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河流地形海岸地形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1精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高中地理必修1精讲-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理必修1精讲之河流地貌的发育
【教学内容分析】
“河流地貌的发育”分别以河谷和冲积平原为例,重点解释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发育过程。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该部分仍以聚落为例,再次解释了地貌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影响。

由于河流地貌总是发育于一定的大地貌单元之上,所以,教材分三段阐述了河流地貌对所在大地貌单元,即高原、山区和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理解河谷的形成过程。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3.理解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能力目标
1.阅读河谷的演变过程示意图,能够分析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教版海岸地貌说课稿

人教版海岸地貌说课稿

人教版海岸地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的是人教版地理教材中的“海岸地貌”这一章节。

本章节是地理学科中关于自然地貌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海岸地貌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奇妙过程,认识到海岸地貌的多样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们设定了以下三个层面的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海岸地貌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形成过程,了解海岸地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图片和视频资料,分析海岸地貌特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保护海岸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 海岸地貌概述:介绍海岸地貌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2. 主要海岸地貌类型:详细讲解沙质海岸、岩石海岸、珊瑚礁海岸等不同类型的海岸地貌。

3. 海岸地貌的形成与演变:分析海岸地貌的形成机制,探讨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海岸地貌的影响。

4. 人类活动与海岸保护:讨论人类活动对海岸地貌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海岸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我们将这一章节的内容安排在四个课时中进行教学,每个课时45分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海岸地貌的基本知识。

2. 图片、视频展示: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各种海岸地貌的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视觉体验。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海岸地貌的认识和看法。

4.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安排学生进行海滩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海岸地貌的特点。

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我们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等。

2. 作业评价:布置与海岸地貌相关的作业,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河流地形海岸地形-成功高中

河流地形海岸地形-成功高中

第十一章 河流地形、海岸地形第一節 河流地形*外營力作用中,以河流作用最為普遍,因此河流地形最常見,且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一、河流作用:河水受_重力_影響,自高處向低處流動,產生動能,不斷對地表進行侵蝕、搬運與堆積作用 (一) 侵蝕作用1. 定義:河水以所夾帶的泥沙為工具,將地表高處蝕成低地,並將蝕下的岩石碎屑搬運他處的作用稱為侵蝕作用。

2. 侵蝕方式(1) __加深__作用:河水向下侵蝕使河谷變深的作用,即__下_蝕作用 (2) __加寬__作用:河水向兩側侵蝕使河道變寬的作用,即_側_蝕作用。

(3) __加長__作用:河水向源頭侵蝕使河谷源頭不斷崩塌後退,而河流逐漸變長的作用,即_頭_蝕作用(向__源__侵蝕)。

3. 侵蝕力的強弱-與流速成_正_比,與堆積力成_反_比(1) 侵蝕力強-流速快→堆積力弱 (2) 侵蝕力弱-流速慢→堆積力強 4. 侵蝕、搬運和堆積的比較5. 侵蝕基準(1)一控制河流向下侵蝕的最低界線(即無落差之處,河流缺乏動能),即為河流的_侵蝕基準_面。

(2)類型(3)侵蝕基準變動a.陸地抬升,海面下降→侵蝕基準下移→下蝕力變_強_b.陸地沉降,海面上升→侵蝕基準上升 (4)河川的均夷作用2.約出現在河流的壯年期【牛刀小試】附圖為某河之河川剖面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1.( D )外營力以侵蝕為主體,河川侵蝕的最低極限,稱為侵蝕 基準面。

請問:圖中哪一點為「侵蝕基準面」? (A)乙 (B)丙 (C)丁 (D)戊。

2.( B )圖中河床剖面非常平順,此時應屬河川地形演變的哪個 時期? (A)幼年期 (B)壯年期 (C)老年期 (D)輪迴 期。

(二)堆積作用1. 定義:河流下游地區,河水動能較弱,便會在適當的地區把搬運物堆積下來,使低窪地區逐漸填平的作用,稱之。

2. 堆積作用的原因(1)河流流速減緩:河流由山地進入平原地區後→坡度減緩、流幅增寬→流速減慢→發生堆 積(如沖積扇地形)(2)河流流量降低:河流流經透水性高的疏鬆岩層或蒸發量大的乾燥氣候地區→易導致流量 減少→發生堆積(如沙漠地區的內流河)(3) 搬運物質增加:河流流經軟硬岩層→抗蝕力較弱,大量岩屑流入河道 →河流無力搬運 →發生堆積(如黃河流經黃土高原)☐ ❑ 河流均夷剖面圖(三)回春作用和侵蝕輪迴1. 河流地形發育三階段:由於河流的作用力,把地表隆起的部分逐漸蝕平,使崎嶇的地表漸趨平坦。

介绍地形的顺序

介绍地形的顺序

介绍地形的顺序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包括山脉、平原、高原、丘陵、河流、湖泊等。

地形的顺序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律和层次来介绍地球表面的各种地貌特征。

下面将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介绍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首先是平原。

