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混合运算解决问题》信息化教学设计
PPT课件先出示主题图,引出这节课的授课内容:
我们一共要烤90个面包,已经烤了36个,每次能烤9个,剩下的还要烤几次?
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找到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PPT再出示色条图,
一共烤了(90)个
已烤的
(36)个(54)个
让学生观察并在学习卡上把数据补充完整,随后教师依次点击鼠标,数据以动画的形式在PPT中跳出屏幕,借助色条图,理清数量关系。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应用PPT课件辅助教学,加快学习进度。在探索新知和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图文并茂,形象直观。2.动静融合,数字以动画的形式跳出屏幕,使其具备动感。两组数学活动中动静结合运用得恰到好处,学生先独立思考是静,成员之间进行反馈交流是动。3.对重要信息运用下划线或不同颜色标记,清楚明了,加深学生记忆。4.设计专门的学习卡,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方便而且是有针对性的,专门为这节课所设计的学习卡。5.探索新知中借助色条图辅助教学,以填充的形式出示降低了难度,学生思考起来就不那么费脑,而且很快理清了数量关系。6.我这节课中的两个数学活动都运用了投影仪来展示学生成果,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卡投影到白板上,学生讨论结果,解题过程,步骤及方法,所有同学看的清清楚楚,有利于学生一起学习,提出质疑。
学生把数据补充完整,检验结果。
学生自己总结解题步骤: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
1.通过检验结果验证了解题步骤的可行性,思路的准确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 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的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的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减少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介绍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注重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积极探索,合作交流的自学方式,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与独立自主积极探索的气氛中自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一单元的自学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内容情景中抽象化出来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辨认出并明确提出可以用乘法化解的问题,初步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后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乘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后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内容情景中抽象化出来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辨认出并明确提出可以用乘法化解的问题,体会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乘法的互OMO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的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二)空间与图形1、第三单元“观察物体”。
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通过观察活动,初步发展空间概念。
小学二年级数学信息化教学设计模板
信息化教学设计作者信息教学设计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在观察活劢中体会,从丌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丌一样的,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练习活劢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的前、后、左、右等丌同位置观察物体,初步掌握了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到同时观察两个面、三个面,还具有一定的难度。
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戒结果时也会出现叙述丌清的状况。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丌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丌一样的。
2. 在活劢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思考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惯。
1、QQ群,网络视频资源,ppt课件,几何画板,实物展台,电子白板。
2、利用QQ群,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帮劣,利用展台展示学生成果,利用电子白板生成重点知识,在课后保存发在QQ群。
3、预期效果,利用教师自己录制的视频戒者网络微课,有劣于学生突破难点,和拓展提高,可以帮劣学生直观感知知识。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1、出示立体PPT图片引导学生从你的位置观察你能看到什么 2、让学生在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绍活劢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1、观察图书箱说说在自己的位置上能看到的随机认识它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找找自己带的盒子长方体形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3交流中感悟“正面”的不同含义。
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1、布置观察仸务明确观察要求指导观察方法2、教师巡视注意收集丌同的资源3、组织交流不评价随机引发思考从一个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4、引导小结活劢二、从丌同位置观察盒子体会观察结果的不同1、学生观察记录观察结果2、交流观察结果检验观察方法。
二年级数学数据教案
二年级数学数据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2、能够读懂简单的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
3、能够使用自己的方式有效地整理数据。
二、教材分析:二年级数学教材在学生的数据整理教学中是一个非常时尚且重要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数据,他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并能使用统计图表及其他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
三、教学重点:1、概念的理解,所需数据的整理2、简单的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数据整理的概念数据整理是指对一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和呈现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数据整理是处理数据时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
数据整理所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制表、列成行等。
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为了使数据更加整齐、易读、易懂,方便学生分辨出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简单的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理解。
1、条形图:条形图是一种简单明了的图表。
它可以清楚地对比数据之间的差异。
在条形图中,数据是以条形的高度来表示的。
高度越高,就代表数据越大。
学生通过绘制条形图,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之间的关系。
2、折线图:折线图是一种能够更准确地反映数据变化的图表。
折线图中,数据是以折线的形式展现的。
折线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数据在不同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学生通过绘制折线图,可以了解数据的变化规律和趋势。
3、饼图:饼图是一种简单易懂的图表。
在饼图中,数据是以饼状的形式展现的。
每个部分的大小取决于所占的比例。
饼图可以用来直观地显示百分比。
学生通过绘制饼图,可以更加精确地了解数据之间的比例关系。
(三)练习通过教师的示范,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方式整理数据。
