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贤》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教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教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兴贤教材分析《兴贤》是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2第五单元的扩展阅读课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任贤使能、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本文的第一段引用了事实论据,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并且运用了许多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这很好地突出了论点,使观点更有说服力。

对我班的学生来说,这是学习写议论文很好的教材。

学情分析对象是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积累了很多的文言知识,掌握了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本班学生基础扎实,有良好的自学能力。

但是,很多学生作文比较差,特别是议论文。

在议论文写作中,他们缺少依据,或者选择一些不可靠的例子。

我希望,通过学习本文,他们能学会选用更有说服力的事实依据,还会运用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第一段学习目标1.疏通字词。

2.学会选用更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

3.学会运用对比论证。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在写议论文时选用更有说服力的事实论据,学会运用对比论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王安石)王安石,我们并不陌生,我们之前学过他的的文章《游褒禅山记》,那么谁来说说王安石?(引导学生介绍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篇政论文---《兴贤》。

解题:兴,举用也。

贤,有贤德的人。

“兴贤”即举贤,也即第一段的“任贤举能”。

二、疏通字词(一)预习检查:字音仲虺(huī)祭( zhài)公谋父(fǔ)内史过(gè)注意姓氏异读的情况,例如:尉迟(yù chí)令狐(líng hú )仇(qiú )(二)自由读,交流第一段重点字、词、句。

针对学生难懂的字词句,教师引导补充。

任贤使能:任用贤能之士.专己:个人专断,刚愎自用通义:共同的道理流俗:一般人,普通人例如:“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

”“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报任安书》治安之世:安定的时代盖,在字典里意思有:①大概②连接上一句或上一段,表示推论原因。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五单元20兴贤教案1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兴贤教学核心素养:学习文言知识,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掌握本文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1、从文中兴贤的意义,明确兴贤的现实需要。

2、文章论证的方法和结构。

教学难点:本文古人姓氏异读情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与联系历史现实相结合。

教学过程:一、 导入:习近平新时代是个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时代,人才是发展和创新的必备条件。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兴贤》,看看王安石对贤才的看法。

二、 讲授新课:1、学生结合课文注音注释朗读全文。

2、基础整合:(1)通假字践五帝、三皇之涂.同“途”,治世的境界。

(2)古今异义(1)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

古义:俗人,世俗之人。

今义: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2)魏、晋而下,至于..李唐。

古义:直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3)一词多义(1)迩⎩⎪⎨⎪⎧ 不迩.小人:动词,亲近、偏信举类迩.而见义远:形容词,近(2)轶⎩⎪⎨⎪⎧ 轶.三代:动词,超过、超越轶.我河县:动词,袭击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散失(3)践⎩⎪⎨⎪⎧ 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动词,实行、实践、履行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动词,踩、踏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动词,践踏、登上(4)文言句式(1)有贤而用,国之福也:判断句。

(2)不责人以细过:状语后置句。

(3)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省略句。

3、整体感知结构图解中心主旨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分析,论证了中心论点——国家的兴盛、衰亡,能否任用贤能之人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4、重难点突破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

结合文章,畅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千古英雄怀才不遇,原因诸多,结合本文,从统治者方面来看,有以下几点:①统治者闭目塞听,甚至刚愎自用,不能广开言路,虚心接纳意见;②统治者求全责备;③统治者忠奸不分,亲小人,远贤臣;④统治者墨守成规,挤压了人才发挥的空间。

第五单元20兴贤教案3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第五单元20兴贤教案3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

兴贤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重要字词和特殊句式等知识点,熟练地翻译全文。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论证方法。

3、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扩展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重点:1、文章论证方法和结构。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扩展素材、运用到写作中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学习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王有一定的了解,而本文除了几个不常用的异读字外,其余都不难理解,可以通过对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的分析,让学生学会触类旁通,扩展素材,写成一篇现代议论文来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课件1一、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王安石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了,哪位同学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课件2王安石简介课件3二、温故而知新,我们学习过的名句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不畏浮云遮望眼,__只缘身在最高层__。

(《登飞来峰》)看似寻常最奇崛,__成如容易却艰辛。

(《题张司业诗》)在我们学习过的《游褒禅山记》中,他告诉我们:“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三、文章结构;齐读课文: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整篇文章作者是怎么样构思的?带着这问题全班齐读一遍课文。

