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施工难点解读

合集下载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是指在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也影响了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地基处理不规范地基处理是工程施工的基础,不规范的地基处理会导致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处理,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地基处理质量。

二、混凝土质量问题混凝土是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其质量问题主要包括强度不足、裂缝、蜂窝、麻面等。

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加强施工过程中的搅拌、浇筑、养护等环节的管理,确保混凝土质量。

三、钢筋工程质量问题钢筋是建筑工程的骨架,钢筋工程质量问题主要包括钢筋锈蚀、焊接不牢固、锚固长度不足等。

防治措施:选用合格的钢筋材料,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焊接、锚固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四、结构变形和裂缝结构变形和裂缝是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会导致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受到影响。

防治措施: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结构设计,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五、施工缝和接缝质量问题施工缝和接缝是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主要包括缝隙不均匀、接缝不牢固等。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缝隙处理和接缝施工,选用合适的接缝材料,确保施工缝和接缝的质量。

六、防水工程质量问题防水工程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防水工程质量问题会导致建筑物渗漏,影响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选用合格的防水材料,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水施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七、施工管理不规范施工管理是工程施工中重要的环节,施工管理不规范会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质量标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解决措施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解决措施

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分析及解决措施一、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分析1、超厚回填路基土回填压实质量通病为不按规范规定的虚铺厚度回填,严重者,用推土机一次将沟槽填平。

结果不能将所铺层厚内的松土全部压实达到要求的密实度;若是路面将造成路基和路面结构沉陷;若是管道其胸腔部位便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使胸腔部位的土压力小于管顶土压力和地面荷载,可能造成管体上部破裂,无筋管还可能被压扁。

2、倾斜堰压由于在填筑段内未将底层整平,即进行填筑,或在沟槽填筑高度不一,使填筑段内随高随低,碾轮爬坡碾压。

结果使碾轮压实重力产生分力损失,在纵坡上使碾轮轮重不能发挥最大的压实功能,坡度越大损失的压实功能越大。

3、挟带大块回填填土中挟带块状物,妨碍土颗粒间相互挤紧,达不到整体密实效果。

另一方面块状物支垫碾轮,产生叠砌现象,使块状物周围留下空隙,日后发生沉陷。

4、挟带有机物或过湿土的回填回填土中挟杂有机物,在有机物腐烂后土体中形成空洞;而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的过湿土,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都会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陷,使路面结构变形。

5、不按段落分层夯实不按分段、水平、分层技术要求回填,而是随高就底,层厚不一地胡乱回填,或者分段回填的搭茬不是按分层倒退台阶的要求填筑和碾压,或者是无法碾压的边角部位,未用夯打,以至造成路基下沟槽回填土或者填筑路基,段落分界不清,分层不明。

搭茬处不留台阶,碾压下段时,碾轮不到位或边角部位漏夯(压)。

二、路基施工质量通病处理重难点解决措施1、超厚回填(1)严格执行路基土分层回填压实的规范要求。

(2)要向操作者做好技术交底,使路基填方及沟槽回填土的虚铺厚度不超过规范规定。

2、倾斜堰压在路基总宽度内,应采用水平分层方法填筑。

路基路面的横坡或纵坡陡于1:5时应做成台阶。

回填沟槽分段填土时,应分层倒退留出台阶。

台阶高度等于压实厚度,台阶宽不小于1米。

3、挟带大块回填要严格管理,对填土中颗粒过大(>10cm)的砖块、石块、混凝土块要剔除,对大于10cm的硬土块必须打碎。

施工现场的质量通病(详细版)

施工现场的质量通病(详细版)

施工现场的质量通病如何将模板和混凝土工程做出彩?不要以为很常见,就一定能做好,下面这些问题你都能看出来吗?赶快发到你的建筑圈,测测好盆友的眼力和技术实力......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质量通病。

一、模板工程1、存在问题:支撑的上托伸出过长。

产生原因:未根据楼层高度选用合适的支撑钢管。

规范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处理意见:根据楼层高度选用合适的支撑并调整顶托伸出长度。

2、存在问题:模板支撑系统缺少水平拉杆。

产生原因:施工单位未按模板施工方案施工。

规范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处理意见:根据模板施工方案增设水平拉杆。

3、存在问题:模板安装拼缝不严。

产生原因:建筑工人支模不仔细,模板尺寸不规整。

规范要求:模板的接缝不应漏浆;在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应浇水湿润,但模板内不应有积水。

处理意见:用系木条填塞缝隙,然后用胶布粘贴封闭缝隙。

4、存在问题:模板支撑在飘板上。

产生原因:建筑工人支模图省事,在飘板上支模。

规范要求:模板及其支架应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

处理意见:从底部重新支模进行支撑。

5、存在问题:模板切割未留清扫口。

产生原因:建筑工人未按要求切割模板。

规范要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

处理意见:用系木条填塞缝隙,然后用胶布粘贴封闭缝隙。

二、混凝土工程1、存在问题:结构混凝土胀模严重。

产生原因:模板安装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胀模。

规范要求:混凝土观感检验批截面尺寸偏差:+8,-5处理意见:将胀模部位打凿后再进行修补。

2、存在问题:混凝土打凿露筋。

产生原因:混凝土胀模后打凿过多导致露筋。

规范要求: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

处理意见:根据问题严重程度进行处理。

3、存在问题:混凝土板露筋蜂窝严重。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通病,这些问题都存在于建筑施工质量中。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及其影响。

