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政治文本英译研究

合集下载

政论文本中的隐喻及其翻译规律

政论文本中的隐喻及其翻译规律

Modern Linguistics 现代语言学, 2017, 5(2), 80-86 Published Online May 2017 in Hans. /journal/ml https:///10.12677/ml.2017.52011文章引用: 李一, 卢卫中. 政论文本中的隐喻及其翻译规律[J]. 现代语言学, 2017, 5(2): 80-86.Metaphors in Political Texts and Its Regu-larity of TranslationYi Li, Weizhong Lu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ShandongReceived: Apr. 28th , 2017; accepted: May 15th , 2017; published: May 18th, 2017Abstract As an indispensable cognitive mechanism and way of thinking, metaphor is also the basic way of living for human beings. Metaphor is particularly favored by political text producers and plays avery important role in political texts. The study of political metaphor and its transl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nceptual metaphor, this paper selects corpora from the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Government in 2015 and summarizes the typical types of po-litical metaphor and analyzes their important rol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port so as to dig ou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methods and regularities of different metaphor types in political texts. The study shows that: 1) the report mainly includes travel metaphor, architectural metaphor and war metaphor, which can make politicians convey political thought effectively; 2) the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is closely related to vehicles in source language; 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cultur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and the cognitive way of readers are the root reasons for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when translating political metaphors. KeywordsCognitive Metaphor, Political Metaphors, Vehicles in Source Language, Regularity of Translation政论文本中的隐喻及其翻译规律李 一,卢卫中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山东 日照收稿日期:2017年4月28日;录用日期:2017年5月15日;发布日期:2017年5月18日摘 要作为人类不可或缺的认知机制和思维方式,隐喻也是人类主要的、基本的生存方式。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2 Puritan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3 《三国演义》不同译本中回目英译比较研究4 Functional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itle Translation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5 从许渊冲的“三美论”看唐诗中的典故翻译6 从《看不见的人》中看黑人对自我身份的追求和探寻7 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8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9 论归化翻译法在宋词文化意象英译中的运用10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论人性与兽性11 《药》的两个英译本中翻译技巧比较12 人名名词词汇化问题13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意识14 浅析《贵妇画像》中的心理描写15 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16 Conversational Humor in American Sitcoms——A Case Study of The Big Bang Theory17 浅析《小王子》的象征与哲学18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19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20 古诗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21 中英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22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23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ism in Creating the Inner World of Laura in The Garden Party24 Man-and-Nature Relationship in Moby-Dick25 玛莎•诺曼戏剧中的母女关系研究26 英文电影名称翻译中文化顺应的影响27 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师角色转变的研究28 哈代的悲观主义和宿命论在《德伯家的苔丝》中的体现29 A Research on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Ghost”in Anil’s Ghost30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31 中西方文化差异32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主义33 解析威廉布莱克《老虎》中的修辞运用及其对英语写作的启示34 浅析官方委婉语及其语用功能35 清明节与万圣节的比较36 论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37 英语抽象名词和物质名词的数概念分析38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创造性叛逆原则39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40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41 科技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研究42 The “Monstrosity” of Science: an analysis of Frankenstein43 英美国家政治委婉语的文化解读44 从概念整合视角解析《小王子》45 剖析托尼•莫里森笔下的黑人世界46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47 西方节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48 对《汤姆叔叔的小屋》中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49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及其翻译50 论肢体语言在中国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合理应用51 海明威《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主义52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rketing53 从《哈利波特》看儿童的成长54 On the Conflicts Reflected in the Character of Holde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55 李宁的品牌推广56 浅析《飘》中女性人物形象57 A Study on Cultural Shock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58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59 黑色孤岛上的灰色母亲—从黑人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中的母女关系60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功夫熊猫》电影字幕翻译61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62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63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64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65 从合作原则谈影视翻译策略——以《功夫熊猫》为例66 试探吸血鬼文化的起源67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68 浅论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及其女性主义意识69 汉语量词“条”“支”“枝”的认知研究及其英文表达70 论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71 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72 McDonald’s Success73 浅谈英语委婉语的作用和原则74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75 论《红字》中珠儿的象征意蕴7677 从女性主义批评看《金色笔记》中的人物描写78 目的论下的修辞手法翻译: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汉语译本为例79 《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女性主义形象分析80 英语“名词+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81 “黑尔舍姆”教育尝试的失败—析石黑一雄小说《别让我走》8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83 英语语音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研究84 美的遗失与幻灭——论托妮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世界85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86 