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摩天大楼情结何时休
芝加哥学派摩天大楼发展史
芝加哥学派摩天大楼发展史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下半叶,它标志着手工业时代的结束,引入了蒸汽机驱动的机械进行大规模生产,世界的面貌因此而改变。
在一众革命性产品中,钢铁通过大规模生产达到了惊人的产量,钢铁的实用性也让建造师们憧憬着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新世界,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高楼”。
世界上第一座摩天大楼高达10层!结构工程师们畅想着遍布高楼的世界,世界上的第一座摩天大楼于1884年竣工了。
建筑师兼结构工程师威廉·勒巴隆·詹尼设计了高42米的家庭保险大楼,这是第一个使用钢制框架的高层建筑。
该建筑有10层,7年后增加到了12层,整个建筑的高度也达到了54.9米,在1931年被拆,在原址新建了一座更高的建筑,Field大楼——又名拉萨尔银行大楼。
家庭保险大楼的建成引发了一股至今仍在蓬勃发展的潮流,彼时,工业革命也拉动了对高层商业建筑的需求。
大批量生产意味着有更多的商品要出售,因此需要足够的商业空间。
在垂直方向上扩展多个空间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些商业风格的建筑理应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使得它们在当时看起来整齐划一;但事实却是,这些建筑之间展现出了更多的多样性而非相似性。
因此,历史学家Carl W. Condit将这一运动命名为芝加哥学派的观点引发了一场辩论。
怎么判断一座建筑属于芝加哥学派?1 建筑的整体形式参照了古典石柱的结构,较低的楼层作为基座或裙房,外观也与其他建筑不同——一般会装有更多玻璃。
中间的楼层类比石柱的柱身。
最后,顶层作为柱顶,饰有飞檐,露出了一些简单的装饰。
2 所有建筑都采用了钢框架结构,这些特制结构钢能够防火,以免再发生1871年芝加哥大火那样的灾难。
3 建筑外部覆有砖石,例如Terra Cotta陶砖,装饰很少,为建筑表面大扇的窗户留出空间。
4 窗户的设计可保证光线充足,通风顺畅,典型的窗户形式包含有一大块固定的玻璃窗,两侧则是两个较小的双悬窗。
这些窗户通常会在整座建筑中重复出现,形成一个规则的网格。
马岩松:中国城市建筑缺少灵魂.doc
马岩松:中国城市建筑缺少灵魂马岩松说话慢悠悠的,嗓音里透着一股淡定;回答问题前总要想几秒,偶尔会把话拖得很长;对不同意见,最多来一句“那也不是吧”。
在媒体拍摄的照片上,他经常是一副很酷的表情,但采访中,他态度温和,有问必答,说到自己觉得好玩的细节时笑得呵呵的。
马岩松的建筑事务所在北京板桥南巷胡同的一个单位大院里,他租了两层,把室内所有能拆的墙都拆了,“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去写字楼,我说我又不写字。
在这里每天能感受到城市的生活和变化,这对我来说挺重要的”。
算上实习生,他的团队大概有50人,其中一半是外国人,日常交流说英语,像个小联合国。
事务所最近开始在欧洲做项目,一个在罗马市中心,把一个类似博物馆的早期现代建筑改成住宅,另一个在巴黎。
“现在我们更想把自己的理念放在全球文化中,探讨城市和自然的关系。
”在国内,马岩松选择南京、黄山等地做设计,他管自己的作品叫山水建筑,试图恢复传统建筑中“人跟自然的韵味”。
北京人在耶鲁马岩松小时候的理想是当画家,长大后又想拍电影。
1994年,19岁的他去考北京电影学院,没考上。
考官看他有美术功底,建议他学建筑。
结果他真的考上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毕业时,马岩松不知道自己该去哪。
“一看他们设计的那些建筑就不想去设计院,也不知道怎么改变。
”他选择了出国读书,一开始是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待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跟在国内差不多。
“都是固定的老师,没什么挑战。
”后来他去了耶鲁。
“耶鲁的老师大部分是从外面请来的建筑师,各学派都有,充满争论,学术课堂很开放。
耶鲁的核心精神就是任何想法都不能打压下去。
”耶鲁给了马岩松随意发挥的环境。
2002年,全世界的建筑师都在研究世贸大厦的重建。
还在读书的马岩松拿出了一个充满悬浮感的“浮游之岛”。
他认为,最好的纪念就是发展:原来的双塔是现代派建筑的极致,他就要设计一个未来派的极致;纽约的高楼都像棍子一样竖着,他就来一个横着、漂着的。
从耶鲁毕业后,马岩松在导师的事务所短暂工作了一段时间,2004年回国创建了自己的事务所――MAD(英语意为“疯了”)。
我们为什么爱摩天大楼 建造摩天大楼的4个理由
|《国家人文历史》|3年|第期|总第期我们为什么爱摩天大楼建造摩天大楼的4个理由文|蒋波理由1:节约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中国的领导人似乎明白,较高的人口密度可以让他们曾经非常贫穷的国家变得富裕起来。
他们似乎已经认识到,高楼大厦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也可以降低环境成本。
如果中国采取向高空发展而非平面发展的模式,全世界的碳排放将会减少,地球将会减少因全球变暖而带来的威胁,中国将会减少对中东石油生产国的依赖。
”哈佛大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 )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对中国人的高楼建设赞誉有加。
一切都关乎效率。
在寸土寸金的中环、天河或者渝中这些地方,发展高层建筑无疑是明智的选择。
同样的土地上,将会承载更多的人口,智力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将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率;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和多元文化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思维碰撞的火花;人们的居住环境也将会有巨大改善,不必再像老上海人一样,四世同堂蜷缩在幽闭的石库门中。
