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1、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坚持循序渐进与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采用了诱思探究教学法。在教法设计中充分利用 信息技术平台辅助教学,展示平行与垂直位置关系,学生直观想象,教师点拨,启发学生观察分析、 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归纳猜想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2、教学建议
(1)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初中的用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 过渡到高中通过直线的方程来判断直线平行。在探究两条直线平行关系时要点拨学生将两条直线平 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转化成高中数学解析几何中的语言,用倾斜角、斜率、截距来重新刻画有 关的条件。
将作业分为必做题(教材 P79 习题 2-1 5,6,8 三道题和选作题两个部分,必做题面向全体, 注重知识反馈,选作题更注重知识的延伸性和连贯性,可让有能力的同学去探究。以上六个环节环 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交流,动 脑思考,层层递进,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问题为驱动力,使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逐步深入。而最终的选做题又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进入更进一步的思考研究之中,从而达到 知识在课堂以外的延伸。
结 论 1 : 两 直 线 平 行 的 充 要 条 件 : 已 知 两 直 线 分 别 为 l1 : y k1x b1 , l2 : y k2x b2 , 则
l1 // l2 k1 k2 且 b1 b2 .从而达到了重点的突破
(2)两直线垂直问题 通过三种不同情况的图例,学生归纳总结出两条直线倾斜角的关系,但是两直线垂直时的倾斜
四、板书设计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
特殊 两条直线斜率
情况 都不存在
(斜
率不
存在)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电子教案课程】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面与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电子教案课程】 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面与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高教版中职教材—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电子教案课程】9.2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掌握异面直线的概念与画法,直线与直线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教学重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教学难点】异面直线的想象与理解.【教学设计】本节结合正方体模型,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了相交与平行外,在空间还有既不相交也不平行,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位置关系.由此引出了异面直线的概念.通过画两条异面直线培养学生的画图、识图能力,逐步建立空间的立体观念.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既是研究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开始,又是学习后两种位置关系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树立考虑问题要着眼于空间,克服只在一个平面内考虑问题的习惯.通过观察教室里面墙与墙的交线,引出平行直线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度数存在着什么关系?请通过演示进行说明.”这样安排知识的顺序,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要防止学生误认为“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就平行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的直线”,教学时可通过观察正方体模型和课件的演示来纠正学生的这个错误认识.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是通过观察教室中的墙壁与地面、天花板与地面而引入的.【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揭示课题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创设情境兴趣导入A B与AD所观察图9−13所示的正方体,可以发现:棱11在的直线,既不相交又不平行,它们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图9−13观察教室中的物体,你能否抽象出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图9 −14(请画出实物图)受实验的启发,我们可以利用平面做衬托,画出表示两条异面直线的图形(如图9 −15).(1) (2) 图9−15利用铅笔和书本,演示图9−15(2)的异面直线位置关系. 引领 分析仔细分析关键 语句理解 记忆带领 学生 分析5*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我们知道,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那么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是否一定平行呢?观察教室内相邻两面墙的交线(如图9−16).发现:1AA ∥1BB ,1CC ∥1BB ,并且有1AA ∥1CC .质疑 引导 分析思考启发 学生思考图9−16BA CD*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将平面 内的四边形ABCD的两条边AD与DC,沿着对角线AC向上折起,将点D折D的位置(如图9−17).此叠到1D四个点不在同一个平面内.时A、B、C、1图9−17图9−18*运用知识强化练习1.结合教室及室内的物品,举出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例子.2.把一张矩形的纸对折两次,然后打开(如第2题图),说明为什么这些折痕是互相平行的?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相交,画直线与平面相交的图形时,要把直线延伸到平行四边形外(如图9−19(2)).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就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平行. 直线l与平面α平行,记作l∥α.画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图形时,要把直线画在平行四边形外,并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平行(如图9−19(3)).ll(1)(2)l(3)这样,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相交、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相交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创设情境兴趣导入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出两条平行直线,沿着其中的一条直线将纸折起(如图9−20).观察发现:在折起的各个位置上,另一条直线始终与桌面保持平行.图9−201为了叙述简便起见,将线段1DD 所在的直线,直接写作直线1DD ,本章教材中都采用这种表述方法.图9−211111ABCD A B C D -中,因为四边形图9−22(请画出实物图) 分析42*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从大量的实验与观察中,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并且经过这条直线的一个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交线平行.如图9−23所示,设直线l 为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直线m 在平面β内且m α∥,则m l ∥.图9-23讲解 说明引领 分析思考 理解 带领 学生 分析45 *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 3 在如图9−24所示的一块木料中,已知BC ∥平面1111A B C D ,BC ∥11B C ,要经过平面11A C 内的一点P 与棱BC 将木料锯开,应当怎样画线?说明 强调 引领观察 思考通过例题进一步领会铅笔分析 设点P 和棱BC 确定的平面α,则EF 是α与平面1111A B C D 的交线,由于BC ∥平面1111A B C D ,故EF ∥BC ,11B C BC ∥.所以11EF B C ∥.解 画线的方法是:在平面1111A B C D 内,过点P 作直线11B C 的平行线EF ,分别交直线11A B 及直线11D C 与点E 、F ,连接EB 和FC .讲解 说明主动 求解48*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1.试举出一个直线和平面平行的例子.2.请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与地面平行,并说出所画的直线与地面平行的理由.3.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是不是和这个平面内所有的直线都平行?4.说明长方体的上底面各条边与下底面平行的理由. 提问 巡视 指导思考 求解及时 了解 学生 知识 掌握 得情 况50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教室中的墙壁与地面相交于一条直线,而天花板与地面,没有公共点.质疑 思考 引导 学生 分析 52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称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记做α∥β.画两个互相平行平面的图形时,要使两个平行四边形的对应边分别平行(如图9−25).讲解 说明 引领 分析思考 理解带领 学生 分析图9−25图9−24*创设情境兴趣导入进行乒乓球或台球比赛时,必需要保证台面与地面平行.技术人员利用水准器来进行检测.水准器内的玻璃管装有水,管内的水柱相当于一条直线,水准器内的水泡在中央,表示水准器所在的直线与地平面平行.把水准器在平板上交叉放置两次(如图9−26),如果两次检测,水准器内的水泡都在中央,就表示台面与地面平行,可以进行比赛,否则就需要进行调整.图9−26例4 设平面α内的两条相交直线m ,n 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β内的两条直线k ,l (如图9−27),试判断平面α,β是否平行解 因为m 在β外、l 在β内,且m ∥l ,所以直线m ∥平面β.同理可得 直线n ∥平面β.由于m 、n 是平面α内两条相交直线,故可以判断α∥β. *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将一本书放在与桌面平行的位置,用作业本靠紧书一边,绕着这条边移动作业本,观察作业本和书的交线与作业本和桌面的交线之间的关系(如图9−28).图9−28(请画出实物图)图9−27Am n桌子 书放到不同位置的本*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由大量的观察和实验得到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如果一个平面与两个平行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如图9−29所示,如果αβ∥,平面γ与α、β都相交,交线分别为m 、n ,那么m ∥n .*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1.画出下列各图形:(1)两个水平放置的互相平行的平面. (2)两个竖直放置的互相平行的平面. (3)与两个平行的平面相交的平面.2.如图所示,//αβ,M 在α与β同侧,过M 作直线a 与b ,a 分别与α、β相交于A 、B ,b 分别与、β相交于C 、D .⑴ 判断直线AC 与直线BD 是否平行;⑵ 如果 4M A =cm ,5AB =cm ,3MC =cm ,求MD 的长.*理论升华 整体建构 ba第2题图MAC D B图9−29[0,180]1BC AD 1CBC ∠1DAD ∠AB 1BC AD 1CBC ∠nm onm o*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在如图所示的正方体中,求下列各对直线所成的角的度数:(1)1DD 与BC ; (2)1AA 与1BC .ABCD图9−32题图图9−33*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如果直线l 和平面α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就称直线l 与平面α垂直,记作α⊥l .直线l 叫做平面α的垂线,垂线l 与平面α的交点叫做垂足.画表示直线l 和平面α垂直的图形时,要把直线l 画成与平行四边形的横边垂直(如图9−34所示),其中交点A 是垂足.图9−34图9−35图9−3642*动脑思考探索新知斜线l与它在平面α内的射影l'的夹角,叫做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如图9−37所示,PBA∠就是直线PB与平面α所成的角.规定:当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所成的角是直角;当直线与平面平行或直线在平面内时,所成的角是零角.显然,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取值范围是[0,90].【想一想】如果两条直线与一个平面所成的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吗?图9−37讲解说明引领分析仔细分析讲解关键词语思考理解记忆带领学生分析47*巩固知识典型例题例2 如图9−38所示,等腰∆ABC的顶点A在平面α外,底边BC 在平面α内,已知底边长BC =16,腰长AB =17,又知点A 到平面α的垂线段AD =10.求(1)等腰∆ABC 的高AE 的长; (2)斜线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的大小(精确到1º).分析 三角形AEB 是直角三角形,知道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AE 的长;AED ∠是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三角形ADE 是直角三角形,求出AED ∠的正弦值即可求出斜线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解 (1) 在等腰∆ABC 中,AE BC ⊥,故由BC =16可得BE =8.在Rt ∆AEB 中,∠AEB =90°,因此222217815AE AB BE =-=-=.(2)联结DE .因为AD 是平面α的垂线,AE 是α的斜线,所以DE 是AE 在α内的射影.因此AED ∠是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 在Rt ∆ADE 中,102sin 153AD AED AE ∠===,所以42AED ∠≈︒.即斜线AE 和平面α所成的角约为42︒. 【想一想】为什么这三条连线都画成虚线?*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图9−381′).练习图*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在建筑房屋时,有时为了美观和排除雨水的方便,需要考虑屋顶面与地面形成适当的角度(如图9−39(1));在修筑河堤时,为使它经济且坚固耐用,需要考虑河堤的斜坡与地面形成适当的角度(如图9−39(2)).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沿着这条线将白纸对折,然后打开进行观察.(2)图9−39(1)角,记作二面角l αβ--(或CD αβ--)(如图9−40).过棱上的一点,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作与棱垂直的射线,以这两条射线为边的最小正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如图9−41所示,在二面角α−l −β的棱l 上任意选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面α与面β内分别作OM l ⊥、ON l ⊥,则MON ∠就是这个二面角的平面角.,180].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叫做直二面角地面就组成直二面角,此时称两个平面垂直图9−40CD图9−41loNMCD*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例3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如图9−42),求二面角1D AD B --的大小.图9−42解 AD 为二面角的棱, 1AA 与AB 是分别在二面角的两个面内并且与棱AD 垂直的射线,所以1A AB ∠为二面角1D AD B --的平面角.因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1A AB ∠是直角.所以二面角1D AD B --为90°.*运用知识 强化练习练习题图*理论升华整体建构【教师教学后记】。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相交和垂直。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两条直线,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并能够正确画出这些直线。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概念的兴趣,提高其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介绍和讲解直线的位置关系,包括平行、相交和垂直。

