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以下是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知识点:
1.生物的生存需求:这包括对食物、水、空气、阳光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需
求。
同时,生物之间也存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2.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是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通常从绿色
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食物网则是一个更复杂的网状结构,包括多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种子发芽的条件: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
4.植物生长的条件:除了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植物生长还需要阳光和
土壤。
5.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动物的生活习性: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这说明它们对环
境有一定的适应性。
以上是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关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生物的生存需求、食物链和食物网、种子的发芽和植物的生长条件以及蚯蚓和动物的习性等方面。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理论基础。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重点提纲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重点提纲1.生物生存的关系(光、温度、水分、空气)P1-92.食物链:本质是能量传递方向的问题。
P123.发芽对比实验(研究什么问题、研究结果)。
P3(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P7(绿豆牙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4.食物网中找到食物链(最初的生产者,三个或三个以上构成食物链)。
P135.颜色深浅与光的吸收。
P366.树为什么涂白(升温变慢,不容易裂开,裂缝少寄生虫就少)。
P377.太阳能热水器,运用的原理,得到热量的关系。
(用学过的光与热的知识去分析)。
P39-42(我们的设计)8.凹透镜会聚光线图。
P348.地球内部力量,火山、地震、漂移。
根据图出题回答,答到点子上。
P48-499.外部力量,冷和热的作用、冰的结冻、流水的作用、动植物作用……统称风化作用。
(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山脚下堆满了碎石泥沙)P50-5110.月球表面粉尘很厚。
月球上昼夜温差变化大,表面的岩石长期风化的结果。
P5111.土壤的沉积分哪几层。
P5212.土壤和生命,微生物起了很大的作用。
生物依靠土壤;土壤对生物的作用。
P5413.土壤侵蚀实验(土地坡度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小),从这里现象懂得道理。
P55-64(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减少土地的侵蚀)14.土壤研究计划。
P57-58(P58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对侵蚀的影响)15.黄河水为什么特别黄?因为黄河的周边以及上游都是裸露的黄土,土质疏松,又缺少植被,经雨水冲涮,大量黄泥沙被带进河流,所以黄河的水特别黄。
P6116.实验拉力大小、缠绕的圈数(要恢复原来的形态),叫弹力。
P70-7417.实验的计划表,设计记录表(谁与谁的关系)、我的发现。
P70-83(P71研究接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P7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的关系)(P80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P81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P83车轮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比较)。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和环境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依赖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2.生态系统的组成: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和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食物链是表示生物之间捕食关系的线状结构,食物网是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形成的复杂结构。
4.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的能量,动物通过捕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能量。
二、物质的构成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质的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4.化合物的分类:酸、碱、盐和氧化物。
5.化学反应的概念:物质发生性质改变的过程。
6.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反应物在左边,生成物在右边,用“+”连接,用“=”表示相等。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地球自身旋转称为自转。
2.四季的形成原因:地球公转轨道与黄道面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3.昼夜的交替原因:地球自转使得地表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受到太阳照射。
4.五带的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5.时区和日界线的概念:地球上划分为24个时区,相邻时区的交界线为日界线。
四、物体的运动1.运动的分类:平动和转动。
2.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3.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
4.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加速度不变。
5.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忽略空气阻力,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运动。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以下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第一单元:变化中的世界1. 物体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2. 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3. 物体的颜色、气味等性质可以通过感官来感知。
第二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物质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2.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3.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
4.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能量是物体发生变化所需要的,也是物体进行工作所需要的。
2.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热能、声能、电能和机械能。
3. 能源是供给物体能量的来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第四单元:物体的运动和力1.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循环运动。
2.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才能发生。
3.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是物体下落的原因。
4.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第五单元:力的作用和效果1. 力的大小可以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位置来表示。
2.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状的变化和位置的变化。
3. 力还可以使物体停止运动或改变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 力是向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第六单元:生活中的光和影1. 光是物体发出的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和传播路径。
2. 光的传播有直线传播和向外扩散的特点。
3. 镜子可以反射光,产生影子。
4. 白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会分成七种颜色的光谱。
第七单元:动物和植物的适应环境1. 动物和植物适应生活环境的方式有避暑、冬眠、迁徙等。
2. 不同的动物和植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特征。
第八单元:物质与能量的变化1. 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的能量的变化。
2. 物质的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3.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
