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全套)
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对象
2.教育学的分类:一般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比较教育学等
二、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和发展
1.教育学的学科起源:古代教育学和现代教育学的渊源
2.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古代教育学、现代教育学和当代教育学
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1.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人本教育理论、发展教育理论、社会形成理论等
2.教育学的重要学派与代表人物:杜威、弗洛姆、斯金纳等
四、教育学的核心概念
1.教育的定义、目标和任务
2.基础教育、终身教育和多元化教育
3.教育过程与教育结果
4.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
五、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1.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方法等
2.教育学的研究技巧:文献研究、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
六、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1.教育学在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和价值
2.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的意义和要求
七、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3.教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
八、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与取向
1.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阶段和特点
2.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对策
九、国际教育发展与比较教育研究
1.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2.比较教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十、教育学领域中的热点问题
1.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
2.素质教育与能力培养
3.教育创新与教育
4.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应用
以上是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教育学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的全套内容,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教育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它涉及到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考生来说,准备教育学的复习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三个方面,为考生提供一些复习资料的建议。
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学的基本任务等内容。
考生可以通过查阅教育学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阅读教育学的经典著作,如孟子的《孟子》、庄子的《庄子》等,来深入理解教育学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
二、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它涉及到学习、记忆、思维、情感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解析一些典型案例,如学生学习困难、行为问题等,来加深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律法规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教育法律法规的体系、教育法律法规的适用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可以通过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法律文件和法规,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分析一些典型案例,如学生权益保护、教师职业道德等,来加深对教育法律法规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教育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准备相应的复习资料。
教育学的复习资料主要包括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法律法规三个方面的内容。
考生可以通过查阅教育学的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此外,考生还可以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最后,考生还可以通过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的相关法律文件和法规,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最新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最新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基础知识是教师公招考试中重要的考察内容,考生需要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为了帮助考生高效备考,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最新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以下是针对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一、教育学理论1.教育学概述:教育学的定义、特点和研究内容。
2.教育学派:主要包括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学派等。
3.教育心理学:包括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育评价等。
4.教育方法论: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等。
二、教育法律法规1.教育法律法规概述: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
2.教育行政法规:包括教育行政法规体系和教师资格的法律依据等。
3.教育公文处理:包括学校行政文书的撰写、奖励与处分决定的执行等。
三、教育经济与管理1.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财政、教育经费的组成和分配原则等。
2.教育管理学:主要包括学校管理、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评估等。
3.教育统计学:包括教育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利用等。
四、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史1.教育社会学:主要包括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梦想等。
2.中国教育史:包括古代教育制度、近代教育变革和现代教育发展等。
五、教育科技与信息化1.教育技术学:包括教育技术与教育、教育技术与教学等。
2.信息技术与教育:主要包括教学软件的运用、网络教学和信息管理等。
六、教育伦理与职业道德1.教育伦理学:包括师德师风、学生权利保护和教育公平等。
2.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的法律责任等。
这些知识点是教师公招考试中教育基础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考生需认真准备。
除了上述知识点,考生还需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等技能的训练。
综上所述,考生在备考教师公招《教育基础知识》时,应该系统、全面地掌握各知识点,并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相信考生一定能够顺利备考并取得好成绩。
祝愿各位考生成功!。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与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学的研究价值。
(1)反思日常教育经验。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第二章教育基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启示?【参考答案】(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进行教育。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2.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
(2)环境。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记忆方法】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教师编制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材料
教师编制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材料一、引言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编制考试的重要内容,它涵盖了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多个学科领域。
本文将针对教师编制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材料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帮助考生全面了解该考试科目的要点和考点。
二、教育学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的学科,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等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理解教育学在教师工作中的应用。
2. 教育学派及其代表人物教育学派是指在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体系和学派观点。
常见的教育学派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教育学派的基本观点和代表人物,以及他们对教育的贡献和影响。
三、心理学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
考生需要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理解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如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2. 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是研究人类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常见的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等。
考生需要了解各个心理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对教育的启示,以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育法律法规1. 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教育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对教育事业进行管理和规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理解其对教师工作的指导和规范。
2. 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应用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施和应用情况,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职责和权力、教师的权益和义务、学生的权益和义务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在教师工作中的具体操作和应用要求。
五、教育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途径1. 学习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重要性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教师工作的基础,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 背诵版 (2)
1. 学校教育的核心与基础是课程2.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课程3.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人是孔颖达4.朱熹关于课程的名言是“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立功夫”5.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是斯宾塞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6. 博比特的《课程》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7.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8.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领悟的、运作的以及经验的课程9.课程即教学科目/知识是近代课程体系的最主要的观点。
