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政规制缓和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合集下载

案例4:日本运输业规制缓和对我国的启示

案例4:日本运输业规制缓和对我国的启示
民营化后 放松规制
民营化前 严格规制
表 1 日本国内航空业的严格规制
范围 规制手段 规制法律
准入
每条航线都必须获得执照,是否 发放执照根据所从事事业是否合 格、完成事业的能力、事业供求 情况等来判断
许可制 认可制,采用公正报酬原则、限 制差别价格;当运费下降时,也 必须经过认可 飞机总数、航行次数、起飞和着 陆日期和时间都是在申报事业执 照时被审查的对象;经营计划的 变化实行认可制
二、日本运输产业规制缓和效果
根据OECD提供规制改革数据库,能源、运 输和通信领域规制指数(Regulation in Energy,Transport and Communications , ETCR ),是 OECD 各国规制改革进展效果 重要衡量指标之一。 ETCR 指标评分介于 0~6 之间,越接近于 0,规制越缓和,表明该国的自由化水平越 高;越接近于 6,则显示规制越严格,表 明该国的规制改革进展越慢 。
3.公路运输业严格规制到放松规制
利用卡车进行运输是日本公路运输主要方式 1990年12月,进入规制得到缓和.供求调整型规 制废除,运费规制也从认可制→事前申报制
2003年4月,加入规制进一步缓和.废除营业区 域制度(营业区域制度是规定一般的货运公司 在出发地和到达地的营业区域之外禁止运送货 物);持有最低卡车数量为全国统一规定为5辆( 当时营业区域制度规定卡车公司要扩大营业区 域的基准是持有15辆车);运费规制也进一步放 宽(事前申报制 →事后申报制)
以前:对运输业实施严格经济性规 制政策,形成政策上进入壁垒。 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对服 务需求的增加,政府规制政策越来越显 示出弊端,如企业成本的增加、规制本 身的效果不理想、规制俘获问题频现等。 日本:诸多领域开始政府放松规制 进程,包括电信、电力、运输、零售、 金融等领域。1980年代,首先在自然垄 断领域和信息不对称领域开展放松规制, 航空运输和铁路运输行业作为自然垄断 行业,在放松规制中属于优先进行,公 路运输领域也开展放松规制。

日本行政改革的_个性_与启示_宋世明

日本行政改革的_个性_与启示_宋世明

从总体而言,日本的行政改革自!"世纪&"年代以来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改革运动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基本上体现了一种市场化、分权化、绩效化的改革趋向。

市场化趋向主要是指重新调整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尽量收缩政府职能的范围,转变政府工作方式。

日本&"年代以国铁、电信、烟草三大公社民营化为代表的民营化改革,’"年代的放松规制改革就是日本市场化改革的典型体现。

分权化趋向的改革主要是指重新调整政府纵向间关系,重新配置政府间的财权与事权,以更好地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政府的需求。

日本三级政府之间依次进行的权力下放的努力,实际是中央政府管理负担加重与地方政府要求提高自治实现程度双重压力下的一种结果。

所谓绩效化改革主要是指纳税人不再愿意只为政府的工作而纳税,强调愿意只为政府的结果而纳税,因此政府应改革政府组织与政府工作程序,改革资源配置方式与激励机制,降低成本,提高效能,探索一种对结果与质量负责的政府模式。

日本!""#年#月完成的政府机构改革以及多年来对政策评价机制的探索,也可以放在这个层次上来理解。

一、对传统的官僚制进行“创造性的破坏”:日本中央政府行政改革的重点作者:宋世明,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邮编:#"""&’收稿日期:!""#年&月(#日"宋世明他山之石内容提要:不同国家所面临的问题相似性越大,直接借鉴行政改革具体选择的可能性越大,研究不同国家行政改革的“个性”,对改进中国政府管理,深化中国行政改革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与英美等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日本中央政府!""#年#月完成的战后最大一场行政改革,具有遏制“部门利益”,弱化“行政分割”这一鲜明“个性”,研究日本行政改革的这一鲜明特色,对于遏制中国转型期“部门利益”问题,有着直接的借鉴价值。