平原是指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海拔较低,地势平缓。

平原通常由沉积物堆积而成,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泊冲积平原、海岸平原等。

平原地形广阔,适宜农业和人类居住,是人口密集的地区。

其次是丘陵。

丘陵是指地势相对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

丘陵地形通常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地势较平坦,但高低起伏明显。

丘陵地形适宜农业和林业发展,也是旅游和休闲的好去处。

接下来是山脉。

山脉是指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表隆起,地势较高,起伏较大的地区。

山脉通常由多个山峰组成,山峰之间有深谷和陡峭的山坡。

山脉地形多样,有的是火山喷发形成的,有的是地壳运动造成的。

山脉地形对气候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也是旅游和登山的热门地区。

再次是高原。

高原是指地势相对较高,平坦而宽广的地区。

高原地形通常由地壳运动和侵蚀作用形成,地势平坦,海拔较高。

高原地形气候凉爽,适宜农业和畜牧业发展,也是旅游和度假的好去处。

最后是河流和湖泊。

河流是指地表水流向海洋或湖泊的水道,是地球表面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流地形通常由水的侵蚀和冲刷作用形成,河流沿着山谷或平原流动,形成峡谷、河谷等地貌特征。

湖泊是指地表积水形成的水体,通常由河流冲积、地壳运动或火山喷发形成。

河流和湖泊地形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也是旅游和水上运动的好去处。

总之,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多种多样,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分为平原、丘陵、山脉、高原、河流和湖泊等。

每种地形特征都有其独特的地貌特点和地理意义,对人类的生活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地球。

地理课本_河流与海岸地形

地理课本_河流与海岸地形

河流与海岸地形学习目标●能了解河流的作用力●能认识各种河流地形●能了解海水的作用力●能认识各种海岸地形在雕塑地表形貌的各种地形作用中,水是重要的媒介之一。

水在地表上流动,汇集成河流,并形塑各式各样的河流地形。

海陆交互作用则塑造多样的海岸地形。

第一节河流作用与地形河流流动时,流水会侵蚀地表,并将沙石搬运到其他地方堆积,侵蚀与堆积改变地貌,塑造了丰富的河流地形(课本第96、97页图7-10)。

一河流作用侵蚀、搬运及堆积是河流形塑地表最主要的作用。

河流作用进行时,河川侵蚀的最低界限称为侵蚀基准面。

而影响河流侵蚀或堆积的主要因素为流量与流速,河流的流量大、流速快时,侵蚀与搬运力强;反之,河流的流量小、流速慢时,搬运力弱,易发生堆积现象。

1.影响流量的因素:河流流量多寡与流域面积及降水量有关,流域面积广或湿润地区的河流流量较大。

2.影响流速的因素:河流流速快慢与坡度及流幅有关,河道陡或流幅窄的地区河流流速较大。

一般而言,河流上游坡度大,河水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坡度变缓,流幅变宽,以堆积作用为主。

当河流的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时,该河流即称为均夷河,而其纵剖面则称之为均夷剖面(图7-1)。

名词充电侵蚀基准面侵蚀基准面分为“临时基准面”和“终极基准面”。

河川支流汇入主流处或河川注入湖泊处的水面,通常只是河流的临时基准面。

而海洋是大部分河流最后注入的地方,故称终极基准面。

▲图7-1均夷剖面示意图二河流地形□1河蚀地形河流侵蚀的方向主要分为头蚀、侧蚀及下蚀,分别使河道加长、加宽及加深(图7-2)。

通常河流上游坡陡流急,下蚀力强,易形成峡谷(V形谷),如中国大陆的长江三峡、美国的大峡谷等。

河川的下游则侧蚀较强,形成宽广的河道,如中国大陆的长江下游、美国的密西西比河下游等。

而在河川支流与主流交会处、断层通过处或差异侵蚀显著的地区,因河床的落差大,则易形成瀑布,如美国与加拿大边境的尼加拉瀑布。

▲图7-2河流侵蚀作用示意图▲照片7-1 立雾溪峡谷。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精品课件1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必修1精品课件11: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源 侵
断向上游后退

③侧 蚀: 使瀑布展宽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 向纵深方向发展
峡 谷
(3)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使谷底展宽,谷 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2、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式
(1)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河谷延长 上
(2)下蚀:垂直于地面的侵蚀——河床加深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比热容量 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微专题三 影响水循环环节的因素 1.自然因素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1)影响蒸发的因素
连续的河湾
向河谷两岸侵蚀(侧蚀)
河谷展宽
注意:(1)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谷出现连续的河湾。
❖ 成熟期
横剖面成 U 型
(河谷宽而浅)
不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更宽(侧蚀)
河谷的演变过程

初期:以向下侵蚀和向

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
剖面呈V字型。
中期:向下的侵蚀减弱,
向河谷两岸的侵蚀加强,
微专题5 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1.世界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世界主要陆地植被包括森林、草原、荒漠、灌丛和苔原等,其中森林主要包括热 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 林等。
2.我国主要植被类型及分布 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苔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可划分为8个植被 区域,如下图。
侧,月球进入地球的阴影区而发生月食。月食发生在农历月的满月(十五、十 六)。

4.1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4.1常见地貌类型河流地貌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和地貌概念,但他们对河流地貌的认知可能还较为模糊。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于具体、直观的地理现象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构建清晰的河流地貌知识体系。
4.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知识。
5.挑战性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项关于河流地貌保护的实践活动,如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环保宣传等,形成活动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结合实际,注重观察和思考,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提交的作业要规范、整洁,图文并茂,字数适中。
3.利用GIS软件和网络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河流地貌的分类和分布特征。
4.开展小组合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习,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5.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结合家乡的地理环境,探讨河流地貌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强化课堂互动,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提问、发表见解,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河流地貌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学生互评练习题,教师点评并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五)总结归纳
此外,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GIS等现代教育技术,具备一定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河流地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地理必修件流水地貌