一、建筑结构问题建筑结构问题是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如墙体开裂、扭曲、错位、变形、裂缝等。

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建筑的质量,并可能会导致建筑物结构不稳定,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安全隐患。

二、水电安装问题水电安装问题同样是建筑施工中比较常见的问题。

水电安装不规范可能会导致电线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影响房屋使用效果,如不正常的水压、水流等。

三、装修问题装修问题主要体现在装修质量、工艺等方面,如地面平整度、墙面涂料质量等。

装修问题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居住者的使用感受,同时也会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

四、防火隐患问题防火隐患问题同样是建筑施工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建筑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建材的选择,防止使用易燃材料,也要注意消防通道、消防设施的设置,以确保建筑物在发生火灾时有充分的应对能力。

五、环保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建筑环保问题已成为建筑施工质量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建材的选择,如能选用环保材料是更好的选择。

六、不良工序问题不良工序问题主要与施工管理有关。

如果施工管理不当,可能导致工人不规范的操作或完工质量不合格的情况,进而影响建筑质量。

因此,在施工管理中,需要明确责任、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加强监督等措施,以提高施工质量。

建筑施工质量通病存在于建筑施工所有环节,施工管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建筑质量。

要提高建筑施工质量,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严格监督各项工作,确保建筑质量符合标准,为人们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环保的生活环境。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一直是建筑行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性也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地遏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需要深入了解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建筑工程质量通病1.施工安全问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

尤其是在建筑工程高度频繁的室外作业中,如安装钢结构、高空作业等,存在的安全隐患极大,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安全风险。

2.使用的建筑材料质量不过关建筑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现在很多建筑企业为了追求速度和利润,把低质量的建筑材料偷换成高质量的建筑材料,给建筑工程质量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3.施工工艺缺陷施工工艺是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如水电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技术活都需要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

但由于施工人员水平、工艺、操作方法等问题,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多缺陷,导致工程质量存在着严重问题。

4.监管不严格建筑工程的监管是防止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重要措施。

但目前的监管体系还不完善,在一些场合,监管部门难以完全履行监管职责,工程质量问题难以得到有效防止。

二、建筑工程质量防治措施1.加强监管要想有效地防治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必须加强监管机制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完善监管部门的责任、权利和纪律,提高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建筑企业的监管,实行准入机制,杜绝无证建造等行为。

2.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落后于发达国家。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更新,提升建筑工程材料、设备和施工等质量标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从而降低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发生率。

3.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建筑施工过程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把工程质量管理从施工过程中延伸到签订施工合同及验收等各个环节中,保证建筑工程质量。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及对策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及对策

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及对策
1. 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施工现场监督人员对施工质量把关不严格,对施工细节缺乏关注,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

解决对策:提高监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监督能力,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质量要求进行检查和把关。

2. 施工队伍质量意识薄弱:施工队伍成员对质量要求重视不够,不注重细节,工作态度不端正,质量意识不强,从而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

解决对策: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

3. 施工材料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不合格,或者不符合设计要求,导致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解决对策:加强对施工材料的采购、验收和管理,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杜绝使用劣质材料。

4. 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过程中未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进行施工,没有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

解决对策:加强对施工工艺的培训和指导,明确施工操作规程,确保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进行。

解决对策:加强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确保设计方案能够被施工方正确理解和执行。

解决施工现场存在的质量通病需要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培训和指导,并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质量要求的执行,以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施工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及整改方法

施工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及整改方法

施工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及整改方法一、引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由材料选择、施工工艺、人员操作等方面引起。

如果这些质量问题不及时发现和整改,将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产生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施工中最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供相应的整改方法。

二、质量通病一:墙面开裂墙面开裂是建筑施工中经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之一。

墙面开裂可能由于墙体结构设计、墙面材料选择或施工工艺错误引起。

开裂后,不仅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度,还可能导致墙体的渗水、渗漏等问题。

整改方法:1. 在墙体结构设计阶段,应确保墙体结构合理强度,避免出现过大的负荷;2. 选择质量可靠的墙面材料,确保其质地平整稳固;3. 控制施工工艺,避免出现不正确的施工方法或不合适的材料搭配;4. 对已出现的墙面开裂问题,及时进行修复,采用合适的修复材料和方法。

三、质量通病二:地板砖空鼓地板砖空鼓是指地板砖与地面基层之间出现脱粘现象,常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才显露出来。

