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高三化学《第十一讲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_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设计思路两条主线:知识主线:从氯气的发现和制备到氯气的物理性质到氯气的化学性质,最后到氯气在工业生产和社会上的的应用。

学习物质的方法主线: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物质的性质—实验与观察—解释及结论。

一、导入新课:联系生活--新冠肺炎展示全民抗疫期间环境消毒图片,提出问题:消毒剂的成分是什么,原理又是怎样的?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同是升华学生的公民责任意识与爱国主义情感。

穿插科学史实:氯气的发现与制备通过阅读P58“氯气的发现与制备”,了解科学史实,让学生明确探究的艰辛,方向的重要与常新的可贵。

方法指导:研究物质的基本程序二、学习新知:氯气的物理性质通过新闻满载液氯的液罐车和对面来车相撞液氯外泄,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并且适时向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由此再演示和介绍正确闻氯气的方法可谓水到渠成。

掌握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首先通过上一专题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同学们去推测氯气的化学性质,掌握“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

这也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紧接着观看视频进行实验验证。

氯气和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通过实验视频钠铁铜及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实质,得出结论的能力。

然后让学生总结出氯气和活泼及不活泼的金属单质和氯气都能反应,而且和变价金属单质应生成高价态的化合物。

其中穿插了一个知识点:燃烧的实质。

2.氯气和水的反应:以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的,我设计了以下过程。

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

培养探究意识,掌握一般过程和方法——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从宏观现象解释微观粒子,宏微结合思想。

具体做法是:先假设氯气和水能反应,然后让学生根据氯气和水的组成预测氯水的成分,猜测其中所含的微粒,再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试剂或方法证明这些微粒的存在,最后通过实验视频确定氯水的成分。

对于次氯酸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结合氯水的探究实验去进行总结。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主题:氯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1.了解氯的性质、产生及应用;2.了解氯化钠、氯化铁等常见氯化物的性质及应用;3.学会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实验室制备方法及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榨汁机、滤纸、蒸馏瓶、试管、导管、燃烧管、腐蚀试纸等;2.实验物品:食盐、铁粉、盖有铁锈的废铁块;3.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投影仪展示氯的现象图片和化学方程式,引起学生对氯的兴趣,了解氯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生活中接触过哪些含有氯的产品?有什么特点?第二步:讲解氯的性质及产生1.介绍氯的性质、产生和应用,包括物理性质(气味、颜色)和化学性质(与氢气、氢氧化钠等反应);2.讲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包括电解食盐溶液和酸碱法制备氯气。

第三步:讲解氯化钠1.介绍氯化钠的性质,包括晶体结构、溶解度和化学性质等;2.展示氯化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水处理剂等;3.执行实验:制备氯化钠。

第四步:讲解氯化铁1.介绍氯化铁的性质,包括晶体结构、性质与用途等;2.展示氯化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染料、水处理剂等;3.执行实验:制备氯化铁。

第五步:实验操作技能培养1.讲解氯气的收集与检验方法,包括导管法、水位下降法和腐蚀试纸法等;2.执行实验:制备氯气。

第六步:实验设计设计一个相关实验,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第七步: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设计完成实验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与实验环境的卫生。

第八步:实验总结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数据,并回答相关问题。

第九步:作业布置布置回家作业:请同学们为下节课准备一个关于氯及其化合物的报告,包括氯和氯化物的性质、产生和应用。

教学展示:1.利用投影仪展示氯的现象图片和化学方程式,使学生对氯产生兴趣;2.制备氯化钠、氯化铁和氯气的实验操作演示;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选自高中化学(统编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氯不仅是卤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

本节内容课标的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新课标强调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知识指导氯气的学习。

通过对氯气的性质、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检验等内容的学习和研究,不但可以让学生了解典型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而且对学习其他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形成正确的观点、掌握学习的思路和方法起到引导作用。

本节内容是学习元素周期律的重要基础,也进一步巩固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初步掌握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规律,但对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观察和分析不够敏锐,对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积累较少。