地理必修件流水地貌

流水搬运: 水流将地表 的岩石、土 壤等搬运到 其他地方, 形成新的地 貌
流水塑造: 水流对地表 的塑造作用, 形成瀑布、 峡谷等
流水地貌的 变化:随着 气候、地形 等因素的变 化,流水地 貌也会发生 变化,如河 流改道、湖 泊干涸等
流水地貌的类型
河流地貌:包括河床、河岸、河漫滩等
河流峡谷:河流深切形成的峡谷地形
河流的调节作用:可以调节 水资源的分布,为水利工程 提供水源
河流的生态价值:可以保护 生态环境,为水利工程提供
良好的生态环境
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可 以形成水库、湖泊等水利工 程所需的地形条件
河流的文化价值:可以传承 历史文化,为水利工程增添
文化内涵
流水地貌在生态保护中的应用
调节气候:流水地貌可以调 节气候,减轻自然灾害的影 响。
THANK YOU
汇报人:
河流阶地:河流侵蚀形成的阶梯状地形
河流三角洲:河流入海处形成的三角洲地 形
河流瀑布:河流流经陡坡形成的瀑布地形 河流曲流:河流弯曲形成的曲流地形
流水地貌的特点
3
流水地貌的形态特征
河流地貌:包括河床、河 岸、河漫滩等
河床:包括河槽、河心洲、 河滩等
河岸:包括河岸坡、河岸 平台等
河漫滩:包括河漫滩平原、 河漫滩阶地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研究流水地貌可以揭示地球表面的 演化历史,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 球的形成和发展。
研究流水地貌可以提高人们对自然 环境的审美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 和谐发展。
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流水地貌有助于了解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研究流水地貌有助于预测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滑坡等 研究流水地貌有助于合理利用水资源,如灌溉、发电等 研究流水地貌有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如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等

各类地形与地形图片

各类地形与地形图片

连岛沙洲+陆连岛→沙颈岬
潟湖、潮流口→沼泽→陆化
五、海岸地形(3)
海岸类型
华伦亭海岸
四种作用:沉水、离水、侵蚀、堆积 三种海岸:退夷、进夷、定止海岸
史崔勒分类
谷湾海岸、峡湾海岸 洲潟海岸、三角洲海岸 断层海岸 火山海岸 珊瑚礁海岸:裙礁、堡礁、环礁
六、石灰岩地形
风蚀洼地、岩漠、砾漠 ← 吹蚀 蕈状石、风稜石、蜂窝岩 ←磨蚀
风积地形
沙丘:新月丘、横沙丘、纵沙丘 砂质沙漠 黄土
结束!
结晶增压(冻裂作用)
减压膨胀
当岩石经由 侵蚀作用或 地壳变动而 露出于地表 后, 因为上 部岩层的压 力消失,产 生膨胀作用 而破裂。
生物作用
植物的根部若 是深入细小的 岩石裂隙中, 因根部不断地 生长变粗,会 导致岩石的破 裂崩解。
岩海
玉山碎石坡 (岩海)
在高山或高纬地区, 因冻融作用而使岩石 破裂崩解形成碎石堆 的景观。 在干燥地区,由于日 温差变化极大,岩石 会经由热胀冷缩而逐 渐崩解。
鳞剥穹丘
整座山就是 一块大石头
鳞剥巨砾
乌来风动石 (球形巨砾)
风化窗
蜂窝岩
蕈岩
平衡岩
残余风化: 蕈岩
潜移
土石缓滑→图案地
各类地形
分类、名称与图片
一、风化地形
风化作用 风化种类
物理风化(岩石崩解)
成因:热胀冷缩、结晶增压、减压膨胀、生物作用 类型
化学风化(岩石分解)
风化地形
岩海 鳞剥穹丘、鳞剥巨砾 风化窗、蜂窝岩、蕈岩、平衡岩 ←差别风化、侵蚀
二、崩坏地形
崩坏作用
成因

地理地形分类表

地理地形分类表

地理地形分类表一、河流地形河流地形是指地球表面上由河流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河谷地形:河流在地壳运动及其他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峡谷、峡湾、陡峭边坡等地形。

河谷地形:河流在地壳运动及其他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峡谷、峡湾、陡峭边坡等地形。

2. 洪泛平原:由河流冲积物堆积形成的平坦广阔地区,常伴随河道的移动而发展。

洪泛平原:由河流冲积物堆积形成的平坦广阔地区,常伴随河道的移动而发展。

3. 三角洲:河流在进入湖泊、海洋时,由于携带的沉积物在水体中沉积下来,形成的三角形地带。

三角洲:河流在进入湖泊、海洋时,由于携带的沉积物在水体中沉积下来,形成的三角形地带。

4. 河湾:河流沿海岸或是在主河流曲线处形成的半圆形、新月形或倒三角形的地表形貌。

河湾:河流沿海岸或是在主河流曲线处形成的半圆形、新月形或倒三角形的地表形貌。

5. 峡谷:相对于周围地形较高的峡谷,常由水流冲刷形成,河水冲刷岩石形成峭壁。

峡谷:相对于周围地形较高的峡谷,常由水流冲刷形成,河水冲刷岩石形成峭壁。

二、海洋地形海洋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貌特征,根据其形态和构成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大陆架:靠近陆地的海洋区域,水深相对较浅的海底平台。

大陆架:靠近陆地的海洋区域,水深相对较浅的海底平台。

2. 大洋中脊:海洋底部的一种地层结构,是地球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也是地壳扩张的证据之一。

