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介导微泡造影剂促进HSV-TK基因转染抑制小鼠肝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一
中国 超声医 学杂志20 午 堂篁 07 箜 塑
!! !! 竺 ! ! !
! !
! :
!
95 一
微 泡造 影 剂联 合 超 声 辐 照介 导 的绿 色 荧 光 蛋 白质粒
转 染 小 鼠 肝 癌 的 实 验 研 究
聂 芳 徐 辉 雄 吕 明 德 汤 庆
摘 要
目的 探讨 微 泡 造 影 剂 S n Vu 联 合 超声 辐 照 在 介 导 体 内基 因 转 染 中 的作 用 。 oo e 方 法 建 立 小 鼠肝 癌 皮 下 移 植 瘤 模 型 ,尾 静 脉 注 入 绿 色 荧 光 蛋 白质 粒 (E F ) p G P ,添加 或 不 添 加 s n Vu , 冲多 普 勒 超 声 辐 oo e 脉 照 ( H ,2w /r2 1M c )瘤 组 织 。持 续 时 间 1 、1 i,7d后 流式 细胞 仪 、荧 光 显 微 镜 评 价 p G P转 染 率 。HE染 色行 肿 瘤 病 n 、5 0r n a E F
Ni ng, Xu H u xi g, Lu M i g e Fa i on n de, e l ta
De r m e tofM e c lU lr s is, FistAf iit d Hospia , Su Y a — en U n v r iy, G ua z u 5 00 Chi pa t n dia t a on c r fla e i tl n t S i e st ng ho 1 80 na
Abs r c Ob e t e Toiv sia et ee fc fmir b b l o ta ta e t lsuta o n x o u eo e e t a t: jci v n e tg t h fe to co u bec n rs g n u lr s u de p s r ng n p ta se to n vv . eh d Th d lo e ai c rio n miewe ee t bih d b ne t g h p l 6 c l r n f cin i io M t o s e mo e fh p tc a cn ma i c r sa l e y iici e a 一 el s n s s b u a e u l. ls d e h n e re lo e c n r ti ( EGF u c tn o sy Pa mi n a cd g e n fu r se tp o en p P)wa ne td it h alv i t rwi o t sijce n o t eti en wi o t u h h
超声及微泡造影剂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超声技 术 的发展 , 超声联 合微 泡造 影 剂在 基 因治
疗 . 其 是 基 因 转染 中发 挥 了越 来 越 重 要 的 作 用 。超 声 具 有 尤 非 损 伤性 、 良好 的 耐 受性 和安 全 性 等 特 点 , 同时 , 声 仪 的 高 超 精 密 性 、 调 节 性和 有 效 的诊 疗 操 作 几 乎 能 使超 声 波 准 确 辐 可
泡 急 剧膨 胀 和 收 缩 , 引起 气 泡 爆 裂 , 大 量 的声 能 瞬 问 释 放 , 使
需元素 。在较高的机械指数条件下 , 微泡发 生稳态空化而不
发生 爆 破 的情 况 下 也 能 产 生 这种 效 应 。 多 项 实 验 表 明 . 微 使 泡 造 影 剂 和 细 胞 膜 的距 离 靠 近 能 够 更 容 易 产 生 声 孑 效 应 , L 同 时 降低 所 需 的声 功 率 和 对 瞬时 空化 效 应 的依 赖 性 。
照到身体 的任何部位 。19 99年 Lw i ar e等… 报道用 质粒携带 荧光素酶裸 D A对培养的猪平滑肌细胞和 内皮细胞进行转 N 染实验 , 发现以频率 1MH 、 z 声强 0 4W/ m . c 的超声 分别 照 射 6 和 3 i, 0 s 0r n2d后平 滑肌细胞 和内皮细胞 内的荧光 素 a
.
综 述 .