日本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城市化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观察日本城市化的特点■田庆立宋志艳及对我国的启示内容摘要:在日本的城市化进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积极加强城市环境治理,构建市民参-9机制,注重协调和解决农村r-7题,走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城市化之路.日本的城市化举措对解决目前我国面临的城市化问题富有诸多有益启示.关键词:日本城市化进程特点启示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日本与当前我国一样也经历了一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日本的城市化发展最终走出了一条健康,有序,和谐发展的城市化之路.其中的成功经验值得我国深入探索和借鉴日本城市化的发展历程日本城市化始于明冶维新时期.伴随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步发展1868年.日本第一产业人数占就业总人数的87. 9%.第二产业只占4.1%.全国只有为数很少的城市.随着重化工业的飞速发展.港口工贸城市和滨海工业区相继出现,并向京滨,阪神,中京和北九州集聚.20世纪20年代以后.日本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入口和经济活动向城市区域集中.城市人口所占比重由1920年的18%上升到1940年的35%.20世纪50年代后.日本经济高速增长.临海地区工业用地的开发,大城市周围新开发区工业的集聚.极大地加速了日本城市化进程.日本城环渤海经济膝望2Ol1年第8期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1950 年的37.3%上升到1975年的75.2%.出现了年轻人大批流入大城市而造成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和地区间差距拉大的现象.直到1975年以后.随着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城市化进程日趋成熟.日本人口向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状况才趋于改善1980—1984年间.由于出口型产业进一步向港口工贸大城市靠拢,日本再次发生了人口向东京圈聚集现象.这不仅没有改善东京圈的工业布局和居住环境.而且加剧了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加之日本大城市人口集中, 地价上涨,土地利用受到限制,劳动力减少及工资提高等因素.使市区居民和企业离开市中心向周围城郊迁移.大城市四周人口剧增.新城市不断出现以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了城市群.即出现所谓”郊外都市化时代”.同时.由于市区人口流向郊区.市中心区人口减少. 加上近年来日本大企业进一步加速转向海外生产.更快地形成了大城市的所谓”空洞化”现象.其中尤以东京都最为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地区中心城市工业已有相当规模.工业高新技术含量和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和生活条件与特大中心城市方面差距缩小.因而地区中心城市活力增强,城市入口迁入超过人口迁出.日本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制定合理城市规划为促进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日本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制定了五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以解决城市化发展中产生的问题1962年.为了缩小地区间差异,防止城市过大化.促进地区间均衡发展.日本开始实行第一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分散工业布局,指定了新产业城市和工业特区随后.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过疏”和”过密”问题. 于1969年,1977年制定了新发展计划针对东京”一极集中”的现象,日本政府~1987年制订了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fi7国际观察计划》.以建设国际化的多极分散型国土为中心目标.把全国划分为10个地区.针对各地区的特点.提出了今后地区建设的基本方向及地区中枢城市,核心城市的重要功能: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地区之间的协作关系,地区总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1998年出台的第五个综合开发计划是为了解决少子高龄化问题对城市化的影响总之.日本制定的《全国综合开发计划》根据不同时期产生的不同问题.相应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很值得我国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借鉴2.积极治理城市环境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认识的深化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日本进行了全面的环境治理工作不仅采用各种科学技术降低污染.而且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从法律角度加大环境冶理力度.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气污染,水质污染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城市生活垃圾的增多.城市热岛效应等各种各样的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1993年日本制定的《环境基本法》确立了新的环境政策方针.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污染以及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全部纳入法律体系同时,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探索以节约资源,促进资源再利用为宗旨的环境保护措施,提出构建以抑制资源消费量,减少对环境压力为目的的”循环型社会”的构想.2000年6月制定了《循环型社会基本法》.在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日本国民从自发的反对公害运动发展成为有组织的,全国性,跨领域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面对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城市中的居民组成有组织的团体.在宣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同时.积极开展反对汽车尾气排放,反对交通工具所造成的噪音污染等运动.20 世纪90年代.日本国民针对国内的环境政策提出改革意见.向政府提供有益的意见和建议.随着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的不断推动.日本国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宣传和推进环境保护事业许多市民义务清理住宅附近的河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3.构建市民参与机制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大气和水体污染, 地面下沉,景观受损,废弃物散乱等社会公害问题,严重破坏了城市环境, 影响了市民的正常生活和生理健康面对这种状况.各级城市政府开始正视经济高速发展给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带来的负面效应.反思以前片面注重产业发展,忽视环境质量的发展模式.逐步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开发,保护并举的城市建设方针.明确了市民参与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开始构建市民参与机制.关西地区的神户市为了阻止城市公害蔓延和解决随意性开发问题,神户市政府在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同时,反复调查研究.分析现状.建立健全城市规划,城市景观,城市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引导市民融入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20世纪80年代前后,市政和环渤海经济膝望2011年第8期国际观察城建部门又进一步加强指导.在许多城区及街道.陆续成立了”市民城镇建设协议会”.这些协议会主要分担街道,居住区,水际空间和绿化空间管理.参加有关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研讨.参加居住区住宅咨询.参与各种城镇建设学习会,报告会.协同政府实施各种城市法规和推进城市街区建设.在市民参与的初级阶段市民意识,法律观念和组织程度都不太高的情况下.市政府的规范化引导.为神户市民参与城市建设提供了法制前提.打下了良好基础,在城市更新与开发,景观形成与保护方面.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果.因而.神户一跃为城市景观营造方面较有影响的城市4.注重解决农村问题在城市化中期既要促进城市化快速发展.又要协调好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促进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转移.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制定土地保护法规.严格控制土地的流失,制定农业支持政策.促进环渤海经济睬望2011年第8期资本,技术向农业部门投入.从而确保农业生产的发展.日本在城市化中后期注意到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制定了大量法律促进农村发展.如在扶持山区农村及人口过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方面的法律,包括《过疏地区活跃法特别措施法》,《半岛振兴法》,《山区振兴法》, 《大雪地区对策特别措施法》及《离岛振兴法》.确保劳动力充分就业及向农村地区引进工商产业的法律主要包括《向农村地区引入工业促进法》,《新事业创新促进法》及《关于促进地方中心小都市地区建设及产业业务设施重新布局的法律》等.日本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l制定法律体系和发展规划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和水平提高.关键在于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法律保障全国城市规划的制定应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既要考虑将来的长期目标.同时根据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应对,促使大,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协调发展,形成合理,有序的城市发展体系片面强调发展大城市或小城市都是不恰当的在加强对重点小城镇建设和合理布局的同时.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是必要的,适时的.有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和环境的治理与保护2.积极借鉴市民参与机制市民参与机制对推动我国的城市化有序,健康发展提供了诸多借鉴.有效地调节市民参与的尺度.发挥市民参与的积极作用.无疑是城市发展的不竭活力之源.在市民参与的初级阶段.依法行政色彩较为浓厚.市民素质,参与意识,组织程度,法制观念十分薄弱.针对这种情况.许多日本地方政府在建立健全城市法规制度上加大了力度,规范和引导市民走进城市建设的各个领域.并运用”推,拉,背”等ECONOMICOUTLoOK1_HEBOHAfSEA 多种拉动方法.支持和援助市民参与城市建设.使市民参与过程成为城市建设法规的实施过程虽然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市民参与.但应该说这是走向市民主体参与的过渡途径3.注重全方位协调发展日本城市化过程中充分顾及到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环境问题,农村问题等的协调与平衡发展.为解决大城市膨胀问题.加强了地方城市的生活设施建设,逐步把中小城市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与大城市相当的水平.日本政府有计划地引导大城市的工业企业向中小城市转移,并建立全国性的交通网络和通信网络,并从协调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生活环境三要素出发.通过在日本全国建立200—300个”定居圈”.创造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的,具有安稳和舒适感的综合性居住环境.这一政策性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布局过于集中以及人口过密,过疏的矛盾日本城市化的全方位协调发展模式.为解决我国城市建设中面临的生态和环境和城乡矛盾等问题.寻求新的城市发展路径,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城市.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参考资料1.马裕祥.日本城市化及其中心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J].浙江经济,1997,3.2.高强.日本美国城市化模式比较[J].经济纵横,2002,3.3.范作申.日本高速发展时期的城市问题与对策[J].日本学刊,2004,4.4.顾杨姝.二战后日本人口城市化及城市问题研J].西北人13’,2006,5. 5.吴玉兰.日本城市建设中的市民参与机制——以关东关西地区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2003.2.6.邹丽艳.日本城市化对我国的借鉴[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4,4.(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责任编辑:刘桂素。