以上是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的知识点复习整理。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王朝芳一、填空:1个规律历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女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2.16----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3.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45物院保存的日晷名字叫做赤道日晷。
6.太阳“东升西落”,这是我们看到的现象,78.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眉月—新月。
9.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时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和闭合。
2000多年前,瑞典生物学家克罗拉斯.林奈根据这一现象编排出一个富有情趣的“花钟”。
10《墨经》中记载了小孔成像的现象。
11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12.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的路线。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直立的虚像,像与实际物体左右相反,大小和实物一样。
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13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14就是一个天然的放大镜。
15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白色光。
16.1666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的光经过,则不会分解。
17决定是否让电流通过的装置是开关。
18绝缘体,如塑料、橡胶、木块等。
19检验器,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电流通过,如果灯泡亮了说明被测物体是导体,否则是绝缘体。
20.磁铁磁力最大的部位是磁极。
磁铁指向北的一端是北极,用“N ”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南极,用“S ”表示。
2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候他被称为“司南”。
22.电磁铁是一种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
电磁铁的磁性是可以改变的。
通电时有磁性,切断电源没有磁性。
2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串联电池节数等有关。
增加串联电池节数和线圈匝数都能增大电磁铁的磁力。
24.改变电磁铁的线圈缠绕方向和连接电池正负极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25.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资料(人教版)第一章:我们的身体1.1 身体结构- 人体由头、躯干、四肢组成- 头部的主要器官有眼、耳、鼻和口- 脊柱的作用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 骨骼的作用是保护内部器官,使身体保持形态- 肌肉的作用是使身体产生运动,保持体型1.2 身体的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是人的五种感觉- 探究眼的结构和视觉- 探究耳的结构和听觉- 探究鼻的结构和嗅觉- 探究舌头的结构和味觉第二章:生物与非生物2.1 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和非生物有哪些区别- 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之处- 动物的运动方式- 植物的按需生长特点2.2 生物的繁殖- 植物繁殖的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 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胎生、产卵第三章:力3.1 力的引入- 什么是力- 力在生活中的应用3.2 浮力与密度- 什么是浮力- 浮力的应用- 什么是密度-密度的计算公式3.3 摩擦力- 什么是摩擦力- 摩擦力的应用第四章:食物4.1 饮食结构- 营养物质的作用- 食物的分类- 食物的消化吸收4.2 植物的制作食物- 光合作用的过程- 从植物到食物4.3 动物的摄取食物- 动物的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的功能第五章:天文和地理5.1 地球的旋转和公转- 地球的自转、公转- 四季的变化5.2 空气、水和天气- 空气存在的意义- 水存在的意义- 大气对地球的保护和影响5.3 地球的分层- 地球的组成- 地球的分层结构第六章:科学实验6.1 科学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后的处理和探究6.2 探究水的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分析- 实验启示。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学习内容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1.(自己)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自然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光水母)、(极光)。
人速光源:(点燃的蜡蚀)、(点燃的油灯)、(开启的电灯)、(篝火)、(火炬)、(手电筒)、(点燃的火把)。
月亮、彩虹、玻璃幕墙、反光板等不是光源。
4.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5.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6.物体发光需要(能量)。
2.光的传播1.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2.“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3.射击瞄准时,光的传播路径是靶标→准星→人眼。
4.皮影表演时,光的传播路径是光源→皮影人偶→幕布→人眼。
3.光的反射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刽(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2.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3.(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
4.反光效果最好的物体是(镜子)。
5.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的光。
6.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的。
7.光从太阳或火焰发出,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反射后进入人眼,人因此看到了物体。
8.手影游戏、猴子捞月、凿壁偷光、杯弓蛇影、一叶障目、圣火采集,其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猴子捞月、杯弓蛇影、圣火采集。
4.七色光1雨后彩虹的形成与(阳光)有关系。
2.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3.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
4.彩虹的颜色从(内圈)至(外圈)接顺序是:紫、靛、蓝、绿、黄、橙、红。
5.夏天的傍晚,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6.光既可以(混合)也可以(分离)。
第二单元热传递5.热传导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0、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
11、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2、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13、猎隼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主要包括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空气。
4、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对于一个生物来说,周围的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
生物环境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有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当环境不合适它们生存时,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同时,动物在形态、构造和习性上都有它们各自适应环境的本领。
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5、生物之间这样一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称为食物链。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生物的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地吃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俗话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泥底”,就生动而形象地比喻了这种相依为命的食物链关系。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能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因而保护一种生物,也就是保护了许多种生物。
6、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群落。
7、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群落的变化。
8、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物群落。
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我们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近年来,沙尘暴在我国北方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开始影响我国其他地区。
