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松原市宁江区第五中学初焕梅
【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要求:
课标对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标准: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2、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本章以被子植物为例讲述绿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依次讲述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章内容既突出植物体自身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同时也突出植物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被子植物的一生从宏观角度来说是从种子的萌发开始的,在前面学习的种子结构的基础上,很多学生很想明白为什么一粒种子能长成幼苗?所以本节课可以为前面的内容起到很好的诠释作用,与后一章的联系,幼苗将子叶或胚乳里的营养物质消耗殆尽,开始用根从土壤里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而制造有机物,所以本节为衔接后一章内容打下基础。
结合教材内容,由于内容很多,本节课需要二课时。第一课时,学生设计“种子萌发所需环境”的对照实验,课下以小组的形式实施方案,并做好观察记录,便于下节交流汇报。第二课时,探究种子的发芽率,并概述种子萌发的过程。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能将课标落到实处。
3、学情分析: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数都来自于农村。很多学生都亲眼见过或亲手种过农作物。对种子的萌发所需的条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知识的理解又很片面,模糊。基于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好奇心强、学习欲望高,但注意力又不容易集中等特点。为了使本节课能顺利进行,需要采取启发引导、自主探索、讨论、课下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4、教学策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通过观察、阅读、探究实验和合作交流等形式,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为了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利用多媒体制成幻灯片,如种子萌发的过程动画,便于学生观察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推断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种子的自身条件。
②举例说明种子萌发的过程。
③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
④学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讨论等形式,从而总结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实践活动,培养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因为种子萌发的条件中,需要空气的因素学生很难理解,这涉及到呼吸作用的知识,只有通过今后不断的学习才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
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并控制变量法。对照实验是科学探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而且学好此方法对学好其他的课程也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
教师:同学们,“古原草”这首诗我们在小学就已经耳熟能详了,让我们一起背诵好吗?
学生:齐背。
教师:你们知道这首诗反映了什么生物学规律吗?
学生:思考作答。
教师:对,这就是被子植物的一生。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会更深入的了解它不平凡的一生。并用图解的形式将它完善的更好。章引课。
【设计意图】:
把科学与人文、审美联系起来,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加强了学科之间的联系。
教师: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什么农民伯伯会在春天将希望的种子播撒在田间,而在秋天会有收获的喜悦?你们知道播种前后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引入新课:种子的萌发。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加贴近生活,学生易于接受。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环节二: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对探究实验做出假设。
教师:小小的种子能长成幼苗,离不开它所生活的环境。试想如果给你一些种子,你会选择什么环境让它生根发芽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做出假设,将理论依据阐述清楚。
教师活动:学生做出的假设因素也许有很多,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排除那些不必要的因素:如肥料、土壤等,对于阳光这个因素,可以让学生课下在设计实验,分析光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切身感受,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评价:
生物来源于生活,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环节三:自主探索、设计实验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假设,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提醒学生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及怎样设计对照实验。
学生活动:温习什么是对照实验,明白设计对照实验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师活动:出示提纲,引导学生分析
①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每组应当有多少粒?一粒行吗?
②怎样设计对照实验?对照组应当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③对每个实验组的处理,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相同?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弄清对照组与实验组的变量只有一个。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探究方案,小组合作,课下实施。做好观察记录,便于下节课交流,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亲自设计实验,使学生感受科学是严谨的,思路是清晰的,来不得半点马虎。通过小组合作间的合作交流、互相帮助,体验协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快乐。
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注重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及时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对突出表现的小组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教学环节四: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教师提问:用煮熟的菜豆种子和被虫子咬坏的种子来启发学生思考:是否种子具备了萌发的环境条件,就都能发芽吗?
学生活动:思考得出结论。说明种子的胚是完整而且是活的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此外,一些种子的休眠特性,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从而引出:农业生产上,测定种子发芽率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2)如果有一袋种子,你如何取样?
(3)取样后的样本要如何处理?
学生活动:讨论提纲的习题,明确抽样检测法并学会计算种子的发芽率。
【设计意图】:
①强调测定种子发芽率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
②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学习态度。
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根据上述分析的结果得出正确结论:
①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
②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完整的、活的。
教学评价:通过探究性学习建构知识,理解生物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