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87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重生88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89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90 跨文化意识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渗透91 论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元素92 幻灭的美国梦:《夜色温柔》的象征意义解读93 师生关系与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之关联性探析94 An Analysis of Young Goodman Br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mbolism95 论杰里米·边沁的功利主义96 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97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98 Pragmatic Differences of Politenes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99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100 On Misreading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course Analysis101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圣克莱尔一家的人物分析102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103 从“水”的隐喻看中西文化的差异104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105 隐喻视角下的政治新闻语篇分析106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107 目的论视角下公益广告的翻译108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109 时政漫画看美国社会110 浅析“冰山理论”调动读者参与的作用111 广告翻译策略初探112 英语委婉语的认知分析113 A nalysis of the Reasons Why Jo Rejects Laurie’s Proposal of Marriage in Little Women114 《海狼》主人公汉弗莱•韦登成长新论115 《呼啸山庄》和《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的对比116 浅析中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因数117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118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119 文化差异对跨国公司在华本土化战略的影响120 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的自然意象121 从文学伦理阐释《榆树下的欲望》母杀子的悲剧122 跨文化交际中的禁忌习俗123 论《米德尔马契》中的人性主题124 中学英语教师素质提高的途径探索125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126 中西方语言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127 The Study of Joseph Conrad’s Colonialism in Heart of the Darkness128 背景知识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29 论《简爱》中的女性意识130 Translation of Gududeqiu from the Perspectiv e of Qian Zhongshu’s Realm of Sublimation 131 对《红字》中丁梅斯代尔的心理分析132 新兴资产阶级代表—鲁滨逊•克鲁索133 通过语境与潜台词解析情景喜剧的幽默——以《老友记》为例134 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艺术特征135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136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137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138 从精神分析学角度看哈姆莱特的性格变化139 分析《野性的呼唤》的生存原则—从美国自然主义观的视角140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141 浅析《掘墓人的女儿》所体现的犹太寻根主题142 像滚石一般流浪:六十年代鲍勃迪伦歌曲中的旅行者意象143 “省力原则”在口译过程中的应用144 英汉白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及翻译145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146 试论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问题及对策147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148 The Research of the Idea of Contradiction in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149 英语中无意歧义产生的原因及其解决方法150 从国外汽车商标翻译看中国品牌国际化151 从生态主义观解读《愤怒的葡萄》152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科技英语与科普英语的汉译153 美国寻梦—凯鲁亚克小说《在路上》的主题研究154 语用预设视野下的广告英语分析155 中美大学生请求语策略对比研究156 英语委婉语及其语用学原则157 如何培养初中生开口说英语的习惯158 奥巴马竞选总统获胜演讲的文体分析159 中国时政新词翻译探析160 多媒体英语教学的优势与劣势161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162 英语谚语重复修辞格的翻译163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164 英汉味觉词“酸甜苦辣”的比较分析165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166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167 关于爱伦坡诗歌死亡主题的探讨168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169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170 从关联理论分析辛弃疾的诗词翻译171 《坎特伯雷故事集》的现实主义特征172 论《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173 中英文新闻标题的差异174 在归隐中相遇—论梭罗与陶渊明的诗意人生175 非语言交际中体语的文化分析176 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177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178 她们的自我选择—解读简奥斯汀傲慢与偏见中女性的婚恋观179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解读180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181 礼貌原则在口译中的应用182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183 五官习语的翻译184 反思任务型教学在高中教学中的应用185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一文中守旧因素的象征运用186 埃兹拉•庞德和意象主义187 詹姆斯鲍德温《桑尼的布鲁士》中男主人公桑尼的自我救赎188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189 An Analysis of Survival of Orphans in Oliver Twist190 “垮掉的一代”与中国“后”比较研究——以摇滚音乐为分析视角(开题报告+论)191 《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灭192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193 课堂管理对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的影响194 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195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196 悲剧英雄—赫尔曼•梅尔维尔笔下的比利•巴德形象分析197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198 从自我认同角度再析《简爱》199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200 从fans和PK看西方文化对汉语言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与文本效果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与文本效果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与文本效果研究——一项基于语料库的研究胡开宝;田绪军【摘要】本文采用语料库方法,依据批评话语分析理论,从高频实义词、第一人称代词“we”以及情态动词等典型词汇应用的角度切入,并与美国国情咨文进行对照,分析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及其文本效果,即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关于说话主体的看法或印象.研究表明,《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中,高频实义词和we的应用成功描写了中国政府奋发图强、脚踏实地和积极有为等特征.我们认为,《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文本所塑造的关于中国政府的上述印象是译者翻译策略与方法应用和中国政府的作为等因素影响的产物;《政府工作报告》及其英译应当尽量少用高量值情态动词和无主句,以缩短中国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心理距离.【期刊名称】《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4)005【总页数】11页(P1-11)【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英译;语言特征;文本效果【作者】胡开宝;田绪军【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0;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2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0 引言翻译语言特征,顾名思义,是指翻译文本在词汇、句法、语篇和语义搭配等层面所呈现的区别于原创文本的规律性趋势或特征,包括翻译共性和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

