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1.2《时间的计算》课堂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 第1单元 2时间的简单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 第1单元 2时间的简单计算

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 第1单元 2时间的简单计算
一、学习目标
1.能正确读写整数以内的钟面时间。

2.能根据题意计算时间的加减。

二、教学重点
1.教会学生正确读写整数以内的钟面时间。

2.锻炼学生时间加减的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
1.教会学生时间的加减运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
授课内容:第1单元 2时间的简单计算
授课方法:板书讲解、互动练习、小组讨论。

1. 时间的读写
教师先示范读写时间,然后让学生模仿,练习读写时间。

之后,老师通过举例
子让学生熟悉时间的读写方式。

2. 时间的加减
1.加法运算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时间加法运算的方法。

一同讨论一下:如何处理进位问题。

2.减法运算
通过举例子让学生了解时间减法运算的方法。

一同讨论一下:如何处理借位问题。

3. 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加减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五、学习评估
1.以小组形式完成时间加减练习,考核学生的口算能力及答题是否准确。

2.进行教学反馈,对学生的听讲,练习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针对三年级学生的时间加减运算教学,通过板书、互动练习、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时间读写和简单计算方法。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了解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思维能力差别较大,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间的计算(3)-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间的计算(3)-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时间的计算(3)-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会用普通计时法表示24时计时法;会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2. 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方法。

2. 区分上午的时刻与下午的时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学习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出示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对照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之间的规律。

- 分组讨论,让学生尝试总结两种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方法。

- 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教师总结并给出正确答案。

(2)区分上午的时刻与下午的时刻- 出示几个具体的时间点,让学生判断它们属于上午还是下午。

- 引导学生发现,上午的时刻与下午的时刻在24时计时法中的表示方法相同,但在普通计时法中需要区分。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表示以下时间:- 上午7:30- 下午3:00- 晚上8:30(2)让学生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以下时间:- 19:00- 12:00- 16:30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6.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让学生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表示自己一天中的三个重要时刻。

-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相互转化方面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计算。

六、板书设计1. 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相互转化方法。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实际计算的能力,包括加减乘除运算。

3.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2.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3.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4. 实际问题解决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2. 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1. 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2. 教学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如时钟的认读、时间的表达等。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时间是如何计算的么?”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通过实例,讲解时间加减乘除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3. 引导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时间计算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实际应用1.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解决。

2. 引导学生通过时间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的时间计算知识进行总结。

2. 强调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时间计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掌握了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时间的计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重点关注的细节: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时间单位换算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 时间的计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

教科书第4页例1,第5页例2。

【教学目的】1.经过加深先生对时间单位的看法,培育先生的时间观念。

会停止一些复杂的时间单位的转换及经过时间的计算。

2.培育遵守和顾惜时间的看法和习气,让同窗们充沛应用时间。

【重点难点】时间单位的复杂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预备】时钟模型、课件。

【情形导入】1.师用时钟模型拨时间,师提问:(1)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2)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又是多少呢?2.1时=〔〕分1分=〔〕秒3.教员演示拨出不同的时辰,让先生读出时间。

4.引出课题:时间的计算。

【停止新课】1.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2时=〔〕分〔1〕1时等于……?〔先生答〕那2时呢?〔2〕先生协作、自主探求。

〔3〕先生汇报:①60+60=120分②2时就是2个60分,即2时=120分(4)师板书小结:2时=〔120 〕分(5)稳固练习:5时=〔〕分120分=〔〕时2.分、秒之间的单位换算。

1分=〔〕秒3分=〔〕秒〔1〕先生尝试练习。

〔2〕先生讨论:你是怎样做3分=〔〕秒的?〔3〕先生汇报。

〔4〕教员小结:1分=〔60〕秒3分=〔180〕秒3.让先生做P4的〝做一做〞和补充题。

3时=〔〕分4分=〔〕秒180秒=〔〕分60秒=〔〕分先独立完成,再团体修订,修订时,可以指名先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员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4.教学例2。

教员展例如2的情境图,要求先生说图意:小明7时30分别家,7时45分到校。

〔1〕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先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2〕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3〕先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先生归结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①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②45-30=15,是15分钟。