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1872年3月1日成立的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
部编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第一章:生物和生态环境- 生物:植物、动物、人类- 生物栖息地:陆地、水域- 生物的分类:按栖息地分、按动物特点分- 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等- 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用水、垃圾分类、开展环保公益活动第二章:有昆虫的生活- 昆虫:蚯蚓、蜘蛛、蚂蚁等- 昆虫的分类:按生长状态分、按特征分- 昆虫的生活性和生存方式-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第三章:水中生物的生活- 水中生物:鱼、蛙、龟、虾等- 水中生物的生活- 水体的净化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火车行驶的平稳、离心力撑伞、拉力捕鱼等- 滑行:风筝、滑翔机等- 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五章:磁与物的运动- 磁铁的特性:南北极、磁力线- 磁性材料:钢铁、镍、钴- 磁铁的用途:指南针、电铃、电动机、电磁铁- 物的运动:滑动、滚动和转动第六章:声音与物体的振动- 声的来源:声源、声响- 声的传播:空气、固体、液体- 声音的强弱、高低- 振动的产生:弹性形变、剪切形变、扭转形变- 振动的现象和应用第七章:光与视觉-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分散、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色彩:白光、三原色- 视觉的产生:眼睛的构造和原理、物体的颜色- 光的应用:光的反射、折射、光电效应、能源利用第八章:科学探究- 做实验的基本原理- 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步骤- 科学实验中的误差- 科学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科学实验中的数据记录和处理- 科学实验中的观察和总结。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整版)
新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整理〔完好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假如〔体积〕一样,〔重〕的物体容易沉;假如〔重量〕一样,〔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5、〔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6、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7、钢铁制造的船可以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8、一样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9、〔科学〕和〔技术〕严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开展做出了宏大奉献。
10、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1、〔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2、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1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14、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15、〔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16、〔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很多。
17、〔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8、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19、〔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体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一、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现象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1. 空气和水的特性空气和水是自然界中非常重要的物质。
我们会学习到它们的特性和性质。
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形的,而水是无色、透明的。
我们将通过实验来观察气体的体积和重量变化,深化对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理解。
同时,我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的凝固、沸腾以及溶解的过程。
2. 物质的变化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各种变化。
我们会学习到物质的三种基本状态:固体、液体和气体,并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将观察固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液体的蒸发和凝结过程,以及气体的压缩和膨胀过程。
3. 火的形成和燃烧我们将学习到火的形成和燃烧的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将观察到火的形成需要三要素: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火的燃烧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当可燃物质与氧气充分接触且达到一定温度时才能发生燃烧。
二、生物的结构和功能除了物质和现象,我们还将学习到生物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观察和探究,我们将学习到以下几个重点内容。
1. 植物的结构和生长我们将学习到植物的结构和生长的过程。
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和花等部分,我们将了解到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植物的生长需要光照、水分和适当的温度等条件。
2. 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我们将学习到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式。
通过观察和比较,我们将了解到不同动物的体型、运动方式和生活习性。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到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脊椎、按外骨骼等。
3. 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我们将学习到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将了解到不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并探究动物繁殖的方式,如卵生、胎生和无性生殖等。
三、力和简单机械此外,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我们还将了解力和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1. 力的作用和测量我们将学习到力的作用和测量。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概述一、科学探究1. 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 观察和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的原则、数据记录和分析。
3. 科学态度:好奇心、求知欲、客观性、合作精神。
二、生物与环境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态平衡的概念。
3. 植物的生长: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
4. 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繁殖、动物的发育过程、动物的迁徙和冬眠。
三、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转换、物态变化的过程。
2.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密度、溶解性、酸碱性。
3. 能量的转换和守恒:能量的形式、能量转换的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4. 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滑轮系统、斜面和楔子的原理。
四、地球与宇宙1. 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的构成。
2.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的形成、昼夜更替。
3.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干旱的形成原因和预防。
4. 宇宙的探索:太阳系的构成、恒星和行星的区别、宇宙的起源和演化。
五、科技与生活1. 科技的发展:三次工业革命的概述、现代科技的发展趋势。
2. 科技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清洁能源的利用。
3. 科技与健康: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科学锻炼的方法。
4. 科技与信息:互联网的基本知识、信息安全和网络素养。
六、科学实践1. 实验操作技能: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
2. 科学项目设计:项目选题、计划制定、实施步骤、成果展示。
3. 科学思维培养: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
4. 科学伦理:科研诚信、生物伦理、环境保护的伦理要求。
请注意,上述内容是一个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的概述,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计划有所差异。
教师和学生应参考具体的教材和课程标准来准备和复习。
