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进行拓展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懂得珍惜生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激发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文章写作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情感线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品味。
3. 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所传达的情感。
2. 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结构:让学生了解课文的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
5. 讨论课文内容: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6. 欣赏优美语句: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阅读品味。
7. 拓展训练:进行创新性写作和动手能力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9.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永生的眼睛》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境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3. 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将爱护动物的情感融入到生活中。
4.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朗读课文。
2.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 引导学生关注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表达对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2.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一步提高理解和朗读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永生的眼睛》,录音机,课件,图片等。
【教具、材料】课本、教师课件、影视片【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教具引导学生猜测本课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识记本课的重点生字词,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习】1. 听读课文2. 学习语音、语调和语法3. 阅读理解和评论【讨论】1. 引导学生讨论保护动物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动物的方法。
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互相交流。
3. 教师补充相关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动物保护是一个全球问题。
4. 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并将结果进行总结。
【进一步拓展】1.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制定保护动物的计划,例如,在家规定不乱丢垃圾,不进行非法捕捞,关注动物福利等等。
2. 鼓励学生参与到相关的社会公益活动,例如参观动物园、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3. 鼓励学生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自己的保护动物行动,例如制作海报、写作动物保护感想等。
【巩固】1. 教师精选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比,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和自信心。
2. 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后练习】1. 要求学生复述课文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2. 课后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动物保护的短文,字数不少于100字,鼓励学生多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型。
【板书设计】《永生的眼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带领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运用适当的语境来辅助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理解亲情的可贵。
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感恩和回报。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提高公民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永生的眼睛》是一篇描写一个家庭面对亲人离世的故事。
故事中,家庭成员通过捐赠亲人的器官,让他人重获新生。
2.2 生字词学习:眼睛、永生、离世、器官、捐赠、重生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来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维能力。
讨论法: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2 教学手段:课文朗读: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五章:教学步骤5.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永生的眼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5.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生字词,确保学生正确发音。
5.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跟读并记忆。
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5.4 分析课文: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精选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
精选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教案篇1教材分析:《永生的眼睛》是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篇课文语言美,情感美,人物形象鲜明,作者刻画了两个让人终身难忘的形象:善良,乐于助人的父亲和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热爱生活、关爱别人的心,让人尊敬,让人思念。
结合本单元主题“眼睛〞,使学生理解:如果能给失明者带来光明,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这个眼睛将得到永生。
本文涉及到角膜捐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
所以在课前让学生做初步的调查,了解周围人对待角膜捐献的看法。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触动心灵,升华感情,熟悉文章内容。
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对朗读很感兴趣。
他们合作意识强,有一定合作学习的能力。
思维活泼,敢于质疑问难,很多学生会依据文章提问题。
大局部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个别学生学习时主动精神还不够,讨论时不够积极。
设计思路:根据新课程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设计了四次让学生质疑问难,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内容。
这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可使学生感到层次清晰,以解决文章内容离生活实际较远的问题。
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使学生逐渐理解内容,使学生对器官捐献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体会到器官捐献的意义,到达感情的升华。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15个新词,并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质疑揭题〔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