课件4 四、联系考点,演练•提升1、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2、不责人以细过(细小的过错)2009年湖北卷: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解析:注意“意”“被”的用法,另外注意倒装句和反问句的合理翻译。

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课件5 3、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2011年广东卷:①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游水中。

答案:罗公招募擅长游泳的人,(让他们)拿锋利的锯子隐藏在上游的水中。

【解析】第①小题,“募”“者”“上流”和省略句为得分点,“募”译为“招募”,“者”译为“……的人”,“上流”译为“河的上游”,“持利锯”的主语是“善泅者”,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将被省略的主语补全。

兴贤

兴贤

兴贤学习目标1、学习文言知识,了解历代的贤臣名相。

2、掌握本文论证的方法和结构。

3、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理解“兴贤”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文章论证方法和结构。

学习难点:课后练习文段《读孟尝君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之前学生刚刚学习过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对作者及其作品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论证特点,理解任贤使能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的习气,而战事不断,多以宋军败北而告终。

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北宋的冗官、冗兵、政治腐败极深。

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

10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也称募役法)、市易法、免行法、方田均税法;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保甲养马法)、设置军器监;还改革学校与科举制度,裁并州县等。

变法及领域之广,力度之大,列宁也称赞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变法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任贤使能、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思(一课时安排,思的部分需要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课堂上几分钟时间的准备接下来是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检查,通过学生展示的形式进行)1、读课文,借助相关资料,了解历代名臣贤相。

2、掌握重点字词意义,翻译全文。

(分小组进行)3、简要分析课文的结构。

4、自主学习句段精赏部分。

思后展1、借助相关资料,了解历代名臣贤相:(本教学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介绍历代名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包括写作素材)(可以有重点的选讲其中几个,不必面面俱到),(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仲虺:商汤时期的著名大臣。

他与伊尹并为商汤左、右相,辅佐商汤完成大业。

祭公谋父:一位贤明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兴贤》教案之教材梳理.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兴贤》教案之教材梳理.

20.兴贤文题解读本文通篇是议论。

兴,举用也;兴贤,谈进用人才。

有人才不用,则如同无人才。

盛世、衰世皆有人才,区别只在于上位者愿不愿举用人才而已。

文章起笔就提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这一中心论点,接着进行分析,并举例论证,最后指出如何任用贤者。

走近作者王安石 (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

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诗文颇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

其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歌遒劲清新。

其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其中《桂枝画·金陵怀古》颇有名。

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背景纵览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早在庆历三年(1043),他就抨击西昆派的代表人物杨亿、刘筠“以其文词染当世,学者迷其端原”,批判他们的文风“无文章黼黻之序”(《张刑部诗序》)。

后来他的文学观随着变法思想的形成而明显地表现出功利主义的倾向。

他的文学主张的核心是:“文章合用世”(《送董传》),“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

但不否定修辞技巧的作用:“容(形式美)亦未可已也,勿先之,其可也。

”(同前)他的文学创作正是这种主张的具体实践。

他的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有直接向皇帝陈述政见的奏议,有针砭现实的杂文。

像《兴贤》《委任》,从正反两面反复论证,逻辑性很强。

《兴贤》一文关心的是国事,为政论名篇。

字词梳理1.字音仲虺.(hu ī) 祭.公(j ì) 召.公(sh ào ) 伍.员(w ǔ) 翟.景(zh ái ) 博询众庶.(sh ù) 不迩.小人(ěr ) 谗谀..(ch án y ú) 轶.(y ì) 扰攘..(r áo r ǎng ) 谠.直(d ǎng ) 2.多音字3.形近字⎩⎨⎧犹如犹打扰扰 ⎩⎨⎧悲哀哀衰败衰 ⎩⎨⎧嗔怪嗔慎重慎 ⎪⎩⎪⎨⎧土壤壤喧嚷嚷扰攘攘 ⎩⎨⎧馋嘴馋谗言谗 ⎩⎨⎧秩序秩奇闻轶事轶⎪⎩⎪⎨⎧徐徐徐用途途涂改涂涂 ⎪⎩⎪⎨⎧浅薄浅金钱钱实践践4.词义任贤使能:任用贤能之士。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兴贤》教案设计 粤教版选修(高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兴贤》教案设计 粤教版选修(高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兴贤》教案设计粤教版选修(高二)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知识,会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结构和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兴贤”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在写作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自学法、引导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10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1085年,哲宗即位,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全被废除。

