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2013-2014学年度期中考试及答案llll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一年级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Ⅰ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我国宗法制纽带是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2.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分封制和郡县制B.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宗法制和郡县制D.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2002年底,著名导演张艺谋的电影《英雄》开始热播,影片的主题是“为天下的人是大英雄”,秦始皇是一个大英雄。
为此,网上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秦始皇作为统一中国的皇帝,他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最为突出的贡献是A.灭掉六国,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B.确立了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C.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制定了有利于统一且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措施D.留下的万里长城和兵马俑为中国赢得了光照世界的荣誉对4.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修筑长城5..秦朝三公的权限中,属于丞相的是A.负责管理军事B.负责国家监察事务C.执掌群臣奏章D.帮助皇帝处理政事6.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B.其最高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C.都有严密的监察体系 D.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7.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行政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参知政事8. 2000年9月,圆明园青铜牛首等三件国宝在海外漂泊一百四十年后,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导致他们流失国外的罪魁祸首是()A.日本军队 B.俄国军队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9.下列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D.听说小青年们有的去了日本,研究日本强大的原因,还成立了同盟会10.西方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危害是A.使中国成为列强的殖民地B.使中国完全丧失国家主权C.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11.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同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12.有一歌词是“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墙铁壁,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新课标)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新课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卷纸的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卷纸一起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6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弥者为小宗。
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
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
”《礼记大传》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4、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和废除主要取决于()A.国家统一的需要B.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政令统一的需要5、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右图中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与以往清政府对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 )A.对外支付的赔款最多B.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广C.割让的领土面积最大D.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影响最小8、我们说的“抗日战争改变了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屡战屡败的局面”,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以往的反侵略战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B.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C.取得胜利必须有坚强的中央政府来领导 D.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9、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2B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单项选择题(共65小题,每小题1分,共65分)1.《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斤(斧),试诸壤土。
”这段史料说明春秋时期A.青铜器制造业发达B.农业耕作技术提高C.畜牧业十分发达D.铁制农具的使用2.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B.黄牛过河各顾各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D.小满芝麻芒种谷3.西欧粮食的收获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罗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
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C.水利灌溉技术发达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4.“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农民如此兢兢业业主要是①缴纳租税的需要②商品交换的需要③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5.据《耒耜经》记载,右图所示农具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附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题有1个正确答案,共50分)1.如图,2011年中国邮政4月5日发行的《清明节》特种邮票一套3枚,分别为“祭祖”“踏青”和“插柳”,它采用了工笔重彩的表现方式,背景为蓝天、白云,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气。
其中“祭祖”与中国古代的某种政治制度相联系,这种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A.嫡长子继承制 B.世袭制 C.任免制 D.强调孝廉2.《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第,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这段记载主要反映了()A.宗法等级包括庶人和奴隶 B.宗法制和分封制相互依存C.大宗和小宗之间无隶属关系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3.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所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 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4.2010年第一期《中华文摘》载文指出,20世纪90年代“省管县”改革就在浙江省开始试点,到现在已经在全国近20个省进行试点。
