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重庆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技术要求(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本技术规定以《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等法规和国家标准作指导,旨在加强和不断提高城市园林绿化规划水平,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第二条本技术规定适用于重庆各城市(镇)园林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分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两个层次。
分区规划适用于主城各区。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编制城市总体规划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分区规划是在重庆主城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主城各区结合本区实际编制的较为深入的对绿地详细规划有指导作用的绿地系统规划。
分区规划属于总体规划范畴。
第四条规划原则:(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并结合其它专业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的原则;(二)形成城市及园林绿化风格,突出特色,体现地方文化,注重区域特色性的原则;(三)既要有远景目标,又要有近期安排,做到远近结合的原则;(四)绿地分布合理,结构科学,要形成完整、统一、有机的绿地系统,坚持科学合理性的原则;(五)规划要突出时代性的原则;(六)规划要坚持生态优先性的原则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第五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基本任务:(一)切实保证纳入城市用地平衡的四类绿地(公共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风景林地)总面积要达到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15%;风景游览城市和绿化条件较好的城市,其比例应予提高;(二)提出城市园林绿化分期实施方案和分项目标;(三)规划若干环状、带状、楔状绿地穿插市区内外,使绿地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包围和镶嵌城市。
在城市外围规划宽阔的绿化带,形成良好的大环境绿化圈。
按城市规划要求协调好城市近郊的风景区、森林公园、农业、林业、水利、环保、旅游、休疗养等部门用地;(四)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充实、提高意见,必要时对重点公共绿地提出规划方案或实施计划,作为该项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五)总结分析并规划好主要的绿化树种,特别是行道树种、基调树种、骨干树种;(六)提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三章县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树种规划第七章植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八章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第九章分期建设规划第十章规划实施与管理第十一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背景和现状概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而绿化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城市进步和文明的象征。
城市绿地系统是构筑与支撑城市生态环境的自然基础,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发展城市绿地对维护城市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保持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具有广泛而积极的意义。
在2007年完成的隆昌县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地方政府管理条例,结合隆昌县建设发展实际,编制本规划。
隆昌县绿地系统尚未进行过专类的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游园、滨河绿地等缺乏系统布局,城市绿地率达不到省园林县城的要求,各类绿地都尚存面积偏小,景观效果较差以及植物品种不具备多样性等诸多问题。
隆昌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充分利用隆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大力发展城市经济。
并利用隆昌河纵贯城区,外围古湖风景区镶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中国石牌坊之乡”的历史文化底蕴,建设功能合理,设施完善,交通便捷,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风格独具的新兴经典文化旅游城市。
第二条规划宗旨编制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既是对城市总体规划的进一步深入与细化,又是为以后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实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创造绿色优美清新健康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有利于改善隆昌的投资环境,扩大知名度,提升隆昌县的城市品位,必将使隆昌日益成为吸引现代资本流、信息流、物质流、人才流的理想场所,汇集更多、更广的经济资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三者互动发展、和谐繁荣的良好局面。
