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然而,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1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大我国地域广阔,区域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
沿海地区和一些大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经济基础和优势产业,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欠发达。
城乡差距也是一个突出问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
1.2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化压力不断增加。
一些城市人口过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城市治理难题日益突出。
1.3 一些地区产业结构单一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依赖于某一产业,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
当该产业受到冲击或衰退时,该地区经济将面临严重冲击。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对策2.1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了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和通信网络的覆盖率。
其次,加强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同时,鼓励跨地区的投资和合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
2.2 加强农村地区发展农村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应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和支持。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
鼓励农村创业创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培育新型农民。
2.3 优化产业结构为了降低区域经济对单一产业的依赖程度,政府应鼓励并引导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培育新兴产业。
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的支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2.4 加强城市化管理和规划城市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政府应加强城市化管理和规划,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模,保护好土地资源和环境。
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存在差距和问题,但通过政府的努力和切实有效的对策,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了解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向。
一、城市规划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这使得城市规划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一环。
当前,中国的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规划:中国在区域规划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协同发展布局。
通过合理分配产业、资源和人口等要素,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2. 绿色规划: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城市规划趋向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大力推广建设生态城市,提倡节能环保的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景观规划。
3. 交通规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障碍。
为解决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问题,中国加大了对交通规划的投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并鼓励非机动车出行。
4. 文化规划:城市规划不仅关注经济和生态,也注重城市文化的发展。
中国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结合,注重城市形象与品质的塑造。
二、城市发展的趋势未来,中国城市规划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1. 提升城市品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中国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
这包括改善城市内部的交通流动性、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等。
2. 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将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融合。
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电子政务平台以及智慧能源管理等,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城市更新与保护并重:中国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城市的历史保护和更新改造。
保护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同时进行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和更新改造,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新形势下城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城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规划设计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规划设计既是支撑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并且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对新形势下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问题1. 规划执行不到位当前城市规划设计中,规划执行不到位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尽管各地出台了一系列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存在着折中妥协、实施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在城市更新改造中,一些地方往往因为政府的政绩考核和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在规划执行中存在短视、片面的情况,导致规划成果失去真正的指导意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2. 环境保护不足新形势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设计中环境保护的问题亟需解决。
目前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不够,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一些城市在规划设计中并未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3. 社会民生问题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对于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不足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城市规划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往往更多的关注了城市的形象和功能性,而忽视了对城市居民生活的改善和保障。
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在实施中未能充分满足居民的需求,导致城市建设成果无法得到居民的认同和支持。
二、对策分析1. 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要解决城市规划设计执行不到位的问题,首先需要完善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强化规划的实施力度。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加强舆情沟通,完善规划设计的公开透明机制,充分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设计更贴近实际需求。
