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导学案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2)请举出三个政治派别的代表人物各一位。(3分)
2、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请列举孙中山的三项主要革命活动。
3、1912年3月,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这一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历史责任感。
重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牢牢把握学习要求。
2、依据学案内容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
3、将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以上备集体讨论、突破。
4、建议25分钟完成,规范书写,及时上交。,
知识超市
窃以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当以列国并立之势治天下统垂裳则拱手无为。言率由而外变相迫,必至不守不成;言无为而诸夷交争,必至四分五裂。《易》曰:“穷则变,变则通。”董仲舒曰:“为政不调,甚者更张,乃可为理。”若谓祖宗之法不可变,则我世祖章皇帝何尝不变太宗文皇帝之法哉?若使仍以八贝勒旧法为治,则我圣清岂能久安长治乎?不变法则割祖宗之疆土,驯至于亡,与变法而光宗庙之威灵,可以大强,孰轻孰重,孰得孰失,必能辨之者。不揣狂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变之之法,富国为先。……
一、情景导入:
许多同学都看过《康熙王朝》《天下粮仓》《还珠格格》等历史剧,那么,主宰天下的“皇上”是在什么时候退出历史舞台的呢?
二、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搜集资料以及从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戊戌变法(导学案)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1分)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太二世采取了什么措始?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3分)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结合材料三,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4分)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文教
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军事
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增强国防力量
3、失败:戊戌政变
四、变法失败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历史意义
1、进步性:
(1)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2)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性质)
(3)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最大功绩)(4)客观上推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
2、失败原因:
(1)客观原因: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①缺乏坚持的组织领导。②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皇帝。③企图用“和平”“合法”的手段。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在半…半…的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漫长而曲折。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何在?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1、社会基础:甲午战争失败促使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选修一专题九 《戊戌变法》导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 ①经济上发展 。
②教育上兴办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建立 的政治制度。
(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特点:托古改制③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 ①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 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梁启超:思想核心是 。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
影响最大的是 ,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
二、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 1、兴起——公车上书(1895)⑴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
⑵主要内容:②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
③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 一职。
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⑶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⑷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③“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 理论宣传走向 。
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1)表现:①创办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如《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导学案(含答案).docx
第6课戊戌变法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公车上书(1)原因: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2)过程: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常,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
(3)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宣传变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严复等主持的《国闻报》,号召变法图强,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知识点2百日维新3.背景(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消息传出后,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吁变法救国。
(2)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4.戊戌变法:卅朋年6月11 口,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5.变法诏令的主要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6.结果: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
1898年9月21 口,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
谭嗣同、刘光笫、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六人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7.影响: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假如你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你将li睹到的历史事件是(B)A.火烧圆明园B.公车上书C.谭嗣同殉难D.八国联军侵华2.报刊是了解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由严复等人主持,号召变法图强,当时北方影响最大的报纸是(C)A.《时务报》B.《知新报》C.《国闻报》D.《万国公报》□知识点2百日维新3.在戊戌变法的法令屮,属于文化教育方而的内容是(B)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B.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C.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4.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囚禁的清朝皇帝是(D)A.顺治帝B.康熙帝C.咸丰帝D.光绪帝5.观察下面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冋答问题。
戊戌变法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学科选修2 编号:12 班级: 姓名: 学习小组: 层级编码: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毛泽东: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主备人:马莹 审核: 包科领导签字: 年级主任签字: 使用时间:2012年4月第15课《 戊戌变法 》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和条件、维新派的政治主张、百日维新的内容、戊戌政变等基本史实,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百日维新的作用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上交流质疑,分析归纳戊戌变法运动出现的历史根源、百日维新的作用及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认识到改革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改革需要有勇气和牺牲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百日维新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背景。