前者是指翻译文本所具有的普遍性特征,主要包括显化、隐化、简化和范化等。

翻译共性是“翻译文本而不是源语文本体现的典型语言特征,并且这些特征不是特定语言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Baker, 1993: 243-246)。

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是指由于源语和目的语语言影响,翻译文本所呈现的典型语言特征。

自从Mona Baker(1993)教授提出翻译共性假设以来,国内外学界相继采用语料库方法对翻译共性和具体语言对翻译语言特征开展较为深入的个案研究或实证研究(Olohan et al., 2004; Marais et al.,2007;胡开宝等,2008;黄立波,2008;王克非等,2010;刘泽权等,2010;佟玉平,2014)。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汉英动物隐喻翻译策略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汉英动物隐喻翻译策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美的遗失与幻灭——论托妮莫里森小说《最蓝的眼睛》中的黑人世界2 约翰•欧内斯特•斯坦贝克《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整体主义观3 Communicative Functions of Silence in Conversations4 王尔德童话对传统童话的颠覆5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6 年代美国梦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折射7 宗教在世界战争史中扮演的角色8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9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10 中美体育报道的比较11 论《奥兰多》中双性同体观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799 75 79 3813 关于英语口语纠错的研究与建议14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15 《太阳照常升起》中科恩屡遭排斥的根源分析16 英语中易混的修辞手法之区别17 论商标翻译的原则及策略18 浅析短篇小说《我不再爱你》的荒诞性19 从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看中西文化差异20 浅析《红字》中的象征意义21 增译法在《水晶宫》英译汉翻译中的应用22 林黛玉和简.爱不同命运的对比23 The Analysis of Daisy in The Great Gatsby24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25 解析《喧哗与骚动》中凯蒂悲剧的必然性26 从《红字》看霍桑的政治观27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28 浅谈来自《圣经》的英语习语29 A Discussion of the Gothic Style as Applied in “A Rose for Emily”(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30 A Summary of Symbols of The Scarlet Letter31 认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剖析《飘》中的人生价值32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33 论海明威的《老人与海》34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35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在英语专业八级翻译考试中的应用36 以目的论为指导的化妆品商标翻译37 美式英语与英式英语语音差异研究38 论田纳西威廉斯《欲望号街车》中的逃遁主义39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4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41 Text Cohesion in English Business Contracts42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43 A Study on Developing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44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论劳伦斯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45 死亡,马丁•伊登的解脱---对伊登自杀必然性的探究46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47 从“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解析《儿子与情人》48 从叙事结构分析电影《撞车》中对种族歧视问题的诠释49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0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51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52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53 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54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阶级面面观55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56 On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Polite Expressions from Politeness Principle57 英文电影名称汉译原则和方法的研究58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概念隐喻分析59 探析英语新闻报道中的委婉语60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61 探索在小说《道雷格林画像》中奥斯卡王尔德的自我画像62 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看《破产姐妹》的字幕翻译63 论《荆棘鸟》中人性和宗教信仰的矛盾冲突64 性格决定命运----浅谈《老人与海》桑提亚哥性格特点65 论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66 人性的扭曲,堕落与回归——希刺克厉夫的人性简析67 对《璃琅三部曲》中爱尔兰人的人性分析68 理智的动人诗篇——《马语者》69 论中西方交际方式的差异70 论尤金奥尼尔后期独幕剧《休伊》中的荒诞主题71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English Classes72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海狼》两个译本73 《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74 从《野性的呼唤》看杰克伦敦自然主义观75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76 隐喻在英语委婉语中的应用77 从关联翻译理论看《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关联缺失78 论《动物庄园》的反讽艺术79 A Contras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uphemisms for Dea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80 哥伦布和郑和航海的对比研究——两次航海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81 试析商务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汉译82 On the Use of Satire and Humor in Pygmalion83 文化差异对中西方商务谈判的影响84 探析《奥赛罗》的三大悲剧起因85 《道连葛雷的画像》叙事艺术的分析86 分析女性语言特点在英语委婉语中的体现——以《绝望主妇》为例87 从精神分析法角度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成长88 从《丧钟为谁而鸣》看海明威的生死观89 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90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91 How to Arouse th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92 《彼得潘》中彼得潘形象分析93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94 浅析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95 消费文化理论视角下的《嘉莉妹妹》96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Film Title97 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98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99 译前准备对交替传译效果的影响100 哈金小说《等待》中的女性悲剧分析101 从女性主义分析《喜福会》中的母亲形象102 浅析美国牛仔文化及其深远影响103 《苔丝》与《嘉莉妹妹》中女主角的对比分析104 从翻译美学角度评析白朗宁夫人“How do I Love Thee?”四种汉译本的得失105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06 从以目的为导向的翻译原则看委婉语的翻译107 解读《小镇畸人》中三位畸形女性108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任务型活动设计109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研究110 从电影《暮光之城》浅析吸血鬼文化的改变111 试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魔幻现实主义112 《小妇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113 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与实践114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115 拟象性对后现代消费文化的影响116 《看不见的人》主题分析117 沙博理《水浒传》译本中文化词的翻译118 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路》中的象征艺术手法119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宗教影响120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121 卡森•麦卡勒斯《心是孤独的猎手》福柯式解读122 《动物农庄》中的象征意义研究123 从《红字》看十七世纪新英格兰清教主义风尚124 英语习语的认知分析125 英国足球对中国足球发展的启示126 A Comparison between Tess and Hester’s Tragic Destiny12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8 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129 英语电影的中文名称翻译130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中英旅游文本的翻译131 英语广告中的礼貌原则132 《白噪音》的后现代特色13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34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主流审美观对美国黑人的影响135 汉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36 认知语境与人名隐喻的翻译研究—基于《红楼梦》英译文的个案研究137 浅析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38 中式菜名的英译139 《边城》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河流的比较研究140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141 爱情的悲歌-《荆棘鸟》悲剧成因探悉142 Cultural Influences on Business Negotiation between China and Japan143 托马斯哈代与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悲剧命运对比研究——以苔丝和顾曼桢为例144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145 分析《嘉莉妹妹》中赫斯渥的人物形象146 Analysis on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ruit Advertisements147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口语学习动机调查研究148 文化语境维度下中餐菜名的英译研究149 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傲慢与偏见形成原因差异的研究150 中美服饰的文化差异分析151 从广告分析看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152 析乔治艾略特在《织工马南》中的语言特色153 关于数字在英语商务合同中的应用的讨论154 汉语习语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155 浅析法律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其翻译156 论《弗兰肯斯坦》中怪物悲剧的必然性157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158 浅谈毕业生求职面试技巧159 On Symbolism in D.H. Lawrence’s The Rainbow160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Heroin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Injustice to Dou E 161 杰克的悲剧与海明威的世界观162 关联理论在英语广告语中的应用163 从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164 中西礼仪对比165 从跨文化角度论谚语中的比喻与翻译166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167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168 全球商务中基于文化差异的品牌名称翻译169 相似的母爱,不同的表达——对比研究《黑孩子》和《宠儿》中的母亲形象170 《推销员之死》中主角威利的性格分析171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172 对《儿子与情人》中的自然环境描写的研究173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174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和《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对比研究175 On Hardy’s Meliorism: An Analysis of Tess of the d’Urbe rvilles176 An Analysis of the Fatalism and Pessimistic View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177 安妮•普鲁《断背山》:同性恋的存在与否定178 The Strategies in C-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ly-loaded Words179 分析《喧哗与骚动》中昆丁的人物形象和悲剧意义180 英语政治新闻中委婉语的形式及语用功能研究181 从数字习语看中西文化差异182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Rose for Emi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183 从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看《红楼梦》中诗词的汉译英184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185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比较研究:以《简•爱》两个汉译本为例186 哈利波特的情感分析187 初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教师书面反馈:教师自我评估与学生感知188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189 女性社会价值的深情呼唤—小说《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和莉丽人物形象的对比研究190 《喜福会》中母爱主题的文化阐释191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192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193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爱情悲剧194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195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196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197 The Heroine’s Love Tragedy in Wuthering Heights198 女性主义视角下《大地》的解读199 浅析新闻英语中模糊语言的运用200 《麦琪的礼物》中环境语的分析。