教师将会提供一些数据,让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制作对应的图表。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学会了数据整理的概念和方法,并掌握了简单的条形图、折线图和饼图的制作方式。
学生可以使用自己的方式有效地整理数据,为以后更深入地处理数据打下基础,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数松果》学科思政化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数松果》学科思政化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数松果教学目标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受乘法口诀的便捷,了解乘法口诀的历史知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4.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教材分析5的乘法口诀作为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的意义,并具有数数技能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应切实打好基础。
“数松果”的现实情境,通过轻松的、自然的情境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学习活动,主动探索、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行程过程。
教材设计的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丰富多彩,帮助学生记忆口诀。
学情分析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乘法口诀,因为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所以要感悟到乘法口诀的行程过程和内在联系比较困难。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通过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感知,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为后面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出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规律,编制5的乘法口诀。
难点:理解5的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会运用口诀正确计算乘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秋天到了,小松鼠和妈妈要准备过冬的食物了,看,它们来到森林里采集松果,它们采集了很多的松果,多的它们都数不清了,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是最聪明能干的,你能帮助它们数一数吗?教师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
学生观察。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1. 提出问题,寻找解题策略师:今天我们就来帮小松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松果?(板书:数松果)师: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生:可以数一数,算一算。
师:那可以怎样数呢?(学生说出各自不同的数法。
)①1,2,3,4……1个1个地数。
②5+5,10+5,15+5,20+5……连续加5算出得数。
③5,10,15,20……5个5个地数。
④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也是5个5个地数。
苏教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计算机的起源
教学目标:
- 了解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 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 计算工具的起源
- 计算机的发展
- 当代计算机的特点
2.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
- 硬件:中央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输入设备、输出设备- 软件:操作系统、应用软件
3. 计算机的使用方法
- 开机与关机
- 常用软件的使用
- 文件的创建与保存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计算工具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计算机起源的思考。
2. 讲解计算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相关内容。
3. 运用简单的语言和示意图,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并与实际计算机硬件进行对比。
4. 指导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与关机流程、常用软件的打开与关闭等。
5. 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他们创建一个简单的文档,并保存到指定位置。
6.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计算机的重要性和日常使用方法。
教学资源:
- 计算机起源和发展历程的图片、视频资料。
- 用于演示的计算机硬件设备。
- 计算机操作指南和常见问题解答。
教学评估:
- 学生对计算机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程度。
- 学生对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的掌握情况。
- 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的操作能力。
以上为苏教版二年级信息技术下册全册第一单元的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8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优秀教学设计案例8篇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案例篇一一、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新年的钟声敲响)师:跟随着时间的脚步,我们又倾听了一次新年的钟声。
那么,谁能说说,10、9、8、7、6、5、4、3、2、1应该用什么时间单位?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板书:秒(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信息窗一(5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信息窗一(5的乘法口诀)-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熟记5的乘法口诀。
2.能够用口诀计算5的倍数的乘法,并且能够快速算出类似5×8、5×10、5×12的乘法。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能够找到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计算器等。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熟练应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计算类似5×8、5×10、5×12这种和5倍数相关的乘法。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先向学生出示一个计算纸牌,随机抽出其中的数和5相乘,让学生用口诀口算得出答案。
教师将学生算出的答案录入黑板,并询问学生口诀的具体内容。
2. 给出乘法口诀1.“五、十、十五、二十、二十五……”教师展示口诀板书并带领学生反复朗读。
2.让学生观察口诀并解释口诀的含义。
3.教师反复抛出5的倍数的乘法形式,如5×8,5×10,5×12等,并让学生用口诀作答。
4.让学生比赛应用口诀算出上述乘法,并将用时较长的同学的计算时间记录在黑板上。
3. 让学生自学拓展1.让学生在教材中寻找并记录5的倍数的乘法。
2.让学生使用计算器和口诀来解答这些乘法。
3.让学生联系写出口诀并讲出各种数的口诀。
四、教学提醒1.教师要在讲解口诀的同时,注重当堂练习,多以口算方式练习,提高学生对口诀的记忆和机械计算能力。
2.教师应该在讲解后,让学生自行尝试口算,再进行比赛评选和评估。
3.教师要在教学后让学生期望更多乘法口诀的学习,并让学生自行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源和计算工具。
部编版信息技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信息技术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常见的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研究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4.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3. 研究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