5.小结。

6.生生互动:先生分组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其他的先生帮助算一算这位同窗从家到学校需求多少时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的计算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的计算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时间的计算》说课稿《时间的计算》说课稿32团中学姜锦娴教材分析时间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秒的认识”以后,知道1时=60分,1分=60秒的基础上,对时间进行的简单的相关计算。

本课包含两个知识点:时、分、秒的换算和时间的计算。

说教学目标1.会进行时、分、秒的换算。

2.会进行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3.培养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前两个目标在课上出示了,虽然最后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课上没有出示,但是渗透在我讲课的过程中。

教法与学法这节课中,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学,再通过后教环节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总结方法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我认为本课包含两个知识点:时、分、秒的换算和时间的计算,所以我采用了两学两教,先学时、分、秒的换算,再学时间的计算,这样有利于分别总结归纳方法。

教学过程分析一. 板书课题二.一学㈠出示教学目标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明确第一个学习目标,知道要学会什么。

㈡出示自学指导1认真看课本62页例1:思考:1.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 ⑴大单位→小单位怎样把“时”化成“分”?怎样把“分”化成“秒”?⑵小单位→大单位怎样把“分”化成“时”?怎样把“秒”化成“ 分”?(自学时间:3分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例题,边看书边思考,这些问题对于学生归纳总结做题方法有很大的帮助,这些问题搞懂了,理顺了,做题方法自然就会了。

㈢先学.生看书,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自学,坐姿端正。

㈣检测1:3时=()分 240分=()时5分=()秒 180秒=()分设计意图:学生做完后检测自学效果。

书上例题只讲了大单位如何化成小单位,反过来小单位如何化成大单位没有讲,但在练习中又经常出现,有些学生两种类型会都做,但有些学生只会大化小,不会小化大,所以我认为两种类型都要讲,让学生先做,先思考。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推荐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2、能够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重点区别时间与时刻。

教学难点计算一日以内经过的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一、学前准备1、口答。

(1)平年全年有多少天?1天有多少时?(2)17时是下午几时?22时40分是晚上几时几分?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晚上11时是()时中午12时是()时上午8时是()时下午3时是()时二、探究新知1、创设谈话情景。

(1)了解学生外出旅游所乘坐的交通工具。

(2)出示一张火车票和汽车票。

(3)观察车票上的时间,你发现了什么?2、学习教材第84页例3.(1)观察情景,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还想了解哪些信息?(2)说明:火车9:00出发,下午6点到达奶奶家。

(3)提问:你能回答中途经过多长时间吗?教师:怎样来计算经过的时间呢?探究方法。

(1)直接在钟表上数一数。

用钟表来表示两个时间。

通过说一说,可以知道坐火车到奶奶家要用9小时。

(2)用计算的方法。

教师:这两个时间的.表示方法不同,能直接计算吗?引导学生回答。

表示方法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时间都转化成24时计时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三、课堂作业新设计1、教材第85页练习十八的第3题。

(1)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题中给我们的是什么计时法?(3)集体交流解题思路。

(4)教师鼓励不同的解题思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阳阳晚上9时睡觉,第二天早上6时起床,她一共睡了()小时。