批评隐喻视域下中国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使用研究——以《中国政府

批评隐喻视域下中国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使用研究——以《中国政府

赖 以生存 的隐喻 》 一 书使 隐喻研究转 向认 知领域。 政理念传达给民众 的。此外 , 共 鸣值也可作为分析概 L a k o f提 出 的概 念 隐喻 理论 ( C o n c e p t u a l Me t a p h o r ) 认 念隐喻的重要参数。共鸣值 ( r e s o n a n c e ) 是隐喻表达 始 源 为, 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 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 式个 数之 和 与 隐喻表 达式 出现 次数 之 积 。例如 , 的系统映射 。人们 常常 以较为具体的、 熟悉的、 直观 域 “ 建筑” 有且只有 2 个 隐喻表达式 , 即“ 建设” “ 打 造”, 其 中 ‘ 建 设’ ’ 出现 4 5次 , “ 打造” 出现 3 0次 , 则 “ 建 的、 能够感知的事物来体验较为抽象的事物 、 想法和 活动等 , 如人生是旅程、 国家是机器 、 思想是事物等。 筑 ”的始源 域共 鸣值 是 ( 1 + 1 )× ( 4 5 + 3 0)= 1 5 0 。本 政 治语 篇 中的话 语 往往 比较 抽象 , 而 政 治语 篇 中 文将重点分析语料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隐喻。 的隐喻通过始源域 向目标域的映射 , 能把抽象的政治 二、 概 念 隐喻 的统计 结 果分析 概念表达得更加具体、 直观 , 更易于民众理解 、 接受 , ( 一) 概念 隐喻 的识 别 与提取 从 而 获 得 支持 , 有 利 于 政府 执 政理 念 的传 达 。《中 国 笔 者首 先对 文 本进 行 细读 , 尽可 能 多地 找 出一 些 政府工作报告 》 的权威性极高 , 是政府对过去一年 的 隐喻表 达式 , 如“ 建设 ” “ 目标 ” “ 成果 ” “ 战略” 等, 工作 回顾 和 总结 , 也 是对 新一 年 的工 作部署 和 安排 , 然 后排 除 纯字 面意 义 的隐 喻表 达式 ; 接着 手 动将语 料 同时也是政府 自身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 其在政治语篇 进 行 分 词 , 分词 之后 运 用 A n t C o n c 3 . 2 . 3 w对 分 词 后 的 中极具代表性和权威性 。本文选取 2 0 1 7 年《 中国政 语料进行关键词定位检索和词频统计 , 进而统计出各 府工作报告》 作为语料 , 建立 1 9 2 5 9 字( 包括标点符号) 类 隐 喻 出现 的 比例 。 的小型语 料库 , 运用 C h a r t e r i s — B l a c k在 2 0 0 4年 提 出 ( 二) 概 念 隐喻 统 计 结果 与分析 的批 评 隐喻分 析 方法 ( C r i t i c a l Me t a p h o r A n a l v s i s ) , 即 通过对 《 中国政府 工作 报告 ( 2 0 1 7 )》 中隐喻表 隐喻识 别 、 隐喻 阐释和隐喻解 释 , 对《 中国政府工作 达 式的识 别和概念 隐喻 的提取 , 发现其主要存在 以 报告 ( 2 0 1 7 )》 中出现的概念隐喻进行解读和分析 。 下 隐喻 : 机 器、 旅程 、 建筑 、 战争 、 有机物 、 水 流 。其