教学内容1. 计算机基本概念和作用- 计算机的定义和功能- 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计算机的作用和应用领域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创建、编辑和保存文档- 格式调整和排版功能3. 电子表格软件的简单数据处理- 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电子表格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创建表格和输入数据- 进行简单数据统计和分析操作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计算机基本概念和作用1. 导入和引入新课。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 讲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
4. 练活动: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不同计算机应用场景。
第二课时: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1. 复上节课的内容。
2.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3. 演示文字处理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4. 学生练:创建、编辑和保存文档,调整格式和排版。
第三课时:电子表格软件的简单数据处理1. 复上节课的内容。
2. 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功能和特点。
3. 演示电子表格软件的界面和基本操作。
4. 学生练:创建表格,输入数据,进行简单数据统计和分析操作。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研究态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练和作业。
3.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价。
4. 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以上是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请老师们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年级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测量和几何图形的基础认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2. 长度、重量和时间的基础测量3. 简单的几何图形认识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测量的实际意义。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教学软件:数学互动学习平台4. 直尺、天平、沙漏等测量工具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回顾旧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题。
2. 教学策略: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3. 学生活动:计算练习、测量实践、小组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故事情境导入,例如:“今天我们来进行一场小动物们的数学竞赛,看看哪个小动物计算最准确。
”2. 讲授新课(30分钟)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讲解加减法的意义,示范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练习。
长度测量:通过实物展示,讲解测量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
几何图形认识:通过图片展示,介绍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3. 巩固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计算比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快最准确。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 归纳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成果。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课堂小测验、观察学生的实践活动、口头反馈。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
信息窗四(解决问题)-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四(解决问题)-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信息窗四(解决问题)的概念,掌握如何运用信息窗四解决问题;2.能够应用信息窗四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3.能够独立思考,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详细掌握信息窗四的应用方法;•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讲解:信息窗四的应用方法;2.练习:课堂上讲解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举例,让学生动手解决问题;3.作业:完成课堂练习。
四、教学过程1. 信息窗四(解决问题)信息窗四是指使用现有的信息和手上的工具解决问题的方法。
具体包括完成信息窗和使用工具窗。
信息窗就是通过观察、分析手上的信息,从而得到所需的信息,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工具窗就是通过运用手上的工具,完成解决问题的操作。
2. 实际运用本节课重点是通过实际运用信息窗四,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信息窗四,并学会如何应用信息窗四解决实际问题。
首先,老师可以选择一个难度适宜的数学问题,如:某饭店有200个菜品,每道菜品的烹饪时间不同。
一名大厨要根据烹饪时间依次做这些菜,请问这名大厨要经过多少分钟才能烹饪完全套菜品?接着,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信息窗四的应用方法,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的关键信息,例如每道菜品的烹饪时间不同,要烹饪完所有菜品需要花费多少时间等等。
在理解问题之后,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工具窗,例如:计时器、计算器、各种容器等等,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工具逐步解决问题。
3. 课堂练习在学生理解了信息窗四的应用方法后,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用信息窗四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小明有一个正方形的花盆,长度和宽度分别是 20 厘米,他想在花盆上盖一个白布,但是他不知道白布需要多长才能够覆盖整个花盆。
请你帮助小明计算一下,他所需要的白布长度是多少?讲解完问题之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齐心合力,利用信息窗四,用工具窗解决这个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二《整装待发》教学设计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二《整装待发》教学设计一、课型:新授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正确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和不进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
2. 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 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将学习过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上来,并引导学生总结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算式。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六、板书设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320 + 210 =530320+ 210530二队和三队的一共有多少只?210+86=296(只)2 1 0+ 8 62 9 6七、教学过程:活动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参观蜜蜂王国学习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去看看小蜜蜂整装待发准备去采蜜的情境,看看这次它们又带给我们哪些新知识好吗?请看大屏幕。
(出示情境图)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
师:同学们发现的信息真多呀,我们把这些信息整理一下吧。
(出示课件)师:根据同学们发现的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再举手交流。
师板书有价值的问题:1. 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2.二队和三队一共有多少只?3. 二队比一队少多少只?4、三、四队大约有几百只蜜蜂?……活动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一)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师:大家提出的问题可真多呀!咱们先来解决“一队和二队一共有多少只?”好吗?你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信息吗?请完整地读出信息和问题。
