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2)、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实验。
(3)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3)、体会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2)、学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
(3)、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4)、能意识到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提供资料一激发兴趣一活动探究一得出结论一提高认识等。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或相关的录像资料。
2.学生用具第一课时:白色蜡烛、水、小刀、水槽、小试管、火柴、小烧杯、石灰水。
第二课时: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饮料管、木条、胶头滴管、水、石灰水。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意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第二课时:化学实验报告的写法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投影或放录像、图片等]有关炸药的发明。
1.硝化棉(硝化纤维素):硝化棉是一种炸药。
如果点火,它就燃烧。
如系上雷管,它便爆炸。
硝化棉用来制爆破筒、供矿井爆破(通常与硝化甘油混用)、深水爆破及制作无烟火药。
克里斯琴、舍恩拜因偶然发现了硝化棉!舍恩拜因是瑞士巴塞尔大学的化学教授。
1846年的某一天,他正在妻子的厨房里做化学实验,当时打破了一个烧瓶。
烧瓶里装了硝酸和硫酸,这些化学品洒了一地。
当时舍恩拜因找不着拖把,于是一把抓起妻子的棉围裙就去擦污迹,之后将围裙挂在热炉子前烤干。
当围裙干燥到一定程度时,着火了,烧得一点不剩。
舍恩拜因就这样发明了硝化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课题2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精品ppt课件
新课讲解
【实验探究】 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用小刀从 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 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石蜡的密度与水的相比是小还是大。
新课讲解
【实验现象】白色不透明的圆柱状固体,有轻微气味;易切, 浮于水面,不溶解;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D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动画
【实验现象】蜡烛熄灭后,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火柴
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结论: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燃烧时 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汽,而后燃烧。
新课讲解
归纳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归纳总结
新课讲解
②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 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向烧杯倒入澄清石灰 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3)熄灭蜡烛“后”
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
新课讲解
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是化学变化;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各层 火焰温度的高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 证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遇冷凝固的固体小颗粒。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备课必备】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课
现象和结论
(1)实验前:参加反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硬度、密度等物理性质。
(2)实验中:观察到的光、热、火焰、沉淀、气 体等现象的产生。
(3)实验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1、观察蜡烛 烛芯:线状 ,
的制作材料 外壳:圆柱形 。 。由石蜡制作
2、点燃前
①观察蜡烛 的颜色、状 态、气味
学习化学的途径——实验
• 途径:
• 提出问题 猜想假设 制定方案
进
行实验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 反思评价 表达交流
验证化学原理 作用
获得化学知识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蜡烛带来爱情的甜蜜与浪漫,也 有用石蜡给水果保鲜等。
思考:对于蜡烛燃烧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 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 性质?
观察与思考
古代的炼丹士幻想通过炼丹发明长生不老药, 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他们炼丹的作坊是现在 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古代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在简陋的实验室里, 探究空气的成分,为化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 不开实验,许多化学的重大 发现和研究成果,也都通过实 验得到的。化学是一门以实 验为基础的科学。
3.点燃一支蜡烛,把一个冷碟子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 (如下图所示),过一会儿后,在冷碟子的底部会收集到 新制的炭黑。这个实验说明了( A )
A.由于氧气不足蜡烛不完全燃烧而生成了炭黑 B.挥发的蜡烛遇冷后凝结而成炭黑 C.蜡烛的燃烧可以不需要氧气参与 D.蜡烛中本身不含有碳元素,但燃烧后生成了碳单质
结论 质软 难溶于水 密度比水小Fra bibliotek 步骤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共28页)
【讨论】
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注意哪几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如
蜡烛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包括变化前、变化时.变化 后等)
【课堂练习】
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以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软 ;将蜡烛放入水中,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说明石蜡质________ 小 。 难 溶于水,密度比水______ 蜡烛会浮在水面,说明蜡烛________ (2)检验石蜡燃烧有水生成的操作方法是:
【想一想】
怎样用集气瓶收集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
总结:用排水法收集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方法: 用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好。把盛满水的集气瓶连同玻
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内,将软管插入集气瓶口,向集气瓶缓
缓吹气,直到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用玻璃片将 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自主探究】
提出问题: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有什麽不同? 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些成分的含量是 不同的,如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
思考:如何比较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多少?