在规划执行中,要加强对规划执行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规划的有效执行。
2.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是解决环境保护问题的关键。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城乡差距依然存在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农村经济仍然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仍然存在。
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生产力;二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城乡联系与交流,吸引外来投资支持农业乡村经济发展。
二、地域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区域经济长期面临的问题,东部地区发展更为迅速,而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通过加大政府有效引导,出台更为明确的政策措施和支持措施,大力扶持并引导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其在经济中的地位,促进区域均衡。
三、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中国的资源配置效率相对较低,对能源和资金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不高,加强政府统筹协调,实施资源配置优化、节约和环保政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从而推进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能力较差中国的创新能力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弱,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引进一些创新领域的技术和知识资源,提高我国的技术含量与品牌价值,加快产业升级。
五、城市群规模小我国城市化在全球范围内居于前列,但相比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城市的群体规模仍然较小,这一问题需要积极推动城市的扩容和建设,形成更为强大和连贯的城市群,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以上5个问题,都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需要政府从多个方面进行引导和改进。
五个案例分析一、深圳发展模式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通过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管理模式,深圳以极快的速度发展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城市。
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关键在于深圳产业的多元化。
除了深圳率先规划出了国际高科技产业区等重点投资领域,深圳积极主动地吸引全球通过政策和制度的优惠对深圳进行投资的企业。
通过在产业链上的层层关系中的分工和多元化经营,深圳迎来了巨大的经济发展。
二、北京江苏案例两地因基础设施、人员交流等方面的紧密联系,使两地在互补发展方面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我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探析与对策
我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探析与对策国土规划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涉及资源利用、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
我国国土规划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探析我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城乡发展不平衡我国的国土规划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一方面,城市过度扩张导致了城市规划用地过大,而农村地区则存在土地荒芜的现象;城市人口过度集中,而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
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状况既影响了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又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2. 土地利用效率低我国国土规划中存在土地利用效率低的问题。
许多城市存在大量的“空心地带”,而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散块地块,这些地块大多数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一些工业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废弃工业用地、废弃矿区等,也浪费了大量的国土资源。
3. 生态环境保护不力我国国土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的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
一些国土规划中存在对生态环境的盲目开发,直接导致了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不可逆的损害,甚至造成生态灾害。
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对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态保护区失去了保护的功能等问题。
4. 规划制定和执行不严谨国土规划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不严谨的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在制定国土规划时存在短期行为思维,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分析和论证,规划的质量难以保障。
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国土规划时存在不负责任的问题,没有对规划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管。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城乡规划整合针对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应加强城乡规划整合,合理布局城乡用地。
对城市扩张实行严格管控,增加土地利用效率。
在农村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吸引力,减少向城市的人口流失。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国土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
应该加强土地整治,挖掘和利用城市“空心地带”和农村散块地块的潜力,建设城乡一体化规划。
新形势下城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城市规划设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新形势下城市发展的变化,城市规划设计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缺乏整体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些城市在规划设计时缺乏整体性,各个区域的规划开发往往相互独立,缺乏统一的规划标准和思路。
这样容易导致城市规划设计之间存在矛盾和冲突,影响城市整体发展。
2. 忽视环境保护在一些城市规划设计中,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往往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甚至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污染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限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建设浪费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空间浪费、资源浪费等问题。
大量的土地资源被闲置或者低效利用,城市建设用地浪费严重,浪费了城市有限的资源。
4. 城市管理短板城市规划设计往往忽视对城市管理的影响。
一些规划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阶段并没有考虑到城市管理的需求,导致了城市管理方面的滞后和不足,使得城市建设成果不能有效地得到管理和运用。
二、对策分析为解决城市规划设计缺乏整体性的问题,城市应该引入综合性规划,对城市各个区域的规划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城市发展规划。