超 声及微 泡造 影 剂在 基 因转染 中的应用 与发 展
郑颖 王 文 平
声孑效应 : L 目前 , 广 泛 接 受 的理 论 是 声 空 化 效 应 使 细 被 胞 膜 上 产 生 可 逆 性 的 声孑 , 而 使 细 胞 外 的物 质 能够 被 导 人 L从 细胞 内部 。瞬 态 空 化 引 起 最 初 的 空 化 微 泡 破 裂 释 放 出 了 强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李擎【摘要】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UTMD)是一种新兴的靶向给药方法,以声学微泡包裹药物后,经局部超声辐照,可实现缓释及靶向给药的双重作用.同时,超声辐照可促进组织细胞内吞作用并产生声孔作用,在不破坏细胞的情况下增加靶组织对药物的摄取.UTMD为治疗肿瘤等疾病提供了一种安全且可有效减少全身不良反应的给药方法.本文对UTMD应用于肿瘤治疗的作用机制、研究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Ultrasound-targeted drug-load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 (UTMD) is 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drug delivery. The microbubbles encapsulated drug by phospholipids or block copolymer are long circulating, sustained releasing, and targeted releasing when destroyed by ultrasound irradiation. Ultrasound irradiation also enhances drug absorption in the absence of cell damage by induction endocytosis and pore formation, providing a novel noninvasive and effective therapy for malignant tumor. The mechanism,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es of UTMD were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2(009)001【总页数】4页(P55-58)【关键词】超声学;靶向治疗;微泡;药物释放系统【作者】李擎【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超声科,辽宁沈阳 1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B559;R445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技术(ultrasound-targeted drug-loaded microbubbles destruction,UTMD)是静脉注入载药微泡后,在指定部位行超声辐照,超声波产生惯性空化致体内载药微泡破裂,同时对周围组织产生生物学效应,实现局部释放药物并增加组织对药物的摄取。
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辅助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用 。当一个足够高振 幅 的超声 信号在 液体 中传 播 时 , 声诱 导 超
的空化 现象便 出现 了。受 到声 波 的影 响 , 液体 中 的小气 泡会 经 历生 长、 振荡和破裂 的过 程。空化作用 分为 以下两 种形式 : 低 在 声压 下 , 微泡产生对称性 压缩和膨胀 , 其直径 保持相对 恒定而 不
试图寻找既能准确 杀死肿 瘤 细胞 , 又不 损伤 机体 本身 免疫力 的
一
目前 , 声孔效应在加强 细胞 内药 物、 白以及基 因等其 他不 蛋
易通透 的治疗试剂作 用方 面已经显示 出巨大 的潜能 。因为超 声 在计量 、 定位 以及暴露时间方面可 以进行非侵人性 的控制 , 声 故
种 更先进的治疗方法——靶 向治疗 。近来 研究表 明超声联 合
带的外源性基 因( 目的基 因 ) 定持 久地表达 , 即 稳 但其 携带量有 限、 费用 昂贵且 制备复杂 , 最为重要 的是其安全性 目前 尚无法 控 制, 故其 临床应用 受 到极 大的 限制 。非 病毒 载体 如裸 质粒 、 脂质体等 的优点是免疫原性较低 , 因其 转染效率较低 , 但 在体 内 不 能高水平表达且缺乏靶 向性 , 也不 能广 泛地 推广应用 ¨ 。微 泡造影剂作为一种新型 的基 因载体 , 主要 特点是有效 性、 向 其 靶 性 、 全性 , 安 既可 实现基 因的有效 转染 和定位释放 , 能提高基 又
声暴露导致胞 内钙离子浓度 的改变可能 与超 声介导 的物 质运输 有关系 , 比如心脏 内基 因转染 以及抗 癌药物转 运。然而 , 之前 的 研究显示 了钙离 子的反应 是微 泡存 在下超声作用的结果 , K — 而 u m B等 发现 了细胞 内钙离子 流出细胞 后可 以直 接与微泡相 互 O 作用 。Z o hu等 的研究则表 明 , 细胞 外 的钙 离子 与细胞膜上 声 孔 的闭合有着 密切 的关 系。研 究越来 越深 入 , 希望找 到细胞 膜 的声孔是否 与直 接激 活钙 离子有关 。Fn等” a 使用 了联合 成像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介导基因转染在乳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王海强1,车艳玲2*,史悦3,蒋敏1,刘洋1,徐亦乐1,李晶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医学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40;3.安达济仁医院超声医学科,黑龙江安达151499;*通信作者车艳玲【摘要】乳腺癌全球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基因治疗在乳腺癌中的研究日益增多。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作为一种潜在的基因或药物递送系统,既可作为载体,又可增加生物屏障的通透性,从而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已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基因治疗研究。
考虑到常规基因载体的固有缺陷,研究者倾向将其与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联合应用以提高基因转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对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及其与常规基因载体联合介导基因转染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基因转染;超声靶向微泡破坏技术;微泡;乳腺肿瘤;综述【中图分类号】R737.9;R445.1 【DOI】10.3969/j.issn.1005-5185.2023.06.021Advances in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Technology-Mediated Gene Transfection in Breast Cancer TreatmentWANG Haiqiang1, CHE Yanling2*, SHI Yue3, JIANG Min1, LIU Yang1, XU Yile1, LI Jin2Department of Ultrasound Medicine,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Abstract】The incidence of breast cancer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globally, it is a serious threat to women's health.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o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gene therapy has been increasingly studied in breast cancer. As a potential gene or drug delivery system,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breast cancer gene therapy research both as a carrier and to increas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biological barrier, thereby improv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umor. Given the inherent defects of conventional gene vectors, there is a tendency to combine them with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to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gene transfection. The research on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technique and its combination with conventional gene vectors to mediate gene transfection for breast cancer is reviewed.【Key words】Gene transfection; 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Microbubble; Breast tumor; Review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2023, 31 (6): 663-666, 676乳腺癌是仅次于肺癌的全球第二大癌症,是女性最常见的确诊癌症,约占所有癌症总数的12.5%[1]。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技术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 . 2 超 声 诱 导 微泡 破 坏 产 生 的生 物学 效 应 对 肿瘤 细 胞 作 用 空化效应不仅可 以提高靶部位膜 的通 透性 ,促 进抗 肿瘤 药物的吸收和摄取 ,还可损伤细胞 、抑制 细胞增殖 ,促 进肿 瘤细胞 凋亡。 当空化效应很强时 ,还 可以损伤血 管壁 、激活 内源性 或外 源性 凝血 途径 ,诱 发 大面 积毛细 血管 栓塞 ,阻