回顾历史,阅读下表: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5.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立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
13—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必修)(附答案)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每小题有且只一个标准答案。
1.建国初期,中国民盟主席张澜说:“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新制度。
”这个“新制度”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2.《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白皮书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频繁迁徙,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
……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
”材料主要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沿袭了古代的民族政策B.符合我国具体国情C.实现了各民族共同繁荣D.推动西部地区发展3.美国中华会馆主席张自豪说:“1997年有30万港人移民出外,但在这十年间,回流香港的人潮又高达30万,即是说当年外流的港人在十年当中陆续回港。
”出现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中央政府的支持B.“一国两制”的保障C.经济全球化的深入D.投资环境的好转4.“自从1949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间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
……近三十年来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
这段材料应出自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B.1992年“九二共识”C.1995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D.2005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5.2005年12月,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在悼念海协会会长汪道涵的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
”该电文中的“九二会谈”A.是“一国两制”首次实践的重要标志B.商洽促成了《反国家分裂法》的制定C.达成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D.促成了海峡两岸定点“三通”的实现6.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
2013_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1—5 CBBDC 6—10 CBAAD 11—15 BDADA16—20 ACBCD 21—25 CDDBA 26—30 CDCBC31. (1)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分)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
(2分)(2)加强专制君权的需要(削弱相权);缺乏人才。
(4分)(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分)(4)特点:主权在民、轮番而治、直接选举(抽签选举)(3分)理解:抽签选举产生的国家公职人员难以保证真正的治国人才掌握国家政权,容易导致庸才误国;抽签选举容易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导致民主权利被滥用。
(4分)借鉴:民主选举与决策、议会制、任期制、差额选举制等。
(3分,任答3点即可)32. 答案:(1)《权利法案》。
(1分)君主立宪制政体。
(1分)发展:《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利,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8世纪形成责任内阁制;英国议会不断改革,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
(6分)(2)政体:总统共和制(或共和政体)。
(1分)原则:分权与制衡(或三权分立)。
(1分)相同点:①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②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形式。
(4分)(3)相同:①两国议会都实行两院制,都行使立法权;②国家元首有行政权,都是本国军事最高统帅。
(2分)不同:①德意志帝国议会权力小,帝国国会不能自行通过任何一项对政府不利的法案;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独立的权力,虽受总统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
(2分)②德国皇帝不需对议会负责,拥有绝对的行政权;法国国家元首要向会议负责,法国总统任命内阁但其行政权又受内阁制约。
(2分)。
13—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3)
西安市第一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一历史试题一、选择题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
……所以进退,曰评。
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应是()A.耦犁B.曲辕犁C.翻车D.水排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反映的农业生产方式()A.小农经济B.手工工场C.商品经济D.精耕细作3.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渠C、灵渠D、芍陂4.孔子审定的《诗经》中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词句。
这反映出当时实行的主要土地制度是()A.均田制B.井田制C.土地私有制D.公有制5.近代以来华南虎濒临灭绝,但学者研究指出:长江以南地区,宋代以后虎患渐趋频繁,至明清尤盛,且较集中发生在闽、赣、粤等省交界处的山区。
明清时期,上述地区虎患盛行的可能原因是()A.气候变迁导致老虎出山觅食B.以虎骨等入药的风气渐盛C.人口增加导致山区过度开发D.国内旅游的风气逐渐形成6.官营手工业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中占有优势,以下不属于它的主要特点的是()A.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规模的作坊生产B.主要生产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和武器C.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D.主要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提供精品7.《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直接反映了唐朝城市()A.商品经济的繁荣B.居民区和商业区严格分开C.商业活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D.对外贸易活动频繁8.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的“本”是指()A.农业B.手工业C.商业D.文教娱乐业9.读下图,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A B C D10.明代中后期,江南一带的纺织行业中出现了雇佣大量“机工”的“机房”,还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的市场,这说明()A.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强化B.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开始萌芽D.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方式在中国出现11.周杰伦《青花瓷》“……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附答案)⼀、单项选择题(共83分。
