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之美
探析中国画的意境之美
![探析中国画的意境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87bc09a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4.png)
探析中国画的意境之美中国画主要是采取多种表现手法和不同的笔、墨、色彩来描绘事物,追求一种意境美,促使观赏者产生共鸣。
本文从意境美的特点切入,着重探讨了中国画意境美的具体特征。
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哲学思维和美学思想于一身的中国画,其在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和呈现形式都与西方艺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是一种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中的意境美就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中一种重要的概念,更是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所追求的一种至高的审美准则[1]。
中国画家通过使用特有的笔墨语言来向世人展示中国画的意境美,从而更好地将中国画的独特之处展现出来。
意境美是中国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画的灵魂所在。
一、意境美的特点(一)意境有一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所谓“虚实相生”主要指的是无画处皆能自成妙境。
所谓“意境”则主要指的是从形象、意象产生的无所止尽的意味,具体涉及人、景、事物等内容,从而以画面、形体、声音、镜头和文字的形式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意境的抽象X 主要是以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的方式来引发人们展开无限的想象,从而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从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通常意境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谓“大象无形”。
我们在中国画中所看到的“留白”,并不是画作多余的部分,而恰是中国画的精妙之处,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思考。
中国画中的朦胧美为中国画增添了独特的魅力,让中国画更值得人们进行仔细推敲。
例如,唐朝著名的田园诗人王维所创造的水墨画,其大多描绘的是山林小景。
他的水墨山水画中的田园风光看上去比较平淡,却展示出一种意境,让人们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身临其境,深入其中去感受如诗如画的天地[2]。
人们在观看他的水墨山水画时,仿佛能够听到画面中放牛娃的笛声和儿童的嬉笑声,真正形成身在其中而若有若无的情感,这里所体现的正是意境那种若有若无的朦胧美。
(二)意境是一种有限而又无限的超越美中国画的意境主要是通过对有限的人、景、物认真刻画、描写表现出来的。
中国名画赏析
![中国名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8e0dbc2b160b4e777fcfc6.png)
中国名画赏析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长,积厚流光,拥有鲜亮的民族风格和优秀的成就,在世界美术之林自成一家,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构成部分。
大量的名祖传世佳作历尽沧桑保存到今天,是中华民族以致全球、全人类的可贵文化遗产。
本篇分为中国画之发源、魏晋南北朝期间、隋唐期间、五代期间、两宋期间、元朝、明朝、清朝八大多数,时间跨度四千余年。
在内容上聚集了两百余位有名绘画大师的两百八十余幅传世珍品,涵盖了岩画、彩陶画、帛画、壁画、山川画、人物画、花鸟画、界画等画科,工笔、写意、泼墨、没骨等各样画法,各家各派,美仑美奂,选品均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国内各地博物馆、美国多数会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大型艺术品珍藏机构,拥有极高的鉴赏与珍藏价值。
收录了太古新石器时代至清朝的无名画师及两百余位有名画家的二百八十余幅名画。
分为中国画之发源、魏晋南北朝期间、隋唐期间、五代期间、两宋期间、元朝、明朝、清朝八大多数,时间跨度四千余年。
几乎将全部派别、风格、款式的名画囊括此中。
在这里,您能赏识到古代先民纯真古朴但却意义深远的岩画,先秦及秦汉王朝精密瑰丽、多姿多彩的漆画、帛画及壁画,历朝历代精工仔细、风格迥异的山川画、花鸟画、人物画,“不求形似”、“无求于世”的文人画。
在这里,您还可以领会到设色华美、用笔工整的的黄筌画派,粗笔浓墨、略施杂彩的徐熙画派,气象萧疏、烟林清旷的北方山川画派,平庸天真、迷惑奇异的南方山川画派,以及不拘旧规、破格创新的“扬州八怪”的画作。
经过对各样画派不一样风格相貌的赏析以及对不一样期间绘画技法的认识,您能从中领会到中国绘画历史的独到发展脉络和绘画艺术的广博精湛、奇伟瑰丽。
为了方便读者赏识名画佳作,我们在每幅名画后均配有鉴赏文字,对每幅名画的名题、年月、尺寸、作者、成画背景、主题内涵、作品境界、技法特点、艺术价值等,逐个进行介绍与赏析,能够以文释画、画文联合、相辅相成,使读者在审美之余,对中国绘画史的技法发展以及画家的承袭影响有纵深的认识,进而成为提取这些名家名作主旨精华的绝佳门径。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97cc31f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d.png)
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中国古代人物画是中国绘画的一大门类,它以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形象为创作题材,描绘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和情感状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以下是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一、线条雄健优美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线条是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常采用独特的“线描法”,即以笔墨勾勒出人物形象的轮廓和细节,刻画出人物的神情、气质、服饰等细节。
这种线条具备雄健、优美的特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人物的形态和生动形象。
二、色彩丰富鲜明中国古代人物画在色彩表现上也有独特之处,一般采用纯色法和彩墨法两种技法。
纯色法是将某个颜色运用到整张画面上的一种手法,常常采用红、黄、蓝、绿等纯色,使得画面显得鲜明而富有艺术感染力。
彩墨法是在黑墨中添加颜料,或使用色彩丰富、鲜艳的彩墨,运用不同的色调来表现不同的形象和气氛。
三、表现速度姿态中国古代人物画更加重视人物的速度和姿态的表现,这是中国绘画的一大特色。
古代画家注重用画笔记录人物运动的形态和节奏,如弓箭手拉弓、舞蹈家跃起等,展现出人物的活力和动感,创造出强烈的时空感和气氛感。
四、情感细腻真实中国古代人物画的特点之一是表现人物的感情状态和内心世界。
画家会通过表情、姿态、眼神等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情感状态,如兴奋、忧愁、愤怒、惊恐。
画家将人物形象塑造的人物形象岿然不动,表现出丰富的感情世界,使人物形象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人物画的艺术特征鲜明,具有强烈的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展现出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和审美理念的独特魅力。