地板砖空鼓可能由于地面基层处理不当、粘接材料选择错误或施工工艺不规范等原因引起。

整改方法:1. 地面基层处理时,确保基层平整、干燥、无浮渣或油污等;2. 选择适合的粘接材料,确保其与地砖具有较好的粘结强度;3. 控制施工工艺,粘贴地砖时应均匀施力,避免出现空鼓现象;4. 发现地板砖空鼓后,应及时拆除重新粘贴或修复,确保地板的整体质量。

四、质量通病三:管道漏水管道漏水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之一。

管道漏水可能由管道材料选择不当、施工工艺不规范以及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引起。

漏水不仅会浪费资源,还可能对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造成影响。

整改方法:1. 在设计阶段,根据管道的使用需求和预测压力,选择合适的管材和管件;2. 控制施工工艺,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管道安装和连接;3. 进行管道系统压力测试,及时发现漏水问题并进行整改;4. 对于已安装的管道系统,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避免管道老化和漏水问题。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包括材料质量问题、施工工艺不符合
要求、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一、材料质量问题
1.购买正规渠道材料:选择正规渠道采购材料,确保其质量可靠。

2.确认材料供应商信誉:对材料供应商进行调查和评估,选择信誉良
好的供应商。

3.进行材料检测:对大宗材料进行抽样送检,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二、施工工艺不符合要求
1.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在施工前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
艺要求和操作步骤。

2.定期进行工艺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工艺培训,提高其工艺
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

3.强化工艺监督:设立专门的工艺监督人员,对施工工艺进行严格的
监督,确保其符合要求。

4.进行工艺检查:定期进行现场工艺检查,对工艺不符合要求的进行
整改,确保质量达标。

三、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1.进行技术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术
水平。

2.建立技术交流平台:组织技术交流活动,鼓励施工人员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

3.设立质量奖励机制:建立质量奖励机制,鼓励施工人员积极参与施工过程,提高质量。

4.加强施工队伍管理:建立施工队伍的管理制度,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和工作流程。

总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可以通过加强材料质量管理、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等一系列防治措施来解决。

同时,监督部门也应该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切实保障施工质量的达标。

道路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

道路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

道路工程施工常见质量通病一、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质量通病1、设计不合理道路工程的成功与否,首先要看设计是否合理。

有些施工单位在进行规划设计时,未考虑到地质条件、水文地质、交通量等因素,导致后期施工时出现诸多问题。

这就要求设计单位在进行设计时,要全面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并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2、施工方案不清晰有的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前期准备时,未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混乱、不协调等情况。

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就要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讨论确定每一个环节的施工方法和步骤,确保施工进程顺利进行。

3、施工队伍不稳定在道路工程施工中,施工队伍的稳定性对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有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雇佣临时工人进行施工,导致施工队伍的流动性增加,影响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期准备时,要稳定施工队伍,提升施工质量。

4、物料质量不合格在施工前期准备阶段,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购买了质量不合格的施工材料,如砂石、水泥等。

这些材料质量不合格,会对道路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购买材料时,务必选择有质量保证的正规厂家,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1、施工技术不过关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水平不高,导致施工操作不规范,施工质量出现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加强培训和学习,确保施工操作规范、质量可控。

2、施工管理不到位在道路工程施工中,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导致施工过程混乱,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质量。

3、安全隐患存在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但是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忽视了安全隐患的存在,导致事故频发。

因此,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安全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其防治一、常见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1.施工方面的原因:(1)施工组织不合理,施工管理不规范。

施工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图纸,施工人员组织协调不当,工期计划不合理,管理手段不科学,导致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

(2)施工人员素质低,技术水平差。

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决定了施工质量的好坏,如果施工队伍中技术人员水平低下,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就容易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

(3)材料选用不当。

施工过程中,如果选用了质量差、不合格的材料,肯定会对施工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选用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钢筋,就容易导致施工质量的问题。

2.设计方面的原因:(1)设计理念不合理。

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往往与设计理念不合理有关,如果设计理念不合理,就会影响到施工的过程和结果,导致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

(2)设计图纸不准确。

设计图纸的准确性对施工质量至关重要,如果设计图纸存在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就会导致施工质量的问题。

3.监理方面的原因:(1)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

监理人员是负责监督和检查施工质量的重要角色,如果监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对施工质量的把控不严格,必然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产生。

(2)对施工方的监管不到位。

如果对施工方的监管不严格,监理人员不仔细检查施工工艺和材料的质量,就会导致施工质量通病的产生。

二、常见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1.施工方面的防治:(1)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建立严格的施工计划,并确保施工过程按照计划进行,合理安排施工人员的工作和任务。

(2)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达到要求。

(3)严格执行材料选用的规范和标准,选用合格的材料,杜绝使用不合格材料的情况。

2.设计方面的防治:(1)设计理念要合理,符合实际需求,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设计图纸要准确,确保图纸中的尺寸、标注、符号等信息准确无误,避免因图纸问题引发施工质量的问题。

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施工不规范施工不规范是施工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包括误差超标、尺寸不准确、工艺操作不规范等。