摩天大楼甚至能帮助人们节约能源。
经济学家马休卡恩(Matthew Kahn )研究发现,在人口越密集的地方,排碳、油耗和用电量也越低。
看来“住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比住在森林中更环保”。
理由2:绿色环保,发展第三产业摩天大楼中不可能进行工业制造,只有第三产业才能在其中蓬勃发展,办公、商务、会议、展览、购物、住宿、餐饮、娱乐、观光都可一网打尽。
人们不用挤在拥堵的道路上横向奔波,上下穿梭的升降机将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得淋漓尽致。
每一寸土地上创造的财富都让人咂舌,要知道,自从“巴别塔”烂尾之后,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再无力向上天挑衅。
尽管高耸的科隆大教堂或是布达拉宫一再透露世人对高度的执着,但对于神明的敬畏之心永远压制着中世纪人类登天的企图。
然而,1871年的一场大火就此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熊熊的火焰在密歇根湖西岸燃烧数日,芝加哥荡然无存。
但灾难中的人们没有放弃,伟大的建筑师威廉詹尼(W.L.B.Jenne )尝试用钢筋架构搭建新式建筑的“骨骼”。
摩天大楼疯长下的阴影
摩天大楼疯长下的阴影如果你在大楼第63层工作,离地面200米,大楼突然发生火灾,你该怎么办?北京市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北京市公安局奥运安全专家组专家金磊说,很多在超高层建筑上班的人,几乎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可这个问题却日益威胁着城市安全。
根据规定,高于24米的建筑属于高层建筑,高于100米的建筑属于超高层建筑。
金磊说,城市安全部门曾经做过一个试验,让一名身强力壮的消防员从第33层跑到第1层,用了35分钟。
如果是一名身体素质一般的工作人员或老人、小孩,所需时间肯定翻番。
而火借风势,30秒内就可以从第1层到达第33层。
这样算来,人们跑到楼外逃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京城第一高楼的纪录不断刷新北京电视中心工程目前已经“长”高到170余米,设计高度达249.9米的银泰中心也顺利建到地上好几层。
两年之内京城第一高楼的纪录不断刷新。
面对不断“长高”的北京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原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主任赵知敬说,盲目建高楼未必是好事。
有关调查显示,我国高层楼宇空置现象相当严重,而日常管理开支又十分高昂,一批超高层建筑几乎已经被庞大的开支压垮。
建筑高度超过300米之后,建筑成本很高,同时还带来一系列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内部交通问题,已经失去了所谓的节约土地的意义。
赵知敬曾到国外很多地方考察,在国外很多现代化大都市,超高层建筑也只是城市点缀而已。
一直从事城市规划的赵知敬介绍说,上世纪90年代,北京对楼层的限高问题一直把关很严,除了中心城区及长安街沿线,主城区以外的城市建筑物,楼房高度原则上不得超过60米。
后来,随着城市之间兴起的“高楼攀比热”,北京的高层建筑数量也是有增无减。
“如果没有系统的限制楼高的法规,北京盖再高的房子也有可能。
”赵知敬说,建筑首先应该强调适用和经济原则,超高层建筑在很多方面存在缺点儿。
第一不经济。
超高层建筑必须使用最先进的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艺,成本很高,盖一栋200米高的大楼的成本,甚至比盖两栋100米高的大楼成本还要高。
城市暗战“第一高楼”何时休
于 对古都 风貌 的保护 、 终对 建筑 高度 始 加 以限 制的首都 北京 , 贸大厦三 期 以 国 30 3 米封顶超越银泰大厦成为 “ 北京第一 高 楼 ” 天津 市 的津 塔高 3 6 9 ; ; 3 . 米 重庆
迅速提 升, 证 明了我 国建筑科 技确 实前进 了一大 也
沉达 6 3 . 厘米 ……在 中国城市规划设 计研究 院总规
广 槭 貔圣役
划师 杨保 军看来, 中国很多城 市造摩 天大楼 , 虽然硬
件上没有 问题 , 但在 软件上却不一定能跟上 。在关涉
容忽视的是带来 的负面效应 。 建设一座摩天大楼, 动辄投资几 十亿 、 近百亿, 甚
l月2 1 9日, 总投 资额 预估 高达 18 4
亿元人 民币 、 高度 6 2 3 米的“ 上海 中心” 大 厦 正式破 土动工 , 成后将有 望成 为新 建 的“ 中国第一高 楼 ” 。然而 , 我们 自豪 在 感 油然 而生的 同时 , 不能不 产生些 许忧 虑: 许多城市 如上海一样, 对建摩天大楼
“ 嘉陵帆影 ・ 国际经贸 中心” 已破土动工, 其 塔楼 高度将超 过 4 5 , 5 米 稳坐 “ 西部第
一
筑 。20 年, 0 1 纽约世 贸中心 发生 的震惊 世界 的“ ・1 9 1
事 件” 近 1 人花 了 9 , 万 个小 时才将楼 内办 公的 l 万 O 人 营救出来 。今年 1 月 3 1 0日, 上海 昆明路江浦路 口 在 建的尚凯商务大厦突然起火, 大火 从 5 层狂烧 至 2 0 层, 消防车赶到现场后 , 因楼层太高 , 消防水枪竟无法 控 制高层火势。上海金茂大厦也曾做过试验, 请一群 身强力壮 的消防队员从 8 层楼往下跑, 5 结果 , 快跑 最 出大厦的一个 队员也花 了 3 分 钟 。一 旦发生火灾 , 5
我国建筑平均使用寿命仅
关键提醒:3月30日凌晨宁波爆破两幢高层建筑,为修建地铁让路腾地,这引起了国人对中国特有旳“建筑短命”旳争议。
