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氏验方集锦

合集下载

名老中医祝味菊:诊断提纲善用验方

名老中医祝味菊:诊断提纲善用验方

名老中医祝味菊:诊断提纲善用验方祝味菊(1884-1951年),晚年自号傲霜轩主。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先祖世代业医,童年随父入蜀,弱冠从其姑父裹理盐务于成都,其姑父先后请宿儒刘雨笙等授以医经。

1917年进入四川军医学校,攻读二年,后随该校日籍教师石田东渡日本考察医学,翌年回国。

曾任成都市政公所卫生科长,四川省立医院医务主任等职。

1926年由川来沪后,曾任中国医学院生理学教授,神州医学总会执行委员,后任中国医学院附设新中国医学研究院院长和新中国医院院长等职。

《诊断提纲》证候证候云者,乃概括诸般之病状而言。

种类颇多,范围至广,而于诊断上之关系,殊深密切。

就中如舌苔之变化,寒热之真假,乃至神色声音之观察,皆为西医所不屑道。

而国医则视为临床医典中之鸿秘焉。

抑犹有言,国医之所以为国医者,亦于是乎在,舍此而欲他求,吾未见其有得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下例所举,不过全豹中之一斑耳。

1验舌:前人验舌之法,系将整个的舌,划分数部,如前中后左右,以配脏腑。

说近于鑿,殊不可信。

吾人就临床上之经验,以为舌之诊察,应分舌本与舌苔。

舌本者,即舌之体质,舌苔者,即附着于舌面之衣也。

其它凿说,概不与焉。

盖验舌本,可以辨气血之障碍。

验舌苔,可以明胃肠之变。

故本书于验舌,固重视其苔,而同时亦兼察其本也。

试约略分述于下。

白苔:微白而润者,为表寒。

白润中黑者,为里寒。

白而滑者,为水邪。

白而厚腻者,为中湿。

白而干燥者,为津伤。

白如积粉者,为疫疠。

同时更宜兼察其舌本,如舌本淡红者,为阳气不足,红者为化热之渐。

淡白者,为血虚。

萎白者,为亡血。

黄苔:微黄而润者,表证失汗,热郁于里。

纯黄而干者,为阳明府热。

纯黄而腻者,为湿已热化。

纯黄中黑而燥者,为热甚伤津。

(以上苔色,皆属鲜明。

若见晦暗者,多属假象。

即前人水极似火之谓。

临床家应加以郑重注意)舌本鲜绛者为里热已炽。

余则可与上述之舌本互参。

灰苔:有寒热之别。

如纯灰而润,舌本淡红,或暗紫者,为寒邪直中三阴,及伤生冷。

传承经方的名医群2

传承经方的名医群2

传承经方的名医群2祝味菊( 1884-1951 ),浙江绍兴人。

先祖世代业医,弱冠进蜀,先随宿儒刘雨笙授读医经,1917 年四川招收军医,祝氏投考入学,攻读二年,后赴日本考察医学,翌年回国。

1926 年赴上海,初未行医,考察近年,深感时医缺少良法,遂开诊。

1929 年秋,祝氏治愈某医断为“ 误投辛燥,法按不救” 的危笃病人,从此医名大噪。

祝氏在上海曾任新中国医学院实习导师及附设新中国医学研究院院长、新中国医院院长。

著作有《祝氏医学丛书十种》,其中付梓行世的有《伤寒新义》、《金匮新义》、《诊断纲要》三种。

1948 年,由祝氏口述,陈苏生笔录,整理成《伤寒质难》一书,影响甚大。

祝氏擅长辛温法,尤以使用大量附子为特点,一般 12-18 克,多则 30-45 克。

时有“ 祝附子” 之雅号。

其用附子每与磁石、牡蛎、枣仁、远志、茯苓等潜阳安神药并用,经验独特。

吴佩衡(1886-1971) ,四川会理人。

曾任云南省中医师分会理事长。

1948 年创办云南私立中医药专科学校,并任校长。

建国后历任云南中医学校校长、云南中医学院院长、中华医学会云南分会副会长。

早年从师学习时方,中年以后致力于仲景学说的研究和推广,临床擅用经方大剂,常采用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扶阳散寒之剂治疗许多阳虚阴寒病症。

对中药附子的临床应用能突破常规用量,功效显著。

著有《伤寒论条解》、《麻疹发微》等。

有《吴佩衡医案》传世。

徐小圃( 1887-1961 ),名放,上海人。

得其父杏圃之传,后又虚心吸取各家之长,特别是祝味菊运用温热药的经验,深入钻研《伤寒论》,从而形成了重视顾护阳气的学术思想和擅用温热药的用药的特点,临证屡用峻剂以起沉疴,名躁上海。

他认为,阴为体,阳为用,阳气在生理状态下是全身动力,在病理状态下又是抗病主力,而在儿科尤为重要。

因此,他特别强调小儿机体特点是“ 肉脆、血少、气弱” ,属于稚阴稚阳之体,而决非“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的“ 纯阳之体” 。

『民间验方』民间高效单方

『民间验方』民间高效单方

『民间验方』民间高效单方千方百剂古方大全 2022-07-17 20:38 发表于山东1、单味牛膝根治梅毒和淋病作者:钟知霖摘自《发现中药》(第二辑)P:96~97 面①处方:淮牛膝一大捆,洗净去水,打汁,每日喝一大碗,直到痊愈。

可根治梅毒。

②处方:川牛膝一两,水二盏,煎剩一盏,温热服。

治疗小便淋沥涩痛、或尿血、或小便有砂石痛。

若是加入麝香、乳香则效果更好。

2、生栀子为主治疗胰腺炎有特效作者:朱良春处方:生栀子、生大黄、蒲公英、郁金、败酱草、生苡仁、桃仁。

加减:痛甚者可加延胡索、赤白芍。

胀甚者加广木香、枳壳、厚朴。

呕吐甚者,加半夏、生姜。

轻者 1 日 l 剂,2 次分服;重者可 1 日 2 剂,分 2 次灌肠,常收佳效。

3、提垂汤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垂、眼睑下垂作者:钟知霖摘自《发现中药》(第二辑) P:135 面提垂汤组成:黄芪 60g、枳实 60g、升麻 6g、柴胡 6g、益母草18g。

4.桑蛸益智麻黄汤治疗小儿遗尿作者:钟知霖摘自《发现中药》(第二辑)P:159 面桑蛸益智麻黄汤组成:桑螵蛸20g、益智仁20g、生麻黄10g。

此为 12 岁以上小孩的用量,其它小孩酌情减量。

钟知霖论述:治疗小儿遗尿,考虑到患儿常有睡后不易叫醒而尿床的实际情况,而麻黄却有兴阳不睡使人失眠的不良反应,所以常在桑螵蛸、益智仁中加入麻黄 10 克,常获显效。