虽然新法被废除了,但王安石的变法,仍旧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任贤使能、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内容解析】1、文章分为两段,这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段讲为什么要“兴贤”,也即“兴贤”的重要性。

第二段讲怎样“兴贤”,也即“兴贤”的做法(教师补充,这是议论文的常见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有:A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六国论》B.论点———论证———结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第一段中,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正反对比论证——兴贤则昌(正),反之则亡(反)。

举例(事实)论证——列举历史事实,以古证今。

3、君王要怎么做才能“兴贤”?明确:①“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要求广泛咨询众人的意见。

②“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要求广开言路,让人们敢于说话。

③“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要求疏远小人。

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要求不墨守成规。

⑤“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要求不要对人才求全责备。

4、本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语言表达灵活,或用对举,如“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

或用排比,如“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

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20课《兴贤》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第20课《兴贤》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20\^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背景链接仁宗庆历年间朝廷拥有庞大的军队,但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的习气。

彼时战事不断,而多以宋军败北告终。

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澧渊之盟”。

神宗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

变法触及官场的腐败、用人体制的昏暗,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变法失败。

王安石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指出“兴贤”的重要性:任贤使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

—-♦文脉梳理,提卅观点: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弃贤专己而衰举例证明:治乱之世,均有贤才 得出结论: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 、 有之而不川,犹无冇也,今太平之世,人才济济 任贤的具体做法一五“则”行此道,国家兴旺发达一、阅读课文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 题◎理解词句分析问题 (为什么)八, 贤、解决问题(怎么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流俗所共知耳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社会上流行的风俗习惯(含贬义)(2)魏、晋而下,至于李唐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般用于下一句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答案:⑴粗俗鄙陋的人,一般人⑵直到2.【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国以任贤使能而兴(2)弃贤专己而衰⑶有贤而用答案:(1)贤、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贤能的人(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贤能的人3.【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⑴国①国以任贤使能而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去国还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死国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9章扩无看負调音①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夙兴夜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④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答案:⑴国:①名词,国家②名词,周代诸侯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③名词,国都④名词,国事\V【FT4.【文言句式】指岀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五单元20兴贤(2)

高二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教学教案第五单元20兴贤(2)

20 兴贤一、教学目标:1. 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姓氏异读现象。

2. 掌握文中重点虚实词和特殊句式的用法。

3. 学习本文的严密的论证方法和文章结构。

4. 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1. 文章论证方法和结构。

2. “兴贤”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难点:古人姓氏异读现象。

四、教学课型:讲读课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1. 导入,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

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是宋神宗时的宰相,创新法,改革旧政。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

词作不多,但其特点是能够“一洗五代旧习”,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

有《王临川集》。

王安石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

其散文以议论性居多。

王安石文章的特点是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的主张。

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练、朴素,立意非凡。

2. 写作背景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百万大军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习气,而朝廷政治腐败。

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北宋当时存在大量冗官、冗兵,政治腐败极深。

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

变法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利益、用人体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导致变法的失败。

在封建时代,任贤使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

王安石在《兴贤》中提出的“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的观点是值得肯定的。

3. 学生诵读课文,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自行正音并理解文意,向教师提出疑难。

教师予以解答并补正。

4. 教师提出重点虚实词等,为学生疏通课文,注意古人姓氏异读现象。

5. 文章研析本文分两段,从两个方面紧扣题目,就选贤任能作了简明而令人信服的论述,分别集中而有联系地回答了“为什么”和“怎么样”两个方面的问题。

王安石《兴贤》教案

王安石《兴贤》教案

选修《唐宋八大家散文》王安石《兴贤》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兴贤》,深入分析《兴贤》中隐含的人才标准,进而丰富对王安石其人的认识与了解。

2.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学生在阅读中发现、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1、齐读未断句文章,回顾文章结构思路(PPT)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PPT)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PPT)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PPT)结构思路:1.要兴贤——兴贤的重要性2.举例论证兴贤的重要性3.如何兴贤——兴贤的做法2、寻找联系思考:我们已经学习了王安石的三篇文章,(PPT)《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兴贤》三篇文章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回答。