第三条规划依据(一)相关法律法规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7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0年);6、《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7、《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建设部文件城建[1993]784号);8、《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2002]112号令);9、《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1991年第14号);11、《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设部建规1995年333号);12、《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3、《园林城市指标》(2000年);14、《关于印发(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实施方案)、(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通知》(建设部[2000]106号)。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济南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修订稿)202x年11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建设科学、合理的城市绿地系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国家、山东省、济南市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和深化调整而成。
第三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xx.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xx.12.26)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xx.4.28)4、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xx.8.1)5、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6、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分类标准》7、《山东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xx.7.2)8、鲁建发《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xx.1.8)9、《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xx年—202x年)》10、《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xx年—202x年)》11、《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园林绿化规划(xx年—202x年)》第四条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市区、中心城区三个层次。
市域为济南市全部行政辖区,面积8227平方公里。
市区为济南市行政五区,面积2119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以古城区及商埠区为核心,东至机场路,西至玉符河,南至分水岭及崔马庄,北至黄河及济青高速公路,面积526平方公里,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范围。
第五条规划期限与城市规模本规划适用规划期为202x—202x年,其中:近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198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86平方公里。
远期为202x—202x年,规划期末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205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指导思想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美化城市景观、方便群众游憩为目的,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把大环境绿化与城市绿化相结合,大力植树造林,提高绿化覆盖率,充分利用山、泉、湖、河、城等自然环境要素,突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特色,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历史文化名胜和自然景观,形成融山、泉、湖、河、城为一体的,具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园林城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均可称为绿地:泛指所有被植物覆盖的种植地用地也就是城市中不同类型、不同性质和规模的各种绿地,共同组合构建而成的一个稳定持久的城市绿色环境体系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为城市绿地系统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引,侧重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临界值,侧重于引导和控制,依托于理性的分析而不是感性的直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主要任务: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规定,科学制定各类城市绿地的发展指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和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1.明确城市绿地建设的任务和要求,为城市绿地系统管理提供依据2.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3.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4.协调城市绿地多种功能,控制或者引导城市绿地规划设计最终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的最佳环境系统(绿化覆盖率:在范围内所实用于绿化的乔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性质:政府管理和调控土地利用的途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其他相关规划的关系1.与城市总体规划:是其一个组成部份,是深化细化,两者互相协调与尊重2.与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相互交叉,土对绿有决定性作用,反之有积极反作用3.与景观规划:是其规划设计的重要对象·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隔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古代城市绿地规划1.城市选址对城市绿地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实例:六朝建康南宋临安2.