难点:辅助学生学会如何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正确表达这些关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黑板、粉笔、白板、彩色笔、直尺、圆规等。

教学材料:包括展示两条直线的图片和实例,以及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可利用幻灯片或实物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引发学生对今天课程主题的兴趣和好奇。

二、讲授1.平行直线-介绍:如果两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都不能同时在另一条直线上,这两条直线就是平行的。

-展示:在白板或黑板上画出两条平行直线,并使用彩色笔标记出它们的特点。

-示范: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和画出这些平行直线。

2.相交直线-介绍:如果两条直线上的一点都在另一条直线上,这两条直线就是相交的。

-展示:在白板或黑板上画出两条相交直线,并标记出它们的相交点和特点。

-示范: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和画出这些相交直线。

3.垂直直线-介绍: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时,它们的交角为90度,则这两条直线是垂直的。

-展示:在白板或黑板上画出两条垂直直线,并标记出它们的交角和特点。

-示范: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判断和画出这些垂直直线。

三、练习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和画出给定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四、拓展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激发其思维和探索能力。

五、总结通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巩固他们的学习成果,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直线的位置关系概念。

六、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里进一步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1)-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案(1)-新版

2.1.2 空间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一、教学目标(一)核心素养增强动态意识,培养观察、对比、分析的思维,通过平移转化渗透数学中的化归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异面直线的定义;2.会判断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掌握平行公理及空间等角定理的内容和应用;4.会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三)学习重点1.异面直线的判定.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四)学习难点1.异面直线的判定.2.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预习教材第44至47页,找出疑惑之处)2.预习自测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1)某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与这个平面平行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空间中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3)若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所成的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必平行.(4)若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则它一定与另一条直线垂直.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1)中两直线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故(1)不正确;(2)中两直线可能平行,故(2)不正确;(3)中两直线可能相交,也可能异面,故(3)不正确;由异面直线所成角定义知(4)正确.【答案】A问题2:如图所示,已知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 E ,分别是1,AA AD 的中点.(1)直线1AB 和1CC 所成的角为 ;(2)直线1AB 和EF 所成的角为 .解析:(1)因为BB 1∥CC 1,所以∠AB 1B 即为异面直线AB 1与CC 1所成的角, ∠AB 1B=45°.(2)连接B 1C,易得EF ∥B 1C,所以∠AB 1C 即为直线AB 1和EF 所成的角. 连接AC,则△AB 1C 为正三角形,所以∠AB 1C=60°.【答案】(1) 45(2)60(二)课堂设计1.知识回顾复习1:平面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平的;平面是可以无限延展的;平面没有厚薄之分.复习2:平面性质(三公理)公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公理 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公理2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2.问题探究探究1:异面直线及直线间的位置关系问题:平面内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重合不考虑),空间两条直线呢?观察:如图在长方体中,直线A B'与CC'的位置关系如何?结论:直线A B'与CC'既不相交,也不平行.新知1:像直线A B'与CC'这样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skew lines).试试:请在上图的长方体中,再找出3对异面直线.问题:作图时,怎样才能表示两条直线是异面的?新知2:异面直线的画法有如下几种(,a b异面):试试:请你归纳出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探究2:平行公理及空间等角定理问题:平面内若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空间是否有类似规律?观察:如图2-1,在长方体中,直线C D''∥A B'',AB∥A B'',那么直线AB与C D''平行吗?图2-1新知3:公理4 (平行公理)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问题:平面上,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或者互补,空间是否有类似结论?观察:在图2-1中,ADC ∠与A D C '''∠,ADC ∠与A B C '''∠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这两组角的大小关系如何?新知4: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探究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异面直线b a ,,经过空间中任一点O 作直线a ' ∥a ,b ' ∥b ,把a ' 与b '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夹角). 范围:]2,0(πθ∈.思考: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是否随空间任意点O 位置的不同而改变? 点O 可任选,一般取特殊位置,如线段的中点或端点.●活动② 互动交流,初步实践若c b a 、、是空间3条直线,a ∥b ,a 与c 相交,则b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A .异面B .相交C .平行D .异面或相交【知识点】直线的位置关系.【数学思想】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过程】若b 与c 平行,因为a ∥b ,所以a 与c 平行与已知条件矛盾,容易画出异面或相交的情形.【思路点拨】通过直观的模型解决问题.【答案】D●活动③ 巩固基础,检查反馈【设计意图】巩固检查对异面直线的理解与认识.例1 如下图所示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N M ,分别是1111,C B B A 的中点.问:(1)AM 和CN 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2)B D 1和1CC 是否是异面直线?说明理由.【知识点】异面直线的判定.【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1)不是异面直线.理由:N M 、 分别是1111C B B A 、的中点. ∴11C A MN ∥又∵11ACC A 为平行四边形.∴AC ∥11C A ,得到MN ∥AC ,∴AM 和CN 不是异面直线.(2)是异面直线.证明如下:假设B D 1和1CC 在同一个平面1DCC 内,则1DCC B ∈,1DCC C ∈D CC BC 1⊂∴,D D CC B 11∈∴,这与1111D C B A ABCD -是正方体相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B D 1和1CC 是异面直线.【思路点拨】利用定义与反证法.【答案】已证.同类训练 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如果将它还原为正方体,那么GH EF CD AB ,,,这四条线段所在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有 对.【知识点】异面直线的判定.【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如图:AB 与CD ,AB 与GH ,EF 与GH【思路点拨】平面与空间的相互转化.【答案】3对●活动④ 强化提升,灵活应用例 2 如图,在三棱锥BCD A -中,G F E 、、分别是AD BC AB 、、的中点, 120=∠GEF ,则BD 和AC 所成角的度数为 .【知识点】异面直线成的角.【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依题意知,EG ∥BD,EF ∥AC,所以∠GEF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C 与BD 所成的角,又∠GEF=120°,所以异面直线BD 与AC 所成的角为60°.【思路点拨】通过平行线找到成的角.【答案】 60小结: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一般要有四个步骤:(1)作图:作出所求的角及题中涉及的有关图形等;(2)证明:证明所给图形是符合题设要求的;(3)计算:一般是利用解三角形计算得出结果.(4)结论.简记为“作(或找)——证——算——答”.同类训练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H G F E ,,,分别为1111,,,C B BB AB AA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与GH 所成的角等于________.【知识点】异面直线成的角.【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连接1A B 、1BC 、11A C ,由于EF ∥A 1B ,GH ∥BC 1,所以A 1B 与BC 1所成的角即为EF 与GH 所成的角,由于△A 1BC 1为正三角形,所以A 1B 与BC 1所成的角为 60,即异面直线EF 与GH 所成的角为 60.【思路点拨】通过平行线找到成的角.【答案】 60例3.空间四边形ABCD 中,H G F E 、、、分别是DA CD BC AB 、、、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点】平行公理的应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连接BD ,因为EH 是三角形ABD 的中位线,所以EH ∥BD ,且BD EH 21=;同理FG ∥BD ,且BD FG 21=;所以EH ∥FG ,且EH FG =,所以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思路点拨】通过平行公理产生边与边的关系.