c a v i t a t i o n o声 波较 弱时 ,气 泡在 “ 膨胀 一压缩 ”交替 中仍 保持 正常形态 ,当声波达 到一定强 度 ,气泡压 缩速度过 快 , 使其 难 以保持球 形 ,并在 崩塌后将 能量 以冲击 波形式 释放 , 形成 的 冲击波 可使周 围 毛细血 管壁 和细胞 膜产生 暂 时性微 孔 ,这一过 程又 称为 “ 声 孔效 应 ”_ ,声孔 效应 是超 声介 l 导载药微泡靶 向药 物释放技术的最重要机制 。微泡作为人为 的空化核 ,能显著 降低超声产生 空化 效应 所需能量阈值 ,增 强声孔效应 ,进一步提 高靶部位膜 的通透性 ,使微泡携带 的
浙江临床 医学2 0 1 4 年1 0 月第 1 6 卷第 l 0 期
・
1 6 7 3・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技术 治疗肝癌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袁帅 ( 综述 ) 董蓓 莉 ( 审校 )★
肝癌是最 常见的恶性 肿瘤之一 ,有着 较高 的病 死率 … 1 , 严 重威 胁着 人类 的健 康 。手 术 、放 疗 、化 疗及 介入 治疗 等 措施是 目前治疗肝 癌的主要手段 _ 2 ^ ] 。化疗 作为肝癌治疗 的 重 要方 法 ,可有 效延 长患 者 的生存 期和 改善 生存质 量 ,但 化 疗药 物不具 有靶 向性 ,且有 较大 的副作 用 ,不 良反 应 限 制 其临 床应用 。随着超 声造 影技 术 与分子 生物学 的不 断发
超声微泡负载自杀基因HSV1-TK联合前药更昔洛韦对前列腺癌细胞抑制效应的研究
超声微泡负载自杀基因HSV1-TK联合前药更昔洛韦对前列腺癌细胞抑制效应的研究目的:观察低频超声波辐照脂质微泡造影剂携单纯疱疹病毒I型胸昔激酶(HSV1-TK)基因体外转染及联合前体药物更昔洛韦(GCV)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抑制效应。
方法:使用低频超声波辐照(声强1.0W/cm2,频率为1MHz,辐照时间分别为0、30、60、90、180s)前列腺癌PC-3细胞,MTT法筛选出最适辐照时间;将含有HSV1-TK基因的质粒通过静电吸附在脂质微泡表面,采用以上筛选出的最适超声辐照时间进行转染,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单纯质粒TK组、超声辐照+质粒TK组、超声辐照+微泡+质粒TK组。
转染后分别于48h、72h用倒置荧光显微镜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B)观察TK基因的转入及蛋白表达。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提取总蛋白、浓度测定,加入上样缓冲液煮沸;配胶、上样,电泳、转膜,封闭、一抗4℃孵育过夜,TBST洗涤;HRP标记的二抗37℃孵育1h,TBST洗涤;显影、摄片。
MTT法观察使用不同浓度的前体药物更昔洛韦(GCV)后对细胞增殖抑制率;使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最适浓度的前体药物GCV对转染质粒HSV1-TK后,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周期影响;MTT法观察转染质粒48h,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杀伤效应。
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当超声强度为1.0W/cm2,频率为1MHz,辐照时间为30s时,超声辐照对细胞生长无明显的抑制作用,细胞活性度好,因此选定此参数作为研究微泡携基因转染的最适辐照条件,它可明显提高HSV1-TK基因对PC-3细胞转染效率,并可获得稳定表达;在实验超声+微泡+TK组中发现TK基因顺利转入PC-3细胞中并有稳定的表达,其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
MTT法检测显示GCV浓度≤100μg/ml时,对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无明显的毒性作用,细胞存活率≥91%,与浓度为10000、1000μg/ml相比,其细胞存活率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选GCV最适浓度为100μg/ml;当加入前体药物GCV时,超声+微泡+TK组细胞存活率约为32%,细胞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其他各实验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超声+微泡+TK 组中大多数细胞被阻断在S期,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载HSV1-TK基因的纳米超声分子探针靶向识别并杀灭HIFU治疗肝癌后残留病灶的实验研究
载HSV1-TK基因的纳米超声分子探针靶向识别并杀灭HIFU治疗肝癌后残留病灶的实验研究肝癌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全世界每年因肝癌造成66万2千人死亡,而我国占一半。
肝切除和肝移植被认为是治疗肝癌最佳方案,然而由于肝癌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不明显,早期诊断困难,多数患者临床就诊时属于中晚期,已经远处转移,大部分不能手术切除。
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是无创性治疗肿瘤的新方法,其机制主要是应用超声波可聚焦和穿透性,短时间内使靶区组织温度达到65~100℃,使靶组织造成凝固性坏死,HIFU是治疗中晚期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
但HIFU治疗肝癌也存在一些缺陷:a.肝脏肿瘤由于肋骨遮挡,导致治疗效率的降低;b中晚期肝癌,血供丰富,热沉积效率低,聚焦点能量低,疗效差;c.由于肝脏随呼吸运动,HIFU 定位不准确,可能出现治疗盲区,造成残癌的存在。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HIFU治疗肝癌后易复发可能,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联合基因治疗,力求彻底杀灭残余肝癌细胞,弥补HIFU治疗的不足,提高HIFU 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更昔洛韦(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是众多肿瘤基因治疗效果明显、应用最广泛、最成熟、最为有效的基因治疗方法之一。
自杀基因系统的原理:通过胸甘激酶的表达,磷酸化前药更昔洛韦,阻止肝癌细胞的DNA合成,从而起杀灭肝癌细胞的作用。
自杀基因系统直接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作用显著。
最近出现的一种超声波靶向爆破携基因的微泡技术(UTMD),即当携基因的微泡造影剂经静脉注射进入肿瘤组织时,经超声声像图确定其到达靶组织后,通过低频超声波击碎携基因的微泡造影剂,产生的空化效应及机械效应,使外源性基因进入肿瘤组织,在低频的超声辐照条件下,超声既可提高靶基因的转染率,又不破坏转染基因,实现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和准确性。
前期试验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超声微泡包裹HSV-TK自杀基因靶向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NO.30872977),我们证明了在小鼠移植瘤模型中,通过超声波靶向爆破携自杀基因的微泡释放,明显增加自杀基因转染率及靶向性。
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肝癌的体外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超声微泡介导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肝癌的体外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肝癌是一种临床难治的恶性肿瘤,尽管有许多治疗手段,但远期的效果并不理想。
目前,基因治疗成为了一种前沿的治疗手段。
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具有高效、可控和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特点。
然而,其治疗效果会因为基因转导效率和治疗剂量的限制而出现局限性。