)注意: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否则不予计分!第1—23⼩题,每⼩题1分。
1.两河流域产⽣的古巴⽐伦王国其地理位置在今天的.A.科威特B.沙特阿拉伯C.伊拉克D.⼟⽿其2.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尼罗河是古代埃及的赠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农业是埃及⽂明诞⽣的条件B.古代埃及⼈开凿了尼罗河C.尼罗河是埃及⽂明的基础D.尼罗河提供了肥沃的⼟地3.与埃及⾦字塔功能基本相同的中国古代⽂化遗址是A. 北京的社稷坛B.汉武帝茂陵C. ⼭东曲⾩孔庙D.杭州的六和塔4.世界三⼤宗教都产⽣于A. 亚洲B.欧洲C.⾮洲D.美洲5.希腊城邦中,以政治民主、经济发达、⽂化繁荣⽽著称的是A. 雅典B. 斯巴达C. 特洛伊D. 底⽐斯6.公元14年8⽉,在奥古斯都去世后,罗马元⽼院决定将奥古斯都列⼊“神”的⾏列,并且将8⽉称为“奥古斯都”⽉。
此时的罗马处于A. 王政时代B. 共和时代C. 帝国时代D. 神话时代7. 罗马第⼀部成⽂法的出现是由于A. 平民与贵族⽃争的结果B. 奴⾪反对奴⾪主的结果C. 古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D. 奴⾪与贵族⽃争的结果8、“⼗⼆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基础,也是了解早期罗马社会的重要⽂献。
我们可以从中了解A.罗马贵族为了维护特权排斥法律B.罗马⼈常以法律为⼯具对外扩张C.罗马共和体制将被帝国体制取代D.早期罗马⼈对公平与权利的追求9、西欧封建制度⼤体产⽣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展,到11世纪前后基本确⽴。
在西欧封建制度形成过程中加速⾃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的关键事件是A.法兰克王国建⽴ B.⾪农制产⽣C.查理.马特改⾰(采⾢改⾰) D.等级代表会议出现10.“⼈类第⼀次通过⾃⼰的活动来增殖天然的产品,从⽽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貌,对⼈类的发展产⽣深远的影响。
”这⾥的“活动”是A 采集渔猎B 磨制⽯器C农业耕作 D 饲养动物11.下列能证明商朝的历史是信史的是1)⽂献2)甲⾻⽂3)考古资料4)传说A 1)2)3)4)B 1)2)3)C 2)3)4)D 1)3)12.使周朝巩固了统治、扩⼤了疆域的政治制度是A 禅让制度B 王位世袭制C分封制度 D 宗法制度13.“汉承秦制”亦有创设。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制卷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将正确的选项填入对应的答题栏里。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A.嫡长子继承制B.分封制C.三公九卿制D.宗法制2.鲁国曾是西周王朝的重要封国之一。
当时,在鲁国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西周的天子B.鲁国的国君C.鲁国卿大夫D.鲁国内的士3.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馆,“司母戊鼎”的标牌被改为“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的命名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
中国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A.分封制B.宗法制度C.集权制度D.礼乐制度4.学者黄仁宇认为:“新朝代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有些地区秦朝所设郡县原封不动地任其存在,其他地区则派遣新任命的王侯,世守为业。
”“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A.中央集权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分封制5.西汉王朝大体沿袭了秦王朝的官僚制度,史称“汉承秦制”。
就当时而言,其主要表现不包括()A.皇帝制度的实行B.刺史制度的确立C.郡县制度的推行D.三公九卿的设立6.西汉时期,汉武帝为限制宰相权力而采取的措施是()A.组建“中朝”B.设立政事堂C.增设参知政事D.设置门下省7.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下列我国古代机构或官职不具有监察职能的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西汉时的刺史C.宋代的枢密使D.元代的都察院8.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9.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职位,其根本目的是()A.健全中央官制B.完善监察制度C.加强中央集权D.强化君主专制10.历史学家钱穆认为明代皇帝“在法理上变成了政府里的真正领袖”,其主要依据是()A.丞相制度的完善B.六部隶属于皇帝C.内阁听命于皇帝D.中央实行三省制11.“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一年级历史(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史记》载:“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武王驰之,纣兵皆叛纣”的内容反映了()A.商汤灭夏桀B.周灭商C.武王灭夏D.犬戎攻破镐京2.《全球通史》载:公元前127年时,皇帝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
据此判断,当时地方行政制度是()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3.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开创了中央与地方贵族分权管理体制。
对于这一说法,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①贵族分权是指分封的诸侯国②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③中央与地方之间存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④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著名学者柏杨认为,“嬴政大帝给中国历代王朝奠定了权威性的规范,使得以后几百个帝王只能在他所想到的圈子里作小小的修正,而无力作巨大改变。
”其中“权威性的规范”主要指的是()A.三公九卿制度B.分封制度C.行省制度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5.“尚书省最为重要,因为它管辖六部……这些官署的主要官员都有规定的称号和各级属员人数,对每个官署任职官员所必需的官品也有具体规定。
”《剑桥中国史》描述的这一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A.秦汉B.魏晋南北朝C.隋唐D.明朝6.由郡国每年举荐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的是()A.察举制B.内阁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7.关于下表中的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有利于贵族政治的形成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8.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9.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选择题答题表(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此表内)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选、不选或错选,该题均不得分,选对一题得2分)1、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商周时期就确立了先进的制度。
下列关于中国商周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上 ②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神权与王权结合 ④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
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那一因素的影响( ) A.禅让制度 B.宗法制度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3、秦始皇为统一岭南,加强军事运输,秦朝开凿( )沟通了两江水系。
A.五尺道 B.灵渠 C.直道 D.长城4、汉朝实行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这个监察制度就是( ) A.刺史制度 B.察举制度 C.三公九卿制度 D.设立“中朝”机构5、《百家姓》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顺序。