应该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形成城市群规划,推动城市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城市规划设计需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并在规划设计中强化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推动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要建立完善的环保法规和政策,加强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宣传,促使城市规划设计更加环保,使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
3. 节约资源,减少浪费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动城市建设用地合理规划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加强城市建设质量监督,严格执行相关法规,确保资源使用的高效性和合理性。
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中的新发展和新问题
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中的新发展和新问题引言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和进步,区域规划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期,我国区域规划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讨论我国区域规划中的新发展和新问题,并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新发展1. 区域一体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一体化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
我国区域规划在新时期将更加注重实现不同地区的协作和互动,加强产业分工和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的高效发展。
2. 产业集聚与创新驱动在新时期,我国经济将加速从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
区域规划将更加注重产业集聚和创新驱动,通过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科技创新基地,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3. 城乡融合发展在新时期,我国将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区域规划将更加注重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人口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平衡。
新问题1.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城市化规模不断扩大,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城市规模扩大带来的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亟待解决。
区域规划需要统筹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2.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一些地区相对发展滞后。
区域规划需要更加注重协调各地区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3. 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挑战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带来的问题也亟待解决。
城镇化过程中,需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城市土地使用问题等。
区域规划需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应对新问题的措施1. 制定科学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规划是应对新问题的关键。
需要加强政府部门的规划能力建设,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2. 推动创新发展创新是应对新问题的重要途径。
区域规划应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鼓励创新型企业的兴起,加强创新人才培养,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转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
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随着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发展和区域规划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规划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资源配置、环境保护和社会平衡等诸多方面。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区域发展现状、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区域规划的重要性。
一、中国的区域发展现状中国的区域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东西差距和城乡差距。
东部沿海地区发达,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而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基础薄弱。
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发展迅速,但农村地区相对欠发达。
二、中国区域发展面临的问题1.经济发展不平衡。
东部地区投资和经济发展较好,但是西部和东北地区的投资和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
2.资源配置不合理。
中国的资源分布非常不均,大部分资源集中在东部地区,但西部地区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资源配置不合理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3.环境压力增大。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给中国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资源破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健康。
三、中国区域发展的未来方向1.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中国需要加强东西部地区的协作与合作,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通过投资和政策的引导,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对西部地区的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加强,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3.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和支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
四、区域规划的重要性区域规划是指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资源条件,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规划和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区域发展的过程。
区域规划能够有效引导和协调各个地区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区域规划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规划,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面对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间发展差距大、资源环境矛盾突出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强城乡发展一体化、推进资源环境保护和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等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仍然存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资源环境保护、创新能力、发展不均衡、发展差距、创新驱动、结论、有效措施。
1. 引言1.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采取有效对策来解决。