日本行政苦情制度及对我国的启发

日本行政苦情制度及对我国的启发

行政行为作为一种行政 机关 行使行 政权作 用于私 人 的活动 , 自然 会对于私人 的利益产生作用 , 其 中不乏 消极 的作 用 。2 0世 纪 以来 的行 政法学一 改行政 主体 具有 高高在上 的支配地位 的论调 , 为行政行 为赋予了最终 目的在于为公众提供公 共服务的新 的时代
题1 2 1 件( 占2 0 . 2 %) 、 工 作 时 间 和休 假 等 问题 l 1 8件 ( 占l 9 .
7 %) 、 以及健康安全等 问题 6 4件 ( 占1 0 . 7 %) 。苦 情处理 的方 式 主要 包括 : 电话 、 面谈( 需预约 )信件 、 电子邮件等 方式 , 但需 与公
索赔 , 催询, 交 涉。而苦 情处 理在 日文 中的意 思为 对所 提 出来 的 ( 赔偿 ) 要求的处理和解决 , 是 一种行政救济制度 。
行政苦情制度 , 是指行政机关在其 内部开设苦情 窗 口, 来用 以
事院设人事 院公平 审查局 职员商谈课 受理 苦情 商谈 , 就地方而 言 ,
针对公务员 的苦情 相谈 制度主要见诸 日本人事院规则 。其主 要责任机关为 日本人事 院。 日本 人事院有职责为消除公 务员的烦

行政苦情制度存在 的合理性 分析
“ 苦 情” 一词在 E t 文 中主要有 抱怨 、 不满 意 、 意见 的意思 , 原本
的词义为遭受 的困难 、 麻烦
内涵 , 提供这便 削弱了行政 行为的强制性 , 增强 了行 政行为尊重人 权 的要求 。 对 于行政救济制度 , 日本行政 法学 界一般认 为在依 法律 行政 院里 , 即 以法治至 于为形式 上的原理 , 以人 民的 自由和财 产权 的保
日本是在正式 的行政争讼制度之外极为重要 的补充制度 。 二、 苦情 处理的类型化分析和具体程序说明 日本的行政苦情制度 主要进行 以下两种 类型 的划分 , 一种 为 苦情商谈制度 , 苦 情处 理 机关 主要 承 担 的是一 种 “ 斡 旋 者”的职

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现阶段,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但是整体发展水平有下滑的倾向,诸多国家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在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中,日本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经济发展历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纵观日本经济发展史,其经济结出累累硕果主要是发生在“二战”结束之后,其在经济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后续经济的运行情况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其在历史经济体系中的发展被人铭记。

为此,本文就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地位在国际上屈指可数,人均GDP在逐渐提升,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应充分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构建更趋合理性的国家发展机制,汲取历史经济发展的教训,积极调整经济政策与对外方针,时刻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循序渐进,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1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述日本属于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是电子产品、科研产品等。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整体呈现下滑的状态,但其在“二战”后所取得的经济高速发展始终是一项壮举。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针对此类现象,学术界给予了不同的解读。

有的认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由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其价格发生扭曲的情况相对较少,同时其资源配置更具合理性与规范性;有的则给予相反的解读,认为导致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实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并对市场的作用予以限制与规范,对市场价格进行有意识性的扭曲,优化产业经济发展政策,成为当前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尽管学术界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可日本经济确实实现了空前的发展。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逐渐下滑,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撼动,在此应积极探索与了解导致日本经济骤然下滑的主要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谈谈战后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改革、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谈谈战后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改革、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战后日本地方自治制度的改革、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刘兴云【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科技水平是日新月异,到20世纪70年代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与日本的战后改革息息相关。

战后初期日本在美国的主导下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实施了大规模的民主化改革,使得日本成为了一个民主国家。

【关键词】日本战后地方自治一、二战后日本地方自治的改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从一个军国主义国家向西方的民主主义国家过渡。

在美国占领当局的推动下,通过了《日本国宪法》、《地方自治法》,确立了地方自治制度,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相结合的体制。

“宪法”对地方自治专列一章,战前地方的一切行政事务和人事,均由中央决定和管理;新宪法第92、95条规定,都、道、府、县、市、町、村在宪法和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实行地方自治。

地方领导人由当地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地方可设各级议会,编制预算、制订地方性条例和法令。

虽然宪法和法律限制中央对地方的统制监督权,但中央可通过向地方分配国税、官僚组织间的上下关系等对地方施加影响、监督和指导。

二、二战后日本地方自治的特点地方自治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些是纯粹基于地方行政管理的,就如日本的地方政府;有些是针对特定的人类群体的,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区域自治。

[1]而日本地方自治有如下特点:(一)日本地方政府具有双重性,既是地方行政机构,又是中央政府(内阁)的委派机关[2]。

(二)日本地方政府有以下职权。

1、管理地方财产权。

根据《日本国宪法》的规定,日本地方政府有维护、保存和使用属于自治体的财产权。

2、处理地方事务权。

主要指处理有关消防、清洁、美化及以防止公害污染等地方福利事务。

3、执行行政权。

指办理户口、登记造册、发放居民身份证、支配地方警察执行国家政策法令,制定地方预算和征收地方税、管理地方财政等。

(三)地方自治的范围和职权均有法律保障。

日本地方自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地方自治是建立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以宪法和自治特别法予以保障。