笼统地说:都与变法相关。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内容上的对应、呼应关系。

《游褒禅山记》:明变法之志《答司马谏议书》:反驳变法反对者(反对者对应《游褒禅山记》中的“幽暗昏惑”)《兴贤》:变法举措(人才对应《游褒禅山记》中“志、力、物”的“物”)3、发现矛盾思考:在学习《兴贤》时,有没有发现与前面学习的文章有矛盾之处?矛盾:在《兴贤》中,王安石“博询众庶”“谠直之路”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批评王安石“拒谏”有矛盾。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呢?4、解决矛盾1.学生回答。

高中选修2语文《兴贤》教学设计2

高中选修2语文《兴贤》教学设计2

助词,的 代词,贤能的人
代词,这 代词,这
助词,不译
•也 有贤而用,国之福也 犹无有也 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
语气词,表判断 语气词,不译 句中停顿,不译
特殊句式
• 判断句 • 被动句 • 倒装句
有贤而用者,国之福也
不拘文牵俗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不责人以细过 犹有贤能若是之众
我们来求证:
“王安石之文章,过分强调“实用”,缺少文 学的韵味,瘦硬枯燥,使文学成为儒学的附庸。”
提出问题

道理论证

议 分析问题
论 文 结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构 解决问题
道理论证 假设论证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 弃贤专己而衰”
“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
“博询众庶; 不有忌讳;不迩小人; 不拘文牵俗;不责人以细过。
结构之惑:对本文分段颇有争议,你认为 应该怎样分?
起承转合,是中国古代诗文的写作技巧。
王安石性格特点:
果敢率真,刚正不阿;傲岸倔强, 博闻强识。
•写作的对象
“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多的诗人,而 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 ——法.圣伯夫
接受美学强调,作品只是一个物质成品,只有 潜在的审美价值,在读者的理解和解释中,它才表 现出实际的审美价值。
本文是写给皇帝看的“诏书”。需要直陈其见, 说理透彻,辅佐治世。
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 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
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间
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 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兴贤
怎么办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 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 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 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 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 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苟行此道,则何虑 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

语文版选修《兴贤》word教案1

语文版选修《兴贤》word教案1

语文版选修《兴贤》word教案1《兴贤》吟诵赏析蓝宝石盒何珠凌波①不过横塘②路,但目送、芳尘③去。

锦瑟华年④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⑤朱户,只有春知处。

云朵在慢慢地飞舞⑥ 天空高耸,暮色朦胧,这支笔有了一个新的话题,那就是心碎的句子。

你有多少烦恼?宜川烟草,这座城市风和日丽,李子时节多雨⑦. [注]①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②横塘:在苏州南十里许。

③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④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⑤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⑥冉冉:流动的样子。

⑦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赏析】这首诗描述了由于理想无法实现而感到沮丧和沮丧的“闲愁”。

写“美”是期待,但不可能,这意味着理想无法实现,形象生动。

最后,本文用三个隐喻来说明“闲暇烦恼”的存在是多方面的、混乱的、挥之不去的,非常生动。

在他的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暇变成了一种可感知的“一川烟,风絮满城,梅黄雨”。

它不仅生动、真实地展现了诗人受挫、迷茫、悲惨的内心世界,而且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晚春烟雨的朦胧景象,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

最后,“宜川烟草,满城飞絮,梅花黄雨”,江南的风景用来描述悲伤的深度和广度,广袤的面积用来描述悲伤的数量。

《满城风絮》用立体的方式描述了整个空间中悲伤的深度和广度,“梅黄雨”用以描述漫长而艰难的悲伤时光,更加有趣而有意义,被称为杰作。

预习导引[接近文本]1。

背景链接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的习气,而战事不断,多以宋军败北而告终。

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北宋的冗官、冗兵、政治腐败极深。

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

变法触及官场的腐败与用人体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变法失败。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封建时代,任贤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

语文选修第20课《兴贤》精品课件

语文选修第20课《兴贤》精品课件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 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 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 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 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 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 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 为我擒也。”
①一节是形容得意人一节是形容闲 居人一节是形容奔走伺候人却结在 任贤不肖何如也一句上终篇全举李 愿说话自说只数语其实非李愿言此 又别是一格式
——评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宋]楼昉《崇古文诀》卷九)
②有抑扬隐显不失实之道有朋友 交游无限爱惜之情有相推以文墨 之意即令先生自第作墓志亦当压 卷此篇
——评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清]储欣《唐宋十大家全集录·昌黎先生全集录》 卷六)
③篇中欲写今日始见西山先写昔日未见 西山欲写昔日未见西山先写昔日得见诸 山盖昔日未见西山而今始见则固大快也 昔日见尽诸山独不见西山则今日得见更 为大快也中写西山之高已是置身霄汉后 写得游之乐又是极意赏心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 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 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 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 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苟行此道,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然后践五帝、三皇之 涂哉。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2021年整理〗《兴贤》新课讲知4完整教学课件PPT