施工不规范会导致工程结构不牢固、使用寿命缩短。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进行。

-严格控制施工进度,避免仓促施工带来的疏漏。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施工技能和操作水平。

2.材料选用不当施工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对工程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选用不当会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影响使用寿命。

防治措施:-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供应商,确保材料的质量和可靠性。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材,不得随意更换或替代。

-对已购买的材料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符合质量标准。

3.工艺操作不当工艺操作不当是造成施工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施工工艺操作不规范、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工艺的研究与探索,提高施工工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范和操作要求进行工艺操作。

-建立施工质量追溯和评估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工艺操作进行整改和处罚。

4.耐久性不足工程耐久性不足是施工质量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追求快速施工、降低成本等原因,忽视了工程的耐久性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确保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选择质量可靠的材料,确保工程的长期使用寿命。

-加强维护和保养工程,延长工程的使用寿命。

总之,施工质量通病主要包括施工不规范、材料选用不当、工艺操作不当以及耐久性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对材料的质量控制,保证工程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以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工程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一、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重难点分析1、露筋(1)现象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2)原因分析①、混凝土浇筑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小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②、钢筋混凝土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混凝土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③、因配合比不当.混凝土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造成露筋;④、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造成露筋;⑤、混凝土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模板湿润不够,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混凝土缺棱掉角,造成露筋。

2、麻面(1)现象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外露。

(2)原因分析①、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②、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没有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浇筑混凝土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水分被模板收去,致使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多,出现麻面:③、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或局部漏刷,拆模时混凝土表面粘缔模板,引起麻面;④、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浇筑混凝土时缝隙露浆,混凝土表面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⑤、混凝土振捣不密实,混凝土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将停留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蜂窝(1)现象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2)原因分析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确,或砂、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②、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混凝土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③、未按操作规程浇筑混凝土,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混凝土离析;④、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层分段浇筑,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及振捣又下料,因漏振而造成蜂窝;⑤、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混凝土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形成蜂窝。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一百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一百

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一百例事对策施工中常见质量通病一百例有对策1.道路内现况井回填压实不够,造成路面衔接不好。

(1)现象检查井四周路面沉陷,出现裂缝,影响行车速度,造成滑坡。

(2)原因分析检查井槽回填不实,使路基现陷。

(3)危害由于检查井四周路面沉形成凸不平,受行车车辆反复荷载C 冲击,更会加速路面出现的坑槽、路面受到严重损坏。

(4)防治措施对道路内现况中脱槽回填,应采用石灰煤灰砂砾掺加少量水泥,回填夯实叵采用低标号砼处理。

2.高填方施工段边缘部分压实不够。

(1)现象:填方路基边缘松软,未用小型机具夯实。

(2)原因分析填方路基碾压不到位,也不采用小型机具夯实,使施工段边缘部分压实不够。

(3)危害路基边缘现陷,路边平石与防撞道牙有裂生。

(4)防治措施路基土方碾压不到边缘的部分,需采用小型机具进行分层夯实,并达到密实度要求。

(2)一般挡土墙后背及台背回填采用透水性材料回填。

3.路缘石安砌分段不合理,造成半块较多。

(1)现象:路缘石安砌成活后,半块较多,影响美观,并使加入的半块尺寸不一致。

(2)原因分析:测量放线寸不准确。

安砌并没有排放砖,砖均匀一致。

(3)危害:立缘石半块较多,影响路实和道路的外观质量。

(4)防治措施:测量人员安砌前需认真放出尺寸线,并排的桩距。

操作人员安砌前,应排好缘石安砌位置并事先凶量好尺寸。

4.路缘石勾缝不实,灰浆外漏现象(1)现象:路缘石安砌后,勾缝出现裂纹,三号染灰浆没有清除,影响整体美现。

(2)原因分析:勾缝时砂浆不能充填饱满,砂浆坢合含水大,便浆流尚。

(3)危害:路缘石勾缝砂浆外漏,造成污染,影响路缘石整体美观。

(4)防治措施:拌合砂浆要有良好的易性,水灰不易过大在。

缘石勾缝时应填充饱满,表面应光滑,无污染现象。

5.路基二灰粗细不均,含水量水稳定。

(1)现象摊铺时粗细不均,出现砂现象。

石灰粉煤压砂砾二灰失水过多,已经干燥,不经补水即行碾压或含水量较大,碾压出现“软弹”现象。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1. 引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是保证工程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要素。

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质量通病和重难点问题。

本文将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通病分析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以下是常见的质量通病问题:2.1 施工过程不规范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下降。

同时,施工方面的监管不到位、监测不完整也是问题的重要原因。

2.2 材料质量控制不严格水利工程所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

然而,一些施工单位在材料采购、验收上存在缺陷,导致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2.3 施工组织和协调不到位水利工程施工需要涉及多个工种、多个工序,但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组织和协调不够重视,使得施工过程出现瓶颈,影响了工程质量。

3. 解决方案针对上述通病问题,我们提出以下解决方案:3.1 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通过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操作水平和专业知识,进一步规范施工过程。