日本行政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沈惠平

日本行政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_沈惠平

日 本 研 究二○○二年第二期日本行政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厦门大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沈惠平 黄兴生一、日本行政改革的四个潮流 l、传统的行政 战后初期,按照波茨坦公告的原则,在美国占领军总司令的部署下,日本政府对政府机构进行了彻底的调整,构建了资产阶级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体制。

50年代后,尤其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使日本非军事化的初衷,转而大力扶植日本的垄断资本,使日本成为美在亚洲反共反苏的基地和“后方加工厂”,于1951年开始允许日本政府对美占领时期发布的各项法规进行修改。

以此为契机,日本政府对原有机构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建立了一套与其国力基本相符的政府机构,有力推动了日本经济复苏。

六十年代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政府体制中出现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开始阻碍日本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日本国会于1961年批准成立“第一次临时行政调查会”(简称“临调会”),作为行政改革的咨询机构,为政府行政改革提供方案。

“临调会”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于1964年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题为“关于行政改革的意见”的报告。

报告有关改革的设想和建议主要有如下六个方面:一是改革和加强政府的综合调整职能;二是实行行政民主化;三是控制行政机构过度膨胀,克服行政事务过分集中于中央的现象;四是促进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率化;五是适应行政发展的要求,分析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六是激励公务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第一次临调”提出的这个报告,客观地反映了日本行政改革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明确地提出了行政改革的设想和方法,为政府描绘了一幅行政改革的蓝图,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同时也受到全国舆论的好评,被称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方案”,极大地提高了日本行政改革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行政改革主要是针对政府机构和人员实行精简和调整,以改善行政的组织及其运营,努力将其改革得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为经济。

一言以蔽之,就是实现行政的高效。

用日本的习惯说法就是“去冗除繁,消除差错,减少浪费”。

日本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启示

日本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启示

日本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启示作者:崔玲杨燕来源:《学理论·中》2014年第05期摘要: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民族,通过对日本行政变革中的文化渊源及文化生存的特质进行研究,借鉴其有益的现实经验,分析我国行政文化存在的问题,探索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道路。

应做到尊重并发扬传统行政文化;健全制度文化的约束机制;建立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从日本行政文化价值要素中取得精华。

关键词:行政文化;变革和整合;启示中图分类号:D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021-02一、中国当前的行政文化分析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所进行的多次行政改革都未能取得预期效果,原因之一是没有重视行政文化的作用,而我国目前的行政文化存在诸多问题,既不能适应当代中国行政生态环境的发展要求,也成为影响我国行政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自然影响到我国政治改革的进程。

因此理性分析当前行政文化现状,不断深化行政改革与政治改革,借鉴优秀行政文化成功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中国行政环境“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行政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体系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1]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最为壮观的景象是“共时性”。

“共时性”代替“历时性”成为现代行政环境的首要特征。

这种共时性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全球化。

事实上,全球化进程早在15世纪、16世纪就已经存在了,但其规范和实力在世界各种力量的相互作用下,上升到了一个新的未知领域,正在产生的一个全球化的社会。

我国多次的行政改革就是为了使我国的行政体制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但收效甚微,对我国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新一轮行政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之我国加入WTO,中国从此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一员,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化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日本规制改革评析

日本规制改革评析

日本规制改革评析标题:1. 日本规制改革的背景与现状2. 日本规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及政策措施3. 日本规制改革的效果评估与问题分析4. 探析日本规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5. 日本规制改革的启示与借鉴一、背景与现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日本的市场环境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过之而不及的规制。

为应对这一现状,日本政府积极推进规制改革,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降低对市场的干扰,提高经济效率。

二、重点领域及政策措施日本政府在规制改革中重点关注的领域主要包括金融、劳动力市场、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自由化、公共服务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具体来说,为了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本政府取消了过去严苛的监管要求,采用了更加灵活和市场化的监管方式。

在劳动力市场方面,日本政府倡导实行灵活就业和弹性工时制度,允许企业与工人在更加自由的环境下达成协议。

此外,日本政府还规定了一系列规范化措施来保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自由化,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三、效果评估与问题分析总体来看,日本政府在规制改革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规制改革促进了市场竞争,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商品价格,使得消费者获得更好的选择和服务质量。

其次,规制改革改善了商业投资环境,吸引了更多外资进入日本市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但是,日本规制改革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有些领域的改革推进过程缓慢、部分企业仍存在垄断和掠夺性定价等问题、分权和监管不足等。

四、探析日本规制改革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本在规制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功,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其一,规制改革可以有助于创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直接投资和贸易的发展,提升全球竞争力。

其二,规制改革有助于改善市场信心和国际形象,增强外部投资的自愿性和效率性,从而促进国际金融市场的融合和协调。

其三,规制改革可以为制定更完善的金融法律和规章制度提供经验和依据,使得市场监管体系更加完善和协调。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经验、困境及对我国的启示(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日本生活保护制度遵循无差别平等原则,强调社会福利专业化、规范化,以实现帮助救助者自力更生为目的。

中国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方面应借鉴日本经验,加强系统性、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关键词:日本/低保制度/经验/困境/福利需求中国和日本是两个在世界经济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他们之间的联系或相似性更多,如毗邻的地理位置、相似的文化背景、转型的特殊时期等等,这些值得社会科学界给予更多的关注。

然而,在关系民生问题的社会保障领域中,无论是社会保险、社会福利还是社会救助,两国的交流却非常有限。

在中国转型期社会政策大变革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德国、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欧美国家的影子,直到最近两年学术界才开始关注日本社会保障领域的研究和借鉴。

日本社会保障发展中的一次重要转型是随着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的社会全面转型开始的,其标志就是新生活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

此时的日本,其社会背景与当代中国颇有几分相似。

社会贫困问题较为严重,产业结构面临转型,经济高速发展(参见表1)。

不免让人联想到日本的生活保护制度是如何发展的?能否对走在后面、并拥有相似背景的中国有所启示?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一、日本生活保护制度的简单介绍(一)产生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贫困问题成为日本政府面临的最为深刻的研究课题之一。