在面临新的发展阶段和机遇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问题一:区域发展不均衡。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东部地区相对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不均衡发展不仅影响了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还增加了地区间的不公平性。
问题二:城乡间发展差距较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现象日益凸显。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而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农村经济面临巨大挑战。
问题三: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我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限,资源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严重,造成了生态系统退化和环境恶化的问题。
问题四: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创新能力有待提升,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竞争力。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 正文2.1 问题一:区域发展不均衡区域发展不均衡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显著问题。
一方面,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实力雄厚,科技水平较高,基础设施完善,吸引了大量人才和投资。
与之相比,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等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发展格局不利于整个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问题描述目前,在我国城市规划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落后不及时:由于城市快速发展,规划无法及时跟上,导致城市存在用地混乱,规划不统一的情况。
规划落后不及时:由于城市快速发展,规划无法及时跟上,导致城市存在用地混乱,规划不统一的情况。
2. 追求经济利益:有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更加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导致城市发展不可持续。
追求经济利益:有些城市在规划过程中更加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质量,导致城市发展不可持续。
3. 规划决策缺乏公众参与:规划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度不高,导致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得不到充分保证。
规划决策缺乏公众参与:规划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度不高,导致规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得不到充分保证。
4. 执行力度不够:一些规划在制定后未能得到切实执行,导致规划内容不能真正落地生效。
执行力度不够:一些规划在制定后未能得到切实执行,导致规划内容不能真正落地生效。
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规划体系建设: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城市规划。
加强规划体系建设:完善城市规划体系,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城市规划。
2.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过程中,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结合,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规划过程中,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社会公平相结合,确保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3. 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规划决策的参与度,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保持透明度和公正性。
加强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规划决策的参与度,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保持透明度和公正性。
4. 加强规划执行监督:建立健全的规划执行机制,加强执行力度,确保规划内容能够切实执行,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
加强规划执行监督:建立健全的规划执行机制,加强执行力度,确保规划内容能够切实执行,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深,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关心。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规划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情况下,现如今的城市规划到底处于什么样的发展状态?未来又是怎样的发展趋势呢?一、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城市规划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布局上的问题。
许多城市的规划并不完备,缺乏长久性和鲁棒性。
像一些新兴的城市都是在建设之后再去规划,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问题。
其次是功能区域的分割不太合理,容易出现拥挤和混乱。
还有就是城市规划与实际发展之间的差异。
城市规划方案会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执行,但是由于经济、技术和人口等诸多因素的变化,这种规划方案往往不符合现实需求。
这样的现象使得城市规划中出现了“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的情况。
这不仅是浪费了许多资源,也没有带来实际收益。
二、中国城市规划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更为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城市规划必须与经济、环保等相关领域联动,合理分配资源,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新兴技术和创新必须得到广泛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城市的效率和节能减排。
城市规划还需要注重人性化发展。
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需要更多注重人们的需求和体验,这需要从各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城市公共服务的配套设施必须得到保障,公共空间的设计也需要结合环境的要求与人们的期望做出更加恰当的安排,更需要关注人文景观的创造;另一方面,城市规划需要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绿色环保,让城市更具人情味。
城市规划应该更多回归基础,注重实际需求。
城市规划需要开展更多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和人们的需求,为规划提供良好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要避免过分追求新潮和独特性,而是重视规划的实用性和长期性。
三、结语城市规划是城市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对城市的质量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迁,城市规划在未来肯定也会有着更多的变化和创新。
在新的城市规划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城市的实际情况,从人性化与可持续两个方面出发,推动城市的发展。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领域存在哪些问题谈谈你的对策和建议
目前我国区域发展领域存在哪些问题?谈谈你的对策和建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致使国家总体改革目标进退维谷。
由于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对东南沿海地区实行政策倾斜、资金倾斜,加上其地理位置优势,目前东南沿海与中西部的发展差距凸显出来了。
向沿海倾斜的区域政策使全国经济重心总体向东南偏移,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类型和产业结构与东部地区也产生了很大差异。
东南沿海区域与中西部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巨大差异,使以市场为导向的宏观经济改革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目标之间发生冲突,使国家总体改革方案难以设计与贯彻落实。