总体而言,古代城市绿地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为少数人享乐所用,规划设计取决于主人的意志·国外近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1.19 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一次高潮,称为“公园运动”2.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对城市绿地规划的影响:【1】带形城市理论——里亚·伊·马塔(西班牙)主张城市沿道路两边建设,宽度500m,长度无限,每隔300m 设一条20m 宽的横向道路,联系干道两旁的用地,用地两侧为100m 宽且布局不规则的公园和林地【2】田园城市理论——霍华德(英)以同心圆放射大道,外围农业用地为主,并强调要在城市周围永久保留一定绿地来控制城市的无线扩张(1902 年的莱奇沃斯是“田园城市”的第一个试点城市) 【3】卫星城镇规划理论与实践——昂温在大城市外围建立卫星城市,以疏散人口控制大城市规模【4】有机疏散思想——伊利尔·沙里宁(美)就是把扩大的城市范围划分为不同的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这种区域内又可分成不同的活动所需的地段,应把工业用地疏散出去,来开辟绿地,试图缓解因城市集中所产生的各种弊端【5】邻里单位规划思想在较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邻里思想把居住的肃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6】现代建造运动中的空间集中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集散主义、分散主义)1.勒·柯布西耶——空间集中规划思想《明日的城市》2.赖特——空间分散的规划思想,主张将城市分散到广阔的农村去共同点:空间集中与空间分散规划思想的共同点是已经认识到了绿地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性,在他们理想的城市中,都有大量的绿化空间,都已经开始思量当时所浮现的新技术(电话、汽车等)对城市的影响·环城绿带规划思想的当代实践1.环城绿带的功能与发展目标适应城市的发展,因此,要素复合性,结构复杂化,形态灵便性,功能多样性,越来越成为环城绿带建设的趋势(强调的是自然与人平衡发展的生态观):沿着自然走廊或者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3【1】作用:养育本地物种,维持自然生态过程,保持空气和水资源,促进人们生活的健康和质量【2】原则:全面、综合、战略、公开【3】目标:保护生态功能与过程,保护自然生产性的土地,保护开放空间,服务大众·中国当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背景与方向1.工业化——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将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放在首位2.城市化——城乡可持续发展——规划中心向外转移,承担城乡绿地一体化重任3.土地资源短缺问题——善于利用土地资源,发挥综合效益4.人口与闲暇背景——节假日游人增多——承担满足人们休闲活动需求重任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线,在建造红线以外不允许建任何建造物·我国现行的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5 大类13 中类11 小类(p69)· 国内参考指标:全市性公园2-3km 区域性公园1-1.5km 居住区公园0.1-1km小区游园0.3-0.5km划的道路红线以外,宽度普通不小于8m· 防护绿地:指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防风林...... )人们遨游欣赏、休憩娱乐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歇息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国外城市绿地分类特点:1.区域一体化2.层次体系化3.要素多元化生态、游憩、景观、避灾、文教【1】生态功能: 1.保护城市环境——a 吸收有毒气体 b 净化水体 c 净化土壤d 减轻放射性污染 f 滞土减尘作用e 改善城市小气候g 减噪作用h 杀菌作用I 环境监测作用j 缓解热岛效应2.防震减灾——防火防震防风固沙保持水土3.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城市野生动物生境【2】景观功能: 1.改善城市形象(丰富建造群轮廓线美化市容形成不同的城市特色)2.营造优美风景(营造城市景观特色 5 要素:道路边界标志物区域特征中心点) 【3】使用功能:1.提供游憩休闲的场所2.提供修养身心的场所3.提供文化教育的场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形成环境教育课堂)4.避灾避害【4】避灾功能、防灾功能:避难场所、防火隔离带、战争藏身地等【5】经济功能:1.直接经济效益——欣赏收入生产收入等2.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关产业社会环境效益·绿规的依据和原则:【1】依据: 1.相关规划成果 2.现状基本条件 3.相关法律法规(最重要)4.技术标准规范【2】规划原则:1.城乡一体化系统整合原则2.生态优先多功能利用原则3.因地制宜区域分异原则4.远近结合动态规划原则5.地方特色原则6.可操作性原则·绿规的层次【1】空间层次:1.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2.城市规划区——城市市区、近郊以及城市行政区内其他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3.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辟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2】阶段层次: 1.总体规划阶段 2.分区规划阶段 3.详细规划阶段·绿规的主要内容:1.城市概况及现状分析2.规划总则与目标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与分区规划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6.树种规划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8.古树名木保护规划9.