概念语法隐喻视域下的汉诗英译——以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为例

概念语法隐喻视域下的汉诗英译——以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为例

品位·经典语言文字概念语法隐喻视域下的汉诗英译——以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为例○李妍颀(西安外国语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8)【摘 要】 “语法隐喻”这个概念是韩礼德在于1985年出版的《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首次提出的。

他认为语法隐喻包括概念语法隐喻和人际语法隐喻,其中概念语法隐喻包括及物性语法隐喻和名物化。

中国的古诗源远流长,经久不息,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其独特的文体和行文方式使得其翻译成为讨论和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以概念语法隐喻的视角来研究汉诗英译,并选取了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的作品来进行具体分析以衡量其译本的翻译质量。

【关键词】 概念语法隐喻;……一致式;……名物化;……翻译【作者简介】 李妍颀,西安外国语大学2018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隐喻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比喻,一种生动的源自生活的表达方式。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语法隐喻指的是当我们去表述同一个句子的意义时,为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表达效果常常会有一些语法结构或类别上的替换,那些使用不同的语法结构或类别从而与原句发生偏离的句子就产生了语法隐喻。

在韩礼德的功能语言学理论框架下,概念语法隐喻是语法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汉诗来讲,其独特的文体、行文结构及表达方式使得其在英译时遇到的问题众多,造成了翻译质量的参差不齐。

本文将选取阮籍的作品来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视角具体分析汉诗英译。

一、文献综述纵观概念语法隐喻的相关研究多数聚焦于概念本身的理论框架,与汉诗英译相关的研究也大多聚焦在翻译理论基础上,仍有部分学者从概念语法隐喻的视角来进行译本对比分析。

詹丽娟等研究了宋词英译的意境传递,文章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选取李清照《如梦令》的英译文对其及物性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翻译时不能一味地追求“隐喻式”或“一致式”的表达,而需综合考虑原诗词的语言形式、心理特征、环境氛围以及意境对译文进行灵活的转换。

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功能及其英译

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功能及其英译

对外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功能及其英译摘要: 目前对隐喻翻译的讨论普遍聚焦喻体等值转换或意象投射等问题,模糊了隐喻认知与修辞隐喻的差异。

在综述隐喻的话语功能基础上,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发言和政府工作报告中所使用的隐喻及其对应译文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具有阐释与劝说功能。

为了发挥政治话语中隐喻的对外阐释与说服功能,翻译应技巧性地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根据隐喻的功能采用直译、直译加注、转换喻体、换以明喻以及释译喻义等方法进行隐喻翻译,以便更好地提高对外话语的传播效果。

On Rhetorical Functions of Metaphor and its C-E Translation in Political DiscourseAbstract: Current studies on metaphor translation mainly focus on exploring how conceptual mapping facilitate the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and images from SL to TL without paying enough attention to metaphor's rhetorical function in target texts.After summarizing metaphor's discourse functions in previous rhetorical studie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es on metaphors in CPC leaders and government officials' speeches as and their translated versions.The paper claims that metaphors' role in facilitating the explication of political concepts and their persuasion power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when choos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And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such translation methods can be adopted as literaltranslation, translation plus sense, replacing the image, translation by simile, and interpreting 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so as to enhance the country's global munication effect.Keywords: politicaldiscourse metaphor explicationpersuasiveness translation strategies隐喻近年来成为翻译研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中国领导人政治讲话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中国领导人政治讲话中的概念隐喻研究

中国领导人政治讲话中的概念隐喻研究概念隐喻在政治讲话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归纳中国领导人政治讲话中概念隐喻的类型,探讨概念隐喻的特点、认知基础以及概念隐喻的作用和内在诱因,希望能为政治讲话中的概念隐喻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标签:中国领导人政治讲话概念隐喻一、引言政治讲话是一种目的性较强的行为,它主要用来表达讲话者的政治立场,同时说服、激励、领导人民大众团结一致,积极向前。

国家领导人的政治讲话面对整个国家的人民大众,因此其话语应尽量通俗易懂,贴近老百姓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为了让听众更好地理解其演讲意图,中国领导人在讲话中广泛使用隐喻。

隐喻是一种语言思维手段,它借助简单、形象的话语表达一些复杂抽象的概念,因此在政治讲话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Jeffery(1996:57)指出:“隐喻为政治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方法。

它们为行为框定了方向,政治家总是希望民众按照这个方向前进。

”目前,很多学者对政治话语中的隐喻及其与政治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

如陈勇、刘肇云(2009)对美国政治家的政治隐喻进行了考察,指出美国政治家在使用政治隐喻时,由于他们各自的政治观点或个人的社会经历、爱好等因素不同而采取不同的隐喻表达。

姚雪丽(2009)探究了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衔接和连贯功能,认为政治隐喻能够通过它的框架功能掌控民众的价值观和情感。

隐喻是一种思维的认知方式。

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Lakoff谈到“Whenever in this book we speak of metaphor,such as ARGUEMENT IS WAR,it should be understood that metaphor means metaphorical concepts.”(Lakoff and Johnson,1980:6)(李福印,2007:140)。