这些独特之处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而且对全球艺术文化、美术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启示作用。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中国画的形式美](https://img.taocdn.com/s3/m/e2e905214b73f242336c5f98.png)
中国画的色彩之美
中国画用色有独特的特点。 以画法分有白描、水墨淡彩、重 彩、没骨、勾勒填彩、泼墨泼彩等,构 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 李可染、刘海粟等几位大师,分别 运用鲜明饱和的色彩,描绘出祖国大好 河山的壮美和气概,表现出既有传统意 味又含有现代感的山水画,具有新时代 精神面貌。 其它的画同样精彩的表现了中国画 的色彩之美。
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中国旧式房屋楼板很高, 人们常在客厅(堂屋)中间 墙壁上挂上一副巨大 的字画, 称为中堂画。
中堂
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天杆 天头 诗塘 画幅
立 轴
地头
轴头
轴杆
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手 卷
扇 面
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册 页
框表
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条幅
中国画的章法之美
立轴适合远看,横幅、 长卷适于近视。立轴先看整 体,后看局部;长卷先看局部, 再引伸到全貌。 中国画的形制是灵活变化、 丰富多样的。这一点非常适合 现代绘画原则。 中国画上的题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 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好的书法与篆 刻可以为画面增色。 中国画的装裱也很讲究,使形制的外 在结构形式更加完美。
中国画欣赏
中国画欣赏
这几幅作品,画家分 别用不同的形象、酣畅笔 墨、丰富的色彩和灵活的 章法等手段,表现的形式是指在大小 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 将点、线、形、色等形式因素, 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 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大 致有以下因素:形象之美、笔 墨之美、色彩之美、章法之美。
中国画的笔墨之美
墨色浓重而有山石的质感,与留有 宣纸白色的山石形成对比,山顶渲 染了朱红色表现逆光,既有动势又 有层次。 夸张了山形的 碑铭感,崇高 感和阴面山的 量感,使这如 碑之山顿生神 采。 表现了画 家对革命烈士 们的缅怀,和对太行山的热爱之情。
中国古代文化之美
![中国古代文化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f1e7eb6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2.png)
中国古代文化之美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艺术遗产。
这篇文章将为您介绍中国古代文化的美,从建筑、绘画、音乐、诗词、礼仪等多个角度展示其独特魅力。
一、建筑之美中国古代建筑是独具特色的,其形制、结构和装饰元素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内涵。
著名的古代建筑如万里长城、紫禁城、故宫等,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这些建筑注重对称、均衡和谐的设计,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理解。
二、绘画之美中国古代绘画以山水画、人物画和花鸟画为主要形式,追求以极简的笔触表现出浓厚的意境和深邃的哲思。
中国古代画家追求"写意",以寥寥数笔勾勒出山川河流、人物面容等,使观者在零碎的线条中感受到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三、音乐之美中国古代音乐以丝竹乐器为主要表达工具,弦、竹和铜器的和谐搭配体现了中国古代音乐的独特美感。
古代音乐注重韵律上的规律和节奏感,使人们在欣赏音乐时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舒缓。
四、诗词之美中国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词的全盛时期,杜甫、李白、王维等众多诗人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以其雄浑的豪情和细腻的感受打动了世人的心。
五、礼仪之美中国古代礼仪严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尊重。
无论是国家事务还是日常社交,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
通过尊重与谦和的言行,中国古代人追求和谐相处,彰显了社会秩序和个体修养方面的美德。
六、陶瓷之美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享誉世界,其制作工艺精湛,图案丰富多样。
著名的汉白玉、青花瓷、景德镇瓷等都代表了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
陶瓷工艺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推崇。
七、服饰之美中国古代服饰以丝绸为主要材质,注重颜色和款式的搭配。
华丽的龙袍、盛装的汉唐服饰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于服饰美感的追求。
服饰的设计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之,中国古代文化之美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建筑、绘画、音乐、诗词、礼仪、陶瓷还是服饰,都彰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智慧。
国内外美术作品鉴赏
![国内外美术作品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d518b1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3.png)
国内外美术作品鉴赏一、中国古代美术作品1.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宋代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幅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北京)的繁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墨和精确的构图,展现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场景。
从画中可以看到熙熙攘攘的人群、繁忙的市集、悠闲的贵族、喜庆的婚礼等各种场景,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的日常生活。
2. 《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中国明代画家徐渭的杰作,展示了中国南方山水的壮丽景色。
这幅作品共分为十二幅,描绘了中国南方的河流、湖泊、山脉等自然景观,同时融入了人物、建筑等元素,使整幅画显得生动而富有层次感。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透视表现,徐渭成功地捕捉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让观者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宁静。
二、国外美术作品1. 《蒙娜丽莎》《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的杰作,被誉为世界上最有名的绘画之一。
这幅作品以女性形象为主题,通过细腻的表情和柔和的色彩层次,展现了蒙娜丽莎神秘而迷人的魅力。
画中的女性微笑着,似乎透露出一种神秘的情感,使观者不禁陷入思考和遐想。