【总结】
如何比较吸入、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氧气、水的含量的多少? 可用澄清石灰水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 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比较氧气含量的多少。 借助干燥的玻璃片比较水含量的多少。
【总结】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点燃前 燃着时 熄灭后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白色固体,质软、 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蜡烛先熔化成液态,然后形成蒸气;燃烧时火焰分三层,外 焰温度最高;放出大量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件
解释 与结论
收集 证据
课堂小结
化 学 实 验
基本方法
对蜡烛及其燃 烧的探究
点燃前(变化前) 点燃中(变化中) 点燃后(变化后)
随堂训练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D )
A.水
B.白酒
C.食盐水
D.澄清石灰水
2.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主要有( C )
A.只有水 B.只有二氧化碳 C.水和二氧化碳
西方17世纪的化学实验室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理解探究的过程。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角度等方法。学会描述观
02
察到的实验方法 。 根据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掌握观察、记录的方
03
法, 体验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0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导入新课 请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地呼出来,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还一样吗?
吸气
呼气
讲授新课
学习目标
01 在实验中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实验探究方法。 02 了解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含量的不同。
01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猜想与方案
如何收集气体呢?如何比较两种气体中氧 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含量的多少?
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说说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是 什么呢?
变化前 变化中 变化后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颜色、能量的变化等 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通过对蜡烛燃烧的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哪些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溶解性、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教案
教师:补充孩子们归纳的结论并板书
板书:点燃前的蜡烛:
(1)白色的固体、圆柱体等形状,有轻微的气味、难溶于水、硬度小。
2、点燃蜡烛,
教师: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着火的蜡烛。蜡烛燃烧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那层亮?那层暗?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平放在火焰上,根据火柴梗在不同部位被烧得情况,推测那部分温度最高,那部分温度最低,将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和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的上方,推测蜡烛燃烧生成了什么物质?
集体备课课时计划
科目:化学年级:九年级主备教师:执教教师:使用时间:
课题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了解化学的演化过程。
2、学生能描述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熄灭后的实验现象。
3、学生能根据所做的实验写实验报告。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学课本了解化学的演化过程。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教师:引导孩子阅读课本11页的内容并让孩子了解化学的发展过程.
学生:学生通过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并分析的内容并板书。
板书:古代炼丹术,炼金术的作坊是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三、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师:在ppt上引导孩子阅读孩子阅读课本12页的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气味。用小刀切一下蜡烛,把它放入水中,观察溶解性和密度?
学生:观察蜡烛点燃后的现象,并逐步归纳实验现象
教师:板书:
(1)蜡烛燃烧后会产生白烟,用火柴迅速点燃刚熄灭产生的白烟,能够重新点燃。
【精品】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第一课时).do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2.了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过程与方法本课题主要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
重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难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引导设问:我们的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化学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那么化学又是以什么为基础建立的呢?讲述: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我们不要小看这个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今天的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板书: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探究步骤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组成颜色状态密度硬度点燃前火焰的分层及温度烛身的变化生成的产物燃烧时熄灭后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
提问:(1)、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蜡烛点燃后,可以持续安静地燃烧,不会发出响声音,且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缓慢地变短。