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
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下面是我收集的永生的眼睛教案4篇(永生的眼睛课件),供大家品鉴。
永生的眼睛教案1执教思路:《永生的眼睛》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
作者刻画的形象让人终身难忘:善良、心中有他人的父亲;有醒悟能力、并付之于行动的“我”以及可爱、才华横溢的女儿。
他们的高尚情操让人感动,令人敬佩。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以“琳达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围绕“永生”将本课设计以下几个环节:第一环节:课前调查,搜集信息,铺垫情感。
由于本课涉及到的器官捐献的背景学生知道的并不是很多,或根本不了解,所以,组织学生在课前展开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语文实践活动,同时做好调查的统计和分析。
这样,让学生了解到许多的人对角膜捐献的看法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深深感受到来源远远不能满足于器官捐献的需求。
有了这样的.感受,再来学习课文,学生自然会对琳达一家产生敬佩之情。
第二环节:以信入境,质疑永生,启动情感。
共同阅读课文最后的那封信。
理解“角膜移植”一词,顺势呈现出角膜捐献调查结果汇总表,同时补充相关资料。
通过器官捐献在社会上难以被人们接受的现状与琳达一家主动捐献角膜的对比,引出课题《永生的眼睛》并板书。
学生针对课题质疑。
围绕“永生”一词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简单梳理,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继而启动学生的情感。
第三环节:初读课文,理清线索,激发情感。
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印象,完成课后出现的表格练习初步了解琳达一家为盲人所做的事情。
并随机板书:琳达母亲父亲温迪。
第四环节:细读课文,品味永生,深化情感。
我抓住“课文中谁的眼睛永生了?”这一关键问题,带领学生细读课文的。
这一问题的答案是多元的,学生可能会认为是母亲或父亲或温迪的眼睛得到了永生。
这些猜测不定的答案表明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永生”的含义。
而琳达的情感态度变化是贯穿其中的。
从母亲捐献时的坚决反对到父亲捐献时的遵从遗愿到捐献温迪角膜时的主动,最后收到来信时的骄傲。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永生的眼睛》的大致内容,了解作者以及文章背景。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亲情和爱的理解与尊重。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课文的整体理解,包括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朗读技巧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人物情感和心理的把握。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永生的眼睛》全文。
生字词卡片。
PPT或黑板。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得舒适、安静,有利于学生阅读和思考。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引入课文《永生的眼睛》,让学生对课文产生兴趣。
4.2 生字词学习: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4.3 课文理解: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
4.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所表达的对生命、亲情和爱的理解和尊重。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作业内容: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5.2 作业要求:读后感要真实、有感情,能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作业截止时间:下节课前。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学生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6.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朗读,评价其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
通过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理解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推测人物的心情和感受。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和情感运用到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2)引导学生懂得珍惜生命,明白生命的可贵。
(3)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人物的心情和感受。
3. 课文中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理解和运用。
2. 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分析。
3. 将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永生的眼睛》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黑板和粉笔。
4. 相关教学多媒体课件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课件或视频,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永生的眼睛》,并提问:“你们认为‘永生的眼睛’是什么意思?”2. 朗读课文(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解决生字词的问题,并解释词语的含义。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展示生字词卡片,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并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2)学生通过造句的方式,运用所学的生字词。
4. 理解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道理。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和事件,理解其中的情感和道理。
(2)学生分享自己对于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的理解,教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6. 小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情感教育的重点。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学目标:1. 了解人们对于生命与死亡的不同看法。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
2. 探讨生命的意义,培养学生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分析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
2.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生命和死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2. 预习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故事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永生的眼睛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有人希望拥有永生的眼睛?3. 阅读理解(15分钟):学生小组合作阅读故事《永生的眼睛》,并在课件上完成相应的阅读理解练习。
4.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根据课件上的问题,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的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是否只有永生才能体现?5.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本课的主要知识点和能力要求。