【答案】已证.探究:如果再加上条件BD AC =,那么四边形EFGH 是什么图形?(菱形) 拓展:若BD AC ⊥,则四边形EFGH 又是什么图形?(矩形)3.课堂总结知识梳理(1)异面直线的定义、夹角的定义及求法.(2)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3)平行公理及空间等角定理.重难点归纳(1)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判定.(2)平行公理及空间等角定理.(3)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三)课后作业基础型 自主突破1.下列四个命题中错误的是( )A .若直线a 、b 互相平行,则直线a 、b 可以确定一个平面B .若四点不共面,则这四点中任意三点都不共线C .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D .两条异面直线不可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知识点】平行、共线、异面直线等相关命题判断.【数学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解题过程】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或是平行直线.显然答案C 中的命题错误.故选C .【思路点拨】根据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进行判断.【答案】C2.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B A 1与C B 1所在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是( )A .30︒B .45︒C .60︒D .90︒【知识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连接1D C ,则11A B D C ,连接11B D ,易证11B CD ∠就是B A 1与C B 1所在直线所成角,由于11B CD 是等边三角形,因此1160B CD ∠=︒,故选C.【思路点拨】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找到这个平面角.【答案】C3. c b a ,,是空间中的三条直线,下面给出四个命题:①若a ∥b ,b ∥c ,则a ∥c ;②若a与b相交,b与c相交,则a与c相交;③若a⊂平面α,b⊂平面β,则a、b一定是异面直线;④若a、b与c成等角,则a∥b.上述命题中正确的命题是(只填序号).【知识点】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①中,由公理4知,正确;②中,a与c可相交、可平行、可异面,错误;③中,a、b可能平行、相交、异面,故错;④中,a、b可能平行、相交、异面,故错. 【思路点拨】找模型,数形结合.【答案】①4.如图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①BM与ED平行;②CN与BE是异面直线;60角;③CN与BM成④DM与BN是异面直线.以上四个命题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②③④【知识点】异面直线的判定与所成的角.【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由题意画出正方体的图形如图:显然①②不正确;③CN与BM成60°角,即∠ANC=60°,正确;④正确,故选C.【思路点拨】平面图形还原为空间图形.【答案】C5.如图,已知正方体D C B A ABCD ''''-.(1)哪些棱所在直线与直线A B '是异面直线?(2)直线A B '和C C '的夹角是多少?(3)哪些棱所在直线与直线A A '垂直?【知识点】异面直线的基本知识.【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1)由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棱AD 、DC 、CC'、DD'、D'C 、'B'C'所在直线分别与BA'是异面直线.(2)由BB'∥CC'可知,∠B'BA'是异面直线BA'和CC'的夹角,∠B'BA'=45°,所以直线BA'和CC'的夹角为45°.(3)直线A D D C C B B A DA CD BC AB ''''''''、、、、、、、分别与直线AA'垂直.【思路点拨】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基本知识与方法.【答案】(1)C B C D D D C C DC AD ''''''、、、、、;(2)45;(3)A D D C C B B A DA CD BC AB ''''''''、、、、、、、. 能力型 师生共研6.已知三棱锥BCD A -中,CD AB =,且直线AB 与CD 成60角,点N M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知识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如图,取AC 的中点P ,连接PM ,PN ,因为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所以PM ∥AB ,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或其补角)为AB 与CD 所成的角.所以∠PMN (或其补角)为AB 与MN 所成的角.因为直线AB 与CD 成60°角,所以∠MPN =60°或∠MPN =120°.又因为AB =CD ,所以PM =PN.①若∠MPN =60°,则△PMN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PMN =6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60°.②若∠MPN =120°,则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MN =3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30°.综上可知:AB 与MN 所成角为60°或30°.【思路点拨】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找到这个平面角.【答案】 60或30.探究型 多维突破7.如下图所示,点S R Q P 、、、分别在正方体的4条棱上,且是所在棱的中点,则直线PQ 与RS 是异面直线的一个图是________.【知识点】平行、共线、异面直线等相关命题判断.【数学思想】分类讨论与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显然①②平行,④相交,③异面.【思路点拨】根据直线的基本位置关系进行判断.【答案】③自助餐1.如下图所示是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在正方体中,AB与CD的位置关系为( )A.相交B.平行C.异面而且垂直D.异面但不垂直【知识点】直线的位置关系.【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平面图形还原为空间图形,容易观察得出选D.【思路点拨】平面图形还原为空间图形.【答案】D2.下列命题:①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②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组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③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④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知识点】等角定理,公理4的理解与应用.【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由等角定理知道①错误,②③正确;由公理4知道④正确,选C. 【思路点拨】找点线面的关系.【答案】C3.已知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E 为11D C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 与11B A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知识点】异面直线成的角.【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显然1AED ∠为异面直线AE 与11B A 所成的角(或补角),容易求得余弦值为31. 【思路点拨】先找,后证,最后算. 【答案】31 4.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F E ,分别是11,BC AB 的中点,则以下结论:①EF 与1CC 垂直;②EF 与BD 垂直;③EF 与11C A 异面;④EF 与1AD 异面,其中不成立的序号是________.【知识点】直线的位置关系.【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连结A 1B ,在△A 1BC 1中,EF ∥A 1C 1,所以①,②,④正确,③错.【思路点拨】找点线面的关系.【答案】③5.在三棱锥A BCD -中,2==BC AD ,F E 、分别是CD AB 、的中点,2=EF ,则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的角为________.【知识点】异面直线所成角.【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取AC 中点P ,连接PF PE 、.则ABC ∆中,PE ∥BC 且121==BC PE ,ACD ∆中,PF ∥AD 且121==AD PF ,所以EPF ∠为所求.EPF ∆中,2,1===EF PF PE ,所以︒=∠90EPF .【思路点拨】先找,后证,最后算.【答案】︒906.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1)求AC 与D A 1所成角的大小;(2)若F E 、分别为AD AB 、的中点,求11C A 与EF 所成角的大小.【知识点】异面直线所成角.【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1)如图所示,连接B 1C ,由ABCD -A 1B 1C 1D 1是正方体,易知A 1D ∥B 1C ,从而B 1C 与AC 所成的角就是AC 与A 1D 所成的角. ∵AB 1=AC =B 1C ,∴∠B 1CA =60°.即A 1D 与AC 所成的角为60°.(2)如图所示,连接AC 、BD ,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AC ⊥BD ,AC ∥A 1C 1,∵E 、F 分别为AB 、AD 的中点,∴EF ∥BD ,∴EF ⊥AC . ∴EF ⊥A 1C 1. 即A 1C 1与EF 所成的角为90°.【思路点拨】先找,后证,最后算.【答案】(1)︒60;(2) 907.长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21==AB AA ,1=AD ,求异面直线11C A 与1BD 所成角的余弦值.【知识点】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数学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过程】设11C A 与11D B 交于O ,取1BB 中点E ,连接OE , 因为OE //B D 1,所以OE C 1∠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11C A 与1BD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OE C 1∆中,11112OC A C ==,11322OE BD ===,1C E ===,所以2221111cos 2OC OE C E C OE OC OE +-∠===⋅,所以异面直线11C A 与1BD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55.【思路点拨】根据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定义找到这个平面角. 【答案】55。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课件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课件