2. 《星空》《星空》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对自然界的独特感知和个人情感的表达。
这幅作品以浓重的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描绘了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梵高通过独特的画风和热情洋溢的色彩,将自然界中的美与内心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观者对自然的壮丽和人类内心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三、结语以上所述仅是对国内外美术作品的简单介绍,每幅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通过欣赏和鉴赏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还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方式。
美术作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值得我们用心去欣赏和品味。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作品,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力量。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16777027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8d.png)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古代中国山水画是一种独特而受人赞赏的艺术形式,它以山水为主题,通过精妙的笔墨和构图,表达了画家对自然景观的审美情感。
这种艺术形式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独特特点,又具有深远的艺术感染力。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它追求的是自然的美。
古代中国山水画强调的是自然景观的准确再现,注重捕捉景物的真实面貌。
画家通过对山水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佩之情。
其次,它讲究的是画面的空间感。
山水画往往通过远近分明的构图表现出深邃的空间感,使观者感受到无穷无尽的广袤和宁静。
这种空间感的表现不仅仅是局限于画面的远近,更是体现出作者对于宇宙间无边无际景物的感知和把握。
再者,它追求的是画面的意境。
古代中国山水画以绘画大师师法自然的方式,通过潜心的辛勤创作,表现出令人神往的意境,使观者在欣赏时感到心旷神怡,引发无穷的思索。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也十分丰富多样。
首先,它以“拟古”为主要手法。
拟古是指画家在表现自然景观时,通过模仿古代名家的笔墨风格和画技,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画家往往会刻意运用简练的线条和富有节奏感的构图,使画面更富动感。
其次,它注重的是“墨意的相互渗透”。
古代中国山水画尤其强调墨色的运用,通过淡墨渲染和浓墨点染的方式,表现出景物的质感和层次感。
这种墨色运用的独特技巧,使观者在赏析时能够感受到深邃的神秘和宁静。
再者,它也注重画面的结构和布局。
画家在构图时通常采用“三重构图法”或“九宫格构图法”,以突出画面的主题和氛围。
这种构图方式不仅使画面更加有序,而且也更容易引导观者的视线。
古代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点与艺术表现深深影响了后世的绘画创作。
这种艺术形式不仅在中国,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它不仅为后世的绘画提供了独特的艺术样式和技法,更为人们的审美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鉴赏古代中国山水画不仅仅是欣赏一幅美丽的画作,更是进入一个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境界。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案例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5fba3a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2.png)
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案例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绘画中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其以山水为主题,融合诗意、哲学和文化内涵,表达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内心的情感。
以下是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案例:
1. 《千里江山图》:明代画家徐祯创作的巨幅山水画,以长江为主题,展现了中国南方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细腻。
画面墨色浓郁,山川流水间交相辉映,如诗如画。
2. 《溪山行旅图》:宋代画家夏圭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以溪流、山峦和行人为主要描绘对象。
画面以淡墨渲染,线条流畅,意境深远,营造出一种清新、恬静的诗意气息。
3. 《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绘画巨作,以京城汴京为背景,描绘了汴京城市生活的繁华和百态。
画面中的山水部分虽然不多,但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富含诗意之美。
4. 《山水图》:清代画家郎世宁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以陕西秦岭山脉为主题,表现了山岭峻拔、峡谷深邃和水流潺潺的自然景观。
画面中的笔墨自然流畅,意境深邃,富含大自然的诗意之美。
5. 《华山图》:唐代画家李思训创作的山水画作品,以华山为主题,表现了中国古代山水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画面中的峰峦奇峻、树木葱茏,一派神秘、崇高的气氛,启人遐想,享受山水之间的诗意之美。
以上是中国山水画的诗意之美案例,这些作品既展现了中国自然
风光的壮美和细腻,又融合了中国文化的哲学和诗意,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发。
中国古代绘画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代绘画的美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8b16063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1.png)
中国古代绘画的美学特征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这些特征包括:写意性、意境性、空灵性、气韵生动性和传神性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美学特征。
一、写意性写意性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写意即以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强调形式的变化和艺术家的个人表达。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景物的神韵,追求以形式来表达精神境界。
这种写意性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充满了诗意和抒情的特点。
二、意境性意境性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又一重要特征。
意境即画家通过形式和色彩的运用,以及构图和布局的安排,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感和情绪氛围。
