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合集下载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摘要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

通过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动手实践、数学游戏、练习运用等一系列数学活动,发展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提高了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感实践游戏数感是人对数与运算的一般理解,这种理解可以帮助人们用灵活的方法做出数学判断和为解决复杂的问题提出有用的策略。

因此,数感是一个人数学素养高低的标志之一。

正因为如此,发展学生的数感,成了数学课程的目标之一,当然帮助学生建立、发展数感也成了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一、在现实生活中培养数感生活是数学的宝库,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因此数学教学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去试着感知、发现,主动地探索,培养数感。

许多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头脑中不能很好地建立表象,更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和概念的本质属性。

这就需要教师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采撷“生活实例”。

比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可以带领学生去操场走走、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长度;教学重量单位时,可以到食堂去看看,称称各类蔬菜、肉类的重量,或去医务室称称自己的体重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学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就获得了数感的启蒙。

通过让学生进行有关数的表述,加深学生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作用,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数感。

二、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小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自己亲身的实践活动来学数学,动手动脑地做数学,才能慢慢培养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

一、结合生活,建立数感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比如:在认识“1―5”时,让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数表达的事物,通过学生举例,让学生理解数不光可以表示个体(1个人,2只小鸡),也可以表示整体(5筐苹果,3串葡萄);既可以表示基数(4个人跑步),也可以表示序数(跑第4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验数的内涵。

又如:学校发放学生证后,学生对八位数的学生证号就不甚了解。

教师对号码的编排不妨做出说明:前四位数表示入学时间,中间两位数表示班次,后两位数是其在班级中的学号。

学生对蕴涵其中的规律明了之后,拾到诸如“20080210”的学号就会做出分析,知道这个学生证的主人应该是2008年入学,为一年级二班的学生,这样就能直接找到失主。

数学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正如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弗雷登塔尔教授说的: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发现并创造数学。

二、动手操作,发展数感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

”数感的培养离不开动手操作。

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中有一个习题:将本班学生的出生月制作成统计图。

笔者执教的两个班人数均近六十人,对学生的出生月份不可能逐一问询,而这正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活动、探索、思考的环境。

与学生共同探讨出课内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大组,每大组自行收集本组成员出生月份的原始数据,并派代表汇报收集数据的情况。

对几组数据进行加工,将其制成全班学生出生月统计表。

由于班上人数众多,有些出生月份相对集中,书本上提供的统计图不能为学生所用。

学生通过对已有统计图的观察,提出了修正统计图的方法:加长统计图的纵轴。

得以将全班学生的出生月份直观地体现在统计图上。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

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谓“数感”,指的是学生对于数字、数量和形式的敏感和认知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感”不仅需要数学老师的指导,更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生“数感”培养的实践。

培养小学生“数感”需要注重课堂教学。

数学老师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感受数学的魅力。

老师可以利用教学实物、图片、数字卡片等教具,让学生进行一些有趣的数学活动,如数数、比较大小、排列组合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感”。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学校可以举办数学竞赛、数学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感受数学的快乐和挑战,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展览、数学演讲等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拓展他们的数学视野,培养他们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学校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世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数感”。

家庭也是培养小学生“数感”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

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数学游戏,如猜数字、数学填字游戏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乐趣。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手工或烘焙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感”。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述一些与数学相关的趣味故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数感”。

小学生“数感”培养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学校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孩子的数学兴趣,让他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感受数学的存在。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培养的策略在小学低年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数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

因此,策略有助于学生培养数感,提高学习兴趣和技能,以及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首先,应该采取基于实践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数学技能。

可以将数学任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而更形象地理解数学概念。

例如,让学生去超市计算重量,去餐馆计算金额等,或者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物的分割、配比等活动。

其次,要注重结构性的数学思维,如学习模式、识别规律、发现关系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代数思维的习惯。

在训练学生数学思维的同时,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新角度探索数学概念。

此外,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数学热情。

做游戏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发现数学规律,总结数学方法等,以达到有趣学习的目的。

最后,要激励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想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数感能力。

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寻找隐藏的数学规律,从而改善学生的数感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能力非常重要,需要采用实践性、结构性、游戏性、激励性的方法,让学生发现数学规律,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的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能力。