分期建设规划10 规划实施的措施·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城市中每一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绿地率:指区域内各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区域总面积的比例·绿化覆盖率:指绿化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用地面积的比值(上面三个是三大基本指标,作为衡量城市绿化规划指标的规定)·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城市现状、山水地形与植被等条件,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对绿地进行合理规划【2】系统性原则:城市绿地规划系统作为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必须明确其与其他系统和因素的互相关系,使之互相联系成为稳定高效的系统,从而更大程度的发挥其效益【3】均衡性原则:规划布局时应以服务半径为基本依据,考虑均匀分布,点线面结合,大中小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重点与普通结合,将城市绿地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4】以人为本原则:再达到功能作用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意识,考虑人的需求,提高绿地可参考性,可欣赏性,供人们休闲、遨游、娱乐、活动,并最大程度的满足居民可达性要求·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的基本模式:通常情况下有:点状环状放射状放射环状网状楔状带状指状8 种基本模式【1】点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点状均匀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点状绿地规模较小,位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绿地调节城市小气候、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艺术面貌的功能(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2】环状绿地布局:外形呈环状,多与城市交通同时布置,绝大部份以防护绿带、郊区森林和风景遨游绿地的浮现,在改善城市生态和体现城市风貌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3】放射状绿地布局:从城市中心区向周边放射方向建设绿地,并沿放射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绿色通道,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较好的改善城市通风条件【4】放射环状绿地布局:放射状与环状布局的有机结合,将城市分散的绿地有机联系,组成完整的体系,使居民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利于小区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利于丰富城市总体的艺术面貌【5】网状绿地布局:通过点、线、面、片、环、楔、廊等结合,将各种绿地构成一个自然、高效、多样有一定自我维持能力的动态绿色网络结构体系【6】带状绿地布局:利用现有要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绿带与环状绿带交织的绿地网,在城市周围及功能分区交壤处需布置一定规模的带状绿地,起防护隔离的作用,还可以联系其他绿地使之形成网络,还可创建生态廊道,保护城市中的生物多样性【7】楔形绿地布局: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利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将城市环境与郊区自然环境有机组合,利于将新鲜空气引入城区。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2)规划方案或纲要是规划的关键时期, 1:主要确定规 划建设评价分析。规划基本原则、目标。用地类型,规划控 制指标、基本布用结构、公共绿地与其他绿地规划要点投资 匡算等一些重大原则问题;
划经分区到详规、设计等4个层次,或从系统规划经详规到 设计等3个层次; 中、小城市一般经过从系统规划、详细规划到设计等3个层 次。 特大城市或城区用地相对独立的大、中城市应编制分区规划
各层次规划设计重点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也是全市绿地系统 的总体规划,重点解决全市园林绿地系统规 划原则、目标以及规划城市绿地类型、定额 指标、布局结构和各类绿地规划、树种规划 及实施规划的措施等内容。与城市总体规划、 风景旅游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关规 划相协调,并对城市总体规划等提出调整建 议。
五、相关术语与概念
(1)园林绿地面积:指城市中各类公园、街头绿地、 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生产绿地、 防护绿地、风景林地等绿地面积的总和。
(2)绿地率:指在城市—定区域范围内,上述园林 绿地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3)人均绿地面积:指市民平均可分享的绿地面 积.即每人平均可拥有的绿地面积(单位:m2/人)。
共绿地。
(19)城市绿化:城市中栽种植物以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活动。
(20)城市绿地:城市中用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 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城市绿化用 地。
(4)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规划范围是城市 一定地域或分区范围,如公园、居住区、工 业区、城市两业区、经济开发区、旅游度假 区等。在绿地系统规划、分区或控规指导下, 重点确定用地内绿地总体布局、用地类型和 指标、景观小品与休憩建筑、游览组织、植 物配置原则和竖向规划等。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3章
一、工业革命初期的城市环境
•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的西欧城 市迅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转变为产业工人。他 们拥挤在狭窄的棚户区内,居住环境极其恶劣。 • 在这个时代,人们普遍陶醉于物质生产的繁盛,在发展工 业时尽情地向自然索取资源、毫无顾忌地向环境中排放污 染,大多数西方工业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便始于此时。
6
二、古代东方城市 由于在历史进程、政治体制和世界观等方面多 有不同,古代东西方城市的形态、城市规划理念均 体现出较明显的差异。进入19世纪之前,中国无疑 是东方世界中国力最强、影响力最显著的国家,其 他东方国家的城市规划理念源于中国,这些国家的 城市形态沿着与中国城市大致相同的模式演化,因 此在这里基本上以中国城市作为古代东方城市的代 表。
第3章 城市环境与城市绿地发展史
第一节 古代城市的环境 • 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在公元前3500年前后出现尼罗 河流域、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我国最早的城 市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 • 从城市出现直到工业革命引发城市化浪潮之前, 人类的生产力水平还无力对自然界进行大规模改 造,虽然很多城市都有城墙将自己与周围的乡村、 旷野截然分开,但这道有形边界两边的环境差异 并不大,城市居民与自然环境之间并不遥远。
8