师:大家会列算式解答吗?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并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
学生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列出的算式并交流计算的过程。
(让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方法,可以用口算,可以用笔算,不管用什么方法,都要学生说说算理,对于合理的算法,都要给予肯定。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全册一、教材基本情况本教材为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材。
通过该教材的研究,学生将了解并掌握基础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相关技能,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掌握开关机、登录账户、打开关闭软件等基本操作方法。
2. 了解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的种类及其功能。
3. 研究基本的文字编辑操作,包括输入、编辑、保存和打印等。
4. 掌握基本的图形和图片处理操作,实现剪切、复制、粘贴和插入等功能。
5. 学会使用网页浏览器进行简单的网页浏览和搜索操作。
6. 认识常见的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了解其功能和用途。
7. 培养信息技术研究的兴趣和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本教案以模块化的形式进行教学,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如下:1. 计算机基本操作- 开机和关机- 登录账户和退出账户- 打开和关闭软件2.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键盘和鼠标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显示器和打印机的功能和使用方法3. 文字编辑操作- 文字的输入和编辑- 文字的保存和打印4. 图形和图片处理操作- 图形的剪切、复制、粘贴和插入- 图片的处理和编辑5. 网页浏览和搜索- 网页浏览器的打开和关闭- 简单网页的浏览和搜索6. 计算机软件和应用程序- 常见的办公软件和娱乐软件- 不同软件的功能和用途四、教学方法1. 针对每个模块的教学内容,采用简单明了的示范和操作指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技能。
2. 结合生活实际,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
3. 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1. 结合每个模块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应的教学评价内容,包括书面测试、实际操作评估等。
2. 采用定期测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效果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准备1. 教室内配备计算机和显示器等设备。
2. 提供教学相关的软件和应用程序。
小学二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
小学二年级信息技术下册教学计划(人教版)目标和任务本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小学二年级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运用电脑和其他数字设备解决简单问题,并了解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的基本概念。
具体任务如下:- 研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打开、关闭、保存、打印等。
- 学会使用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PPT等。
- 熟悉计算机文件的基本概念,了解文件的命名、保存、移动、删除等操作。
- 研究安全使用互联网的知识,了解不良信息和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段。
- 了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学会使用数字设备拍照、录像等技能。
课程内容和安排本教学计划包含以下五个模块:第一模块:计算机使用基础本模块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开机、关机、重启、登录、注销、保存、打印等操作。
通过教学演示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以上基本技能。
第二模块:常用办公软件本模块主要介绍Word文档处理、Excel表格处理、PPT演示文稿等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
通过教学演示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以上软件的基本技能。
第三模块:文件管理本模块主要介绍计算机文件的基本概念,包括文件的命名、保存、移动、删除等操作。
通过教学演示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以上基本技能。
第四模块:网络安全本模块主要介绍安全使用互联网的知识,包括识别不良信息、避免网络诈骗、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等。
通过教学演示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了解并掌握以上知识。
第五模块:数字设备基础本模块主要介绍如何使用数字设备,包括使用相机、录音笔等设备进行拍照、录音等操作。
通过教学演示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以上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教学计划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 讲授法: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和要点。
- 示范法:由教师演示相关操作,引导学生模仿操作。
- 实践法:由学生自主实践相关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 合作研究法: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分享,促进研究效果。
- 多媒体教学:采用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使教学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最新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最新版)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方法;-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基本操作;- 掌握常用的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发展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准备- 计算机教室及设备;- 鼠标、键盘、计算机软件;- 教学课件和练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计算机基础知识1.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作用;2. 研究计算机术语的基本含义。
第二课: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1. 介绍鼠标和键盘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2. 练使用鼠标进行点击和拖拽操作;3. 练使用键盘进行文字输入和删除。
第三课: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1.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界面布局;2. 研究创建新文档、保存和关闭文档的方法;3. 掌握文字输入、格式设置和字体调整的技巧。
第四课:信息技术应用1. 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研究使用互联网搜索信息和浏览网页的方法;3. 发展信息检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示范和练的形式进行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
教学评价教师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讲解和解答问题等方式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练使用计算机和文字处理软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以及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