【补注】亦可酌加黄芪20g 用来补益肺脾肾三脏之气。

如果小儿服药难的话,也可以煎水泡脚或打粉醋调敷脐。

5、蜜蜡柿饼煎治疗久汇脱肛作者:李杰摘自《剑胆琴心是中医》处方:干柿饼一枚(50~80g),去蒂锅内烘热,加蜜蜡一块(20g),烊化煎至如荷包蛋状,乘热服之。

每日吃一二只。

6、鲜藕白果羹治足肿作者:李杰摘自《剑胆琴心是中医》P:171 面。

处方:鲜藕 300g、鲜白果 20g,加凉水 500ml,煮 30 分钟后加入适量冰糖调成羹状,一次服尽。

半月一个疗程。

上方十余日,见二便调畅,肿势全消,随访两年,未见复发,病家喜称:中医神道也7.生山楂治疗淋证(泌尿系感染)案作者:李杰摘自《剑胆琴心是中医》处方:生山楂120g 榨汁,分三次一日内服完。

脾阳不足之便秘千古验方温脾汤

脾阳不足之便秘千古验方温脾汤

脾阳不⾜之便秘千古验⽅温脾汤传世秘⽅:脾阳不⾜之便秘千古验⽅温脾汤便秘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三天或更长时间⼀次,没有规律,粪便的质地⼜⼲⼜硬,常有排便困难的现象。

有些⼈也是好⼏天才排⼀次,但没有感到不舒服,这种情况不属于便秘。

西医认为便秘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

急性便秘多由肠梗阻、肠⿇痹、急性腹膜炎、脑⾎管意外等急性疾病引起;慢性便秘病因较复杂,⼀般没有明显的伴随症状。

治以祛邪扶正,温阳通便为宜。

秘⽅:⼤黄12g,附⼦9g,⼲姜、⼈参、⽢草各6g。

⽤法:⽔煎服,每⽇⼀剂,加⽔适量,头煎六⼗分钟,⼆煎四⼗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三次服⽤。

⽅解:本⽅具有祛邪扶正,温阳通便之功。

适⽤于脾阳不⾜所致之便秘,慢性结肠炎,慢性菌痢、幽门梗阻等患者。

由于缺⽔引起或热象明显的便秘,禁⽤。

临床应⽤本⽅治疗⽆数例,总治愈率达100%。

疗效显著。

随访多年未见复发。

《病从脾胃⽣》4、阳虚,脾阳虚及其危害,“理中丸”;脾肾阳虚及其症状、“附⼦理中丸”脾肾阳虚及其症状、治疗“附⼦理中丸”北京中医药⼤学东直门医院⼤内科副主任王新⽉教授今天讲阳虚,脾阳虚、脾肾阳虚的问题。

节⽬⼀开始,王教授给⼤家看了⾆诊。

⼀位阿姨⾆体瘦⼩,没什么⾆苔,⾆⾊偏红,这种⾆头,⼀般判断为阴虚的体质。

症状为⼿⼼、脚⼼发的发热,或者有⼝⼲、⼝渴,或者是⼤便⼲燥等症状。

另⼀位⼥⼠,⾆质⽐较淡、⾆体稍微胖⼀点、⽐较腻、从侧⾯看还有⼀点齿痕,属于脾虚有湿,⼀般会有肚⼦胀、不想吃饭、⼤便容易不成形,或肢体有沉重感、或者乏⼒这样的表现。

是典型的脾虚有湿的体质。

王教授建议:平时煮点薏仁粥或是⼭药粥、莲⼦粥都⽐较好,可健脾益⽓祛湿。

平时别吃太⽣冷油腻的⾷物。

最后⼀位⼤叔,⾆体⽐较⼤、胖,也有齿痕,⾆体的津液也⽐较多,穿得⽐⼀般⼈要多,⽐较怕冷,尤其是胃部会出现怕冷的现象,眼睛也⽐较浮肿,⾯⾊⽐较晦暗,这些都是湿盛、脾不运化,阳虚有湿的表现。

⼤叔还说他爱喝酒,⼀天⼀⽄,分三顿喝。

中医世家祖传秘方验方

中医世家祖传秘方验方

中医世家祖传秘⽅验⽅为了振兴中医,弘扬国粹,决定贡献出付⽒家传特效秘⽅和本⼈的临床经验⽅。

让⼤家⼩病,慢性病不⽤进医院,⾃⼰按⽅配药即可,疗效⾮常的好。

都是本⼈⼀直珍藏多年秘⽽不宣的珍宝,望见者珍惜,并相互转告,造福众⽣,功德⽆量。

——付济华 2014.04.30*肝腹⽔特效救命秘⽅:肝癌腹⽔贴:⽣⽢遂、⽣⼤戟、⽣芫花各10克、⽣⼤黄20克、牵⽜⼦40克、腹⽔草30克、⽊⾹5克。

研粉备⽤。

取适量药粉⽤酣调糊填满肚脐,绞布固定,24⼩时换⼀次药。

攻下逐⽔,⽤后就会⼩便增多,⼤便拉稀,⼀天多则达⼗余次,⼏天后腹⽔就会消失。

这是中医院⽼院长的祖传秘⽅,为肝病科对付肝腹⽔的 “杀⼿锏”,是肝病科的镇殿之宝。

临床治疗肝硬化或肝癌严重腹⽔确有神效,请⼴为转载、传播、赠⽅救⼈。

*肝腹⽔可靠妙⽅:薏苡仁25克、⽩扁⾖20克、茯苓、泽泻各15克,寒湿者加附⼦3~15g、⾁桂0.5~1.5钱、⼲姜0.5~1.5钱。

、湿热者加黄芩3~9g。

、黄连2~5g、知母6-12g、⽓滞者加⾹橼3——12g、佛⼿15-30g、郁⾦3~9g、⾎瘀者加⽞胡3~5钱、⾚芍1.5~3钱、莪术3~15g、⽔煎分早、晚服。

健脾利湿,治各种臌胀有良效。

须知治臌胀宜久服取效⽽不可求其速成。

《医灯续传》*⼩⼉⾼烧奇效秘⽅:强⼒退热散:⿇黄6克、杏仁6克、⽣⽯膏(打碎先煎)30克、⽣⽢草3克、柴胡9克、黄芩6克、⾦银花6克。

3岁以下酌减。

每⽇⼀剂⽔煎分3次服。

此为付医师临床专门治疗⼩⼉发热的良⽅,治疗许多⼩⼉⾼烧患者,屡⽤不爽。

有个3岁的肺炎⼩患者,⾼烧多⽇不退,即使⽤退烧药体温也只能降到38度,两个⼩时后⼜会回升。

后⽤此⽅⼀剂就退烧了。

⼩⼉发烧不是⼀种病,⽽是疾病过程中的⼀个症状。

它最常见于呼吸道感染,通常⽤西药的解热镇痛的退烧药,再⽤⼀些抗⽣素就可以退烧了。

但是也有很多⽤了西药,不见效,不退烧的,不妨⽤⼀下中药试试看,通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认为,外感发热是因为,外感风寒邪⽓,闭塞腠理⽑孔,郁⽽化热。