• 唐长安城中已经出现了有计划地系统建设的街道 绿化:街道两侧有排水沟,沟旁栽种整齐的行道 树,树种以槐为主。当时长安街道全是土路,行 道树的种植不仅能进一步美化城市环境,而且还 能有效抑制尘土飞扬。 • 进入宋代之后,都城的街道绿化仍然倍受重视, 宫城前的天街中央有两条“御沟”将御道和两侧 普通行道分隔开,沟中“尽植莲荷,近岸植桃、 李、梨、杏,杂花相间”。
5
• 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并创造美好生活,一些人开始 构思理想城市模型,著名的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 邦(Utopia)、康帕内拉的太阳城等。这些城市 模型是整个理想社会构想的一部分,它们都建立 在彻底废弃私有制的基础上。 • 由于没有相应的社会条件,这些模型在当时不可 能成功,但其中蕴含的思想仍不失光辉。首先, 这些城市模型提出了人类居住环境的理想目标; 其次,它们都明确提出城市规划建设要为大多数 人服务,将为社会大众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放在 社会改造目标之首。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整合、优化杭州新市区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切实可行地指导城市绿地建设,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对《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补充和深化,经批准后的《杭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2——2020年)》,是杭州市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定性文件。
第三条规划范围本次绿地系统规划范围为杭州市区,总面积为3068平方千米,主要包括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滨江、余杭、萧山八区,与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基本一致。
第四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年通过,1998年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年);6、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2001年);7、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9月);8、建设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9、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10、建设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11、建设部:《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方法》(2000年,192号文);12、建设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2002年城建240号文);13、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通知》(2002年城建249号文);14、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第112号)1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等相关规范;18、省政府:《浙江省城市绿化管理办法》(1995年)19、《杭州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1997年)20、《杭州市生态公益林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21、《杭州市城市道路及公共绿地树种规划》(2000年);22、《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及各专项规划(报批稿)等第五条规划期限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基本一致,即:近期:2002—2005年;中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展望到2050年左右。
第三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规划的目的和任务 目的:保护和改善城市自然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 目的:保护和改善城市自然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丰富 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娱乐、 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生产、生活、娱乐、健康所需要 的良好环境。 的良好环境。 四个基本要求(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四个基本要求(互相联系,缺一不可)。 ——布局合理: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均匀分布各级公园绿 布局合理: 布局合理 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 地和居住绿地,使全市居民具有同样到达的条件。 地和居住绿地,使全市居民具有同样到达的条件。结合城市 道路及水系规划,开辟纵横分布于全市的带状绿地, 道路及水系规划,开辟纵横分布于全市的带状绿地,把各级 各类绿地联系起来,组成连绵不断的绿地网。 各类绿地联系起来,组成连绵不断的绿地网。 ——指标先进:城市的绿地指标不仅要分近期与远期,还要 指标先进: 指标先进 城市的绿地指标不仅要分近期与远期, 分出各类绿地的指标,避免某些虚假现象。 分出各类绿地的指标,避免某些虚假现象。 ——质量良好:城市绿地种类不仅要多样化,以满足城市生 质量良好: 质量良好 城市绿地种类不仅要多样化, 活与生产活动的需求,还要有丰富的植物配置、 活与生产活动的需求,还要有丰富的植物配置、较高的造园 水平、充实的文化内容、完善的服务设施。 水平、充实的文化内容、完善的服务设施。 ——环境改善:充分利用城郊各类生态绿地,合理确定生态 环境改善: 环境改善 充分利用城郊各类生态绿地, 绿地布局。在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设置卫生隔离带, 绿地布局。在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设置卫生隔离带,设置改 善城市气候的通风林带及防风林带,以保护和改善环境。 善城市气候的通风林带及防风林带,以保护和改善环境。
二、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002年前的绿地分类: 2002年前的绿地分类: 年前的绿地分类
城市绿地规划学第三章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PPT课件