中国古代绘画追求的是一种超越形式的境界,通过意境的营造,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意境性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一种禅意和超然的感觉。
三、空灵性空灵性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又一重要特征。
空灵即画面呈现出的一种虚无和超脱感。
中国古代绘画强调意境的表达,常常通过淡雅的笔墨和空灵的构图来体现。
这种空灵性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一种超然的氛围,让观者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美感。
四、气韵生动性气韵生动性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又一重要特征。
气韵即画家通过形体、笔墨和色彩的运用,使画面呈现出一种生动和活泼的感觉。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通过形象的变化和形式的表达来体现气韵的生动性。
这种气韵生动性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一种独特的活力和魅力。
五、传神性传神性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又一重要特征。
传神即画家通过形象和表现手法的运用,使画面能够生动地表达出人物的神态和情感。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通过形体的变化和表情的描绘来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
这种传神性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一种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绘画的美学特征可以概括为写意性、意境性、空灵性、气韵生动性和传神性。
这些特征使得中国古代绘画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在欣赏中国古代绘画时,我们可以从这些美学特征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之美
![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fdd0d21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a.png)
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之美古老而灿烂的中国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的瞩目焦点。
中国古代文化不仅涵盖了各个领域,从哲学到科技,从文学到艺术,都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
在这些方面,艺术无疑是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门。
中国古代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和关注。
中国古代艺术的美在于它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绘画、雕塑、陶瓷、书法等各种形式的艺术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展现出独特的风采。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中国的中国画。
中国画以其独特的墨色表现技法和独特的构图手法而闻名于世。
中国画的特点在于它强调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意境表达。
这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画追求的是通过笔墨和构图展示出画家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而不仅仅是描绘客观事物的外表。
这种强调意境和情感的方式赋予了中国画一种独特的神韵和内涵。
中国的雕塑艺术也是古代文化中的一颗明珠。
中国古代的雕塑作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栩栩如生的形象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雕塑作品既包括石雕、木雕、铜雕等传统材料制成的作品,也包括陶瓷和玉石雕刻。
古代中国雕塑作品的特点在于它注重形象的传神和姿态的生动。
这些作品经过精细的雕刻和塑造,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独特的造型。
不仅如此,这些作品还传递了丰富的文化和宗教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
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也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之美。
中国古代的书法作品以其独特的笔法和构图风格而闻名。
书法艺术强调的是墨色和笔法的运用,以及字体的韵味和修养。
通过书法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修养。
每一笔每一画都蕴含着艺术家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独到见解。
通过书法,我们可以感受到艺术家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和独到见解。
通过书法的墨宝,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深邃和内涵。
除了绘画、雕塑和书法之外,中国的古代文化还以其陶瓷艺术、音乐艺术、建筑艺术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之美。
中国的陶瓷作品以其精湛的烧制技艺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闻名。
中国古代艺术史艺术之美古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与风貌
![中国古代艺术史艺术之美古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与风貌](https://img.taocdn.com/s3/m/2b71df33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8.png)
中国古代艺术史艺术之美古代中国艺术的发展与风貌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涵括了绘画、雕塑、陶瓷、工艺品等众多艺术门类。
这些艺术作品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与风貌。
初唐时期,艺术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唐代壁画以洛阳和敦煌的壁画最为著名。
这些壁画以鲜艳的色彩、丰富的内容和细腻的技法而闻名于世。
《洛阳白马图》和《敦煌莫高窟》中的佛教题材壁画,以其独特的笔触和形象生动的描绘方式,展示了当时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追求和崇拜之情。
随着宋代的到来,中国艺术迎来了又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绘画以山水画为主流,其中最代表性的就是北宋的“崇宁靖国寺”和南宋的“东岳庙”壁画。
这些壁画以空灵、清新的笔触和富有层次感的构图,将山水与人文融为一体,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悟。
元代是中国艺术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蒙元统治下的艺术,受到了宫廷审美和西域文化的影响。
《元明画史》中记载了元代壁画的一些例子,如《通天帝君图》和《尘缘挂图》等,这些作品在描绘人物形象时注重表情细节,追求丰富多彩的色彩和对比效果。