(2)课外小组14:30开始活动,经过1小时20分结束,结束时间是()时()分。

3、观察下表,计算出火车运行的时间并填在表中。

车次始发站开点终点站到点运行时间711北京10:22沈阳北当天19:29721北京18:00上海第二天8:00T42西安17:48北京第二天7:234、一场排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秒的认识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2.通过观察与操作,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教学重点:建立时.分.秒的时间概念.教学难点:能够选择合适的时间单位来描述具体的时间.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出示多媒体课件:再现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的情景.师:在201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主持人和观众们还有那旋转计时的“小彩旗”都在期待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你看他们正在倒计时:“十.九.八.……二.一!”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时间单位:秒.(板书:秒的认识)2.在生活的哪些地方你见到或用到过“秒”呢?结合主题图,学生自由发言.(红绿灯转换.赛跑等都用“秒”来计时.)二.互动新授1.秒的认识.(1)进入情境,全面观察.提问:我们知道计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请同学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钟表,仔细观察,说说你从钟面上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观察,再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观察的结果.(预设:我发现钟面上有三根针:时针.分针和秒针;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中还有5个小格……)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准确.钟面上又细又长的针就是秒针.(2)认识1秒.提问:在钟面上跑得最快的那根针就是秒针.“秒”可以记录比1分更短的时间.那在钟面上怎样表示1秒呢?(秒针走1小格就是1秒.)教师用课件演示秒针走1小格的动作,让学生观察.(3)体验1秒钟.①提问:1秒有多长呢?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嘀嗒声”让学生感受1秒有多长.)钟表发出“嘀嗒”声,两次“嘀嗒”声之间是1秒.②1秒钟你能做什么?(拍一下手.眨一下眼睛.点一下头……)③在我们的生活中,“秒”可以如何表示?(可以出示收集的信息: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火车每秒约行55米;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等等.)小结:1秒的时间十分短暂.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一定要珍惜每1分每1秒.(4)探索计量“秒”的工具.质疑: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组织小组讨论,学生广泛表达想法:①电子表(或钟);②有秒针的钟表;③秒表.2.自主探究秒与分的关系.提问:观察一下.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少小格?你发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钟表课件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秒针走一圈分针正好走1小格,秒针走一圈走了60个小格,走1小格就是1秒,走60个小格就是60秒.分针走了1个小格,也就是走了1分钟.因此得出:1分=60秒.)3.切身体验1分和1秒.看着自己手中的钟表感受1秒和1分有多长.学生谈感受:生1:1秒特别短.生2:1分钟比1秒钟长,但1分钟过得也非常快.……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题.(1)师生合作,教师计时,学生按书上的活动要求进行活动.(2)学生记录活动结果并汇报.2.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2题.试一试1分钟你能做些什么,把结果记录下来.(1)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巡视.(2)班内交流汇报.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学生畅所欲言: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2.“秒”经常出现在“倒计时”中.3.1分=60秒……师小结:同学们,时间是由一分一秒组成的,时间在不停流逝,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不浪费每一分每一秒.让我们记住列宁的名言: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一切!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时间的计算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时间换算.2.让学生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3.培养学生学会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时间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猜谜语:兄弟三人手拉手,从早到晚一直走.(钟表)2.提问:对“兄弟三人”你们了解多少呢?和大家说一说.(“兄弟三人”分别指的是时针.分针.秒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走一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3.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你我对对碰.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说出相应的时刻.4.质疑:我们已经学会看钟面上的时刻,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二.互动新授1.时间的换算.(1)盛泰高尔夫里面的景色非常的美.今天,我有幸被邀请到里面游览了两个小时,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课件出示:2时=()分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学生汇报:生1:60+60=120分.生2: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生3:钟面上时针走了两大格,分针就会走两圈,就是120分.(2)师:你们真聪明!小精灵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出示课件“做一做”:60秒=()分 3分=()秒 1分40秒=()秒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2.时间的计算.(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5页例2的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2)提问: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①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②小组讨论.交流.③方法一:观察钟面分针从数字6走到数字9,走了3个大格,是15分.方法二:因为都是7时多,我直接用45-30=15(分).方法三:用到校的时刻减去离家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7:45-7:30=15(分).方法四:7:30过15分钟就是7:45,因此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15分.师:同学们的计算方法都非常好,计算经过的时间有多种方法,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3)请一两名学生说说自己离家的时刻和到校的时刻,然后让其他学生帮忙算一算在路上走了多长时间.三.反馈完善1.填空.(1)分针从数字2走到数字6经过了()分;时针从数字9走到数字12经过了()时.(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先让学生观察钟面,结合实际情况填写,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指名汇报,并说说第1小题的解题思路.[答案](1)20 3 (2)40 10 102.提问:汽车从石家庄开往北京,9:10发车,下午1:45分到达,路上用了多长时间?(1)小组合作.讨论交流.(2)小组代表汇报成果,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上前讲讲解答过程.(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动手拨动指针.)[答案]4小时35分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一单元时.分.秒课题:练习一第 3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并会正确地换算.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3.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重点: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进行时间单位的换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时.分.秒”,大家了解了有关时间的哪些知识?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1.小组合作,整理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2.请每一小组的组长汇报小组整理的结果.生1: 1时=60分1分=60秒生2:时分秒60 60……二.互动新授1.体验1分钟的长短.(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1题.)(1)课件出示秒表,一起感受1分钟有多长.(2)播放录音:《登鹳雀楼》和《广播体操》,判断所用时间的长短.2.掌握常用的时间单位.(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2题.)师:时间就在我们的身边,根据生活实际情况,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1)让学生独立填写.(2)班内交流.3.比较大小.(出示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完成.