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蒙学著作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启蒙教材
古人教育孩子,给孩子启蒙的教材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是我们通常说的“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其次,古人常常使用的还有“小四书”,指的是《名物蒙求》《性理字训》《历代蒙求》《史学提要》这四部书。
这些以及其它教材不仅在历史上影响巨大,就是在今天,仍然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有些教材,作为“童蒙书”,在过去是孩子的读物,在今天,恐怕大多数成年人也不见得能轻松阅读。
01《三字经》:蒙学之冠宋·王应麟编写,后人又加以修订。
古人云:读《三字经》以习见闻。
全文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四句一组,句句押韵,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蒙学教材,堪称“蒙学之冠”,被誉为“千古一书”。
02《百家姓》:便于明日北宋初年杭州的一个书生编纂。
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
《百家姓》以百家为名,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
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古人云:读《百家姓》以便日用。
儿童记下这几百个姓氏,比背诵“大狗叫,小狗跳”之类的儿歌,实用价值要大。
03《千字文》:文采斐然南北朝时,梁·周兴嗣编写。
《千字文》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出现的《三字经》和宋代编写的《百家姓》还早。
古人云:读《千字文》以明义理。
《千字文》文笔优美,辞藻华丽,句句押韵,朗朗上口,而且涵盖了天文、地理、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
可谓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04《千家诗》:包罗万象《千家诗》是明清时流行的带有启蒙性质的格律诗选本,大体上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编排诗作,所选的诗基本上是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全书虽然只选了226首诗,却包括了120多位作者,上至皇帝、宰相、官宦、名人学士,下至僧人、牧童、无名氏,甚至还有少量女子的作品。
最新整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详解:《训蒙骈句》(中部).docx
最新整理中国传统蒙学读物详解:《训蒙骈句》(中部)精品学习资料总目录吴孟子,楚春申。
春风态度,秋水精神。
窗目笼纱纸,炉头倒葛巾。
吴札多情曾挂剑,张纲有志独埋轮。
公子朝歌,檀板缓催金缕曲;王孙夜饮,丝绦长系玉壶春。
金孔雀,玉麒麟。
蟪蛄噪晚,鶗鴃鸣春。
壁蛩惊怨妇,村犬吠行人。
渔唱悠悠清水澈,樵歌杳杳碧苔新。
秋色萧条,万树凋零山瘦削;春情淡荡,百花妆点草精神。
将军帽,进士巾。
孔门十哲,殷室三人。
读书探圣道,嗜酒露天真。
戏水游鱼萦过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落地杨花,乱逐东风随马足;掀天桃浪,缓乘春雨化龙麟。
【注】吴孟子:春秋时鲁昭公夫人,吴国人,本为姬姓,因讳同姓通婚,不称吴孟姬而称吴孟子。
楚春申:即战国时楚国大夫黄歇,为“战国四君”之一。
挂剑:《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季札与徐君是朋友,徐君喜欢季札的剑,由于季札要出使他国,所以未来得及赠剑,季札出使回来,徐君已死了,季札于是解下佩剑,系在徐君坟头的树上。
埋轮:《后汉书·张纲传》载,张纲,顺帝时为御史,上书反对宦官专权。
当时大将军梁冀专权,张纲受与杜乔等七人分巡州郡之命,却独埋车轮于洛阳都亭,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归而弹劾梁冀。
蟪蛄:蝉的一种。
鶗鴃:指杜鹃。
孔门十哲:后代将孔子的弟子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列侍于孔庙内,称十哲。
殷室三人:殷商三臣微子、箕子、比干被孔子称为殷室三仁人。
茶已熟,酒初醺。
西堂梦草,南涧采芹。
烂霞成五色,瑞雪积三分。
子美诗成能泣鬼,相如赋就自超群。
贪醉青莲,采石矶头捞皓月;思亲仁杰,太行山顶望孤云。
徐孺子,信陵君,文章太守,韬略将军。
踏山寻妙药,锄地种香芸。
灯尽不挑垂暗芯,炉灰重拨尚余薰。
金殿昼长,隐隐漏壶花外转;锦江夜静,悠悠渔笛月中闻。
巫峡月,楚岫云。
灯光灿烂,酒气氤氲。
蜂趋红杏蕊,鹤踏碧苔纹。
清露临晨凉似洗,火云当午热如焚。
情重志坚,鸳阁腐衣韩烈妇;才高兴发,龙山落帽孟参军。
中国传统蒙学
《增广贤文》节文一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识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幼学琼林》之一
何谓三从,从父从夫从子;何谓四德,妇德妇言妇工妇容。 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 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其容固宜有度,出言尤贵有章。 为善则流芳百世,为恶则遗臭万年。 后生固为可畏,高年尤是当尊。 树欲静而风不息,子欲养而亲不在,皋鱼增感;与其椎牛 而祭墓,不如鸡豚之逮存,曾子兴思。
四岁开蒙,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教材丰富,从周代识字课本《史籀zhò u篇 》,到近代传播新学的《时务三字经》,数 量不下千余种。
2、蒙学教材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小儿语》 《弟子规》 《五字鉴》 《小学诗》 《千家诗》 《蒙求》 《名贤集》 《增广贤文》 《朱子家训》 《格言联璧》 《笠翁对韵》 《龙文鞭影》 《声律启蒙》 《训蒙骈句》 《幼学琼林》 《二十四孝》 《唐诗三百首》 《神童诗》 《弟子职》 《童蒙训》 《四字经》 《四字鉴略》 《颜氏家训》 《童子礼》 《幼学求源》 《提纲释义》 《金璧故事》 《续小儿语》 《社学要略》 《经学启蒙》 《颜氏家训》 《格言联璧》 《了凡四训》 《闺训千字文》 《女儿经》 《小学诗礼》 《改良女儿经》……
《百家姓》成书
成书时间:北宋初年 成书作者: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一书生,姓名、生来自平不详。《百家姓》开篇句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冯陈褚卫,蒋沈韩杨。 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孔曹严华,金魏陶姜。