x
2
y
5
0,
可得 x 3, y 1.
因此 l1与 l2相交,而且交点的坐标为(-3,-1).
例题2.已知直线 l 过点(1,-4)且与直线2x+3y+5=0平行, 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设直线 l 的方程为2x+3y+C=0.由于 l 过点(1,-4),
因此 2 1+3(-4)+C=0
解得C=10. 因此直线 l 的方程为2x+3y+10=0.
北京市中小学空中课堂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高二年级 数学
主讲人 李娜 北京市第八中学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若两条直线 l1 : y=k1x b1,l2 : y k2 x b2
y l2
y l2
b2
l1 b2
O
x
x
O
b1
b1
l1
k1 k2
bk11
=k2 b2
y l2 (l1)
b2(b1 )
(1)l1 : x y 1 0,l2 : 2x 2 y 1 0
1
另解:两条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满足:2
=
1 2
1 1
所以两直线平行.
例题1.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相交, 求出交点坐标:
(2)l1 : x 2 y 1 0,l2 : x 2 y 5 0
解方程组 x 2 y 1 0,
课堂小结
1.通过斜截式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通过一般式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3.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坐标.
人教社作B版业课本
P91练习A第1、2、3题;
谢谢
在 v1 与 v2 共线时,存在实常数 ,使得 v1 v2 因为 v1 与 v2 都不是零向量,所以 0,且

人教版中职数学8.2.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

人教版中职数学8.2.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

例1 判断下列各对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平行或 重合),如果相交,求出交点. (1)l1:y=3x+4,l2:y=3x-4; (2)l1:y=-3,l2:y=1; (3)l1:y=-3x+4,l2:y= x-8.
解:(1)因为两直线斜率都为 3 ,而截距不相等, 所以 l1 与 l2 平行.
(2)因为两直线的斜率都为 0 ,而截距不相等, 所以 l1 与 l2 平行.
(3)当 k1=k2 且 b1=b2 时,则方程组 ① 有多少解? l1 与 l2 有几个交点? l1 与 l2 是什么位置关系?
如果 l1:y=k1x+b1,l2:y=k2x+b2,则
l1 与 l2 相交 k1≠k2; l1 与 l2 平行 k1=k2 且 b1≠b2 ; l1 与 l2 重合 k1=k2 且 b1=b2.
直线


直线
8.2.4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
1.回答下列问题 (1)直线 y=2 x+1 的斜率是 ,在 y 轴上的截距是 ; (2)直线 y=2 的斜率是 ,在 y 轴上的截距是 ; (3)直线 x=2 的斜率是 ,在 y 轴上的截距 .
2.问题 在平面内,两条直线要么平行,要么相交,要么
重合.那么,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条直线,能 否借助于方程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k1-k2)x=-(b1-b2). ②
(1)当 k1≠k2 时,则方程组 ① 有多少解? l1 与 l2 有几个交点? l1 与 l2 是什么位置关系?
用斜率判断直线的位置关系
y y
k1 k2
x x
b1 b2

将方程组 ① 中两式相减,整理得
(k1-k2)x=-(b1-b2) . ② (2)当 k1=k2 且 b1≠b2 时,则方程组 ① 有多少解? l1 与 l2 有几个交点?l1 与 l2 是什么位置关系?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设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设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教学设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定义;(2)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分类;(3)能够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1)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2)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科的兴趣;(2)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位置关系的概念(1)线段的定义和性质;(2)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重合、相交、平行和垂直。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1)通过观察和比较两条直线的斜率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2)通过观察两条直线的截距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3)通过观察两条直线的解析式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4)通过观察两条直线的图象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3.运用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找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并提问学生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

2.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包括重合、相交、平行和垂直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示例。

3.判断方法的引入(15分钟)(1)通过观察两条直线的斜率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介绍斜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给出示例进行讲解;(2)通过观察两条直线的截距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介绍截距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给出示例进行讲解;(3)通过观察两条直线的解析式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介绍解析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给出示例进行讲解;(4)通过观察两条直线的图象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介绍图象判断的方法,并给出示例进行讲解。