学生熟悉常见物质类别的通性,但对于不熟悉的物质,通过类别通性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还偏弱。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理解氯的原子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结构对其性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氯气的“功”与“过”,初步形成正确认识、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通过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知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氯气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氯及其化合物在自然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体会氯气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透过现象、挖掘本质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2.教学难点:主动基于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五、教学过程老师: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将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有强烈的刺鼻气味。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况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从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看,它是非金属元素内容学习的开端,又是以后学习其余非金属元素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所以本章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研究方法看,氯气是典型的非金属,本节学习化学特有的科学方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影响用途”,对以后研究其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具有引导意义。

从教育目的看,氯及其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氯气与金属、非金属单质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

难点:氯气与水的反应。

3.教学目标的制定(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氯气的物理性质。

②掌握氯气与金属、非金属以及与水的反应。

③知道氯气是一种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观察氯气与金属钠、铁、铜、氢气反应的实验现象,理解氯气与金属单质与非金属单质反应的实质。

②通过观看实验演示,对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进行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感受氯气发现到氯被确认为一种新的元素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体会科学研究过程需要不懈探索。

②关注氯气具有毒性,能够以绿色化学的角度辩证看待化学带给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多、实验多、现象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应从实验多这一特点出发,强化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面的发展。

由结构决定性质,学生根据结构推断其化学性质,然后用实验进行验证,再根据现象分析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氯及其化合物》优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氯及其化合物》优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2节氯及其化合物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

氯不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是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基础。

教材对氯气的性质、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检验等介绍较为全面。

这对学生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巩固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大有裨益。

同时也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物质,辨证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材设计了“思考与交流”、“实验”、等栏目,充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

同时还设计了“资料卡片”、“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识,化学史,体会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掌握氯气的性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演示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1.通过探究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初步形成基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和原子结构对性质进行预测和检验的认知模型。

2.通过含氯物质及其转化关系的认识过程,建立物质性质与物质用途的关联。

氯气的化学性质。

查阅资料了解氯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提问】同学们知道海水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水,氯化钠等)你知道其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什么【引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海水中含量很高的元素——氯。

【投影】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的生动故事。

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主要成分MnO2)的过程中,用它与浓盐酸混合加热,产生了一种黄绿色的气体,且有强烈的刺鼻气味,使他感到非常难受,但他继续对该气体进行研究,发现它可与很多的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再将这种气体溶于水,又发现该气体还能使有色的纸张、花朵、衣物等褪色。

通过以上的信息材料,讨论以下的问题:问题1:推测氯气的物理性质。

问题2: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反应。

展示一瓶氯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氯气的物理性质,得出结论后,再与课本上的结论进行对比,小结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及其化合物》 说课稿

《氯及其化合物》 说课稿

《氯及其化合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氯及其化合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氯及其化合物》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的重要内容。

氯是一种典型的非金属元素,通过对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规律,构建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在教材编排上,先介绍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然后引入氯水的成分和性质,最后拓展到含氯化合物如次氯酸、次氯酸盐等的性质和用途。

这样的编排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氯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对氯气的部分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氯气的化学性质以及氯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氯水的成分和性质,理解次氯酸的漂白性。

(3)知道常见的含氯化合物如次氯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氯气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了解氯气的用途和危害,培养学生辩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2)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非金属、水的反应。

(2)氯水的成分和性质。

2、教学难点(1)氯气与水的反应,以及次氯酸的性质。

(2)氯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氯气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2)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学历案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 学历案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掌握氯的常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3、理解氯气的制备方法和实验原理。

4、学会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分析氯及其化合物的相关反应。

二、知识回顾在学习氯气及氯的化合物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一些相关的基础知识。

元素周期表中,氯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 族。

氯原子的最外层有 7 个电子,容易得到 1 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表现出较强的氧化性。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重要的反应类型,在涉及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的反应中,常常会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来分析化合价的变化、电子的转移等。

三、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在常温常压下,氯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1 体积水在常温下可溶解 2 体积氯气。

四、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的反应氯气能与大多数金属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氯化物。