明代正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鼎盛时期之一。
明代以小说《红楼梦》和戏剧《长生殿》等为代表的文学作品影响了后世的艺术创作。
明代绘画则以花鸟、山水、人物三种题材为主,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明代画家唐寅的《秋闺图》。
这幅作品运用了写实的技巧,生动地表现了女性的柔美与情感。
清代的艺术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从清代开始,中国的绘画艺术逐渐从传统的儒家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趋向自由和开放。
清代画家郎世宁的《万山红遍》是中国古代艺术中的一大壮丽之作,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色的真实描绘。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风貌众多,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这些艺术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
作为后人,我们应该珍视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并发扬中国古代艺术的美丽与魅力。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艺术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绘画美学](https://img.taocdn.com/s3/m/b9033a5a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4f.png)
中国绘画美学
中国绘画美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文化观念和审美意识。
中国绘画美学强调的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追求的是意境和神韵的传达,以及笔墨和气韵的表现。
中国绘画美学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注重笔墨表现:中国绘画以毛笔为主要工具,毛笔的运用能够产生多种变化,从而形成独特的笔墨语言。
笔墨不仅是绘画的基本元素,更是表达画家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2.强调气韵生动:中国绘画追求作品的生动性和气韵的流动感。
一幅好的作品应该具有生命力,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内在力量。
3.注重意境营造: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核心,它指的是作品所呈现出的情境和意义。
中国画家通过笔墨和形象的组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让观众感受到一种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体验。
4.追求和谐之美:中国绘画注重和谐之美,即在表现形式上追求平衡、对称、和谐等美感。
这种和谐之美不仅体现在构图上,也体现在色彩和笔墨的运用上。
5.融合哲学思想:中国绘画美学与古代哲学思想紧密相连。
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流派都对绘画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中国绘画不仅具有视觉上的美感,更具有思想上的深度。
总之,中国绘画美学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展现了中
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审美追求。
它不仅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重阳节的传统绘艺术欣赏传统绘的独特之美
![重阳节的传统绘艺术欣赏传统绘的独特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febfe6c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6.png)
重阳节的传统绘艺术欣赏传统绘的独特之美重阳节的传统绘艺术欣赏——传统绘的独特之美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祈福,赏菊迎秋,并且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那就是欣赏传统绘艺术。
传统绘的独特之美令人陶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重阳节的传统绘艺术之美。
一、山水画山水画,又称为中国画的重头戏,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代表之一。
重阳节的传统绘艺术欣赏离不开山水画的陪伴。
传统的山水画在构图上强调空灵、虚实相间、意境深远,常以山石、松柏为主题,表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宏伟。
这些画作在重阳节时,带给人们宁静、深沉的感受,让人身心舒畅。
二、花鸟画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另一门重要的艺术形式。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常常会欣赏到精美的花鸟画作品。
花鸟画作品中,草木花卉、各种飞禽走兽成为了主要表现对象。
画家们通过淡墨勾染、轻重用色、墨韵水粼等技巧,传递出花鸟的生动形态和灵动的气韵,给人以美妙的观赏体验。
三、人物画传统绘艺术中的人物画也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物画作品通过绘制人物的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等细节,展现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可以通过人物画作品,了解到古代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四、工笔画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技法,重要特点是精细入微、色彩鲜艳。
作为重阳节传统绘艺术的一部分,工笔画作品更能展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湛技艺。
绘画过程中,画家需要准确细致地表现出每一笔每一画,力求将画面细节描绘得恰到好处。
五、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而重阳节的传统绘艺术欣赏中,水墨画作品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水墨画作品以墨为主要工具,通过运用勾线、笔墨、点染等技法,构建出富含神韵的画面。
在观赏水墨画作品中,人们可以体会到浓墨重彩之间那一份独特的古韵。
重阳节的传统绘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成为了节日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通过观赏传统绘艺术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感受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梦回繁华》中那些中国传统绘画鉴赏知识
![《梦回繁华》中那些中国传统绘画鉴赏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ce016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a.png)
《梦回繁华》中那些中国传统绘画鉴赏知识梦回繁华:探寻我国传统绘画的魅力一、梦回繁华的艺术魅力我国传统绘画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从《梦回繁华》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我国传统绘画的鉴赏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的魅力。