同时,他们也将发展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能力,并将来能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信息窗三(解决问题)-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三(解决问题)-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引言客观存在的问题,会让我们认识到学习中的不足和需要提升的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尝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问题的乐趣,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中,信息窗三(解决问题)是一环节,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建立对问题解决的理解和意识,这篇文章将针对该教育环节进行探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发掘问题与日常生活中的联系。
•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能够学习优秀作品,分享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积极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丰富自己的思维世界。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培养持之以恒的解决问题的意识。
•学生能够体验分享解决问题的喜悦,培养合作和分享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进行问题的认识,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方法。
•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锻炼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选择适当的方法,巧妙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问题的表述和解法的分享,提高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展开老师提的一组生活实例,让学生们自发讨论并感受到问题的存在。
问题呈现(5分钟)通过投影、大屏或其他方法呈现生活中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能够看到问题。
讨论呈现(10分钟)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并呈现自己的解决方案,鼓励思路多样化。
教师示范(10分钟)老师选择其中一组参与讨论的同学,进行解法的演示,注重解决过程、解题思路。
自主探索(20分钟)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并进行探索,解决问题并呈现自己的思路和解答方法。
共同分享(10分钟)学生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思路和解答方法,欣赏优秀作品,并总结问题的解决方法。
总结归纳(5分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化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线段》信息化教学设计
2、师:现在请小朋友来介绍介绍你们是怎样比的?
教师板书:拉直;一端对齐。
师述:我们把这根细线拉直以后,就可以看成是一根线段。
生:我是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
展台展示
合作探究
1、认识线段。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
端点 端点
(2)教师说明:一根线段有长有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当一根线段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为了表示它有两个端点,而且不变形,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装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
认识线段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电话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二年级
邮件
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认识线段》
一、教材分析
《认识线段》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的内容。线段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比较低,所以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什么是线段,比较严格的定义到高年级再予以介绍。教学时,要把握好教学要求,只要求学生直观了解什么是线段,并通过与曲线的对比知道线段“直”的特征,通过量线段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度的就可以了。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线段的一些特征,能在一些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线段,会数出简单图形中线段的条数。会选择合适的工具画线段。
2、使学生在注重体验、感悟知识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建立表象,支撑理解,在深化认识的同时发展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3、进一步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寻找线段
(1)师:请小朋友拿出课前准备的长方形纸,放平在桌子上。
师述:像长方形纸的四条边就可以看作线段,尺子的边也可以看作是线段。
信息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青岛五四学制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信息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青岛五四学制版二
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快速地进行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并跟算式配对。
2.能运用口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2.运用口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
1.能够快速地进行加减法口算并跟算式配对。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口算。
四、教学内容
1.将加减的算式与结果配对。
2.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用物品或图示向学生出示加减法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快速思考,然后让学生报出答案。
2. 自学(15分钟)
学生自学《信息窗一(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的内容,完成相关的习题,加深对加减法的认识。
3. 讲解(20分钟)
教师讲解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并进行示范。
同时,与学生一起进行相关习题的讲解,理解口算的方法。
4. 练习(25分钟)
学生进行口算的练习,并将答案填在相应的空格中。
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用图形或者物品来进行加减法口算的练习。
5. 小结(5分钟)
教师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
六、教学评价
本堂课采用口算方式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成为了今天教学的亮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点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边,再以这个点 板演示画角的过程,这种生动形
探究新知 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边。
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注意力高度
探究新知二:比较角的大小
集中,教画角方法也就影刃而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解】
2、游戏“变变变”,体验角的大小与 探究二:师:启发、引导、点
开口有关
评。生: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合
课题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班级
二年级
课型 新授课
课前准备
课件、白板、答题卡、空 间、手机、希沃助手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法、讲授法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 目标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是有大小的,感悟角的大小与 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体会身边处
总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角 作相结合解决问题。
的开口有关,角开口越大,角就越大,
角开口越小,角就越小。
通过比较角的大小,从而认识直
角、锐角和钝角。培养了他们对
拓展延伸 比较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向往 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利用
希沃白板 5 克隆技术让学生初步
认识角的分类】
生:通过找一找、折一折、说一 说总结,师进行点评。
【利用希沃白板和答题卡完成】
条边?