(2)在小组内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3)集体订正.4.计算结束时间与经过时间.(出示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1题.)(1)让学生观察蓝天小学作息时间表(上午),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小组交流.讨论.(3)选出代表,班内汇报.师归纳: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结束时刻(4)提问: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如:①中午11:30同学们在做什么?②第一节课课间休息多长时间?③同学们做眼保健操用了多长时间?……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先说说钟面上的时刻,然后填写时刻并计算出两表之间经过的时间.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9题.先让学生读一读题,说一说题意,然后解答.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10题.让学生先认一认秒表,然后通过时间的比较,判断谁跑得快,谁跑得慢. 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的意识.教学重点:能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难点:能够根据情况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引出问题:第41届“世界博览会”在我国上海举行.有一所学校的学生正要准备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出示教材第9页主题图):同学们来到操场排好队,看到开来的一辆辆大巴,兴奋地喊:“我们要去参观世博会喽!”.请大家认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生1:全校一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各有两个班.生2:一(1)班有35人,一(2)班有34人;二(1)班有39人,二(2)班有44人.生3:三(1)班有33人,三(2)班有36人;四(1)班有36人,四(2)班有38人.生4:五(1)班有41人,五(2)班有42人;六(1)班有39人,六(2)班有43人.生5:三(2)班的学生人数和四(1)班的学生人数相同.生6:一(1)班的学生人数比一(2)班的学生人数多……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主要信息板书.二.互动新授1.教学教材例1.提问:(出示教材第10页例1情境图)大巴车开来了,大家需要持票上车,请问: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学生独立思考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35+34=师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要想求出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票,就要先算出一年级两个班去参观的一共有多少人.)质疑:那么35+34应怎样口算呢?独自思考后把你的计算方法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1)学生先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2)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引导.(3)交流:哪一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的算法?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不同的算法.教师板书:小组1:35+30=65 65+4=69小组2:30+30=60 5+4=9 60+9=69小组3:30+34=64 64+5=69师:你们太聪明了!能想出这么多口算的方法.那么,在这些算法中你喜欢哪种算法呢?说说你的理由.(可以用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把题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一位数和一个整十数,让其中的整十数和另一个两位数相加,所得的结果再和一位数相加.)2.教学教材例2.探究: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算法,那么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出示教材第10页例2情境图)用你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算一算吧!(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9+44=(2)小组交流计算方法.(3)指名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4)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的计算过程在答题纸上表示出来.(5)班内展示.(课件展示)如:39 + 44 = 83 39 + 44 = 83 39 + 44 = 83或:39+40=79 30+40=70 30+44=7479+4=83 9+4=13 74+9=8370+13=83小结:同学们,我们在口算时可以从高位算起,用第一个加数加第二个加数的整十数,再用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第二个加数个位上的数;也可以依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觉得哪种方法适合你,就选用哪种方法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1)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1).(2)题,然后指名说说是怎样计算的.可以让学生交流.比较不同的算法,了解它们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计算.(2)根据主题图中的信息,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完成. 40 4 79 30 9 13 40 4 70 74 30 9②集体汇报.订正.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计算准确的学生给予表扬.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2题.用比赛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教师提出要求:四个小组,每组两道口算题,计算得既准确又快的小组获胜.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第 2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100以内数的两位数减两位数.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正确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口算.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谈话: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某学校学生乘车去参观上海“世博会”的情景吗?大家把问题解决得真棒!那么,现在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口算下面各题,并说说是怎样算的.33+29= 23+31= 68-4= 32-6=二.互动新授1.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提出问题.(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瞧,同学们上了开往世博会的大巴车,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乘坐世博专线大巴最便宜,票价是48元;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钱?(2)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3)动车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钱?(4)普通快客的票价比世博专线大巴贵多少钱?(5)动车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钱?(6)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动车便宜多少钱?……2.合作交流,探究算法.提问: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可真聪明!这些问题又该如何列式计算呢?(1)学生独立完成,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2)小组内交流.(3)小组代表发言.(4)教师归纳并板书:65-54= 65-48= ……交流:你怎样计算出结果呢?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可以选择一道题.)(1)学生尝试做.(2)小组内交流口算结果和口算方法.(3)班内汇报.①选择“65-54=”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生1: 5-4=1,60-50=10,10+1=11师板书:相同数位相减,列竖式的方法.生2: 65-50=15,15-4=11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生3: 65-4=61,61-50=11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生4: 65-60=5,5+6=11师板书:凑整法.师小结:你们能想出这么多的口算方法,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这么多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可以和同桌说一说.②选择“65-48=”的学生汇报口算方法:生1: 65-40=25,25-8=17师板书: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生2: 65-8=57,57-40=17师板书: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生3: 65-50=15,15+2=17师板书:凑整法.生4: 15-8=7 50-40=10 10+7=17提问总结:为什么你用15减8,而不是用5减8呢?(5不够减8,所以需要退位.)为什么是50-40,而不是60-40呢?(这也是用了相同数位相减,个位不够减,所以需要从十位上退1当10用的方法.)交流:把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除了你喜欢的方法,再另找一种方法说给你的小组成员听听.3.观察对比,完善口算方法.