大战的惨败使得日本的经济近乎崩溃。

战争废墟、缺衣少食、医药的匮乏、大量的失业人员等战后的惨状显示出日本国民的生活达到了极度绝望的地步,生活贫困者达1300万人以上。

按照《救护法》,国家仅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者”具有救济的责任,救助范围十分有限,1940到1945年间平均每年救济的人数仅为12万多人,这一救助政策对于庞大的贫困群体而言其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1945年12月,日本政府制定了《生活困难者紧急生活援助纲要》,开始实行一系列的扶贫救贫的措施。

日本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中央政府机构改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作者:魏子千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02期摘要:1997—2001日本进行大规模中央政府机构的改革,经过改革的日本中央政府机关只有一府十二省厅,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少的一个。

中国也在中共十七大表明要加大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本文将从日本政府机构改革着手,分析其对中国探索实行大部门体制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日本内阁;大部门体制;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一、日本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情况(一)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因首先是修复90年代金融危机的破坏。

日本大规模政府机构改革于1996年提出,90年代的日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就必须要改变原有的对社会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政府机构进行整改。

其次是减少开支,便于管理。

这次大规模改革前日本为一府二十二省厅,相比于现如今的一府十二省厅缩小近一半的数量。

很明显,当机构少的时候管理也就相对容易,需要供养的人员少了,就会减少许多开支。

最后是增加效率,调动人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进行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不是单纯的追求数量的少结构的简练美观,而是要避免交叉重叠,职能空缺,权责脱节,互相推脱和协调障碍等问题。

将机构专门化并将有关部门整合能避免上述的问题,增加办事效率,赢得人民的认可。

(二)政府改革的重要举措(1)意见听取和资料调查:事务局对学术界、经济界和舆论界的70多位专家和有关人士进行了采访,也让部分委员与市民直接对话,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诉求。

上到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下到公司职员平民百姓都参与到其中,可谓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

(2)立法先行加强惩治:在日本实施“中央省厅再编”的改革过程中,先后由日本国会制定了“中央省厅改革等基本法”1部和17部中央省厅改革关联法,共计18部法律。

到2001年改革正式实施,共提交立法机关审议通过近20部法律,保障了改革的规范性和严肃性。

日本制度变革的探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制度变革的探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制度变革的探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随着世界的不断发展,日本一直在积极地进行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

这些改革范围从政治、经济到教育。

通过对日本的改革实践进行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有益启示。

本文将探究日本改革对中国的启示及其可行性。

一、政治改革1.政治架构的合理调整日本的政治体制由吕淑静等人在慕尼黑大学普遍认定为像剪刀一样的制度。

通过不断调整,现在的日本的政治架构初步形成:国会及其内阁、最高法院、内阁府、中央政府相关部门等,整体上看,逐渐形成了标准的立宪主义制度。

在两院制议会的有效监督下,政府机构能够实现一定的行政稳定性。

而政治体系的简化,也使日本有了更加灵活、顺畅的决策机制。

启示: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健全的民主体制和国会制度。

但是我们可以从日本的政治架构中发现,简化政治体系和合理调整政治架构不仅能够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有助于国家的治理。

2.提高公务员素质日本的公务员体制非常高效和专业。

而且日本的公务员培训机制非常完善,未来公务员必须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和面试,培训成为专业人才。

而入职后,日本的公务员还会接受长时间的专业复训。

启示:中国公务员素质普遍较低,任职要求不够专业化,不利于政府的高效管理。

因此,中国应该学习日本的公务员培训制度,增加对公务员的素质要求,加强专业化培训,提高公务员的水平。

二、经济改革1.区域经济分散日本的地理位置特殊,全国各地的经济实力相对较为均衡,各地也都有相对较为发达的工业基础。

这种分散式的区域经济模式为整个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启示:中国是一个地域广袤的国家,各地的经济实力相差很大。

中国应该借鉴日本的区域经济分散模式,鼓励各地发展产业特色,协调各地之间的经济差距,促进全国经济的合理发展。

2. 自由贸易日本的经济发展始终坚持自由贸易的原则,积极开展国际贸易关系。

其中,1994年日本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被认为是重要的里程碑。

日本通过自由贸易,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日本公共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_户瑾

日本公共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_户瑾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第2期) 001224J .Shanxi Agric .U niv .(Social Science Edition )No .2Vol .92010收稿日期:2009-10-14作者简介:户瑾(1985-),女(汉),山西太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是从事日本行政改革方面的研究。

日本公共行政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户瑾(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20世纪90年代日本行政改革规模之大,力度之广,呈现市场化、分权化与绩效化的趋势。

改革在现行宪法框架内,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组织、行政程序做出调整,在政府职能的重新清理与定位、信息网络化和利用效率化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为我国行政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日本;行政改革;政府职能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6X (2010)02-0205-03Inspiration of Japanese Pu blic Administration Reform to ChinaH U Jin(S chool o 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Shan xi University ,Taiy uan Shanx i 030006,China )Abstract :In 1990s ,Japan experienced la rge -scaled and effectiv e public administratio n refo rm ,which tended to be marketing ,decentralized and perfo rmance -based .In the scope of Japan 's ex ist -ing constitutio n ,the r eform adjusted administrativ e o rg aniza tions and pro gr ams that wer e no t a -daptive to the eco no mic and so cial develo pment .I t achieved success in the clea ning a nd po sitio ning of g ove rnme nt functions ,info rmatio n ne tw o rk and communica tion efficiency .I t pro vided a refer -e nce for China 's administrativ e refo rm .Key words :Japan ;Administr ative refor m ;Functions of the g over nment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公务员腐败严重、国际政治地位低,为了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在国内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日本走上了一条由“大政府,小社会”的现实状况向市场化、分权化、效率化的改革之路。