国家住房和城镇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体现,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国,每年新建面积达20亿平方米,建筑平均寿命仅25-30年。
许多建筑并非因质量问题而拆除,在商业利益和GDP崇拜旳背后,反应出中国都市缺乏成熟谨慎旳城建规划和保护意识。
按国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构造旳耐久年限为123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至123年。
住房和城镇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经体现,中国都市建筑生命平均只能维持25年到30年。
翻阅近年新闻报道,不难列出一份长长旳建筑"死亡名单"。
除了那些引人关注旳地标性建筑以外,尚有大量一般住宅,在建成后不长旳时间内就由于多种原因被提前拆除。
中国青年报旳一项调查显示,85.8%旳人体现自己所在都市有过“短命”建筑。
对于自己所在都市旳都市规划,50.1%旳人体现不满意;在谈及都市建筑总“短命”旳原因时,83.5%旳人选择“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71.8%旳人认为是都市规划缺乏科学性。
接下来尚有:豆腐渣工程(39.6%)、商家急功近利(36.3%)、审批拆除程序有问题(36.2%)、建筑设计有问题(28.8%)等。
短命建筑:耗能耗财据记录,2023年中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2亿平方米,相称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2亿平方米旳37.5%;2023年中国城镇共拆迁房屋1.61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4.2%,相称于当年商品房竣工面积3.9亿平方米旳41.3%。
中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旳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称于消耗了全世界40%旳水泥和钢材,而这一切却只持续25到30年时间。
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4月6日报道:每年中国消耗全球二分之一旳钢铁和水泥用于建筑业,产生了巨大建筑废物,目前政府号召房地产开发企业提高建筑质量,将目前30年旳建筑平均寿命延长至123年。
摩天大楼“魔咒”
摩天大楼“魔咒”作者:陶良渚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09年第24期“迪拜旋转塔”以无可争议的高度,再次应验“摩天楼定律”——摩天大楼建成之时,便是危机开始之日。
自人类因为修建巴别塔而遭到上帝的惩罚开始,摩天大楼似乎就冥冥之中附着一股邪气。
它既是繁荣昌盛的体现,也是经济衰退的标志。
1908年,纽约新加大厦和大都会人寿大厦前后落成,其间金融危机席卷全美,数百家中小银行倒闭。
1930年和1931年,大名鼎鼎的克莱斯勒大厦与帝国大厦先后建成。
美国随即迎来萧条期的最黑暗时代。
1973年与1974年,美国世贸中心双塔楼与Sears大厦落成。
随后,由中东战争所引发的石油危机导致了全球范围内严重的经济衰退。
1998年,吉隆坡国油双峰塔楼完工,世界第一高楼的宝座首次从美国转至亚洲。
当然,亚洲人民还未来得及为之欢欣鼓舞就已经陷入亚洲金融风暴的水深火热之中。
终于在1999年,德意志银行的证券分析师安德鲁•劳伦斯窥探出一丝玄机。
其将各时期出现的最高摩天楼与当时的经济形势进行比对,得出惊人的巧合——世界第一摩天楼建成之日即是经济衰退之时。
安德鲁•劳伦斯由此创造出“摩天楼指数”,并将上述诡异的现象称为“百年病态关联”。
魔咒仍在应验经济界一直有人认为,摩天大楼指数或许只是一系列的巧合产物。
像其他各种可有可无的经济指数一样,它几乎被大多数人遗忘。
2004年12月31日,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厦正式启用。
“摩天楼魔咒”没有显灵,此时台湾经济平稳发展,世界经济一路高歌猛进。
然而,2008年,位于上海金融城的摩天大楼取代台北101大厦而成为新的世界第一时,新一轮世界金融危机又一次让“摩天楼魔咒”死而复生。
2009年,正当人们在期冀经济止跌回稳的时候,“迪拜塔”以无可争议的高度,再次应验“摩天楼定律”——摩天大楼建成之时,便是危机开始之日。
当高达818米的“迪拜塔”被官方宣称它将成为世界第一高楼的当天,纽约股市正巧开始下跌。
随后,迪拜塔在其结构封顶后正式宣布停工一年。
论摩天大楼
论摩天大楼作者:林树家李金鑫来源:《房地产导刊》2014年第05期随着建筑也得蓬勃发展,城市的楼越建越高,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摩天大楼。
今年中国以摩天大楼数量来衡量城市竞争力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一摩天大楼建造国。
相比一线城市,中国二三线城市近几年兴起竞相攀比建造摩天大楼热潮,已经建成和计划筹建的一座比一座高,一座比一座豪华。
然而,当一线城市已经建成使用的不少摩天大楼都还存在诸多问题的时候,中国二三线城市建摩天大楼都像雨后春笋般开建。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量已经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现有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
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将有一座摩天大楼在中国封顶。
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
中国的城市真的需要那么多摩天大楼吗?答案是否定的。
一个发达的大城市,有那么几座摩天大楼也许不为过,但是,这么多的城市要建这么多摩天大楼显然是不必要的。
在那些热衷建摩天大楼的人看来,一个城市必须有超群的地标建筑,可以增加城市的吸引力。