同时,要加强教师的数学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对数学方法和观点的完善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加了解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和多媒体,提供给学生更加形象化的教学内容,实现数学概念的有效表达,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家长也应该给予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方面的支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

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对孩子遇到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指导,使孩子能够获得明确的概念和信心,去坚持不懈地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指人们对数学概念、运算和推理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是奠定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

以下是一些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方法。

1. 盲眼数数法盲眼数数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计数能力和数形结合能力。

在盲眼数数的过程中,需要听数,想数,说数,动手做数,并根据数量所代表的物品、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辨和概括,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

例如:老师说“拿出两根圆形的铅笔”,学生就需要根据老师的要求拿出符合要求的铅笔,并数一数数量,之后再将铅笔按照其他要求进行分类。

2. 数学游戏数学游戏可以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理解力。

比如:数独、九连环、棋盘游戏等等,这些游戏可以让学生加强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从而培养数学思维。

3. 数学故事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概念和运算,以后能够很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例如《三只小猪》中就包含了相对大小、排序、比大小等数学概念。

4. 数学实验数学实验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规律,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

例如在教授加减乘除运算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感受和理解运算的规律。

5. 数学理解数学知识不仅仅是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更是我们要理解的知识。

要树立多方位发展的教育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数学来发现知识,创造新知识,拥有数学思维能力孕育创新精神。

总之,数感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数学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兴趣、活动、实践中学好数学,走向成功!。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几基本方法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几基本方法

1.多种感知方式:低年级学生的感知能力比较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感知数字的变化和数量关系。

可以通过进行数学游戏、实物操作、观察实际环境中的数字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多个感知通道来感知数字的不同形式和数量的不同变化。

2.数字记忆训练:低年级学生的数字记忆能力还不够强,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字记忆训练来帮助学生提高数字记忆能力。

可以利用数字卡片、数独游戏、数字拼图等工具,让学生进行数字记忆的训练。

3.数量比较活动:通过数量比较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大小的感知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活动,要求学生观察两组数字,通过比较大小来找出数字的大小关系。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数量比较的训练。

4.数量分类与分组:通过数量分类与分组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分类和分组能力。

可以利用教具、实物等让学生进行数量分类和分组的活动,让学生观察并理解数字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性。

5.数字的位置与方向感知:低年级学生的方向感知能力比较差,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字位置和方向的感知能力。

可以通过数字迷宫、数字之间的位置关系等方式,让学生锻炼对数字位置和方向的感知能力。

6.数量估算活动:通过数量估算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量的感知和判断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数量估算的活动,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估算来判断数量的大小。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进行数量估算的训练。

7.数字游戏与问题解决:通过数字游戏和问题解决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数字游戏和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计算来解决游戏和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总之,培养低年级学生数感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他们的感知和思维能力。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活动和方法来进行数感培养的教学。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怎样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怎样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数感 的过 程 。
关 键 词 数感 生活 操作 探究 实 践
在 小 学 数 学 教 学活 动 中 ,我 们 发 现面 对 同一 个 数 学 情 境 ,有 些 学 生 反应 迅 捷 ,思 路 简 洁 明 了; 些 学 生 苦 思 冥 想 ,姗 姗 作 答 。 有
这 实 际上 就 是 一 种 独特 的心 理 结 构 和 思 维 品质 — — 数 学 气 质 的 区 别 ,说 明 前 者 有 一 定 的 数 感 。数 感 主 要 表 现 形 式 为 :“ 解 数 的 理 意 义 ;能 用 多种 方 法 表 示数 ;能 在 具 体 的 情 境 中把 握 数 的 相 对 大 小关 系 ;能 用 数 来 表达 和 交 流 信 息 ;能 为 解 决 问 题 而 选择 适 当 的 算 法 ;能 估 计 运 算 的 结 果 ,并 对 结 果 合 理 性 作 出 解 释 。 那 么 , ” 如 何培 养 学 生 的 数 感 ? 我认 为应 该 从 低 年 级 开 始 抓 起 ,逐 步 有效 地进行培养。