2010年中华姓氏统计
老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老三字经全文带拼音《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蒙学著作,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中国儿童启蒙的必读书。
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老三字经全文带拼音,一起来看看吧!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拼音】rén zhī chū xìng běn shàn xìng xiāng jìn xí xiāng yuǎn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拼音】gǒu bú jiào xìng nǎi qiān jiào zhī dào guì yǐ zhuān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拼音】xī mèng mǔ zé lín chǔ zǐ bù xué duàn jī zhù【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拼音】dòu yān shān yǒu yì fāng jiāo wǔ zǐ míng jù yáng【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拼音】yǎng bú jiào fù zhī guò jiào bù yán shī zhī duò【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中国古代蒙学著作目录及历代学习内容简介
蒙学,又称“蒙养书”、“小儿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被称为儒家群经之首的《易经》中有一卦叫“蒙卦”,“蒙卦”中讲:“蒙以养正,圣功也。
” 就是说用正确的教育启蒙儿童是圣人的功业。
古代私学发展史中,明确提出蒙学课程始于汉代。
汉代的蒙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习字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有《苍颉篇》、《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等,此外还有《广仓》、《无尚》、《飞龙》等字书。
第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有《孝经》、《论语》,是进入专经学习的必经阶段。
三国两晋时期,蒙学教材主要是《急就篇》以及王义编《小学篇》、杨方《少学》和束皙《发蒙记》等。
应当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十分发达,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即是家庭教育的代表作。
唐朝所使用的蒙学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等。
宋朝所开设的蒙学课程有:有王应麟作的《三字经》、钱塘老儒作的《百家姓》、谢枋得编的《千家诗》、无名氏编的《神童诗》和《名贤集》等。
此外,还有《童蒙训》、《性理字训》、《训蒙诗》、《训蒙记》等。
元朝与宋朝相似,所不同的是蒙学还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计划,具有代表性的是元初程端礼所制定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这个“读书日程”可以说是元明清三朝学校教育最典型的“教学计划”,影响及于三代,迄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元代私人讲学内容多数不出程氏所列的课程。
此外,较有影响的还有《二十四孝》与《历代蒙求》。
明清私学大体沿用宋元私学计划,蒙学是私学的初级阶段,以识字为主,多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神童诗》、《小儿语》、《续小儿语》、《弟子规》、《龙文鞭影》等为识字教材。
明朝较有影响的有《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小儿语》、《女儿经》。
清朝较有影响的蒙书还有李毓秀作的《弟子规》,朱柏庐作的《朱子家训》,李渔著的《笠翁对韵》,车万育作的《声律启蒙》,吴楚材和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王筠作的《文字蒙求》,周希陶重订的《重订增广》等。
古代优秀启蒙读物
廉Lián:远古黄帝的玄孙叫大廉,大廉的后代形成了廉姓。
孟Mèng:春秋时,卫国国君叫卫襄公,卫襄公的儿子叫公孟。 公孟的子孙有的姓公孟,有的省去公字而姓孟。
了解《百家姓》的意义
首先,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 其次,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弘扬中国文化 也应当包括中国的姓氏文化。 再次,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国姓氏文化,不仅仅融入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之中,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 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 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 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 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 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七个部分。
《三字经》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教育灌输法
《三字经》将包含儒家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的书籍列出,规定出儿 童应该学习的教材"儒家所倡导的仁爱,强调忠孝的政治伦理思想以 及三教合流,外儒内法的政治观点正是通过这些教材的使用得以对 儿童进行灌输。 《三字经》中的教育灌输并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强制灌输,而是采用 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汉语词汇丰富变化的特点,采用一 种三字一句的押韵易诵的形式,将儒家道德规范和常识串联起来, 既起到了识字启蒙的教育功能,又起到了对传统道德规范和社会秩 序思想的教育灌输功能,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