这当然也与政绩观作怪有关,摩天大楼往往被作为领导者在任一方的政绩。
于是,各地一窝蜂地攀比,大城市要超世界,中等城市要追大城市,比着搞全国第一、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
这是个好现象吗?有资料显示,广州现有第一高楼(俗称西塔)国际金融中心,截至目前空置率高达35%,高出同地段珠江新城写字楼19.6%的空置率。
1999年落成的原上海第一高楼金茂大厦,因经营困难也几易其手。
一般以收租偿还投入成本的摩天大楼通常需要1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收回建设成本。
如果中国二三线城市的摩天大楼使用情况像一线城市那样,甚至还不如一线城市,将来的结局将会怎样?北上广等地由于大量人口聚集、跨国企业总部入住,确实需要一些摩天大楼。
根据目前国内二、三线城市的土地稀缺度和公司密集度,远到不了需要修建这么多摩天大楼的程度。
所以在规划建立摩天大楼时,必须先对城市的摩天大楼的通病,要有个深刻的了解!摩天大楼纯在诸多问题,例如:防火、防雷、防震、防风、防腐蚀、防塌陷等。
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史
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史
中国摩天大楼的发展史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开始腾飞,城市化进程加速,对于高层建筑的需求也随之增长。
1985年,中国第一座摩天大楼——上海市党政办公中心建成,高153米,成为当时亚洲最高的建筑。
接下来的几年里,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摩天大楼。
1990年代,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进入了一个高峰期,1997年,香港回归后,香港的中环金融中心成为中国最高的建筑,高达415米。
21世纪以来,中国的摩天大楼数量和高度不断刷新着世界记录。
2008年,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建成,高度达到了492米,成为亚洲最高、全球第二高的建筑。
2010年,广州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建成,高度达到了440米。
2016年,中国的“两会”新闻中心——北京中国大饭店建成,高度达到330米。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摩天大楼建设的重要市场之一,拥有全球最多的摩天大楼。
越来越多的城市也在计划和建设中拥有自己的摩天大楼。
未来,中国的摩天大楼建设将继续蓬勃发展,成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象征。
- 1 -。
摩天大楼的起源
摩天大楼的起源“摩天”(skyscraper)一词,最初是一个船员术语,意思是帆船上的高大桅杆或者帆,后来不断演变,逐渐成为建筑中的一个特定术语。
1883年,“摩天大楼”一词首先出现在美国一位喜欢幻想的作家所写的《美国建筑师与建筑新闻》一文中,这个术语就此诞生。
从那时到现在,人们建造了众多摩天大楼,鳞次栉比,耸立在世界各大城市的天际线上。
大型建筑物常常被用来炫耀权力和财富,崇尚领导人或宗教信仰,扩展和延伸可能的事物的界限,甚至还作为业主、家族、建筑师和建造者之间的竞争。
在早期的美国,最接近天空的建筑物莫过于大教堂的塔尖。
到19世纪中叶,各州的议会大厦不断“增长”,就连各县的法院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对于商业开发商来说,普通结构的建筑已无法满足大厦的上限:这些普通建筑通常只有10层或11层,四周具有厚厚的承重墙。
为了建造更高的建筑物,建筑师用铁来强化石墙,然后支撑楼层,然后又支撑楼层和墙壁两者。
到了最后,人们彻底放弃了铁,转而用一种铆钉连接的钢架来取而代之,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建筑物终于得以不断攀升,最终可以自由地上升到任何高度。
在19世纪90年代的摩天大楼,15层已经算很高了,可是到20世纪,摩天大楼却达到了更高的高度。
1913年,纽约市的伍尔沃思大楼到达了57层楼,可是到了1930年,它的高度又被新的摩天大楼超越,就这样,新建的摩天大楼你追我赶,高度一路攀升起来。
摩天大楼之所以被称为摩天大楼,是因为人们认为放眼望去时,这些高大的建筑物似乎擦到了天际,当然,这不过是形容建筑物高耸入云而已。
摩天大楼的问世,是多种技术问世的结果——如果没有钢架结构,就不会有摩天大楼;如果没有混凝土、安全电梯、电话,也不会有摩天大楼。
19世纪出现的两大新技术,为摩天大楼这个全新类型的建筑物铺平了道路。
第一项开发的新技术就是安全电梯的问世。
在此之前设计的各种电梯使用了数个世纪,从19世纪中期开始,蒸汽控制的电梯开始出现,在工厂、矿井和库房中广泛用于搬运材料。
摩天大楼和经济的“百年病态关联”
摩天大楼和经济的“百年病态关联”周瑛琦:大家好,欢迎收看《筑梦天下》,我是周瑛琦。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李白的佳句,含蓄而写意地传达出夜宿于山寺的古人对“百尺高楼”的夸张想象,我想当时的这位唐代大诗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1000多年后的今天,他的“百尺高楼”不仅遍地都是,而且高度频频被刷新,变成了现在的摩天大楼,而摩天大楼高度的竞赛,就像孩子之间的游戏,永无止尽。
起初人们建造高楼,是因为城市里的人太多了,于是就想到用“竖”起来的办法来解决地面上的拥挤,而现在的摩天大楼就像是树立在城市中巨大的惊叹号,成为城市的财富象征和精神符号。
就像人们曾用高山和河流来标地自然,现在,人们用摩天大楼来标地城市。
然而当大楼越来越高、设计越来越复杂,各种各样的担心也应运而生:它安全吗?它环保吗?解说:2000年9月11日,两架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分别撞击了纽约世贸大厦双子塔楼,这两座高达411米的大楼相继在32分钟和1小时38分钟后倒塌,在大楼中工作的几千名员工和300多位消防员永远长眠在了这座“纽约地标”的废墟当中。