2、地方割据现象仍比较严重。
在地区差距日渐扩大的背景下,受地方利益的驱使,各地方政府或以公开的形式,或以隐蔽的形式实行地方保护主义。
如区域间为争夺紧俏资源而展开的资源大战;构筑名目繁多的贸易壁垒和行政壁垒;互相实行资源、技术、人才、商品的垄断和封锁等来保护本地区的利益。
不仅造成了流通渠道堵塞,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而且使地区、行业、企业间的优势无法互补,造成资源浪费,并最终导致竞争、开放、统一的国内大市场难以形成。
目前,各地区进一步扩张面临的共同障碍,是行政体制分割,各自为政,行政性区际关系替代了市场性区际关系,难以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经济融洽。
3、不发达地区的造血功能不足。
对不发达地区而言,其基础设施建设明显落后于沿海发达地区,优惠政策也没有绝对的优势,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更为重要的是不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落后,缺乏对外部资金的吸引力。
人才缺乏,科研经费不足,使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4、“资源换增长”模式普遍存在。
很多地方政府用土地和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作为促使本地经济发展和GDP增长的最优选择,这是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个最普遍的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1、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必要的政府干预。
从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殊情况来看,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形成了,但是市场发育还不充分,各地经济的市场化水平差距很大,全国统一的市场尚未形成。
我国区域规划问题
我国区域规划问题一、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历程我国区域规划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早期的区域规划目的是为了搞好工业的合理布局,落实国民经济的长远计划,使城市规划有充分的依据。
80年代,国家相继开展了全国性、跨省区和地区性的规划工作,如完成了《全国国土总体规划纲要》;完成了攀西六盘水地区、湘赣粤交界地区、晋陕蒙接壤地区、乌江干流沿岸地区、金沙江下游地区等跨省区区域规划工作;在京津唐地区、吉林省松花湖地区、湖北省宜昌地区、浙江省宁波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黑龙江省、安徽省皖北地区、福建省湄州湾地区等开展了区域规划工作。
自1992年起,我国计划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以经济的自然联系和资源、区位优势互补为主导的、跨省区的区域经济工作开始起步,跨省区的区域经济逐步发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
在进入新世纪后,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背景下,区域规划又涌现出一些新的规划思想和理念,例如在协调不同利益集团时倡导的管治理念,以及在全球经济整合背景下区域规划中涌现出的新区域主义思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20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编制多层次区域规划的高潮,但是由于国土规划尚未通过立法取得应有的法定地位,不具有权威性和约束力,因此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
1989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全国和各省、直辖市都要编制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设市城市和县城的总体规划应有包括市和县的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
由于确立了城镇体系规划的法律地位,使得在国土规划衰变后,城镇体系规划仍然在区域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我国加速城市化进、提升大城市竞争力的背景下,以都市区规划、都市圈规划和城镇密集区规划为代表的新型区域规划正在不断兴起。
经济全球化所造成的竞争给每个地域单元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空间。
为了确保各自的竞争优势,强化区域的联合就成为各级政治权力机构和经济发展机构的主动要求。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旨在通过统筹城市的用地利用、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以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为主题,分析当前我国城市规划的现状,探讨我国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现状分析1.快速城市化推动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增加随着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划成为了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城市规划可以统筹城市的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建设、交通网络规划等,提高城市的居住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2.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城市规划难题由于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规划面临着很多挑战。
一方面,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发展过快,导致城市人口过多、交通堵塞等问题。
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缺乏规划和建设,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的问题。
3.新型城镇化战略提升城市规划质量为解决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中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强调质量优先、绿色发展、产城融合等原则。
这一战略在城市规划中引入了更多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因素,提高了城市规划的质量。
二、未来发展趋势1.打造宜居城市,提升城市功能未来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城市的宜居性,提升城市功能。
注重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提升公共设施和服务水平、改善居住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2.绿色智能城市发展势头强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环保和智能化。
推动城市绿色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
同时,引入智能技术,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实现城市的智能化发展。
3.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城乡融合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未来的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
通过发展农村旅游、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减少农民进城务工的需求,实现城乡共同发展。
4.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管理为提高城市规划的效果,未来将加强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的一体化管理。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
I a s t J0
11 di c s o 0 >e s us i n n
of he r tc 【 t c i i a
人 口 、资 源 、 环 境 协 渊 起 来 ” , 基本上 符 合 可持 续 发 展 的 思想 。 l8 9 0年 代 国 土 规 划 作 由 不 同 类型地 医的试 点迅速 I 可全 国 各 省 区 推 开 . 同 时 还 在 国 家 计 委 直 接 领 导 下 . 组 织 专 业 最 编 写
《 国 国 土 体 规 划 纲 要 ,= 至 全
pr bl m s c  ̄ c r i is r i i na o e x n e n ng t tad to J
m e h im . c an s c nc p[ o e , 。 m t nc c e s
空 1规 划 的 陛质 . 国 土 开 发 建 设 日 ' 的空 间 布 局 最 终 都 要 落 实 到 上
划 的 体 制 、 理 盘 、 内 容 、 百 法 如
1 区 域 规 划 的 发 展 态 势 自 19 年 代 来 , 不 同 类 90 型 的 区 域 规 划 呈 现 出 “ 下 发 展 态