自主探究一: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探究新知一:画角
1、可以用直尺或三角板画角。
探究一:通过明确任务,学生尝
2、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试画角,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
总结: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以这个 力进行探究新知。【利用希沃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 (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 预期效果是) 200 字
1、 QQ 群 ,网络视频资源 ,ppt 课件,几何画板 ,实物展台, 电子白板。
2、利用 QQ 群 ,为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帮劣,
利用展台展示学生成果, 利用电子 白板生
信息化教学设计
作者信息 姓名
电话
学科
数学
年级
二年级
邮件
单位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
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正面、 侧面和 上面 在观察活
劢中体会, 从丌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丌一样的, 最多只能 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练习活劢
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 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的形状 都是正方形, 通过对拼搭后的物体的观察
现叙述丌清的状况。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 ,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
到的物体的形状, 并体验到从丌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丌一样的。
2. 在活劢体验中学会观察方法 惯。
积累观察经验 发展数学思考 养成良好的合作、交流的习
面观察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学完这节课 么收获
你有什
2、观察老师拼 搭的两个正方
放劢画演示
体 想象后不视 图连一连 二、按 要求摆图形
1、课后利用网络或
学生交流 我评价
自 QQ 群中微课帮劣 学生掌握知识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 方式的创新等) 200 字左右
1、 预习作业、 学生 图片发在 QQ 群 便于学生共享。
2、 ppt 出示情境
二、在不同的位置观察长 方体形状的盒子 体会观 察结果的不同
1、布置观察仸务 明 确观察要求 指导观 察方法 2、教师巡视 注意收 集丌同的资源 3、组织交流不评价 随 机引发思考 从一个 位置观察 最多能看 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4、 引导小结
一、认识物体的正面、侧 面和上面
1、出示立体 PPT图 片 引导学生 从你 的位置观察 你能看 到什么 2、让学生在 盒子上指认 3、指名介 绍
活劢一 认识物 体的正面、侧面 和上面 1、观察 图书箱 说说在 自己的位置上能 看到的 随机认 识它的正面、侧 面和上面 2、找 找自己带的盒子 长方体形状 的正面、侧面和 上面 3 交流中 感悟“正面”的 不同含义。
成重点知识, 在课后保存发在 QQ 群。
3、预期效果 ,利用教师自己录制的视频戒者网络微课, 以帮劣学生直观感知知识。
有劣于学生突破难点, 和拓展提高 , 可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 练、实验、 研讨、 探究、 评价、
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 资 源、方法、手段等
活劢二、从丌同 位置观察盒子 体会观察结果的 不同 1、学生观察 记录观察结 果 2、交流观察结果 检验观察方法。 3、感悟小结
、ppt 出示问题 2、实物展台展示物
三、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观察 学生不断挑
鼓励 一、 1、从正方 体的三个面观察
1、 ppt 出示问题 2、ppt 电脑 flash 播
四、全课总结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自己去发现探索知识,并在 交流讨论中 进一步深化学习。 2、QQ 群,网络资源的运用,弥补了课上时间的不足,是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 展,技能帮助学困生理解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又能让优等生有更大的提高,解决了 个性化发展的问题。
感受
视图的形状是随着观察角度而变化的
,为下一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时,学生已接触过从物体
法。但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
要由只关注物体的一个面发展 到同时观察两个面、 三个面,
还具有一定的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戒结果时也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