三、自主学习 ,在探 究中发展数感
著 名 数 学 家 波 利 亚 说 过 : “ 习任 何 知 识 的 最 佳 途 径 是 自己 学 去 发 现 , 因为 这 种 发现 理 解 最 深 ,也 最 容 易 掌握 其 内 在 的 规 律 、
性 质 和 联 系 。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教 师 要 创 设 各 种 探 索 机 会 ,让 学 ” 生 在 自主 探 究 的 过 程 中 发 展 数 感 。
联 系生活 ,在情境 中建立数感
0根 1 0根 地 数 不 容 易 出 错 ? 通 过 交 流 , 学 生 们 形 象 数 学 源 于 生 活 ,并 优 化 生 活 。 数 学 教 学 只 有 联 系 学 生 的 生 谈 谈 为 什 么 1 1 0根 1 0根 地 数 ” 的 优 越 性 , 也 对 “ 1 0个 1 0是 1 0 ” 0 活实 际 ,将 抽 象 的数 学 建 立 在 学 生 生 动 、 丰 富 的 生 活 背景 上 ,才 地 感 受 到 “ 有 了真 正 意 义上 的 理 解 。这 样 ,在 自主 的 学 习 中从逐 一地 计 数到 能 真 正 促 进学 习 ,获 得 生 动 发 展 。 在学 习了 “ 6的加 法 ” 后 ,我 要 求 学生 回 家后 找 一 些 加 起 来 分群 计 数 ,不 但提 高 学 生对 数 的认 识 ,同时 也 发展 了学生 的 数 感 。 等 于 6的 生 活 事 例 , 于 是 学 生 分 别 找 出 了 : 自 己和 爸 爸 妈 妈 加 起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数感是指孩子对数字和数量的敏感度、理解程度以及运用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基础,提高解决问题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小学生数感的策略:1.利用游戏和实践活动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量的概念。

比如,利用卡片游戏或者角色扮演游戏来帮助孩子学习算术运算和比较大小;利用积木或者玩具来帮助孩子理解加减法和乘除法等概念;利用实际生活中的场景,比如购物、厨房烹饪等活动来帮助孩子学习货币概念和单位量的概念等等。

2.创设有趣的数学环境在课堂上或者家庭中创设有趣的数学环境,比如数学角落、数学游戏区等,让孩子自由探索数学知识,通过玩耍和学习的结合来提高他们的数感。

同时,可以利用视频和互动软件等多媒体资源来增强孩子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吸引力。

3.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指孩子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运用逻辑和推理能力的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通过启发性的问题、拓展性的讨论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4.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培养数感。

比如,对于视觉型学生可以利用图表和图形来教授数学知识;对于听觉型学生可以通过口述和讲解来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对于动手型学生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实践活动等方式来培养他们的数感等等。

5.鼓励孩子自主学习给孩子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学习来培养自己的数感。

可以设计一些自主学习任务和项目,让孩子独立完成,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问题能力。

6.给予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反馈是培养数感的关键之一、在孩子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及时给予他们正确或者指导性的反馈,帮助他们纠正错误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数感水平。

总的来说,培养小学生数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教师和家长都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从而达到培养数感的目的。

儿童数感训练方法

儿童数感训练方法

儿童数感训练方法
儿童数感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立数与物品之间的联系: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认识数字的概念,比如教孩子数数、比较大小关系、加减法等等。

家长可以在教孩子数数的同时,教孩子认识数字的概念,比如教孩子认识钟表、温度计等等。

2. 培养孩子的估算能力:家长可以教孩子估算物品的数量、长度、高度等等,让孩子逐渐掌握估算的方法和技巧。

3. 建立数学模型:家长可以让孩子用图形、物品等建立数学模型,让孩子通过实践操作来理解和掌握数字的概念。

比如让孩子用小棒子拼出数字、用积木搭建出几何图形等等。

4. 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家长可以教孩子学习加减法、乘除法等基础数学知识,让孩子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

5. 鼓励孩子参与数学活动: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数学竞赛、数学夏令营等活动,让孩子接触到更广泛的数学知识和实践操作,提高孩子的数学水平。

总之,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数感,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孩子理解和掌握数字的概念,提高孩子的数学水平。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强调孩子的数学成绩,以免给孩子带来过大的压力和负担。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一个人对数字和数量的敏感和理解能力,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因此,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是非常有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方法来帮助教师和家长培养学生的数感。