势
I 国 土 规 划 的 衰 变 1
要 另搞 国土 空 间 规 划 因 而 随 着 , 机 构 的 几 经 变 动 , 原 国 家 计 委 吲 土 局 曾 先 政 为 国 土 地 司 , 后 叉 改 成 地 区 发 展 司 , 将 重 转 向地 区发 展 规 划 。 国 土 管 理 的 主 要 职 能 凸转 移 到 l9 年 新 成 立 的 国 98
t yp s t t e c a g e s he e , he r nd of h n a w e l… l he r a h 0r t e rs ng o e c f h ii f
我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探析与对策
我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探析与对策1. 引言1.1 我国国土规划现状我国国土规划现状可以说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我国的规划体系并不完善,各地的规划标准和要求相差较大,导致规划方向的统一性和协调性不足。
规划落实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些规划制定后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甚至被随意改变,导致规划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规划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有些规划制定过于理想化或者脱离实际,不符合国土资源的实际利用需求。
这些问题的存在意味着我国国土规划工作还有待加强和改进,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规划,落实规划并监督执行,确保规划与实际情况相符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国土资源,促进我国国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有必要认真剖析这些现状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和建议,为未来我国国土规划工作的改进和完善提供有益参考。
【字数:246】1.2 问题意义我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探析与对策国土规划作为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影响着国家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
在我国国土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这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规划体系不完善导致国土资源的粗放利用和浪费,严重影响了国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落实不到位导致规划无法有效贯彻执行,造成了国土资源的滥用和破坏。
规划与实际情况脱节导致了规划的执行效果不佳,使得国土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影响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土规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字数:204】2. 正文2.1 规划体系不完善我国国土规划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规划体系不完善。
我国的国土规划体系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体系架构,各级规划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协调。
国土规划在法律法规上的支撑不足,导致各类规划文件缺乏约束力和执行力,容易出现规划“纸上谈兵”的现象。
我国国土规划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往往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
我国“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_百讲解
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实施效果“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不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而且在提高区域内外一体化程度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每个“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的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规划的落脚点最终都在建设项目和优惠政策两个方面。
首先,区域规划主要还是以发展为导向,经由国家发改委批复发布的重点区域规划大多会有区域重点建设项目的相关内容,并以此为抓手带动区域的发展;其次,体现国家战略的重要方面就是对区域相关优惠政策的配置,尤其是作为先行先试试点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地区优惠政策成为规划的核心。
目前,由于“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实施的时间还比较短,全面评价“国家战略性”区域规划中建设项目和优惠政策效果的条件并不具备,本报告只是对此作初步的分析。
——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极国家近年来出台的区域规划一个重大作用就是通过一些重大项目的部署直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
新区、综合改革区的设立和区域规划的发布都直接带来了一些重大项目的落实,直接推动了规划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
如上海“迪斯尼”项目、天津飞机制造项目、北部湾石化项目等都是在区域发展规划背景下,获得国家相关政策支持,成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除了直接吸引项目外,区域规划还为地区发展构建了一个平台,增强了地区的政策吸引力,为地区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创造了重要的前提。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国家战略区域规划出台的当年或第二年,地区经济一般都会有较大规模的跃升。
区域规划推动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新增长极。
随着我国国家战略区域规划的密集出台,区域发展格局由主要依赖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少数区域驱动,逐步向东中西多极驱动转变。
通过“国家战略性”的区域规划,借助国家政策的扶持,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有助于在中西部地区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极。
如中西部的成渝经济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等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地区。
中西部新增长极的培育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差异。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及现状分析摘要:区域规划是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地区关系的区域开发与国土整治方案,对明确区域开发战略、认清其发展方向、优化区域空间布局、协调区域矛盾等具有重要作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区域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区域规划在经济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包括德国、法国、荷兰等,成效显著。
日本、韩国等一些后发展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也通过区域规划工作,有效解决了影响经济发展的许多国土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问题。
区域规划作为一种重要的政府干预手段,是同发展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解决经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以及协调区际关系应运而生的。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须要重视区域规划工作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区域规划,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等特点,对发挥地区优势、合理配置资源、改善区域关系有着重要的宏观调控作用:首先能够有效地处理“外部不经济”事件,协调经济发展、国土保护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其次能够协调效率与公平的问题,推动共同富裕等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三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终究要落实到区域,形成若干区域化的市场。