式中 Agm——人均绿地面积(㎡/人);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地面积(㎡); Ag4——附属绿地面积(㎡); Np——城市人口数量(人);。
9
λg=[(Ag1+Ag2+Ag3+Ag4)/Ac]×100%
式中
λg——绿地率(%); Ag1——公园绿地面积(㎡); Ag2——生产绿地面积(㎡); Ag3——防护绿地面积(㎡); Ag4——附属绿地面积(㎡); Ac——城市的用地面积(㎡);
10
11
第三节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原则和形式
18
13
花园城镇布局 公园花园路系统布局 林带网系统布局 郊区森林及森林公园布局
14
第四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规划
一 、基本知识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各样的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 的生态复合体总和,以及它们的各种生态过程 生物多样性包括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 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二、措施 增加城市公共绿地的种类 丰富绿化层次,增加花灌木及地被植物的运用 按照生态学和群落学的要求,根据植物的生态习 性进行配置 开发野生种质资源,培育优良品种,或引进和选 育该城市绿地建设的适生树种
第三章 城市园林 绿地系统规划
1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前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标题添加
点击此处输入相 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地的类型
3
4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结构
•六、城市绿地系统文件的编制
6.1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 资料的收集工作应该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查研究结合进 行
1) 城市概况 a.自然条件:
气象资料、土壤资料、地质资料、植被资料、各类自然灾害资料 b.社会条件 历史与文化资料:历史资料、城市发展史料、民族与民俗情况 经济与社会资料:国民经济情况、人口情况 c.环境状况: 城市的主要污染源、重污染分布区、污染治理情况和环保情况等
•城市防护绿地应满足工业卫生、生态保护、交通地带 和城市组团的防护要求。
•楔形绿地的布置应满足减少“热岛效应”、调节小气 候等要求,应利用夏季盛行风向以及自然地形、水系等 条件
•城市带状花园绿地的设置应满足道路景观、滨河景观、 铁路景观以及生态保护布局要求。
• 二)、布局目的 • 满足全市居民方便的文化娱乐、休憩游览的要求。 • 满足城市生活和生产活动安全的要求。
• 达到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的目标。
• 满足城市景观艺术的要求。
三)、布局形式 1、 绿地分布的基本模式
•点状、环状、网状、带状 放射状、楔状、指状等
组合方式:点网状、环网 状、环楔状、放射环状、 放射网状
2 绿地系统的标准形态
•中心绿地 •环状绿地(点状绿地) •楔状绿地 •郊区大面积绿地
5.1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1)植物物种多样性规划
(本植物气候带园林植物物种的发掘与应用;相邻植被气候带园 林植物的引种与应用;建立良好的种质资源保存、繁育基地等)
(2)植物基因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3)生态系统多样性规划 (4)景观多样性规划 (5)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
(6)保护措施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概念
• 绿地系统规划:是在城市用地范围内,根 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进行合理 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 件改善人民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创造出清洁 卫生美丽的城市景观
• 二、城市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 (1)城市绿地分类
• 1、按服务对象: • 2、按位置分: • 3、按功能分: • 4、按服务范围分: • 5、按规模分: • 6、按功能系统分: • 7、建委1973年公布的组成绿地系统的内
容 • 8、《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
三、城市绿地系统分类的原则
• 1、以绿地的功能作为主要的分类依据 • 2、分类要与城市规划用地平衡的计算口径
一致 • 3、绿地分类要力求反映不同类型城市绿地
的特点 • 4、应尽量考虑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可比性 • 5、各类绿地的名称及分类应尽量考虑到我
国实际情况和习惯叫法 • 6、要考虑绿地的统计范围、投资来源及管
十、规划层次与术语概念
一、规划层次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层次一般包括城市
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绿地系统分区规划、绿 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及绿地设 计等五个规划层次
• 二、各层次规划设计重点 •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总体规划) • 2、系统分区规划 • 3、绿地系统控制性详细规划 • 4、绿地详细规划 • 5、城市园林绿地设计
理体制
• 四、城市各类绿地的特征及用地选择 • (一)公园绿地
• 1、市区级综合公园 • 2、城市的小型公共绿地 • 3、儿童公园 • 4、动物园: • 5、植物园 • 6、体育公园 • 7、纪念性公园:
• 8、 名胜古迹园林: • 9、游息林荫带:
• (二)生产绿地 • (三)防护绿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发源地为19世纪的英国。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组成城市绿地系统的要素趋于多元化
一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括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与主要内容、城市绿地的分类与指标、城市绿地系统规
以环境与生物保护为导向的生态绿地模式 划的依据与基本原则、绿地系统布局结构、城市绿化的树种规划、生物多样性与古树名木保护规划等。
以人类利用和功能区分为导向的功能绿地模式
早期只考虑土地特性和环境美化 20世纪上半期“服务圈学说”应用 20世纪20年代制定的《东京公园计划书》提出了比较完整、