蒙学经典启蒙教育故事
蒙学经典启蒙教育故事在中国古代,蒙学是孩子们接受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
蒙学经典故事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经典的蒙学故事,带领读者一起回顾古代蒙学教育的风采。
故事一,《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蒙学教育中的经典读物,以三字一句的形式,简洁明了地阐述了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
其中蕴含了孝道、仁爱、诚信等传统美德,是中国儿童蒙学的必读书目。
故事中的孩子们通过背诵《三字经》,不仅能够学习到传统的价值观念,更能够培养他们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教育意义深远的经典故事,至今仍然对中国孩子们的成长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故事二,《弟子规》。
《弟子规》是古代中国的一本启蒙教育读物,以“弟子规,圣人训”为开头,以教育子女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为主要内容。
故事中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了孩子们如何尊重长辈、友爱同学、勤奋好学,以及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这些教育故事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道德品质的养成指南,更是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了美好的种子,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指明了方向。
故事三,《千字文》。
《千字文》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启蒙教育读物,以千个汉字组成,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哲学等方方面面。
故事中通过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孩子们在启蒙教育中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些故事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更是培养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总结,蒙学经典启蒙教育故事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孩子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这些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深刻的内涵,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道德品质的养成指南,更是在孩子们的心灵中播下了美好的种子,为他们的成长之路指明了方向。
希望我们能够通过这些经典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启蒙教育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古代启蒙书籍有哪些?
古代启蒙书籍有哪些?古代启蒙教育的书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朱子家训》,《增广贤文》等。
1、《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2、《百家姓》是一部关于中文姓氏的作品。
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
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3、《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
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
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版、法文版、拉丁文版、意大利文版,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教育功能及当代启示——以《菜根谭》为例
f ocusion一、高职院校线上教学质量监控的现状“所谓蒙学,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它一般招收8~15岁的儿童入学,大多属于私学性质。
”[2]蒙学所使用的教科书就是蒙学教材。
唐代以前的蒙学教材多是综合类教材,以识字为主,如《急就篇》《开蒙要训》《千字文》等。
从宋代开始出现了分类编写的蒙学教材,有伦理道德类、诗歌类、名物常识类,如《小儿语》《十七史蒙求》《名物蒙求》等。
明清时期的蒙学教材选材则更为丰富,更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便于儿童理解与学习,如《幼学琼林》《菜根谭》《千家姓》等。
蒙学教材从产生、发展、兴盛,再逐渐让位于新式教材,悄然退出中国教育的新式舞台,时隔百年,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蒙学仍旧有着不可估量的珍贵价值。
本文以《菜根谭》为例,归纳蒙学教材的教育功能以及对当代教育的借鉴价值。
一、《菜根谭》概述《菜根谭》是我国明代学者洪应明所撰写的一部经典著作,作者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与儒释道三种思想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与风貌。
对于菜根谭名字的由来,坊间有许多说法。
于孔兼在《菜根谭》的题词中阐述道:“谭以菜根名,固自清苦历练中来,亦自栽培灌溉里得,其颠顿风波,备尝险阻可想矣。
”[3]大致意思是说人只有在艰苦磨炼中才能获得人生智慧。
这本书不仅在人生处世、个人修养方面提出了许多准则,其蕴含的治学思想、企业管理理念同样带给我们相应的启发与思考。
二、《菜根谭》的教育功能1.语言积累与学习古代的教育,基本理念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熟读成诵和语言积累。
一些宋代学者认为人记忆力的最佳时期是童蒙时期,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蒙学教材引导儿童广泛学习,积累语言,丰富知识。