超声微泡介导技术则是一种新兴的基因转导策略,可提高基因转导效率和改善治疗剂量,从而有望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微泡介导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寻找最佳的治疗剂量和治疗时间,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应用超声微泡介导技术将HSV1-TK基因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用GCV进行治疗。
通过检测基因表达情况和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评估超声微泡介导技术的治疗效果。
研究方法:1.建立肝癌细胞株HepG22.构建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肝癌的超声微泡介导体系。
3.将超声微泡介导下的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转染到肝癌细胞株HepG2中,探讨其对肝癌细胞的影响。
4.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SV1-TK基因表达情况。
5.采用MTT法和细胞增殖曲线法评估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的杀伤效果。
四、研究预期结果1.经超声微泡介导技术转染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后,肝癌细胞中可检测到HSV1-TK基因表达。
2.治疗后,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可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
3.超声波微泡介导技术可以有效提高HSV1-TK/GCV自杀基因系统的杀伤效果。
五、研究意义1.该研究对于探究超声波微泡介导技术应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为进一步的研究积累了经验。
2.该研究成果有望用于临床上肝癌的治疗,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有益的科研成果和临床依据。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马大卉;黄丽娜;申晓丽【摘要】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药物和基因的靶向治疗系统是新兴的热门研究领域,目前已经在心血管疾病、肝肿瘤等疾病的靶向治疗方面得到了满意的研究成果,但在眼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治疗方面尚处于初始阶段.我们就超声微泡造影剂携药物和基因靶向治疗在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012)010【总页数】3页(P1904-1906)【关键词】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药物;靶向治疗;眼科【作者】马大卉;黄丽娜;申晓丽【作者单位】518020,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518020,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518020,中国广东省深圳市,暨南大学附属深圳眼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0 引言近年来,生物和生化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新剂型和新技术的发展,而超声微泡剂介导的靶向携带基因或药物的系统也随之成为目前研究较为热门的领域之一。
超声与生物体组织的相互作用机制主要有三种:(1)机械效应;(2)热效应;(3)空化效应(cavitation)。
其中的空化效应在超声微泡造影技术中利用最多,它可以明显提高超声微泡所携带基因在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转染和表达[1,2];同时,超声微泡剂也可以携带药物,而且可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实现药物在靶位的突然释放,迅速达到治疗浓度[3]。
由于微泡在血循环的稳定性好,减少了基因或药物到达靶器官前在体内的破坏。
它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临床研究,如肝肿瘤治疗[4,5]、血栓治疗[6]。
近来,可携带基因和药物的超声微泡造影剂在眼科的基础研究和眼科临床疾病的治疗方面也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我们就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做综述。
1 角膜方面的研究角膜是眼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眼光学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角膜疾病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保持角膜的透明则是角膜疾病治疗首要解决的问题。
超声微泡造影剂与肝癌靶向药物治疗
超声微泡造影剂与肝癌靶向药物治疗宫玉萍;冉海涛【摘要】随着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和应用,超声微泡造影剂不仅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而且为肝癌的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该领域近年来对肝癌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ultrasonic microbubbles contrast media, it is not only beneficial for early diagnosis of hepatic carcinoma, but also provides new method for early treatmen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gress of targeted drug treatment of hepatic carcinoma in recent years.【期刊名称】《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3)010【总页数】3页(P684-686)【关键词】超声检查;微泡;肝肿瘤;靶向药物【作者】宫玉萍;冉海涛【作者单位】400010,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400010,重庆市,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7;R445.1原发性肝癌是指原发于肝细胞或胆管细胞的癌症,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因其起病隐匿,且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和体征,不易被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处于中晚期,使大多数患者失去手术治疗机会。
即使将肿瘤切除,术后亦极易复发和转移。
由此说明肝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必要性。
肝癌分子靶向性治疗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超声微泡造影剂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载体,从分子水平上介导肿瘤的靶向治疗。
一、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作用机制1.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研究进展Gramiak和Shah在1968年发现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后,其产生的小气泡可增强右心室的超声显像效果。