日本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启示

日本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启示

日本行政文化对我国当前行政改革的启示行政文化作为行政管理的灵魂,对行政体制的运行和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日本作为亚洲的发达国家,其行政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对于我国当前的行政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日本行政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集体主义。

在日本的行政体系中,个人往往将自身视为集体的一部分,注重团队合作和协调。

这种集体主义观念使得日本在应对重大问题和挑战时,能够迅速整合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

相比之下,我国在一些领域中可能存在个人主义倾向,导致资源分散和效率低下。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集体主义精神,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公务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提高行政效率。

日本行政文化中的等级观念较为浓厚。

严格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行政命令的高效执行,但也可能限制了基层员工的创新和主动性。

在我国的行政改革中,应当在保持行政层级的合理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适度打破等级束缚,鼓励基层创新,给予基层公务员更多的自主权和发挥空间,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日本行政文化注重细节和精细化管理。

从行政决策的制定到具体政策的执行,都追求精益求精。

这种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使得日本的行政工作能够高质量地完成。

我国在行政改革中,也应当强化精细化管理意识,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注重政策执行的细节,避免粗放式管理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

日本行政文化还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

政府部门将为民众提供优质服务视为重要职责,努力满足民众的需求。

这启示我国在行政改革中,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强化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满意度。

日本对于法律法规的尊重和严格遵守也是其行政文化的重要特征。

依法行政确保了行政行为的规范性和公正性。

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需要加强对公务员的法制教育,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确保行政权力在法律的框架内运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此外,日本行政文化中的学习与创新精神也值得我们关注。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2】

日本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2】
用的技术,优先发济、文化、环境等目标的最佳综合效益。”
4、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政策实现
日本政府在实施产业政策时只是提出设想,保护和扶植幼稚产业,维持产业秩序,完善市场机制。日本主导产业的成长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形成,这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实施产业政策必须与利用市场机制相结合,而且只能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今后为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政策实现,国家应加速经济立法,尤其是应尽快制定反垄断法,产业振兴法;打破市场割据,建立健全统一的市场体系。
三、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
(一)、日本企业制度特点
日本企业高度敬业的团队精神来自其特有的企业制度,即以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
所谓“年功序列工资制”,亦即根据职工的学历和工龄长短确定其工资水平的做法,工龄越长,工资也越高,职务晋升的可能性也越大。如果学历、能力和贡献不相上下,工龄就是决定职务晋升的重要根据。(这里所说的工龄,均指在同一公司或企业内连续工作的年数,而在不同公司工作的工龄一般不能连续计算。)
终身雇佣制是指从各类学校毕业的求职者,一经企业正式录用直到退休始终在同一企业供职,除非出于劳动者自身的责任,企业主避免解雇员工的雇佣习惯 。
在日本,终身雇佣制度使得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形成长期稳定的关系,导致双方行为的长期化,这也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优化了企业的生存条件。? 这种制度使得人容易与企业相处,企业的发展取决于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开发又需要企业进行长期积累。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对企业人才的蓄积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在日本所有的企业都实行终身雇佣,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这种企业制度成了日本企业精神的形成根源。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日本特定文化的背景下,形成了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员工对企业的服从和忠诚在日本企业的内部又变成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

日本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妥善利用媒体 的积极作 用 ,实现两者 的良
性 互 动 。如 在 1 9 9 5年 的 阪 神 大 地 震 中 , 正 是 因 为 有 了 媒体 与 政 府 的 良性 互 动 ,在 灾 来自日本 的政府 危机 管理机制概述
日本受地理环境 因素的影响, 自然灾害
频发 , 民 的生存 忧 患 意 识 和政 府 的 危机 管 国
要做 到这一点就要 求国家政府设立处理危
内容 摘 要 :危 机 管 理 是 现 代 各 国 政 府 管 理 的 重 要 内容 。 本 文 分 析 了 日本 的 危 机 管 理 机 制 的 基 本 框 架和 实施 运 行 ,
并 对 我 国 危 机 管理 体 制 的 构 建 提 供 了 借鉴 。
的 在 于 从 中 获 取 应 对 危 机 的有 益 经 验 。
向好的方向转化 ,媒体 、政 府和公众 之间 形成一种 良性互动三 角关系 ,既受制于政 府 ,又影 响着政府 ,既引导着公众又满足
着 公 众 需 求。 在 这 三 者 关 系 当中 ,最 重 要 的 是 危机 管 理 者 需要 主 动 与 媒体 协 调 关 系 ,
维普资讯
商 讨 对 策 , 出 决 定 。内 阁 官 房 ( 当 于 做 相
中 国 的国务 院 办公 厅 )是 首相 的 辅佐 机
日 政 危 理 及 本 府 机管 机制 对我国的 启示
■ 王 凉 ( 暨南大 学 广 州 503 ) 162
门 委 员会 , “ 震 防 灾 对 策 强 化 地 域 专 如 地
门委 员会 ”和 “ 震 防灾基本 计划 专 门委 地 员会 ” 。日本政 府还 在首相 官邸 的地下 等

机 的 常 设 机 构 , 立有 效 的 危 机 管 理 系 统 , 建

日本管理的特色及对中国管理的借鉴意义

日本管理的特色及对中国管理的借鉴意义

日本管理的特色及对中国管理的借鉴意义作者:陈娟来源:《中国国际财经》2016年第13期[摘要] 日本是当今社会上无论经济还是社会地位都比较高的国家。

日本的企业及产品都在社会上得到了一致的好评,这其中与日本完善而使用的现代管理制度有着极大的关联。

日本的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其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的,有着浓厚的日本特色,而日本管理的效果也在世界范围内有目共睹,世界各国也争相效仿。

那么对日本的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帮助我们研究如何更好的完善我国的管理制度,从而对促进我国现代化企業的管理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的。

[关键词]日本管理制度;制度化;工匠精神1 日本管理的成果1.1 经济方面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军事经济体制土崩瓦解,日本经济几乎完全停滞,陷于瘫痪状态。