4.实践与探究(20分钟)(1)设计一些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充要条件,能够根据直线的方程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掌握两条直线的夹角.(3)能够根据两条直线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4)掌握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和应用.(5)进一步掌握求直线方程的方法.(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运用直线的方程讨论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思想方法.(7)通过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多种推导方法的探求,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2.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是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断;两条直线的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难点是两条直线垂直条件的推导;一条直线到另一条直线的角的概念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本节内容与后边内容联系十分紧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和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圆锥曲线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非常重要.(1)平行与垂直①平行在讨论两条直线平行的问题时,教材先假定了两条直线有斜截式方程,根据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将初中学过的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转化为坐标系中的语言,用斜率和截距重新加以刻画,教学中应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②垂直教材上将直线的斜率转化成方向向量,然后利用向量垂直的条件推出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结合斜率不存在的情况,两条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可叙述为:或一个为0,另一个不存在.(2)夹角①应正确区分直线到的角、直线到的角、直线和的夹角这三个概念.到的角是带方向的角,它是指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与重合时所转的角,它与到的角是不同的,如果设前者是,后者是,则+=.与所夹的不大于的角成为和的夹角,夹角不带方向.当到的角为锐角时,则和的夹角也是;当到的角为钝角时,则和的夹角也是.②在求直线到的角时,应注意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找出与,的倾斜角,关系,得出或,然后由,联想差角的正切公式,便可把图形的几何性质转化为坐标语言来表示,推导出.再由与的夹角与到的角之间的关系,而得出夹角计算公式这种把“形”转化为“数”的方法,是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要认真揣摩.③对于以上两个求角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选用.(3)交点①求两条直线的交点问题就是求它们的方程的公共解的问题,这可以由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定义来理解.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平行、重合,相应的由直线方程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有三种情况:有惟一解、无解、无数多个解.但在实际判定时,利用直线的斜率和截距更方便.若,,则:与相交;且;与重合且.(4)点到直线的距离①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研究点与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工具.教科书借助于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推导过程中,把与两条坐标轴都不平行的线段的长度的计算,转化为与坐标轴平等或垂直的线段长度的计算,从而简化了运算过程.②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推出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③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有多种方法,应鼓励同学们思考,下面介绍一种较简便的方法.如右图,设,过点作直线的垂线,垂足为,则有即得,即,.当时,上述公式也成立.(5)当直线中有一条没有斜率时,讨论平行、垂直、角、距离的问题,不必套用以上结论,这时可结合图形几何性质;直接求解.二、教法建议1.本节知识与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知识和三角知识联系非常紧密,教学时应加强启发和引导.如学生对两条直线的平行同位角相等的条件已经非常熟悉,因此在研究两直线平行时,应引导学生迅速建立联系:同位角—倾斜角—斜率(直线方程).又如,在求到的角时,根据图形中角的关系,建立与倾斜角和的联系(有且只有或两种情况),进而借助三角建立与斜率的关系,得出公式. 2.本节内容中在研究两直线的垂直条件时,由于采用向量这一更高级的工具来处理,显得既简单又深刻.所以教学中应注意向量工具的运用,可让学生尝试用向量推导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3.本节内容新概念不多,但要求推导的内容不少,教学时要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思想,重点放在思路的探求和结论或公式的运用上.本节不少内容可安排学生自学和讨论,还要适当增加练习,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公式,增强学生动手计算的能力.本节还要加强根据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的教学.4.不仅要使学生熟悉用斜率求两直线夹角的公式,也要掌握根据直线方程系数求夹角的方法(即教材中例6的方法),同时会根据所给条件选用.5.已知两直线的方程会求其交点即可,不必研究两直线方程系数与位置关系之间的关系.6.在学习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时,可利用课余时间发动学生寻找更多的推导公式的方法,并通过寻找多种推导公式的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7.本节学完以后学生可以解决很多较复杂、较综合的问题,如对称问题、直线系过定点问题、光路最短与足球射门角度最大等最值问题.教学中应适当安排一些这样的内容,以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课题: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目标:(1)理解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2)会求点到直线的距离.(3)在探索点到直线距离公式推导思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探索的精神.教学用具:计算机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引入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过点作的垂线,与垂足之间的长度【问题1】已知点(-1,2)和直线:,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由学生分析、解答)分析:先求出过点和垂直的直线::,再求出和的交点∴如果把问题1一般化就有如下问题:【问题2】已知:和直线:(不在直线上,且,),试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二、点到直线距离分析1:要求的长度可以象问题1的解法一样,利用两点的距离公式可以求的长度.∵点坐标已知,∴只要求出点坐标就可以了.又∵点是直线和直线的交点又∵直线的方程已知∴只要求出直线的方程就可以了.即:←点坐标←直线与直线的交点←直线的方程←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这一解法在课前由学生自学完成,课上进行评价总结)问:这种解法好不好,为什么?根据学生讨论,教师适时启发、引导,得出分析2:如果垂直坐标轴,则交点和距离都容易求出,那么不妨做出与坐标轴垂直的线段和,如图1所示,显然相对而言,和好求一些,事实上,设到直线的距离为,坐标为,坐标为,则易求:,所以:,所以: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所以:(至此问题2已经解决)公式的完善.容易验证(由学生完成):当,即轴时,公式成立;当,即轴时,公式成立;当点在上时,公式成立.公式结构特点师生一起总结:(1)分子是点坐标代入直线方程;(2)分母是直线未知数、系数平方和的算术根.类似于勾股定理求斜边的长三、检测与巩固练习1(1)到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_.(2)到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3)用公式解到直线的距离是______.(4)到直线的距离是_________.订正答案:(1)5;(2)0;(3);(4).练习21.求平行直线和的距离.解: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如,则两平行线的距离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因此,==【问题3】两条平行直线的距离是否有公式可以推出呢?求两条平行直线与0的距离.解:在直线上任取一点,如则两平行线的距离就是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2).因此,==注意:用公式时,注意一次项系数是否一致.四、小结作业1、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及其推导;师生一起总结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过程:2、利用公式求点到直线的距离.3、探索两平行直线的距离4、探索“已知点到直线的距离及一条直线求另一条直线距离.作业:P5413、14、16思考研究:运用多种方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了解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b.掌握直线之间平行、相交、重合的概念;c.能够判断给定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推理和判断的能力;b.培养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操作的能力;c.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平行、相交、重合。

2.判断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入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吗?b.让学生自由讨论或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学习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15分钟)a.在黑板上画出两条直线A和B,并标出直线上的两个点C和D。

b.提问:直线A和直线B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c.引导学生观察直线A和直线B的形状,然后告诉学生直线A和直线B相交。

d.画出直线C和直线D,并标出两个点E和F。

e.提问:直线C和直线D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f.引导学生观察直线C和直线D的形状,然后告诉学生直线C和直线D平行。

g.画出直线E和直线F,并标出两个点G和H。

h.提问:直线E和直线F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i.引导学生观察直线E和直线F的形状,然后告诉学生直线E和直线F重合。

3.情境探究(30分钟)a.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些已经画好的直线图形。

b.让学生观察图形中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讨论判断依据。

c.利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提问和解答问题。

d.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判断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方法。

e.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判断依据,提高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与讲解(20分钟)a.给学生放一些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相关案例,并让他们自行判断。

b.让学生上台依次解答,并且解答正确的学生进行讲解。

c.引导学生总结判断直线之间位置关系的方法和规律。

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4.1用空间向量研究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教学设计)-高二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1.空间中点、直线和平面的向量表示
我们知道面图形等是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因此,为了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儿何问题,首先要用向量表示空间中的点、直线和平面.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问题1:如何确定一个点在空间的位置?
思考:
如何用向量表示空间中的一个点.
如图1.4-1,在空间中,我们取一定点 作为基点,那么空间中任意一点 就可以用向量 来表示.我们把向量 称为点 的位置向量.
(2)蕴含的思想与方法
对于距离问题,由于前面已研究了两点间的距离,本单元利用向量投影统一研究其余距离问题,其中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是核心,其他距离问题都可以转化为这两类距离进行求解.对于角度问题,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统一将这些角度化归为这些向量之间的夹角,进而利用向量的数量积解决问题.
(3)能归纳出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并自觉地运用“三步曲”解决立体几何中的问题;通过用向量方法、综合几何方法从不同角度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体会向量方法的优势以及向量及其运算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作用.
三、单元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
学生在“立体几何初步”的学习中,对于距离和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但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在本章前面的学习中,也已经利用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空间向量基本定理等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几何问题,但对于其中的向量方法体会还不够深刻,对于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也达不到熟练运用的程度,特别是在解决综合性问题时,常常对其中的第一步“建立立体图形与空间向量的联系,用空间向量表示问题中涉及的点、直线、平面,把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向量问题”缺乏经验和体会.
(3)培育的数学核心素养
通过本单元求解距离和掩度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归纳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三步曲”,并自觉地运用“三步曲”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向量及其运算在解决立体几何问题中的作用和普适性,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素养.