系统的功能绿地模式。
2.2国内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1985年合肥市的环城绿带建设,开创我国“以环串绿”的绿 地系统先河。 马世骏教授提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 1990年,《城市规划法》 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概念 上海市浦东新区环境绿化系统规划 1992年,《城市绿化条例》
1、城市绿地系统发展概况
2001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从城市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提升 为城市规划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和相对独立、必须完 成的强制性内容。
2002年建设部制定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2002年《城市绿地分类标准》(GJJ/T85-2002)颁布。
2、国内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历程及趋势 2.1国外园林城市绿地发展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
道路红线:规绿划的地城市系道路统路幅规的边划界线的。 学科和理论框架探索
1903年,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沃斯。 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草地不重复计算。
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
3 江西龙南工业园区
4
5.上海虹桥机场绿地
6
7
一、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风景名胜区 郊野公园等
浙江仙居风景名胜区
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面积 187.8平方公里,含神仙居、景星岩、 永安溪漂流、皤滩古镇、淡竹景区, 集奇、险、清、幽于一体,汇峰、瀑、 溪、林于一地。
二、绿地主要统计指标
G12 社区公园
为一定居住用地范围内的居民服务,具有一定活动内 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不包括居住组团绿地
G121居住区公园
服务于一个居住区的居民,具有一定活动内容和设施, 为居住区配套建没的集中绿地。服务半径:0.5-1.0km
G122小区游园
为一个居住小区的居民服务,配套建设的集中绿地。 服务半径:0.3-0.5km
上海徐家汇公园(区域性公园)
公园位于徐家汇广场东侧,北起衡山路、南至肇嘉浜路、西临天平路、 东近宛平路, 占地面积约7.27万平方米。徐家汇公园的设计以生态理 论为指导,以绿为主,特别突出与原有徐家汇繁华商业圈以及衡山路 殖民地时期的花园别墅风格的融合。以茂密的大乔木、各类花灌木、 地被植物构成绿地的要素,绿化配置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
G13 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G133植物园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 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G134历史名园
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并被审定为 文物保护单位的园林
G13 专类公园
具有特定内容或形式,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地
G135风景名胜公园
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 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园林景观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系统:用城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
城市规划:是对这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地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目的:创造优美、自然、清洁卫生、安全舒适、科学文明的现代城市最佳环境系统,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护城市生态平衡,增加城市景观与增强审美功能,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娱乐、健康所需要的优越条件。
内容:1、城市概况与现状分析2、规划依据范围、规模,规划原则、指导思想,规划目标与指标,规划布局与结构3、各类绿地规划(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等)的位置、性质、范围、面积4、城市景观规划要点5、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要求6、对相关规划的调整建议7、树种规划8、分期建设规划9、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10、城市主要规划植物名录等附录
原则:(一)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重视城市内外自然山水地貌特征,发挥自然环境条件优势,同时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对各类绿地综合考虑,统筹安排,形成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与特色。
(二)按照国家有关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规定,根据城市游憩要求,景观建设,改善生态环境,城市避灾防灾等需要,考虑城市现状建设基础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各类园林绿地类型和规模
(三)各类园林绿地达到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不同居民的休息游览需要,各类带状绿地分布形成网络,公园绿地、生态绿地与绿色网络有机结合形成体系。
(四)合理确定近期和远期规划,考虑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因素,合理制定分期建设规划,确保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水平的绿地规模,使各类城市绿地的增加速度不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
(五)树种规划要重视使用地带性树种,坚持以适应本地生长的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乔灌花草比例,以乔和灌为主,同时要考虑植物的观赏、生态和经济价值。
