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2020年整理).pptx
2020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专题考点复习讲义:专题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1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2019.6,T35)广东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河网较密,河流径流量大,这些自然要素之间联系密切,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 .整体性B .差异性C .平衡性D .特殊性分布于高寒区域的某类垫状植被常形成致密的垫状体结构,贴伏于地面,具有很强的喜光性,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
下图为青藏高原某山地南坡该类垫状植物盖度分布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3题。
2.(2018.6,T19)该类垫状植物分布最密集的海拔在( ) A .4 800 m B .4 900 m C .5 000 mD .5 100 m3.(2018.6,T20)此山坡4 500~4 750 m 处,该类垫状植物盖度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草地退化严重 B .降水较多 C .透光率较低 D .气温较低4.(2017,T11)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要素发生变化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这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 .综合性B .整体性C.区域性D.差异性5.(2017,T18)非洲有一种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粗壮,枝叶稀疏,松软的木质常常贮存大量水分。
据此推测,该种树木生长环境的气候特点是()A.干、湿季分明B.终年高温多雨C.冬温夏凉,降水均匀D.终年炎热干燥考点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球表面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地理环境及其组合上的差异。
不同地域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水热状况及其组合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形成一个个自然带,自然带往往以植被来命名。
2.对照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简图识记北半球陆地自然带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1)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分异的一般规律①纬度位置愈低,相对高度愈大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
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
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ppt课件
E
D
经线路线
C
B
E站 D站
C站 B站 A站
A
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2、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特征:自然带沿着东西(经度)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影响因素:水分
考点一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深化探究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 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 异产生的原因_海__陆__分__布__不__同__导__致_
_水__分__条__件__的__差__异__。
请说出以下古文反映了哪种地域差异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
相似于从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规律。
植被覆盖率下降 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
气候
地方气候趋于干旱,降水变率增大
课堂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各要素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4、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B )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A )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精讲点拨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3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陆地自然带 ①成因
②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_带__状___分布的陆地自然 带。
(2)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形成原因:__太__阳__辐__射____的纬度差异。 ②分异基础:__热__量__。 ③分布规律:由赤道向两极(也可以说成纬度变化方向或 经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
2.自然带垂直分布特点 地表景观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水热状况差异是基 础。如下图所示:
①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谱,与当地向高纬方向的 水平自然带谱相似。
②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和海拔 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④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随纬度的增加,其分布的 海拔降低。 ⑤山地阳坡自然带数目多于阴坡自然带数目。
典型地区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分异规律(纬度地带 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 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纬线方向
经线方向
(东西方向)
(南北方向)
纬度变化方向
经度变化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地域分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
异规律 规律(纬度地带性)
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2017 年 3 月 25 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 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 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 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B )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考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②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考点二: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4、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5、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1)生产功能-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
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
第15课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共53张PPT)
解 析 : 根据材料“身后的森林戛然而止”“远处已经能够看到冰川 的边缘”,说明此时教授既没有位于森林带内,也没有位于冰雪带 ,而是位于两者之间,故A、D项错误。根据材料“眼前簇簇花草相 映”,可以判断教授所处的地方为草本茂盛的草甸,而非苔原带, 故B项正确,C项错误。
第(1)题 P118
小提示 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R河 径流量减少,水文为触发要素,需要从“R河 径流量减小”出发,分析其对土壤、生物、 气候等的影响,最后综合分析对整体环境的 影响。
11
of
22
11
方法便笺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思路
涉及事物与问题
分析思路
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从地理位置出发,对各 自然地理要素综合分析。
13
of
22
13
小积累
“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表现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改 变,如下图:
第15课 小积累 P118
14
of
22
14
(2)下图中甲地森林茂密,有“林海雪原”之称,乙地草原丰美, 可见“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题。 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C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第15课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普查讲 第( 2 )题 D.亚寒带针叶林带 P118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经纬网图中自 然带的判断。根据图中的经纬度信 息以及图中“大兴安岭”的信息,可以判断图示区域主要为我国东 北地区,甲地位于大兴安岭的东侧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所对 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C项正确。