第二课时:1. 复习(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前一节的故事内容和思考的问题。
2. 探讨人生意义(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生命的短暂性如何影响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人们对死亡有什么不同的看法?3. 表达观点(15分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展示各自的观点。
学生可以通过演讲、绘画、写作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观点和思考结果。
5.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写一篇短文,阐述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永生的眼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永生的眼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永生的眼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永生的眼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
学习作者抓住任务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4。
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
教学方法:自读法导读法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要来到了,你想说些什么?你想看到什么?我们能用眼睛看见这美丽的春天,真好!一位盲姑娘说:“春天来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今天,我们带着他美好的心愿,深深的期盼学习一篇感人致深的文章,题目就是lt;永生的眼睛gt;深情地读一读这个课题。
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想,你读懂了什么?生:自由读课文。
2。
师通过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些什么?生:我读懂了课文讲了琳达一家三代人都捐献了自己的角膜。
生:我读懂了,父亲是个有爱心的人。
3。
师:你们真会读书,读一遍就有这么多的收获。
三、品读词句,理解内容。
1。
师:让我们走入文中,再次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如果有你喜欢的句子,可以多读几遍。
生:默读课文,画出自己感动的句子。
2。
师: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看看谁读的更有感情,并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生:互相读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3。
集体交流。
师:谁能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说给我们听听?生:我找到的感动的句子是:”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我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父亲非常有爱心,他不仅捐献了自己的角膜,而且也希望他死后,他的女儿和外孙女也能捐献眼睛角膜。
《永生的眼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
《永生的眼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永生的眼睛》。
本课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作者对眼睛的赞美,揭示眼睛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眼睛背后的感人故事。
具体章节包括:1. 眼睛的神奇;2. 眼睛的传递;3. 永生的眼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眼睛在人生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关爱眼睛的意识。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关于眼睛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体会眼睛在人生中的重要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眼睛,引出本课主题《永生的眼睛》。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眼睛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并做好笔记。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眼睛的神奇、传递和永生,引导学生体会眼睛的重要地位。
4.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和讨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关爱眼睛,保护视力,分享经验。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永生的眼睛》2. 主要内容:a. 眼睛的神奇b. 眼睛的传递c. 永生的眼睛3. 关键词:神奇、传递、永生、关爱、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本课生字、新词,并解释其意义。
b. 课后阅读:查找关于眼睛的感人故事,与同学分享。
c. 课后实践:制定一个关爱眼睛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2. 答案:a. 生字、新词解释见课本。
b. 眼睛的感人故事可自行查找,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c. 关爱眼睛计划示例: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每小时休息一次,远离电子产品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眼睛的重要地位,关爱眼睛的意识是否得到提高。
2024年《永生的眼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
2024年《永生的眼睛》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七单元《永生的眼睛》。
本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围绕作者通过观察和思考,认识到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并通过具体事例展现出眼睛传递情感和生命力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的主题,认识到眼睛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2. 学会运用观察和联想的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珍惜生命、懂得感恩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眼睛在传递情感和生命力方面的作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观察、联想的方法进行写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动形象的眼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眼睛的美丽和独特,激发学生对眼睛的好奇心。
2. 阅读文章:学生自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眼睛的赞美之情。
3. 讲解:教师讲解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在传递情感和生命力方面的作用。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身边同学的眼睛,发现不同眼神背后的情感,并进行分享。
5.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一道关于眼睛的写作题目,指导学生运用观察和联想的方法进行写作。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完成一道关于眼睛的写作练习。
7. 交流展示:学生互相欣赏、评价彼此的作品,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永生的眼睛》2. 板书内容:a. 眼睛的美丽与独特b. 眼睛传递情感和生命力c. 观察与联想的写作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观察和联想的方法,写一篇关于眼睛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眼睛在传递情感和生命力方面的作用,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进行写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眼神,了解背后的情感故事,提高观察力和写作水平。