大洋中脊:海洋底部的一种地层结构,是地球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也是地壳扩张的证据之一。

3. 海洋深渊: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及其他特定区域,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底坑谷。

海洋深渊:位于大洋中脊两侧及其他特定区域,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底坑谷。

4. 海峡:相邻海洋水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分割了不同的海洋地域或岛屿。

海峡:相邻海洋水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分割了不同的海洋地域或岛屿。

5. 海岸地形:靠近海洋的陆地区域,受海浪、潮汐及其他海洋过程的侵蚀和沉积影响。

海岸地形:靠近海洋的陆地区域,受海浪、潮汐及其他海洋过程的侵蚀和沉积影响。

湘教版地理选修2《海岸》

湘教版地理选修2《海岸》

两者比较与联系
比较
岩石海岸和沙滩海岸在形成过程、地形特点和自然景观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岩石海岸 以侵蚀作用为主,地形陡峭且曲折;而沙滩海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地形平缓且相对平直。
联系
尽管岩石海岸和沙滩海岸在形态和特点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 结果。在地质历史时期,岩石海岸和沙滩海岸可能相互转化。例如,当海浪侵蚀作用减 弱时,岩石海岸可能逐渐被沙滩覆盖;反之,当河流携带大量泥沙入海时,沙滩海岸可
潮沟。
生物海岸
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珊瑚 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具有独
特的生态环境和景观。
海岸带生态环境重要性
生态多样性
海岸带是地球上生态多样性最 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多种生
态系统类型和物种。
资源丰富
海岸带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对于人 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敏感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敏 感地带,对于气候变化、海平面上 升等全球性问题具有重要影响。
形成原因
海岸的形成与地壳运动、海平面 变化、河流作用、波浪作用、潮 汐作用等多种自然因素密切相关 。
Hale Waihona Puke 海岸类型与特点01
02
03
04
基岩海岸
由坚硬的岩石构成,海岸线曲 折,多岬角、港湾,海蚀地貌
发育。
砂质海岸
由松散的砂粒组成,海岸线平 直,沙滩宽广,多沙洲、沙坝

淤泥质海岸
由粉砂和淤泥组成,海岸线平 直,潮滩宽广,多潮汐通道和
改变水动力条件
河流输入的悬浮物质和固 体物质会在近岸水域堆积, 改变海底地形和水动力条 件。
影响水质
河流输入的溶解物质和悬 浮物质会改变近岸水域的 水质,影响海洋生物的生 存和繁殖。

小学地理第十一章教学解析

小学地理第十一章教学解析

小学地理第十一章教学解析地理是一门让学生了解、认识并分析地球上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学科。

小学地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基本认识和兴趣,以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第十一章是小学地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涉及水资源与利用。

本文将就第十一章的内容进行解析,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地理课堂教学。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重要性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掌握地球上水的形态和水的循环;- 熟悉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了解水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2. 能力目标:- 能够通过图表、图片等形式描述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能够对不同的水资源利用方式进行比较与评价;-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水的重要性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水的重要性: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水在地球上的分布:地球上70%的表面是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

2. 水的形态和水的循环- 水的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地下水、地表径流。

3. 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水资源的分布:全球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匀,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和水资源匮乏的地区;- 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农业、工业、生活用水等方面的需求。

4. 水的利用和保护- 水的利用:农业灌溉、工业生产、生活用水等方式;- 水的保护:合理用水、节约用水、保护水环境等方法。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步骤针对上述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示范法、实验法等。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知识讲解:通过精心准备的图片、图表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水的重要性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让他们亲自感受水的三态变化和水的循环过程。

4. 学习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小组分享,探讨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对人类的重要性。

海岸带上常见的营养盐来源是什么?

海岸带上常见的营养盐来源是什么?

海岸带上常见的营养盐来源是什么?一、海洋水体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处于河流流入海洋的出口位置,因此,海岸带的水体不仅受到海洋盐分的影响,还受到陆地径流水体的影响。

海洋的主要盐分包括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等,而陆地径流水体中含有大量的硝酸盐、磷酸盐等。

海洋水体中的盐分在海岸带的作用下具有明显的富集效应。

当海洋水体进入海岸带的浅海地区时,由于地形的影响,水体的流动速度减缓,使得其中的盐分开始富集。

同时,由于潮汐的作用,海水进入海岸带的低潮部分后,无法及时流出,也导致了盐分的积累。

二、河流径流河流径流是海岸带上另一个重要的营养盐来源。

由于陆地上的降水流入河流,最终进入海洋,其中携带的营养盐也随之进入海岸带。

这些营养盐包括硝酸盐、磷酸盐、钾盐等。

河流径流对海岸带的营养盐贡献重要,尤其对于近海的地区影响更为显著。

当发生降水时,降水所带来的营养物质会随着径流进入海洋,进而进入海岸带,为沿岸生态系统提供养分。

三、潮汐作用潮汐是指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引起的地球海洋和大气中气体的周期性变化。

潮汐的作用对于海岸带上的营养盐分配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潮汐的涨落使海水能够混合,促使营养盐得以均匀地分布在海岸带水体中。

涨潮时,海水由远处流向沿岸,将营养盐混合均匀,营养物质得以更好地传播。

而退潮时,则将富集的营养盐赋予沿岸的生态系统。

四、海岸地形和植被海岸带的地形和植被也是营养盐来源的重要因素之一。

近岸海域地形复杂,有浅滩、礁石等,这些地形可以增加海岸带水体和海水中的摩擦和湍流,从而促进了水体中营养盐的混合和分布。

同时,海岸带的植被也能影响营养盐的来源和分布。

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盐来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植物残体还可提供有机物质和营养盐。

