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教案-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组成001 精品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及化学式。

2. 实验探究水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 课件。

4.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的电解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水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4. 练习与巩固: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点评并解答学生疑问。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与生命起源的关系。

2. 介绍水的净化方法,让学生了解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八、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水的组成及化学式。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

九、作业布置:1. 完成练习题。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十、板书设计:水的组成氢元素+ 氧元素→水(H2O)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掌握水的组成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水化学式H2O的认识。

补充和说明:在教学目标中,要明确学生需要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要掌握水的化学式H2O,理解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比例关系。

二、教学重点:重点关注水的组成及化学式,以及实验探究水的方法。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水的概念;2. 掌握水的组成及分子结构;3. 了解水的性质及用途。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2. 运用分子模型探究水的组成;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水资源的珍惜意识;2. 提高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章以水的组成为主题,通过学习水的组成、分子结构、性质及用途等内容,使学生掌握水的相关知识。

2.2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问题,能够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3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概念,掌握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探究水的性质及用途。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以生活中常见的水资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3.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水的概念、组成和分子结构。

3.3 实验观察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变化。

3.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3.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强调珍惜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理解程度。

4.2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九年级化学》课本。

5.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

5.3 课件制作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及用途的课件,辅助教学。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阐述水的组成、分子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6.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水的沸腾、蒸发等实验,演示水的性质变化。

6.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现象,分析水的性质及用途。

6.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水的组成和性质。

6.5 案例分析通过水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关注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能运用水的组成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

2. 难点:电解水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解释。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进行教学。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解水装置、试管、酒精灯、导管等。

2. 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2. 讲授新课讲解水的组成,展示水的分子式H2O,解释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 实验演示进行电解水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水的组成。

5. 总结提升讲解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强调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 练习巩固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水的组成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

8.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掌握了水的组成的知识?2. 实验操作是否顺利,学生能否正确观察和解释实验现象?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4. 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时,是否能正确运用水的组成知识?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水的组成的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准备。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程度。

九、课堂练习1. 选择题:(1) 水是由下列哪些元素组成的?A. 氢元素B. 氧元素C. 氢元素和氧元素(2) 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是哪种气体?A. 氢气B. 氧气C. 氢气和氧气2. 简答题:(1) 请简述水的组成。

(2) 请解释电解水实验的现象。

十、课后拓展1. 研究其他物质的组成,了解不同元素组合形成的化合物。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

《水的组成》教案(精选6篇)《水的组成》篇1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认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及其它初步知识;通过对水组成的分析实验,巩固和提高基本实验操作能力。

2.知识技能: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种物质的化学式并非臆造而是根据实验结果所得。

3.科学品质:通过对熟悉的水进行科学的认识和研究,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据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原子、分子、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2.难点:电解水实验及其对实验扒论的理解。

实验准备课本第48页[实验3-1][实验3-2]教学用品水槽、试管、直流电源、带电极的导线、烧杯;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小黑板出示)(提问)1、下列符号的意义:(追问2的意义)h____,2h_____,h2_____,2h2_____,h2o_____,2h2o____。

2.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氢、氧无素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二、引入新课(引言)我们已学了水的化学式h2o,通过第2 题的练习,知道了水是由氢、氧两种无素组成,也会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无素的质量比是1:8,但事实是否如此?三、新课讲授1.水的物质性质(观察)展示一杯纯净的水。

引导学生按照氧气的物理性质顺序认识论述水的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第47页水的物理性质。

(小结)(1)常温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2)凝固点:0℃,沸点:100℃;(3)1标准大气压下,4℃时密度最大为1g/ml。

(4)冰的密度比水小。

2.水的组成(实验)课本[实验3-1](观察)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出现。

(讨论)正、负两极管内分别为什么气体?如何检验?(实验)课本[实验3-2](观察)用点燃的木条分别进行检验,可以观察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能使点燃的木条燃烧得更旺;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小结)由此可见,阳极(正极)产生氧气,阴极(负极)产生氢气。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

《水的组成》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教学难点:理解水分子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原子数量关系。

三、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和提问法进行教学。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烧杯,一个水分子模型,若干氢气球和氧气球。

2. 教学工具:PPT。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实验演示:(1) 向学生展示氢气球和氧气球,让学生观察它们的性质和特点。

(2) 向学生演示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亲眼看到水分子在通电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3. 知识讲解:(1) 向学生讲解水的组成元素,即氢元素和氧元素。