宋代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明代为“朱奉天运、富有四方……”这种排列主要体现了( )A.皇权的独尊 B.中央集权的强化 C.等级制度的森严 D.文化专制的扩展6、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其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三公九卿 B.中朝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7、第十一届全运会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
“全民全心全运会,新风新貌新齐鲁”、“齐鲁齐心,全民全运”、“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等都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
那么,用齐鲁代表山东起源于古代的( )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 8、《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附答案)
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2013年11月8日10时20分至11时50分。
2.本试卷满分100分,共6页。
3.答题前,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填涂好相关信息。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正确答案只有一个。
1.电视剧《步步惊心》正热播一时,剧中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
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包括: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③强调皇权至上④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实行郡县制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古代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
下列有关秦朝郡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皇帝任免调动B.是郡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C.在其辖区内没有自己的封国D.职位世袭并有权直接任免县令4.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①建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三公九卿制A.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西周B.秦朝C.宋朝D.清朝6.今天我们国家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省”作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最高行政单位开始于A.西周的分封制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C.秦朝的郡县制D.元朝的行中书省制7.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
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
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
”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A.海外市场的形成 B.垄断公司的出现C.圈地运动的推进 D.民主制度的确立2.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3.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4. 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
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息A.16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B.17—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5. 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
据图中信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A.新航路的开辟问题B.由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问题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D.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6. 西方人普遍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将要统治世界的慈善的白人帝国主义之父和一个晚近被推举为天主教圣徒的候选人”。
在西方人看来,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作用是①确立欧洲对世界的统治②传播天主教③掠夺金银财富④推动商品输出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7. 英国文学家菲尔丁(1707—1754)描述当时的英国时说:“当贵族在与君主进行华丽的竞争时,乡绅们翘首企盼获得贵族那样的地位,而商人们则从柜台后面步出,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
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1)
甘肃兰州一中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2.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其内容形象地反映了( )陕西民间剪纸河北民间剪纸A.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3.以下关于商周冶铸业、唐宋制瓷业、汉唐丝织业发展主要表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商周时代,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②唐朝时出现五大名窑;宋朝已经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③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东西织室有数千工人④汉唐的丝织技术都很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4.下图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A、西汉B、曹魏C、南朝D、唐朝5.读下面两幅图,对比分析后我们可以得知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的最重大变化是A. 东京城的布局不再讲究整齐划一B. 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已取消C. 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D. 北宋城市的商业功能更为突出6.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的主要原因是()A.各诸侯国先后进行变法,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井田以外的荒地被大量开垦为私田,并被贵族视为自己的私产C.周王室衰微,土地国有制度被破坏D.新兴地主阶级大肆兼并农民土地7.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A、三国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8.古代西方一直称中国为“塞里斯”,讲的是什么手工业发达()A、冶金业B、制瓷业C、丝织业D、造纸业9.“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王朝实行的主要经济政策。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本试卷共分为第Ⅰ卷(选择题)、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2.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是A.兄死弟及制B.嫡长子继承制C.庶长子继承制D.父死子即制3.家(族)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最可能是受到A.传统美德的影响B.古代禅让制的影响C.古代分封制的影响D.古代宗法制的影响4.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A.中央设“三公”“九卿”B.最高统治者称皇帝C.地方实行郡县制D.权力的高度集中5.秦朝时,郡守和县令等地方长官的产生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录用C.高官举荐D.皇帝钦定6.相权一分为三,诸相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制度是A.三省六部制 B.三公九卿制 C.中外朝制度 D.内阁票拟制7.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C.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8.“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9.元朝行使宰相职权的政府机构是A.尚书省 B.中书省 C.枢密院 D.宣政院10.下令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的是A.明太祖B.明成祖C.宋太祖D.宋太祖11.某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又相实。