22
第15课 小积累 P119
of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第四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ppt
例1 下图为当今全球气候变暖原理及效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对图中箭头①的解读,正确的是( C )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减少 B.地面吸收的大气辐射减少 C.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 D.大气逆辐射释放的热量增多
(2)该图反映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 D ) A.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B.相互影响,实现环境自我修复 C.具有地带性分布特征 D.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从赤道到两极的 地域分异
热量
从沿海向内陆的 地域分异
水分
山地的垂直地域 水热状况
分异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高低纬明显;自然景观南 太阳辐射
北更替,东西延伸
中纬度明显;自然景观东 海陆分布
西更替,南北延伸
海拔
中低纬度高山明显;从山 麓到山顶更替
特别提示: ◇ 垂直自然带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与水平地带中从赤道向两极的变 化相似。 ◇ 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与山体所在的纬度和山体的相对高度大小有关。 山体所在的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垂直带谱越复杂。反之,越 简单。 ◇ 山体的基带(山麓的自然带)与山体所处的水平自然带相同。 ◇ 同一自然带,同一海拔阳坡高于阴坡(热量);纬度越高,同一自然 带分布的海拔越低。
例2 下图为金沙江(28°15′N)两岸的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示意图。读 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自然带为( A )
A.针叶林带 B.落叶阔叶林带 C.荒漠带 D.针阔叶混交林带
(2)甲自然带阴坡分布的上限高于阳坡,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C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坡度
【解析】第(1)题,大气吸收具有选择性,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 源于地面长波辐射,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其吸收的地面红外线长 波辐射增多,导致气温升高,C正确。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热点微专题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2.热带云雾林有利于寄生、附生植物生长,是因为其 ( )
A.树木茂密,土层深厚
B.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
C.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D.云雾缭绕,养分充足
3.云雾林成为很多动植物避难所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气候湿润,位置偏远
B.人为进行开发保护
C.地处山区,风力较弱
D.自然环境独特单一
【答案】1.B 2.D 3.A
(3)全球变暖导致海冰融化,浮冰减少,影响北极熊的觅食和繁殖; 人类大肆捕杀海豹和北极熊;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弃物致使海水污染, 严重影响北极的生存环境。
海南岛的热带云雾林主要分为热带山地常绿林和热带山顶矮林两大 类,主要分布在霸王岭、尖峰岭、黎母山、五指山、吊罗山和鹦哥岭等 林区海拔1 200米以上的山顶或山脊,分布环境平均气温在19 ℃左右, 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能达到88%以上,云雾出现频率高,风力强劲,土 壤含水量常处于饱和状态。一般植物靠根得到水分,而热带云雾林多利 用树叶吸食雾水以此获取水分,植株相对矮小,树干弯曲。近年来受全 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与其他森林相比,热带云雾林的生存环境变得更加 脆弱。
[解析]第1题,与低海拔地区相比,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风力大, 林木相对矮小,植株密度较小;海拔高不易被开发利用;由于山顶面积
小,云雾林分布面积较小。第2题,热带云雾林位于海拔较高的山地, 土层不会太厚;寄生、附生植物不直接与土壤接触,因此要从寄生的生
物中吸取充足的养分才能生存;
人类活动影响小和气温较低不是影响寄生、附生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第3题,从图中可知,云雾林水汽充足,气候湿润,海拔高,位置偏远, 成为很多动植物的避难所;由材料可知云雾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泛指 海拔较高的山地生长的原始热带雨林,原始热带雨林地区一般人烟稀少, 而且从材料和图中看不出有人为开发和保护;地处山顶,风力较强;热 带雨林中自然环境较复杂,动植物种类也较丰富。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要点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测试要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要求一::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要求二: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1.根本原因: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表现(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称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的过程。
(2)生物循环:①概念: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②作用: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转化,把地理环境中有机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作用(1)改变地球大气成分(2)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3)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形成(4)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测试要点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要求一: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1.各要素间的关系(右图)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喀斯特作用条件圈层自然要素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岩石的可溶性岩石圈岩石条件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为陆地,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透水性和可溶性都很好水的溶蚀性大气圈气候条件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水圈水文条件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很强生物圈生物条件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高,水的溶蚀力大。
二、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解1.整体性的体现①各要环境素与总体特征的的协调②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③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影响其他区域2.实例:如厄而尼诺与全球气候,秘鲁渔场;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境要求二: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对人类活动的意义1.在思想观念方面(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因此人类应该树立动态的发展的观念对待地理环境问题。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新人教版
微素养 • 大提升
见学生用书P088
迁移综合得高分(二)——自然带与区域地理环境、人类生产活动等知 识的综合应用 命题者说
自然带是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重要表现,不同自然带内人文地理环 境也不尽相同,纵观近几年高考题,有直接考查自然带知识的(如2016年全 国卷Ⅰ),也有以此为载体考查其他地理问题的,如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生 产活动差异等问题,这也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分析解答此类问 题应从命题特点入手,认真分析试题涉及的地理知识,掌握命题规律和答 题方法,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问题关键,迅速锁定答案。
功能。
(2)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 环境的性质保持⑥ 稳定的能力 。
3.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变化过程
(2)结果: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
(1)在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最具有代表 性的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海拔较高的低纬度山 地
微探究2 如何理解地域分异规律更替的方向?