同时,推荐阅读相关文章,拓宽知识视野。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精选5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精选5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对器官捐献传统的看法。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2、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其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8课,齐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上节课我们出读了课文。
提问:回忆一下__内容(__主要写了琳达的母亲、父亲、女儿都捐献了角膜生)师板书。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
回忆上文引入下文。
二、张凡、刘家新等几位同学在预习时产生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要捐献角膜呢?老师现在就解答这个问题:资料出示:据调查,全国约有400万人因角膜疾病导致失明,其中大多数病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
可是由于我国角膜捐献太少了,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献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同学们在周围人群进行了调查。
老师把同学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请看:(课件)出示条形图。
提问:从图表中你发现了什么?(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共调查212人,愿意捐献的75人,不愿捐献的137人不愿捐献的人数比愿意的多。
现状出示,更加直观。
过渡:现在我们就去深入地学习课文。
学生说图表。
学生知道相应的资料,激发情感。
三、学习课文过渡:琳达的母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医生要取走母亲的角膜。
自学(1~3)自然段:面对角膜捐献:1、思考:琳达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要点:⑴琳达开始:(“我惊呆了──完整的离去)(爱妈妈、强烈的痛苦和难以接受不明白为什么捐)琳达后来愿意娟、理解了捐献的意义。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
人教版四年级下语文教案《永生的眼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如“永生、慷慨、捐献”等;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本文中人物写法的运用,如通过具体事件展示人物品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情境体验、品读感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认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学习本文中人物写法的运用,理解“永生的眼睛”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眼睛的认识,引入本课的主题——永生的眼睛。
2.初读课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读,自学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
3.深入理解课文: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具体事件的理解,深入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
4.拓展升华: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进行情境体验和品读感悟等活动,学习并理解器官捐献的意义和精神。
5.课堂练习:进行相关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情境体验法、品读感悟法等。
2.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互动式电子白板等。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题,如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回答问题等。
2.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完成相关练习册或课本上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课堂表现等。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PPT演示文稿(包括本课生字新词、课文内容、相关图片和视频等)、互动式电子白板等。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课文及教案(1)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课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永生的眼睛》。
课文讲述了盲女孩谢海华在角膜移植手术后重获光明,从而懂得了关爱他人,愿意将爱传递下去的感人故事。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大意,体会盲女孩重获光明的喜悦;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盲女孩重获光明的喜悦,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学会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品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关爱他人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 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c. 你从课文中学到了什么?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生字词、修辞手法进行讲解。
5.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永生的眼睛2. 关键词:关爱、光明、角膜、移植、奉献3. 主要内容:a. 课文大意b. 生字词c. 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生字词,每个写五遍。
b. 造句: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
c. 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短文。
2. 答案:a. 生字词答案略。
b. 造句答案略。
c. 短文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语文四年级下册《永生的眼睛》教案.doc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作者在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2 学习作者一家人正确对待死亡,自愿死后捐赠器官,为他人造福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作者在亲人去世后捐献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谈话导入。
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那该多好啊。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8课,看看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么做的吧。
2齐读课题3文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你怎么理解“永生的眼睛”?(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遍2课件出示词语,抽读并齐读一遍3提问:文中都有谁捐赠了角膜?还有谁准备捐赠角膜,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态度有哪些变化板书(母亲------ 父亲 ------ 女儿)捐赠角膜我的态度(三)再读课文1 .分别指名读“母亲、父亲、”捐赠角膜这两部分内容。
2.学习第一部分:母亲捐献角膜(1)默读课文,找出“我”对父亲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这件事态度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当时“我,,的态度是怎样的?(不理解)(2 )画出父亲说的话,并出示课件:,“一个人所能给以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