2013-2014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历史答案
高三历史期中试题答案31.(16分)(1)主要措施:虚置三公;增加宰相人数;增设新机构;分解相权;官员职位与权力分离。
(答四点得8分)突出特点:分化事权;职权分离。
(4分)(2)宋朝分权的目的是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分)美国分权是为了实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保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实施。
(2分)32.(22分)(1)特点:通过立法确立民主政治;建立健全议会民主制度;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等原则。
(6分)(2)表现: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赋予总统极大的行政权;构建“分权制衡”机制。
(6分)(3)相同问题:都存在党派之争、利益群体之争;都急需制定宪法;都需要建立稳定的政治体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6分)(4)局限性:将革命与改良对立,认为辛亥革命打断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不能准确区分立宪派改良和封建朝廷改良之问的巨大区别。
(4分)33.(17分)(1)认识:中国是宇宙的中心,是世界的中心(3分)。
理念:夷夏观念下的朝贡外交(礼番外交)(3分)。
(2)变化:清朝统治者开始抛弃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转向学习西方,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外交交往理念。
(2分)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挫(1分);为了解除不平等条约的威胁,维护国家利益,急需要了解近代国际外交知识(2分)。
(3)毛泽东时代没有(没有完全)融入世界:(1分)国际上处于两极格局下,美苏激烈斗争,世界局势紧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企图扼杀新中国;国内左倾错误发展(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得2分)。
邓小平时代融入世界(1分):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等打破了外交僵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开始改革开放;世界多极化(三点答出任意两点即得2分)。
2013--2014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
东莞市四校联考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学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30题,共60分)1.范喜良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位农夫,他可能使用过的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是A.铁锄 B.曲辕犁 C.翻车 D.棉衣2.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3.“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反映了我国古代哪种经济现象A.采集生产方式 B.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C.商品经济 D.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4. 下列对小农经济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B.小农经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C.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近代以后小农经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根本因素5.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A.精耕细作B.种植农业C.刀耕火种D.千耦其耘6. 《周礼》曾这样记述西周时期的某项土地制度,“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下列有关材料中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B.受封者要向皇帝缴纳贡赋C.农民在土地上集体耕作 D.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和转让7.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
”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A.均田制破坏 B.土地兼并 C.赋税沉重D.重农抑商9.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租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租佃方式最早在秦代开始B. 在宋代的租佃方式下,主要的地租形态是货币地租C. 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D. 封建社会末期,租佃关系占主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雇佣关系10.四川三星堆遗志的青铜器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 B.商周时期 C.周秦时期 D.秦汉时期11. 棉布开始成为民众的主要衣被原料是在A. 两汉时期B. 隋唐时期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12.中国古代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瓷器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⑤②③④①13.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一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3、《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 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4、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
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
“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由此可看出()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C.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5、地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沿革。
下图表明当时中央政府对今河北地区管辖的措施是()A.设立郡县 B.分封王国C.由中央直辖 D.设立行省6、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