答案 东西方向=纬线延伸方向=经度变化方向,大致相当于从沿海 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南北方向=经线延伸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大致 相当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微考点 • 大讲堂
见学生用书P086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 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并不断 地进行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推动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地理环境各要素 相互作用如下表所示:
平衡功能
概念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的合成有机物 的能力
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 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 保持稳定的能力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复习PPT课件
人类 哺乳动物 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鱼类 无脊椎动物
被子植物 孢子植物 裸子植物 海生藻类
石炭纪
6亿年前 寒武纪 46亿年前
代
纪
距今年代 (亿年)
新生代
0.03~0.02
中生代
古生代
元古代 太古代 地球初期发展阶段
0.7 1.4 1.95 2.5 2.85 3.3 4.0 4.4 5.2 6.0 25~38 46
(3)植被的生态作用 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植被通过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小地表 径流量,且降低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减小流水侵蚀和搬运。 调节径流——植被通过涵养水源,减小雨期的径流量;然后通 过地下水的补给,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 净化空气(水源),缓解全球变暖——植被通过降解空气污染 物(颗粒物、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等方式净化空气,缓解 全球变暖。 防风固沙——植被通过降低风速、根系固定、增加土壤水分等 作用来防风固沙。 调节气候——植被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从 而使得局部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小,降水趋多。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
D.行政管辖不同
(2017新课标1)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
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
11.据图文信息,下列说法符
合事实的是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
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 种的时间推迟
多年冻土结构示意图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B.差异性 D.复杂性
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使部分冰川融化,导致冰川退缩。第2题,自然环境要 素相互联系、相互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所以,冰川退缩会引起当地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改变,这反映出自然环境的 整体性。
第二环节 关键能力形成
能力形成点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知识巩固]
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含生物个体的总重量。
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气候变暖,7—8月降水减少,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受
到影响,但是气候变化对一年中整体的生物量没有太大影响。据此完成第
1~2题。
1.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 )
A.生长速度变慢 B.最适生长期提前
营养盐
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
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
特别提醒自然环境削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1)植物与大气的碳交 换,把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2)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 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
[知识巩固]
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 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第1~2 题。
新功能 内容 意义
生产功能
稳定功能
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 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
生产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依 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
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
过程,植物提供叶绿素,大 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 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
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如通过 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碳交换,部分实 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 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圈 气候条件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水的溶蚀性
水圈 生物圈
水文条件 生物条件
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
漓江南北纵贯,水的流动性很强
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的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高 ,
二、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解
水的溶蚀力大。
1.整体性的体现 ①各要环境素与总体特征的的协调 ②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水分
水热状况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位置
海拔高度
图 1—3--2
分布规律 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低、高纬度 明显(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从山麓到山顶更替,高山、高原地 区明显(水平延伸,垂直更替)
2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测试要点一: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要求一::知道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 要求二: 知道自然地理要素(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 根本原因: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表现 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称为贮藏能量的有机 物 ,并释放氧的过程。
2 生物循环:①概念: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 ②作用: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迁移运动,能量不断流动转化,把地理环境中有
机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作用 1 改变地球大气成分 2 改变陆地水的化学成分,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3 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快岩石风化,促进了土壤形 成
4 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测试 要点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需要进行保护、综合开发利用;因为 地 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得自然资源间具有联系性。
测试要点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要求一:结合实例,分析自然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到内陆及垂直地带的地域分 异规律
“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较直观的反映了自 然带的分布规律。
2 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要求人类具有全局观念。
1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认识自然环境整体性的意义①利用自然资源②修复生态系统③改善环境质量 (2)人 类利用自然资源,实际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从而对自然地理环境产 生影 响,如:人类利用煤炭作为燃料,是利用了其中蕴含的能量,产生废物有对自然环境构 成 了污染。
①热带雨林带 ②热带草原带 ③ 热带荒漠带 ④亚寒带针叶林带 ⑤苔原带 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⑨ 温带草原带温带 ⑩ 荒漠带
分异规律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纬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经度地带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垂直地带性)
形成基础 热量
要求一: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1.各要素间的关系(右图)
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2.相互作用的案例:---桂林“山水”的形成
喀斯特作用条件 圈层 自然要素
桂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特征
岩石的可溶性
岩石圈
岩石条件
原为海洋,石灰岩大量沉积;后抬升为陆地,石灰岩广布 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透水性和可溶性都很好
③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影响其他区域 2.实例:如厄而尼诺与全球气候,秘鲁渔场;青藏高原的隆升与亚洲地理环
境 要求二: 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及对人类活动的意义
1.在思想观念方面 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因此人类应该树 立
动态的发展的观念对待地理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