据日本政府经济安全本部(经济企划厅的前身)的估算,大约42%的国家财富受到了战争的破坏,252万人丧失生命,包括伤员在内的受害者达875万人。

军需生产停滞,加工工业几乎全部停工,矿业、电力、运输大部分停产,国内市场濒于瓦解,海外贸易几乎完全断绝,粮食、燃料等基本物资奇缺。

但是日本政府以及相关企业并没有放弃希望,而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如员工的终身制、相关的用工制度,工作制度、管理规定以及流程规定,保障了日本企业正常运行的同时也给企业员工带来了最大的鼓舞。

同时由于一直以来,日本文化中对于集体、国家的推崇得以爆发出来使得当时的日本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甚至很多当时政府的人也都在这种精神的鼓励下进入到日本的正常管理中,全国上下空前的团结,这时完善的制度就开始发挥出作用,日本的秩序得以安定,企业也进入到高速发展的时期,由于日本企业对于制度的规定非常完善,让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得到提升,而且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日本人民在制度的鼓舞下开创了“匠人精神”,并将“匠人精神”永久的写入了日本管理的思路中。

浅析日本行政调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影响

浅析日本行政调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影响

浅析日本行政调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影响浅析日本行政调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影响本文关键词:日本,浅析,行政,制度,调查浅析日本行政调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影响本文简介:目录论文摘要 (1)一、日本行政调查制度的涵义……(1)二、日本行政调查的行政性质……(2)三、日本行政调查制度的特征……(2)四、行政调查的分类…&h 浅析日本行政调查制度及对我国的影响本文内容:目录论文摘要 (1)一、日本行政调查制度的涵义 (1)二、日本行政调查的行政性质 (2)三、日本行政调查制度的特征 (2)四、行政调查的分类 (2)五、行政调查的程序规则 (3)六、日本行政调查制度对我国的影响 (4)结论 (5)参考文献 (1)论文摘要行政调查制度是行政程序法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取得必要信息,做出行政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它常常能左右行政决定的实体内容。

行政机关具有广泛的调查权力,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不受任何限制。

通过对日本等西方国家和台湾地区行政调查制度的分析比较,从法治角度对行政调查进行规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行政调查比较规制引言行政调查是日本行政法学界创造的一个学理概念,我国行政法学界很少对行政调查行为加以研究,这与受大陆法系国家"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影响有关。

传统以行政行为为中心的行政法学对于行政调查的法律规定并不十分普遍,而且通常行政调查不直接改变相对一方的实体权利和义务。

实际上,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取得必要信息,做出行政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它常常能左右行政决定的实体内容。

行政机关具有广泛的调查权力,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不受限制。

日本、德国、中国台湾地区以及英国、美国等国家就很注重对行政调查行为的研究和规范。

行政机关的调查权力来源于法律,行政机关必须遵守法律所规定的标准和程序。

所以,从法治角度对行政调查进行规制显然十分必要。

一、行政调查的含义及该行为的性质在日本,早期行政法专着和教材中并无行政调查这一术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日本行政规制缓和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马野, MA Ye作者单位: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沈阳,11004刊名:理论观察英文刊名:THEORY OBSERVE年,卷(期):2007,(1)被引用次数:0次1.周实.隋军关于日本的"规制缓和"[期刊论文]-东北亚论坛 2006(06)2.杜钢建中国、韩国、日本规制改革比较研究[期刊论文]-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2(05)3.李煜兴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全景透析及其启示[期刊论文]-现代日本经济 2006(01)4.曾祥瑞.佟连发日本行政法中的规制与规制的缓和[期刊论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6)5.日本总务厅"规制缓和"白皮书 20006.薛刚凌第五界东亚行政法学术研讨会综述[期刊论文]-行政法学研究 2003(02)1.学位论文卢婧行政指导的比较法学透视2007行政指导是和现代市场经济、民主法治相关的一个概念。

它是现代行政法中的平等、协商、合作等民主精神发展的结果,也是现代国家理念、市场经济、政府角色、行政模式不断演进的共同结果。

二战后,行政指导在日本的经济社会中产生、盛行,随后为韩国、美国、德国、法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等国家和地区普遍倚重。

虽然行政指导以其独具的灵活性、民主性、间接性,在改变政府形象,培育行政民主,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等方面显示出了特殊的功效性和适应性,但与行政规制、行政处罚等传统行政行为相比,行政指导仍是一个理论基础薄弱、实务问题甚多、法治程度不高的行政现象,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本文采取比较研究分析方法,在对一部分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关于行政指导法律规定研究的同时,重点选择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我国台湾地区的行政指导行为加以考察,透视各国行政指导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及其相关因素,首先对行政指导进行了理论背景分析,比较了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关于行政指导的概念界定,系统论述了各国行政指导实际运作机制,并对我国提出了程序立法建议,最后针对行政指导的运行现状寻求对其的监督与救济机制,并在此过程中揭示这些制度对正在进行中的我国行政指导制度构建的启示意义,期能为我国治理模式民主化和效能化服务。

2.学位论文史全增试析西方行政法及其理论形态的变迁2010十九世纪末以后,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迅速发展,相对于以往注重秩序行政的形式主义法治,世界各国的行政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课题在对传统行政法的时代背景、法理基础和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展开了对西方五国行政法制的分析和研究。

为了应对频发的社会问题,行政权力积极介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的调整公权力与公民的关系,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为标志,凯恩斯主义成了行政法的取向,其主要表现就是国家对社会行政规制的逐渐加强,福利行政、积极行政和行政国家也就成了行政法的流行词语。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政府失灵现象使西方国家开始反思政府和市场各自的疆域问题,由于广泛干预而带来的财政危机、官僚主义和权力滥用等,也使得政府不得不更加注重行政相对人的参与,行政程序、民营化、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等制度或措施在西方得以广泛实施,同时也扩大了对当事人的权利保护,行政法出现了规制缓和的趋势,开始寻找市场与政府之间的最佳切合点。

但是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私营化和放松规制带来的弊端逐渐显现,行政权力的缺失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许多西方国家又采取了重新规制的态势,以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