解说:911以后,很多美国人都患上“高楼恐惧症”。
翻开历史的书页,我们会发现,摩天大楼的成长,几乎都伴随着灾难的发生。
每一次火灾、爆炸、坍塌、骚乱,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精心打造的建筑瞬间就变成了埋葬生命的瓦砾灰烬。
早在1993年,世贸中心就曾经遭到炸弹袭击,1万名救援人员花了整整9个小时才把大楼里的10万人救出。
解说:上海金茂大厦曾做过试验,请一群身强力壮的消防队员从85层楼逃生,结果,最快跑出大厦的队员花了35分钟。
虽然大楼里有疏散通道,有坚固的避难间、甚至有抗强震强风的超强结构,但在难以预料的各种灾难面前,人类的这种挑战高度极限的能力总能胜出吗?而当城市的每一个空间都被建筑填满,人们又该逃往何处?解说:除了安全问题,摩天大楼的环保问题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玻璃,曾被喻为“城市的时尚宠儿”,它广泛地运用于摩天大楼的外墙,在给大楼以及城市带来绚丽点缀的同时,又不断地将阳光反射到城市的每一处,与汽车、工厂、空调、水泥地面等等一起,正联手“蒸熟烤热”我们的城市。
梁思成经典作文素材
青山着意化为桥——建筑艺术家梁思成“老伙伴”梁思成(黄汇)我们建一一班(1961届)和梁思成先生有着一段深厚的师生情,回顾四十六年前与先生相处的戏剧性的场面,幅幅相连仍如同昨日。
先生在同学们和我的心中不是圣者,甚至不是严师,而是我们成长中亲切的“老伙伴”。
当年他常表示希望成为我们的“母亲”,现在细想起来,相处的那六年间的点点滴滴都影响了我一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习惯,不知不觉中铺垫了我们的敬业之路。
这“小老头”画得真好1955年高高兴兴走入清华园的时候,我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因为能咋呼,班主任派我暂任文娱干事。
为了使来自全国各地互不相识的同学熟悉起来,我组织全班同学到颐和园玩了一次。
一到谐趣园,我们不由得叫了起来:“快来看呀!这里有个小老头水彩画画得真棒!”他又瘦又“小”,抬起头来看了看我们胸前佩戴的清华大学新生的小布章:“呵!了不起!清华大学的学生。
你们也喜欢画画?是哪个系的呀?”我们颇有些得意地表示:“当然,我们是建筑系的学生。
你知道,进了清华大学要上建筑系还得再考一次画画呢!”“噢?建筑系?你们的系主任是谁呀?”“不知道,还没正式开学,怎么会知道系主任是谁呢?不管他是谁都行呗。
”“好,我也累了,不画了。
我请你们上楼去看看吧。
”“上楼?那小楼上是不开放的。
”“没关系,我就住在上面。
”“你是颐和园的干部吧,住在这地方多好玩!”“我是个没事干的小老头,住在这里并不好玩,因为没人跟我玩,你们来了这里,带我玩行吗?”“行!你这人挺好玩。
”他请我们上了楼,吃了许多好吃的零食,然后又带我们到对面竹林旁的一块平整的场地上席地而坐,他坐下去很困难,就垫起了一块什么东西。
当时玩的是“叫名字”游戏,他自报的名字就是“小老头”,而且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四五个人的名字。
开学后才知道,那“小老头”竟然就是我们的系主任。
那是在林先生刚去世而且他正遭“复古主义大批判”的时候,总理关照他在谐趣园休养。
有趣味的专题课对于谐趣园时的不逊,我们丝毫没有什么顾虑,因为直觉说明他对我们并没有反感。
论摩天大楼在城市环境中的影响
论摩天大楼在城市环境中的影响摩天大楼又被称做为"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它是非常高的多层建筑物。
在当今社会当人们想起城市的时候,首先浮现在脑海中的可能是高楼大厦,它现在已经逐渐的成为城市的象征。
摩天大楼在城市环境中有着自己的优点,但同时也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影响以及怎样缓解产生的不良影响发挥其有利影响。
最后总结出它在城市环境中有怎样的未来以及对它的展望。
一、引言在现今社会,随着城市的发展,摩天大楼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多。
它最先出现在西方而现在在我国迅速的发展起来,而它在城市环境中到底有怎样的影响呢?二、摩天大楼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1.何为摩天大楼摩天大楼,即建筑学上所说的"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
它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是与信息化时代和工业化时代同时到来的一种城市现象。
2.摩天大楼的形成原因摩天大楼首先兴起于芝加哥,1871年芝加哥发生了火灾,当地人民为了灾后重建而节约土地,从而高层建筑应运而生。
灾后重建工作需要设计师们考虑当时的技术和材料等方面的问题,比如说现在很热门的一组词语"电梯",它对摩天大楼的出现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3.摩天大楼的发展过程摩天大楼的发展历史其实并不长,在19世界初期,超过6层以上的建筑少之又少。
其中威廉・勒巴隆・詹尼设计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大楼被世界公认为第一幢摩天建筑。
随着钢筋混泥土和钢结构设计方法以及设计上的突破等方面的不断完善、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建筑技术的日趋完善以及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些方面的原因从而导致建筑的高度不断的向上增高。
我国在解放前只有上海、广州等个别一线城市有少许几座高层建筑,近年来,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兴建了一批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住宅,高度在100-200 之间。