同时,加强对施工方面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规范、监控到位,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2 加强材料验收和使用管理在材料采购时,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把控,确保采购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对材料进行严格的验收工作,杜绝劣质材料的使用,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3.3 完善施工组织和协调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和协调机制,明确各个工序的责任和工作流程,加强施工中的协调配合。

同时,加强监测和跟踪工作,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工程按时顺利完成。

4. 结论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通病的分析和解决方案对于保证工程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技术培训、材料控制和施工组织协调,才能有效解决质量问题,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和长久发展。

因此,施工单位应高度重视并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施工重难点分析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施工重难点分析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施工重难点分析及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一、质量通病防治措施为有减少质量通病,保证工程质量,对本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拟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二、施工重难点分析(一)一般抹灰工程1、抹灰层空鼓(1)现象抹灰层空鼓表现为面层与基层,或基层与底层不同程度的空鼓。

(2)原因分析底层与基层未处理,或处理不认真,清理不干净,或抹灰面未浇水,浇水量不足、不均匀。

抹灰层表面过分光滑,又未采取技术措施处理。

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差异过大。

(3)防治措施抹灰前必须将脚手眼、支模孔洞填堵密实,对混凝土表面凸出较大的部分要凿平。

必须将底层、基层表面清理干净,并于施工前一天将准备抹灰的面浇水润湿。

对表面较光滑的混凝土表面,抹底灰前应先凿毛,或掺胶水泥浆,或用界面处理剂处理。

抹灰层之间的材料强度要接近。

2、抹灰层裂缝(1)现象抹灰层裂缝是指非结构性面层的各种裂缝,墙、柱表面的不规则裂缝、龟裂,窗套侧面的裂缝等。

(2)原因分析抹灰材质不符合要求,主要是水泥强度或安定性差,砂子含粉尘,含泥量过大或砂粒径过细。

一次抹灰太厚或各层抹灰间隔时间太短,或表面撒干水泥等而引起收缩裂缝。

基层由两种以上的材料组合的拼接部位处理不当或温差而引起裂缝。

(3)防治措施抹灰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质量要求,例如水泥的强度与安定性应符合标准;砂不能过细,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大于3%;白灰要熟透,过滤要认真。

基层要分层抹灰,一次抹灰不能厚;各层抹灰间隔时间要视材料与气温不同而合理选定。

为防止窗台中间或窗角裂缝,一般可在底层窗台设一道钢筋混凝土梁,或设钢筋砖反梁,伸出窗洞各330mm。

夏季要避免在日光曝晒下进行抹灰,对重要部位与曝晒的部分应在抹灰后的第二天洒水养护7d。

对基层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拼接部位,在抹灰前应视材料情况,采用粘贴胶带纸、布条,或钉钢丝网或留缝嵌条子等方法处理。

对抹灰面积较大的墙、柱、檐口等,要设置分格缝,以防抹灰面积过大而引起收缩裂缝。

3、抹灰层不平整(1)现象抹灰层表面接槎明显,或大面呈波浪形,或明显凹凸不平整。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工程施工质量是保障建造物安全和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浮现一些通病导致施工质量下降。

本文将探讨几个常见的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材料质量不合格材料质量是工程质量的基础,而不合格的材料会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常见的材料质量问题包括水泥强度不达标、钢筋锈蚀、砂浆粘结力不足等。

为了预防这些问题,施工单位应该选择合格的供应商,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材料验收。

同时,监理单位也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符合要求。

二、施工工艺不规范施工工艺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不高或者操作不规范,往往会浮现施工工艺不规范的情况。

例如,混凝土浇筑时未按照规定的浇筑顺序进行、钢筋绑扎不坚固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同时,监理单位也应加强对施工工艺的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

三、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浮现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例如,施工现场秩序混乱、材料堆放不规范、卫生状况差等。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同时,监理单位也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督,确保施工现场的秩序和卫生状况符合要求。

四、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施工质量监督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浮现施工质量监督不到位的情况。

例如,监理单位未按照规定的频次进行检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等。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监督,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

同时,建设单位也应加强对监理单位的监督,确保他们履行监督职责。

五、施工人员素质不高施工人员的素质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浮现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的情况。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是

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是

在工程施工中,质量通病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了工程的美观,而且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混凝土结构问题混凝土是工程施工中使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然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问题却是工程施工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

主要包括:1. 混凝土强度不足:由于原材料质量不达标、配合比不合理、搅拌不均匀、养护不充分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2. 混凝土裂缝:由于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化、应力集中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3. 混凝土麻面、蜂窝:由于混凝土振捣不充分、模板固定不牢固等原因,导致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等现象。

二、土建结构问题土建结构是工程的基础,土建结构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主要包括:1. 地基不均匀沉降:由于地基处理不当、基础不均匀、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原因,导致地基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2. 墙体开裂:由于墙体材料质量不达标、施工工艺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墙体开裂,严重影响工程的美观和耐久性。

三、安装工程问题安装工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主要包括:1. 管道堵塞:由于管道清洗不干净、管道材料质量不达标等原因,导致管道堵塞,严重影响工程的正常运行。