1. 观察和感知学生应该经常接触数字,观察并感知它们。

例如,当在商店或超市购物时,让学生观察价格标签和数量标识。

在公交车或火车上旅行时,也可以让学生观察车牌号码和车票上的数字。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对数字的认知和感知能力。

2. 数字游戏数字游戏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学生可以玩猜数字的游戏,先猜一个数字,然后另一个人猜数字是大还是小,最终猜中数字的人胜利。

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3. 量化通过量化来让学生建立对数字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让学生将相同颜色的小球分开,并数一数每一组小球的数量。

让他们将小球放入一个框子里,并询问他们框子里的小球数量是多少。

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和数量直接的关系。

4. 模式识别学生能够从单调的数学题目中绘制有趣的图形或模式并能够快速识别旋转和镜像等特殊的结构。

例如,在数独游戏中,通过寻找规律和模式来解决问题。

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并加深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

5. 互动学习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尝试与他人互动来促进数感的培养。

例如,分组抽签比赛中,每组抽取不同数量的纸条,然后在确定获胜者之前,要让他们数一数纸条的数量。

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可以互动、并在互动中逐渐体会到数学的乐趣。

总之,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不仅提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对生活、科技和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教师和家长应该着重于从感性和实践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字。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为了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教师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数感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模拟,让他们能够感受和理解数字大小的差别和数值间的关系。

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图表等教具,让学生对不同数值进行比较和排序。

通过将数值进行分类整理,帮助学生形成对不同数值的直观感知。

使用一排数字卡片,让学生将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让学生触摸、感受数字的大小差异。

教师应该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数字的感受和观察,引导他们思考数字的大小和数值间的关系。

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对数感的培养。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一。

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字大小和数值关系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字的变化和数值的增减。

通过游戏的竞争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实践活动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方式。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实际探索和测量,如量尺寸、重量和时间等。

通过实际活动中的测量和计算,让学生感受到数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游戏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培养对数感的认识。

数学游戏包括数学拼图、数学迷宫等,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解决问题和思考策略,学生们可以逐渐培养数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们能够培养出对数值和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

学生们应该有机会自己发现和探索数字的规律和特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答。

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出自己的数感。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合作和互助,在合作中培养数感。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数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法和策略。

通过观察、比较、游戏和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逐渐培养出对数字大小和数值关系的认识。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3篇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1一、在生**验中建立数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存在着数学思想。

如:自己的年龄、身高、体重、生日几月几日、家中几口人、家庭的电话号码、你新认识了几个小朋友,一本书有多少页,……这都是生活中的数。

所以在各种学习方式中,只有亲身体验的感觉是最直接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心目中(包括部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数学学习就是会读写数,懂计算,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

为了改变这么一种片面的看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入学第一节数学课上,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认座位”的游戏:认识自己是“第几行第几个”(其实这是一年级下册《位置》的内容)。

然后老师说位置,请该位置的同学***;也请同学出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位置和姓名,……各种形式的活动,既让学生大胆自我介绍,培养了交往能力,又使同学们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这个游戏让同学们个个都兴高采烈的,下课了,都围着老师,吱吱喳喳地说开了:“老师,数学课真有趣,我很喜欢上数学课。

”“老师,我回家要告诉妈妈我坐第五行第3个。

”“老师,我知道了原来数学课不只是计数(算)的。

”……到了教师节,一个可爱的小男孩送给我一张贺卡,他担心我不知道他是谁,在卡片上的署名还特别写着:“第二行第5个的蒋金”。

真想不到这些小家伙这么快就能学以致用了。

其实,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大部分都有着学前教育的基础,而他们对自己身边的各种人和事都特别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时刻注意以“生活”为桥梁和纽带,使数学教学贴近生活,进而达到教学材料与学生需要之间的**,引着学生、助着学生走向教材,回归生活,让学生为“需要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用简练、明了、清晰的数学语言去进行表达和交流,这样,在生活中体现了数的含义和作用,初步建立了数感。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数感是指学生对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感觉和理解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未来学习数学的重要素养。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数感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这一阶段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他们形成数学基本概念和数学思维方式的关键时期。

