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高水平高中教育的应然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化:高水平高中教育的应然追求
作者:沈健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13年第10期
编者按
2013年8月14日至15日,全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学习会在常州召开,中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沈健同志做了重要讲话。沈健同志在讲话中指出,教育现代化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过程,也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提升教育事业水平的目标任务。他充分肯定了我省在教育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成绩,指出了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他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要全力以赴扎实推进新时期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江苏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建设好校长队伍。本文是沈健厅长这次讲话的摘要,标题为编者所拟。
我们召开2013年全省普通高中校长暑期学习会,主要任务是深入研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的新要求,切实提升普通高中校长的整体素质和领导水平,不断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提高素质教育实施水平,努力建设高水平的江苏普通高中教育。下面,我围绕加快全省教育现代化进程,讲五个方面问题。
一、什么是教育现代化
学者们从自身学科出发对于什么是“现代化”,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观点。经济学家阿瑟·刘易斯作出了开创性研究,他指出,当前发展中国家贫困与落后的根源在于二元经济结构,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就是扩大现代资本主义部分、缩小传统的农业部门的过程。罗斯托则超越了单线型的生产方式理论以及以西方为中心的“中心—边缘”模式,提出了经济成长的阶段论。库兹涅茨在其《经济增长与结构》中提出,现代化就是在前工业社会中引入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而产生的经济变迁和社会变迁过程。政治学家阿尔蒙德在政治现代化研究方面有着开拓性贡献,他认为,政治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应按照政治结构分化与政治结构功能专门化程度,以及在政治文化中现代风格所占的优势等标准来给政治现代化下定义。亨廷顿提出了政治现代化的三条标准,即权力的理性化、政治功能的分化和全社会各集团各阶层的广泛政治参与。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首创了“系统—功能”理论,并将其应用于现代化研究,他认为,现代化的过程是整个社会趋向于分化为子系统、社会总体适应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艾森斯塔德认为,从微观上看,现代化是个人活动和制度结构的高度分化和专业化,从宏观而言,现代化是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向现代类型变迁的过程。文化心理学者斯坦福大学的英格尔斯教授把现代化看做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过程,认为现代化不应该被理解成一种经济制度或政治制度的形式,而是一种精神现象或一种心理态度,由此提出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的现代化”的著名观点。历史学家罗兹曼指出:“我们把现代化视作各种社会在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业已经历或正在进行的转变过程,业已实现现代化的社会,其经验表明,最好把现代化看做是社会及社会各个层面的一种过程。”
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研究表明,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基础是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既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虽然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现代化的具体指标体系有所不同,但是各国均把经济健康发展、教育基本普及、人民幸福生活作为重要核心指标。美国国家经济研究署依据1950年至2010年146个国家的数据,分析发现:人均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由此转化而来的经济总量至少增加2%。
究竟什么是教育现代化呢?近代以来鲜有学者论及这一概念。当代学者关于“教育现代化”也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将“教育现代化”定义为“教育发展和改革的一种目标和实践”,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手段的现代化。这一定义,也是从实践过程与目标状态两方面的结合上,来把握教育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教育现代化是动态发展的实践命题。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文明现代化大致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和信息社会发展变迁的三个阶段:首先是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的蒸汽时代,以英国为突出代表,主要范围在欧洲,促进了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其次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二战前的电气时代,以德国为突出代表,并从欧洲扩展至美洲和亚洲部分国家,解决如何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实现了教育普及化和教育对现代社会发展适切性的调整;再次是二战后科技革命兴起的信息时代,以美国为突出代表,其范围扩大到全世界,解决不同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创建符合本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问题,使教育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回顾教育现代化的三次发展浪潮,我们可以发现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已得到广泛认可、遍及全球,成为各国教育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趋势。
教育现代化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就江苏而言,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江苏人民的热切期盼,也是江苏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鲜明旗帜。必须在“两个率先”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从党的代表大会报告看我国教育现代化推进历程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在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都曾先后强调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不同阶段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奋斗目标,充分体现了以教育现代化引领国家现代化的战略部署。通过对党代会报告有关教育的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党和国家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脉络。
(一)关于教育的地位。党的八大报告提出“教育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党的十二大报告把教育确立为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之一;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和十五大报告都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从“占有重要地位”到“坚持优先发展”,充分说明我们党对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对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决心更加坚定,已经把教育优先发展确立为长期坚持的重大工作方针。
(二)关于教育发展总体目标。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报告,都把教育列为全面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到2020年“两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两进入”(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一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的奋斗目标和任务。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我们党对教育发展的目标定位非常明晰,特别是十八大首次提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赋予了教育改革发展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使命。
(三)关于对教育的总体要求。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报告,都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八大报告增加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等内容。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都强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的报告,都要求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从党的十六大到十八大的报告,都高度重视教育民生,要求完善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并提高资助水平。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从“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变为“平等接受教育”,教育公平得到了进一步体现。
(四)关于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基础教育方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变为“办好学前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些表述的变化不仅仅是文字的变动,更是对发展思路的调整。党的八大报告提出,逐步扩大小学教育,在12年内分区分期普及小学义务教育;党的十二大报告要求大力普及初等教育;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都强调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分别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从普及小学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已由解决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转移到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促进教育公平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