2. 电气设备故障:由于电气设备安装不当、使用不当等原因,导致电气设备故障,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四、施工管理问题施工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施工管理的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

主要包括:1. 施工方案不合理:由于施工方案设计不当、施工工艺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2. 施工人员素质不高:由于施工人员技能不足、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3. 施工监管不到位:由于施工监管不力、验收不严格等原因,导致工程质量问题。

针对以上质量通病,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 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确保原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讲解

常见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讲解

中建(长沙)不二幕墙装饰有限公司幕墙、门窗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通病及其防治措施种类序号通病现象原因分析防治措施幕墙类一︑预埋件︵后补埋件︶1 测量放线偏差大没有用专业的测量设备(或者不合格)进行放线不懂放线程序,没有进行交底没有整体放线、贯通放线不按照施工图随意放线测量放线必须采用专业的合格设备,放线前,必须进行交底,必须对测量程序进行培训,必须整体放线、竖向、横向贯通放线,放线必须按照确认的施工图有序进行。

2 预埋件偏位土建结构偏差在土建施工过程中,应随时复核土建结构尺寸,对于偏差大的部位应及时与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处理预埋件放置时位置错误;预埋件安放前应在已经固定好的模板上按图纸分格做出埋件位置标记,底埋可用铁钉固定在模板上,侧埋可用钢丝将埋件绑扎在钢筋上或用电焊点结在梁板钢筋的箍筋上,且合模前对埋件位置进行复查。

土建进行混凝土浇捣时,项目应组织人员进行旁站,对偏位的埋件及时纠正预埋件固定不牢固,浇筑砼时跑位;3 后补埋件与结构接触不紧密结构面不平整;后补埋件与结构之间的间隙可用与结构砼同标号的细石砼或砂浆填塞密实,也可以使用钢板垫平,钢板与埋板点焊,间隙用细石砼或砂浆填实,局部可以采取剔凿。

4 后补埋件用锚栓距结构边缘小于5cm结构偏差后补埋件一侧加补强钢板,并与原钢板焊接连接;交底不到位;工人质量意识低;现场检查不到位交底时应明确将胀栓孔位距结构边缘的距离控制在≥5㎝,即锚栓应在梁、板、柱的外排主筋的内侧,防止砼崩边;5 后补埋件用锚栓外露长度不符合要求交底不到位;工人质量意识低;现场检查不到位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及锚栓的使用说明打孔,且在钻孔设备上做出标记,以防止孔打深或打浅;对打孔质量全面检查并记录6 植入锚栓不是旋转进去,而是直接敲击进去未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安装,过程中加强检查螺杆头是否有敲击痕迹7 补强钢板与后补埋板间焊接不牢交底不到位;工人质量意识低焊接人员要求有特殊工种上岗证,正式焊接前,应进行现场考核,以控制其焊接质量。

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通病与施工难点措施

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通病与施工难点措施

混凝土地面施工质量通病与施工难点措施混凝土地面施工,听起来简单,实则麻烦事儿挺多的。

不是说你摆上一袋水泥,就能轻松搞定的那种活。

这玩意儿得有一手好功夫,要不然,咱们可得准备面对一堆问题。

首先得从材料讲起,得选好水泥和砂子,这俩东西可是混凝土的灵魂啊,一不小心选错了,到时候可得翻修不停。

水泥得够硬朗,不然就跟蒸的馒头似的,软塌塌的,丢人。

砂子得细腻点,太粗了容易掉渣,太细了水泥吸收不好,跟不上节奏。

然后是配比,这个配比就像炒菜一样,少了盐多了醋都不好吃。

水泥、砂子、碎石子,得凑出个默契,才行。

比例搞对了,混出来的水泥浆不会太稀或者太干,刚刚好,咱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开始施工。

施工的时候更别提了,得从平整开始,要不然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那地面咋走路啊?要不还得抬腿儿,跟过障碍似的。

平整了之后,还得给个“体检”,看看有没有裂缝啥的,万一崩了,那可得咬牙切齿地修啊。

别以为到这儿就完了,可差远了。

喷水养护是个技术活儿,得掌握好水量和时间,多了干裂,少了水泥粘性不够,那可就成白费水泥了。

得跟小孩子一样,得时不时看着它,照顾好它,让它慢慢成长,别让它一身裂纹就躺平了。

再说了,这天气啊,太阳火辣辣地晒,水泥得赶紧罩个衣帽才行。

要不然太快风干了,那得赶紧灌点水,一身汗水赶紧蒸发了,可惜哦。

混凝土地面施工,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活儿。

得有一手好功夫,精打细算,才能让地面又坚固又好看。

就像老话说的,“鸡蛋里挑骨头”,啥活儿都得有心眼儿,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一)一、施工测量施工测量工作是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的重要技术基础工作,又为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技术依据。