(2) 向学生讲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并通过水分子模型进行4. 课堂练习:(1) 让学生回答问题:水由哪两种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几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2) 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元素和水分子结构。

6.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讲解水的组成,并完成家庭作业。

六、教学拓展1. 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解释氢元素和氧元素在化学式中的表示方法。

2. 探讨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如液态、固态和气态,以及相应的物理性质。

七、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加热至沸腾,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水的沸腾过程,掌握水的沸点。

八、互动提问1. 教师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水的沸点是多少?2.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九、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结构以及水的沸点。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通用10篇)初中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1一、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实验活动分析水的组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电解水实验装置、火柴、图片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电脑显示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素材(与水有关的风景图片如水电站、喷灌图、水产养殖、海滨浴场、教材第三单元的封面、太空中看地球的照片)提问:我们欣赏到的资料的主题是什么?了解水的分布及作用[提问]你们知道哪些地方存在水吗?[追问]还有什么地方有水?结合教材P46的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提问:(1)水对于我们人类重要吗?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水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2)水除了可以孕育和维系生命,还有什么作用?总结水的用途: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第2自然段。

内容1:实验探究水的组成[过渡语]水如此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它的组成。

(1)水在化学中用H2O表示,大胆猜测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如何来证明一种物质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呢?提供资料:氧汞→汞+氧气告知学生: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提问:回忆如何检验氧气?指导学生自学教材P47第2自然段学习氢气的性质及检验方法。

(3)展示电解水装置,开始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由于此实验速度较慢,反应开始一会后,可配合此实验的录像课件,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正氧负氢,体积比1:2,写出此反应文字表达式,说出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

内容2:(电解水的过程中)学习研究水的组成的思路。

从上述思路中我们整理出科学探究过程提出假设→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现象论证→结论推理内容6:体验感悟,形成概念:提问:自然界中的'水如:河水,矿泉水…等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氢气,氧气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强调:如果只说水就指的是纯净物。

以水、氢气、氧气为例让学生说出它们组成上的不同,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

《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水的定义和特性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水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用途和重要性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通过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讲授水的概念和特性:讲解水的定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用途和重要性,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二章:分子的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分子在水中扮演的角色。

2.2 教学内容分子的定义和特性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分子的概念和特性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2.4 教学活动复习水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水的定义和特性。

引入分子概念:讲解分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理解分子的概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三章:原子和离子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2 教学内容原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的定义和特性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3.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原子的概念和特性以及离子的定义和特性。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3.4 教学活动复习分子的概念: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提醒学生分子的概念和特性。

引入原子概念:讲解原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概念。

讲解离子概念:介绍离子的定义和特性,让学生了解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离子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分享各自的观点。

第四章:水分子的组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让学生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

4.2 教学内容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为2:1。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水分子的组成和氢原子与氧原子的比例。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水的组成.docx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水的组成.docx

最新整理初中科学教案水的组成
水的组成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
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
教、学预设调控对策
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
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
一、水的电解:
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
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
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
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
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
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
3、实验结论
补充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二、水的重要性质:
颜色沸点
气味凝固点
状态水的异常现象
讨论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其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水的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

2. 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水的制备和纯化:蒸馏、过滤、离子交换等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水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2. 难点:水的分子结构,离子交换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水的组成和性质。

2.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生动形象地展示水的制备和纯化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水的组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水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 实验演示:进行水的制备和纯化实验,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探讨水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7. 课堂小结:通过问题驱动,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8.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性质和制备方法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九年级化学》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pH试纸等。

3. 多媒体教学资源:课件、实验视频、图片等。

4. 网络资源:相关科普文章、实验报告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 讲解水的制备和纯化方法,如蒸馏、过滤、离子交换等。

3. 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水的制备和纯化过程。

4.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5. 讲解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结果。

6.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收获。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通用1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化学《水的组成》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

(2)知道氢气的有关性质,能说出氢气验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能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判断。

从水的电解的实验探究中,学会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进一步得出结论。

在合作与讨论中,学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电解水的实验。

教学难点: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归纳、分析得出水的组成教学准备: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木条、酒精灯等。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引课由海水燃烧的故事引课。