综上所述,海岸带上的营养盐主要来源于海洋水体、河流径流以及潮汐作用。

海岸带的地形和植被也对营养盐的分布和富集起到重要作用。

深入了解这些营养盐的来源和分布,有助于保护海岸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发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发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河流地貌发育教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一章: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育1.1 河流地貌的概念与特点讲解河流地貌的定义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总结河流地貌的特点1.2 河流侵蚀作用介绍河流侵蚀的原理讲解河流侵蚀对地貌的影响分析不同地形条件下河流侵蚀的特点1.3 河流搬运作用阐述河流搬运的机制讲解河流搬运对地貌的影响分析不同物质条件下河流搬运的特点第二章:河流地貌的类型与识别2.1 河谷地貌介绍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讲解河谷地貌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不同河谷地貌的识别方法2.2 峡谷地貌阐述峡谷地貌的形成原因讲解峡谷地貌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不同峡谷地貌的识别方法2.3 三角洲地貌介绍三角洲地貌的形成过程讲解三角洲地貌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不同三角洲地貌的识别方法第三章:河流地貌的观测与研究3.1 河流地貌观测方法讲解河流地貌观测的基本方法介绍现代技术在河流地貌观测中的应用分析不同观测方法在河流地貌研究中的优势与局限3.2 河流地貌野外调查与采样阐述河流地貌野外调查的目的与方法讲解河流地貌采样技术及数据分析分析野外调查与采样在河流地貌研究中的重要性3.3 河流地貌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河流地貌案例分析案例中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展总结案例对河流地貌研究的启示第四章:人类活动与河流地貌的关系4.1 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分析人类活动对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过程的影响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导致的河流地貌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影响的利与弊4.2 河流地貌与工程建设介绍河流地貌在工程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工程建设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及对策讨论工程建设中河流地貌保护的重要性4.3 河流地貌与水资源利用阐述河流地貌在水资源利用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河流地貌对水资源利用的影响及对策讨论水资源利用中河流地貌保护的重要性第五章:河流地貌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展望5.1 河流地貌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介绍河流地貌研究的前沿理论阐述河流地貌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应用分析新理论、新方法对河流地貌研究的推动作用5.2 气候变化对河流地貌的影响讲解气候变化对河流地貌的影响机制分析气候变化对河流地貌的潜在影响讨论气候变化背景下河流地貌研究的重点与挑战5.3 河流地貌研究的未来展望总结河流地貌研究的发展趋势分析河流地貌研究在未来的应用领域展望河流地貌研究的前景与挑战第六章:河流地貌与生态环境6.1 河流地貌与生态系统的关系讲解河流地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不同河流地貌类型的生态环境特点讨论河流地貌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过程6.2 河流地貌与生物群落介绍河流地貌对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阐述不同河流地貌区域生物群落的差异分析河流地貌变化对生物群落的影响6.3 河流地貌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讲解河流地貌对生物多样性的贡献分析河流地貌保护对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讨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河流地貌的重要性第七章:河流地貌与旅游资源开发7.1 河流地貌与旅游资源的关联阐述河流地貌对旅游资源的影响分析不同河流地貌旅游资源的特色与价值讨论河流地貌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作用7.2 河流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介绍河流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与策略分析河流地貌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讨论河流地貌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途径7.3 河流地貌旅游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河流地貌旅游案例分析案例中河流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总结案例对河流地貌旅游资源开发的启示第八章:河流地貌教育与公众参与8.1 河流地貌教育的意义与方法讲解河流地貌教育的重要性介绍河流地貌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分析河流地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8.2 河流地貌教育实践活动阐述河流地貌教育实践活动的类型与组织分析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效果讨论河流地貌教育实践活动的发展趋势8.3 公众参与河流地貌保护介绍公众参与河流地貌保护的方式与途径分析公众参与在河流地貌保护中的作用讨论提高公众参与度的策略与方法第九章:河流地貌研究案例分析9.1 国内外典型河流地貌研究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内外河流地貌研究案例分析案例中河流地貌的形成、发展与变化总结案例对河流地貌研究的启示与借鉴意义9.2 河流地貌研究案例分析方法介绍河流地貌研究案例分析的方法与步骤讲解案例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案例分析在河流地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9.3 河流地貌研究案例数据库建设阐述河流地貌研究案例数据库的意义与目的介绍数据库建设的技术与方法讨论数据库在河流地貌研究中的作用与前景第十章:河流地貌研究展望与挑战10.1 河流地貌研究的新方向总结河流地貌研究的发展趋势与新方向分析新方向研究的意义与挑战展望河流地貌研究的未来前景10.2 跨学科研究在河流地貌中的应用介绍跨学科研究在河流地貌中的重要性阐述跨学科研究方法在河流地貌中的应用讨论跨学科研究对河流地貌研究的推动作用10.3 河流地貌研究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河流地貌研究面临的挑战讲解应对挑战的策略与对策讨论河流地貌研究在应对挑战中的发展路径重点解析本教案以高中地理河流地貌发育为主题,涵盖了河流地貌的形成与发育、类型与识别、观测与研究、人类活动与河流地貌的关系、河流地貌研究的前沿问题与展望等内容。