(1)课件出示:“65-54=”和“65-48=”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这两个减法算式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2)小组讨论.(3)集体交流.(“65-54=”是不退位减法;“65-48=”是退位减法.在口算时可以用“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或“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或“凑整法”进行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口算,指名回答,要求说出口算的方法.2.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5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制作两张数字纸条,组长拉动纸条与组内成员合作完成口算练习.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第 3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地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掌握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几百几十的退位减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提问:(出示教材第14页情境图)同学们下车来到世博园,世博园纪念品商店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前来买纪念品的游客络绎不绝.据统计,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根据我们所获得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1: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生2: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生3: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个“海宝”?2.汇报列式,揭示课题.(1)指名完整叙述问题,并列出算式.380+550=550-380=(2)师点出课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这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学生汇报.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师板书课题: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二.互动新授1.学习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1)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出380+550的得数呢?(2)计算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组织学生汇报:生1:用口算.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生2: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开始算起.(4)表扬:同学们能想到两种这么好的方法来计算,而且还提醒我们竖式应该怎样计算.真是太棒了!我们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将每个数位上的数对齐,如果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但是老师还有疑问:为什么得数的百位上不是8呢?(因为十位上的8+5=13,向百位进了1,百位上应该就是3+5+1=9,竖式计算时进的1要写上,算的时候不要漏掉了.口算380+550,算出38+55后要记得在末尾写上0……)(5)同学们说得太好了!那么谁能说说在计算中有哪些地方要特别注意的?(列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2.探究退位减的计算方法.(1)教师出示算式:550-380=(2)提问:怎样计算呢?①学生独立思考,试算.②在小组中交流算法和计算结果.③全班反馈:生1:因为55-38=17,所以550-380=170.生2:550可以看成55个十,380可以看成38个十,55个十减去38个十就剩下17个十,也就是170.生3:用竖式计算.(让用竖式计算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3)让用笔算方法计算的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师适当引导:十位上的5不够减,怎么办?(从百位上退1当十,所以百位上是4减3.)(4)请全班学生动笔算一算,交流笔算需注意的问题.(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上退1,本位加十再减.)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小组合作,每人算两道题,一道加法,一道减法,做完后小组内互相订正.看哪个小组做得最认真.2.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三”第1.2题.(1)第1题:学生在答题纸上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2)第2题:先让学生找出要求的问题.接着说一说要求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小组讨论后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解题的思路.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加.减法的估算第 4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2.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对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清明节”到了,学校要安排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的活动.学校组织全校1~6年级学生到巨幕影院观看电影.你们认为学校举办这样的活动有意义吗?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生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二.互动新授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数学信息?(出示教材第15页情境图)学生回答:(1)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2)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3)巨幕影院有441个座位.根据这些信息,想一想,我们能提出哪些问题呢?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图尽可能多地提出数学问题.同时板书有价值的问题.(课件出示):一到六年级一共来了多少人?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及时作出引导和肯定.2.解决问题.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中,哪个问题我们以前没有遇到过?“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估算问题.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它.(板书课题:加.减法的估算)(1)师: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利用哪些信息?先求出什么?(需要利用“一到三年级来了221人,四到六年级来了239人”求出六个年级的总人数.)(2)那么“六个年级的学生同时看巨幕电影坐得下吗?”这个问题你将如何解答呢?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①学生思考.②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③全班交流反馈:方法一:221+239≈400(人)方法二:221+239≈450(人)(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估算过程,说说哪种估算的方法合理.学生自由回答,说出各自的理由.生1:221大于200,239也大于20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00,但还是不能确定是否大于441.因此方法一的估算不合理.生2:221大于220,239大于230,220+230=450,所以221+239一定大于450,坐不下.因此方法二的估算合理.师小结:在估算时可以把非整十.整百的数看作与它较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三.反馈完善1.完成教材第15页最下面的问题.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全班交流估算的过程.2.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5题.先让学生思考求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小组内互相说说所给数的近似数,并完成习题.3.完成教材第17页“练习三”第6~8题.(1)学生独立思考,试做在答题纸上.(2)小组交流,讨论估算方法.(3)集体交流估算方法.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课题:整理和复习第 5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练习,学生能总结本单元所学的口算.笔算方法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掌握本单元内容,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通过创设情境,学生能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及估算策略的灵活性.3.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估算策略的灵活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组内交流.整理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1.2时间的计算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1.2时间的计算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教案-1.2时间的计算人教版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时间的基本单位,包括时、分、秒,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 学会使用钟表来读取和计算时间。