七年级数学下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4.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尊重、倾听、表达、沟通。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通过呈现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如墙面瓷砖、道路交叉等,让学生感知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回顾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发现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其性质。
教学活动:
(1)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
作业要求:
1.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书写工整、清晰。
2.提高题和拓展题可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但仍需独立完成作业。
3.实践题需将观察和设计的过程拍照或绘图,并在作业中附上简要说明。
作业上交时间:下周一下午放学前。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基本的几何图形绘制。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行巩固和提升。
在认知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但仍有待提高。他们对几何图形充满好奇,对探索几何性质具有一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发现几何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目标: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教具或多媒体展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直观感受。

高教版中职数学下册8.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1

高教版中职数学下册8.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word教案1

【课题】8.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2)能应用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解题.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教学难点】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及应用.【教学设计】从初中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平行的知识出发,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讲解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介绍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学生容易接受.知识讲解的顺序为:.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倾斜角相等⇔9090⎧≠⇔⎨=⇔⎩ooαα倾斜角斜率相等;倾斜角斜率都不存在.教材都是采用利用“斜率与截距”判断位置关系的方法.其步骤为:首先将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方程,再比较斜率与截距进行位置关系的判断.例1就是这种方法的巩固性题目.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教材没有介绍利用直线的一般式方程来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例2是利用平行条件求直线的方程的题目,属于基础性题.首先利用平行条件求出直线的斜率,从而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最后将方程化为一般式方程.简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蕴含着“解析法”的数学思想,要挖掘.【教学备品】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过程】过 程行为 行为 意图 间8.3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一)*创设情境 兴趣导入 【知识回顾】我们知道,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重合.并且知道,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时,“同位角相等”是“这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 【问题】两条直线平行,它们的斜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呢质疑 引导 分析思考启发 学生思考10 *动脑思考 探索新知 【新知识】当两条直线1l 、2l 的斜率都存在且都不为0时(如图8-11(1)),如果直线1l 平行于直线2l ,那么这两条直线与x 轴相交的同位角相等,即直线的倾角相等,故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反过来,如果直线的斜率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的倾角相等,即两条直线与x 轴相交的同位角相等,故两直线平行.当直线1l 、2l 的斜率都是0时(如图8-11(2)),两条直线都与x 轴平行,所以1l //2l .当两条直线1l 、2l 的斜率都不存在时(如图8-11(3)),直线1l 与直线2l 都与x 轴垂直,所以直线1l // 直线2l .讲解 说明引领分析思考 理解带领 学生 分析图8-11(1)【教师教学后记】。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

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公开课-优质课(人教版教学设计)4.2直线、射线、线段(第1课时)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2.内容解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事实,这个事实很好地刻画了直线的特性,是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实用性的典型体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是图形与几何领域首次用“公理”的方式确定一个结论,是公理化思想的起点.直线、射线、线段都是重要而基本的几何图形,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本质区别.它们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画法、计算等,都是重要的几何基础知识,是研究后续图形与几何以及其他数学知识必备的基础.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其本质是几何语言的运用,蕴含了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再用“图形文字符号”层层抽象简化的数学语言来表示这一模型的思想方法,是学好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必备条件.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二、教材分析学生在前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所以本课直接从探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一基本事实展开研究.在学生经过动手实践、抽象概括得到这一结论后,又经由过程举出应用实例来表现图形多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应用价值.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教材着重介绍了“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用两点表示直线”两种方法,表现了符号语言的合理性和简洁性.在此基础上,教材又综合运用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来介绍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干系.对直线的研究完成当前,紧接着介绍了射线、线段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实现了知识的类比迁移,以给学生一个完整、系统的认识.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几何语言的研究,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基本做到能懂、能画、能说,为此要将学生的自主研究与教师的讲授示范有机结合,要给学生以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的示范.13、教学目标和目标解析1.教学目标(1)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2)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掌握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3)初步体会多少语言的应用.2.目标解析(1)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可以自主探索得出这一事实,并且理解“确定”含义中的存在性与唯一性,经过两点肯定有一条直线,而经过两点只有一条直线;能举出一些实例,说明这一事实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学生可以按照表示方法精确画出直线、射线、线段,端点及延长情况表达准确;恰被挑选大写或小写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并能感受到这样表示的合理性.(3)学生能够根据图形选择恰当的文字或符号,准确描述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能够理解文字或符号所表达的图形及关系,并将它们用图形直观表示出来,化“无形”为“有形”.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于直线、射线、线段已经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比较粗浅,需要通过进一步研究提高到理性认识.其中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是首次用符号来表示几何图形,学生没有相关经验,再加上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多,要求不一,容易混淆,学生会感到困难.几何语言的研究,学生要经历“几何模型图形文字符号”逐步加深的过程,尤其符号语言是对文字语言的简化和再次抽象,是七年级学生未曾经历过的体验.除此以外,本节课学生还会经历“符号文字图形”的转换,既要理解几何语句的意义并能建立几何语句与图形之间的联系,又要将它们用图形直观的表示出来,也是比较困难的研究任务.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并安排形式多样的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符号文字图形”三种数学语言的自如转换,融会贯通.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及三种几何语言之间的转换.五、教学支持条件分析画图是本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除采用信息技术(PPT)提高课堂效率外,教师要多演示、多示范,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六、教学过程设计1.以旧悟新,探究新知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体等概念,让我们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将从直线、射线、线段开始深入研究常见的几何图形,研究它们的表示方法、性质特点、实际应用等,可以让我们对图形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更科学地利用几何知识从事生产生活.比如,建筑工人砌墙时,常常在两个墙脚的位置划分插一根木桩,然后拉一条直的参照线.工人徒弟为何这样做?有甚么道理呢?问题1结合以上情境,探究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图,经过一点O画直线,能画几条?经过两点A,B 呢?动手试一试.(2)对比两个结果,你发现经过两点画直线有什么现象?怎样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呢?学生画图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派学生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师生共同归纳: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简单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实践,由学生自主发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有利于学生对这一基本事实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经历“动手实践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体会知识的产生和发展.(3)如果经过两点任意画曲线或折线,试一试能画几条?想一想这又说明什么?学生画图后相互交流.【设计意图】与“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形成鲜明对比,让学生理解这个基本事实是对“直线”特性的刻画,从而更准确把握直线的性质.(4)怎样理解“确定”一词的含义?学生自力思考后讨论交流,并尝试阐述.教师明确:“确定”可以解释为“有且唯一”,“有”意味着存在;“唯一”意味着唯独.【设计意图】“确定”是具有特定数学意义的词汇,要让学生准确把握它的双重意义:“存在”且“唯一”.3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5)想一想,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原理的例子,与同学交流一下.教师参与学生讨论交流,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用两个钉子可以将木条固定在墙上;把墨盒两端固定,木工师傅就可以弹出一条笔直的墨线;植树时只要定出两个树坑的位置,就能使同一行树坑在一条直线上……【设计企图】加深学生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理解,并体会这一事实的实用价值.2.研究语言,丰富新知问题2为了便于申明,多少图形一般都要用字母来表示.用字母表示图形,要符合图形自身的特性,并且要规范.经由过程以往的研究,我们知道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点.那末结合直线自身的特性,请同学们想一想,该怎样用字母表示一条直线呢?结合以上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然后独立完成下面的任务:(1)用分歧的方法表示下面这条直线.(2)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把错误的改正过来:①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②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b”;③一条直线既可以记为“直线AB”又可以记为“直线BA”,还可以记为“直线m”.(3)归纳出直线的表示方法.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小组内讨论、纠正,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并明确直线的表示方法.本环节教师应关注:要强调大小写字母的区别使用.【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得出直线的表示方法,教师再结合学生易犯的错误加以规范,利于学生准确掌握.(4)想一想,用两个点表示直线合理吗?为何?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并尝试阐述:因为符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所以是合理的.【设计意图】使学生理解表示方法的合理性.问题3研究图形与多少知识,不仅要认识图形的外形,还要研究图形之间的位置干系.4图1图2(1)观察图1,然后选择恰当的词汇填空:①点O在直线l____________(上、外);直线l____________(经过、不经过)点O.②点P在直线l____________(上、外);直线l____________(经过、不经过)点P.(2)总结出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完成后尝试回答;教师点评纠正,并明确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练1用恰当的语句描述图中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练2按照以下语句画出图形:①直线EF经过点C;②点A在直线l外.学生相互纠正,教师点评.(3)如图2,尝试描述直线a和直线b的位置干系,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明确: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4)根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①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P;②三条直线m,n,l 相交于一点E.学生完成画图并彼此纠正;教师板书示范.练3用恰当的语句描述图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本环节教师应关注:几何语言的研究,既要让学生动手画,又要让学生开口说,由模仿逐步过渡到自发运用,在亲身体验中学会语言,掌握概念.【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主探索并掌握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5相交的概念;通过及时练,研究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的转化,培养学生几何语言的运用能力.3.类比迁移,拓展新知问题4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想一想应怎样表示射线、线段?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索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然后回答以下问题:(1)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射线和线段:(2)“一条射线既可以记为射线AB又可以记为射线BA”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怎样由线段AB得到射线AB和直线AB?教师检验学生的研究成果,强调表示射线时应注意字母的顺序.【设计意图】以直线的表示方法为认知基础进行类比迁移,明确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问题(3)揭示了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4.综合练,巩固提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线段AB与射线AB都是直线AB的一部分;②直线AB与直线BA是同一条直线;③端点相同的两条射线一定是统一条射线;④把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射线,把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可得到直线.(2)按以下语句画出图形:①点A在线段MN上;②射线AB不经过点P;③经过O点的三条线段a,b,c;④线段AB,CD相交于点B.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纠正.【设计企图】经由过程综合练,巩固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表示方法的掌握;着重练文字语言向图形语言的转化,提高多少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5.回忆小结,自我完善6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你掌握了关于直线的那一个基本事实?(2)简单叙述一下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设计企图】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忆,以凸起重要的知识技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理清知识脉络,以利于良好研究气的养成.布置作业:题4.2第3,4题.七、目标检测设计1.下列语句准确规范的是( ).A.直线a,b相交于一点mC.延长射线AO到点B(A是端点)B.延长直线ABD.直线AB,CD相交于点M【设计意图】规范表示方法;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延伸情况的理解.2.如图,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1)图中有几条直线,怎样表示它们?(2)图中有几条线段,怎样表示它们?(3)射线AB与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吗?(4)图中共有几条射线,写出以点B为端点的射线.【设计企图】考查学生对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认识和表示方法.3.在统一平面内有三个点A,B,C,过其中任意两个点画直线,可以画出( )条直线.A.1B.2C.1或3D.无法确定【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分情况考虑同一平面内三个点的位置关系.4.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画直线AB,CD交于E点;(2)连接线段AC,BD交于点F;(3)连接线段AD,并将其反向延长;。