超声靶向微泡介导PEDF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超声靶向微泡介导PEDF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胡向东;刘婧;王志会;张宏;邱兰燕;钱林学【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2(011)022【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whether gene transfection of pigment epithelium - derived factor ( PEDF ) plasmid to HepG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ous models by ultrasound 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could inhibi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mice. Methods HepG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tous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in thirty five rats. These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rats in group I ( control group ) were treated with normal saline; rats in group II were injected with naked plasmid DNA of PEDF; rats in group III received an injection of a mixture of naked plasmid DNA of PEDF and microbubbles; rats in groupIV were injected with microbubbles followed by immediate ultrasound irradiation; and rats in group V received an injection of a mixture of naked plasmid DNA of PEDF and microbubbles, with exposure to ultrasound immediately. After the treatment, features of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image of lesions in each group were observed,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umor were calculated, and expression of PEDF protein in lesions was detected. The difference among groups had been analyzed with statistical softwar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enhancement of lesions in group V was weaker than that of group I; the inhibition rates of tumor ingroup V and group IV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group II and group III; the expression of PEDF protein in lesions of group V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other four groups ( P < 0.01 ). Conclusion The therapy of PEDF gene combined ultrasound media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 is helpful for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PEDF protein and inhibition of angi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 This method provides an useful gene therapy for treatment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目的探讨超声靶向微泡介导色素上皮源性因子(PEDF)质粒转染HepG2荷瘤裸鼠的治疗价值.方法建立裸鼠HepG2肝细胞肝癌模型,随机分为5组.Ⅰ组:对照组;Ⅱ:PEDF质粒组;Ⅲ组:PEDF质粒+微泡组;Ⅳ组:微泡+超声辐照组;Ⅴ组:PEDF质粒-微泡+超声辐照组.疗程结束后观察瘤结节的超声造影特征,计算抑瘤率,并检测瘤组织PEDF蛋白表达.应用SPSS软件分析各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疗程结束后,Ⅴ组瘤结节超声造影增强明显弱于Ⅰ组;Ⅳ组及Ⅴ组抑瘤率明显高于Ⅱ、Ⅲ组;Ⅴ组瘤组织PEDF蛋白表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超声靶向微泡介导PEDF质粒有助于提高质粒转染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肿瘤生长,为肝细胞肝癌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总页数】4页(P1757-1759,1762)【作者】胡向东;刘婧;王志会;张宏;邱兰燕;钱林学【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北京,10005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PEDF基因转染大鼠视网膜与传统转染比较的实验研究 [J], 廖沁;周希瑗;王志刚2.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J], 聂芳;徐辉雄;吕明德;汤庆3.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PEDF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实验研究 [J], 廖沁;周希瑗;王志刚;李佳4.超声靶向微泡破裂介导EGFP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的研究 [J], 刘同刚;沙凯辉;李云华;张立国;刘贤贤5.超声靶向微泡破碎介导EGFP质粒转染肝癌细胞的研究 [J], 张园;朱惠明;李银鹏;张海;王娜;吕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新型基因载体—纳米级超声微泡的制备及其介导PNPFludarabine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
一种新型基因载体—纳米级超声微泡的制备及其介导PNP/Fludarabine自杀基因系统治疗肝癌的实验研究基因载体是基因治疗的关键之一。
基因载体主要分为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
病毒载体的基因转染率相对较高,但其安全性及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是一个大难题;以脂质体为代表的非病毒载体较低的转染效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因治疗的效果。
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转运系统因其安全、高效和直接靶向性成为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研究热点,其独特优点和发展潜力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证实。
目前的超声造影剂微泡平均直径为数微米,但研究表明疾病状态中的血管内皮间隙至多允许直径小于700nm的颗粒穿过,因此微米级微泡不能穿透血管内皮间隙,大大减弱了其基因转运的能力。
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纳米级超声微泡介导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近年来肝癌的基因治疗成为生物科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作用直接、合理、有效的自杀基因疗法备受关注。
PNP/Fludarabine是一种新型的自杀基因系统,它的杀伤效应是目前为止各系统中最强的,其杀伤肿瘤的机制主要是能从多个环节杀伤肿瘤细胞,不论是对分裂期还是静止期的肿瘤细胞都具有强大的杀伤效应。
而其前药经系统作用后的毒性产物可以穿过脂质膜,杀伤临近细胞,旁观者效应强大。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直径<700nm的纳米级超声微泡;以GFP 为目的基因、以超声介导纳米级超声微泡检测体外基因转染效率及相对表达量来验证其作为新型基因载体的可行性;自行构建自杀基因表达质粒pcDNA3.1(+)/PNP,以纳米级超声微泡作为基因载体介导PNP/Fludarabine自杀基因系统,探讨其对肝癌的治疗效果以及该系统的作用机理,为超声介导纳米级超声微泡系统未来能作为临床基因治疗手段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1、选择DPPC、DPPA混合磷脂以及全氟丙烷气体等材料采用高剪切分散法进行纳米级超声微泡的研制,并通过均匀设计法选择最优制备方法。
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肿瘤显像的研究进展
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增强肿瘤显像的研究进展
田南;屈亚威;刘海峰
【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年(卷),期】2014(0)33
【摘要】在医学超声领域,超声微泡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超声微泡可分为普通微泡和靶向微泡,普通微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靶向微泡是一类特殊造影剂,根据粒径大小,可分为微米级靶向微泡和纳米级靶向微泡,前者由于粒径较大,不能穿过血管内皮间隙,仅能进行血池显影,后者则可透过血管内皮间隙对血管外组织进行显影,由于对特定组织或器官具有靶向性,超声联合靶向微泡在增强肿瘤显像方面显示出了较大的优势,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由于其生物毒性未知,在应用方面还存有较大的局限性,超声参数也需进一步优化.