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感,对于其数学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数感的概念、培养方法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方面有所帮助。

一、数感的概念数感是指学生对数量和数量关系的感觉和理解能力。

它包括对数量的感知、数量关系的理解、数量运算的认识和数形结合的能力等方面。

数感不仅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取的感性认识和直觉,也是其后续数学学习的基础。

一个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建立数学概念,提高计算能力,拓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兴趣,为未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低年级,数感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对数量的感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知到物品的个数、长度、重量等,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估算。

二是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

学生能够理解大小、多少、少几、多几等数量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是学生对数量运算的认识。

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四是学生对数形结合的能力。

学生能够将数量与物体形状、图形相结合,理解与表达其间的数量关系。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在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玩具、图画、游戏等教具,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和思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其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2. 注重感官体验,多种感知方式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感知能力敏锐的阶段,教师在数感培养中应注重利用学生的感官进行多种感知方式的教学。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触摸、预测、比较、估算等方式,让学生用手去感受数量的变化,用眼去观察图形的形态,用耳去感知数量的大小等,通过多种感知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量和数量关系。

从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从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利 用平 均数的相关知识来培养学生 的估算 , 平均分成若干 在 份 , 出其 中一份是多少 , 看大数 相当于这 样的几 份的训 数 再
练 中 , 生把一份 的数量 与大数进 行 比较 时 , 学 观察并感 受到
讨 论 的过程 中互相 启发 、 互相学 习 、 相借 鉴 , 会数 可 以 互 体 用来表示 和交 流信息 , 学生在交 流对数 的感知时 , 展思 使 拓 维 , 富 自己对 数 的认识 , 丰 体会 数学 的价值 , 从而 促进 数感
是一种能力 。首先 , 数感不是先天 的, 它是主体在后 天的数 学
活动过程 中形成和获得的 。数感作为一种 个体 的经验 , 可 不
能像直接 陈述知识一样 以物化的形式传递。数感更 多地表现 为主体在 数学活动 中通过学 习 、 累 、 积 体验而 形成 的主体 能 力 , 主体 自身积极积 累经验 , 是 主动建 构知识的结果 。其次 , 数感 以或 自发 、 自觉 、 自动的方式对 数学 活动的进 程 和 或 或 方式 直接起调 节 、 控制作用 。数感 实际上是一个 人对数与运 算 把 握 的 能 力 , 旦 形 成 正 确 的数 感 , 生 领 悟 数 学 的 能 力 一 学
也 能相 应 地 提 高 。
可以怎样放 ?” 学生利用圆形纸 片( 代表鸭蛋) 进行操作演示并 指 出了几种分法, 出了各 对应的算式 , 而在 动手操作 中 写 ・ 从 既掌握 了“” 6 的组成及加减法 , 又获得 了分与合的思想。 2数 学游 戏 中培 养 数 感 . 在 日常数学课 堂教 学中 , 师可以借助游戏增 强数学教 教 学。 在学完简单的乘除法后 , 教师可以通过玩“4点” 2 的游戏, 让 学生熟 悉加 减乘 除的运算并 能在 这 个过程 中强化计 算速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

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非常重要的。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字
和数学概念的直观感受和认知能力。

有一个强大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
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教师
培养学生的数感。

首先,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探索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数学
游戏和拓展题目,让学生自由探索和发现数学概念。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并逐渐培养他们的数感。

第三,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教学资源和工具来辅助教学。

例如,教师可
以使用数学游戏、图形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数学软件和互动教学平台,通过视听
效果帮助学生感受和认知数学概念。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数学竞赛和团队合作项目。

这些活动可以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
学生之间的小组竞赛,让他们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和竞争。

这种活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和挑战,并培养他们的数感。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帮助他们形成
逻辑思维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数学作文,提高他们的数
学表达能力。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