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

空间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说课稿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人教社A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的内容:《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我将按照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说明、教学设计说明六个部分向大家介绍。

一、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立体几何中最基本的位置关系。

它是在平面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面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同时,通过画平行线的方式,使两条异面直线移到同一平面的位置上,是研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及判定空间平行关系时经常要使用的方法。

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研究过相交直线和平行直线的概念,对它们已经很熟悉。

但是,从具体实例抽象出异面直线的概念是非常困难的。

三)教学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两支铅笔、白纸板,教师需要准备长方体模型、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1.通过观察实物,并借助长方体模型,理解异面直线的概念,了解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经历异面直线的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体会将空间问题平面化的思想方法。

3.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是有用的,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异面直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异面直线的概念及异面直线所成角。

四、教学过程一)概念形成问题1:同一平面内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请问: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板书: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实例引入: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运河大桥和运河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齿轮的两轴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发现,直线与直线存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位置关系。

学生可以举出实例或动手操作来直观感知。

2)观察思考: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线段A1B所在直线与线段CC1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如何?(是相交吗?还是平行?)老师:异面直线是指不在同一平面内或在两个平面内但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活动如图所示,在长方体教室中,观察并思考:直线a、b、c、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观察发现,直线b、c、d在同一平面内,其中直线b、讲解例1 如图所示,点E 、F 分别是矩形 ABCD 的边BC 、AD 的中点,点C 、H 分别是MB 、MA 的中点,M ∉平面BD . 求证:GH // EF .证明 因为点E 、F 分别是矩形 ABCD 的边BC 、AD 的中点,所以 AF // BE ,且AF =BE .故四边形 ABEF 是平行四边形,EF // BA .又因为点G 、H 分别是ΔABM 的边MB 、MA 的中点,所以GH // BA .根据平行线的传递性可知, GH // EF .提问引导讲解强调指导2.相交直线图中所示长方体教室中,直线d 与直线b 相交于一点, 且互相垂直.空间中其他相交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我们知道,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成为相交直线,当l 与m 相交于点A 时,可简记作 l ∩m =A .两条相交直线所形成的最小正角称为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如图所示.显然,θ∈02π⎛⎤⎥⎝⎦,,并且角θ及其对顶角均为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规定:两条平行直线缩成的角为0.因此,两条共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2π⎡⎤⎢⎥⎣⎦,.讲解例2 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如图.(1)分别求AB 与D 1C 1、BD 所成的角的大小;(2)直线AB 与BD 所成的角和直线A 1B 1与D 1B 1所成的角是否相等?解 (1)因为AB // D 1C 1,所以AB 与D 1C 1所成的角为0. 又正方体的各面都是正方形, BD 为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 所以4ABD π∠=,即AB 与DB 所成的角的大小是4π.(2)显然,直线AB 与BD 所成的角为∠ABD ,直线A 1B 1与D 1B 1所成的角∠A 1B 1D 1.因为4ABD π∠=,1114A B D π∠=,所以∠ABD =∠A 1B 1D 1,即直线AB 与DB 所成的角和直线A 1B 1与D 1B 1所成的角相等.提问引导讲解强调指导 一般地,如果两条相交直线l 1与l 2分别平行于另外提示练习4.2.11.观察自己的教室,找出其中的平行直线、相交直线、共面直线.2.如图所示,己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直线A 1B 1与DD 1相交;(2)直线AD 与CC 1平行;(3)直线AB 与D 1B 1相交;(4)直线B D 与B 1D 1平行.3.顶点不共面的四边形称为空间四边形.如图所示,点E 、F 、G 、H 分别是空间四边形 ABCD 中 AB 、BC 、CD 、DA 的中点.求证: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4.设E是长方体ABCD-A1B1C1D1的上底面A1B1C1D1内一点.如图所示,试过点E作直线l、m,使得l∥BC,m∥AC.5.如图所示,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3AB ,BC=1,CC'=2.求:(1)直线A'D'与直线B'D'所成的角的大小;(2)直线BC与直线B'C'之间的距离.4.2.2 异面直线图中所示长方体教室中,可以直观地看出直线a与直线d不同在任何一平面内,是异面直线,能否有更准确的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观察异面直线a与d,直线a在黑板所在平面α内,直线d经过平面α外一点D和平面α内一点B,但直线a 不经过点B.于是得到:异面直线判断定理过平面外一点和平面内一点的直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已知:如图,M∈n且M∉α,P∈n且P∈α,m⊆α,P∉m.求证:m和n是异面直线. 讲解说明展示图像引发思考证明假设n和m共面,记它们所在的平面为β,则由M∈n可知M∈β.但是M∉α,因此α和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由P∈n可知P∈β,又P∉m,因此,β是经过直线m及其外一点P的平面,而这就是平面α,与α和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相矛盾. 所以,m和n是异面直线.在画异面直线时,除图(1)画法外,我们还常把表示两条异面直线的线段分别画在不同的平面内,并且使它们既不相交也不平行,如图(2)和(3)中的异面直线m与n. 分析讲解讲解展示指导例3 写出三棱锥D-ABC中与直线AB异面的直线.解因为AB⊆平面ABC,C∈平面ABC,C∉AB,D∉平面ABC,所以DC与AB是异面直线. 提问引导讲解强调指导对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可用夹角大小定量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对于平面的两条平行直线,可用距离定量描述它们之问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对于两条异面直线,如何定量描述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呢?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己知两条异面直线a与b,如图(1)所示.在空间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a'∥a,b'∥b,得到两条相交直线a'和b',如图(2)所示.我们把相交直线a'与b'所成的角θ称为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在作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时,常在其中的一条讲解说明展示图像帮助思考直线上取一点O ,过点O 作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如图所示.由平面内两条直线所成角的范围可知,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取值范围是02π⎛⎤⎥⎝⎦,.特别地,当两条异面直线a与b 所成的角为2π时,称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作a ⊥b .讲解强调例4 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求下列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1)AB 与DD 1 ;(2)A 1C 1与BC .解 (1)因为正方体的各个面都是正方形,所以AA 1∥DD 1 . 又AA 1与AB 相交于点A ,故∠A 1AB 就是异面直线AB 与DD 1所成的角.因为∠A 1AB 是直角,所以异面直线AB 与DD 1所成角的大小为2π.(2)因为B 1C 1∥BC ,且A 1C 1与B 1C 1相交于点C 1, 所以∠A 1C 1B 1就是异面直线A 1C 1与BC 所成的角.在Rt ΔA 1B 1C 1中, ∠A 1B 1C 1=4π.因此异面直线A 1C 1与BC 所成角的大小为4π. 提问引导讲解强调指导分析观察正方体可以发现,正方体中与异面直线 AB 、DD 1都垂直的棱有AD 、A 1D 1、B 1C 1、BC ,其中只有AD 与异面直线 AB 和DD 1同时垂直且相交.讲解说明展示图像例5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C1C=1,求异面直线A1B1与BC之间的距离.解因为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六个面都是矩形,所以B1B⊥A1B1,B1B⊥BC.又B1B∩A1B1=B1,B1B∩ BC=B,所以线段B1B是异面直线A1B1与BC的公垂线段.因为B1B=C1C=1,所以A1B1与BC之间的距离等于1.综上,我们从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和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两个方面定量描述了两条异面直线的位置关系. 提问引导讲解强调指导分析练习4.2.21.关于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没有交点的两条直线平行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相交C.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D.