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的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自由读父亲说的这段话,思考:父亲认为怎样的死是有意义的?(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父亲的话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谈谈你的体会。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3.学习第二部分:父亲捐献角膜自由读课文,画出父亲的心愿。
父亲又是怎么说的,勾画出句子出示课件:如果一个盲童能够借助我们的帮助重见光明,并像你女儿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有多美妙!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三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别人、帮助别人、无私贡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领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和自豪的高尚情操。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调查,收集信息1.调查采访:你四周的人对捐献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2.通过读书、上网等路径了解有关捐献角膜的知识.史料。
一、启动情智1.器官捐献,这是一个社会关注的问习题,结合这个问习题大家在课下进行了调查,你四周的人对此有什么看法?谁来谈一谈学生说调查结果,并着重剖析不愿意捐献的原因:(1)有的人怕医生会因为自己是捐献器官志愿者而忽略对他的救治。
(2)有些人认为现在还很安康,谈这事不吉利。
(3)死后被摘取器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不愿意那样做。
2.很多人都有这种“身体发肤,受之与父母”“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但是世界上有不少像安静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盲人,她如许盼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感人至深的课文《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学们在学习课文以后,一定会对器官捐献,移植产生新的看法的。
板书课习题《永生的眼睛》,学生齐读课习题。
二、初读课文1.请大家打开书,自由朗诵课文。
要求做到不漏读.不错读,不断句。
想规定处理不认识的字。
2.学生朗诵课文3.课文中的词语大家能读准字音吗?来试一试吧!(出示文中词语)给予挚爱馈赠盲童热泪盈眶多次遵从振聋发聩依然4.不理解的词语想一想怎么解决。
(学生相互交流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1.再次仔细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都有谁馈赠了角膜?母亲--→父亲--→女儿2.你试一试用几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永生的眼睛》通过写琳达一家人无私捐赠眼睛角膜的故事,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使我们感受到了人生的价值不是索取,而是奉献。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四年级下册语文《永生的眼睛》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6个生字,并认识本课的相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
3.读懂课文内容,对死后器官捐献的行为产生敬佩之情,从而改变传统的看法,并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破内置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查找搜集关于“器官捐赠”的资料或者故事。
2.了解周围的人对捐赠器官的看法和态度,以及具体原因。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课题(一)谈话激情。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盲姑娘安静吗?她用小手触摸着美丽的春天,用心灵感受着生命的美好,却无法看到真正多姿多彩的世界。
如果她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该多好啊!可是,像安静一样的盲人,仅仅在中国就有500万人,他们在黑暗的世界里度过了一生。
那么盲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
(学生闭眼感受) 师:回忆你刚才的感觉,说说假如你就是那些盲人,你最渴望什么?(学生发言)师:是啊,他们多么渴望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啊!(二)导入课题。
师: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包括老师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是多么幸福啊,那如何才能让我们的眼睛得到永生呢?相信读了美国著名的作家琳达·里弗斯的一篇回忆文章(板书课题:永生的眼睛)之后,我们就能找到答案。
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三)提示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先请同学们读自读提示,看看给我们学习提出了几个要求?学生读,交流明白:第一个要求就是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他们是怎么做的。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永生的眼睛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永生的眼睛》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眼睛”单元的第三篇主体课文,作者是美国的琳达·里弗斯。
课文讲述了一家三代人已经和准备为盲人捐献角膜的动人事迹,赞美了他们高尚的情操。
题目“永生的眼睛”中,“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则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从更深的意义上理解,“永生的眼睛”体现的就是一种热爱生命的情怀。
【教学目标】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一家人捐献器官、帮助他人并为此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体会、理解作者一家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配乐朗诵)“你的眼睛,像远方淡蓝的大海;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埃,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宛如水底的珍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多么想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生的旭日,去看看心中渴望的一切。
我是幸运的,因为我接受了温迪捐献的角膜。
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
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师: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天日的人的呼声,他要呼唤、感谢的是谁?(学生齐答)对,是金发碧眼的温迪!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走进《永生的眼睛》,看看温迪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了作者的三位亲人去世后捐赠角膜,使他人重见光明的感人故事) 【评析:课初,赵老师以获得器官捐献者写下的一首感谢诗导入新课,再配之教师深情的朗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和阅读期待。
】(二)品味永生,感受语言美、人性美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琳达的亲人有(板书):母亲、父亲、温迪2、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想想琳达在母亲、父亲、女儿捐赠角膜这件事前后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生汇报:由开始的强烈反对捐赠母亲的眼角膜到后来主动捐赠女儿的眼角膜。
永生的眼睛教案
永生的眼睛教案《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8课《永生的眼睛》教学思路:本文是“热爱生命”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句。