”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C、宋朝设立枢密院D、清朝设置军机处7、在近代某中外条约中,清政府应允对方“将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图1所示是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遗迹,该园林在1860年遭到西方列强的野蛮洗劫与焚毁。
与此相关的列强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清明节明明去扫墓,他看到曾祖父墓碑上写着“卒于民国五年”,其曾祖父应死于公元()A.1915年B.1916年C.1917年D.1918年10、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利,体现这一目的的主要规定是()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C.实行总统制D.实行责任内阁制11、下列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副对联中,反映五四运动取得了一定胜利的是 ( )A“学生含冤,定卜三年不雨;同胞受辱,可兆六月风雪”B“民众雪耻心坚,全市罢工,本店金钱主义,独自开张”C“学生一日不释,本店一日不开”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黠;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12、历史上的标语口号浓缩地表现着不同时代的内容和特征,下列标语口号按其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打倒列强,除军阀”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13、右图是中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
它最早形成于()A.1949年B.1954年C.1956年D.1978年14.建国初期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政协会议上说:“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所谓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
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这是理论与实际一致的一种制度。
”这个“新制度”指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C.民族区域自治制D.社会主义制度15、二十世纪末,我国第一次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外电评沦:“这是中国第三代党中央核心人物关于未来治国方略和政治走向上的一个公开宣示。
”将这一治国方略写入宪法的会议是()A.一届全国人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九届全国人大 D.中共十六大16、“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7、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
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18、20世纪70年代,打破中国外交僵局、使中国对外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历史事件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B.出席万隆会议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D.创立上海合作组织19、IQ无限是一项益智类游戏,其规则是根据所提供四个提示,猜答案,每一个提示都与答案有关系。
例如“自称始祖楚国脏话”答案就是“老子”。
下面一组IQ无限“南京条约一〃二八事变五四运动五国机制”答案是( )A.北京 B.宁波 C.上海 D.广州20、“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句话最能表明的我国外交政策的显著特征是()A.反对霸权B.和平共处C.多边外交D.不结盟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
“七国之乱”证明,郡县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22、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以皇权制度为核心,但相权一直威胁着君权,直到清朝时期建立了军机处,废除了丞相制度,才结束了这一斗争。
()23、中国近代史上创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
()24、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25、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解决香港和澳门回归问题。
()三、材料分析题: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6、材料一材料二(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材料三(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
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2分)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1分)(2)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二、材料三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4分)(3)结合以上材料归纳,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具有什么演变趋势?(1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100年,在这100年中,中国人民醒过来了,站起来了,富起来了。
“醒过来”是指辛亥革命,“站起来”是指新中国成立,“富起来”应是指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增强。
回答下列问题:(1)为使中国人民“醒过来”,1912年间孙中山等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除颁布《临时约法》外还主要做了哪些努力?(2分)(2)为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总结革命的经验和教训,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的道路。
简述这一革命道路开辟的背景、内容及对我们的启示。
(3分)(3)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的是谁?(1分)材料:观察下面三幅图(4)请分别说说每一幅图反映当时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并归纳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4分)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
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等许多中国人曾经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材料一:蒋介石曾先后10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并且是1937年《时代》年度人物,当年《时代》的封面图片是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合照。
材料二:毛泽东曾先后12次出现在《时代》封面上。
其中,1949年3月,毛泽东第一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
请回答:(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分别列为1937年和1949年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三下面是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的周恩来。
图一图二图一 1954年3月10日,标题是: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下面的小字是:一边参与战争,一边谈论和平。
背景是一条张牙舞爪的龙被竹栅隔开。
图二 1971年11月8日。
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2)依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有哪些?(3分)(3)图二中的“中国人来了”的最主要的依据应该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中国人来了”的重大举措是什么?(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