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对百日维新的评价。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认真翻阅课本,独立自主完成课前自学导引。
2、将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问题用红笔标注以备在课堂集体讨论、质疑。
3、带※号的合作探究题平行班C 层选做。
【知识梳理】 一、历史根源1.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 (一)开始:“公车上书” 1.时间:1895年2.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二)发展: 1.变法宣传:①创办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 外纪闻》。
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当时《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
②组织学会:1895年在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③创办学堂: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第7课 《戊戍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班级:姓名:自评【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基础知识。
2.通过学习,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难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2.“百日维新”。
难点: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用红笔表记下发现的问题)1,兴起:1895年春,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参加科举考试的、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史称。
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2,发展: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后改名为继续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他们在北京组织。
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了。
3,时间:年月至月,4,内容:________按照维新派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
由于变法这一年是旧历的戊戌年,所以称为戊戌变法,又由于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为“____________”5,结果:由于变法触动了以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9月发动政变——历史上称,下令搜捕维新人士,变法失败。
6.小组合作讨论.:归纳戊戍变法失败的原因、怎样评价戊戍变法、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合作探究一:情景模拟:结合课文P33的变法诏书的内容任选一例分析:①假如你是农民,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②假如你是政府官员, 你会支持变法吗?为什么?③假如你是资产阶级,你对变法满意吗?为什么?合作探究二:戊戌政变时,谭嗣同表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六君子被杀后,时人评论“谭嗣同待死,杨深秀寻死”,还有人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认为他们死的不值,你怎么看待他们的献身精神?合作探究三:维新派的目标正是我们的目标,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然而,距今(戊戍变法时)大约三十年以前,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作业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班级姓名一、学习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识记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学生通过对维新变法人士进步立场的理解,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难点1、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一)公车上书1、发生的时间,发起者是、。
2、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目的是。
3、这一事件的影响是。
4、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创办,继续宣传变法。
他们在北京组织,把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二)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2、戊戌变法的时间是年6月到9月。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3、1898年9月,0发动政变,下令逮捕维新人士。
不肯逃走,最后被杀害。
四、合作探究(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提高)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假如你是当时的读书人,你会“上书”皇帝吗?为什么?2、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议一议,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五、达标检测:1、“公车上书”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德国“强租”胶州湾 D.“门户政策”的提出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 B、《万国公报》的创办 C、强学会的成立 D、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法令3、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成立 C\、康有为奉诏全面筹划变法事宜 D、《中外纪闻》的出版4、戊戌变法的内容中,直接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是()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训练新式军队5、表示不做“亡国之君”,但在位期间,中国却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皇帝是()A、慈禧B、光绪帝C、道光帝D、溥仪6、光绪帝颁布诏书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的统治C、镇压农民起义D、抵抗外国侵略7、康有为、梁启超发动维新变法运动是的目的是()(1)推翻清政府(2)发展资本主义(3)救亡图存A、(!)(2)(3)B、(1)(2)C、(1)(3)D、 (2)(3)8、“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预习卡)思考、讨论、解决:1、是哪两个人为推动变法进行了大量的活动?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时间是什么?2、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等人还进行了哪些维新变法活动?3、戊戌变法的具体措施有哪些?4、变法触动哪些人的利益?结果怎样?5、哪些人被称为“戊戌六君子”?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二、巩固练习1、康、梁等联合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皇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是在()A 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D德国强占胶州湾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 组织强学会B 公车上书C 成立保国会D 创办《万国公报》3、19世纪,康、梁掀起维新变法运动的目的是()A 建立共和国B 扶清灭样C 推翻清王朝D 救亡图存4、成为中国近代维新变法运动的导火线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在《时务报》上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维新人物是()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文廷武6、支持维新派进行变法的清朝皇帝是()A 道光皇帝B 咸丰皇帝C 同治帝D 光绪帝7、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其根本原因是()A 变法不利于清王朝的统治B 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C 变法改变了祖宗的列律D 变法者向慈禧太后夺权8、表示愿成为中国第一个为变法成功而流血牺牲的人的维新志士是()A 康有为B谭嗣同C袁世凯 D 梁启超9、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皇帝的时间发生在()A 1894年B 1895年C 1898年D1897年。
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马梅【学习目标】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比较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
【学习过程】一.乐学新知以日本明治维新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设问导读(依据问题,阅读标注)1、维新派代表有哪些?其主张是什么?联系洋务运动,比较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异同。
(阶级、主张)2、哪个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此事件的领导者是谁?3、维新政治团体的形成过程?4、为什么称为“戊戌变法”?为什么这次变法又称为“百日维新”?5、变法结果怎样?“戊戌六君子”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谁?6、戊戌变法的性质和历史意义?三.自学检测(二人对学,互帮互助) 一、公车上书编演“公车上书”过程,在课文中勾画以下史实:“公车上书”的时间: 。
原因: 。
主张: 。
影响: 。
二、维新政治团体的形成阅读课文P33页第一段正文,了解维新政治团体的形成过程:1、 ;2、 ;3、 。