也就是说,Lakoff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思维和认知方式,是概念隐喻。

《2024年《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范文

《2024年《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范文

《《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研究》篇一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在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交流中,对于《红楼梦》的英译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其中的概念隐喻翻译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本文将通过对《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英译的策略和技巧,旨在提高《红楼梦》的英译质量,促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二、概念隐喻在《红楼梦》中的应用《红楼梦》作为一部以情感为主题的小说,其中大量运用了概念隐喻来表达情感、描绘人物和描绘场景。

这些概念隐喻既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在小说中,通过比喻、象征等手法,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情感、人物等抽象化、形象化,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三、《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策略在英译《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时,应遵循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首先,要准确理解原文中的概念隐喻,把握其内涵和意义。

其次,要结合英语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英译策略:1. 直译加解释:对于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概念隐喻,可以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即在翻译时保留原文的比喻形式,同时对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解释。

这种方法可以保留原文的修辞效果,同时帮助英语读者理解其含义。

2. 意译:对于一些难以用英语表达的概念隐喻,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即根据原文的含义,用英语表达出相似的意境或情感。

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情感和意境,但需要注意保持与原文的相似性。

3. 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解释性词汇或句子,以帮助英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中的概念隐喻。

这种方法可以弥补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使译文更加流畅自然。

四、《红楼梦》概念隐喻的英译实例分析以《红楼梦》中的“红楼”一词为例,它不仅指代小说中贾府的府邸,还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封建社会的繁荣和衰落。

在英译时,可以采用直译加解释的方法,将“红楼”翻译为“Red Mansions”,同时解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在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

首先介绍了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然后分析了中国政治文本的特点和翻译策略。

接着总结了现有研究成果,探讨了方法论及实证基础。

本文对研究的贡献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综述,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政治文本翻译,为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 翻译目的论、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策略、文献综述、理论框架、方法论、研究贡献、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政治文本翻译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提升,中国政治文本的翻译工作也变得愈发重要。

由于语言、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将中国政治文本准确地翻译成外文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研究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的目的、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政治文本的翻译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治文本作为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重要载体,其翻译涉及到国际交流和理解。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些文本的政治意图和目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外政治文本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

通过对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和翻译策略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政治文本翻译过程中的目的性和策略性,从而提高翻译质量和效果。

现有研究综述和方法论的探讨,有助于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指导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方法选择。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政治文本翻译的规范化和专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政治信息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准确传达和理解。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有助于指导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提升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2. 正文2.1 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是指在翻译过程中,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和翻译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理论体系。

研究者们认为翻译目的决定了翻译过程中的选择和决策,并且影响着翻译产品的质量和效果。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文献综述

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文献综述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突显的角色,中国政治文本的翻译也变得愈发重要。

翻译目的论作为翻译理论的重要分支,对于政治文本的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综述相关文献,探讨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的特点、挑战及发展趋势。

一、研究现状近年来,关于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的文献逐渐增多,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些研究关注翻译目的论在中国政治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探讨在不同的翻译目的下,翻译策略及实践;另一些研究则聚焦于政治文本中的特定领域,比如外交文本、法律文本、政治演讲等,分析其中的翻译问题及挑战。

通过综述这些文献,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的现状和研究热点。

二、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特点在翻译中国政治文本的过程中,翻译目的的确定至关重要。

由于政治文本涉及到国家利益、政策立场等重要问题,其翻译目的往往是为了传递特定的信息、思想或政策。

这就要求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原文的语境及意图,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目标读者。

政治文本的翻译也要考虑到目标文化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歧义或误解。

政治文本翻译中常常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和政治名词,这就需要翻译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政治素养。

只有对原文的政治背景、文化内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地翻译这些术语,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翻译目的论视阈下的中国政治文本翻译挑战在政治文本翻译过程中,翻译者常常面临着诸多挑战。

政治文本往往涉及到复杂的政治理论、外交政策、国际法律等内容,其中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给翻译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翻译者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政治素养,积累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不断提高翻译能力。

政治文本中的隐喻、比喻、修辞等修饰性语言也是翻译的难点之一。

这些语言形式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意图和思想,如何准确地将其翻译成目标语言,保持其原意是一项复杂的任务。

特别是在中文和西方语言之间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的情况下,更需要翻译者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谍战小说中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英译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谍战小说中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英译研究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谍战小说中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英译研究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谍战小说中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的英译研究摘要: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是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谍战小说中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并探讨其英文翻译策略。

通过分析多个谍战小说的案例,发现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在谍战小说中起到了表达情感、传递信息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

在英文翻译中,应该根据概念的不同特征与文化背景,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以保持原文中的语义和情感。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英文翻译;谍战小说一、引言谍战小说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常常涉及到复杂的间谍活动、情报战争和社会政治背景。

在这样的小说中,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被广泛应用,用以传达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展示人物的形象与个性特征,同时也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研究谍战小说中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对于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以及进行英文翻译都具有重要价值。

二、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简述概念隐喻是指将一个概念A用另一个概念B来表达,并通过这种转喻达到更深层次的表达。