二、探究新知:(一)水的生成1、学生自学课本:完成表格学生自学后,得出氢气的物理性质:色、味、态、密度、溶解性。

教师小结:上面表格中主要体现的是氢气的物理性质,那么氢气还有什么化学性质呢?学生回答:氢气具有可燃性。

教师强调: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不纯的氢气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

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

2、演示实验:氢气的验纯方法及氢气的燃烧实验。

教师总结:氢气的验纯方法。

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氢气燃烧实验:学生观察演示实验中的实验现象。

描述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

氢气燃烧的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有水滴产生。

思考:a、上述实验中有无新物质生成?发生了什么变化。

b、上述实验中有什么物质生成?属于什么反应类型?点燃:写出文字表达式:教师:我们知道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能生成水之后,就会思考水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不会分解呢?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试一试。

初中教案水的组成

初中教案水的组成

初中教案水的组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

2. 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电解器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教师演示电解水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三、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即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 教师讲解电解水的原理,即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四、巩固练习(5分钟)1. 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即水的组成。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水的组成,知道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了实验探究能力。

在知识讲解环节,学生认真听讲,掌握了水的组成的微观解释。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然而,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实验试剂的使用和安全操作还不够熟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此外,部分学生对电解水的原理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解水的原理。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包括氢元素和氧元素。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理解其含义。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1.2 教学内容水的组成介绍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实验观察水的变化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水的组成和相关概念。

采用实验法,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水的组成。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的组成和相关图片。

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回顾水的常识,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水的组成,介绍氢元素和氧元素。

第三步:讲解水的化学式H2O的意义,解释其表示的水分子结构。

第四步:进行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对水的组成的理解。

3.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解水的组成:15分钟讲解水的化学式:10分钟实验观察:15分钟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水的变化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反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讲解其他液体的组成,让学生了解不同液体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的意义。

5.2 教学拓展进行水的净化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水的节约和保护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六章:教学资源与材料准备6.1 教学资源教案与课件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等参考书籍与资料6.2 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文并茂的讲解和实验过程的展示。

第七章:教学注意事项与安全措施7.1 教学注意事项实验操作前,向学生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理解并遵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包括氢元素和氧元素。

2. 让学生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理解其含义。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2. 水的化学式及其含义。

三、教学难点1. 水的微观构成: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的构成。

2. 水的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了解水的组成。

2. 采用讲授法,讲解水的化学式及其含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两个烧杯、水、氢气、氧气、火柴。

2. 课件:水的组成、水的化学式、水分子模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地球表面水的分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

2. 实验观察:让学生观察氢气和氧气的燃烧实验,引导学生发现水蒸气的产生。

3. 讲解水的组成:讲解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介绍氢元素和氧元素的性质。

4. 讲解水的化学式:讲解H2O的含义,让学生理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巩固所学知识。

6. 练习:让学生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8. 作业布置: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水的组成和化学式的书写。

七、课后反思1. 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了解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2.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水的组成。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九、课时安排1课时十、教学内容拓展1. 介绍其他液体的组成,如盐水、酒精等。

2. 讲解化合物的一般命名规则。

3. 引导学生关注水的环境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和结构,掌握水的化学式。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水组成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组成和结构。

2.难点:电解水实验的操作和结论。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PPT、实验器材、实验试剂。

2.教学资源:网络资源、教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PPT展示一幅水分子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水分子由哪些原子组成。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水是由哪些原子组成的吗?2.知识讲解讲解水的化学式H2O,让学生了解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讲解水的结构,展示水分子结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水分子的空间结构。

讲解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以及水的沸点、冰点等。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电解过程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

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实验心得。

4.巩固知识通过PPT展示一些水的化合物,如水蒸气、冰、水滴等,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水的组成。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5.拓展延伸介绍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如蒸发、降水、径流等。

讲解水的重要性,如人体水分平衡、农业灌溉、工业用水等。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水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实验结论。

强调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节约用水。

五、作业布置2.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水的组成和性质。

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对电解水实验产生了浓厚兴趣,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不足之处:课堂时间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参与讨论,今后需在课堂管理上多加注意。

重难点补充:1.重点:“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喝的水,它的化学式是怎样的吗?对,H2O,这个式子代表了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精品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精品教案

初中化学水的组成精品教案教学内容:水的组成及其性质教学目标:1. 知道水的组成是氢元素和氧元素。

2. 了解水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 掌握水的制备方法及测定水的几种方法。

教学重点:1. 水的组成是氢和氧元素。

2. 水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水的分子式H2O的意义。

2. 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教案、PPT、实验仪器及物质、教学视频等。

学生: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呈现一些有关水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