施工测量质量牵涉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经济效益。

怎样把施工测量质量搞好,防止测量事故发生,更好地为施工生产服务。

(一)1.现象在建筑施工中,当进行距离测量时,发现控制网的边长及二级导线的精密量距相对误差达不到精密量距要求。

2.原因分析(1)精密量距使用的钢尺相对误差偏大。

(2)传距桩预埋深度不统一,倾斜改正值未计算。

(3)拉尺时弹簧秤施加的拉力与检定时拉力不符。

(4)钢尺受环境因素的直接影响。

(5)精密量距的计算方法不当,末全面考虑影响因素产生的改正值。

3.防治措施(1)精密量距使用的整尺段长度丈量钢尺和零尺段丈量的补尺,必须经过有资质的计量单位检定,其丈量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十万分之一。

(2)传距桩要使用经纬仪定线预埋,要用水准仪测量其高度,应计算其斜距改正值。

(3)使用的钢尺在开始量距前应先打开与空气接触,经10min后,施加和钢尺检定时相同的拉力进行读数,随后调整起始分划线,重新对准桩顶标志读出读数,要求记录三组读数。

读数应估读到0.1~0.5mm,每次较差为0.5~1mm。

每次记录读数时,应同时测出钢尺量距时的实际温度。

全段距离丈量,应往返二测回以上,相对误差应不大于五千分之一至一万分之一。

(二)1.现象场区控制网制定不便于施工测量,布网不当,无法进行闭合校核。

2.原因分析(1)平面控制网的制定及施工方案中未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特性,如设计定位条件,建筑物的形状和布局,主轴线尺寸的关系,未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全面综合考虑。

(2)平面控制网制定未考虑闭合图形,施测时无法校核其准确性。

(3)平面控制线之间距离太短,影响精度要求,控制点之间有障碍物,不通视。

(4)制定标高控制网时,未根据已知标高点的准点(导线点)位置,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布局特点。

3.防治措施(1)控制网中应包括作为场地定位依据的起始点和起始边,建筑物的对称轴和主要轴线,主要的圆心点(或其他几何中心点)和直径方向(或切线方向),主要弧线长、弦和矢高的方向。

(2)控制网要在便于施测、使用(平面定位及高层竖直测设)和长期保留的原则下,尽量组成四周平行于建筑物的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

(3)控制线州司距以30~50m为宜,控制点之间应通视,易测量;控制桩的顶面标高应略低于场地的设计标高,桩底应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

(4)高层建筑物附近至少要设置3个栋号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一般建筑物要设置2个栋号水准点或±0.000水平线。

(5)整个场地内,东西或南北每相距100m左右要有水准点,并构成闭合图形,以便闭合校核。

(6)各水准点点位要设在基坑开挖和地面受开挖影响而下沉的范围之外,水准点桩顶标高应略高于场地设计标高,桩底应低于冰冻层,以便长期保留。

通常也可在平面控制网的桩顶钢板上,焊上一个小半球作为水准点之用。

(三)1.现象平面控制网选择主轴线进行测量放线,根据定位点测量轴线时,校核工作无法开展。

2.原因分析(1)轴线法定位点选择不正确。

(2)由于建筑物外形的原因,使得平面控制网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

(3)主轴线选择不当,不便于或未进行测设校核。

3.防治措施对于不便于组成闭合网形的场地,投测点宜测设成“一”、“L”、“+”和“サ”形主轴线,或平行于建筑物的折线形的主轴线,但在测设中,要有严格的测设校核。

首先应保证控制桩在平面中通视;其次,在平面中选择适当的配合校正点,还要确保定位点的位置,以便于加密和扩展。

(四)1.现象水准测量时,产生的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超出了容许误差范围。

2.原因分析(1)建筑高程误差偏大(2)仪器和标尺有缺陷或未校正,产生误差。

(3)仪器架设位置与前后视点距离差偏大,产生偏差。

(4)水准仪视线未整平,视平线不平行于水准面。

(5)水准仪照准时,“十”字丝线未正对水准尺中线。

(6)水准仪照准时,焦距未调好,视差未消除。

3.防治措施(1)测量仪器和工具应定期送有资质的检验单位检验和校正,消除系统误差。

(2)假设仪器时力求前后视距相等,消除因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平行而引起的误差。

(3)水准仪照准时,用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线正对水准尺中线,持尺者要使尺身垂直。