教师手册(一)-河流与海岸地形

教师手册(一)-河流与海岸地形

436课程架构河流与海岸地形高中地理(一)教师手册 437第8章河流与海岸地形编撰逻辑本章主要的内容是介绍河流与海岸地形,搭配108课纲中的各类地形系统与地形辨识进行编撰。

为了不要忽略人地关系,于每一节的最后加上一个小结,简要说明地形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作为前后呼应。

也不会占过多的篇幅,以免模糊此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

本章及之后的地形单元(第八章~第九章),编撰逻辑皆相同,先说明不同的地形作用力后,再以照片、图片、等高线等多元的媒材,介绍在不同作用力下,所形成的大尺度地形。

若有一些空间尺度较小的地形,则使用补充栏位的方式,进行说明,例如:河流地形中的壶穴等。

此外,因为地球所见的地形样貌,不太可能是单一作用力所形成,所以若是受到多样作用力的地形,也会在书中择一主要的作用力放入。

避免在阅读时,会有重复出现的困扰,例如:在讲述沉水地形时,就一并说明谷湾与峡湾的地形特征与差异,而峡湾就不在冰河地形的单元,以内文的形式重复出现;三角洲地形也是择一放置于海岸地形说明,就不再河流地形,双重出现。

章首图与章节安排的关系章首图为兰阳溪下游平原至出海口。

引导学生先观察照片,包括河流下游的地形特征、河中的含沙量多寡、在出海口形成沙洲等地形特征,以及在平原地区的土地利用景观,并探究河流地形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再带入本章节的河流与海岸地形。

章首图与学习检查站的连结章首图搭配的学习检查站 水溪的人地互动,问题以“宜兰浊水溪”引起学生的动机,并观察照片中的河流特色后,让学生探究为何照片中的河段,河水中泥沙含量多呢?在不同河段的地形,又可能会章首图说明“宜兰也有浊水溪吗?” 兰阳溪是宜兰宜兰县在传统上以兰阳溪为界,区分为溪北、溪南二大区域,除了大同、南澳两乡外,属于溪北的乡镇市有,宜兰、员山、壮围、礁溪、头城;溪南则有罗东、五结、冬山、三星、苏澳。

兰阳溪不仅是自然的分界,也是当地聚落的分界。

汉人由溪北向溪南入垦,在各时期不同政府的经济开发政策下,造成溪北与溪南发展上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坡度×流量 流速α─────── 河道寬度(流幅)第十一章 河流地形、海岸地形單元主題主要概念 具體目標地形地形類型風化、崩壞、火山、海岸、河流、岩溶、風成與冰河等地形、地形景觀 2-1能辨識各種主要地形2-2能欣賞不同地形景觀 地形與人類 活動(個案) 地形資源、地形災害、地形變遷與土地利用3-1能認識人類在不同地形上利用環境的方式 3-2能認識不當地形利用可能引發的災害 3-3能討論地形資源永續利用的方式第一節 河流地形*外營力作用中,以河流作用最為普遍,因此河流地形最常見,且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一、河流作用:河水受_重力_影響,自高處向低處流動,產生動能,不斷對地表進行侵蝕、搬運與堆積作用 (一) 侵蝕作用1. 定義:河水以所夾帶的泥沙為工具,將地表高處蝕成低地,並將蝕下的岩石碎屑搬運他處的作用稱為侵蝕作用。

2. 侵蝕方式(1) __加深__作用:河水向下侵蝕使河谷變深的作用,即__下_蝕作用 (2) __加寬__作用:河水向兩側侵蝕使河道變寬的作用,即_側_蝕作用。

(3) __加長__作用:河水向源頭侵蝕使河谷源頭不斷崩塌後退,而河流逐漸變長的作用,即_頭_蝕作用(向__源__侵蝕)。

3. 侵蝕力的強弱-與流速成_正_比,與堆積力成_反_比 (1) 侵蝕力強-流速快→堆積力弱(2) 侵蝕力弱-流速慢→堆積力強 4. 侵蝕、搬運和堆積的比較5. 侵蝕基準(1)定義:河流對地表的侵蝕有一定的限度,當河流進入一穩靜水體時,將不再繼續下切,此 一控制河流向下侵蝕的最低界線(即無落差之處,河流缺乏動能),即為河流的_侵蝕基準_面。

(2)類型(3)侵蝕基準變動流速 坡度 流量 流幅 侵蝕能力 搬運能力 堆積能力 河段 快 陡 大 窄 強(正比) 弱(反比) 上游 慢 緩 小寬弱強下游臨時 基準面 1. 維持時間較為短暫者稱之2. 例子:河道中瀑布下方的潭面、支流入主流的河面、河流注入湖泊處的湖面終極 基準面1. 維持較長時間不會變動者稱之。

2. 例子:外流河的終極基準面是海平面; 內流河的終極基準面是內流河之終點湖面a.陸地抬升,海面下降→侵蝕基準下移→下蝕力變_強_b.陸地沉降,海面上升→侵蝕基準上升(4)河川的均夷作用均夷作用使河床高低差異逐漸減小1.河蝕♍使河床逐漸降低2.河積♍使河床增高填平均夷河1.侵蝕及堆積趨近於平衡2.急流與瀑布已經消失3.流速能搬運全部泥沙入海均夷剖面 1.縱剖面成圓滑凹形曲線2.約出現在河流的壯年期【牛刀小試】附圖為某河之河川剖面圖。

