强 体 力 运 动 , 用 低 强 .. 采 度、 多次数 的运 动方 式 , 当地 增加锻 炼 次数 。不宜 做 适 大负 荷运 动和大 出 汗 的运 动 , 用 猛 力 和做 长 久 憋 气 忌 的动作 。可 选用 一些 传统 的健 身功法 , 太极拳 、 极 如 太 剑 、 健功 等 。 保 3 15 其他 方 面 ① 大 便 要 通 畅 。人 体 在 排 大 便 时 .. 腹压 升高 可 以影 响血 压 。排 便 困难 的 人 , 更 明 显 。 则
中西医结合对中风病人的辨证施护
中西医结合对中风病人的辨证施护中风的辨证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为肝肾阴亏,不能制约肝阳,肝阳暴亢,或肝经实热,火生风动上扰神明所致。
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或头晕头痛,烦躁不安,面红耳赤,口干,尿黄便干,舌质红,脉弦数有力。
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本证系肝阳化风,风痰瘀血,痹阻经络所致,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面强言蹇或不语,遍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气虚血瘀证:由心脾气虚,痰湿内生,气虚血滞,痰湿瘀血,痹阻经络所致。
临床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遍身麻木,面色晄白,气短乏力,口流涎,自汗出,心悸便溏,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细缓或细弦。
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由于阳明腑实,浊气熏蒸上犯轻窍及痰火内扰痹阻脉络所致。
临床表现: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或便秘,头晕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或暗淡,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或病侧脉弦滑而大。
阴虚风动证:由于肝肾阴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神疲乏力,虚烦不宁,肢体麻木,语言謇涩,颈项强直,手足蠕动或震颤,口眼歪斜,偏瘫,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舌质红,苔薄,脉弦细或细数。
在中风病中,高血压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表现为昏迷偏瘫,甚至发生脑疝,多见于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和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心排血量降低,脑供血差,动脉硬化及过度劳累,先天不足,所致的偏瘫眩晕,多见于风痰瘀血,气虚血瘀阳虚风动等症。
中风病的施护认真观察病情的变化,是判断病情顺逆的重要环节。
如患者神志的清醒与昏迷,由昏迷转清醒者为顺,反之为逆;手足转温与逆冷,由逆冷转温者为顺,反之为逆。
其他方面如抽搐发作次数的多少,每次的表现形式以及时间长短,戴阳、呕血、便血等症状表现。
脉证的相应与否,对辨别顺逆很重要。
如《景岳全书·脉神章》说:“凡暴病脉来浮洪数实者为顺,久病脉来微缓软弱者为顺。
浅谈中风的辨证施护
浅谈中风的辨证施护标签:中风;辨证施护中风是一种常见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
多因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或跌仆而致气血逆乱,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所致。
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为主症。
相当于西医学的脑溢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等疾病。
1临床资料本科2006年1月~2008年9月收治中风患者92例,其中男58例,女34例;年龄29~84岁;西医诊断脑出血24例,脑梗塞4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后遗症23例。
中医辨证中脏腑25例,中经络67例。
2辨证施护中风者病情变化迅速,而且多种因素均可引起反复发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尤其中脏腑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其变化趋势,把握病情变化的关键,不失时机地进行抢救和治疗。
2.1中经络护理原则:滋阴潜阳。
熄风通络。
辨证施护: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清静,不宜过多过猛搬动病人;严密观察神志、血压变化。
根据病情每日定时测量血压。
注意大小便失禁,保持臀部干燥及清洁,防止褥疮发生。
保持患肢功能位置,防止肢体受压,病情稳定后配合被动功能锻炼,如推拿、肢体伸展运动。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之半流质,忌辛辣甘肥。
进食细嚼慢咽,可选用萝卜、冬瓜、桂圆、鱼、瘦肉、蛋、甲鱼等。
中药少量多次频服,防止咳呛呕吐。
做好精神护理,消除恐惧、急躁、忧虑情绪,特别强调制“怒”尤为重要。
言语蹇涩者,逐步加强语言训练。
生活护理:病室空气新鲜,保持大便通畅;若有呕吐,可将头侧向一侧,呛咳时取半卧位,防止吸人性肺炎。
2.2中脏腑2.2.1闭证护理原则:阳闭宜清肝熄风,辛凉开窃;阴闭宜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辨证施护:备齐一切抢救药品和器械,以备急用。