(4)望远镜精确调平时,确保水准气泡居中,照准后眼睛在目镜后上下移动观测,调整调焦螺旋,直到十字丝交点在目标中上下不显动,消除视差。

(五)1.现象在普通量距中,出现实测值之间数据差异。

2.原因分析(1)测距偏差(2)选用量距工具不当,不能满足精度要求。

(3)距离全长超过一整钢尺时,直线花杆定线产生偏差。

(4)未吊锤插测杆,分段点位置偏离,造成读数积累偏差。

(5)两人拉尺用力不均,或未拉紧拉平钢尺。

3.防治措施(1)皮尺易伸缩,量距要求较低时使用。

在距离测量中,应选用抗拉强度高,不易伸缩,经有资质计量单位检定过的钢尺。

(2)当距离超出一整尺时,应采用“三点一线法”。

(3)在吊锤球尖端指示地面点处,测杆与钢尺同一侧竖直后再插入。

(4)应两人同时用力均匀拉紧并抬平钢尺,然后读出数据。

(5)斜坡上量距离,应由坡顶向坡下丈量,以避免锤球在地上定分段点时产生偏差。

4.治理方法为了校核并提高丈量精度,要求进行往返丈量,取平均值作为结果,量距精度用往返测距值的差数与平均值之比表示。

普通量距在乎坦地区要求达到1/3000;起伏变化较大地区要求达到1/2000;丈量困难地区不得大于1/1000。

如果往测和返测距离值的差数,与往返丈量平均值之比超过范围时,应重新丈量,否则可以平差。

二、桩基工程锡林浩特市整备所采用CFG桩网复合地基法处理,其施工工艺的控制和质量保证十分关键,CFG桩基施工出现的通病及防治措施如下:(一)1.现象堵管2.原因分析(1)混合料理论配合比不合理(2)混合料施工配合比失控(3)混合料搅拌不均(4)钻头不密封(5)提杆不及时(6)冬期保温措施不当3.防治措施(1) 碎石粒径不应超过3cm,混合料的坍落度宜控制在16~20cm之间,且应有良好的和易性,若混合料可泵性差,可适当掺入泵送剂。

(2) 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合料(3) 及时拔杆(4)冬期加强泵管及弯头的保温(二)1.现象钻头阀门打不开2.原因分析(1)钻头构造缺陷(2)桩端水头过大3.防治措施(1)改进钻头构造及阀门结构形式。

(2)调整桩长令桩端穿过透水性好的砂土层或卵石层进入粘土层来避免这一情况发生。

(三)1.现象桩体上部局部有空洞2.原因分析排气阀被混合料浆液堵塞3.防治措施清除排气阀上的混合料浆液(四)1.现象窜孔2.原因分析(1)地层中有松散饱和粉土(2)钻进过程中,钻杆叶片对土体产生扰动3.防治措施清除排气阀上的混合料浆液(五)1.现象弯头处堵管2.原因分析(1)弯头内壁上留有残碴硬块(2)弯头曲率半径不合理(3)混合料施工配合比失控3.防治措施(1) 长时间停机时,彻底清洗弯头内壁上的浆液,清除残碴硬块(2) 选用曲率半径合理的弯头(3) 严格按施工配合比拌制混合料(六)1.现象软管爆裂2.原因分析混合料灌注过程中,拔杆过慢3.防治措施(1)加强工序管理和作业人员责任感(2)有效控制提杆速度(七)1.现象桩顶折断2.原因分析(1) 桩间土清理不当(2) 桩头处理不当3.防治措施(1)由人工或小型机械小心清理桩间土(2)桩头对称凿除或切割(八)1.现象先提杆后泵料2.原因分析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防治措施(1)对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2) 加强作业检查三、土方工程(一)1.现象挖方边坡塌方:在挖方进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2.原因分析(1)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守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溜坡。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降低,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

(3)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3.防治措施(1)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使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

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边坡产生侧移。

(3)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施工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

(4)对沟槽塌方,应清除塌方后作临时性支护措施,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应清除塌方后用块石填砌或用2:8、3:7灰土回填嵌补,与土接触部位作成台阶搭接,防止滑动;或将坡度改缓。

(二)1.现象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回填土经夯实或辗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2.原因分析(1)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采取了碎块草皮、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及淤泥、淤泥质土和杂填土做填料。

(2)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因而达不到最优含水率下的密实度要求。

(3)填土厚度过大或压(夯)实遍数不够,或机械碾压行驶速度太快。

(4)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使密实度降低。

3.防治措施(1)选择符合填土要求的土料回填。

(2)填土的密实度应根据工程性质来确定,一般用土的压实系数换算为干密度来控制。

(3)对有密实度要求的填方,应按所选用的土料、压实机械性能,通过试验确定含水量控制范围、每层铺土厚度、压(夯)实遍数、机械行驶速度(振动碾压为2km/h),严格进行水平分层回填、压(夯)实,使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

(4)加强对土料、含水量、施工操作和回填土干密度的现场检验,按规定取样,严格没道工序的质量控制。

(5)不合要求的土料挖出换土,或者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

(6)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

(7)因含水量小可采用增加夯实遍数。

(三)1.现象基土扰动:基坑挖好后,地基土表层局部或大部分出现松动、浸泡等情况,原土结构遭到破坏,造成承载力降低,基土下沉。

2. 原因分析(1)基坑挖好后,未及时浇筑垫层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施工机械及车辆、操作工人在基土上行走,造成扰动。

(2)地基被长时间暴晒、失水。

(3)冬期施工,地基表层受冻胀。

(4)基坑周围未做好排水降水措施,被雨水、地表水或地下水浸泡。

3.防治措施(1)基坑挖好后,立即浇筑混凝土垫层保护地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