名家经验(十四):名老中医祝谌予治疗哮喘病的经验

名家经验(十四):名老中医祝谌予治疗哮喘病的经验

名家经验(十四):名老中医祝谌予治疗哮喘病的经验在中医古籍中,哮与喘是两种不同的病证。

如《医学正传》说:“哮以声响名,喘以气息言。

”即指出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者谓哮,呼吸急促,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其实在临床上二者很难严格区分,因为喘甚则哮,哮必兼喘,故后世常哮喘并称。

大抵哮证与西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气管炎相似,喘证则常见于肺气肿、心衰等疾病病程中。

哮喘时发时止,缠绵不已,宿根难除。

祝氏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抓住以下三个环节,提高了治疗效果。

(一)以发止辨析虚实脾肾为本经云:“诸气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可知哮喘病机虽繁,证候虽多,但病位总不离乎肺脏。

前人治喘分为虚实两型,一般新喘、体壮者属实证;久喘、体弱者属虚证。

祝氏常根据本病的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的特点进行虚实辨证,确立治法。

哮喘病在发作期不论病程新久,均宜按实证论治。

因本病每由感寒而诱发,或引动内饮,或为郁火之体,内外合邪,痰气交阻,上逆气道而哮喘发作,治宜表里双解,内外兼治。

外寒内饮者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外散风寒、内蠲痰饮;外寒内热者(俗称寒包火)用麻杏石甘汤或定喘汤加减以宣泄肺热、化痰平喘。

祝氏认为,麻黄为治疗肺实哮喘之良药,唯因其发越阳气,体虚之人服后易致心慌、躁烦,可伍用生石膏、白芍、五味子等药监制之,有时亦可用苏叶代之。

痰多常加炙苏子、化橘红,胸闷加厚朴、陈皮。

哮喘病的缓解期多属虚证,初病在肺,次则延及脾肾。

脾为生痰之源,肾为元气之根,培补脾肾固本中冀杜其夙根。

如肺卫不固,腠理不密,屡易外感者常用升陷汤或生脉散加减实卫固表,气阴双补;脾不健运,痰湿内生,纳差便溏者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以健脾化痰,培土生金;肾失摄纳,呼多吸少,肢冷浮肿者常用真武汤或桂附地黄汤、七味都气丸等温肾纳气、补益下元。

鉴于本病多属沉疴痼疾,故常加补骨脂、胡桃肉、女贞子、菟丝子、紫河车、大蛤蚧等纳气定喘之药配成蜜丸以缓图竟功。

(二)以治痰为平喘要法调畅气机祝氏认为,肺脏所伏之痰浊水饮是哮喘病屡发屡止的潜在病理因素,此即《金匮要略》所谓“留饮”“伏饮”,后世称之为“窠囊之痰”。

1959年老中医献出了祖传的秘方、单方、验方,绝版好方请收藏好

1959年老中医献出了祖传的秘方、单方、验方,绝版好方请收藏好

1959年老中医献出了祖传的秘方、单方、验方,绝版好方请收藏好中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诊治经验。

《淮南子·修务训》中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传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在与自然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药物、积累经验的艰苦过程,也是中药起源于生产劳动的真实写照。

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zhòng”)。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同疾病斗争的经验总结。

浦东地处江南海滨,基于渔盐农耕的生产需要和卑湿的环境,浦东先人积累和传承了很多丰富的御病智慧,以“一把草”、“一根针”和田头村社、唾手可得的动植物资源,治病养生,代代相传,流于民间。

浦东地区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炮制中草药。

其中可以用作药材的野生植物就有250 余种,动物类及废弃物药材36 种。

解放后,浦东农村还适度地开始发展家种药材生产。

在传统社会,中医秉承“传男不传女”的行业信条,中医诊疗多以父子家传的方式继承,民间一般难以见到完整的中医处方。

解放后,为了继承和发扬老中医的学术经验,1958年南汇县中医界在有声望和有经验的老中医中,开展了献三方(秘方、单方、验方)活动,共献出“三方”1.5万多件,通过整理选出“三方”383个。

1959年3月,在周浦镇召开老中医座谈会,确定第一批“三方”治验项目,由县中心医院和13个人民公社卫生院分工进行临床治验,并整理、采编成《祖国医药采风集》2辑,选录如下:秘方01立马回疗丹大团老中医王正章提供,主治疔疮。

药物组成:降药2钱、大红三仙升2钱、煅磁石1钱、煨石膏粉、杜蟾酥1钱。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蟾酥1钱先乳化溶解,捣和诸药,捏成麦粒样大小,磁瓶贮藏。

用法:按疔脚大小长短嵌疮口内,深度至疗根尽处为度(不可过深或太浅),轻者间日揭开,重者间二日揭,其疔脚自然脱落,脓随之出,毒化肿消,继用九一丹掺膏药贴之。

02吹耳散祝桥严焕纯中医提供,主治中耳炎。

国家级名中医师药方集锦003

国家级名中医师药方集锦003

国家级名中医师药方集锦023、祝谌予(1914年生,卒于1999年,北京市名中医,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师承京城名医施今墨)祝谌予教授在学术上提倡中西医结合,强调辨证论治。

祝教授生前从医66年,在漫长的医疗工作中,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学术上兼收并蓄、学识渊博、古为今用、中西结合,因此在中医内科、妇科,尤其在治疗糖尿病、心血管病、脾胃病、哮喘病、肾病、不孕症等方面都有着独到的见解,至今其不少验方广传于世。

主要著作有《祝氏施今墨医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并在国内多种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3-1〔降糖方〕〔组成〕1.生黄耆30克2.生地30克3.苍朮15克4.元参30克5.葛根15克6.丹参30克〔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用法〕日一剂,水煎分温服用。

〔加减〕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克,或加乌梅10克。

2、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克,知母用10克,生石膏重用30克~60克。

3、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

4、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朮10克。

5、皮肤痒,加白蒺藜10克、地肤子15克、白藓皮15克。

6、下身搔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

7、失眠,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蒺藜10克。

8、心悸,加菖蒲10克、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克、芡实10克。

10、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

11、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4、李孔定(1926年5月生,卒于2011年,绵阳中医学校主任医师、副校长)博及医源穷灵素诗词歌赋有鸿文呕心沥血传薪火桃李满园誉杏林原名绪宝,1926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蓬溪县锣锅乡(现新胜乡)老井湾一个农民家庭。