10. 课程即文化再生产的观点认为,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11. 根据学科固有的属性,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12. 最古老、最常用、适用范围最广的是学科课程13.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和“武士七艺”等属于学科课程14. 学科课程的基本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简约性15. 最早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的是卢梭;最早提出活动课程的是杜威16. 学科课程教授的是间接经验,活动课程传授的是直接经验17. 学科课程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18. 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以将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19. 综合课程是怀特海1912 年在《教育的目的》中最早提出的20. 综合课程的基本形式是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21. 综合课程的基本类型是学科本位的、社会本位的和儿童本位的22. 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是核心课程23. 必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的课程24. 选修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的课程25. 一级课程是国家课程,二级课程是地方课程,三级课程是校本课程26. 国家课程是为了确保所有国民的基本素质(最低标准和基本要求)27. 国家课程的宗旨是保证国家确定的普通教育培养目标和普通教育的世界先进水平28. 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 背诵版 (5)
2. 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3. 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4. 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5. 相当于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教学,最早始于欧阳修6. 教学与教育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两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7. 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
8. 教学工作以上课为中心环节9. 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代表人物有洛克、裴斯泰洛齐10. 形式教育的主要观点是重智力,轻视学科内容的实用意义,理论依据是官能心理学11. 实质教育形成于18 世纪末19 世纪初,代表人物有赫尔巴特、斯宾塞12. 实质教育的主要观点是重实用知识,轻智力训练,理论依据是联想主义心理学13. 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14.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15. 教学过程的三要素说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16. 教学过程的四要素说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17.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认识活动18.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即认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矛盾19. 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间接性与概括性、引导性与指导性、简捷性与高效性、交往性与实践性、教育性与发展性20. 通过学习间接知识,可以减少探索的时间,避免探索的弯路,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简捷性与高效性21. 教学过程是在主客体之间嵌入了一个“中介因素”,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引导性与指导性22. 注重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这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教育性与发展性23. 教学过程的四大基本规律有:间接性规律、发展性规律、双边性规律、教育性规律24. 学生的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25. 接枝如接枝体现的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6.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规律27.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规律28. 衡量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坏的主要标志是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启动和学生学习的效果29. 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30. 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教学过程的双边性规律31. 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简答题背诵资料
简答题——教育学1、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社会生产必须出现相当数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脱离生产劳动,同时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共,开始出现专门从事教育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习的学生。
(2)教育内容:具有相当数量的经验积累,为学校教育提供特定的教育内容。
(3)教育工具:文字等记载和传递文化的工具到达了一定水平。
2、原始教育的特征(口诀:两生三无)(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生产和生活(3)教育没有独立的形态(4)教育没有阶级性(5)没有专门从事教育的专职人员和相对固定的教育对象,没有专门的教育内容和场所,没有教育制度3、古代教育的特征(口诀:统治阶级像板砖)(1)阶级性:学校成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2)道统性:天道、人道、神道合为一体,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是唯一被认可的思想。
(3)等级性:不同阶级地位享有不同的教育权利和等级(4)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5)刻板性:内容形式单一,崇尚书本,死记硬背;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6)象征性: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7)只有古代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4、近代教育的特点(口诀:公义世法)(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德国最早)(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脱离宗教(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5、近现代教育与古代教育相比呈现哪些特征(口诀:多生扑克)(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6、20世纪现代世界教育的特征(全民多献身)(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提出)(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都能接受教育(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平等(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7、经济发展(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口诀:龟速结容方组)(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和组织形式8、教育的经济功能(口诀:劳科技术)(1)教育的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3)教育进行科学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9、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体现在哪些方面(口诀:两权、一性质、一宗旨,目容结体)(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3)决定教育的性质(4)决定教育的宗旨和目的(5)制约教育的内容,教育结构和教育管理体制10、教育的政治功能(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促进体制变革完善(2)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影响一定的政治经济(4)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使人们通过一定的社会政治形态逐步形成适应一定政治制度的政治态度、认同感、生活方式和政治生活习惯。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1)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教育者——教师的主体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四、教育的起源(12)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特征:(1)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其他国家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
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教师招聘考试是每年教育行业的重要事件,对于考生来说,备考教育学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复习教育学知识,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教育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够给考生们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经典教材《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由吴玉章编写。
这本书系统地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对于考生来说是必备的复习资料。
此外,《教育学原理》还有许多衍生版本,如《教育学原理教程》、《教育学原理习题集》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版本。
二、教育学辞典教育学辞典是考生复习教育学时常用的工具书之一。
它包含了教育学领域的各种术语和概念的解释,有助于考生理清思路和加深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
常见的教育学辞典有《现代教育学辞典》、《教育学基本术语词典》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辞典。
三、教育学论文集阅读一些教育学论文集也是考生复习教育学的一种方法。
教育学论文集收录了一些教育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可以帮助考生了解当前教育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
常见的教育学论文集有《教育学研究论文集》、《教育学论文选读》等,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阅读。
四、教育学考试真题复习教育学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做教育学考试真题。
通过做真题,考生可以了解教育学考试的题型和难度,熟悉考试的出题风格,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考生可以通过购买教育学考试真题书籍或者在网上搜索下载真题进行练习。
五、教育学学习社群加入教育学学习社群也是考生复习教育学的一种方式。
在学习社群中,考生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复习资料,互相鼓励和督促。
通过参与讨论和互动,考生可以加深对教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的选择与使用对于考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辞典、论文集,做真题,参与学习社群等方式,考生可以更好地备考教育学,提高考试成绩。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对考生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重点标注)