例如,将“火”这一概念隐喻为“热情”,在文学作品中用以表达主人公的激情和挑战精神。

而概念转喻是指在一个给定的概念框架中,将某个特定的概念变为其他概念。

例如,将“时间”这一概念转喻为“金钱”,在经济类小说中用以表达时间的珍贵与节约。

三、谍战小说中的概念隐喻与概念转喻1. 概念隐喻在谍战小说中的应用在谍战小说中,概念隐喻被广泛应用于表达主人公的情感和体验。

例如,将“战场”隐喻为“暗巷”,用以突出间谍活动中的紧张和危险。

将“敌人”隐喻为“魔鬼”,用以表达主人公对敌人的深切恐惧。

概念隐喻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想法和情感体验。

2. 概念转喻在谍战小说中的应用概念转喻在谍战小说中常常用于描绘人物形象和心理特征。

例如,将“谎言”这一概念转喻为“剑”,用以表达主人公擅长隐瞒真相、善于欺骗的能力。

政治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政治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政治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作者:衣丰琪来源:《现代交际》2015年第06期[摘要]隐喻现象,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所关注。

本文以莱考夫与约翰逊的概念隐喻为理论框架,分析了政治新闻语篇中不同类型的隐喻,并揭示了隐喻在政治语篇中的作用。

[关键词]概念隐喻政治语篇新闻[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6-0070-02隐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研究的焦点。

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莱考夫和约翰逊首次提出概念隐喻的观点。

从此,隐喻研究从传统修辞学的角度转向认知科学领域。

隐喻现象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是人们认知活动的结果。

一、概念隐喻研究综述概念隐喻理论首次提出是在1980年。

莱考夫和约翰逊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著作确立了隐喻在认知领域的研究转向。

他们认为,隐喻无所不在,不仅存在于语言中,还存在于思维和行动中。

在书中,两位学者通过引用实例证明了语言与认知隐喻之间的相关性,并将隐喻分为结构性隐喻、方位性隐喻以及本体性隐喻三类。

此后,许多国内学者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现象,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束定芳(2000)在《隐喻学研究》中对隐喻的特征及工作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

在《认知隐喻学》一书中,胡壮麟(2004)从认知的视角探讨了隐喻的实质以及应用范围。

学者孙毅(2013)以及刘宇红(2011)则对隐喻进行了多维度跨领域的研究。

近年来,人们多以隐喻为切入点,来揭示不同的文化与思维模式。

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概念隐喻的研究将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二、政治新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概念隐喻大量存在于政治新闻语篇中,本文着重分析了政治语篇中的四种隐喻:建筑隐喻、战争隐喻、旅途隐喻以及家庭隐喻。

(一)建筑隐喻建筑隐喻属于结构隐喻的一种,可以根据一个简单有形的、界限分明的概念来构造一个抽象、不易理解的概念。

在政治新闻报道中,建筑隐喻经常作为始源域来表示说明国家发展建设中的许多抽象概念。

中英文电影名互译修辞研究

中英文电影名互译修辞研究

中英文电影名互译修辞研究吴玲【摘要】The culture is the format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movies are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culture. When the Chinese movies as a bond of the culture export to the Europe and America , and vice vi⁃sa.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ovies’titles seems very important.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the translators are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hetorical devices, especially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the cooperation principle. They can make the translation of the movies’title reflect s the function of the movie’s title. It can make the translation more vivid and attract more attention of the audience.%文化是交流的载体,电影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国电影和欧美电影在作为文化的纽带出口至对方国家时,电影名字的译制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中英文电影名互译的过程中,修辞手法越来越得到翻译者的青睐,特别是“概念隐喻”和“合作原则”。

两者的使用使电影译名能够更好地体现片名所具有的功能,同时也能让译名更生动、形象,从而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

【期刊名称】《毕节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4)002【总页数】4页(P16-19)【关键词】电影名;翻译;概念隐喻;合作原则【作者】吴玲【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郑州 450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世界一体化的进程逐渐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和多样化。

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研究——以《2023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研究——以《2023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研究——以《2023政府工作
报告》为例
刘亚琳
【期刊名称】《现代语言学》
【年(卷),期】2024(12)4
【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在政治语篇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受众了解复杂抽象的政治概念,还能向受众传达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家的政治态度。

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将《2023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研究语料,归纳报告中出现的4类较为典型的概念隐喻类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照官方英文译本,总结其中的隐喻翻译策略。

【总页数】6页(P797-802)
【作者】刘亚琳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日照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
【相关文献】
1.中国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以2009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2.批评隐喻视域下中国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使用研究——以《中国政府工作报告(2017)》为例
3.从批评隐喻分析视角浅析政治语篇中的概念隐喻——以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4.政治语篇中概念隐喻研究——以2018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
《国情咨文》为例5.政治语篇的概念隐喻研究——以2021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概念隐喻视域下的政治语篇研究——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概念隐喻视域下的政治语篇研究——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

概念隐喻视域下的政治语篇研究——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摘要:概念隐喻是构建政治话语的有效手段之一。

本文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基础,分析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隐喻的类型、特征和发挥的政治作用。

研究发现:报告中隐喻使用频繁且类型丰富,机器隐喻使用频率最高;大量隐喻反映了中国党和政府的特色执政理念,构建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为构建中国治理的国际话语权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概念隐喻政治语篇政府工作报告1引言长久以来,隐喻被意为用一词代替另一词来表达同一意义的语言手段。

因此,隐喻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格。

1980年,美国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提出概念隐喻。

他们在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到,隐喻不只是表层的语言现象,它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和从事认知活动的工具[1]。