三、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在课文中勾画出关键信息:1、时间: ,变法背景: , 变法最高统治者 。
2、阅读课文,分类别,理解记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四方面措施)。
3、变法结果:慈禧发动 ,“戊戌六君子”被杀,变法 。
措施类别 主要内容作用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文化教育方面【学习笔记】四.合作探究(交流合作,探讨展示)阅读课文P34页材料:“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思考问题:1、维新派要杀的“贼”指谁?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谭嗣同为什么说自己“死得其所”?2、如何评价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失败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历史教训?五.巩固练习(当堂检测,巩固达标)1、促使康有为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惊醒并要求变法的事件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B、.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C、鸦片战争的失败D、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害2、下列人物中,宣传维新思想并领导维新变法运动的是()A、林则徐B、康有为C、左宗棠D、李鸿章3、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的建立C、《万国公报》的创办D、《定国是诏》的颁布4、戊戌变法下列法令中,对封建顽固派最具威胁的措施是()A、改革政府机构方面B、兴办私人企业方面C、训练新式军队方面D、开办新式学堂方面六.拓展延伸比较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导学案
《戊戌变法》导学案任务一:材料解析(阅读课本P30页百日维新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百日维新涉及到哪些领域?2、百日维新“新”在哪儿?有何作用?任务二:角色扮演(教师提前会将下列角色放到学生讲义背面,学生翻开身份牌后与同组同学讨论)1、晚清社会各个阶层对待变法态度如何?(清廷官员、八旗子弟、农民、绿营士兵、旧式知识分子)2、对变法的推进会产生哪些影响?任务三: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维新运动只是少数人的运动。
他们不仅不接近广大的劳动群众,而且与广大劳动群众对立。
……维新运动只依靠一个无权无力的皇帝下命令,其失败是必然的。
——荣孟源《中国近百年革命史略》材料二:(中国)广土众民,十倍于日,又无封建之强侯,更无大将军之霸主,……(中国)就今岁入,已逾万万,……彼(日本)与我同俗,则考其变政(明治维新)之次第,……取其精华,在一转移间耳。
——康有为《康有为全集》材料三:戊戌变法持续时间仅103天,共发布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具体办法、谕令实行的就有175件。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任务四:戊戌变法有何影响?(依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提炼关键词,小组派代表写到黑板上。
)材料四: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材料五: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
材料六:戊戌政变失败后,支持孙中山革命的人增多了,不少对清政府抱有幻想的知识分子转变为革命党人。
——杨天石《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
戊戌变法导学案
课题第6课:戊戌变法主备人学习目标1.了解公车上书的背景、主张及影响。
2.列举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
3.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历史意义。
4.认识维新派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一、问题导入:(学生观察图片,联系上节内容,自主思考回答)上面两幅图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怎样的形势?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怎么办?出路在何方?——中国人谋求制度的变革二、自主预习(一)戊戌变法的兴起——公车上书(观看小短片,自主完成填空并识记)1.背景:《》的签订,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
2.时间:年春3.领导人:和4.核心内容:请求、、。
5.在位皇帝:。
6.意义:拉开了的序幕。
(二)戊戌变法的发展——组织,创办(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填空并识记)1.著名的学会有上海、北京;2.影响最大的报刊有上海的《》,梁启超在此报上发表《》此外在天津等主持的《》成为北方最有影响的报纸。
3.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什么影响?(结合教材小组讨论展示)(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填空并识记)1.时间:年6月——9月。
2.目的:,发展,实行。
3.开始标志:年6月11日,颁布“”诏书。
《马关条约》的签订《时局图》4.内容及影响:内容影响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军事方面(四)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填空并识记)1898年9月21日,等发动政变,囚禁,搜捕,废除。
杀害、、、、、六人,史称“”(五)戊戌变法的意义(阅读教材,自主完成填空并识记)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的爱国运动,在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百日维新的内容及影响(小组讨论5分钟,各抒己见)假设自己是当时的旧官僚、或准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旧知识分子,或接受维新思想的新知识分子,或新兴实业家,说明对百日维新各项内容的态度,总结出各项内容的影响。
合作探究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阅读史料,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完成,写出明确的答案,准备展示。
第七课_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班级姓名编写人:闫学良审核组长:一、复习提问检查上节课重点内容,组长提问检查。
二、导入新课,出示标题,解释标题。
学习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基础知识。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对百日维新的作用和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理解和掌握。
三、学习新课<1>自主学习(快速浏览课本,完成下列问题,有疑问的做好标记)1.1895年春,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2.公车上书,揭开了的序幕;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
3.公车上书失败后,梁启超、康有为创办了,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不久,它们和朝中大臣在组织;随后,又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作为这一组织的机关报,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了。
4. 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法令,实行变法,这一年是旧历年。
因此这次变法称。
5.变法触动了的利益,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这次变法历时天,因此历史上又叫。
<2>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后进行展示.(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共同提高)1、洋务运动以后,为什么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2、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3、简要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3>拓展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材料二:“中央设立矿务铁路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材料三:“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请回答:(1)这是哪一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领导这一事件的是哪一阶级哪一派别?(2)材料一、二、三在当时分别起了什么作用?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戊戌变法
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导学案主备人:温瑞瑞王育娟审核:备课组长:温瑞瑞【学习目标】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原因。
【学习重难点】重点: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难点: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失败原因。
【自主预习】政治甲午战争后的加深瓜分中国戊戌变法历史背景思想:维新思想的产生及发展前提:维新变法得到一部分官僚和光绪帝的支持。
经济:阶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早期改良思想(代表,目的,主张,影响)康梁维新思想康有为:著和,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梁启超:发表,号召要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和制度;谭嗣同:发表,提出“”;严复:1897年在天津创办,翻译,借达尔文进化论强调变法自强。
思想主张活动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等地创办等报刊;1896年8月,在上海创办。
学会:1895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不久又在上海成立了。
学堂:1879年陈宝箴创办学堂,为变法维新。