疯狂“高楼”情结
双子塔” 9 年落成时, 1 8 9 马来西亚还处在亚洲金融危 的作用显然 更为重要 。正如《 圣经 ・ 旧约》 中所 提到的那样 : 人类 吉隆坡“
曾联合 起来 兴建 希望 能通往 天 堂的 高塔 ;为 了 阻止 人类 的计 机 阴影 中。迪 拜人对 “ 迪拜塔 ” 乎很放 心 , 似 尽管 迪拜 的债务 危 划 , 帝让人类 说不 同的语言 , 人类相互 之 间不能沟 通 , 上 使 计划 机 已经让 很多 人担忧 。 因此失败 , 人类 自此备散 东西 。这座高塔 被称为 巴别塔 。 对 此 ,阮仪 三在接 受采 访 时直 截了 当地 指 出 :很 多超 高 “
特有的高耸建筑物 , 尖顶、 多层是其主要特征 , 常见 的浮屠有 他 用途 , 能有 人长期居 住 。 不
七 级 、 级 、 三级 等 。 九 十
据 了 解 , 栋 20米 的高 楼 , 遭 遇 3级以 上 风力 时 , 一 0 在 居 住 在最 上面 若干 层上 的人 们会 有 明显 的摇 晃 感 ,而 顶楼 的摆
古 老 的传说 ,体现 了 当 时人们 对于 天 空这 一未 知领 域 的 层 建筑 ,其 建造 的本 身 即是 出于 当地政 府 及开 发商 们 的炫 富
向往 。后世 欧洲 的许 多天 主教 堂 , 采用 哥 特式 建筑 风格 , 以高 心 态 。”
耸 入云 的 尖顶及 窗户 上 巨大斑斓 的 玻璃 画营 造 美轮 美奂 的视
有 无限 向往 , 却并 不只是 现代 人的通病 。
土地的财富……对展览会来说 ,还有什么中心装饰比一个不
却 天 的 埃 及早 在公 元 前 20 多 年 , 建造 出 了 1 50 就 4 6米高 的 胡夫 介 意地 面 经 营 、 占领 从 未过 问和利 用 的 空 间 ( 空 本 身 ) 金 字 塔 , “ 世观 念 ” 受 来 的影 响 , 代 埃 及入 认 为 “ 生 只 不过 结 构更 为辉煌 的 呢?一 个 巨大 的突 出体 从一 小块 土 地上 扶摇 古 人 必将 显示 它 的“ 进程 ” 的威 力 。任何 人都 可 买得 土地 , 但 是一个 短暂 的居 留 , 而死后才 是永 久的享受 ” 。因 而 , 及人把 直 上 , 埃 只有 “ 现代 法国 ” 才能 征服 空间 。 冥世看 作是 尘世 生活 的延 续 ,金字 塔正 是法 老 死后 通 向天 国
迷恋高楼大厦会 让城市失去“精神”
北京这样一座古都 , 现在 已经 出现 了外围高楼 拼命拔地
而起 、 内里只能竭力保全的尴尬局面。 清华大学国家遗产研究
中心 副主任张杰介 绍 :北 京城 内有一些非常脆弱 的社 区, 老
样的商厦 、 一样 的马路 、 一样的快 餐店 , 很多中国中小
城 市的趋同化 也引起了学者们的批评。 其是许多 中小城市 尤
自己的看法 。 他说 , 前两天为了参加英国使馆组织的纪念狄更 斯诞辰20 0 周年活动 , 读了《 双城记 》 “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 也 是最糟糕 的时代” 令人 , 深刻 。 过了 10 0 多年后 , 苏联作家
阿斯塔菲耶夫在《 鱼王 》 中也用过类似的比喻 , 说这是建设的
从 民生需求到价值认 同
个很小的城市 , 但是那里的人不愿意去大城市 , 他们都觉得小
城市生活品质 非常高 。 不过 , 这些中小 城市如果规划不 当, 也
会 出现大城市正面临的问题 。 法国卢浮官音乐厅主任让・ 克・ 斯也介绍说 :在法 马 戴拉 国,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等城市 , 显然这是把生活质量放
是 由渴望和恐惧 组成 的。 现 在很多城 市对高楼 大厦非常 渴 ”
精神不应 当仅 仅是向外展示的一张 名片 , 它只有准确诠释这
个城市的价值认 同, 为千千万万市 民建立共同的精神家园 , 才
能成为一种不被淹没的巨大力量 。 城市精神要有大格局。 城市在地理上具有区域 『 生的特点 , 但是精 神上却不应该受到地域性 的局 限。 任何城 市都是伴随 着 民族文明的发展而发展 , 对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的解读 , 是 城 市精神形成的重要前提 , 它的价值取 向代表着 国家和 民族
传达出来 。 如果 千城 一面 , 无个性可言 , 其精神也就成了一句
摩天大楼的竞争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争
摩天大楼的竞争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争摩天大楼的竞争: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之争在人类建筑史上,摩天大楼的竞争一直是一个引人注目的议题。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地的城市争相打造最高的建筑,既是为了彰显城市的现代化和繁荣,也是为了争夺“最高”这一荣誉。
本文将探讨摩天大楼竞争的背后动因、代表性的建筑以及对城市和人们的影响。
一、竞争的背后摩天大楼竞争的背后有多种因素的驱动。
首先是城市的竞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城市需要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吸引力。
拥有最高的摩天大楼成为了衡量城市现代化程度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建筑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摩天大楼的竞争。
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使得建筑高度的扩展成为可能,激发了人们对于建筑极限的追求。
最后,摩天大楼的商业价值也是竞争的动力之一。
高楼傲立于城市中心,不仅能够提供办公和商业空间,还有可能成为城市的地标和旅游景点,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