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 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属于教育的范畴.狭义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2. 教育的本质: 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3. 教育的特性:社会性,永恒性,历史继承性和相互制约性.4. 学校教育构成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二.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横衔接关系.1. 学校教育教育制度的发展过程:1.前制度化教育2.制度化教育3.非制度化教育(库姆斯,易丽提)正规教育的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主要所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它从初等学校延伸到大学,并且除了普通的学术性学习以外,还包括适合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许多专业课程和机构,制度化教育指向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第一个近代学制)以及1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加强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学科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学校教育(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三.教育发展的过程1.古代教育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2023年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知识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之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知识复习资料看完必过啊!!一、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旳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旳《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旳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旳《论演况家旳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旳重要思想有: “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旳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应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旳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旳《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旳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讲课制。
4.美国杜威旳《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小朋友中心”, 提出了“做中学”旳措施, 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旳《教学与发展》把学生旳“一般发展”作为教学旳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旳《教育过程》旳重要思想是构造主义和发现法旳教学措施。
7、苏联苏霍林斯基旳《给教师旳提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其著作被称为“活旳教育学”和“学校生活旳百科全书”。
8、教育旳概念: 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旳社会属性有: 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旳教学内容重要是: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旳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社会环境对人旳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旳, 由于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旳、被动旳, 而是积极旳能动旳实践过程。
12.我国一般中学旳双重任务是: 培养各行各业旳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旳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旳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旳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旳智力, 包括观测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旳原因。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面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5、教育起源于劳动(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13、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实践活动14、教育学的发展阶段(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我国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学记》(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17世纪到18世纪)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3)科学教育学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科学形成的标志(4)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5)教育学的分化与拓展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15、教育学的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2)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3)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4)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5)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16、教育学的发展趋势(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不断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的扩展和研究范式的多样化(3)教育学学科的细密分化和高度综合同时进行(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17、教育学的价值主要表现在:(1)作为科学认识形式的教育学能够超越日常教育经验(2)作为“科学的”认识方式的教育学能够有效地解释教育问题(3)作为学科知识体系或课程的教育学能够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沟通18、教育学在教育理论和理论工作者、教育实践和教育实际工作者之间扮演着一种“中介"作用,体现在:(1)通过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了地领悟教育的真谛,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增加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和预见性(2)通过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提高全面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3)促进教育工作者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水平(5)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为成为研究型教师打下思想基础(6)通过传播教育理论,改善全社会的教育舆论环境和教育观念,从而推动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19、教师如何学习教育学:(1)把教育理论学习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使教师教育理论水平与教育实践能力相互促进(2)将继承我国优秀教育传统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起来(3)把专业理论与交流讨论结合起来(4)把专业阅读与教育写作结合起来20、经济对教育的决定和制约主要表现在:(1)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提供)动力(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3)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教育目的(4)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内容(5)经济发展水平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21、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2)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的形式(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22、社会的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3)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23、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经一代的政治社会化(2)教育通过选拔和培养专门的政治人才,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完善和发展(3)教育通过形成舆论、思潮,对社会政治产生影响24、社会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文化规范影响着教育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教育观念(2)社会文化影响教育内容(3)社会文化还具有非正式的教育作用25、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承(2)选择(3)融合(4)创新26、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2)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3)人口结构对教育结构的影响(4)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27、教育优化人口的功能(1)教育是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手段之一(2)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3)教育是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之一28、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具有历史的继承性(3)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29、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什么意义?认识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促使我们在分析和研究教育问题时,不能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还必须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去考察,更不能简单地照搬解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方法去解决教育问题,第一、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第二、教育要对社会要有所批判;第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30、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是造成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4)遗传素质本身可以随着环境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改变而改变31、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为现实(2)环境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方向,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进程和速度3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系统性以及高度的组织性(3)学校教育是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教师队伍担负的培养人的工作(4)学校教育能对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加以调节、控制和利用,以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学生的发展33、要辩证地看待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有条件的34、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动力(2)主观能动性通过活动表现出来35、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教师招聘——教育学资料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精选)(一)教育学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
“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
“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
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24.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考编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提要(2011下)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概述◆学校教育:教育者按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发生预期的变化,成为教育者所希望的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教育的起源1 .神话起源论2 .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沛西·能3 .心理起源论: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4 .劳动起源论◆西欧奴隶社会中,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雅典:“文雅教育”之源,注重音乐、哲学教育◆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特征:①以人为本的教学主张;②教育内容的古典主义;③教育导向上的世俗性;④教育对象和目的贵族性。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论语》汇集孔子的关于哲学、政治、愉快教育方面的言论。