两平行直线a、b分别在平面α、β内,则a、b是异面直线2.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指的是( )A.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直线B.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相交直线C.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且夹在两交点之间的线段D.与两条异面直线都相交的所有直线3.在图中,分别给出异面直线m与n所成的角的一种画法. 提问巡视指导(2)直线A D与CD之间的距离.引导提问说明。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简案表时间2019.3.8 备课组初一数学设计教师xxx科目数学课题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垂直概念,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有关垂直的一些性质.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中提炼、动手操作、观察交流、猜想验证、简单说理等活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善于举一反三,学会运用类比、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解决新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反之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通过“简单说理”体会数学的抽象性、严谨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垂直的概念、画法和性质.难点: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教学过程目标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掌握垂直概念,掌握有关的符号表示.1、阅读课本41页,理解垂直的定义,垂直的符号表示.完成导学案自学部分内容.2、分组活动,完成两个活动.活动一:你能用折纸的方法折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试试看!活动二:如果只有直尺,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吗?合作探究1 进一步理解掌握垂直的定义交流:探索垂线的不同画法及相应的依据.教师点拔活动一: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拔:折纸时,只要把平角二等分为两个直角,就能得到相互垂直的两条折痕.活动二:学生交流后教师点拔:在方格纸上画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方格纸本身互相垂直的线条.合作探究2 探索掌握垂直的一些性质1、学生在导学案上独立完成后交流:如图,点A在直线l上,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你能画出多少条?如果点A在直线l外呢?结论:平面内,经过一点_____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你知道体育课上老师是怎样测量跳远成绩的吗?让学生上台示范如何测量.2、看图直接回答:如图,点P是直线l外一点,PO⊥l,O是垂足,点A、B、C在直线l上,比较线段PO、PA、PB、PC的长短,哪一条线段最短?讨论:通过观察、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最短。

初中两直线位置关系教案

初中两直线位置关系教案

初中两直线位置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 在演示——操作——验证——解释应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

3.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掌握判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内涵,发展空间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如街道上的电线杆、黑板上的直线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 新课讲解:(1)讲解相交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如果有一个交点,那么它们就是相交的。

(2)讲解互相平行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如果没有交点,那么它们就是互相平行的。

(3)讲解互相垂直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的夹角是90度,那么它们就是互相垂直的。

3. 实例演示:利用教具进行实例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

4. 学生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不同位置关系的直线,并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5.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判断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四、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直线位置关系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演示、学生操作、课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这些概念,避免产生混淆。

同时,还需加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9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9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七年级上册《3.9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3.9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及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判断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并对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判断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判断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相交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判断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理解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和相交的性质。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判断直线位置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形资料和实例。

2.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直线位置关系的掌握情况。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路线、规划场地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直线位置关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技术应用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能够使用几何绘图工具画出两条直线并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3.能够在计算机上使用Geogebra教具并利用工具绘制两条直线并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4.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通过探索两条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1.了解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2.了解两条直线的相交关系3.了解两条直线的重合关系四、教学难点1.利用计算机绘图工具Geogebra绘制出平行,相交和重合两条线段,并判断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2.通过实际计算证明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2.示范法3.实验探究法4.计算机辅助教学法六、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根据教学内容,老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些? 如何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2. 观察两条线段的位置关系老师现场使用黑板和粉笔或者PPT,绘制出其中的两条线段,让学生感性认识这两条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

3. 讲解和总结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老师讲解平行,相交和重合三种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4. 利用计算机绘制两条直线并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老师将计算机开机并打开Geogebra教具,依次进行以下操作:1.绘制一个直线。

2.绘制另一个直线。

3.判断两个直线是否平行。

4.判断两个直线是否相交。

5.判断两个直线是否重合。

5. 进一步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老师提供以下问题,供学生进行探究:1.只有两个角度完全相等的直线才能存在于同一平面上吗?2.存在两个不相等的角度相等的直线吗?3.两根不同的针对立放在桌子上,它们的位置关系是什么?6. 计算练习老师提供练习题供学生完成,通过计算练习加深学生对直线位置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通过计算机教具Geogebra进行绘图和计算,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4 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一)
【教学目标】
1. 会求两条直线的交点,理解两条直线的三种位置关系(平行、相交、重合)与相应的直线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无解、有唯一解、有无数个解)的关系.
2. 掌握用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
3. 让学生从学习中体会到用代数方法研究几何图形性质的思想,体会代数与几何结合的数学魅力.
【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平行或相交的条件.
【教学难点】
求两条直线的交点.
【教学方法】
这节课主要采用讲练结合、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本节课首先通过问题引入本节要研究的内容,在讨论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与相应的直线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对应关系后,进一步研究了用直线的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