昏迷者按昏迷病人护理常规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
生活护理:保持病室整洁、安静、空气新鲜、光线宜暗、温湿度适中。
昏迷者宜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对颅内压增高者,如无禁忌,可采取头高足低位,头部抬高15~30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0例 中风 病 人 的 临床 观 察 与 辨 证 施 护
赵 丽 张凤 云 。 沈 印 荣
关键词: 中风; 辨证施护; 脑卒中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3 . 1 0 . 0 9 8 0 1 3 ) ・ 1 0 — 2 1 8 0 — 0 2
・
2 1 8 0・
光 明中医 2 0 1 3年 1 0月 第 2 8卷 第 1 O期
C J G MC M 0 c t o b e r 2 0 1 3 . V o 1 2 8 . 1 0
2 结 果
地发 挥 “ 脑细 胞 的可 塑性 ” 。本 文通 过 对 5 8例 脑 卒 中 吞 咽障碍 患 者综 合康 复 护 理 , 吞 咽 功 能 较 训 练 前 明 显 改善 , 有 统计 学 意 义( P<0 . 0 5 ) , 充分 说 明 了综 合 康 复 护 理训 练有 效性 , 对 患 者 恢 复 由 口进 食 , 减少并发症 , 提 高生 活质 量具 有重 要意 义 。
区 的相 应症 状 和体 征 , 以深 、 浅 昏迷 , 偏瘫 , 不 语或 语言 謇涩 等症 较为 多见 。中 风是 危 害 人 类 健 康 的 常见 病 , 具有 高发 病率 , 高 致残率 , 高 病死 率 , 高复发 率 的特点 。 我 院于 2 0 1 0年 3月一 2 0 1 2年 3月 对 2 0 0例 中风 病人
[ 2 ] 吴祖舜 , 高 俊 风 .急 性 脑 卒 中后 抑 郁 症 附 带 2 9 9例 报 告 [ J ] .脑 与 神经杂志 , 1 9 9 6 , 4 ( 4 ) : 2 2 0 - 2 2 2 . [ 3 ] 麦 锦 和 .吞 咽 功 能 障碍 的 手 法 评 估 [ C] .昆明 : 全 国脑 卒 中康 复
一
般人 高 。
1 . 3 中风 与饮食 、 烟 酒 有 关 饮 食 不 节 , 过 食 动 物 油 脂或含 胆 固醇高 的过肥食 物 , 是 血脂 过高 , 身体 不 能完 全利用 , 尤 其是 高 密度脂 蛋 白降低 , 极 低 密度 和低 密度
1 . 1 发 病与 年龄 、 性别 、 性格、 体 质 的关 系 统 计分 析
中风 患 者 多 为 4 0岁 以 上 , 占9 1 . 7 % 。3 0~4 0岁 占
6 . 8 %; 3 0岁 以下 占 1 . 5 %; 4 0—5 0岁 占 1 7 %; 5 0~ 6 0 岁占2 9 %; 6 0~ 8 0岁 的 占 4 3 . 7 % 。男 性 多 于 女 性 , 女
中风是 近几 年来 临床 上常见 的 多发病 。所 谓 中风 是 指脑 部动 脉或 供应 脑 部 血 液 的动 脉 发 生 病 变 , 引 起 局 部血 液循 环 障碍 而导致 的急 性或 亚急 性脑 损害 。患 者表 现为 突然数 分钟 内或 迅速 数小 时 内出现 大脑 受 累
6 9 %, 这类 性 格 的 人 个 性 强 , 期望过高 , 固执 , 争 强 好 胜, 容 易 冲动 , 急躁 易怒 。这 种性 格 的人处 于不 愉快 的 心情 中或 受到 外界 任何 打击 时 , 比性 格安 宁 、 乐观 者更 易患 中风 。中医认 为 五志 过极 , 皆可 化火 , 特 别是 暴怒
参 考 文 献
[ 1 ] 王新 德 .各 类 脑 血 管 疾 病 诊 断 要 点 [ J ] . 中华 神 经 杂 志 , 1 9 9 6 , 3
( 2): 1 0— 1 1.
经 过综 合康 复护 理 训 练 后 , 吞 咽 功 能 较 治疗 前 明 显改善 ,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见表 1 ) 。
治疗学习讲座 , 2 0 0 4 : 9 1 .
开始 时 间延迟 与 吞 咽有 关 的 肌 肉运 动 协 调性 降低 。 吞 咽康 复训 练 的特点是 通过 全 面 的康 复训 练 , 增加 口
腔 肌 肉运 动 的协 调 性 ,并 反 射 性 地 刺 激 中枢 神 经 系 统, 扩 大皮 质 感 觉 区 , 同 时 能 加 速 脑 血 流 量 的改 善 , 促 进病 灶周 围组 织或 健侧 脑组 织 的重 组 和代 偿 , 极 大
脂蛋 白升 高 , 渗 入 血管 壁 , 引起动 脉 硬化 , 可发 生 中风 。 饮 食不 节 , 过食 肥甘 厚 味 , 可 损害 脾 胃 , 导致 脾 不健 运 , 化湿 生痰 , 而痰 湿 郁阻 进一 步可 以化 热 , 这种 内 生 的痰
进行 临床 观察 , 结 果如 下 。
1 病 因 病 机
伤肝 , 肝 阳暴 涨 , 内风旋 动 , 迫血 上 涌 , 易 发生 卒 中 。
1 . 2 遗传 因素 有 中 风 病 家 族 史 的 占 6 8 . 9 %, 特 别 是 直系 亲属 如父 母 、 兄弟 姐妹 中 中风病 史者 , 发 病率 比
3 讨 论
在康 复护理 过程 中 , 要针 对 患 者 的 具 体情 况 进 行 评估 , 给 出适 合 的康 复护 理计 划 , 并做好 患者 及 家属 的 健康 教育 , 使其 在住 院期 间掌 握食 物 的配制 、 进食 的体
位和 方法 以及 防止 误吸 的措施 等 知识 。 脑卒 中引 起 的吞咽 障碍 主要 表现 为随 意性 舌运 动
[ 4 ] 包 乐 珊 .脑卒 中致 假 性 球 麻 痹 患 者 吞 咽 功 能 障 碍 康 复 护 理 [ J ] . 齐鲁护理杂志 , 2 0 0 5 ,1 1 ( 6 A) : 6 3 0  ̄3 1 .
( 本文校对: 李艳芳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3—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