例如,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白色的氯化钠固体:2Na + Cl₂=2NaCl ;铁在氯气中燃烧,产生棕褐色的烟,生成氯化铁:2Fe +3Cl₂= 2FeCl₃。

2、与非金属的反应氯气能与氢气在光照或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氢:H₂+ Cl₂= 2HCl 。

该反应会发生爆炸。

3、与水的反应氯气能与水发生可逆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Cl₂+ H₂O ⇌HCl + HClO 。

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漂白。

4、与碱的反应氯气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Cl₂+2NaOH = NaCl + NaClO + H₂O 。

这个反应常用于制取漂白液。

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2Cl₂+ 2Ca(OH)₂= CaCl₂+ Ca(ClO)₂+ 2H₂O 。

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主要成分。

五、氯的常见化合物1、氯化氢氯化氢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盐酸,具有酸性。

2、次氯酸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不稳定,见光易分解:2HClO = 2HCl + O₂↑ 。

高一化学教案311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第1课时)

高一化学教案311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第1课时)

3.1.1氯气及氯的化合物(第1课时)一、核心素养发展目标1.知道海水中的丰富资源和氯化钠作为重要工业原料的主要用途。

2.初步认识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3.学会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通过分析、推理,设计并完成实验。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原理;2.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难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及原理。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氯气的用途相关图片——自来水消毒、光导纤维、塑料、漂白粉漂白液【讲解】氯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氯气是如何被发现及应用的呢?氯气的发现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把浓盐酸与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 2)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

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仔细研究了这种黄绿色气体,并将其命名为氯气。

实验室制氯气的原理跟舍勒的研究是一样的。

【展示】实验室制氯气设备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生】独立完成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问】气体发生装置类型是什么?【生】固液加热型【讲解】MnO 2跟浓盐酸在共热的条件下才反应生成Cl 2,稀盐酸不与MnO 2反应。

【问】收集方法是什么?为什么?【生】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氯气与空气不反应且密度比空气的大。

【问】NaOH 溶液作用是什么?【生】吸收过量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展示】实验室制氯气实验视频【问】这样收集到的氯气纯净吗?装置还有哪些可改进的?【生】因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这样收集到的氯气可能会有杂质:HCl 、水蒸气,且分液漏斗需打开盖子才能滴下,会造成空气污染。

【展示】Cl 2能溶于水,难溶于饱和食盐水, HCl 易溶于饱和食盐水【问】有什么改进方法?【生】增加饱和食盐水的洗气瓶和浓硫酸的洗气瓶,将分液漏斗改为恒压装置。

【讲解】恒压装置既保障浓盐酸顺利滴下,又避免浓盐酸浪费和污染环境。

高中化学氯及其化合物讲解

高中化学氯及其化合物讲解

高中化学氯及其化合物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以高中化学课程中氯及其化合物为主题,深入讲解氯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合物及其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电子排布,掌握氯气、氯化物、氯酸盐等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原子结构、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等,但对于氯及其化合物的深入了解和应用还较为陌生。

因此,本节课将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氯元素的原子结构、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电子排布。

(2)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如氧化性、还原性等。

(3)了解常见的氯化合物,如氯化钠、氯化铝、氯酸盐等,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4)学会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氯及其化合物参与的化学反应。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2)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增强学习动力。

(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他们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教育学生关注环境保护,了解氯化合物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

(5)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知识为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福祉,同时也要关注化学物质的潜在危害,做到安全、环保。

三、教学策略1、以退为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退一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

《氯的重要化合物》(公开课)教案

《氯的重要化合物》(公开课)教案

《氯的重要化合物》(公开课)教案氯的重要化合物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们将研究关于氯的重要化合物的知识。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将能够:1. 了解氯的性质和特点;2. 掌握氯化物的命名方法;3. 熟悉常见的氯化物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氯的性质和特点(10分钟)- 氯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等;- 氯的化学性质:反应性、稳定性等。

2. 氯化物的命名方法(15分钟)- 二元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多元离子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3. 常见的氯化物及其应用领域(25分钟)- 氯化钠:食盐和化肥的应用;- 氯化铁:水处理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氯化钙:食品添加剂和制冷剂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氯化物的知识点;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理解氯化物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关于氯化物的应用领域和相关问题。