8岁丧父,赖母任氏抚育成人。

幼历艰辛,养成坚毅性格。

6岁就学,十年寒窗,学习训诂经史词章及书法。

名老中医祝谌予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祝谌予临床经验

名老中医祝谌予临床经验.txt26选择自信,就是选择豁达坦然,就是选择在名利面前岿然不动,就是选择在势力面前昂首挺胸,撑开自信的帆破流向前,展示搏击的风采。

名老中医祝谌予临床经验.txt吃吧吃吧不是罪,再胖的人也有权利去增肥!苗条背后其实是憔悴,爱你的人不会在乎你的腰围!尝尝阔别已久美食的滋味,就算撑死也是一种美!减肥最可怕的不是饥饿,而是你明明不饿但总觉得非得吃点什么才踏实。

祝谌予学贯中西医勇于实践的祝谌予董振华季元整理编者按祝谌予是国内著名的中医学者、临床家。

祝氏早年曾跟已故名医施今墨学习中医,学业既成,又东渡日本在金泽医科大学系统学习西医四年。

回国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

祝氏擅长诊治内科疑难病症和妇科疾病。

由于受施今墨先生的影响,祝氏力倡中西医结合,临证用药根据传统药性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善组药对;特别对糖尿病的中医中药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认为该病的病机是气阴两虚、脾肾亏损兼夹血瘀,并将糖尿病分为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燥热入血、阴阳俱虚、瘀血阻络五型,切合临床实际;自拟降糖对药方、降糖活血方,组方严谨,用药精炼,颇有实效,是他研究糖尿病几十年的成果。

祝氏治疗妇科疾病也有丰富的经验,提出“调气血、和脾胃、理肝肾、固冲任”为治疗妇女经、带、胎、产疾病的原则,颇有临床指导意义;选用方药,平正通达,加减化裁灵活。

祝氏临证始终贯彻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路线,每遇疑难病症,首先采用西医各种检查手段,明确诊断,然后再按中医辨证,确立治疗方案;遣方用药既根据中药的性味归经,又参考中药药理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了中医中药的治疗效果。

文中所举五个病案也体现出祝氏的这一临证特色。

所集医论、医话和经验方,每多经验之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足见祝氏确实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临床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祝谌予,原名慎余,北京市人,生于1914年。

祝氏19岁时,其母染病卧床,壮热神昏,病情危笃,遍请北京中、西名医诊治,皆无效验。

名医祝味菊临床经验方及验案

名医祝味菊临床经验方及验案

名医祝味菊临床经验方及验案行之医话13篇原创内容公众号验方一、附子小青龙汤[组成]黄厚附片(先煎)15g 麻黄9g 姜半夏15g 桂枝9g 白芍15g 细辛3g 干姜6g 五味子9g(上二味同打),炙甘草9g。

水煎服。

[功效]扶阳温肺,祛寒化饮。

[临床应用]主治素患痰饮,气阳不足,复因感受风寒而诱发咳嗽痰喘者,方中主用附子一药,辛热善走,大助阳气而驱阴寒之邪;且合用仲景小青龙汤方,功能解表散寒,温肺化饮,其中麻黄、桂枝能宣肺解表,重用桂枝配白芍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可温化寒饮、而干姜、五味子合用,散中有收,功能开合肺气;甘草调和诸药,且与附子、干姜合用,具辛甘化阳之效。

又重用姜半夏以燥湿化痰,加白芥子以豁痰利气,其效益彰。

二、温阳逐饮四子汤[组成]熟附子(先煎)12~15g 白芥子、莱菔子、苏子(包煎)、桂枝、陈皮各9g 姜半夏12~15g 磁石(先煎)30g。

水煎服。

[功效]温扶中阳,化痰逐饮。

[主治]病久阳微,痰饮内留胸胁者。

饮邪停留,遇寒则聚,得温则行。

故方用附子为君,配以桂枝,磁石,以扶阳纳气,辅以三子养亲汤、半夏、陈皮以温化痰饮。

加味法:根据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吞服适量的控涎丹,以助逐饮之力;或加柴胡作为引经之药。

三、温潜强心治虚脱方[组成]附片24g 别直参12g 肉桂(研冲)3g 炮姜炭6g 生龙齿30g 灵磁石60g 酸枣仁45g 朱茯神18g 枸杞、龙眼肉各15g。

水煎服。

[功效]温里潜阳,强心救脱。

[主治]伤寒气阳大伤,邪恋不退,元阳欲脱者。

方中附子、别直参,大温大补,回阳益气,配以肉桂、炮姜,助阳消阴;伍用枸杞子,以滋阴壮阳。

附子合龙齿、磁石、酸枣仁、茯神、龙眼肉等以潜镇浮阳,养心安神,共奏强心固脱之功。

四、温经通络治鹤膝风重症方[组成]黄厚附片(先煎)24g 黄芪60g 人参(先煎)9g 熟地24克(砂仁3克拌),当归、丹参、牛膝各12g 麻黄、炮姜各9g 鸡血藤18g 鹿角9g。

祝氏验方集锦

祝氏验方集锦

祝氏验方集锦
【来源】金·李东垣《兰室秘藏》
【歌诀】葛花解醒香砂仁,二苓参术蔻青陈,神曲干姜兼泽泻,温中利湿酒伤珍。

【组成】木香15克,人参、猪苓、茯苓、橘皮各45克,白术、干姜、神曲、泽泻各6克,青皮9克,砂仁、白豆蔻、葛花各1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

每次服6克,温开水送服,日服2次。

也可用饮片作汤剂水煎服,各药用量适量。

【功效】健脾理气,和胃祛湿。

【方解】酒本水谷之精酝酿而成,体湿性热,其气慓悍,少饮能通行气血,内助运化,外御风寒;若姿饮过度,则脾胃受伤,湿滞内停,而致眩晕、呕吐、胸痞、食少等症。

方用葛花甘平解酒,独入阳明,使酒湿从肌腠而散;茯苓、猪苓、泽泻甘淡渗泄,通利小便,使酒湿自下而出;蔻仁、砂仁开胃醒酒;神曲化食解酒;青皮、陈皮、木香、干姜调气温中而疏滞;人参、白术益气健脾而助运。

诸药相配,内外分消,既除内停之酒湿,又理受伤之脾胃,确为治疗酒伤之良方,使酒湿分消,体自安和。

无论一时饮酒过量,或平素嗜酒、损伤脾胃者,均可应用本方治疗,其效颇佳。

【主治】饮酒过量、呕吐痰逆、心神烦乱、胸膈痞塞、饮食减少、烦躁或手足颤摇、小便不利。

可用于醉酒、酒后盗汗以及急性肾炎水肿泄泻等病症。

【加减】若兼食积者,加莱菔子、山楂;脘腹胀甚者,加枳实、大腹皮;湿热较重者,加黄连、茵陈。

名老中医祝谌予经验集

名老中医祝谌予经验集

名老中医祝谌予经验集名老中医祝谌予经验集临证特色一、治疗糖尿病的经验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其死亡率仅次于心、脑血管和肿瘤等疾病,对人体特别是中、老年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自70年代始,祝氏就根据中医学原理,结合施今墨先生之经验,悉心研究运用中药治疗糖尿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有所发展和创新。