影响:P130-131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36·【我的疑问】过程 戊戌变法开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 ”,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准备 ㈠1897年,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1898年《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 随后,又向光绪帝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坚定光绪帝维新变法的决心 目的:使维新变法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原因:①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民族危机加深②维新派极力宣传变法,并得到光绪帝的支持 ㈡成立保国会:①时间、地点: ;②性质: ; ③宗旨: ;④分会: ; ⑤影响: 。
高潮:百日维新 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 》,宣布变法。
15戊戌变法_导学案
戊戌变法【自主学习】:(十五分钟阅读教材,请按照下面的知识体系将教材知识予以整理)一、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背景)1、民族危机的加深: 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危机。
2、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根本原因使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从而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3、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传播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和 思想结合,主张变法改革。
梁启超:主张中国要 ,实行君主立宪。
严复:翻译《天演论》,把“ ,适者生存”理论运用于社会 领域,宣扬变法图强的思想。
总之,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宣传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戊戌变法的过程1、开始:1895年, 、梁启超领导“ ”,标志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2、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1)内容: 政治: (作用: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
经济: (作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文教: (作用: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传播。
)军事: (作用:增强国防力量。
)(2)评价:进步性: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局限性:没有涉及设议会、制定宪法等政治主张。
3、失败:戊戌政变(1)过程:1898年9月21日, 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人士。
(2)原因: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 性和 性 ★根本原因①没有彻底反封建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③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 身上客观:对改革不利的国内、国际环境①封建 势力异常强大②改革缺乏广泛的 基础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改革成功(3)教训:①当时的中国走 (君主立宪)道路是走不通的②要实现中国近代化,必须推翻封建专制,实现民族独立,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三、戊戌变法的目的(1)根本目的:发展(2)首要目的(直接目的):救亡图存四、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 阶级改良运动五、戊戌变法的影响(1)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 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现代化 的序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内容: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文化上:
军事上:
5.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六君子”。
6.戊戌变法的由来:“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的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_______天。因1898年为戊戌年,所以也称“_________”。
2.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挽救民族危机B.推动政治改革C.发展社会经济D.促进思想启蒙
3.八年级(1)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探究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激烈讨论,小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你认为他的观点中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
A.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B.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6课《戊戌变法》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掌握公车上书的影响。(重点)
2.了解创办的组织及报刊,以及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3.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结果及历史意义,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教训。(难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任务1:【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3)说出两则材料之间的关系。
【课后思】
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和天津的《》。
.________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译述的《天演论》,宣传“”的生物进化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百日维新”:
1.背景:1897年冬,
决心变法。
2.时间:_________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月21日结束
C.“公车上书”拉开了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D.戊戌变法的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4.下列内容属于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相同点的是( )
A.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D.兴办新式学堂
5.19世纪末,中国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其主要人物有( )
A.林则徐、魏源B.李鸿章、左宗棠C.康有为、梁启超D.慈禧太后、袁世凯
6.查阅当时的报刊是了解一段历史真相的有效手段,如果要研究我国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思想演变,你应当研究哪一报刊或著作( )
A.《国闻报》B.《农政全书》C.《泰晤士报》D.《资治通鉴》
7.临刑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甘为变法流血牺牲,想以流血牺牲唤醒国人,“他”是( )
【精讲点拨】
时间:
原因:
公车上书 代表人物:
意义:
时间:
内容: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结果:
意义:
由来:
戊戌变法的由来:
戊戌六君子:
【检测提升】
1.1895年,康有为和梁启超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史称“公车上书”。他们反对的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B.《北京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
(2)时间:_________年春
(3)地点:北京
(4)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5)目的: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6)结果:失败。
(7)意义(影响):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7.意义: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
【互助探究】
任务2:【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28—30页“百日维新”的内容,观看视频:公车上书。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时间、发起人、内容、影响是什么? 问题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又进行了哪些活动?
任务3:【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30—31页“百日维新”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列举出百日维新的内容,说出维新变法的结果? 问题2.讨论戊戌变法的意义?
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邓世昌
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公车上书”事件。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请回答:
(1)举出材料一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写出此事件发生的时间、背景、目的。
(2)概括出材料二中所表达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