教科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全)
WORD格式..可编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键。
9.食物键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备色至望宪。
1.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他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6.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佣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小明发现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9.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10.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1.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统、反光镜。
12.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3.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教科版五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知识点精选
五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提纲 《生物与环境》1、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周围环境),只有当环境满足它们的需要的时候,它们才能够生存下来。
2、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3、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仙人掌原产于热带荒漠地区,叶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能贮存大量的水,同那里缺水、酷热、干燥的环境有关。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10、像池塘里的(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1、制作生态瓶的先后顺序可以概括为:①瓶子去盖 ②铺沙装水 ③种植水草 ④放上鱼虾。
1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13、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1956年我国建成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14、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
实验一:种子发芽是否必须有水?(见课本3页)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用到的材料:纸巾、绿豆6粒、不漏水的盒子2个、水、。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完整版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特准备了本篇完整版科学复习资料。
希望通过阅读本文,同学们能够巩固和回顾所学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第一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种类的生物数量和分布。
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有助于我们认识和保护自然界的生物资源。
1.1 动物的多样性动物是地球上众多生物中的一类,具有丰富多样的形态和习性。
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1.1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和脑部,包括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
它们在进化过程中逐渐适应了各自的生存环境,有着不同的特征和适应方式。
1.1.2 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没有脊柱和脑部的动物,包括昆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无脊椎动物数量庞大,并且在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都有广泛分布。
1.2 植物的多样性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植物可以根据其种子的种类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1.2.1 裸子植物裸子植物是指其种子暴露在外的植物,如松树、银杏树等。
它们在种子的保护上相对较少,种子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1.2.2 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种子包裹在果实内,如苹果、桃子等。
它们在种子的保护上相对较好,种子可以通过果实的传播方式广泛分布。
第二章: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物质与能量的转化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
2.1 食物链与食物网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一种方式。
它由食物生产者、食物消费者和食物分解者三个组成部分构成。
同一食物链上的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的相互传递来获得能量。
2.1.1 食物链食物链是一个简单直观的表示方式。
例如,草→兔子→狐狸,其中草是食物生产者,兔子是食物消费者,狐狸是食物消费者。
2.1.2 食物网食物网则是多个食物链之间相互交织形成的网络。
通过食物网,能够更全面地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要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一、基础知识。
1、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适当的空气。
2、在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水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行实验研究。
3、种子发芽实验中,要用放大镜观察绿豆种子,测量它们的大小,再把它们画下来,并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它们。
4、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6、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7、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8、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9、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二、解释概念。
1、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2、生产者:食物链中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3、消费者:食物链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4、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事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生态系统: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6、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三、举例。
1、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香蕉树生活在降水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子非常阔大。
②松树生长在降水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子细长成针形。
③仙人掌生长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子退化成了叶刺。
④白杨树生长在多风的北方地区,所以树干长得十分高大。
⑤橘子树生长在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南方才能结出甘甜可口的果实。
……2、动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答:①候鸟(如大雁)为了找寻适合生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足自身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方冬眠。
③企鹅生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身体的脂肪很厚,用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皮毛的动物每年都会脱毛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水鸟必须生活在湖泊、河流等有水的地方。
……3、食物链的举例。
答:①草→兔子→鹰②落叶→蚯蚓→小鸟4、自然保护区。
答:①世界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②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四、简答。
1、哪些条件影响绿豆芽的生长?答:绿豆芽的生长受水分、温度、阳光、养分等因素的影响。
2、在食物链“草兔子鹰”中,如果:①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大量繁殖,草来不及长大就很快被吃光,大量的兔子会饿死,草可能重新生长,经过漫长的时间重新平衡。
或者因为没有植被,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小气候恶化,降水减少,植物更难生长,形成荒漠戈壁,兔子、老鹰死的死,迁徙的迁徙。
②如果兔子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大量的鹰会饿死,草会疯长,植被不合理,可能引发草原火灾……③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兔子会因缺少食物而减少,最后会消失。