〖2021年整理〗《兴贤》新课讲知4完整教学课件PPT

3、“兴贤”与国家的兴衰有何联系? 提示 王安石作为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提 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现状,实行新政,有远大的抱负。 要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必须起用一批德才兼备的贤士, 而且变法会涉及社会的多方面,特别是触及官场的腐败 和用人体制,如果朝廷能够广开贤路,招揽英才,君王 能任贤使能,虚心纳谏,那么国家兴邦就有希望。如果 有贤不用,必将导致国家衰亡。
纵观世界历史,每一次的变法都近乎是一场革命,而每 一次的革命都有它的阶级性,它由一定的阶级主导,最后胜 利的果实也属于这一阶级。那么,王安石变法是代表哪一阶 级呢?士大夫阶级、封建统治阶级、商人还是农民?我还没 有想明白,或许他不代表哪一阶级,他只代表他自己,他游 走于各个阶级,留在了阶级之间的缝隙当中,被任何一个阶 级所接纳所不接纳吧?他就像一个流浪汉,无家可归的流浪 汉,就那样一直流浪着,直到死去。
4、本文是怎样论证为什么要“兴贤”的? 提示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 专己而衰”,然后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反复从 正面论证了兴贤则昌,又从反面说明了不兴贤则亡的道 理。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作者采用举例论证,列举了 历史上兴贤则国昌的事实,以古证今,说明了兴贤的必 要性。
名词,国都,京城 名词,国事
名词,过失,过错
动词,责备 动词,犯错误
动词,经过
副词,过分
名词,志向 动词,记载,记录
动词,标记 名词,有志向 动词,用符号作标志 动词,实践,履行 动词,践踏,登上 动词,亲近,偏信 形容词,近
代词,贤才
结构助词,的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指示代词,它们
王安石这一类人,可以算是人类中的异类了,他们只为 自己的理想而活,一生为之奋斗,即使失败也不后悔。我想, 我们至少可以为他的勇气,为他的固执鼓掌吧。

粤教版选修《兴贤》word教案 1

粤教版选修《兴贤》word教案 1

《兴贤》吟诵·赏析青玉案贺铸凌波①不过横塘②路,但目送、芳尘③去。

锦瑟华年④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⑤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⑥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⑦。

【注释】①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②横塘:在苏州南十里许。

③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④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⑤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⑥冉冉:流动的样子。

⑦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赏析】这首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即,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

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结尾处“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

预习·导引【走近文本】1.背景链接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的习气,而战事不断,多以宋军败北而告终。

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北宋的冗官、冗兵、政治腐败极深。

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

变法触及官场的腐败与用人体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变法失败。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封建时代,任贤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

2.走近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

高二语文《兴贤》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兴贤》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兴贤》教案设计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语文《兴贤》教案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知识,会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结构和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兴贤”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本文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在写作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自学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10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1085年,哲宗即位,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全被废除。

虽然新法被废除了,但王安石的变法,仍旧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任贤使能、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内容解析】1、文章分为两段,这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段讲为什么要“兴贤”,也即“兴贤”的重要性。

第二段讲怎样“兴贤”,也即“兴贤”的做法(教师补充,这是议论文的常见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有:A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六国论》B.论点———论证———结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第一段中,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正反对比论证——兴贤则昌(正),反之则亡(反)。

举例(事实)论证——列举历史事实,以古证今。

3、君王要怎么做才能“兴贤”?明确:①“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要求广泛咨询众人的意见。

②“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要求广开言路,让人们敢于说话。

③“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要求疏远小人。

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要求不墨守成规。

⑤“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要求不要对人才求全责备。

4、本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语言表达灵活,或用对举,如“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

xx省xx市高中语文《兴贤》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xx省xx市高中语文《兴贤》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兴贤》吟诵·赏析青玉案贺铸凌波①不过横塘②路,但目送、芳尘③去。