1 0个 .进 一 步 促 使 学 生加 强 对 数 的 意
学生数感的 目的 。 教 学“ 一数 ” , 数 时 由于考虑到学生
的年 龄 小 、 动 的特 点 , 材提 供 了儿 童 好 教 熟 悉的 儿童 乐园 的场景 ,带给 学 生对 幼
法物化 , 再到填 写算式 , 把物化 的过程 内化 , 亦步 亦趋 引 导 学 生 由 直观 到 抽
教学在线
X OU I I J0 I I XE H A ・I S A SD AH
加 一 培 鬻 缎 置 的 蘑 葬一 肇 拳强 肇 数
江苏省泰兴市分界 小学 什么是数感 ?数感是人 的数学 素 养 的基本 内涵之 一 , 人主动地 、 是 自觉 地 理解和运 用数的态度 和意识 ,是一 种 驾驭数 的能力 。具有 良好数感 的人 , 能对数 的意义和运算 作出准确 的反应 。 良好 的数感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 的, 它 贯 穿 于每个 人 的终 身学 习和发 展 中。 数感 主要表现在 : 理解 数的意 义 , 能用 多种方法来 表示 数 ,能 在具体的情境
义的理 解。 选择 参照物逐步得 出合理 的
结 果 , 时 学 生 就 能 既快 又准 确 地说 出 这 它 们 有 多少 个 这 样 做 不 仅 能 让 学 生
初 步 感 受 到数 的相 对 大 小关 系 , 他 们 让
象地进行数 学思考, 掌握 计算方法。
儿生活的美好回忆 ,使 学生产生学习兴 趣, 感受数学不是枯燥的, 学就在 自己 数 身边。 学生通过 自主地数一数 , 发现图上
《 数学课 程标准 》 在教学建 议 中指
出 :估算在 日常生活 与数 学学习 中有 “ 着 十 分 广 泛 的 应 用 。 培养 学 生 的估 算 意识 , 强学生 的估 算能力 , 加 让学生拥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

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有效途径数感是指学生对数量和数学概念的直觉和感知能力。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数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感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有效地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数感呢?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途径。

一、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来培养数感数学游戏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各种数字拼图、数字猜谜、数字相对大小等游戏来培养他们的数感。

通过这些游戏,学生可以在玩中学,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数感,使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字的概念和意义。

二、借助实物教具来体验数学概念一年级的学生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往往是抽象的,让他们通过实物教具来体验数学概念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他们建立数感。

通过小球、积木等实物教具,让学生感受数字的数量、大小、重量等特征,培养他们的数感。

还可以利用实物教具进行游戏,比如利用积木制作图形、用游戏中的玩具进行数学算术游戏等。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四、注重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在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实施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的数感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字很敏感,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字的理解能力较弱。

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开展数感培养活动。

对于数学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取更加直观的方式,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拓展。

五、与家长合作,共同培养数感在培养一年级学生数感的过程中,家长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对孩子的数学学习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学校与家长需要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数感培养努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家校互动的数学活动,比如家长参与孩子的数学游戏、家长讲述数学故事等,使家长更加重视并参与到孩子的数学学习中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邓雪娟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10个核心概念,数感就是其中的第一个,这不是新增的概念,这是在课标实验稿中就已经提出的核心概念。

这次学习了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知道数感的内涵和以前的提法有所不同,我对数感也有了新的认识。

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数感的认识和体会。

一、在数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在第一学段是重点。

2011版课标在第一学段目标中明确指出:“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

”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第一学段学生对数的感觉的建立,并在数感培养上处理好阶段性和发展性的关系。

在第一学段的教学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提供实物,联系身边具体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感。

观察、操作、游戏等都是较好的方式。

数概念本身是抽象的,数概念的切实体验及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数概念的建立不是一次完成的,学生理解和掌握数概念要经历一个过程。

比如一年级刚入学的儿童认识10以内的数,就要通过数实物(摆小棒、圆片、红花等)将数与物对应起来,然后从实物过渡到抽象些的图片,再过渡到更为抽象的算式。

学生只有在亲自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数。

在认识100以内数时,可以对具体实物,通过估一估、数一数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比如数100粒豆子、100根小棒,估计全班学生数、估计一堆水果的数量等。

又如,我在教学2012版的新教材第一册中“多些少些”时,我觉得图片和课件的感知没有实物那么直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于是,我把彩色的珠子装在3个同样大的透明瓶子里,并贴上写有58、15、10的标签,让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在说的时候,我还引导学生用上手势,“红球比黄球多得多”,就用大动作比手势,“蓝球比黄球少一些”,就用微小的动作比手势。