我国传统绘画,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还是其他形式,都揉合了我国古代文人雅士们的情怀和风骨,承载着我国人对自然、生活和美的理解和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深度探讨《梦回繁华》中那些我国传统绘画鉴赏知识,并深入探寻其魅力所在。
二、我国传统绘画中的审美意趣梦回繁华的画面中,我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趣触手可及。
我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气韵和意蕴,更是注重以线条、墨色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神韵。
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文人通过笔墨、构图和色彩的运用,表现出了对自然、山水、花鸟及人物的独特情感和理解。
这种审美意趣超越了物质的形态,更是将艺术与生活、情感和精神完美结合,给人以超脱和遐想的美感。
三、我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梦回繁华》中的我国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笔墨韵味令人陶醉。
我国古代绘画在用笔上讲究“独具匠心”的表现方式,力求墨色、线条在画面上的表现自如有度,刚柔相济、虚实相生。
这就要求画家在审美的基础上,运用笔法和墨迹来表现出画面的神韵和气息,给人以超然物外、惊鸿一瞥的美感。
《梦回繁华》中的绘画,恰到好处地运用了我国传统绘画的笔墨韵味,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勾勒出了那些古典与现代的美之交融。
四、我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文化价值梦回繁华所展现的我国传统绘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国古代绘画,随着历史的变迁,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态。
在其中,蕴含着我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哲学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梦回繁华》中呈现的我国传统绘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之美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b98f61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8e.png)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之美中国传统绘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涵赢得了世界的赞誉。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之美,从传统绘画的发展、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传统绘画的发展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可追溯到古代的绘图和书法技艺。
早期的绘画多以工笔和线描为主,表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观。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绘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包括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山水人物画等多个门类。
传统绘画在宋代达到了巅峰,继承和发展了前代的绘画技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艺术特点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表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
首先,它注重线条的运用和勾勒。
传统绘画以写意为主,善于用简练的线条勾勒出形象和气氛,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
其次,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境的表现。
艺术家通过山水、人物、花鸟等形象的描绘,以及墨色和水墨的渲染,表现出内涵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再次,它融合了诗、书、画的艺术形式。
这种综合艺术形式使得传统绘画更具韵味和深度。
三、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绘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绘画作品传递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中国传统绘画注重与自然的融合。
山水画以山水为题材,通过绘画表现社会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其次,它弘扬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
人物画以中国传统的圣人和英雄为主题,并通过绘画展现他们的品德和精神境界。
最后,它传播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
中国传统绘画通过绘制历史事件和人物,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古代历史的深厚底蕴。
总结一下,中国传统绘画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卓越艺术水平。
它通过绘画作品传递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并赢得了世界的赞赏。
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之美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绘画之美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绘画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42217791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7.png)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绘画之美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融合了文学、音乐、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以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中国古代人们对于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感悟。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绘画元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古代诗人的笔下描绘,展现出了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魅力和意境。
今天我们将会一起探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绘画之美。
古代诗词艺术歌曲中常常涉及到各种自然景观,如山水、花鸟、江河等,这些风景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展现出了绘画一般的意境和韵味。
比如李白的《赠汪倬》,诗中描述了“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去紫台连朔漠。