二、讲授水的组成(15分钟)1. 讲解水的组成是氢和氧元素,并介绍水的分子式H2O的意义。

2. 通过简单的化学方程式来解释水的分子结构。

三、水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15分钟)1. 介绍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并引导学生思考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生物体内的重要性、生产中的应用等。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展示水的制备方法及测定水的几种方法。

2.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的制备过程和测定方法。

五、检测与讨论(10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检测与分析。

2. 学生们就水的组成及其性质与应用展开讨论。

六、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并强调水的重要性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思考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水的组成及其性质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也增加了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观察、思考等方法探究物质组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水的组成,水的电解实验。

2. 难点: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电解水装置、氢气收集瓶、氧气收集瓶、火柴、试管等。

2. 教学课件:水的组成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素材:有关水的组成的文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探究水的组成:介绍电解水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结论。

4. 讲解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解释电解水时,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的原因。

5. 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6. 拓展延伸:介绍水的净化、水资源保护等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及其重要性。

8.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水的组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1. 学习水的分子结构,理解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 掌握水的化学式H2O,并了解其含义。

七、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实验现象,让学生思考并描述水的电解过程。

2. 讲解水的分子结构,用模型或图示展示水分子的构成。

3. 解释水的化学式H2O的含义,强调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比例关系。

4. 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书写水的化学式,并解释其含义。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水的组成》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本章内容在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激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1. 介绍水的日常应用和重要性。

2. 引入水的组成概念。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2. 通过实例展示水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水的应用实例,如自来水、雨水等,引导学生关注水的存在和作用。

2. 提问:询问学生对水的组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3. 讲解:介绍水的组成概念,解释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水的日常应用和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水分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 掌握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2. 理解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教学内容:1. 介绍水分子的结构特点。

2. 解释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教学方法:1. 采用模型展示法,展示水分子的结构。

2. 通过示意图解释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水的组成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水分子的结构。

2. 讲解:介绍水分子的结构特点,解释氢原子和氧原子的相对位置。

3. 展示:使用模型或示意图展示水分子的结构。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水分子结构的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对氢原子和氧原子相对位置的认识。

第三章:水的性质教学目标:1. 掌握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理解水的沸点、凝固点和溶解性等性质。

教学内容:1. 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解释水的沸点、凝固点和溶解性等性质。

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展示水的性质。

2.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解释水的性质。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水的组成和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性质。

2. 讲解:介绍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解释水的沸点、凝固点和溶解性等性质。

3. 实验:进行实验演示,展示水的性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水的性质的理解程度。

水的组成教案doc

水的组成教案doc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教案)崇义县章源中学刘相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认识水的组成⑵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及区别〖过程与方法〗⑴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⑵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⑶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发展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重点】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教学过程】(展示图片,引出单元课题)师:(介绍)自然界中的水的状态,通过一则报道提问:你想到了什么?生:水跟生命息息相关……师:(归纳)水是生命的源泉师:请大家思考:我们对水已经有了哪些认识?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水的色、态、味师:(归纳)水的物理性质师: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对水有了粗略的认识,但水这种物质的如何?(引出本节课课题)师:(知识铺垫)从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看出:要生成含氧元素的氧气,反应物必须含量有氧元素(资料展示)普利斯物里和拉瓦锡对水的研究(引导)他们是通过制取水和对水进行分解来研究水的组成,我们能够通过什么方法将水分解来分析水的组成?生:将水加热,电解水……师:分析研究学生的回答,引出电解实验,展示后介绍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演示师:引导学生观察,学生回答现象生:两极都有大量气泡产生,正极比负极产生的气体少师:引导学生计数,得出:正极与负极的气体体积比为1:2师:(启发)学生对得到的是什么气体作出猜想生:是氧气,是氢气,是二氧化碳,是水蒸气……师:(演示)对两种气体的检验,得出生成的是氧气和氢气(补充资料)氢气的相关知识师:(归纳)电解水的文字表达示,(启发)水在电解时有新物质生成吗?说明水发生了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反应的什么基本反应类型?师:根据实验室制氧气的知识铺垫,对水的组成进行归纳生: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练习巩固)师:对水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展开讨论,归纳后引导学生从元素种类多少对纯净物进行分类(讲解)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学生举例,生:如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高锰酸钾等师:引导学生分析化合物概念的关键词生:不同种元素,纯净物师:(讲解)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学生举例生: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等师:引导学生分析氧化物概念的关键词生: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化合物师: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学生举例生:氧气,氢气,氮气,铁等师:引导学生分析单质概念的关键词生:一种元素、纯净物师:请大家分析化合物和单质概念的共同关键词,理清与纯净物的关系,分析氧化物概念的关键词,理清与化合物的关系(练习巩固)师:(讨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并结合知识对:“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说法进行分析【板书设计】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水的物理性质。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0。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电解水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确定水的元素组成,引出氢气。