兹总结介绍如下。

(一)阐发病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消瘅”的范畴。

早在《内经》中就有对本病的详细记载;唐、宋时期,对消渴的发病、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已有较为深刻的认识。

如《外台秘要》谓其“每发小便至甜”;《诸病源候论》中说“其病多发痈疽”;《河间六书》又指出消渴可发生“雀目或内障”。

迨至宋代,又将本病分为上消、中消、下消,沿用至今。

祝氏强调既要明确中医辨证,又要明确西医的辨病。

如有些病人虽有三消症状,但血糖、尿糖并不高;而有些病人已确诊为糖尿病,但却无三消表现。

故糖尿病是属于消渴病范畴但又不等同于消渴病,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抓住病机。

在望、闻、问、切等宏观辨证方法的同时,常结合血糖、尿糖、酮体、血液流变学测定等微观检测指标,尽可能掌握定性和定量资料,以便了解疾病的病因、病机、病位等情况,这样综合分析,中西医结合,有利于进行辨证分型,增强遣方用药的针对性。

在治疗过程中对上述各项实验室指标定期复查,能判断病情的进退趋势,一俟主观症状消除,血糖、尿糖检查仍然偏高,则重用经药理研究证实有降糖作用的中药,侧重于辨病治疗。

《灵枢·五变篇》云:“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

”祝氏认为,糖尿病的发病除与素体阴亏、禀赋不足的体质有关外,其致病因素多是综合性的,尤其以嗜啖酒醇、喜食膏腴和精神过度紧张三者居多。

初起因积热伤阴,燥热炽盛,虽有上、中、下三消之分,但基本病位在肾,因肾藏精、主水,为全身阴液之根本。

祝氏临床观察到,绝大多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人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乏力神疲,少气懒言,不耐劳累,易患感冒,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舌质淡暗,脉虚无力的气虚见证。

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特效验方

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特效验方

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特效验方祝谌予治疗糖尿病特效验方降糖方:生黄芪30克、生地30克、苍术6克、玄参30克、葛根15克、丹参30克。

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二次服用。

(请遵医嘱加减)加减:1、尿糖不降者加花粉30克,也可加乌梅10克;尿糖严重者可再加黄芪30g、生地30g。

2、血糖不降者加人参或党参10克,知母10克,生石膏30克~60克、炙甘草3g、粳米9g。

3、血糖较高而中消易饥者加玉竹10克~15克、熟地30克。

4、尿中有酮体者加黄芩10克、黄连5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

5、皮肤搔痒加白蒺黎10克、地肤子01~15克、白藓皮15克-、知母10g、黄柏10g。

6、下身搔痒加黄柏10克、知母10克、苦参15~20克。

7、失眠者加首乌10克、女贞子10克、白莲黎10克。

8、心悸加九节菖蒲10克、炒远志1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9、大便溏泄者加薏苡仁20克、芡实米10克。

10、燥热明显伴有腰痛者加肉桂3克引火归元。

11、腰痛、下肢疲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克~30克、狗脊15克~30克。

12、糖尿病属气滞血瘀、气阴两伤,症见三多症状及舌质紫暗或暗淡,或有瘀点,或舌下静脉怒张,或面部有瘀斑,或有刺痛,疼痛固定不移等血瘀征象,及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合并有血管病变,如冠心病、脉管炎,可加葛根15g、丹参15g及广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川芎等调气活血之品,疗效满意。

13、上消症状口渴明显者加绿豆衣10g、薏米15g。

14、表现为津少口干,口渴多饮,舌红少苔等症者加玄参30g、麦冬15g。

15、糖尿病表现为下消(肾消),症见多尿,小便混浊,如膏如脂或兼见下身瘙痒者必加:知母10g、黄柏10g、肉桂1~1.5g。

16、糖尿病运用胰岛素治疗不当所致的阴阳俱虚之症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表现为阴阳失调,功能紊乱,肾督亏虚之症,加地黄10~60g、仙灵脾10~30g.糖尿病生地,山药,桑椹,花粉,黄精,黄芪,生石膏100克,人参25克蛤蚧2对,枸杞,天冬,葛根,山萸肉,白术各五十克。

祝谌予治习惯性流产验方

祝谌予治习惯性流产验方

祝谌予治习惯性流产验方祝谌予(1914.11.30-1999.8.12)男,北京市人,师从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学习,尽得其传。

其夫人施越华女士为施今墨先生的长女。

1939年,东渡日本金泽医科大学医学专门部系统学习西医学4年,获学士学位。

建国后,1956年参加中医研究院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班的教学工作,并调到北京中医学院任教务长兼金匮教研室主任。

1975年,调到北京协和医院任中医科主任。

曾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教授,北京中医学院教务长,北京协和医院中医科主任,北京中医学院名誉教授,中华全国中西医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

主要著作有《祝氏施今墨医案》、《施今墨临床经验集》,并在国内多种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1999年8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习惯性流产妊娠恶阻胎漏和胃固肾摄胎妊娠恶阻系因胎气上逆,影响脾胃升降功能,常见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剧者呕吐不能进食,妨碍母胎健康,治宜和胃降逆,清热安胎。

胎漏多因肾气不足,封藏失职,或怀孕期跌仆,损伤胎气而见孕期阴道漏红,小腹隐痛,腰酸坠痛,治宜补益气血,固肾安胎。

二者表现虽异,但病机有相通之处,祝氏拟用摄胎饮(黄芩10克、白术10克、砂仁3克、苏叶5克、白扁豆15克、川断10克、桑寄生10克、菟丝子10克)治疗,颇有效验。

摄胎饮用黄芩、白术清热健脾,古人谓之安胎圣药;砂仁、苏叶和胃止呕,降冲脉之逆,白扁豆甘平益胃;川断、桑寄生、菟丝子取裁于张锡纯寿胎丸以固肾安胎。

体虚加生黄芪、党参;下血加阿胶、艾叶;呕甚加竹茹、陈皮;小腹阵痛加白芍、炙甘草。

全方通过健脾补肾、和中止呕而达到调补冲任之目的。

对习惯性流产者祝氏责之脾肾不固,常以补益脾肾药物配成丸药嘱患者在孕前连服两至三月,方药为:党参、白术、茯苓、陈皮、菟丝子、枸杞子、覆盆子、沙苑子、五味子、川断、杜仲、生熟地、白芍、肉苁蓉、紫河车、黄精、黄芪、仙鹤草、阿胶(龟板胶或鳖甲胶亦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克,每服1丸,每日两三次。

名老中医祝谌予治疗痛证的经验

名老中医祝谌予治疗痛证的经验

名老中医祝谌予治疗痛证的经验名老中医祝谌予治疗痛证的经验疼痛是许多疾病过程中的常见症状,虽然其病因、病位各异,但病机、治则颇相类同,故合而论之。

(一)圆机活法注重气血痛证病机,前人常用“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概括论之,治疗诸痛皆以通法为其基本大法。