漠水石苔清如玉,近来红袖为谁扫。
”这些景观画面仿佛在眼前闪现,逼真而生动。
而在古代艺术歌曲中,这样的画面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更加生动而鲜活,让人仿佛置身感受到了那份清新和自然的美好。
在古诗词艺术歌曲中,还常常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人物形象和人生境遇的感悟,这些形象和情感也常常与古代绘画相呼应。
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诗中描述了“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这样的情感表达在唱词的诠释下,仿佛是一幅幅富有沉郁和深情的人物画,将诗人的情感完美的展现出来。
而这种情感的表达方式,正是中国古代绘画所擅长的,通过表现人物的神情和心境,使得观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诗词常常以文字描绘出绚丽多彩的画面,这些画面不仅是静态的,更是具有动态的表现力,从而使得古代诗词艺术歌曲中的绘画之美成为了一种动态的艺术表现。
在表现动态的画面中,音乐和舞蹈也是至关重要的元素,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舞蹈的舒展,使得这些画面在古诗词艺术歌曲当中得以生动、通透。
中国画中的诗意美
![中国画中的诗意美](https://img.taocdn.com/s3/m/81dad99701f69e31423294c6.png)
中国画中的诗意美中国的古诗含蓄简约,不着彩色,只分深浅,正如中国传统的水墨画风;中国的传统绘画蕴含丰富、优美隽永、亦有一种诗意之美。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相连本是中国画的一种优良传统。
作画者把诗情贯穿于画意中,使造型艺术与语言艺术相得益彰,互为补充,也反映出画家的心态和绘画美学思想。
诗与画都通过作者主观的情感和丰富的形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因素和艺术家的主观因素的有机结合,诗与画也不例外。
诗与画都包含着艺术家的主观情感,作品的情感性愈浓烈,越能感染欣赏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
诗与画中凝结着艺术家的各种情结,具有艺术最根本的属性——关照心灵。
诗与画是作者安顿心灵的地方,是艺术家精神的象征,也是艺术家心灵的居所。
诗与画的结合是在宋代文人画兴起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北宋时期的一些文人士大夫如苏轼、文同、米芾为了更好地抒发胸臆,“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苏轼在《书摩诘蓝天烟雨图》中评价王维的作品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是最早提出以诗入画的观点。
在画面上题诗成为中国画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诗的融入,增加和扩大了画面的艺术容量和境界,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画家们的题画诗作,因才能、学识、经历各异而有所不同,但其中的真情实感和个性追求都能使欣赏者产生共鸣,回味无穷。
例如: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徐渭主张作画不必拘于细节,注重抒发内在的情感和对意境的渲染,他的用笔似草书飞动,纵恣奔放,畅快淋漓。
他在《题画梅》一诗中写道:“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
”诗句自然、生动、流畅、巧妙、形象,抒发了作者“画梅”的创作思想,把梅花活的灵魂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同时也大胆地表露了作者狂放不羁的水墨大写意的绘画风格和创作方法以及追求个性解放的创造精神。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鲜曾在《九秋图》诗中写道:“薄宦归来白发新,人言作画少精神。
马远《踏歌图》的画面留白之美
![马远《踏歌图》的画面留白之美](https://img.taocdn.com/s3/m/b753b54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6.png)
马远《踏歌图》的画面留白之美《踏歌图》是中国古代著名画家马远的一幅作品,也是他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其画面留白之美而闻名,留白处的处理与表现技巧是该作品的精髓所在。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留白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而在《踏歌图》中,马远将留白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展现出了独具一格的美感。
从画面整体来看,《踏歌图》中留白的处理非常考究。
整个画面被分为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行船的人们,下面是波澜壮阔的江水。
而在整个画面中,留白的处理非常讲究,几乎是每一个部分都有留白的存在。
这种留白的设计使得整个画面显得非常清晰明了,给人一种通透的感觉。
上半部分的留白,则是为了突出行船的人物,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突出,更加立体。
行船人物的衣着和面部神态都刻画的十分细腻,而背景的留白则使得他们的形象更加丰满,更加具有张力。
整个画面给人以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而这种感觉正是留白的功劳。
从留白的形式来看,《踏歌图》中的留白多种多样,处理得非常巧妙。
首先是水面的留白。
江水在画面中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而马远在画江水时并没有将整个画面填得满满当当,而是留了大片的空白。
这些留白,使得江水显得更宽广,更加开阔。
在江水的留白处,画家还用了淡淡的墨迹勾勒出远处的山峦和树木,这种留白的处理不但使得江水更加通透,还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份深远的意境。
而在行船的留白上,则是更加细致入微。
比如船篷的留白处,画家用了简洁而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了船篷的形象,而在处处留白的背景中,使得船篷显得更加真切,更加有力。
这种留白的形式,使得整个画面显得大气而又细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从留白的意境来看,《踏歌图》中的留白具有深远的意境。
在中国绘画艺术中,留白一直都是中国画独有的审美标准之一。
留白虽然可以让画面变得通透明亮,但更重要的是赋予了画面以深刻的内涵和意蕴。
在《踏歌图》中,留白不但是一种审美的手段,更是一种审美的表达方式。
江水的留白给人一种如梦似幻的感觉,山峦的留白则赋予了整个画面以一种神秘和遥远的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绘画之美
中国古代绘画起源很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
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
这些作品由于年代的久远,所保存下来的实属凤毛麟角,却使我们得以一窥早期绘画的面貌。
在无数画家不断探索、创新的努力之下,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并有着自己独立的绘画美学体系的中国绘画。
一、中国画与西洋画
早期的中国绘画以作品的题材划分为若干画科,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公元17世纪前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舶来的欧洲绘画作品被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
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