3.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时间的计算,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1. 时间单位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

2. 钟表的读取和计算。

教学难点1. 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2. 钟表计算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演示法:使用钟表模型,演示时间的读取和计算。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时间的计算方法。

4. 互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时间场景,如起床、上学、吃饭等,引导学生关注时间。

2. 提问: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时间吗?我们是如何知道时间的?二、新课导入1. 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讲解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利用钟表模型,演示如何读取和计算时间。

三、课堂练习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重点讲解易错点。

四、巩固提高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2. 强调钟表读取和计算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时间的运用,与家长分享学习心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演示、练习和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了时间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学会了使用钟表读取和计算时间。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热烈,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计算》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时间计算》教案

时、分、秒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1、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并认识“秒”的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和钟面上时间的表示方法。

完成下面填空。

(1)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圈是()分,即()时。

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即()分。

(2)写出钟面上的时间。

2.引出课题,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我们学习过时、分、秒,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有关时间的计算。

二、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例1,引导学生探究时、分之间的单位换算。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汇报结果:(1)60+60=120分(2)2时就是2个60分,即2时=120分。

(3)钟面上时针走了两大格,分针就会走两圈,就是120分。

教师板书:2时=(120)分小结:每相邻的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时化成分,几时就是几个60分相加;分化成秒,几分就是几个60秒相加。

2.课件出示例2。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教师拨7时30分到7时45分之间的时间,让学生观察时间的变化。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续2创设情境自主探究22分钟提问: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呢?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经过的时间的方法:方法一:7:30时,分针指向6;7:45时,分针指向9,数一数钟面上的小格,发现从7:30到7:45分针走了15个小格,即15分钟。

方法二:时针始终在7和8之间,整时数没有变化,而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每大格是5分钟,共5×3=15(分钟)。

方法三:由于离家与到校的时间都是7时多,所以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直接用45-30算出用了15分钟。

小结: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数小格或数大格的方法,也可以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三、课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1.2《时间的计算》教案(含反思)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1.2《时间的计算》教案(含反思)

《时间的计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2.掌握简单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经历类比推理过程,总结时间单位由大单位化成小单位的方法。

2.经历探究经过时间的计算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体会时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育学生要养成遵守时间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会进行有关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

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计算经过时间的问题。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堂活动卡学生准备钟表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习题,指名回答。

11时=分60秒=分1分=秒60分=时2钟面上有个大格,每个大格表示小时,每个大格表示分钟,3个大格表示分钟。

3时针从3走到5是小时,分针从3走到6是分钟,秒针走1圈是分钟。

2.同学们一定听过“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名言吧?1交流:这句名言是描述什么的?你是怎样知道的?2小结:这句名言是描述珍惜时间的,光阴就是时间,时间比金子还要珍贵,金子可以买到,可是时间失去了,就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