祝氏认为,痛证病因繁杂、病位不一、见症各异,故须活用通法,除行气、活血、化痰、祛湿、攻下之法外,还应包括温通、寒通、调而通之、镇而通之、引而通之、补而通之等法方为全面。

疼痛为气血凝滞之证,辨证有虚实之分。

虚者,气血阴阳不足,脏腑经络失养,不荣则痛;实者,六淫、七情、痰浊、瘀血为患,壅塞经络,不通则痛。

临床所见以虚实夹杂之证居多,如阴虚阳亢之头痛,气虚血瘀之胸痛,肝郁脾虚之胁痛,肾虚湿热之腰痛等。

倘若徒执攻邪疏通之法,见痛止痛,则是舍本求末。

祝氏治疗痛证,以气血为纲,把握虚实病机,辨证结合辨病,参合疼痛部位而选方用药,每收良效。

兹举头痛与胃脘痛为例说明之。

头痛: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外感内伤均可导致头痛。

实证多以风邪为先导,兼寒邪、热邪或湿邪为患,邪气上扰清空,瘀塞经脉,气血不通则头痛乃生。

治疗以驱风散邪为先务,常用川芎茶调散为主方加减,药如:川芎、白芷、防风、薄荷、钩藤、蔓荆子、白蒺藜、白僵蚕等。

久痛入络,掣痛不休者加当归、茺蔚子、全蝎、细辛等以通络镇痉、祛风止痰。

若因肝郁化火、肝阳上亢而致头痛者,用清热平肝、重镇潜阳为法,选用清热药如杭菊花、黄芩、夏枯草、苦丁茶、草决明、东白薇、龙胆草;平肝药如柴胡、郁金、白芍、丹皮、川楝子、白蒺藜;重镇药如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紫石英、紫贝齿、珍珠母、石决明等。

若伴有高血压,常用龙胆泻肝汤或天麻钩藤饮为主方加怀牛膝、桑寄生引而通之。

虚证头痛常由气血两虚或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所致。

前者症见神疲倦怠、头痛绵绵、遇劳辄剧,心悸失眠,舌淡脉细,宜用补益气血法,常以补中益气汤或圣愈汤加杭菊花、枸杞子、五味子、酸枣仁、白芷等治疗;后者症见头痛时作时止、目昏耳鸣、腰酸膝软、舌红、脉细弦,以杞菊地黄汤加首乌藤、白蒺藜、五味子、杭白芍等滋水涵木、补虚止痛。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验方治疗急性阑尾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验方治疗急性阑尾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验方治疗急性阑尾炎
薛光耀,主治医师(甘肃长庆石油勘探局钻井二公司卫生所邮编735001)。

急性阑尾炎。

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加大黄(后下)6克,芒硝9克,厚朴6克,枳实6克,银花30克,红藤15克。

水煎服,日1剂。

治疗1例28岁女患者,因怀孕5个月怕流产拒绝手术治疗。

服上方1剂后大便干粪块数枚,腹满胀痛减退,后以对症处理,一周后诸恙皆除,1976年10月足月顺产一男孩,1980年携子前来拜谢甚为激动。

对症处理去邪,方可安胎。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加味芍药甘草汤——祝老验方

加味芍药甘草汤——祝老验方

加味芍药甘草汤——祝老验方加味芍药甘草汤(祝伯权)〔组成〕杭白芍15克甘草31克香附15克〔功效〕舒肝理气,和胃止痛〔主治〕上消化道溃疡,中医证属肝胃气滞型。

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牵及两胁,胸满腹胀,嗳气,口苦,或伴泛酸,呕恶,发病多与情志有关,舌苔淡黄或薄白,脉弦或沉弦,弦滑。

〔用法〕日一剂,水煎二次,早晚分服。

〔方解〕方中杭白芍味苦酸微寒,性平无毒,可泻肝火,安脾和血,缓中止痛;甘草味甘,性平无毒,生肌止痛,疗诸痈疮疡,通行十二经。

故芍药甘草汤可酸以收之,甘以缓之,柔肝理脾,缓急止痛;加以香附,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二经,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之功用,乃血中气药,与芍药甘草汤合用,以达辛通和营、治胃脘久痛不愈之目的。

〔加减〕虚者,加党参、白术、或黄芪;寒者,加炒良姜、肉桂或熟附子;热者,加条芩、黄连或黄柏;实者,加大黄(炒焦)、枳实;吞酸,加吴萸、黄连;调气,加木香、砂仁或沉香;和血,加当归、或丹参;痛甚,加元胡;吐甚,加半夏或竹茹;便燥,加郁李仁或火麻仁;便泄,加黄连,或茯苓;岀血,加藕节、乌贼骨或三七。

〔按语〕加味芍药甘草汤临床运用多年,结合临症加减用药对肝胃气滞型溃疡病疗效满意,一般服药1-7天疼痛普遍减轻,服药1〜2月可达到临床治愈。

〔典型病例〕吕XX,女,37岁。

因二十年间断性胃脘痛牵及两胁,以饥饿时疼痛为主,伴有嗳气,矢气,纳差,大便燥结,无泛酸、呕吐或黑便史。

每于情绪波动时即发病,本次发病已历三月余,西药治疗无效,不能坚持日常工作,钡餐造影见十二指肠球部龛影,査慢性病容,苔薄白,脉弦,证属肝胃气痛,治宜调和肝胃,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一个半月。

诸症悉除,复查锁餐,十二指肠球部龛影消失。

祝伯权先生简介江苏省吴县人。

1940年师从著名老中医赵树屏门下。

1942年开业行医。

建国后,1950年考入北京市中医进修学校深造。

后组建海淀联合诊所任所长,1956年调入北京市海淀医院工作。

临床以擅治杂病著称,尤擅治小儿急症。

论火神派集锦(三)

论火神派集锦(三)

论火神派集锦(三)论火神派集锦(三)(2009-02-26 11:56:18)转载分类:火神派研究标签:杂谈现代擅用附子名家选介祝味菊(1884~1951年),浙江山阴人。