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倍感兴趣。

学生在观察、实物感知以及动作表演中,不知不觉就形成了对这个数的大小的感知,这个活动过程,就是数感形成的过程。

二、在数的运算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数的运算中,对于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及其合理性的解释,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学生学习计算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

教师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应该提供有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境,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例如,我在教学2012版的新教材第一册中“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时,我创设了全班学生最熟悉的“比红花”情境,小林得12朵,小婧得7朵,小林比小婧多得几朵红花?我把这两位同学得的红花分两行一一对应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

学生从黑板贴出的红花图上,很形象直观地感知比较的结果。

这时,我问:12与7哪个数大?小林比小婧多得的红花朵数会比12大吗?在图中哪一部分是两人同样多的,哪一部分是比另一个同学多出的?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求小婧比小林少得几朵红花呢?计算结果会比12大吗?这样的教学情境来自学生身边,学生可从中感知学习“比多少计算”的意义,又避免了学生用加法来计算的错误,学生可从中悟出:比多比少的结果,不可能比大的那个数大。

又如:这一册中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例题24+9,我创设了联欢会发矿泉水的情境,然后先让学生估一估计算结果,24与9的和是二十多呢还是三十多,为什么?学生通过摆小棒以及看分解式弄清算理后,我又让他们比较“和与两个加数的大小”,从中发现:这两个数的和33,比两个加数24与9更大。

所以如果把和算成23,结果比第一个加数24还小,这肯定是错的,因为没有把进位算进去。

当然,仅在一个例题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是远远不
够的,在进位加法的练习中,还要继续渗透。

为此,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算完得数后,引导他们把计算结果与更大的加数进行比较,如果比这个加数还小,结果就是错了。

估计不是有例题才教学估计,在整个数的运算教学中都应当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估计的方法,经常为学生提供估计事物的数量和运算的结果,用不同方式检验同一个计算的结果,能使学生逐步形成习惯,形成对不同运算结果的感知。

上例中类似习题的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在运算的过程中选择恰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不断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既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需要,也是形成数感的具体表现。

三、在生活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课标中指出: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现实生活情境和实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密切相连,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数的感悟环境,也能让学生在数的认知上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逐步发展学生关于数的思维。

反之,学生数感的提升也使得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世界。

比如,在数量的认识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创设一些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长度、质量、时间、速度、路程、周长、面积等等,无一不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

下面以《克和千克的认识》为例来谈一谈。

上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课前去超市做个小调查,了解自己喜欢的物品的质量,并做记录。

上课时,带几样来观察。

我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苹果、鸡蛋、饼干、牙膏等)进行教学,把抽象的质量单位与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品联系起来。

当学生认识1克(或1千克)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东西的重大约是1克(或1千克)的呢?”学生立刻举例说明(如一粒扣子或一个药片大约1克,一包面粉、一袋地瓜干、一个小西瓜大约1千克),学生自觉地将克和千克与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使生活走进数学,让数学贴近生活。

在教学活动中,我也十分重视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

如认识“克”后,让学生估一估一个鸡蛋大约有多重,一个苹果大约有多重;认识“千克”后,又让学生估一估自己的书包大约有几千克。

先估一估,再进行称一称的验证,让学生比较估计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还使学生从中学会了一些估测的方法。

这一系列的做法,就是在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生数感提升了,他们就能自觉地用数学的眼光看周围世界。

在数量的教学中,学生对数量的感和悟,不是靠我们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能够得到的,而是要靠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以及学生自身的实践和体会自觉形成的。

四、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多经历有关数的活动过程,逐步积累数感经验。

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生能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加上能相互交流,这对强化感知和思维、积累数感经验十分有益。

比如上面说到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上课时,我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掂一掂一个2分币,感受1克有多轻;提一提1袋洗衣粉感受1千克有多重;称一称一个水果有多重;估一估一个书包有多重。

就这样,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刺激肌肤与神经记忆,使具体的质量感不断内化,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体验中,正确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形象地理解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又如,教学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我让学生在课堂上测量桌椅、书本、文具盒等长度或宽度;回家后测量茶几、床铺、电视机等物品的高度或长度,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会了数量的含义。

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

学生亲身经历这些数的活动过程,就是数感不知不觉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