請回答下列問題:1.( D )外營力以侵蝕為主體,河川侵蝕的最低極限,稱為侵蝕基準面。

請問:圖中哪一點為「侵蝕基準面」?(A)乙(B)丙(C)丁(D)戊。

2.( B )圖中河床剖面非常平順,此時應屬河川地形演變的哪個時期?(A)幼年期(B)壯年期(C)老年期(D)輪迴期。

(二)堆積作用1.定義:河流下游地區,河水動能較弱,便會在適當的地區把搬運物堆積下來,使低窪地區逐漸填平的作用,稱之。

2.堆積作用的原因(1)河流流速減緩:河流由山地進入平原地區後→坡度減緩、流幅增寬→流速減慢→發生堆積(如沖積扇地形)(2)河流流量降低:河流流經透水性高的疏鬆岩層或蒸發量大的乾燥氣候地區→易導致流量減少→發生堆積(如沙漠地區的內流河)(3)搬運物質增加:河流流經軟硬岩層→抗蝕力較弱,大量岩屑流入河道→河流無力搬運→發生堆積(如黃河流經黃土高原)(三)回春作用和侵蝕輪迴1.河流地形發育三階段:由於河流的作用力,把地表隆起的部分逐漸蝕平,使崎嶇的地表漸趨平坦。

此一過程大致可依地表的起伏及河道特性分成幼年期、壯年期、老年期三個階段。

☐❑河流均夷剖面圖4幼 年期5壯 年期6老 年期河流特徵 山高谷深,河谷狹窄 河道增寬,坡度減緩 河道曲折,河谷寬平 河流作用 下蝕為主,少見堆積 側蝕與堆積均盛侵蝕.堆積進於停頓 主要地形 瀑布、急流、峽谷、壺穴、河階 均夷河準平原、殘丘圖示【配合課本圖11-2】 2. 回春作用:因地殼抬升(陸地上升)或海平面下降而使侵蝕基準相對下,則河流的侵蝕能力增強,河流地形因而回復到較年輕的階段。

3. 侵蝕輪迴作用:由美國戴維斯(W.M.Davis)所創立。

指經回春作用後,河流會重新進行另一輪迴的侵蝕、搬運與堆積,此一過程便稱之。

二、河流地形(一)河蝕地形:主要出現在河川的上、中游地區 1. V 型谷(1)定義:指兩岸谷壁陡峻,深度(下蝕)大於寬度(側蝕)的谷地。

(2)例子:如東部的太魯閣峽谷是因受陸地抬升而加速立霧溪的向下侵蝕,而使得兩岸谷壁高聳達千餘公尺。

2. 瀑布(1)定義:指從河床陡坡或懸崖處傾瀉而下的水流。

(2)易形成地點A. 河流經過斷層線或軟硬不一的岩層(__差別__侵蝕)侵蝕基準面 侵蝕基準面侵蝕基準面回春作用回春作用 河流地形發育可分三階段,請依序指出右圖中橫剖面及縱剖面圖的代號: (1)幼年期 A 甲 (2)壯年期 B 乙 (3)老年期 C 丙B. 河流主、支流交會的地區:如烏來瀑布(二)河積地形:主要出現在河川的中、下游地區 堆積地形 沖積扇 氾濫平原 三角洲 地點谷口河床兩岸河口成因 河流出谷口時,因坡度變緩、流速驟減,使水流搬運力降低,遂以谷口為頂點向低處堆積成扇狀面 洪水期間,河水溢出河床,並攜帶大量泥沙在兩岸堆積而成河流注入海或湖泊時,搬運能力減弱,攜帶的泥沙遂以河口為頂點,堆積成向海或湖伸展的三角洲沖積特徵1.由於扇頂砂礫較____,孔隙較大,地下水容易下滲為地下水。

2.至扇端再成帶狀滲出,形成 湧泉帶 ,常為聚落發生地點。

地勢平緩,取水方便,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場所。

為防止水患,常在河岸加築堤防。

地勢低平,水道歧多,常有水患 例子屏東萬巒五溝水(扇端)華北平原長江三角洲(三) 河蝕和河積共同作用地形1. 河階(1)成因:當河流侵蝕基準下移時,會在原有的氾濫平原重新下切侵蝕, 使舊河床在兩岸成階狀地形,稱之。

(2)特徵:具有平坦、近水源、較無水患等優點,為聚落、耕地分布的地區,如台中大甲溪旁的新社河階。

沖積扇等高線示意圖2.曲流(1)成因:當河床上砂礫障礙使水流偏轉,或兩側岩層軟硬不一造成差別侵蝕時,河道常呈彎曲。

(2)定義:由凹岸與凸岸共同形成的地形,稱之。

(3)特徵(4)曲流截斷:隨著曲流的發育,河道的彎曲度逐漸增大,致使河水截彎取直,穿越曲流的頸部,形成曲流截斷。

而遺棄的彎曲舊河道若積水成湖,稱為牛軛湖。

如臺北市麥帥橋和民權大橋間的基隆河河道,就是人工截彎取直的結果。

3.河川襲奪(搶水地形)(1)成因:相鄰的兩條河流,在發育的過程中,低位河若具有水流速度主要營力河岸型態河床深度河岸演化別稱用途凹岸較快侵蝕較陡直深後退基蝕坡可為船隻停靠地區,適宜:河港凸岸較慢堆積較平緩淺前進滑走坡適宜:農業、聚落較強的侵蝕力,河谷上源不斷加長,致與高位河相遇,進而襲奪其河水的現象,稱之。