区域规划能够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问题,通过生产力布局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结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和各地区利益,协调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区域规划是高层次、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工作,因而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发展等各方面看,区域规划工作仍需要大力加强。
一、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其内涵什么是区域规划?目前还很难下确切的定义。
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区域规划这一具有很强实践性的概念,其外延与内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随着规划实践不断发生着变化。
(一)区域规划的传统定义区域规划是对某一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所作的总体部署。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一)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一)内容提要: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发展战略、90年代末西部大开发战略之后,目前新的区域发展格局正成形成,即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实行东西互动,带动中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本文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指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区域经济是各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大城市为中心、发展水平相近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合作加强,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济区。
我国区域经济按地理位置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从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厦门、深圳、湛江等整个海岸线为快速发展的经济区域;第二层次是从哈尔滨、沈阳、石家庄、太原、郑州、武汉、合肥、南昌、长沙等内陆属于发展较慢的经济区域;第三层次是西部地区为发展落后的经济区域。
一、区域经济发展现状1、从东部沿海的经济发展看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已进人工业化的起飞阶段,走在全国前列。
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形成,并在WTO规则下迅速与国际市场接轨。
国民经济以年均10%--11%的速度增长,超过全国平均2个以上百分点,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65%以上,人均GDP达1700美元。
这一地区形成3个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圈和都市圈,即以广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这三个区域相继创造出区域发展的奇迹。
今年以来,特别是长三角和珠三角,更是高速赛跑,比翼齐飞,成为我国的制造业中心,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
2、从西部大开发取得的进展看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4年里,国债投资及其带动的投资达7000亿元人民币,五大标志性工程:生态环境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两线工程进展顺利。
东部资本、港澳台资本和外资加快了西进步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区域规划的发展态势与面临问题摘要:本文着重分析了近年来不同类型区域规划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城市区域规划兴起的客观必然性。
为了适应城市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新形势,对传统区域规划的体制、理念、内容、方法和实施途径等各方面迫切需要革新的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区域规划;国土;城镇体系;城市区域;综合协调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fferent types in recent years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planning and urban regional planning of objective necessity.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situation of urbanization, marketization and globalization, the traditional regional planning system, the concept, content, methods and ways of implementation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need innovation urgently question has carried on the rational exploration and thinking.Key words: regional planning; Homeland; Urban system; Urban areas; Comprehensive coordination我国早期的区域规划始于1956—1960年,其后由于受政治形势的影响,停顿了整整20年。
改革开放给区域规划工作带来了生机,出现了包括国土规划在内的多种类型的区域规划。
但其发展是不平衡的,迄今尚未形成规范化的区域性综合协调的空间规划系列。
由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区域规划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型区域规划转型也还任重而道远。
1 区城规划的发展态势1.1国土规划的衰变自1990年代以来,不同类型的区域规划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首先,新时期的国土规划,其内涵与性质均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首先表现在国土规划逐渐摆脱了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落实与延伸的地位,淡化了发展规划的属性。
其次,对新时期国土规划的性质及其必要性,至今尚未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的共识。
有的只把国土看成是资源的总称,甚至等同于土地,而不是看成国家主权管辖范围的地域空间。
有的认为发展规划也包含有空间布局的内容,有了全国和地区的发展规划就不需要另搞国土空间规划。
正在全国范围广泛开展的土地利用规划,有时也被简称为“国土规划”。
虽然土地利用规划也具有空间规划的性质,国土开发建设的空间布局最终都要落实到土地上,但土地利用规划需要以高层次的对各项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开发建设布局进行空间综合协调的国土区域规划为依据,而当前恰恰是这种区域性的空间综合协调规划成为我国空间规划系列中最薄弱的环节。
1.2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升城乡建设部门和城市规划界都认识到城市的发展不能就城市论城市,应从较大区域范围来分析该城市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与周围城镇的关系,城市的发展和空间布局需要与区域开发建设的总体布局相互协调。
因而区域规划工作一直得到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支持。
但也应该指出,一般配合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市域、县城城镇体系规划,都只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陪衬,按《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不能不搞,而又不愿对此认真下功夫,多数只是简单、生硬地套用有关城镇体系的规划模式,发挥不了应有的指导作用。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配合国土区域规划编制时,也只能主要突出城镇体系自身三大结构的内容。
在国土规划衰变后,单独进行的城镇体系规划内容在逐步拓宽,除了城镇体系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规划协调外,还增加了与资源和生态环境协调的内容,并力求明确区分出需要对开发建设进行鼓励、引导、控制、限制或禁止的不同地域空间类型,使原功能较单纯的城镇体系规划转向以城镇体系发展为主体,与相关要素进行空间综合协调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规划,在较大程度上顶替了衰变前的国土区域规划。