四、教学评价及作业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来考察学生对氯化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本次课堂内容,完成相关练和思考题。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教师准备好涵盖氯化物知识的教材或教辅资料。

2. 实验器材:根据需要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

六、教学延伸对于研究兴趣浓厚的学生,可以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网站或视频资源,供他们在课后深入研究和探索。

以上就是本次《氯的重要化合物》公开课教案的内容安排,希望本节课能够帮助学生对氯化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应用。

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高二化学《1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云南省保山曙光学校高二化学《11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内容与解析】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指的是用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以及官能团分类法将有机物质进行分类,其核心是官能团分类法,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认识高中阶段出现的十二种官能团。

学生已经学过物质分类的方法,本节课的内容树状分类法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必修二中有机物质的基础以及有机物中的性质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重要的地位,并有连接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能够熟练运用官能团分类以及碳骨架分类法指出有机物的所属类别。

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对官能团的认识以及这些官能团能体现的一些性质。

【教学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2)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2.目标解析(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就是指从我们一开始接触化学的时候开始物质的分类方法中引入,再从现有的有机物的学习中去总结有机物的分类方法。

(2)认识一些重要的官能团。

就是指从课本表格中去得出有机物的十二种不同的官能团。

要分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醇与酚的官能团都是-OH但它们属于不同的物质体系,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官能团一样就会导致性质一样,性质除了官能团外还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OH连接不同的部分开始分析醇连接的是饱和的碳而酚则是直接边在苯环上,其中关键是这样导致连在不同的地方会导致他们性质的不同,在苯环上的它们相互影响使其性质发生很大的变化,使-OH中的氢有酸性,苯环上的氢更容易被其它原子所取代。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教学过程】[复习]烃与烃的衍生物的概念?1. 烷烃结构的特点:、、2. 烃和烃的衍生物(1)烃: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总称为烃(也叫碳氢化合物)。

(2)烃的衍生物: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3. 官能团:有机化合物中,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等奖

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等奖

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等奖《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一等奖一、教材分析《氯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的内容。

从课程模块层面看,该节内容位于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

所以教学中,也应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促进全体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发展。

具体到本节内容中,应格外关注化学学科研究无机物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从教材章安排层面来看,本节内容位于必修第一册第二章。

学生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刚刚完成了“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

在第一章中,学生通过三节内容的学习,分别建立了中学化学研究无机物性质的三个重要认识角度“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而本章内容之后的第三章,学生即将开始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利用已经学习的认识角度研究比较复杂的物质转化。

在这样的章节安排中,本章内容的学习希望学生通过两个具体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学习,巩固认识角度、明确认识思路,逐步提升利用“类别通性”“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认识角度研究物质性质的系统性。

从教材节安排层面来看,学生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完成了“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

相比钠及其化合物,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更为复杂,氯气的氧化性、氯气与水及碱的歧化反应,对氧化还原规律的呈现更为明显;同时次氯酸盐性质的学习和氯离子的检验,对于类别通性、离子反应规律的呈现也更为突出。

所以本节教学应该在钠及其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突出利用认识角度指导物质性质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对于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较少,基本只涉及氯离子能与银离子形成氯化银沉淀。

通过“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的学习,学生熟悉了常见物质类别的通性,但对于含有不熟悉元素的物质,通过类别通性研究物质性质的能力还偏弱;初步掌握离子反应的发生规律,但对于离子反应中可能存在的干扰尚不够明确;初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规律,但对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观察和分析不够敏锐,对常见氧化剂、还原剂的积累较少。

高中化学氯以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

高中化学氯以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教案1

氯以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课程标准描述了解氯元素单质以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
及应用
考试大纲描述了解氯元素单质以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
及应用
教材内容分析了解氯元素单质以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及应用
学生分析了解氯元素单质以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
及应用
学习目标了解氯元素单质以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
及应用
重点了解氯元素单质以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
及应用
难点了解氯元素单质以及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
及应用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
注)
导本节课我
们一起学
学生先完成回顾旧
知,之后认真听讲
引出本节课的
内容
习氯以及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老师巡查
指导,并点