锦瑟华年④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⑤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⑥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⑦。

【注释】①凌波:形容女子走路时步态轻盈。

②横塘:在苏州南十里许。

③芳尘:指美人的行踪。

④锦瑟华年:比喻美好的青春时期。

⑤琐窗:雕刻或彩绘有连环形花纹的窗子。

⑥冉冉:流动的样子。

⑦梅子黄时雨:四五月梅子黄熟,基间常阴雨连绵,俗称“黄梅雨”或“梅雨。

”【赏析】这首词抒写了因理想不能实现而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写“美人”可望而不可即,喻指理想不能实现,形象生动。

末尾连用三个比喻来表现“闲愁”之多、乱、缠绵不断,十分生动。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结尾处“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以江南景色比喻忧愁的深广,以面积广大喻愁之多,“满城风絮”以整个空间立体地比喻愁之深广,“梅子黄时雨”以连绵不断比喻愁之时间长和难以断绝,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

预习·导引【走近文本】1.背景链接仁宗庆历年间有庞大的军队,但军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养成了骄堕的习气,而战事不断,多以宋军败北而告终。

真宗景德元年,宋与契丹订立了屈辱的“澶渊之盟”。

北宋的冗官、冗兵、政治腐败极深。

神宗即位后为了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把希望寄托在王安石变法上。

变法触及官场的腐败与用人体制,在统治阶级内部引起轩然大波,最终变法失败。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在封建时代,任贤能还是弃贤专己,是辨别明君与昏君的标尺,也是关系到国家兴衰治乱的关键。

2.走近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也是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佑三年(1058年),向宋仁宗上万言书针砭时弊、要求改革。

高二语文《兴贤》教案设计免费范文

高二语文《兴贤》教案设计免费范文

由于每位教师的知识、经验、特长、个性是千差万别的。

而教学工作又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因此写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那么《兴贤》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知识,会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结构和论证方法,并能在写作中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兴贤”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论证方法和结构在写作中的运用。

教学方法:自学法、引导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1069年2月,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变法。

1085年,哲宗即位,起用司马光为相,新法全被废除。

虽然新法被废除了,但王安石的变法,仍旧使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论述了任贤使能、任用贤才的重要性。

【内容解析】1、文章分为两段,这两段各写了什么内容?明确:第一段讲为什么要“兴贤”,也即“兴贤”的重要性。

第二段讲怎样“兴贤”,也即“兴贤”的做法(教师补充,这是议论文的常见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有:A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六国论》B.论点———论证———结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2、第一段中,作者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明确:正反对比论证——兴贤则昌(正),反之则亡(反)。

举例(事实)论证——列举历史事实,以古证今。

3、君王要怎么做才能“兴贤”?明确:①“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要求广泛咨询众人的意见。

②“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要求广开言路,让人们敢于说话。

③“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要求疏远小人。

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要求不墨守成规。

⑤“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要求不要对人才求全责备。

4、本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明确:语言表达灵活,或用对举,如“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

高中语文第20课兴贤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高中语文第20课兴贤学案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

兴贤学案整体探究1.文章分为两段,两段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请简要分析。

【答案】文章第一段是提出并分析问题,即“为什么”,第二段是解决问题,即“怎么办”,段与段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首段开宗明义,从国家兴衰的高度,提出“任贤”与“弃贤”的问题。

接着列举商、周、两汉、魏晋以至唐代举盛衰亡的历史,用不可辩驳的具体事实,进一步说明“任贤”与“弃贤” 关系着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并且语重心长地指出:“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第二段针对当前的现实,建议“君上”应当广开言路,举贤授能,亲君子,远小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充分发挥贤能的作用。

2.“兴贤”有什么重要意义?君王要怎么做才能“兴贤”?【答案】(1) “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有贤而用”之后,社会将出现廉洁清明的局面。

(2) 君王要做到以下五点才能“兴贤”:①“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要求广泛咨询众人的意见。

②“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要求广开言路,让人们敢于说话。

③"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要求疏远小人。

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要求不墨守成规。

⑤“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要求不要对人才求全责备。

3.你认为文中提到的贤能之士怀才不遇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出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有关的历史人物,分析他们怀才不遇的原因。