](2)、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蜡烛的火焰在轻微地闪烁,在火焰的上方有黑烟生成。
如果没有风,火焰可以一直保持轻微的闪动。
蜡烛的火焰可以分成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3)、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在靠近火焰的地方,蜡烛是湿热的,而且很软,燃烧着的蜡烛顶部受热溶化形成一个凹槽,溶液化后的液态石蜡储存于凹槽中,浸没着灯芯。
](4)、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可以看到处于火焰最外层的先变焦,第二层变化次之,最里层变化最小;这说明火焰的温度是从里向外依次升高的,即外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焰芯的温度是最低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学设计同时让学生体验完整的实验探究过程;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感受实验后反思的重要性,获取解决实验问题的乐趣。
环节四:总结蜡烛燃烧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4【小结】1、石蜡的物理性和化学性质2、对比实验中的控制变量的思路3、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4、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家庭实验】蜡烛熄灭后的白烟的实验探究。
【评价任务4】回家完成实验的设计及相关探究,能用视频或文字的方式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及分析实验结论。
教师活动4【提问】通过今天的实验,你获得了哪些知识和方法?【板书】将学生提到的内容在黑板上进行板书【点拨】1、表扬能从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学生2、指出后续课题需要今天的实验方法和思路来解决问题。
【延伸拓展】蜡烛在熄灭后会产生白烟,白烟是什么物质?请各位同学回家结合今天对蜡烛性质观察,合理猜想并设计实验证明白烟是什么物质,并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活动意图说明:指导学生系统性的总结有关蜡烛及其燃烧的相关内容,突出实验的方法,同时为后续的实验探究做出铺垫,也进一步的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兴趣,深入挖掘实验素材的价值。
【作业设计】作业与检测(课中作业)1、(评价任务1、2、3)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过程中,不属于对实验现象描述的是()A.将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上B.蜡烛燃烧的火焰分三层C.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2、(评价任务4)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有同学提出可能是盐酸。
该同学的行为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B.形成假设C.获取证据D.形成结论3、(评价任3)通过观察蜡烛燃烧及对其燃烧产物的检验,下列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①燃烧时发光、放热②燃烧时有水生成③外焰温度最高④石蜡先熔化再燃烧⑤熄灭时烛芯处冒充白雾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③④4、(评价任务4)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用蜡烛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
②用小刀切下 一块放入水中
色白,态,固 有气轻味微。的
切易,于水浮面, 溶不解于水。
硬度,小密度于水小,而 且溶于水。难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实验探究 步骤
现象
结论
3、点燃 蜡烛安静、持续燃烧, 石蜡有。可燃性
蜡烛
火焰会随气流闪烁,摇
①用火柴 晃,火焰上方有,黑火烟焰
思路点拨:B、C、D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过程中都得到 了验证;而A中“蜡烛是无色、透明、质硬”的描述与实际观察 到的现象不符。
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A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蜡烛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二点氧燃 化碳+氧气 3.蜡烛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 4.黑烟:石蜡燃烧不充分产生的碳的小颗粒; 白烟:石蜡蒸气遇冷变成的固体小颗粒。 5.探究(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名称、目的、用品、步 骤和方法、结论、问题和建议。 【易错易混提示】1.误认为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 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使燃着的 木条熄灭的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气体,如氮气、稀有气体等 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2.描述化学现象,错将结论说成 现象。“化学实验中的现象”是指物质在变化中所表现出 来的外部形态的变化,而不是变化的本质。反应后生成了 什么,具有什么性质等,就不属于“现象”的范畴。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教师点拨】
①蜡烛的火焰一般分为三层:最内层称为焰心,温度最低 ;中间一层称为内焰,温度较高;最外层称为外焰,温度 最高。②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应按实验前、点燃时、熄 灭时三个阶段有顺序地观察。实验前注意对其物理性质(如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等)仔细观察和记 录,实验时应注意它所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变 化过程中伴随的发光、发热、生成气体等现象,实验后关 注生成物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③检验某种物 质燃烧后是否有水生成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在火焰上方罩 一个干而冷的烧杯,通过烧杯内壁的水雾证明有水生成。 ④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不充分燃烧的碳单质—炭 黑;而熄灭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石蜡蒸气冷凝的固体 ,具有可燃性,能够被点燃。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学情分析
通过序言和课题1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了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本课教学以此为基础,展开讨论。
【播放视频】蜡烛熄灭后,不点烛芯,只点白烟,蜡烛重新燃烧
ppt提示
【板书】:熄灭后--分析现象