学生阅读课本后,
填写导学案中的
“基础感知”。

然后
请同学起立回答,
回答完,老师进行点

通过预习,让学
生充分的思
考。

议学生小组讨论,完
成导学提纲中的“
探究新知”
对于不太明白
的地方,小组
讨论来解决
展请学生起
立回答问
题探究
学生展示自己的成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
性,积极的展
现自己的成果
评氯气,次氯
.....
酸的性质
....
学生认真听并做笔

针对本节课的
内容,老师进
行及时的归纳,
让知识更加的
系统化。

检学生完成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当堂课的。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章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考纲解读】1.掌握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卤族元素的性质。

【知识梳理】一、氯气(1)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呈色,有气味,溶解性:水。

(3)氯气和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结论:氯水中的分子:,离子:。

HClO(次氯酸)的性质:Ⅰ.弱酸性:酸性弱于H2CO3。

Ⅱ.不稳定性----见光分解2↑由于HClO的分解,使Cl2和水逐渐反应,直至氯水失效,因此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Ⅲ. 强氧化性:可漂白、杀菌,能使红布条、品红等褪色,可用作自来水消毒剂。

(4)氯气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l2 + NaOH ===Cl2 + Ca(OH)2 ===漂白粉的成分:有效成分:漂白原理:在空气中:。

在盐酸中:(5)强氧化性:完成下列反应的有关方程式(1)Cl2与淀粉碘化钾溶液:(2)Cl2通入FeCl2溶液中:(3)Cl2通入SO2的水溶液中:二、氯气的制法<1>工业制法:(1) 电解饱和食盐水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电解熔融的氯化钠:化学方程式<2> 实验室制法1.药品:浓盐酸+氧化剂写出用MnO2和浓盐酸制取Cl2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2.发生装置:固+液反应加热主要玻璃仪器有:3.净化:用上述方法制得的氯气中常含有、等杂质气体,为除去气体杂质,应将混合气体先后通过盛有、的洗气瓶。

4.收集方法:5.验满方法:6.尾气处理:知识点一:氯气的性质例1、有人说:氯水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因而液氯也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例2、下图所示:若关闭I阀,打开Ⅱ阀,让一种含氯气的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布条不褪色;若关闭Ⅱ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布条褪色。

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A.浓H2SO4B.饱和NaCl溶液C.浓NaOH溶液D.水知识点二:氯气的制法例3、A B C D E讨论并指出各装置的作用:A B CD E【限时训练】1.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A. 次氯酸钠溶液B. 次氯酸钙溶液C. 氯水D. 氯化钙溶液2.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而成的是 ( )A、CuCl2B、HClC、FeCl2D、Fe3O43. 在下列物质中,溶于水可以生成两种酸的是()A. CO2B. SO2C. HClD. Cl24.下列关于新制氯水及久置氯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制的氯水呈黄绿色,久置的氯水无色B、新制的氯水漂白作用强,而久置的氯水漂白作用很弱C、新制的氯水所含成分多,而久置的氯水所含成分少D、新制的氯水中无氯离子,而久置的氯水中则含氯离子5.自来水常用适量氯气杀菌消毒,不法商贩用自来水冒充纯净水牟取暴利。

化学新教材优质课教学设计氯及其化合物

化学新教材优质课教学设计氯及其化合物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和实验过程的学习,建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和流程的模型,掌握利用该模型分析其他气体的实验室制取的方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氯离子检验的相关实验,使学生了解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与一般方法,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于氯气制取过程中氯气的尾气处理和吸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理解化学家在环境保护中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氯离子检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知道了氯气的用途,氯气有什么用途呢?(自来水消毒剂、制氯化氢、制漂白液、制漂白粉),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氯气是如何得到的?二、讲授新课【板书】氯及其化合物二、氯气的制取【投影】氯及其化合物二、氯气的制取【讲解】上节课我们曾经提过,氯气的发现应该归功于瑞典化学家舍勒,舍勒发现氯气是在1774年,当时他正在研究软锰矿(即二氧化锰),当他使软锰矿与浓盐酸混合并加热时,产生了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这种气体就是氯气。