童年随父入蜀,1917年入四川军医学校攻读二年,随后东渡日本考查医学。

1926年由川入沪,曾任中国医学院教授,神州医学总会执行委员等职。

祝氏治学推崇仲景、景岳诸家。

著有《伤寒质难》,提出五段论伤寒的辨证方法。

临证擅用附子,有“祝附子”之美誉。

祝氏认为温扶元阳首推黄附片,沉寒痼冷可用生附片。

服用各类附子,必须先以热水煎煮至半小时以上,再纳他药同煎,则附子之麻味消失,虽温而勿僭矣。

川产黄附片乃盐卤所制,其性纯正,故称为佳品。

祝氏在伤寒中擅用附子,他认为神经中枢为指挥抗战之首府,神衰者附子以壮之;其为虚性兴奋也,龙、磁以潜之。

心脏为血液运输之枢纽,其疲劳而有衰惫之象者,附子配伍枣仁以强之。

至于形虚气怯、神萎力疲者,独任附子振奋细胞,活跃抗力,以奏捍邪之功。

祝氏阐发温潜之法,为其临证用附子一大特色。

他认为虚人而躁甚者,气怯于内,阳浮于上也。

其为兴奋,乃虚性之兴奋也。

甘凉之剂可令小安,缓和之效也。

因其小效而频服之,则气愈怯而阳愈浮矣。

此非亢阳之有余,乃阳衰不能自秘也。

大凡神经衰弱者,易于疲劳,又易于兴奋,滋阴清火之法,虽有缓解兴奋之效,然其滋柔阴腻之性,足以戕贼元阳,非至善之道也。

宜与温潜之药。

温以壮其怯,潜以平其逆,不可因其外形之兴奋而滥与清滋之药也。

常用附子配磁石,其门人陈苏生先生为之注解:“附子兴奋,磁石镇静,兴奋伍镇静,失其兴奋镇静而为强壮。

”温潜之法,当伴祝氏医名而不朽。

吴佩衡(1886~1971年),生于四川省会理县,1921年至云南行医,1939年任昆明市中医师公会理事长,建国后任云南中医学院院长。

吴氏从事中医临床、教学60年,擅长内妇儿科,尤对仲景学说有深入探究。

吴氏临证擅用附子,应用范围广,投药剂量大,配伍方法多,每能起大症、救沉疴,因而有“吴附子”之雅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祝谌予:1、过敏煎:银柴胡10g、防风10g、乌梅10g、五味子10g、甘草6g;加钩藤、薄荷、蝉衣、地龙等2、调气药对方:桔梗10g、枳壳10g、杏仁10g、薤白10g。

3、钟乳石方:钟乳石30g,肉桂3g,黄柏3g,蒲公英30g,生甘草6g4、降糖基本方:生黄芪、生山药、苍术、玄参、党参、麦冬、五味子、二地、茯苓、生牡蛎5、降糖基本方:生黄芪30~50g、生地30g、苍术15g、玄参30g、丹参30g、葛根15g(气阴两虚)6、抗免疫方:广木香、当归、益母草、赤芍、当归7、降糖生脉方:生黄芪30g、二地各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沙参15g、生山楂15g、天花粉20g8、四藤一仙汤:鸡血藤30g、钩藤15g、络石藤15g、海风藤15g、威灵仙15g、黄芪30g、桂枝10g、白芍10g 9、降糖活血方:广木香10g、当归10g、益母草15~30g、赤芍15g、当归10g、川芎10g,葛根15g、丹参30g、苍术15g、玄参30g、生地30g、生黄芪30g10、葛红汤:葛根15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丹参30g、羌活10g、菊花10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11、降压验方:夏枯草15g、苦丁茶10g、杭菊10g、黄芩10g、槐花10g、钩藤10g、茺蔚子10g、寄生20g、怀牛膝15g、石决明30g、(先煎)12、五子定喘汤:苏子10g、白芥子3g、莱菔子10g、杏仁10g、葶苈子10g13、脱敏煎:香附10g、五灵脂10g、二丑各3g14、清肝降酶汤:茵陈15g、连翘15g、板蓝根15g、蒲公英15g、土茯苓30g、虎杖10g、生甘草6g、大枣10枚五味子3g、蚤休10g15、顽固性腹泻基本方:苍白术各10g、干姜10g、茯苓10g、炙草6g、防风10g、陈皮10g、白芍10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3g、五味子10g、苏藿梗各10g、白芷10g、生薏苡仁30g、炒山药10g、芡实10g16、三根汤:芦根30g、葛根15g、白茅根30g17、益气养血方:党参10g、生黄芪30g、当归10g、二地各10g、川芎10g、白芍10g、制首乌10g、女贞子10g、阿胶10g、仙鹤草30g、白术10g、生薏苡仁30g、大枣10枚18、补肾填精方:党参10g、熟地15g、当归10g、杜仲10g、山药10g、山萸肉10g、枸杞10g、补骨脂10g、菟丝子10g、制首乌10g、女贞子10g、炙草6g19、补脾养血止血方:党参30g、白术30g、茯苓30g、陈皮30、生黄芪90、二地各30g、当归30g、白芍30、丹皮30、白茅根60、地榆30、侧柏30、仙鹤草120g、山楂60、鹿角胶30、龟甲胶30、阿胶30、大枣500g、三七粉30炙草30g20、补肾益精养血方:党参30g、生黄芪60g、当归30g、二地各30g、女贞子30g、旱莲草30g、制首乌30g、黄精30g、菟丝子30g、五味子30g、补骨脂30g、肉苁蓉60g、仙灵脾30g、紫河车60g、仙鹤草60g、鹿角胶30g、龟甲胶30g、阿胶30g、大枣500g、山楂60g 21、软坚消徴方:琥珀30g 生山楂30g 橘核60g 荔枝核60g生牡蛎90g 生薏苡仁60g 穿山甲30g 皂角刺30g 夏枯草30g 乌梅30g 龟甲60g 昆布60g 制乳没各15g 三棱30g 陈皮70g22、过敏性鼻炎:过敏煎加减:(银柴胡10g、防风10g、乌梅10g、五味子10g、甘草6g)苍耳10g 辛夷10g 细辛3g 薄荷10g 蝉衣10g23、声音嘶哑:柯子亮音丸:柯子肉60g(生、煨各半)苦桔梗60g(生、炒各半)凤凰衣30g、或蝉衣30g、甘草60g(生、炒各半)冰糖250g前四味共为细末,冰糖在锅内加热至稀糖,兑入药末,揉和为丸,频频含服;或加入山豆根、板蓝根、公英、升麻成汤剂。