他们将概念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

作为向世界宣传本国执政理念和外交政策的最直接途径之一,国家领导人的对外演讲是目标导向的交际活动,反映本国的政治立场和外交态度[2]。

毫无疑问,中国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是中国治国理念、国家话语权威的集中体现。

因此,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探究202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隐喻模式,试图揭示中国政府所传达的执政理念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话语。

2隐喻与政治语篇1996年,Lakoff在他的著作中对政治语篇中的隐喻进行了探讨[3]。

在政治文本中,政治家会采用日常话语来解释晦涩难懂的政治概念和政治术语,向民众传递他们的政治意图。

Thompson在他的著作中提到,政治缺少隐喻,就像鱼离开水一样,隐喻对政治的重要性就像水对鱼的重要性[4]。

虽然目前存在对汉语政治语篇的研究,但整体数量不多。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

因此,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具有承前启后的战略意义,具有一定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政治文本英译研究
作者:卢颖龚小萍
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2期
摘要:概念隐喻是政治文本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本文就其英译进行研究。

通过对隐喻的语境及语义的分析,结合中西方文化及表达的差异,“因喻制宜”地提出“舍喻”“增喻”和“译喻”三种翻译方法,以期对后来政治文本隐喻的翻译研究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隐喻舍喻增喻译喻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081-01
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政治文本的英译至关重要。

而概念隐喻作为政治文本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该内容的翻译也应引起足够重视。

由于中西文化和表达方式的差异,有些隐喻在目的语中没有意义可循。

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该不该保留隐喻?又如何使隐喻达意、传神呢?本文通过对政治文本中出现的隐喻进行分析,以权威的译本为参考,对不同情况下的隐喻,试图提出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由Lakoff 和Johnson于1980年提出,该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向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的系统映射,是一种认识手段和思维方式。

概念隐喻是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具有典型特征的认知模式。

在隐喻结构中,我们对两个毫无关联的内容产生感受交融,实现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从而对抽象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实现理解。

例如“a fish out of water”,字面意思是“离开水的鱼”,用来表达抽象概念“不自在”。

两者之间的映射基础是人们的认知:鱼离开了水则上窜串下跳,浑身不自在。

根据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它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且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

在政治话语中也不例外。

概念隐喻是政治话语中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进行着传达思想、建构概念、表达意识形态、劝说听众等功能。

那么政治文本中概念隐喻的翻译则关乎中国意识形态、政治概念、政治话语权等等重要问题,对于中国形象的塑造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之一。

二、隐喻的翻译
(一)舍喻
舍喻,顾名思义就是舍弃原文中的隐喻表达,将隐喻表达的意义直接呈现出来。

特别是出现中国式的表达方法时,往往采用该方法。

如:
……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Pushing ahead with all-around efforts, we have achieved major progress in finishing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在原文中,“迈出重大步伐”意思是“取得了重大的进步”,显然是中国式表达的隐喻,如果我们采取直译策略将其译成“ walk big steps”,一定会引起外国人的理解错误,因此我们舍弃隐喻,直接译出隐喻表达的意思“achieved major progress”。

(二)增喻
所谓增喻,就是对源语中的隐喻进行补充说明,以表达完整的意思。

尤其对中国特色词汇,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以达到达意的效果。

如:
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
We worked scrupulously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eight-point decision on improving Party and government conduct, took firm action to address formalism,bureaucratism, hedonism,and extravagance……
源语中的“四风”是指四种风气,鉴于政府工作报告简练的特点和该问题的反复提及,原文对该表达进行了隐喻,将其简化量化。

但英译版的受众群体对该问题并不熟悉,简单地将其译成“four kinds of actions/phenomenons”实为不妥,所以此处对隐喻进行补充说明,非常有必要。

(三)译喻
简单地说,译喻就是将源语中的隐喻完整地翻译过来。

由于中西文化的交融以及对于某些问题的共同认知,我们在表达上存在很多共通的地方,因此当中文的隐喻在英语中存在平行表达时,我们不妨将隐喻完整地进行翻译,不仅可以达意,同时也保留了比喻的生动性。

如:
今后,我们仍然愿意做一名“扳道工”,把问题扳回到谈判解决的轨道。

China will continue to be a switchman. We will switch the issue back onto the track of seeking a negotiated settlement.
“扳道工”的形象在各个国家都是存在的,因此在对这个喻体进行翻译时,大可放心地将其直译为switchman,保留隐喻,达意传神,两者兼得。

三、结语
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将中国的话语正确地传达出去,至关重要。

概念隐喻是政治话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翻译时,切不可大而化之。

对于中文表达句式的隐喻,我们可以直接舍喻达意,将文本意思翻译出来;而对于带有中国特色词汇的隐喻,我们在保留隐喻的同时,要注意进行补充说明;当然,由于中西文化的部分共通,我们有时还可以对隐喻“照译不误”。

这只是在中西文化和表达差异的层面上,对隐喻翻译进行的分析。

随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也将成为翻译中需要考虑的必然因素,届时对隐喻的翻译标准还会改变,主旋律呈现从“寻求接受”到“传递文化”的转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朱晓敏,曾国秀.现代汉语政治文本的隐喻模式及其翻译策略——一项基于汉英政治文本平行语料库的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6(5):82-86.
[2]文旭,叶狂.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J]. 外语学刊,2003(3):1-7+112.
[3]刘翼斌.概念隐喻翻译的认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责任编辑:孙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