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
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
但它非常讲究
画面的整体、概括。
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是东方绘画艺术的主流,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无论在艺术内容、形式,还是表现手法上,中国画与西方绘画都有极大的差别。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
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
工笔就是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
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
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
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
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
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cun一声)、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
笔墨二字被当作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
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
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二、工笔重彩画与水墨写意画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传统的中国画似乎就是水墨写意画,其实这是一个误会。
中国画按照其技法及风格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工笔重彩画和水墨写意画。
工笔画又称"细笔画"。
其绘画风格工整细致,以规整并富有表现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并注重于细部的刻画,然后再敷以厚重、鲜亮的颜色。
工笔画所用颜料大多以矿物质制成,历经多年,仍然可以保持原有的色彩;整个画面漂亮明丽,有着很强的装饰效果。
正因为这部分绘画作品具有富丽堂皇的外观,中国历史上大多数宫廷画家部采用此种画法,以表现皇家气派。
相对于工笔画的就是写意画,又称 "粗笔画"。
其画风简略,通过尽量简练的笔墨,着重描绘物象的神韵和意态,而并不十分在意所画对象的逼真与形似。
画家在画中多采用概括、夸张的手法,运用丰富的联想,最大限度地抒发自己的情绪,张扬不同的个性。
因此,写意画作品带有一定的即兴性、随意性和偶然出现的意外效果,较难临仿和描摹。
它们几乎部是用水墨完成的,有着素淡、清雅的外观。
这类作品在后期中国画坛上占有很大的比例。
从中国画发展的历史来看,早期的(公元12世纪以前)画幅均为工笔重彩画,晚期的作品则多是水墨写意画。
再从作者的情形来看,工笔重彩画的作者大都是职业画家或工匠画家,水墨写意画的作者则大多兼有文人
的身份。
当然,在工笔画和写意画之间还有一片开阔地带,供画家们在两端取舍,从而形成折中的即半工笔半写意的画法。
三、中国画的艺术综合性
传统的中国画离不开诗词、题款、篆刻,是诗、书、画、印相结合的艺术表述。
早期中国的许多文字,是根据对象的形状或意义,用简练的线条描绘出来的象形文字。
这与使用线条画画相似。
中国文字的这一特点,加上书写文字的形式本身带有很强的艺术创造性,因而与绘画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人谓之“书画同源”。
中国画家,尤其是文人画家,在作画的过程往往十分自然地将写字的笔法运用到绘画中去;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很多时候以诗句的形式——直接题在画面上;并按中国文人的习惯,在画的落款处盖上刻有自己名号的朱砂红印章。
强调线条的表现力,强调绘画笔墨的书法情趣,是品评中国画作品格调高下的重要标准。
中国绘画非常讲究画家综合的艺术修养,画家在下笔之先,一般已经将题诗的内容、字体及印章在画面中的位置作了通盘的考虑。
画中的诗词与图像相辅相成,对画面意境和构图起到了某种补充和平衡的作用;印章的红颜色义与黑白的(水墨)图画形成色彩的差异。
将诗、书、画、印四个分割的因素融为一体,组成一幅统一的画面,是中国画一个很重要的特色。
从画面布局上看,中国传统绘画与欧洲绘画有一个明显不同,就是中国画很注重在画面留有空白。
空白处并不是空无一物,它可以是山中的云霭,可以是江面的晨雾,也可以是日月的光华,甚至可以什么都不是。
有
人认为,“布白”是中国画中最为人关注的要点。
画家强调画面诗意的传达,那些空白处也许正是诗意的不确定性、模糊朦胧的象征,留给观赏者想象的余地。
公元11世纪时的中国大画家、大文学家苏轼(1036-1101)曾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主张,这也是后来历代画家追求的境界。
四、中国画中的三大分科
在中国画中,人物、山水、花鸟是三个最大的科目,也是最常见的题材。
它们大致可以和欧洲绘画中的人物、风景、静物相对应。
隋唐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跃,绘画因此得到了重大发展,人物、山水、花鸟等独立的分科也就此产生。
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各科目中出现最早的,美术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原始社会的先民们用白茎、红矾土、霸炭黑在岩壁上画的人形和动物图案,可以说首开人物画的先河。
至今大约1500年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人物画的艺术发展逐渐成熟。
这一时代的著名画家、艺术理论家顾凯之(348-409)提出了人物画应“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主张,认为画家不仅应当正确地描绘人物的外形,而且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精神、气质,即内在的东西。
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艺术家、艺术评论家几乎无一例外地依循这一认识,从事创作和品评。
人物画在中国绘画发展的前期有极其辉煌的历史。
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为山水画,是中国画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大的一个科目。
它的兴起比人物画要晚得多,大约在唐代(618-907)趋于成熟,此后名家辈出、名作不断,盛极一时。
山水画的兴盛,有其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深层的原因。
中国古代哲人崇尚“天人合一”,
认为人与天地万物是相通的,人的善性天赋能感知自然。
即便人在官场市井,心也向往着山水林木;亲近自然、融人自然,成为中国文人 (包括画家)最大的愿望。
画家们在描绘自然景色中寄托内心的感情和追求,同时给予观赏者以许多联想与启示。
纵观中国古代的绘画史,山水画画家在所有画家家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
中国画的另一门类,以描写花卉、竹石、鸟兽,虫鱼为主体,其中最常见的是将花、鸟组合在一起,故称之为花鸟画。
花鸟画给人一种特殊的观赏情趣,其兴起较山水画为早,起先用于工艺品的纹样上,到唐代开始成为中国画中的一个独立门类。
中国古代文人喜好梅、兰、竹、菊,认为它们清雅高贵,表现了文人清高脱俗的气质。
因此,梅兰竹菊是花鸟画中常见的题材。
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溯遥远的洪荒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在这块古老的东方大地上繁衍生机,此后的一万多年里,中国绘画不断发展。
从史前岩画、壁画,到青铜艺术、帛画,绘画艺术不断发展,样式和表现形式也在不断变革。
各种分科的形成,使中国古代绘画不断发展与成熟。
中国绘画,它以独特的面貌和独具的艺术魅力正日益为世人瞩目,为世界现代艺术所借鉴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