<br> 同西方行政法的演变相对应,西方各国的行政法理论在不同时期也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形态,第三章重点分析了西方行政法的代表性理论及其变化,如美国的利益代表模式理论注重于相对人的参与和利益博弈机制的反思;英国的红灯、绿灯理论已经发展到了黄灯理论阶段,更加理性的看待公权力的控制与张扬;法国行政法从公共权力理论到公务论的发展,是更加注重相对人权利和实质性公共事务的表现;德国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式微,是对公民权利的重视和对无限公权力的消解;而日本行政过程论的出现,更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以及东西方文化交融而产生的行政法理论,力图将行政权力运作的全程都纳入了行政法规制的视野。

行政权力的行使不仅要受到限制,更要积极来促进公民权利。

西方行政法治发达国家的行政法及其理论有其独特的历史和社会基础,研究西方行政法及其理论的变迁,重视对西方行政法及其理论的借鉴,必将会有助于中国行政法治的发展和公民权利的保障。

<br>3.期刊论文李煜兴.LI Yu-xing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全景透析及其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6(1)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始,日本进行了一场以经济振兴为核心目标、以行政规制缓和为主要内容的行政改革.探究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背景和动因,评介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历程与策略,剖析日本行政规制改革的特征及其对我国行政规制改革的启示,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4.学位论文刘全利操纵市场行为法律责任研究2008资本市场是一个最终由信心激励的市场。

它是为投资人而建的,投资者才是证券市场真正的上帝,因而要以投资者、股东为本位。

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成为证券交易法的“直接、具体的目的”正是出于对投资者保护重要意义的深刻理解。

证券法律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无一例外的把对投资者的保护提高到证券法的基本原则的高度,并精心设计出具体制度予以落实。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的资本市场,与国外相比较尚处于初级阶段,功能不完善而且到处充斥着市场操纵。

市场操纵是一个毒瘤,只要这颗毒瘤不去,我们的市场就不可能成熟壮大。

我们的监管机关和司法系统也一直对操纵市场行为进行着查处和惩罚,这对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对操纵市场行为的监管、处罚和预防绝不是一劳永逸的简单运动,同时,有些深层次的制度和法律本身的缺陷使得对操纵市场行为性质和危害的认识不够清楚和充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实践的有效进行。

《操纵市场行为法律责任研究》一文以操纵市场行为责任研究为对象,从操纵市场行为概念的法律界定开始,对操纵市场行为主要类型、危害及构成要件进行了论述,对美国、日本等国对操纵市场行为的法律规制、我国操纵市场行为法律规制的现状与分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文章接着从民事、刑事、行政角度分别论述操纵市场行为法律责任的形式,并结合我国的责任制度规定的现状,从完善操纵市场行为民事责任机制和加强对操纵市场行为行政规制和刑事规制两个方面提出了构建我国操纵市场行为责任制度的建议。

5.期刊论文白雪洁日本进口市场开放评析-东北亚论坛2001(1)从日本通商政策和主要进口限制措施的演变来看,日本的市场开放过程时时处处体现出开放中求保护的原则,并且政府以大量的行政规制措施保证贯彻这一原则.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日本进口市场开放的真实程度.因此,对日本政府而言,进一步提高市场开放度的突破口,是改变衰退和落后的产业保护政策及真正缓和行政规制.6.学位论文刘传红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我国广告产业组织优化研究2008广告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信息、创意设计和营销服务的高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广告产业的发展水平历来被视为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加快广告产业的发展,对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创建创新型国家、打造企业形象、城市形象乃至国家形象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br> 我国广告产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快速发展起来的,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已经成为广告大国。

据统计,2007年我国广告产业市场规模达到1741亿元,仅次于美国、日本,跃居世界第三大广告市场。

但是我国广告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论文从产业组织优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广告产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应政策建议。

<br>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美国总统大选、欧锦赛、上海世博会等重要事件相继到来,为中国和世界广告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

在这个过程中,改善我国广告产业不合理的产业组织是一个必要条件,并具有战略性和选择性特点。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广告业垄断现象日益明显的特点,我国广告业主要体现为过度竞争的、高度分散的市场结构,这为本文从产业组织优化视角研究我国广告产业提供了现实切入点。

<br> 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以SCP分析框架为主要理论工具,主要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广告产业组织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论文认为,为了提高我国广告产业经济绩效,促进我国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有效竞争是我国广告产业组织优化的目标,而有效竞争实现的关键是形成合理的市场结构。

结合广告产业的特征以及我国广告产业发展的实际,作者提出我国广告产业组织优化的具体目标模式是“区域寡头主导,大中小企业共生”。

<br> 围绕优化广告产业组织,促进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这根主线展开,本文主要内容和观点如下:<br>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

主要包括:(1)提出问题,介绍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对我国广告产业研究的现状、进展和不足进行了综述。

本章认为,广告既是一个营销传播范畴,又是一个产业范畴。

作为一个产业,广告既要发挥营销传播功能,义要发挥产业经济功能。

研究广告产业必须厘清这些基本概念,准确把握广告产业特征,这不仅是本文研究的需要,也是广告产业理论研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的SCP分析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逻辑依托;(3)明确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并从总体上对本研究进行初步设计,提出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及不足。

<br> 第二部分是对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广告产业属于文化创意产业,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研究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源于广告产业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本章界定了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从系统论的角度考察了支撑广告产业发展的五大系统;论述了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影响因素;分析了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与广告产业组织优化的关系。

本章认为,研究广告产业组织优化是实现广告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br> 第三部分是广告产业市场结构的现状分析。

尽管市场结构不是推动产业组织优化的唯一因素但却是重要的因素。

本章首先分析广告产业低市场集中度的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其次,讨论了广告产品差异化。

对广告产品差异化的特殊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广告产品差异化的作用、我国的现状,探讨了低差异化的原因;第三,分析了广告市场进入壁垒。

我国广告业首先是逐步破除所有制壁垒,然后才是经营审批壁垒和行政规制壁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