其反应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现在这种方法仍然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重要方法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法这个使用的必须是浓盐酸,稀盐酸是无法与二氧化锰反应的。

【学生活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根据初中学习过的气体实验室制法填写下表,找几位同学来复述其填写的结果。

气体制取原理(方程式)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图【投影】气体制取原理(方程式)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装置图O 22KClO 3 ————→高温 ————→高温催化剂 ——————→高温、高压催化剂 ======MnO 2△ 2KCl +3O 2↑2KMnO 4K 2MnO 4+MnO 2+O 2↑固体+固体加热O 22H 2O 22H 2O +O 2↑固体+液体不加热CO 2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固体+液体不加热【讲解】通过上面的表格,同学们可以分析得到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应该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讲:氯及其化合物【内容与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

主要是通过氯气与单质的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氯气与碱的反应,但在其反应过程中应该记住反应的现象。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氯气的制法上,它是一个气体的制备实验,是高考过程中的主要实验考查的方向,所以本节课是复习的重要内容。

应该重要的地方放在两个地方,这样就能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训练。

【教学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1.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2.目标解析1.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就是指氯与单质的反应,氯与水的反应,氯与碱的反应,其应用主要是体现在氯与碱的反应中作为漂白液与漂白粉的制取。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就是指氯气是有毒的,所以在其收集以及其作为物质的生成来说一定要进行尾气的吸收。

【问题诊断分析】本节中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就是在于复习过程中,关于氯的计算上,特别是在氯气的制备这个实验问题上的计算,因为这个过程中关于氯气的计算中氯化氢一定要过量,因为这个物质在反应中是浓溶液。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要与学生分析清楚。

【教学条件支持】这节课主要是通过PPT这个手段,因为这样能加快复习的速度,节约复习的时间。

【复习过程】问题一:氯的结构与性质设计意图:结构决定性质。

学习物质的性质,首先要清楚他的结构。

师生活动:1.氯的原子结构?氯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氯离子,是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2.氯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有毒,易液化。

特别提醒:气体的颜色通常是解无机推断题的题眼。

3.氯气的化学性质?(1)与金属反应2Na+Cl2======2NaCl(现象:黄色火焰,白烟)Cu+Cl2======CuCl22Fe+3Cl2=====2FeCl3(2)与非金属反应H2+Cl22HCl(现象: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HCl溶于水形成盐酸,工业上利用此方法生产盐酸。

例1::(07年上海)有关物质燃烧时火焰颜色描述错误的是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苍白色B 钠在空气中燃烧——黄色C 乙醇在空气中燃烧——淡蓝色D 硫在氧气中燃烧——绿色(3)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离子方程式为:Cl2+H2O===H++Cl-+HClO(Cl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①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饱和氯水呈浅黄绿色,主要含有H2O、Cl2、HClO、H+、Cl-、ClO -等粒子。

②次氯酸的性质a.弱酸性:是一元弱酸,属弱电解质,酸性弱于碳酸。

b.不稳定性:2HClO2HCl+O2↑(氯水要现用现制,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c.强氧化性:HClO能氧化许多物质。

d.杀菌漂白性:能使有色布条、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其强氧化性。

(4)与碱液反应①与碱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工业制漂白液,实验室吸收多余的Cl2)。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工业生产漂粉精)。

②漂白粉a.漂白粉(有效氯含量为35%)的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粉精(有效氯含量为70%)的主要成分是Ca(ClO)2。

b.NaClO、Ca(ClO)2都比HClO要稳定,容易保存。

c.漂白原理:Ca(ClO)2+CO2+H2O===CaCO3↓+2HClO,2NaClO+CO2+H2O===Na2CO3+2HClO。

d.漂白液、漂白粉和漂粉精既可用于漂白又可用于消毒,露置于空气中会与CO2反应而变质,所以需要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例题1:(2003年广东、22、12分)根据下列反应框图填空,已知反应①是工业上生产化合物D的反应,反应⑤是实验室鉴定化合物E的反应。