【总页数】6页(P5100-5105)
【关键词】靶向;超声微泡;增强;肿瘤显像
【作者】田南;屈亚威;刘海峰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医院消化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2.9
【相关文献】
1.靶向超声造影剂在肿瘤分子显像中的研究进展 [J], 王红红;冉海涛;王志刚
2.靶向超声微泡造影剂与超声分子显像 [J], 伍星;王志刚
3.超声微泡造影剂实现肿瘤靶向性治疗研究进展 [J], 杨扬;王志刚
4.超声微泡造影剂的肿瘤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J], 马立康;徐军明;侯方高;董宝纬
5.超声造影剂微泡联合低频超声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徐理敏;王利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靶向辐照微泡造影剂介导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肾癌细胞
超声靶向辐照微泡造影剂介导重组腺相关病毒转染肾癌细胞李凡;杜联芳;王惠萍;韦芳【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11(027)005【摘要】目的以肾癌细胞为研究对象,探索超声靶向破坏微泡(UTMD)技术对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转染率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感染复数(MOI)的rAAV2转染786-0细胞观察转染率.用不同条件UTMD预辐照rAAV2,观察病毒活性.以不同条件UTMD联合rAAV2转染人肾透明细胞癌(786-0)细胞,测定转染率及细胞生存率,RT-PCR检测细胞内病毒载体基因拷贝数.结果1×104~1×106 MOI的rAAV2在786-0细胞的转染率为(17.28士2.44)%.UTMD声强≤2.0 W/cm2,时间≤120 s,微泡体积比≤40%,频率1 MHz,占空比(DC)50%,脉冲重复频率(PRF)100 Hz时,UT-MD辐照不影响rAAV2的转染活性.在不影响细胞生存率及rAAV2活性的参数下(声强1 W/cm2,时间60 s,微泡体积比20%,频率1 MHz,DC 60%,PRF 100 Hz),UTMD介导rAAV2组细胞的转染率较单纯rAAV组提高2~3倍,并在5天内稳定维持提高效应;实时PCR显示,UTMD介导rAAV2组细胞内病毒载体量较单纯rAAV组提高近9倍.结论 UTMD可安全、有效且稳定地提高rAAV2在肾癌细胞的转染率.【总页数】6页(P895-900)【作者】李凡;杜联芳;王惠萍;韦芳【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超声科,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上海,20008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上海,2000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1【相关文献】1.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PEDF基因转染大鼠视网膜与传统转染比较的实验研究 [J], 廖沁;周希瑗;王志刚2.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质粒转染小鼠肝癌的实验研究 [J], 聂芳;徐辉雄;吕明德;汤庆3.超声靶向破坏微泡介导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的基因转染 [J], 金利芳;杜联芳;李凡4.超声辐照联合微泡造影剂介导人血管生成素-1基因体外转染293T细胞的研究[J], 陈茜;郭瑞强;祝成亮;周青5.寻找基因转染人脂肪来源的成体干细胞合适载体:脂质体介导质粒pEGFP-N1、重组腺病毒Ad5-EGFP与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2/1-EGFP [J], 靳小兵;孙永生;娄思权;张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微泡造影剂靶向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超声微泡造影剂靶向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王志会钱林学1968年Gramiak 首次报道了可增强显影的小气泡,即超声微泡造影剂(UCA),它的出现开创了无创超声诊断和治疗的新领域。
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超声微泡造影剂不仅是一种良好的超声显像对比剂,而且是一种重要的药物递送载体[1],对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或药物靶向治疗在医学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
超声微泡造影剂靶向治疗包括超声介导载药微泡的治疗及超声介导靶向载药微泡的治疗。
本文主要就靶向载药微泡的生物学效应、制备及其介导的靶向治疗现状及进展做一总结。
一、靶向载药微泡及其生物学效应超声微泡造影剂是内含气体的小球,以磷脂、白蛋白、糖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多聚物等物质为壳膜[2]。
目前研究的超声微泡造影剂的直径1~8μm,它能在血管腔中保持相对稳定并可以顺利通过肺循环[3],实现全身器官组织、病变回声增强从而提高组织显影的清晰度[4,5],但它作为一种药物递送载体,其特异性不强,对于病变组织没有亲和力,为此人们开始研究具有特异性的靶向载药微泡及其介导的靶向治疗。
靶向超声造影剂是将特异性抗体或配体连接到声学造影剂表面,依靠抗原-抗体或配体-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通过血液循环积聚到特异的靶器官或靶组织,从而使器官或组织在超声影像中得到特异性的增强或局部靶向治疗作用[6]。
与普通微泡相比,靶向载药微泡能够从分子水平识别并结合于病变部位,从而实现了微泡与病变部位的特异性结合,同时减轻基因或药物对正常组织的损害[7],为微泡携带药物或基因对病变部位进行靶向治疗提供了前提。
超声微泡的生物学特性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基因或药物递送载体。
将少量携带基因或药物的微泡经外周静脉或局部注射后,微泡流经靶向部位时进行超声,即得到超声影像[8]。