①“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原则)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③“学而时习之”(学习结合)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⑤“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理想图》◆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学记》。
如:“道而弗牵,强而不抑”、“不凌节而施”、“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等等,揭示教育规律。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历史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比较系统地论述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 1623 年英国哲学家培根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出来。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1632年),西方教育思想史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的标志。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开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的基本条件是生产力的发展和文字的产生。普通教育学中使用的“教育”概念,即是这种狭义的教育。其特点:它的对象主要是新生的一代,其任务是实现个体社会化;这是在受过专门职业训练的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它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
7、简述各个时期教育的基本情况。
原始社会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专门的教育人员,教育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的,教育机会对所有儿童是均等的,教育方法也只是限于动作示范与观察模仿,口耳相传与耳濡目染。世界上最早的学校产生于中国、埃及、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标志。夏、商、周设痒、序、学、校以教之,西周则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和乡学之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隋唐以后盛行的科举制度使得政治思想教育的联系更加制度化,一直到1905年,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兴学堂。大约也在四千年前,古代埃及的教育达到鼎盛时期。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牲,印度的教育主要表现在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形成了寺院学府的特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天文艺复兴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复兴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借口,掀起了反对封建文化,创建资产阶级文化的文化复兴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20世纪60年代,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经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一些教育家的推动,终身教育思想逐渐为各国普遍接受,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3、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选择教育影响并向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教育的过程是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和主观愿望选择教育影响,并将教育影响内化为自己的身心发展内容的过程。
4、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简述学校教育制度的基本类型。
答案: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种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种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
由于历史和传统不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双轨制学制(存在于20世纪中其以前的欧洲国家)、单轨制学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分支制学制(20世纪上半叶苏联建立的一种学制)
(2)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是: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第二,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第三,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3)现代学校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二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第三教育的科学化程度和水平日益提高。
(4)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特征:第一,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第二,社会能为每一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8、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
答:(1)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希望反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强调“学而知之”,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博约结合、学以致用等教育教学原则。其思想集中在《论语》中。(2)战国后期出现的《学记》,内容是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师严而道尊等。(3)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古代教育家的杰出代表。苏格拉底以其教学法—“产婆术”流芳后世;柏拉图以其《理想国》惠及后人;亚里士多德作为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4)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总是的教育家。《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5)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等,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本性的压抑,强调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关心儿童、信任儿童,通过教育使人类天赋的身心能力得到和谐的发展。
中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产生于20世纪初。1902年第一近代学制,即“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我国颁布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是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1922年我国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常所说的“六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论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复习资料 Post By:2010-9-10 10:18:08
0
贴子已被锁定
1、什么是教育、教育学、学校教育?
答:“教育”就其定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泛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和身体健康,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所有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三者既有各自的内涵、特点和功能,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
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的某种程度的学校教育。19世纪末,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初等义务教育并逐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现在世界上180多个国家中,有2/3以上实行了九年或九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制度。(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二战前世界许多国家推行双轨制教育制度,双轨之间几乎是不通的。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啬,也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随着社会生活的丰富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为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的、应用性的、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在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上也多种多样。(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7、试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
答:二战以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科学技术的革命使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发展的基础。因此,世界教育改革风起云涌,使教育改革与发展呈现出如下趋势:(1)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是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的连续必教育。终身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形式之中。(2)教育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3)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等。(4)教育多元化:是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它是世界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在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5)教育技术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变化。
6、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
答:教育的发展分古代教育(包括原始形态的教育和古代学校教育)和现代教育(包括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1)原始形态的教育的特征:第一,教育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简述教育各构成要素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
答有三个基本要素,即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是从事学校教育活动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心脏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是直接的教育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他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人微言轻教育的对象他既要接受教育者的改造和塑造,同时也要自我改造和塑造。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它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对教育活动的基本概括,是各种各样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教育问题是具有矛盾和冲突的教育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葛亮因素之间以及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教育学存在的意义在于通过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提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