1.3城市区域规划的兴起在当前我国加速现代化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中,为提高大城市竞争力和拓宽城市发展空间而进行的都市区规划、都市圈规划或城镇密集区规划正在悄然兴起,其性质属于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区域规划,亦可概括简称为城市区域规划。
城市区域规划的兴起,是由以下几个背景因素促成的:(1)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总趋势下,提高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已普遍受到重视,大都市区和都市连绵区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活力;(2)国内长期奉行的“控制大城市规模”的方针已解套,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向大城市周围集聚,其发展速度超过一般中小城市;(3)随着信息化和快速交通的发展,大城市的某些功能在迅速向周围郊县扩散,城乡之间、城市建成区与非建成区之间的界线日趋模糊,出现了城市的区域化倾向;(4)有些大城市原有行政区划的狭小市区范围严重束缚了城市的发展空间,迫切要求扩大城市规划区范围,调整行政区划,或突破行政区界开展跨行政区的区域规划。
2 区域规划面临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区域规划不断受到重视,如果说我国的城市规划工作已迎来了第三个春天,那么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的区域规划工作,也可以说已开始显露出初春的气息。
当前我国区域规划工作面临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对传统区域规划的体制、理念、内容和方法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使其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这将主要涉及到下述诸方面问题。
2.1 规划与立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企的逐渐分离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传统区域规划的指令性意义日趋消失,迫切需要通过立法赋予区域规划在资源的市场配置过程中具有一定权威性和约束力的法定地位。
应改变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只作为依附于城市总体规划的陪衬地位。
在修改《城市规划法》和草拟《城乡规划法》中,希望能明确规定区域(城乡)规划的地位、功能和作用,以及各级政府对编制和实施城乡发展空间规划的主要职责。
将来条件成熟时,也可考虑另立《区域规划法》或《国土规划法》。
2.2 集聚与扩散生产要素的流动,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的动态变化,是由分散的广域空间向相对狭小的地域空间集聚,还是由分布密集的地域空间向周围广域空间扩散,对城市和区域的开发建设布局,空间结构和环境的演变均有重大影响。
集聚或扩散的过程相当复杂,往往在集聚过程中有扩散,在扩散过程中有集聚,其主要倾向因地因时而异,并随一定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而且由集聚或扩散过程所引起的在空间密度、形态和格局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呈现出多样化。
因此,只有深入了解在市场经济作用下,驱使产业、人口集聚或扩散的内在动力机制,以及全球化、信息化、交通便捷度和地理环境等外在因素对其所产生的影响,才能较好地把握城市和区域空间演变的客观规律。
通过规划,因势利导,并针对某些空间无序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才能进行有效的空间调控。
2.3 刚性与弹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的空间规划多属指令性,对生产力的空间布局,人口居住的空间转移,城乡建设的空间发展和功能定位,均作刚性规定,显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可变性和灵活性。
由于大量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对区域内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安排需要有一定的弹性,但也不能排斥必要的刚性约束。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需要在区域内划定严格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地域,有选择地引导开发和重点鼓励开发地域等不同类型区。
前两种地域类型,包括各种保护区和必要的绿化隔离带,应尽力使其具有法定的刚性约束力;后两种允许进行开发建设的地域类型,可为其留有程度不同的有较多回旋余地的弹性发展空间。
同时又必须警惕,将留出弹性发展空间误导为盲目田地和恣意拉大城市发展框架。
2.4 协调与整合区域规划的核心任务是搞好区域空间的综合协调,包括与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城乡建设、各类开发区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布局协调,以及开发建设布局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整治的协调,还包括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及区域内城镇之间和城乡之间的相互协调。
综合协调会涉及到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利益矛盾,国家利益、地方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也会涉及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矛盾。
要真正做好综合协调并不容易,以往的不少规划在综合协调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
有些规划只是将各有关部门的规划布局方案拼凑汇总在一起,既未协调,亦不整合,是综而不合。
有些规划的综合协调主要靠少数规划工作者的智慧,将其头脑中形成的整合方案变成文本和图纸,没有与利益冲突的各方充分协商,更没有取得他们的共识和认可,因而难以通过规划建立起共同遵守、相互监督的机制,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是各自我行我素,起不到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2.5 沟通与管治要使区域规划真正成为指导该地区开发建设空间行为的行动纲领,必须重视公众的参与。
在规划过程中应广泛吸收代表各种利益的政府有关部门、非政府组织(社团、公司)以及人大代表、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人士参加,在充分交换意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加强彼此间的沟通,共同寻求合理解决区域规划中各种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制定出一个透明度高、实用性强、能为公众所接受、在整体上符合全社会根本利益的区域规划。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对规划的实施也不能单纯依靠政府部门的管理,需要继续保持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使公众与政府密切配合,共同搞好城市与区域的管治。
3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由城乡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进一步推动和组织全国各地区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并针对城市化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区域性问题,开展都市区或城镇密集区等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区域规划,加强城市间、城乡间空间发展的综合协调和规划管理,已具有迫切意义。
为此需要修订相应的法规,确立区域规划应有的法定地位,同时还应对传统区域规划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必要的革新,使其能在市场化、全球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对空间的规划指导和调控作用。
【参考文献】[1] 崔功豪. 当代区域规划导论[M]. 东南大学出版社,P175-207,P273-315[2] 青山吉隆(日). 城市区域规划[M]. 同济大学出版社, P65-82.[3] 魏后凯. 城市区域经济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P32-36.[4] 汪一呜,文云朝,刘加清.国土规划理论方法的几点新认识[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0(3):268-272.[5] 武廷海.新时期中国区域空间规划体系展望[J].城市规划,2007,31(7):39-46.[6] 李广斌,王喜,王勇.我国区域规划存在问题及其调整思考[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10-13.[7] 胡序威.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城市规划,2006,30(增刊):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