《菜根谭》全文采用语录体,对仗工整,辞藻优美,各段数十百字不等,语言富有节奏韵律,如叙家常,使《菜根谭》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儿童在学习此教材时,可以边读边学,朗朗上口的语句既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又在朗读中认识了大量含义深邃、富有哲理的词汇和语句,为语言积累作出了贡献,为掌握语言夯实了基础。
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
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习《三字经》的心得体会1暑假中,我看了一本《三字经》的书,读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如“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讲的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小的时候,他母亲为了让孟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曾三次搬家;当孟子不想读书时,他母亲就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告诉孟子读书就像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
不能半途而废。
否则就像剪断的布,前功尽弃了。
孟子听了母亲的话,发愤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文学家。
这告诉我,平时不可以和不三不四的人交朋友,学习不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这样,才能成为和孟子一样有学问的人。
又如“香九齢,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讲的是小女孩黄香九岁时,就晓得夏天先把父母亲的枕席扇凉﹑冬天就用自己的身子去温暖父母的被褥,让双亲能睡得好。
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平时所有的家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
她就这样孝敬父母,为他们分忧;孔融才四岁的时候,家中吃梨,他每次总是选最小的,把大梨让给哥哥。
我十分佩服他们,他们那么小,就知道孝敬长辈,谦虚礼让。
我应该向他们学习,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再如“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莹,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讲的是汉代人孙敬深夜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吊在屋梁上,战国时的苏秦,读书困倦时用锥刺大腿让自己惊醒。
他们并没有谁督促教训,能自觉地勤奋刻苦;像晋代人车胤,读书没有点灯的油,就把莹火虫捉来放在一只薄纱袋中,靠微弱的荧光照明。
又像孙康,也是没钱买灯油,冬天就坐在院子里,借雪的反光照明。
他们虽然家境贫困,但却能立志苦读,从来不因为条件差就停止学习。
看看他们,想想自己,我感到有点惭愧,现在的学习条件比他们强了不知多少倍,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要不然,就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
中国古代的蒙学(小学)知识讲解
正文——服器百物。七言句式 文学法理。七言句式
篇末——四言句式,歌颂汉德
▪ 开篇自序:
“急就奇觚(gū)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 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之必有喜”。
▪ 篇末歌颂汉德:
“汉地广大,无不容盛;万方来朝,臣妾使令。 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 时节,莫不滋荣。灾蝗不起,五谷孰成。圣贤并进, 博士先生”。
▪ 综合性蒙学教材。《三字经》《幼学琼林》
▪ 伦理道德教材。 韵语体——《弟子规》《女儿经》《教儿经》 散文体——《童蒙训》《童蒙须知》《小学》 小儿语体——《小儿语》《续小儿语》 格言谚语体——《增广贤文》《名贤集》 故事和图画——《二十四孝图说》
▪ 介绍历史知识的教材。《咏史绝句》《叙古千文》 ▪ 介绍属对知识的教材。《对类》《声律发蒙》 ▪ 诗歌诵读教材。《神童诗》 ▪ 识字教材。《百家姓》《字课图说》 ▪ 介绍名物和科技知识的教材。《名物蒙求》
(二)隋唐五代时期
形式和内容上,均有突破 ❖ 识字类课本——《开蒙要训》《上大人》 ❖ 知识类教材——《蒙求》《兔园策府》 ❖ 伦理类教材——《百行章》《太公家教》 ❖ 历史类读物——《咏史诗》《古贤集》
(三)宋元明清时期
❖ 蒙学教材大量涌现,数量众多。 传统蒙学读物大约2000种,此阶段占 90%。 ❖ 体裁日益多样化。
《千字文》
▪ 南北朝周兴嗣所作,将不重的千字编缀成韵文。 四字一句,共250句。精妙佳作。
▪ 基本内容: 天文岁时,上古历史;伦理道德,传统纲常; 宫廷宏伟,达官显贵;名人伟绩,名胜古迹。
开篇: ▪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三字经》读后感15篇
《三字经》读后感15篇《三字经》读后感1这几天我读了《三字经》,书中的许多告诉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些故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源流长。
书中的每个故事、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吸引着我。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啄,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这是我阅读《三字经》里的一句话。
这几句讲的非常好,它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果管教孩子管教得不好,是父母的过错。
老师如果教书不严厉,那是老师的懒惰。
小时候不学习,将来长大想学也不行了。
所以我深深感受到:我一定要更加努力学习,长大后回报自己的父母与老师。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三字经》不但是一本书,还是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是文学的宝藏,是永不褪色的经典。
它浓缩了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一篇又一篇的寓意吸引着大家。