24、崩漏热血妄行:生地10g、白芍10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大小蓟各10g、炒槐花10g、蒲黄10g、茜根10g25、脾气下陷:补中升清汤:黄芪30g、党参10g、白术10g柴胡10g、升麻10g、荆芥穗10g、当归5g、二地各15g、阿胶10g、甘草5g26、妊娠恶阻:摄胎饮:黄芩10g、白术10g、砂仁10g、扁豆15g、川断10g、桑寄生10g、菟丝子10g27、习惯性流产:脾肾双亏:党参30g、白术30g、茯苓50g、陈皮30g、菟丝子30g、枸杞子30g、覆盆子30g、沙苑子30g、五味子30g、杜仲30g、川断60g、二地各30g、仙鹤草30g、白芍30g、肉苁蓉60g、紫河车60g、黄精30g、黄芪60g、阿胶30g28、促孕基本方:木香30g、当归30g、益母草90g、赤白芍各45g、川芎30g、枸杞30g、菟丝子30g、五味子30g、覆盆子30g、车前子30g、韭菜子30g、蛇床子20g、女贞子30g、川断60g、紫河车60g、肉苁蓉60g 29、宣肺宁嗽汤:钩藤10g、薄荷10g、桑叶10g、菊花10g、桔梗10g、杏仁10g、前胡10g、白前10g、桑白皮10g、紫菀10g、甘草6g30、抗心律失常方:党参10g~15g、麦冬10g、五味子10g、柏子仁10g、黄芪30g、桂枝10g、炙甘草6g31、慢性腹泻方:苍白术各10g、干姜10g、茯苓10g、炙草6g、防风10g、陈皮10g、白芍10g、补骨脂10g、肉豆蔻10g、吴茱萸3g、、苏藿梗各10g、白芷10g、生薏苡仁30g32、退肿汤:黄芪30g、防己10g、白术15g、桂枝10g、茯苓20g~30g、车前草30g、旱莲草15g、萆薢15g、石韦15g33、生血汤:党参10g、生黄芪30g、当归10g、二地各10g、川芎10g、白芍10g、制首乌15g、女贞子15g、阿胶10g、仙鹤草30g、白术10g、大枣10枚34、白癜风:肝郁血虚风燥:柴胡10g、薄荷10g、当归10g、白芍10g、茯苓10g、白术10g、丹皮10g、紫草10g、白蒺藜10g、地肤子10g、白鲜皮10g、丹参30g、桑白皮10g、甘草6g钩藤、菊花、黄芩、夏枯草、杜仲、牛膝、桑寄生、葛根、地龙降压;生山楂、草决明、何首乌、茵陈、虎杖、泽泻、女贞子降脂;川芎、创设、赤芍、丹参、红花、葛根、山楂、羌活、菊花扩冠脉;草河车、土茯苓、贯众、虎杖、茵陈、五味子抗病毒降酶;茵陈、金钱草、郁金、威灵仙、蒲公英消炎利胆;蛇草、半枝莲、藤梨根、土茯苓、薏苡仁、莪术抗肿瘤。

35、更年期综合症:二仙汤加减:仙茅10g、仙灵脾10g、巴戟天10g、当归10g、知母10g、黄柏10g、白芍10g、川断10g、女贞子10g、木瓜10g、牛膝10g36、银屑病、玫瑰疹、痤疮、过敏性皮炎,均为血虚燥热,过敏煎加味:银柴胡10g、防风10g、乌梅10g、五味子10g、甘草6g;生地、白茅根、丹皮、紫草、白蒺藜、地肤子等。

37、逍遥散加减:加丹皮、黄芩、秦艽、白薇、地骨皮等滋阴养血清热;加白蒺藜、夜交藤、酸枣仁、五味子、清半夏、夏枯草治疗失眠多梦;加土茯苓、草河车、连翘、板蓝根、甘草治疗慢肝;加丹参、生山楂、草决明、制首乌治疗脂肪肝;加川楝子、泽兰、合欢皮、白蒺藜、丹参、茜草治疗慢肝之肝脾肿大;加金钱草、菖蒲、郁金、内金治疗胆结石;加苏藿梗、白芷、薏苡仁、陈皮、防风治疗泄泻;加钩藤、前胡、白前、桑白皮、紫菀治疗肝火犯肺之咳嗽;加生地、白茅根、丹皮、紫草、白蒺藜、地肤子治疗血热之皮痒。

一、糖尿病分5个证型:(1)气阴两虚:降糖基本方:生黄芪30~50g、生地30g、苍术15g、玄参30g、丹参30g、葛根15g(2)阴虚火旺:一贯煎加减:沙参15g、麦冬10g~15g、枸杞10g、生地30g、当归10g、川楝子10g、黄芩10g、黄连5g、丹参30g、葛根15g、花粉20g (3)燥热入血:温清饮合降糖対药方:黄芩10g、黄连10g、黄柏10g、栀子10g、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生黄芪30g、生地30g、苍术10g、玄参30g、丹参30g、葛根15g(4)瘀血阻络:降糖活血方:广木香10g、当归10g、益母草15~30g、赤芍15g、当归10g、川芎10g,葛根15g、丹参30g、苍术15g、玄参30g、生地30g、生黄芪30g(5)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熟附片10g、肉桂5g、二地各10g、山药10g、山萸肉10g、丹皮10g、茯苓10g、泽泻10g(6)加减:口渴:花粉20g、乌梅10g;血糖不降:加白虎汤;饥饿感明显:玉竹15g、熟地30g;烘热:黄芩10g、黄连5g;上肢燥热,下肢发凉:黄连5g、桂枝10g;尿酮体阳性:黄芩10g、黄连10g、茯苓15g;夜尿频:枸杞10g、川断15g;小便失控:白果10g、枳壳15g;便秘:当归15g、白芍30g、制首乌15g、女贞子15g;皮肤瘙痒:白蒺藜10g、地肤子15g;妇人下身瘙痒:知母10g、黄柏10g;下肢水肿:防己10g、茯苓10g、萆薢15g、石韦15g;失眠:白蒺藜10g、夜交藤15g;腰疼:桑寄生20g、川断15g;两膝酸软无力:千年健15g、金狗脊15g;肢麻:鸡血藤30g、稀签草20g、视物模糊:川芎10g、白芷10g、菊花10g青箱子10g、谷精草10g;阳痿:仙茅10g、仙灵脾10g。

二、冠心病:(1)气阴两伤兼瘀血阻络:生脉散加减:党参、沙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当归、白芍、丹参、菖蒲、郁金、羌活、菊花。

脉率不齐:人参、麦冬、五味子、柏子仁、当归、川芎、赤芍、生山楂、葛根、丹参。

(2)瘀阻心脉:葛红汤:葛根15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5g、丹参30g、羌活10g、菊花10g、党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0g三、高血压:(1)实性高血压:降压验方:夏枯草15g、苦丁茶10g、杭菊10g、黄芩10g、槐花10g、钩藤10g、茺蔚子10g、寄生20g、怀牛膝15g、石决明30g、(先煎)(2)肝肾阴亏:杞菊地黄汤加钩藤10g、夏枯草15g、黄芩10g、桑寄生20g、怀牛膝15g、杜仲10g(3)阴阳两虚:金匮肾气丸加杜仲10g、牛膝10g、川断15g、寄生20g、仙灵脾10g 更年期高血压:二仙汤合二至丸(4)瘀血阻络:补阳还五汤加丹参30g、葛根15g、稀签草15g、寄生20g、鸡血藤30g、钩藤15g、牛膝15g(5)肝风夹痰:十味温胆汤加钩藤10g、夏枯草10g、黄芩10g、石决明30g、珍珠母30g降压药分类:泻火降压:胆草、芩连、黄柏、栀子、夏枯草、苦丁茶、槐花、白薇、木贼草、决明子;平肝熄风:珍珠母、磁石、代赭石、龙骨、龙齿、紫石英;活血降压:茺蔚子、红花、川芎、山楂、葛根、丹参、稀签草;引血下行:怀牛膝、寄生、益母草、当归、鸡血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