【答案】学过的课文涉及怀才不遇的有屈原、李白、白居易、苏轼、苏辙、辛弃疾等等,他们或不被君主所用;或不容于世俗之人;或被小人所害;或因仗义执言而遭贬谪等。

局部探究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虽扰攘之际虽:即使B. 博询众庶众:众多的C. 犹有贤能若.是之众若:像D. 则何虑不跨两汉、轶三代轶:超越【解析】众:一般人。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B. 然后践五帝、三皇之涂哉C. 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D. 魏、晋而下,至于.李唐【解析】A项,“才能”,古义:才干出众;今义:一般指个人的才思和能力。

高中语文兴贤教案1附译文语文版

高中语文兴贤教案1附译文语文版

《兴贤》教案1附译文教学目的:1、学习文言知识,了解姓氏异读现象。

2、掌握本文论证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3、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文章论证方法和结构。

教学难点:古人姓氏异读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我们本学期学习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王有一定的了解,而本文文字并不艰涩,除了几个不常用的异读字外,其余都不难理解,可以通过对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的分析来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1、导入:王安石是我们熟识的,谁来说说王安石?(学生介绍王安石)我们在《语文必修5》中学习过王安石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充分论证了凡事应深思慎取的道理,和要想成功,要想达到目的,就要有志、有力、有外物的帮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2、生朗读全文为下面加点字注音:仲虺祭公召公伍员翟景南宫适郦食其万俟卨尉迟恭覃氏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国以任贤使能而兴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而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博询众庶,则才能者用之不迩小人,则谄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4、分析文章:同学们见到的课文分两段,但很多版本却将本文分成三段,你们看,做三段应该怎么分?明确:从开头到第四句“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第一段提出“兴贤”的重要性,第二段论证“为什么(重要)”的道理。

鉴赏提示上也有说明。

5、文章结构:议论文的一般结构: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六国论》B、论点————论证————结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肯定或否定什么——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结论(怎么办)本文属哪种?本文是怎么论证“为什么”的?兴贤则昌:正(例证)反之则亡:反(例证)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么办?明确:五个假设句6、现在我们来思考一篇作文的写法:为反对者请功听反对意见成功:齐桓公管仲勾践范蠡唐太宗魏征朱元璋刘基林肯对待政敌不听反对意见失败:夫差伍子胥项羽范曾关羽亲兵马谡王平文革时期7、作业: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中山二中蒋晓辉
教学目的:
1、学习文言知识,了解姓氏异读现象。

2、掌握本文论证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去。

3、明确“兴贤”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文章论证方法和结构。

教学难点:古人姓氏异读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
我们本学期学习过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对王有一定的了解,而本文文字并不艰涩,除了几个不常用的异读字外,其余都不难理解,可以通过对本文论证方法和结构的分析来实现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1、导入:王安石是我们熟识的,谁来说说王安石?(学生介绍王安石)我们在《语文必修5》中学习过王安石的一篇文章,作者在文中充分论证了凡事应深思慎取的道理,和要想成功,要想达到目的,就要有志、有力、有外物的帮助。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为后来的改革制造声势的文章:《兴贤》
2、生朗读全文
为下面加点字注音:
仲虺祭公召公伍员翟景
南宫适郦食其万俟卨尉迟恭覃氏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国以任贤使能而兴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
昏乱之世虽有之而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
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博询众庶,则才能者用之
不迩小人,则谄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
4、分析文章:
同学们见到的课文分两段,但很多版本却将本文分成三段,你们看,做三段应该
怎么分?
明确:从开头到第四句“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

第一段提出“兴贤”的重要性,第二段论证“为什么(重要)”的道理。

鉴赏提示上也有说明。

5、文章结构:
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A、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六国论》
B、论点————论证————结论《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肯定或否定什么——为什么要肯定或否定——结论(怎么办)
本文属哪种?
本文是怎么论证“为什么”的?
兴贤则昌:正(例证)反之则亡:反(例证)
既然如此,那么,应该怎么办?
明确:五个假设句
6、现在我们来思考一篇作文的写法:
为反对者请功
听反对意见成功:齐桓公管仲勾践范蠡唐太宗魏征
朱元璋刘基林肯对待政敌
不听反对意见失败:夫差伍子胥项羽范曾关羽亲兵
马谡王平文革时期
7、作业:
得贤才者得天下,非知之难,而行之难矣。

结合文章,请大家谈谈千古英雄怀才不遇的原因。

作者邮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