在同样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那么你的时间就像比别人的多了一样。

揭示课题:时间的计算操作指导:通过上述两个活动,顺势引出“时间”这个概念,揭示课题。

板块二类比推理,探究新知活动1时间单位的换算1.根据进率换算。

课件出示教材4页例1。

2时=分自学提纲:1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1时是分,2时里面有个1时,2时就是分。

学生填写后向班级同学汇报。

预设生1:1时是60分,2时就是60分加60分,即12021生2: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所以2时等于120212.针对性练习。

5时=分时=240分3分=秒4分=秒3.学生自己编写几道时间单位换算题,与同桌交换填写,再判断对错。

活动2计算经过时间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早上几时离家,几时到校呢?能算出自己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学生汇报师:小明每天早上自己去上学,你能算出他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吗?课件出示教材5页例2情境图。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 第2课时 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1单元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时、分、秒的认识,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换算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观念,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换算:时、分、秒之间的换算。

2. 时间的计算: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3. 时间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认识和换算,时间的加减法计算。

2. 教学难点: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时间的换算引导学生观察钟表,理解时、分、秒的概念。

讲解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等。

(2)时间的计算通过举例,讲解时间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如:2小时30分钟 1小时20分钟=3小时50分钟。

(3)时间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时间换算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如:小明每天上学需要30分钟,他从家出发到学校需要多长时间?3.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时间的应用,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时间换算及计算方面的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时间的换算及计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时间的换算及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作业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秒》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二、单元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时、分基础上学习“秒”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材对“时间”的认识主要从其单位系统及计量工具展开。

重点是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度量。

认识“秒”,认识分与秒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时间单位。

认识其计量工具,了解其使用方法,会选择合适的工具对时间度量。

能解决生活中与计算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关于时间单位的计算是本单元的难点,教材通过突出解题步骤和解题方法的引导来突破这一难点:引导主动思考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

展示丰富的分析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呈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知道时间单位时、分、秒之间的关系,即1时=60分,1分=60秒,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能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能解决与时间有关的计算问题。

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时间,能对时间的长短估计,养成爱惜时间的习惯。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分层设计作业。

每课时均设计“基础性作业”(面向全体,体现课标,题量2-5大题,要求学生必做)和“发展性作业”(体现个性化,探究性、实践性,题量为2-6大题,要求学生有选择的完成)。

具体设计体系如下:五、课时作业时、分、秒基础性作业时针刚走过6,分针指向7,这时是()时()分,记作()。

时针走一大格是()时,分针正好走()圈。

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时钟的钟面上有()个大格,()个小格。

分针走一圈是()分。

钟面上最短的针是()针。

发展性作业从时针指向4点开始,再经过多少分钟时针正好与分针重合?4点和5点之间,时针和分针在什么时候成直角?6点与7点之间什么时候时针与分针重合?王阿姨买了一张06:55出发的车票,如果提前15分检票,则检票开始时间是()。

如果提前3分钟停止检票,王阿姨从家到车站需要走15分钟,王阿姨需要最迟在()时()分从家出发。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三课时(作业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二、三课时(作业设计)

案例名称小学数学设计新思路——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为例作业设计指导理念1.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使学生扎实、稳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完成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体来说,该案例的数学作业的数量适中,大部分学生完成作业大概需要20 分钟左右,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可以有充足的时间从事课外活动,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符合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素养的要求。

作业设计学科统筹方案作业的本质应该是开展的学习活动,作业的目标是为了达成学习目标。

因此,设计一份优质的单元作业的前提是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围绕单元的重难点设计合理的作业目标,保持单元作业目标与单元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时、分、秒》单元为例,本单元共3课时,主要内容是:秒的认识,时间单位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学生在学习了钟表时、分两个时间单位,并且能进行说出钟面上的时间和感悟时间的长短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面年、月、日的学习做准备。

通过研读课标,解析教材内容,分析学生已有经验水平,在确定单元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制定了对应的单元作业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单元作业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

1. 能正确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能进行所学时间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

2.能在具体情境中判断所用时间单位的合理性3.学会进行一些时间的简单计算。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作业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作业设计