快和我一起去读这本好书吧。
《三字经》读后感2我读过很多书,但令我感悟最深的是《三字经》这本书。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经典作品,还是我的好老师。
每一次读它,都会引起很多的思考,让我受益匪浅。
在《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是最令我感动的一句话。
它讲的是东汉时期,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时,就非常孝顺父母。
每当夏天,他总是先把枕席扇凉了,蚊子赶跑了,再请父母休息。
冬天则自己先躺下,用体温帮父母把被窝暖热。
这是一个多么懂事的孩子呀!爸爸告诉我,这个故事讲得不仅仅是孝顺,更是爱!是亲人之间至真至纯的爱!而这种爱,就是关心、就是体贴,就是相互的照顾和无私的奉献。
记得我四岁时发高烧,晚上睡觉时总是不停地蹬被子,爸爸为了我,竟一夜都没睡觉,一会儿摸摸我的头,一会儿给我物理降温,每当想到这件事,我就能体会到父母爱的伟大。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叫蒙学”最著名的就是三百千”了,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一般私塾开蒙”则必先学这三种。
另外再学就是《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初级读物。
这些都算是儿童启蒙读物。
每个私塾所教授的各不相同,但三百千”却是几乎所有的私塾开蒙的必读书。
原标题[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一、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概况笔画少的常用字,编成语句,好记易写。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第一阶段,周秦至汉唐。
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品德教育,并包含各方面知识。
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
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是对《史籀篇》的发展。
汉代,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取名《仓颉篇》;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李长作《元尚篇》;杨雄续写《仓颉》,取名《训纂篇》;贾鲂作《滂喜篇》;蔡邕作《劝学篇》等。
其中,以《急就篇》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多种蒙学教材出现,如:束皙作《发蒙记》,顾恺之作《启蒙记》,周兴嗣作《千字文》,此外,还有《杂字指》、《俗语难字》、《杂字要》等,这些杂字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其中,流传最久远而广泛者首推《千字文》。
唐代的蒙学教材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前编写,当时仍在使用的,如《急就篇》、《开蒙要训》、《千字文》等;另一类是当时新编写的:有抄写名言谚语,向学童进行识字教育和封建教育的,以《太公家训》为代表;有将典故编成韵语,供学童识字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兔园策》和《蒙求》;有供学童讽诵的当代诗歌选本《文场秀句》;有供学童临时查阅的字书和常识问答,以《杂抄》和《俗务要名林》为代表;还有专供蒙童用的习字教材,其特点是:所有的字都是笔画少的常用字,编成语句,好记易写。
弟子规读书感悟和启发(精选6篇)
弟子规读书感悟和启发(精选6篇)弟子规读书感悟和启发精选篇1《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
这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
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从《弟子规》中我们更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
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只有在能够做好这些之后,才“有余力,则学文”,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
古人的这个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却忽略了做人教育。
所设的品德课、政治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北国之后之后就是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
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失误。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
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
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
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
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
长着坐。
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的良好心态。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能让我们进一步明白对待工作和生活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
中国古代启蒙读本《弟子规》解读
中国古代启蒙读本《弟子规》解读一、中国古代的启蒙教育1、何谓“启蒙教育”中国古代以蒙书进行启蒙教育,上至周秦两汉,下讫民国初年,其间长达数千年之久。
在这古道漫长的数千年间,蒙学相传相袭,其书逐渐增多,内容亦不断总结完善,至汉唐基本趋于成熟。
蒙养教育开始多推行于宫廷内部和显贵缙绅之家,宋、元之后广泛发展,庶民子弟也多可受其教化,从此启蒙教育普及于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吸取知识营养、增长聪明智慧、规范道德行为、取得文明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思想基础。