(1)单质L是(2)化合物B是(3)图中除反应①以外,还有两个用于工业生产的反应,是和(填代号)。

它们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是(5)与还原性物质反应Cl2+2FeCl2===2FeCl3(溶液从浅绿色变为棕黄色)。

Cl2+2KI===2KCl+I2(用湿润的KI淀粉试纸检验Cl2的存在)。

例题:(09年海南化学·13)(9分)有关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省略)。

通常C为气体单质,G为紫黑色固体单质。

实验室中,常用固体E在B的催化下加热制取气体单质H。

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2)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3)写出另外一种实验室制取H的化学方程式(4)D溶液与Pb(NO3)2溶液混合可形成沉淀,此沉淀的K sp=7.0×10—9。

将等体积的D溶液与Pb(NO3)2溶液混合,若D的浓度为1×10—2mo1/L ,则生成沉淀所需Pb(NO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6)与有机物反应CH4+Cl2CH3Cl+HCl(反应类型:取代反应)CH2===CH2+Cl2―→CH2Cl—CH2Cl(反应类型:加成反应)问题二: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师生活动: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MnO2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

2.仪器装置固+液气①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圆底烧瓶、分液漏斗、集气瓶、烧杯等。

②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在此实验中的作用分别是添加反应物和反应器。

③制气装置一般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制取→净化→收集→吸收。

(3)收集方法①向上排空气法(Cl2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故也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也常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的HCl杂质)。

(4)验满方法①将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靠近盛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变蓝,则证明已集满。

②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靠近盛Cl2的瓶口,观察到试纸立即发生先变红后褪色的变化,则证明已集满。

(5)尾气吸收发生的反应是:Cl2+2NaOH===NaCl+NaClO+H2O。

【例1】(2004年·辽宁文理大综合·29)已知KMnO4与浓HCl在常温下反应能产生Cl2。

若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备来制备纯净、干燥的氯气,并试验它与金属的反应。

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单元装置,其中有错误的是A.只有①和②处B.只有②处C.只有②和③处D.只有②、③、④处【例2】在实验室里可用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 30% KOH溶液,并置于水浴中;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

请填写下列空白:(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

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B.饱和食盐水C.浓硫酸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2)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

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字母);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消耗,排除A、D项,又需吸收HCl,排除C项。

(2)①从题目条件上看:浓度不同,KOH溶液是30%,NaOH溶液是8%;温度不同,KOH溶液需水浴加热,而NaOH溶液却用冰水浴冷却。

②“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指明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则在“溶解度—温度”图像中,应为增函数曲线。

③晶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应采用过滤操作。

(3)由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次氯酸钠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改写即可。

(4)①“H+使石蕊变色”,溶液呈酸性石蕊应变红。

②石蕊属有色有机物,褪色应考虑漂白作用,是Cl2与水产生的HClO作用的结果。

③持续通入Cl2,会因Cl2溶于水中而使溶液显黄绿色。

[答案] (1)分液漏斗 B(2)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M 过滤(3)Cl2+2OH-===ClO-+Cl-+H2O推理及解释等。

变式1 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干燥Cl2及吸收多余氯气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1)指出上述图中的各处错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改过后的装置中,下列物质的作用分别是:①饱和食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浓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NaOH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氯气的制备是气体制备中的一个典型,同学们应引起重视。

给一套实验装置的仪器和试剂找错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①反应物的类型、状态、浓度,②反应条件,③杂质及除杂试剂,④使用仪器及仪器的连接顺序,⑤导管的长短,⑥吸收剂的状态及吸收装置等。

具体到该题则是:①MnO2和浓盐酸制氯气要加热,②氯气从浓盐酸中逸出会带出杂质气体——氯化氢和水蒸气,除水蒸气应在除氯化氢之后,因为除氯化氢时,还是要通过溶液——饱和食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