三年级小学数学学科第一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综述:《时、分、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内容。

主要是让学生们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之间的关系,初步建立秒的时间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的经过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会经常会遇到的问题;通过观察与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时间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遵守、珍惜时间的意识与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单元的要求是:“能认识钟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二、单元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和工具对时间进行度量。

2.结合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会用一定的方法估计时间。

3.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时刻与经过时间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习惯。

三、单元知识1.秒的认识(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2.时分秒的换算、比较和计算测量很短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测量比较短的时间用分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时间用时作单位。

(1)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比较时,先化成同个单位再计较。

1时=60分 1分=60秒 60分=1时 60秒=1分半时=30分 30分=半时一刻钟=15分(2)计算公式、计算方法计算公式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的时间+经过的时间要重点理解:提前、延迟、晚点计算方法加法:时加时,分加分,超过60分,要向前1位进1;比如 5时40分+40分=6时20分减法:时减时,分减分,分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当60。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教案:时间的计算年级:数学三年级教材: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时间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1. 时、分、秒的换算。

2. 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时钟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时钟,让他们说出时钟的三个指针分别代表什么。

2. 提问:我们知道一天有24个小时,那么一个小时有多少分钟呢?一分钟有多少秒呢?二、新课讲解1. 讲解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

3. 举例说明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一部电影播放时间为1小时50分钟,那么这部电影播放了多少秒呢?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时、分、秒的换算关系。

2.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每天上学、放学所需的时间,并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2. 请学生用所学知识,计算一部喜欢的电影或动画片的总播放时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时、分、秒的换算关系,并能运用时间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提高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本节课的内容较为抽象,教师应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配套课堂作业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全册配套课堂作业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配套课堂作业第1单元时、分、秒第1课时秒的认识1.比较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60分 = 60秒60分 = 1时1分 = 85秒100秒 = 1分1时55分2.判断题:倒计时一般以“秒”为单位来数。

(正确)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错误,是60)在百米赛跑中,XXX用了18分钟。

(错误,应该是秒)人的脉搏1分钟约跳75次。

(正确)秒针走60圈,正好是1小时。

(正确)3.填空题: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5分钟。

小朋友系好红领巾只需要大约20秒。

我们的睡眠能达到9小时。

XXX做30道口算题要用4分钟。

第1单元时、分、秒第2课时时间的计算1.快速计算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关系:1分 = 60秒1时 = 60分120分 = 2时1分30秒 = 90秒1小时15分 = 75分95秒 = 1分35秒2.比较不同时间长度:40秒 < 1分1时 < 61分2时 < 90分140秒 < 2分1分12秒 < 80秒4时。

240秒3.计算XXX吃饭的时间:6:50 - 6:35 = 15分钟4.计算小琴在校的时间:11:40 - 7:30 = 4小时10分钟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1.填空题:计算两位数加法时,要从个位加起,当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个位上的6加8得14,向十位进1,位上写4.十位上的3加4再加1,得8,此题计算结果是84.2.快速计算:52 + 68 = 12049 + 88 = 13774 + 39 = 11325 + 89 = 11457 + 49 = 10663 + 27 = 9068 + 53 = 12149 + 78 = 12792 + 18 = 1103.改正错误:76 + 29 = 105(不是9559)77 + 146 = 223(不是7659)2 + 7 = 9(不是1)1 + 9 = 10(不是7)5 + 1 = 6竖式计算结果应为:56481044.解方程:34 + x = 28x = -6XXX原来有-6筐水果,不符合实际,无解。

1.2《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1.2《时间的计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1.2《时间的计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掌握时、分、秒的换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2. 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3. 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时、分、秒的换算方法,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时间计算问题时的时间单位转换。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时间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新课(1)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让学生了解1时=60分,1分=60秒。

(2)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讲解和举例,让学生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方法。

(3)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时间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略)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附录1. 教学课件(略)2. 练习题及答案(略)3. 教学评价表(略)注:本教案根据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编写,适用于2023-2024学年。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

关于时、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时、分、秒的定义和关系时、分、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它们之间有着固定的换算关系。

1时等于60分,1分等于60秒。

这种换算关系是由时间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因为时间是连续的、均匀的流逝,所以我们需要将时间分割成若干等份,以便于计量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