冒白烟
参照教师给出的提示,点燃白烟
成功点燃白烟的小组分享秘诀
再次尝试
激发兴趣,获得成功的愉悦感
3分钟
课堂小结
自我汇报
镁带燃烧
演示实验
认真观察
准确描述
迁移运用,
能力提升
5分钟
课后作业
作业及解析见大连五中知校——作业布置栏目,二维码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一、基本信息
课题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课 型
新授
二、教学分析
课题与课标、教材的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课题1介绍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对物质的变化及其现象的观察和记录的过程。我认为学生进入化学学科学习,在实验的感受过程中是一直在逐步递进:从绪言开始,先简单感受物理、化学变化实验,进入第二单元,再进入具体物质的学习,逐步进行实验探究,学知识学方法。蜡烛这节课正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
蜡烛及其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但却从未对其细节进行过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在40分钟内对变化及其现象的系统、全面、细致的观察,完成对观察结果进行客观、准确、完整的记录,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顺利过渡,并在感受的基础上学会描述,了解探究的过程,提炼实验的方法,会使学生感觉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化学可以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开始进行探究。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
物质呢?如何进行检验?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①蜡烛由棉线烛芯和石蜡组成,呈圆柱状。
②用小刀切一小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蜡烛的硬度_____;密度_______,_____于水。
较小
比水小 不溶
12/11/2021
第三页,共三十七页。
(2)燃烧(ránshāo)时:
12/11/2021
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
2.科学探究的猜一想般(cā步ixi骤ǎng)与
进行(jìnxíng)
提出问题→_假__设________→制订计划→______实__验_→收集证据
(zhèngjù解)→释__与__结__论_____→_反__思__与__评_价___→表达与交流。
12/11/2021
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12/11/2021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七页。
2.(2012·聊城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
滴入酸、碱性溶液中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研究过程中的( )
A.猜想
B.查阅资料
C.实验
D.交流(jiāoliú)
【解析】选C。根据叙述可知把自制酸碱指示剂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测
的态度探究原因,置之不理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12/11/2021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4.有关蜡烛燃烧时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B.蜡烛燃烧放出热量、发出(fāchū)黄色火焰
C.在蜡烛火焰上方所罩的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白烟 D.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选B。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 的结论,故A、D错;蜡烛燃烧生成的水蒸气遇冷出现白雾而非白烟。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灰水,振荡
则酒精燃烧有 二氧化碳生成
3、点燃蜡烛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D )
A、火焰分三层,外焰最亮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先熔化后燃烧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
(第二课时)
• 1、如何收集一瓶实验室中的空气? • 2、探究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不同。请完成下表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点燃蜡烛,将 烧杯内壁有水雾 一只干而冷的小烧 杯倒扣在火焰上方
则蜡烛燃烧有 水生成
2、片刻后,迅速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则蜡烛燃烧有
倒转烧杯,向其中
二氧化碳生成
倒入澄清石灰水,
振荡
2、在化学实验室中,给物质加热经常用到酒精灯,酒精
燃烧生成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你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收集气体
2、步骤3 3、步骤4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燃 着的小木条火焰熄灭,盛有 空气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
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盛有空气 的集气瓶中无明显变化
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 量比吸入的空气中的 少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 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 中的多
4、步骤5
位是 外焰 ,
(3)将一只干而冷的 烧杯壁有 水珠 , 蜡烛燃烧生成
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澄清石灰水变 了 水 和
片该后取下迅速倒 浑浊 ,
二氧化碳 。
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4)熄灭蜡烛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 灭时的白烟
蜡烛 重新燃烧 ,
白烟的成分是 石蜡固体小颗粒。
如何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和水?
操作过程
【最新】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化学 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1课时).ppt
知识回顾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发现并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评估、交流与合作
分析与论证
进行实验和记录数据
活动与探究实验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认真阅读P12-P13图之前的内容,对照演 示实验,完成表1-3.