蒙学亦称启蒙之学或蒙养之学 ,《辞海》解释为 :“蒙学 ,又称蒙馆 ,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蒙学之义 ,取之于《易经》“蒙以养正 ,圣功也” ,实际上 ,蒙学泛指一个特定阶段和层次的教学 ,它特指我国古代对幼童所进行的早期启蒙教育 ,其教育宗旨为启蒙、养正、入圣 ,并始终贯穿于我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之中。
2、中国古代的启蒙读本蒙学读物又称蒙学教材 ,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知识载体 ,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识字课本 ;二是人文社会历史知识课本 ;三是内容较为浅显的儒家典籍。
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教科书种类繁多,产生影响较大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
《千字文》《千字文》刻印于公元六世纪初的南朝梁武帝时期,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出现的《百家姓》和宋代编写的《三字经》还早。
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国人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
旧有打油诗云:“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此之谓也!《千字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首尾连贯,音韵谐美,很适于儿童诵读。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蒙学经典幼学琼林及译文
蒙学经典幼学琼林及译文(一)《幼学琼林》最初叫《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
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
一般认为,最初的编著者是明末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睿。
在清朝的嘉靖年间由邹圣脉作了一些补充,并且更名为《幼学故事琼林》。
后来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又进行了增补。
全书共分四卷。
《幼学琼林》是骈体文写成的,全书全部用对偶句写成,容易诵读,便于记忆。
全书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中国一直流传一句话:“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
”连一代伟人毛泽东也能熟背《幼学琼林》,足见《幼学琼林》的影响力之大。
集天文地理、历史人物、典籍制度、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鸟兽花木、朝廷体制、文事科第等与人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知识于一体,内容广博,包罗万象。
它是我国古代蒙学中影响最大,编得最好的读本,堪称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书中对许多的成语出处作了许多介绍,读者可掌握不少成语典故;书中还有许多警句、格言,到现在还仍然传诵不绝。
天文【原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
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
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
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乃皓魄之精华。
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
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
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
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为滕六。
焱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
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
甘霖、甘澍,俱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
雪飞六出,预兆年丰;日上三竿,乃云时晏。
蜀犬吠日,比人识见甚疏;吴牛喘月,嘲人畏惧太过。
望切有若云霓,恩深莫如雨露;参商二星,每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
羿妻奔于月窟,号为嫦娥;傅说死后精神,托于箕尾。
戴月披星,谓奔驰于早夜;栉风沐雨,谓劳苦于风尘。
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谓阳春有脚。
一.传统文化经典蒙学读物
一.传统文化经典蒙学读物传统文化经典蒙学读物指的是那些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读物。
这些读物在蒙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品格,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一些传统文化经典蒙学读物的例子:《弟子规》是一本蒙学经典读物,由清代孔颖达所撰写。
该书以教导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宗旨,以二十条教诲的形式列举了孩子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这些准则涵盖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包括尊敬父母、敬爱师长、团结友伴、勤劳奋进等等。
通过阅读《弟子规》,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行。
《三字经》是一本以三字一句的形式传达知识的经典读物,由明代王应麟编写而成。
该书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对儿童常见的科学、历史、文化知识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力图让孩子能够轻松、快速地记住知识点,并通过记忆联想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