二、代表性的摩天大楼1. 迪拜塔,迪拜迪拜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达到828米。
它的建造不仅是为了满足迪拜作为一个富裕城市的自豪感,也是为了吸引国际旅游和商业。
迪拜塔采用了创新的建筑技术,包括结构优化设计、高效节能系统等,成为了现代建筑工程的典范。
2. 上海中心大厦,中国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目前最高的建筑,高度632米。
它独特的外观形式和先进的结构设计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上海中心大厦成为了上海的地标,并为城市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成为了中国崛起的象征之一。
3. 帝国大厦,美国作为纽约的标志性建筑,帝国大厦成为了美国和全球最著名的摩天大楼之一。
虽然它的高度(443米)在世界范围内已经被超越,但其代表了20世纪初建筑的辉煌和现代城市的崛起。
三、竞争带来的影响1. 城市地标摩天大楼的竞争鼓励了各个城市建造标志性的建筑,成为城市的地标和象征。
这些建筑不仅吸引了游客和投资者,也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 建筑创新为了打造更高的建筑,建筑师和工程师们推动了建筑科技的创新。
汶川地震启示录迷失在高楼里的上海
汶川地震启示录迷失在高楼里的上海在汶川的每座楼房化为碎石瓦砾之时,1600公里以外的上海,一座座建筑高楼似乎依旧固若金汤。
这是一座建造在长江入海口冲击平原上的大都市,其表层覆有三四百米的软土。
这里从未遭受地震的摧残,史料上记载的最高一次地震为4.7级,但距今已384年之久。
软土层虽为造楼忌讳的场地,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历史再把经济聚光灯打向上海之时,“根子浅”的上海经过了十八年史诗般的建设,5000平方公里的市区上,生生缔造出一片片令人窒息的钢筋水泥森林。
420米、492米、580米、摩天大楼不断摸高至新的记录,上海于是也愈发轻浮,浑然忽略了脚下松软的根基。
而5·12汶川地震,上海几乎所有高楼的摇晃,似乎也没能唤醒沉静在“大快上” 建设当中的人们,上海仍旧沿着其设定的轨迹,急步向前。
大都市地震记忆5月12日下午2时许,200多名白领正在曾经的第一高楼——金茂大厦里展开登高接力赛,参与报道的上海《东方早报》记者藏鸣和同行,也借此机会进入88层的观光厅鸟瞰上海。
恰恰在饱览高楼美景之时,四川的强烈地震波传至上海,藏鸣顿感一阵头晕目眩,下意识认为是200人爬楼引起的共振。
当身边一位同行也觉得大楼是在震动之时,两人大惊失色,瞬即搭乘刚巧抵达的电梯,摇摇晃晃而下,一分钟后仓惶逃出金茂。
几乎每一座上海高楼里的白领、居民均感觉到了地震的摇晃,大家鱼贯而出。
1个小时左右,上海所有高层建筑下的马路边、绿地里人头攒动,人们为这场虚惊唏嘘不已。
作为上海人,在藏鸣的记忆里,或许只有1984年的黄海6.2级地震波及到了上海,夜里熟睡中的她被强烈的震动惊醒。
第一波是上下垂直抖动,第二波横向移动,电灯在空中像秋千一样摇晃。
再往前的上海地震经历也十分苍白,上海地震局副局长朱元清表示,上海历史上未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有记载的最严重的一次地震4.7级是发生在1624年。
“以前没有,不代表以后就不会有。
”上海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任尹京苑告诉记者:“上海地下还是存在小断层,虽为惰性不活动状态,但万不可掉以轻心。
德国顶尖建筑设计师-奥雷·舍人(OleScheeren)
德国顶尖建筑设计师-奥雷·舍人(OleScheeren)顶尖建筑设计师顶尖建筑设计师:千万别小看了这个帅气的奥雷·舍人(Ole Scheeren),他正是搭建中的CCTV总部新大楼的设计师兼施工总负责人。
奥雷是建筑圈名才子,被誉为最具创意的建筑师之一,现任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合伙人,是Prada纽约、旧金山及洛杉矶旗舰店的首席设计师。
奥雷毕业于瑞士洛桑大学和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而后赴伦敦的建筑协会深造,荣获英国皇家建筑学院银襟章。
他于1995年加入OMA建筑公司,主要负责亚洲地区的建筑项目,是在中国多项著名建筑项目的主管合伙人,其中包括CCTV新大楼及北京书城。
热爱摇滚和摄影:在进入建筑设计界之前,奥雷最喜欢的艺术是摄影、电影和文学。
高中时奥雷和朋友组织了一支摇滚乐队,但是因为水平不高很快就解散了,之后奥雷还特意去上了几年声乐课。
不过,奥雷·舍人最喜欢的艺术形式是摄影。
他曾用胶片拍摄了一个关于汉城(首尔)的短片Game102,2001年,这部短片在鹿特丹电影节上放映过。
此外,他拍过一些非常概念化的电影短片,还尝试写过电影脚本。
他曾经对媒体表示:“假如我不做建筑师的话,我肯定会去拍电影,或者成为一个作家。
”建筑师奥雷舍人,不只是张曼玉男友奥雷舍人在中国媒体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娱乐和时尚板块,读者们大多不知道这个男人是谁,但他有一个代号——张曼玉的新男友。
这里我们只关注奥雷舍人,请把目光从他的女友身上移开。
奥雷舍人在中国媒体中出现得最多的是娱乐和时尚板块,读者们大多不知道这个男人是谁,但他有一个代号——张曼玉的新男友。
这里我们只关注奥雷舍人,请把目光从他的女友身上移开。
一个名为《CCTV TVCC by OMA/奥雷舍人和瑞姆库哈斯》的建筑展在北京四合苑画廊开幕,这一展览着眼于CCTV那个很意识流风格的建筑项目大比例的室内室外模型、概念模型、室内设计效果图、与项目设计相关的图录,以及其他设计文本。
不能把摩天大楼当成可供炫耀的东西——访著名建筑学家关肇邺院士
不能把摩天大楼当成可供炫耀的东西——访著名建筑学家关
肇邺院士
刘鉴强
【期刊名称】《中国青年科技》
【年(卷),期】2001(000)009
【摘要】不是因为高层建筑易受攻击,而是从建筑本身来看,超过100米的超高层建筑根本就没好处!建筑是科学,要实事求是.如果没有这个实际需求,盖那么高干什么?往超高层发展的方向是错的。
【总页数】3页(P44-46)