(六)在其他各类绿地合理布局的前提下,为了满足生态环境和卫生防护的要求,需增加生态防护绿地面积时,可以不受规定指标限制。
依据:1、国家及各级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法令2、国家或行业各类技术标准规范3、已获批准的与绿地系统相关的规划4、当地现状基本条件
城市园林绿地类型: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5类。
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公园绿地的选择:1、应选择各种现有公园、苗圃等绿地或现有林地、树丛等加以扩建、充实、提高或改造,增加必要的服务设施,不断提高园林艺术水平,适应改革开放与人民群众的需要。
2、要充分选择河湖所在地,利用河流两岸,湖泊的外围创造带状、环状的公园绿地,充分利用地下水位高、地形起伏大的不适于建筑而适于绿化的地段,创造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色。
3、选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配植绿化树木。
既能显示城市绿化特色,又能起到教育广大群众的作用。
4、结合旧城改造,在旧城建筑密度过高地段,有计划拆除部分劣质建筑,规划建设为公园绿地、花园以改善环境。
5、要充分利用街头小绿地,“见缝插绿”,开辟多种小型公园,方便居民就近休息赏景。
生产绿地的选择:包括苗圃、花园、果园、林场、科研植物园等用地,是城市绿化的生产基地。
一般生产绿地占地面积大,通常应安排在郊区交通方便,土壤及水源条件较好的地方。
既有利于苗水管理,又有利于苗木的生长,但一般不宜多占用农田。
防护绿地的选择:防风林选在城市外围上风向与主导风向位置垂直的地方,以利于阻挡风沙
对城市的侵袭。
2、卫生防护林按工厂有害气体、噪音等对环境影响程度不同,选定有关地段设置不同的防护林带。
3、农田防护林选择在农田附近,利于防风的地带营造林网,形成长方形的网格。
4、水土保持林带选河岸、山腰、坡地等地带种植树木,固土护坡,涵养水源,减少地面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其他绿地的选择:郊区风景林地、森林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绿地的选择不可能利用现有自然山水、森林地貌,安排在远离工厂、污染、城市喧闹区,以及土壤水文条件适宜的地方。
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指城市中平均每个居民所占有的公园绿地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地率等。
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的作用:1、可以反映城市绿地质量与绿化效果,是评价城市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福利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2、可以作为城市整体规划各阶段调整用地,评价规划方案经济性合理性的依据。
3、可以指导城市各类绿地规模的制定工作,为推算城市公园及苗圃的合理规模等,以及估算城建投资计划。
4、可以统一全国的计算口径,为城市规划学科的定量分析,数理统计,电子计算技术应用等更先进、更严密的方法提供可比的数据,并为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或规范的制定与修改,提供基础数据。
影响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的因素:1、国民经济水平2、城市性质3、城市规模4、城市自然条件5、城市所在地地形、水文、地质、土壤等条件6、城市用地的分布现状7、城市中已形成的建筑物8、园林绿地的现状及基础
1、新建居住区绿地率达30%以上改造旧居住区绿地率达25%以上
2、道路按绿化长度普及率和达标率分别为95%和80%以上,市区干道绿化率≧25%
3、公园绿地率达70以上
4、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城市苗木供给率达80%以上
城市园林绿地布局分:块状绿地布局、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混合绿地布局
树种选择原则:1、以乡土树种为主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3、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4、常绿落叶树种相结合5、高大浓荫与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
树种规划的方法:1、调查研究2、确定基调树种3、确定骨干树种4、制定主要树种比例(乔与灌的比例、落叶与常绿的比例、速生与慢生的比例)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程序:
一、资料调查整理:
1、自然资料(地形图、气象资料、土壤资料、植物资料)
2、城市社会经济资料:
历史文化:城市历史、文物、名胜、典故、古树名木、文物保护对象等。
城市建设:城建现状与规划资料,用地布局与人口规模,道路现状与规划断面,城市用地评价等。
社会经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战略,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及产业状况等。
环境资料:环境监测资料,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程度,污染源,污染范围,污染类型和污染措施及其他环境资料。
3、园林绿地资料:(1)现有各类绿地的性质、位置、面积、比例(2)公园的游人量,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游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现状
二、调查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1、城市构图分析评价:比较人口规模、构成、土地利用现状等调查结果,提出人口、产业、城市动向与发展、建成区和城市规模等设想,绘出城市绿化设想图,居住区设想图等。
2、环保分析评价:分析名胜古迹、传统建筑物、历史风土人情、分析评价动、植物等自然特性,绘出环境保护评价图
3、文化娱乐分析评价:分析比较各居住区的人口数和人口密度,已有娱乐设施的位置,利用形态以及市民的要求、娱乐需要预测,必要的娱乐设施和不同设施需要量的测定绘出娱乐分析评价图
4、灾害分析评价:预测各种灾害、公害发生状况及土地利用等,研究火灾、水灾、石崩及噪音、震动等公害可能发生的地区,做出防灾绿地配置的对策,绘出公害、灾害发生预想地区的分析图,防灾评价图
5、景观分析评价:在景观调查基础上,提出各种景观类型,得出城市景观分析评价的结论。
6、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评价:将自然条件调查、社会条件调查的结果分析立案,以绿地的环境保护、娱乐、防灾、景观构成的观点绘出综合评价图。
7、城市形态和绿地构图的分析:比较自然条件的调查和社会条件的现状调查,并分析、评价其结果,利用城市形态,周围环境等城市的立地性,明确城市的性质,合理规划出都市的形态,确立其绿地构图形式,绘出绿地模式图。
三、文件编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