《三字经》的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人物故事、历代君臣等方面的知识,从小就接触这样的书籍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百家姓》是一本讲述百家姓氏的经典读物,可以追溯到宋代。
该书以短短四个字的姓氏作为标题,通过简短有趣的诗句来介绍每个姓氏所代表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这本书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姓氏和家族的历史,同时也可以通过姓氏的由来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结构和人情世故。
在阅读《百家姓》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借此了解到不同姓氏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古文观止》是一本介绍古代文学名篇的经典读物,作者为明代文学家沈德潜。
该书收录了从先秦到宋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词、辞章等等。
通过阅读《古文观止》,孩子们可以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艺术魅力,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中国七大著名教子童蒙读物
中国七大著名教子童蒙读物展开全文古代童蒙必读中国七大著名教子童蒙读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我们的先贤留下了无数的文化魂宝,这些经典之作,历久不衰,万古常新。
它延续了中华文化的命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滋润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田,使他们成为爱国、爱民、爱大自然、爱生活的正道直行的人。
正是因为如此,处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人们十分重视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拓展。
人们也充分认识到国学启蒙教育,会成为少年儿童终生享用的精神财富。
因此,民间出现了不少类似私塾的读经热,读经夜校,有的学校开了国学课,不少家长自行给孩子增补了读经内容。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而今参加读经活动的人数已超过八百万,而且这个队伍还在不断扩大,影响之广泛,之深远,之巨大,已见端倪。
我国著名的童蒙教子读物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孝经》等启蒙读物,宋代之前启蒙读物主要用四言写成。
在宋代之前,中国传统的启蒙读物,主要是用四言写成的。
从残存的遗文和王国维等学者的考证来看,中国最早的启蒙识字读本,如《史籀篇》《仓颉篇》等,都是用四言写成的。
著名的《急就篇》主体是三言和七言,末尾最为浅近可读的一段,歌颂汉朝的功德:汉地广大,无不容盛。
万方来朝,臣妾使令。
边境无事,中国安宁。
百姓承德,阴阳和平。
风雨时节,莫不滋荣。
灾蝗不起,五谷孰成。
圣贤并进,博士先生。
正是用四言写成的。
被人们视为“稷下学宫之学则”的《弟子职》、成书于六朝时期的《千字文》、唐代广泛使用的《开蒙要训》、成于唐而风行于宋的《蒙求》、介绍姓氏的《百家姓》、传播历史知识的《十七史蒙求》、阐释理学概念的《性理字训》、宋朝末年方逢辰所撰的《名物蒙求》等,都是用四言写成的。
在《三字经》出现之后,一些重要的启蒙读物如《龙文鞭影》,还是用四言编写成的。
可以说,四字句是传统启蒙读物最主要的编写形式。
为什么倡导孩童读经启蒙呢,因为二三岁至十四五岁的孩童,物欲未染,知识未开,记忆力强,所学即印,耳濡目染,先入为主,潜移默化,陶冶心性,开启智慧,蒙以养生。
读《千字文》有感
读《千字文》有感读《千字文》有感(通用2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千字文》有感(通用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读《千字文》有感篇1“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近几天老师让我们以打卡的方式每天晨读《千字文》。
通过读这本书,也让我更深的了解了浩瀚的宇宙和伟大而神圣的历史文化。
《千字文》一书是由南朝梁。
周兴嗣著作而成的,本书是由一千个不同的字组成的,所以取名叫《千字文》,通过读这本书让我学到了很多道理,也学到了更多新知识。
让我知道天地、日月、星辰、云雨、霜雾以及四时寒暑的变化,还有金玉、铁器、珍宝、果蔬以及江河湖海、鸟鱼和我们人类的来历。
读这本书还让我了解到我们的身体都是父母给的,做人要懂得感恩孝顺父母;要谦虚,知错就改;要诚实,讲信用,不可以贪慕虚荣,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并且保持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与人交谈要虚心,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读《千字文》让我感受很深,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爱上国学,从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它是开启了我提高个人素养的一把钥匙,让我更加热爱生活和努力学习!读《千字文》有感篇2这学期,晨读我们学习了《千字文》。
《千字文》这本书是南北朝时的周兴嗣所写,四字一句、一共250句,刚好1000个字。
简称《千字文》。
而整本书竟然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
它不是简单的单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书中内容丰富多彩。
读完了这本书,我觉得增长了很多知识,又懂得了很多道理。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首诗都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比如在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这首诗中我懂得了知道自己有了过错就一定要改正。
自己有能力做到的也一定不要放弃。
还有我们不要谈论别人的短处。
也一定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
孤陋寡闻,愚蒙等诮,让我明白了,学问浅薄见识少,就会被别人耻笑。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200字10篇