【作者】刘鉴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9
【相关文献】
1.让石头记载风采——访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 [J], 王庆
2.从技术的角度讲,摩天大楼是安全的——访著名建筑学家吴焕加教授 [J], 包丽敏;刘鉴强
3.从纽约世贸中心倒塌事件中我们应该汲取什么——访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 [J], 周庆安;包丽敏
4.意匠清华七十年——关肇邺院士校园营建哲思展 [J],
5.留住历史的永恒追求——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关肇邺 [J], 顾建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天大楼情结何时休
唐黎明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
超过500米,地面楼层达108层的“中国樽”近期在北京CBD开工奠基,这栋楼的高度将超过330米的国贸三期,成为北京第一高楼。
不仅仅在北京,整个神州大地都弥漫着建造摩天大楼的热潮。
今年6月发布的《2011中国摩天城市排行榜》显示,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第一摩天大楼建造国。
目前正在建设的摩天大楼总数量已经超过200座,相当于美国现有同类摩天大楼的总数。
5年后,中国的摩天大楼总数将超过800座,达到现今美国总数的4倍。
拓展城市空间,树立城市地标,以摩天大楼来展现城市形象和经济实力成了现代城市所热衷的发展路径。
城市发展到某一个阶段,当政者就会出现对具有地标意义的超高层建筑的病态追求,这也是各地争建摩天大楼的主要原因。
然而,用超高层建筑做城市地标,并不是一种健康趋势。
虽然城市可能由于超高层建筑的地标意义使土地升值,导致超高层建筑周边的土地开发变得顺畅,土地收入回报多些,但没有任何一个城市精确地计算过这种收益关系的真正价值,更没有充分估计紧随其后的风险。
当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放弃了建设摩天大楼作为地标建筑,国内各地方政府却争相建设超高层建筑,放眼中国大地,以超高建筑作为城市地标,以摩天大楼来吸引城市投资,这种肤浅的城市建设观念,导致中国各个城市在高度上你争我抢,争相以最新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彷佛建筑物越高,越能彰显政绩民生和城市繁荣,越能表明地方政府区域开发的决心,越能抬高区域的地价房价……因此,城市之间对高度的竞争,在不断的增加新的动力,诸如“某某地域标志性建筑”、“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各种噱头也层出不穷争奇斗艳。
但是,摩天大楼绝非简单意义上的修建一座超高层建筑单体,而是一个与城市环境密切相关的系统工程。
首先,超高层建筑对城市的要求非常高,既有资本的投入,也有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投入。
比如超高层建筑的火灾风险,基本是无可防范的,如果出现重大的火灾风险,就是一个重大的社会灾难;再如恐怖主义的威胁,超高的城市地标往往会成为恐怖主义攻击的明确目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对城市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将无以复加。
以目前中国城市的管理水平来看,没有一个城市有能力管好这
种具有地标意义的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作为恐怖袭击目标所引发的最大灾难,无疑是美国的911事件,一下死掉几千人,把一个国家拖入到一场战争中。
因此,我们必须反思这些因素,采用更为理性的态度来看待超高层建筑。
其次,在本就拥堵的CBD地区建设摩天大楼,将加剧拥堵,不利于人口和城市功能的疏散。
以CBD待建的中服地块为例,根据相关规划指标,中服十二块地的容积率相对较高,其中拟建中国樽的地块,容积率达到了夸张的26.1,高度也超过了目前的北京最高楼国贸三期。
在这12块地中,最低的容积率也达到了10以上。
在城市用地普遍紧张的情况下,高密度固然是有效利用土地的一种方法。
然而过高的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与CBD地区有限的路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地块的摩天大楼投入使用以后,每天至少要为CBD再贡献6万以上的上班族,同时加剧拥堵,使整个区域变得寸步难行,严重抑制城市的机能和活力。
遗憾的是,当政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种由北京城市管理者短浅的眼光,以及利益集团的资本推动的城市建设,将留下巨大的后遗症。
最后,摩天大楼建成后的运营风险没有被充分预估。
“摩天大楼建成时,经济崩溃时”如同一个诅咒,与超高层建筑如影随形。
摩天大楼的建设周期一般是十年,十年足以形成一个经济周期。
摩天大楼大多缘起宽松的政府政策以及对经济乐观的态度,政府通常会鼓励大型工程的兴建,继而引发过度投资,当引起的泡沫即将危及经济时,政策也会转为紧缩以应对危机,使得摩天大楼的完工成为政策与经济转变的警钟。
而美国排名前50高的摩天大楼,仅有16座是房地产或物业公司投资,其余34座主要来自零售、石化、汽车、航空、港口等实体企业出资建设。
但在中国大陆,排名前50高的摩天大楼,房地产企业就占了25座。
以实体企业投资为主体的美国发展模式,意味着大楼建成后出租运营压力不大,企业总部本身就会消化一部分。
而由房地产企业开发的大楼,则面临着建成后的销售或出租压力,一旦面临财政紧缩,过度投资的风险堪忧。
总之,不考虑城市的规模和尺度,缺乏对城市配套和经济水平的综合考量,盲目建设摩天大楼,只会把城市经济拖向深渊。
因为,摩天大楼从来都只是城市建设的结果,而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