当超声影像图证明超声准确定位于靶向部位时,增加声压使之达到一定强度,即可使微泡破裂产生空化效应[9],空化效应是指存在于液态物质中的微小空泡(空化核)在高强度的超声的作用下被激发,空化核急剧膨胀和收缩直至爆裂,此过程中空化核吸收了大量的声能,并将能量集中释放在极小的区域,核内基金项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面上项目(11020126)作者单位:10005,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超声科通讯作者:钱林学,Email:qianlinxue2002@局部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随之产生强大冲击波、内切力、高速微束射流及自由基等二次效应,不仅使微血管破裂 ,血管内皮细胞收缩,细胞间隙增宽,微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还可使细胞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产生暂时性、可逆性的小孔,增加了细胞膜的通透性[2,10],均能够增强载微泡对基因或药物的转移。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劳翼;修建成
【期刊名称】《医学影像学杂志》
【年(卷),期】2007(017)012
【摘要】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和药物的靶向治疗是当前医学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超声微泡造影剂到达靶组织后,在超声能量作用下,因"空化效应",能有效穿透血管内皮屏障,定向释放内部包裹的基因或药物,使局部浓度大大增高,达到靶向治疗目的.本文就其在抗肿瘤、溶栓和炎症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总页数】3页(P1359-1361)
【作者】劳翼;修建成
【作者单位】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510515;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5.1;R817
【相关文献】
1.超声微泡携带药物靶向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J], 颜华英;尹立雪
2.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带基因治疗与超声空化效应 [J], 李玲;王志刚
3.超声微泡造影剂作为药物运载体在疾病靶向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J], 姚春芳;李永芳
4.超声微泡造影剂携基因或药物治疗眼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J], 马大卉;黄丽娜;申晓
丽
5.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基因靶向治疗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J], 杨磊;马晓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靶向超声造影剂介导c-myc反义基因治疗移植肝癌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靶向超声造影剂介导c-myc反义基因治疗移植肝癌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2021年开题报告题目:靶向超声造影剂介导c-myc反义基因治疗移植肝癌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肝细胞癌是肝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常常发生在肝硬化患者身上。
该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且生存率极低。
对于早期肝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仍然是主要治疗手段,但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术后复发及转移而无法获得长期生存。
移植肝癌已经成为晚期肝细胞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其难度较大,且移植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40%左右。
因此,如何在移植肝癌患者中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和转移风险,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靶向超声造影剂(TUM)是一种可用于靶向性增强超声成像的药物,具有高效、低毒、不易耐受性等特点。
c-myc是一种通用的转录因子,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以c-myc反义基因为代表的靶向治疗,现已成为肝癌治疗的热点。
因此,结合TUM和c-myc反义基因技术,以改善移植肝癌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目的:探索TUM靶向介导c-myc反义基因在移植肝癌中的治疗作用、机制和可行性,为提高移植肝癌的治疗效果和减少复发风险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研究方法:1.制备TUM取到聚乙烯醇(PVA)溶液中加入二十烷基胺以及正己烷作为超声造影剂的基础材料,通过溶液相法将脱气后的制备物微纳米化。
2. 构建c-myc反义共轭物将接种cmyc编码载体的细胞采集,采用RNAi技术合成cmyc siRNA,通过C端标记羧基构建共轭物,并提取纯化。
3.构建移植肝癌小鼠模型和治疗方案采用体外耐受移植的方法,将人肝细胞癌细胞系移植至小鼠体内,形成小鼠移植肝癌模型。
采用c-myc反义共轭物负载TUM,以超声造影技术进行组织/细胞靶向治疗并进行近红外全息成像法观察治疗效果并评估肝癌细胞凋亡程度。
同时,利用穿透电镜观测移植肝癌组织中的超声造影剂累积情况。
4. 数据统计、分析与展示采用SPSS 19.0和Excel软件统计和分析数据,完成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并进行图表的制作和呈现。
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基因靶向转染的开题报告
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基因靶向转染的开题报告【摘要】近年来,基因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基因转染的低效率和不可控性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因此,寻求更为有效和可控的基因转染技术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基因靶向转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基因转染技术,其利用了超声造影剂和白蛋白微泡的优点,同时结合了基因的靶向转染,从而实现了基因转染的高效和可控。
本文对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基因靶向转染技术的原理、应用特点、研究进展和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基因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基因转染;靶向转染;效率;可控性【目录】一、研究背景二、研究内容三、研究方法四、研究结果五、实验分析六、结论与展望【正文】一、研究背景基因治疗是指通过向患者体内导入某种基因,以达到治疗特定疾病的目的,其具有针对性强、治疗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等优点。