三字经读后感范文200字10篇三字经读后感200字1你知道《三字经》是怎样的一本书吗?它在我们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古人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这本书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三字经》以少儿启蒙读物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含义简单易懂,还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
这本书告诉我们许多关于历史、天文、地理、道德等许多知识,正所谓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它的意思就是说:东汉时有个叫黄香的人,从小就非常孝顺。
他九岁时,常常在冬天父亲还没上床睡觉之前,自己先躺在冰冷的床上,把被子温热了才请父亲睡觉。
夏天他就先用扇子把席子扇凉了,才请父亲休息。
读到这里,我惭愧地想:我和黄香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呀,生活中的我,放学回到家,就一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呀。
爸爸妈妈平常既要上班,又要无微不至地照顾我,多么辛苦呀!记得有一次,妈妈刚下班回来,叫我把碗筷端去客桌,我死活都赖在红木椅上,大声喊:“你自己吧,大结局了。
”说完,又赖在椅子上看电视。
吃饭了,妈妈没帮我拿碗筷,我也无可无奈,拖拖拉拉去拿。
三字经读后感200字2“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书房中传出我朗朗的读书声。
我正在读一本中华经典书籍——《三字经》呢。
这个学期,学校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好多古今经典诗文,而我最喜爱读的就是《三字经》。
它是我国明清时期的儿童启蒙课本,作者是宋代的王应麟。
这本书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句句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令我百读不厌。
我的这本《三字经》不仅有它的原文,而且还有注释和相关的故事,图文并茂,使我读起来兴趣盎然。
读《三字经》,让我懂得谦让、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是讲孔融四岁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哥哥;“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是讲黄香九岁就知道用身体把被窝焐暖让父亲休息;“首孝弟,次见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中国蒙学著作《三字经》体会
近段时间以来,读好书活动已渗透到汾阳各领域、各阶层。
我也借此机会静心学习了我国古代蒙学著作《三字经》。
时至今日《三字经》已流传千年之久,可谓家喻户晓,它之所以有生命力,是因其在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有诸多优点,读后的确让人会受益匪浅。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的;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还包含了历史、天文、地理、科学、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几个故事吧:
故事一:“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与其母亲的严格管教分不开的。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它告诫后人要做一个合格的母亲,要用心良苦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在学龄前期,父母则要创设适宜孩子健康成长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从而造就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广泛的情趣爱好、激发学习兴趣,同时要让孩子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尽早地成材,不停的转学,直到找到一所他认为好的学校为止,这不跟“昔孟母,择邻处”一样吗?
故事二:“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一位孝敬长辈而名留千古的好儿童,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
我们现在的许多孩子家境优越,整天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却不懂知恩图报、孝敬父母,有的还对父母大吵大闹,整天这样不满意,那样不顺心,不是把心思用在学习,而是好逸恶劳,学习不努力,喜欢赶时髦,比吃穿。
可以说,父母为养育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反过来只有爱自己的父母才能爱他人,爱集体,将来长大才会爱社会,爱祖国。
作为子女应力所能及的帮助父母做些家务活,听父母的话,长大后不仅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的精神生活,抽时间多陪父母聊聊天、说说心里话,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故事三:“头悬梁,锥刺骨。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这是《三字经》中两则多么激励人勤奋学习,发愤图强的典故呀。
当我读到这两句时不禁感慨万千,在现在的社会,大多数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
家中的小皇帝,家庭条件优越,不愁吃穿,整天就沉迷网络游戏、电视,很多的孩子都成了“荧屏儿童”,有的小孩因为网络游戏逃学、厌学,荒废学业。
更有的孩子走火入魔,因为网络游戏而跳楼自杀。
现在的孩子很难理解典故中古人那奋发学习的决心。
当今的中国父母应让子女多读中国传统书籍,用中国传统蒙学著作引导、教育、培养孩子,就是教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怎样对待人与事,如何找到人生的坐标,如何培养道德情操的。
列宁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三字经》中的榜样比比皆是,从“黄香温席”到“孔融让梨”,从“八旬梁灏大廷夺魁”到“天才少年祖莹、李泌”,这些榜样都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向榜样学习,就会有所作为。
我们要领悟、吃透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并加以发扬光大,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