探究步骤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前 白色圆柱状固体,质软,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当堂训练
1.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
观察到火柴梗( B )
A 均匀地被烧黑
B 放置在外焰的部分被烧黑最重
C 放置在内焰的部分被烧黑最重
D 放置在焰心的部分被烧黑最重
2.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
(C )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3.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物质是 ( D )
(1)火焰分层: 外焰 、 内焰 、 焰心 ; 外焰 最明亮, 焰心 最暗。
(现2)象比:较各火焰两层端温先度变:黑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
。要用外焰加热
3、 熄灭后,有白烟 从灯芯飘出,用火柴来迅速点燃白
烟,蜡烛是否会被点然? 是 石蜡蒸气
问题与分析 蜡烛哪去了?是消
灭了、还是变成了 检水验:产用物干冷烧杯罩在其 其火它 它焰物 物物上质 质质方? ??,烧若是杯变什内成么壁有水;雾
学习目标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 途径是实验。 2.能初步学会观察实验和表 述实验现象。
【自学指导1 】 阅读课本P11,回答下列问题:(1分钟) (1)化学是一门以 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
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 得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新课讲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7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8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9
方法指导:
分三步完成实验,即: 1.点燃蜡烛“前” 2.点燃蜡烛“中” 3.熄灭蜡烛“后”
10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和结论
观察蜡烛组成 观察蜡烛的颜色、 状态、形状、气味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 石蜡,放入水中
1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和现象。即对物质在变
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 描述,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20
课堂练习
1.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 个重要方法是( A.计算 C.实验
C)
B.测量 D.推理
21
2.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烛芯组成的。某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 实验时,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他惊奇地发 现蜡烛又重新燃烧起来。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 烟”是( A.氧气
实验现象
烧杯内壁有无
色液滴出现
实验结论
蜡烛燃烧生成水
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
澄清石灰水,振荡
成二氧化碳
17
课堂小结
以上探究活动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
度、熔点、沸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其燃烧产物 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化学性质。
18
( 2 )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受热时是 否熔化,燃烧时是否发光、放热并有二氧 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生成,等等。
由石蜡和烛芯组成 白色、半透明、固态、圆 柱状、有轻微的气味 容易切掉,浮于 水面,不溶解 硬度较小,密度小 于水而且难溶于水
1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在空气中 点燃蜡烛 取一根火柴梗, 平放入蜡烛火
安静燃烧,火焰上方有黑烟, 火焰分三层,上层黄色且明 亮,中层较暗,内层最暗 火焰分为外焰、内焰、 火柴靠焰心部分基本不变色, 焰心三部分,外焰温度 而外焰部分首先碳化变黑 最高,加热时应用外焰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你知道吗?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 坊。通过炼丹和炼金,发明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积累了大量的化 学知识,发明了一些用于合成和分离物质的有效方法,为化学发展
成为一门科学做出了贡献。
2
中国古代的炼丹设备 4
中国古代的炼丹设备
5
拉瓦锡纪念馆一角
A)
②空气 ④氧气
C. ①④
D.①②
24
5.某小组为了验证蜡烛燃烧后的产物的成分,设计了如下的探 究活动,其中有以下几项主要操作。仔细阅读,认真思考,完 成以下填空。 探究活动名称: 探究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 干燥的小烧杯 等。 所需仪器和试剂:蜡烛、澄清石灰水、火柴、______________
25
14
石蜡有可燃性
焰中约1~2 s
后取出
实验步骤 熄灭蜡烛
实验现象 有白烟从烛芯飘出 火顺白烟将蜡
结论 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 蜡蒸气,说明蜡烛燃烧时先 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 石蜡蒸气,而后燃烧
16
用燃着的火柴
点燃白烟,再 观察现象
烛重新点燃
二、对蜡烛燃烧生成物的探究 实验操作
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罩一 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将上述烧杯取下来正放, 迅速向烧杯中滴入少量
D)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石蜡固体小颗粒
22
3.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 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 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C.设计实验
B.收集证据
D.做出结论
C)
23
4 .在下列气体中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不能使澄清 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①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A. ②④ B.②③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点燃蜡烛,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 ( 1 )烧杯内壁变模糊, 冷而干燥的烧杯,过一会儿,迅速 有无色液珠生成; 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 石灰水,振荡,观察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26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