然而,目前基因治疗仍然受到基因转染效率和可控性等问题的限制,因此需要研究更为有效和可控的基因转染技术。
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基因靶向转染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基因转染技术。
该技术利用了超声造影剂和白蛋白微泡的优点,同时结合了基因的靶向转染,从而实现了基因转染的高效和可控。
因此,该技术在基因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二、研究内容本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基因靶向转染技术的原理、应用特点、研究进展和问题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进行研究。
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基因靶向转染技术的原理、应用特点、研究进展和问题进行梳理,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四、研究结果1.超声联合白蛋白微泡造影剂介导的基因靶向转染技术可有效提高基因转染的效率和可控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目的
方法
探讨 超声 辐 照 微 泡 造 影 剂 介 导 的 单 纯 疱 疹 病 毒 一 苷 激 酶 ( V— 胸 HS TK) 自杀 基 因 系 统 转 染 小 鼠肝 癌 组 织 的有 效 性 。
小 鼠肝 癌 皮 下 移 植 瘤 ,尾 静 脉 注 入 HS T V— K, 加 或 不 添加 S n Vu ,脉 冲多 普 勒 超 声 ( 添 oo e 1MHz 2W /m n 、 c 、5mi)辐
00) . 5 ,肿 瘤 内 T K mRN 的 表 达增 多 ( O 0 ) 肿 瘤 细 胞 凋 亡 指 数增 高 ( O 0 ) A P< . 5 , P< . 5 。 结论 超 声 辐 照 S n V e可 有 效 介 导 HS T 基 因 发挥 抗 瘤 效 应 。 oo u V— K
关 键 词
微 泡 造 影 剂 超 声 基 因治 疗 肝 肿 瘤
M u i e Tr n p a e pa o a c no a Tr atd wih S TK a m i r n a s l nt d He t c r i m e e t H V- Pl s d De i e e y M ir bu l lr s nd Ex os r lv r d b c o bb e U t a ou p u e: Ex r m e a t dy pe i nt lS u
TK sijce no t iv i t rwi o tS n Vu . u s p lrutao n sa p ida Hzfe u n y wa ne td it al en wih o t u o o e P leDo pe lr s u d wa p l ta1M h e rq e c wi 0 d t y l n / m up titn i o i t a 5 u yc cea d 2W c o t u n e st fr5m n,a d t ete t n sr p ae h e td y I h h y n h r ame twa e e tdt en x a . nt e
照 ,第 2天 重 复 治 疗 1次 。2 4h后 荷 瘤 鼠腹 腔 注 射 更 昔 洛韦 ( C ,连 续 1 ,绘 制 肿 瘤 生 长 曲线 ,观 测 荷 瘤 鼠 生存 时 间 ,半 定 G V) 0d 量 R — C 分 析 肿 瘤 内 T NA 的表 达 ,T TP R K mR UNE L染 色 检 测 肿 瘤 细 胞 凋 亡 。 结果 与 单 纯 超 声 辐 照 组 比较 , 声 ( )和 S n Vu 组 肿 瘤 生 长受 到 明 显 抑 制 ( O 0 ) 小 鼠的 平 均 生 存 时 间延 长 ( 超 US oo e P< . 5 , P<
g ne t r p i m urn t a plnt d h a oc r i om a m e a e b m ir bubb e ulr s nd e po r . e he a y n ie r ns a e ep t a c n dit d y co l t a ou x su e M e ho Fo t ie be rn pa oc r i t ds ur y m c a i g he t a cnom a s ubc t ne u a ousy w e edi de a l r vi d r ndo Ly i t ou m n o 4 gr ps. a m i pl s d HSV —
Ab t a t s r c :Ob e tv To e au t h fiin yo e p ssmplxvr sty dn ia e ( V— jcie v l aet eef e c fh re i e iu h miiekn s HS TK)s iie c ucd
Ni n e Fa g, Xu Hu xi ng, Lu M i gd i o n e,e l ta
De a t n fM e ia t a o is S c n sp t l L n h u Un v r iy,La z o 7 0 3 Ch n p rme to d c l Ulr s n c , e o d Ho i ia , a z o i e st nhu 30 0 ia
维普资讯
中 国超 声 医 学 杂 志 20 0 8年
第 2 第 5期 4卷
C ieeJUl ao n d Vo 2 No5 2 0 hns t su dMe l 4 r 0 8
一
3 9 一 9
超声 介 导 微泡 造 影 剂促 进 HS TK 基 因转染 抑 制 V— 小 鼠肝 癌 移植 瘤 的实 验研 究
f l wi g 1 o l n 0 d,g n il v r ( o a cco i GCV )wa i e n r p rt n a l n e c a . e s r i a tmeo u r b a i g m ie sg v n i ta e i e l o a h d y Th u v v l i ft mo — e rn c o y wa b e v d so s r e .Ex r s i n o p e so fTK mRNA sd t c e y RT— CR , n r n f r s — d a e U TP n c n a e i g wa e e t d b P a d t a se a e me it d d ik e d l b l n ( TUNEL) s an n s u e O d t c p p o i c l . s ls Co a e t h r u d a e y u t a o n t i i g wa s d t e e t a o t t el Re u t c s mp r d wi t e g o p me it d b lr s u d h a o e HS TK e e t e t n d a e y u t a o n o ln , V— g n r a me t me it d b l s u d c mb n d wi o o e f r r s r i i g t mo r wt n r i e t S n Vu o e t a n n u r g o h a d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