老鹰也会饿死,草原会逐渐荒漠化……3、人类的什么行为会造成鹰、兔子的减少和草的减少?答:人类对老鹰、兔子的猎杀;为防止兔子与牛羊争牧草而进行的猎杀和驱赶;为了发展经济而过度的放牧;环境的恶化导致的生长困难;等等。
4、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人类应该做些什么?答:①爱护动植物,不伤害它们。
②保护森林,不乱砍滥伐。
③多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惜的动植物。
④保护草原,合理放牧。
……第二单元《光》一、基础知识。
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3、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4、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5、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6、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7、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8、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在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温暖)。
9、(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10、人们发现(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汇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1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12、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射能量的(二十亿分之一)。
13、太阳的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约摄氏(2千万度)。
14、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15、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有关,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二、解释概念。
1、光源: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投影: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发光。
三、举例。
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2、投影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皮影戏、手影表演、3、生活中光的反射原理的运用。
答:①汽车反光镜②医生带的额镜③潜望镜4、凹面镜和凸透镜原理的应用。
答:①放大镜②望远镜③古代人用凹面的铜镜取火④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太阳灶5、太阳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答: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充电器、太阳能花、太阳灶、太阳能温室……四、简答。
1、影子有什么特点?答:①影子会随着光源的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②影子的大小与挡光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大影子小,距离小影子大。
③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答: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太阳的方向和位置的高低来变化。
即早晨太阳在东偏北,影子在西偏南;中午太阳偏南,影子就偏北;下午太阳在西偏北,影子就在东偏南。
清晨和傍晚太阳位置最低,影子最长;正午太阳位置最高,影子最短。
3、影子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留下一个暗区,这个暗区形成了影子。
4、光有哪些特性?答:①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能反射。
5、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答:这是因为需要增强反光的原因。
因为灯罩可以把灯泡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线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6、教师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答:墙壁涂成白色是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较强,可以增强教室内的反光,使教室更加明亮。
7、光的强弱与温度有什么关系?答: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8、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答:夏天温度高,浅色衣服反光能力强,吸收的热较少,所以穿起来较凉爽。
而冬天温度低,深色衣服吸热能力强,反光少,所以穿起来较暖和。
9、宇航服的颜色与光泽和防辐射有什么关系?答:宇航服一般都是银色的,这是因为银色可以减少辐射,可以保护宇航员。
10、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利用集热器吸收太阳光,将光能转化成热能,并通过储水箱将热水储存。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一、填空: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西藏地处高原,那里有许多有着尖峰的冰山;内蒙古的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边。
2、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
海洋在地形图上用蓝色表示,用绿颜色表示平原。
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2007提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在引发海啸造在人员伤亡的同时,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突然拔高了3米。
4、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火山和地震。
5、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
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有关。
6、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风化。
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形地貌。
8、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变化,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
9、科学家认为喜马拉雅山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两个大板块受拉张而形成的。
10、岩石的风化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如海南第一山;云南的石林;黄山奇石等。
11、整块的岩石风化形成碎石,碎石继续变化就会变成越来越小的颗粒,这些细小的颗粒经过长时间后又会变成土壤。
12、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沙砾(小石子),其次是沙,接着是比沙还小的粉沙,最小的土壤微粒是黏土。
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土壤为生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14、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
15、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
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雨水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7、在自然界,地表的地形常常不是很平的,各处植被覆盖的程度也不一样,天空中的降雨量也有大有小。
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8、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
19、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0、除了流水,还有其他自然力如风、冰川、海浪等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21、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22、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人类自身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二、名词解释: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腐殖质: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烧的东西,主要是土壤里动植物肢体腐烂以后变成的,叫做腐殖质。
3、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4、冰川:地质学家把在地表缓慢移动的大冰体称为冰川。
三、问答题:1、地震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危害?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形成的,它能引起地裂、水灾、火灾等。
2、引起岩石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哪些?主要有①冷和热的作用②水流的作用③植物的作用④动物活动的作用。
3、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土壤是由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