(2)特徵(3)例子:淡水河襲奪古石門溪【補充:壺穴】第二節海岸地形一、海水作用:海水以波浪、海流、潮汐等運動形式,持續在海岸地區進行侵蝕、搬運、堆積等作用。

名稱特徵搶水河(襲奪河)(低位河)因流量增加,侵蝕力增強→產生回春作用,沿河亦可見峽谷、河階地形。

被搶水河(被襲奪河)(高位河)改向河(上段)改向流入搶水河,因侵蝕基準下移→引起回春作用→沿河亦可見峽谷及河階地形反流河(中段)與原來流向相反,反注入搶水河。

因侵蝕基準下移產生回春斷頭河(下段)因水量減少,堆積較盛搶水彎改向河注入搶水河,轉折處每成直角的不自然轉彎風口斷頭河與改向河之間的廢棄河谷,亦是新的【水系分水嶺】1.定義:急流或瀑潭中的渦流,挾帶砂石挖鑽河床,形成的圓形凹穴。

2.成因:雨量豐富的上游河段,具有急流、硬岩河床或底岩裸露處,才易形成壺穴。

3.例如:基隆河上游的河谷壺穴。

(一)侵蝕作用:波浪對海岸的破壞力最強,常挾其動能拍擊海岸,然後向後撤退,在前衝後退的過程中,海水攜帶泥沙、石礫磨蝕海岸地區,形成海蝕地形。

(二)堆積作用:由波浪侵蝕下來的泥沙與岩屑,再經波浪、潮汐或海流,輸送到沿海適當的地點堆積,形成海積地形。

二、海濱圖解(一)海岸線:沿海沙丘或海崖高坡的連線,後方始有聚落分布(二)濱線:海陸的交界線,隨高低潮位變動(三)潮間帶(潮埔):高低潮位間的陸地三、海岸地形(一)海蝕地形:主要發生在岩岸1.灣澳、岬角(1)成因:受差別侵蝕影響。

軟弱岩層因抗蝕力較低,而被侵蝕成灣澳;硬岩層因抗蝕力較高,形成相對突出的岬角。

(2)例子:蘇澳、白沙灣、鼻頭角、三貂角2.海蝕崖→海蝕凹壁→海蝕平台(1)海蝕崖:海岸受波浪侵蝕而成的陡崖(2)海蝕凹壁:海崖的下方常受海水侵蝕成內凹的岩壁(3)海蝕平台:海蝕凹壁持續內凹,致使上部的崖壁崩塌,反覆進行的結果,將使海岸後退,在崖腳前方形成平坦的岩床(4)例子:臺灣北部富貴角到三貂角之間3.海蝕洞→海蝕門→海蝕柱(1)海蝕洞:波浪沿岩石節理或岩層軟弱處侵蝕而成的洞穴海浪衝擊、磨蝕★請在下圖空格中填上適當地形:海蝕洞海蝕凹壁海蝕平台海蝕凹壁海蝕平台海蝕崖(2)海蝕門:岬角上的海蝕洞被海水貫穿後而成(3)海蝕柱:海蝕門持續受波浪拍擊,使海蝕門頂崩塌後,岬角尖端和海岸分離而成(4)例子:長濱八仙洞、臺北石門鄉石門、臺東三仙台(二)海積地形:臺灣西南沿海即分布這些典型的海積地形,居民在濱外沙洲所圍成的潟湖內,養蚵、曬鹽、築塭、捕魚,近年並進一步發展生態觀光,讓民眾搭竹筏遊潟湖,以認識潟湖的生態環境並觀賞水鳥。

1.海灘:波浪將細石或砂礫推上陸地堆積,在濱線以上堆成海灘。

2.沙丘:灘沙若被海風向陸地搬運,會在海灘後方堆積成高聳的沙丘。

3.潮埔:若海底平淺,高潮濱線和低潮濱線之間相距甚遠,則細泥堆積在潮間帶,成為平坦寬闊的潮埔。

4.沙洲:海中漂流的砂礫,在海底若逐漸堆高形成沙堤,當沙堤高出海面,即成沙洲。

這些沙洲大多位於海濱以外,且大致與海岸線平行,稱為濱外沙洲。

5.潟湖:濱外沙洲與海岸之間圍成半封閉的淺海水域,即為潟湖。

四、海岸類型(一)依海岸的構成物質1.沙岸(1)定義:河流攜帶大量泥沙堆積成的沙泥質海岸(2)特徵:海岸線平直,海底淺平,多海積地形(3)例子:臺灣西部海岸2.岩岸(1)定義:山丘直逼海濱,形成岩石海岸(2)特徵:海岸線較曲折,海水較深,多海蝕地形(3)例子A.臺灣東北部海岸B.斷層海岸:若岩岸恰為綿長的斷層崖,則海岸線異常平直,海崖高陡險峻,如蘇花海岸。

沙丘(崙)海灘沙洲(汕、鯤身) 潟湖沙提潮埔C.珊瑚礁海岸:岩岸有珊瑚礁附生,如龍坑附近1.珊瑚生長條件:①陽光充足,水溫18°C以上。

﹝30°N~25°S﹞②海水清澈且流動③無河流注入區④鹽分28‰~38‰二)依海岸的升降1.離水海岸(1)定義:沿海陸地相對上升或海平面相對下降的海岸(2)海岸地形岩岸臺灣東部海岸(台東東河)的海蝕平台也因地殼的抬升,而成為海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