文中父亲的两句话含义颇深,需引导学生进行感悟涵泳,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落实单元训练重点的关键点。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捐献亲人眼角膜的过程中的情感和认识上的变化。
2、读懂课文内容,培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生能够领悟有一定内涵的语句的含义,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对死后捐献器官、帮助他人而感到高兴和骄傲。
教学难点:领悟父亲的话的含义,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从故事中进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人性的真善美,树立对器官捐赠的正确观念。
设计理念:引发质疑,以疑导学,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自读自悟,同时注意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引导学生领悟关键语句,把握文本精髓。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对话法、电教法、研究法、自学法、情感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导读教学法教学手段:录音机、投影仪、幻灯片、电脑多媒体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对话式、小组交流、集体交流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有一个词语大家肯定非常熟悉!(点击课件出示:母亲)熟悉吗?2、母亲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母亲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可是,不幸的女孩──琳达,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永远地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3、点击课件播放“悲情轻音乐”,并出示课题及作者(18、《永生的眼睛》),再范读出示:那会儿,我的内心一直笼罩着巨大的悲哀与苦痛。
一想到从此以后我再也得不到妈妈的呵护了,泪水便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
我无法面对没有妈妈的孤零零的生活。
(就在母亲去世的当天下午),一位警官来到我们家,对父亲说:“先生,您同意医院取用尊夫人的眼睛角膜吗?”4、面对这个近乎没有任何人情味可言的要求,我的父亲,会作何反应?痛失慈母的我,又会作何反应?二、初读课文,体会“我”对角膜捐赠的反对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借助屏幕上的温情提示,自由地读读课文,(点击课件出示温情提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语文下册《永生的眼睛》教案
教材:人教版课标本四年级下册。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因此,在本课时教学中,我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一步步地朗读品味教材,自主合作,主动探究,同时利用电教、插图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进入作品角色,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学习目标:
1.掌握6个生字,理解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生动细致地描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4.从一个新的视角感受琳达一家三代人的善举,对光明的向往,对生命的热爱以及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5.从重见光明者的角度更深层次地感受光明的可贵,生活的美好。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按照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
调查表如下:
姓名年龄职业学历
①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②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③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A.觉得了不起
B.认为出风头
C.无所谓
④您会捐献角膜吗?
⑤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哪些了解?
教学程序:
一、配乐谈话激趣引读
1.师: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
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看到光明的可能。
2.你的眼睛,像远方湛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通过流水的闪烁,宛如水底的珍珠。
最美的诗章也无法表达我内心的感慨,我曾经是一位远离光明的人,当我在黑暗中备受煎熬痛苦徘徊的时候,我想到了海伦凯勒的作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像她想象的一样用三天宝贵的时问,去看看身边的亲人朋友,去看看初升的旭日,去看看
心中渴望的一切。
我是幸运的,海伦凯勒没有实现的梦想我却圆了,因为我接受了奥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手术,接受了一位名叫温迪小女孩的馈赠,是她给了我第二次光明,第二次生命。
你可知道什么也看不见有多么痛苦吗?曾经的恶梦已经离去,可是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我要去寻找那位光明的使者,温迪你在哪里,你在哪里?
3.师:这是一位接受角膜移植手术重见光明的人的呼声。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二、自学课文感悟内容
带着为什么你觉得爸爸和温迪很高尚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画下来。
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地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感到疑惑的地方多读读、多想想,做好记号。
三、合作交流多元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
学生读出自己圈画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盲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
而正是这种爱心,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4.指导感情朗读。
重点指导人物对话。
5.还有什么地方也令你深深地感动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最后两节。
6.重点研读:
骄傲一词,文中几处用到这个词,说一说谁为谁感到骄傲?为什么?
出示句子: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①这一刻是哪一刻?
②那么,琳达的父亲留下的是什么?
③联系上文温迪说的话,以及下文琳达的动作神态,你能读出骄傲的情感吗?你能表现出骄傲的神情吗?
7.师加以引导: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
8.学生谈过后,师小结:这几句话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想法。
读书的时候就要像这样,抓住重要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回读品情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
2.学生总结写法。
五、延伸情感实践拓展
1.链接相关资料:
①邓小平爷爷逝世后,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将生命的最后光辉献给了爱戴他的中国人民。
②深圳大学生吴翼飞捐赠角膜,让四位患者重见光明。
③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
中70%可能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
但由于供体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左右的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2.温迪一家是伟大无私的,她的外公和她虽然永远离开了人世,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了,但他们的眼角膜却给他人带去了光明,带走了黑暗。
让我们一起读课题──永生的眼睛。
现在你明白课文为什么用《永生的眼睛》作题目了吗?
3.对搜集和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编写《捐献者之歌》报。
给小伙伴写一封倡议书。
板书设计:
18.永生的眼睛
母亲父亲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