2.难点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3.疑点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
4.解决办法
由产生的氢气的体积与氧气的体积比,氢气与氧气的密度计算出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再由两种元素的原子量计算出水中氢、氧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准备
蒸馏水,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15%NaOH溶液),火柴。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首先,由学生根据已有知识描述水的物理性质。

2.由学生观察电解水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
3.通过计算确定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原子个数比。

[目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他们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通过观察进行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的化学式是H20。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计算能力,进行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
通过电解水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整体感知
本节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教材,通过电解水实验的事实,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并且通过实验和推导要给学生一个启示,物质的化学式是实验事实再通过严格的计算得出的,不是凭空臆造的,从而深刻理解课本含义,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本节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引出氢气,为下一节内容打基础。

所以本节的关键是做好实验,一定要保证实验成功,否则必须重做。

以使学生对实验事实有正确的表象。

使他们可以进行正确的分析,得到正确的结论。

讲解本节内容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水污染的形成,危害以及防治办法。

知道了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保护水爱惜水,节约用水。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水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它是由那些元素组成的?这节课我们主要解决水的物理性质和水的元素组成这两个问题。

[新课讲解]
[讲述] 我们知道水是纯净物,但自来水或河水却是混合物,而说水或蒸馏水就是纯净物。

下面我们来讨论水的物理性质。

一、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察] 这里是一杯纯净的水,通过你所看到的来描述一下水的颜色、状态,利用你所学过的知识概括一下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回答]
[归纳]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讲述] 那么水是单质还是化合物,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一下水的元素组成。

二、水的组成
[演示实验3—1) 电解水实验,注意提示学生观察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

[学生观察]
[归纳]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五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讲解] 那么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演示实验3—2]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
用带火星的火柴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学生观察]
[讨论] 正负极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总结]
现象:1.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2.正极产生的气体右以使带火星的火柴棒复燃。

结论:(1)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负极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单质氢气。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通电
水——→氢气+氧气
[讲述] 现在我们知道了水的元素组成,那么水的化学式是什么?在科学研究中,确定某物质的化学式都需要通过精密的实验和准确的计算。

下面我们就通过计算来确定水的化学式。

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氢的原子量为1;氧的原子量为16。

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生成氢气氧气的质量比:
(2×0.089):(1×1.429)=1:8
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1 8
──: ──=2:1
1 16
[总结] 水的化学式为U20。

水在通电条件下,一个水分子首先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两个氢原子再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同样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大量的氢气分子聚集成氢气,大量的氧气分子聚集成氧气。

通电
所以水电解的反应用化学式表示为:H20—→H2↑十+O2↑
这个反应也证明了这样一个理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三、练习
第49页第1题。

(四)总结、扩展
本节我们主要研究了水的物理性质,水的组成以及水的化学式的确定。

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要了解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从学习中体会到要想掌握一门科学知识,必须有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更要有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

七、布置作业
第49页习题第2题。

八、板书设计
第二节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并且,水在4℃时密度最大为1g/cm3,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膨胀。

二、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实验
现象:1.正负极都产生五色气体。

2.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1:2。

(二)验证实验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负极产生的气体;
用带火星的火柴棒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

结论:1、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负极产生一种新的气体单质氢气。

水是由氢气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通电
水—→氢气十氧气
(三)水的化学式
已知:水电解后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氢气的密度为0.089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
氢的原子量为1;氧的原子量为16。

计算: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

生成氢气氧气的质量比:( 2×0.089):(1×1.429)=1:8 水分子中氢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
1 8
──: ──=2:1
1 16
[总结] 水的化学式为H20。

通电
水电解的反应:H20—→H2↑十+O2↑
课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