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外部圈层
高中地理课件-1.4 地球的圈层结构
臭氧吸收紫外线, 上热下冷; 水汽杂质少、水平运 动为主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 存在若干电离层,能反射
2 000~3 000 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
千米
有重要作用
太阳紫外线和宇 宙射线作用
2、水 圈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地 海洋水
冰川水
球
上
的
大气水
河流水
3.大气垂直分层: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 动状况,分为 对流层 、 平流层 、 高层大气 。
4.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其主体 是地球上的 海洋 ,淡水的主体是 冰川 。
5.生物圈:是由地球所有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所构成的圈层,
包括大气圈的 底部 、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 上部 。
4.地幔:莫霍面以下至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分为_上___地__幔 和 下地幔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 岩石圈 。
5.地核:主要是由铁 和镍 组成,分为 外核 和 内核 。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1.地球外部圈层:包括 大气圈 、水圈 和 生物圈。 2.大气圈:大气密度随高度的增加逐渐 减小 。低层大气由 干洁空气、水汽 和 固体杂质 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 氮 和 氧 。
③ ④ ⑤
33
横波在通过A面时,
60
波速 变大,通过B面时,
B
400
波速 突然消,失
⑥
说明B面以下的⑥物质接近
2900
于 液体 状态。
⑦ 6000
③是 软流层 ; ①和②合起来是 岩石圈;⑦ 是 内核; 岩浆发源于 ③ 。
二. 地球外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 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的圈层结构
4、地震 1)剧烈地壳运动,极短时间、释放能量 2)相关概念 A震源:地下岩层断裂 B震中: 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3)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纵波快于横波达地表) 4)震级 A能量释放的大小 B每升高一级,能量增加约30倍 C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5)烈度: A破坏程度 B等震线 C除与震级有关外,还与地质构造、地面建筑有关 6)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多个烈度。离震中越近、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7)两大地震带 A环太平洋地震带,集中80%地震 B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集中15% C我国地处两大地震带的交界处,多地震国家
7)海浪: A近岸浅水带 B波浪能量较高,搬运较粗砂砾;潮流流 速较慢,搬运物粉砂和淤泥
4、沉积作用 1)流速风速降低,冰川融化搬运能力下降,物质堆积 2)流水: A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分别是砾石、粉砂、黏土 B冲积扇(山麓)、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3)风 A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 B流动沙丘——新月形沙丘(方向)
5)地幔物质的对流是驱动力。板块在软流层上滑动 6)海底岩石年龄不超过2亿年。大陆板块要古老些 7)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8)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学说 3、地质构造——地壳运动的“足迹” 1)褶皱 A岩层的弯曲变形, B地形常形成山脉,如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系 C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从两翼到中心岩层变老 常成山岭
地貌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外部圈层 1、大气圈 2、水圈: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 3、生物圈:水面以下200米到地面以上100米,“生物膜” 二、内部圈层 1、二个不连续面 1)莫霍界面 A33千米 B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 2)古登堡界面 A2900千米 B纵波下降,横波消失
2、地壳 1)很薄的固体外壳 2)平均17千米,大陆33千米,海洋6千米 3)上层硅铝层(花岗岩),下层硅镁层(玄武岩) 4)硅铝层广见大陆,大洋很薄甚至缺失;硅镁普遍存在 3、地幔 1)固态,富含铁镁的硅酸盐类 2)上地幔和下地幔 3)软流层,呈熔融状态,岩浆发源地 4)岩石圈,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4、地核 1)外核,液态、以铁镍为主 2)内核,固态、极高温高压下结晶的铁镍合金
第三节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讲解
从而导致了水的三态变化,产生了一系列物理变 化过程。
风霜雨雪、云雾冰雹等变化多端的天气现象,都
发生在对流层内。
平流层
从对流层往上到50千米
的高空是平流层。
这里空气稀薄,水气和
据科学家估算,地球表层的 总水量约为14亿立方千米, 其中海洋水占97.3%,以 冰川为主的陆上水占2.7%,
水的循环
水圈中的水,主要在太阳热能和重力的作用下不
停地运动着。
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
动之中。海洋和陆地上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气升 入空中,成为大气水;大气水在适宜的条件下又 凝结为雨雪降到地面或海洋。地面上的水或汇入 江河湖海,或渗入土壤成为地下水,或又直接蒸 发进入大气,循环往复。在这循环运动中,大气 是水份的重要"运输工具"。由于地球上永不停息 地进行着大规模的水循环,才使得地球表面沧桑 巨变,万物生机盎然。
大气圈的分层
地球大气圈的厚度大
约有二三兆米。由于 各个不同高度上的大 气特性不同,因此, 气象学家往往把大气 划分为几个层次。对 流层、平流层、中间 层、热层或暖层、外 层。
对流层
对流层:距地球表面最近的一层叫对流层。
厚度:在中纬度地区的平均厚度为10-12千米,在
赤道地区的为16-18千米,两极地区的为7-10千米。
第四节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一.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的依据
1.地震波的特点
地震波是弹性波,分
为体波、面波和自由振动
等类型。
高一地理地球圈层结构笔记
高一地理地球圈层结构笔记
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1、划分依据:地震波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
3、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古登堡界面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组成
二、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1、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外层
2、水圈: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冰川等,是地球上水循环的载体
3、生物圈: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花岗岩、玄武岩等岩石组成
5、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地球上三个最重要的圈层,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自然环境。
三、重点难点讲解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依据及内部圈层结构是学习本节内
容的重点。
只有了解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才能更好地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原理及地壳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2、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地球上三个最重要的圈层,它们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这些圈层的特征和作用,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3、在学习本节内容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深入理解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原理及地壳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同时,也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地球的层圈构造
3.康拉德面——位于地壳内部。表现为纵 波速度由6km/s突变为6.6km/s。由此而推 断地壳分为密度不同的上、下两层,上层 为花岗岩层(硅铝层),下层为玄武岩层 (硅镁层)。
地 过渡层 核 内核
1.是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上部花岗质层 (硅铝层)平均密度为2.7g/cm3,下部玄武 质层(硅镁层)平均密度为3.3g/cm3。 2.大陆地壳平均厚33km(最厚>70km),广泛 分布有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最老的 岩石年龄为38亿年,具有硅铝层和硅镁层 大洋地壳平均厚8km(最薄<3km),主要为玄 武岩类及现代沉积物,只有硅镁层没有硅 铝层。 3.是所有地质作用的场所,也是目前地质学 研究的主要对象。 为坚硬岩石,与地壳共同构成地球外表
外 核 过 地 渡 核 层 内 核
平均密度10.5g/cm3,地震纵波速度急剧 降低横波消失,推测为液态,温度约 3000℃,压力大于3×1011Pa4642km 纵波速度加快,推测其物质从液态过 渡到固态5157km 纵波突然加速,并出现由纵波转换成 横波,表明物质为固态,平均密度 12.9g/cm,与陨石相似推测内核物质主 要成分为铁、镍,故称为铁镍核。
(二)、地球的内部层构造
地球内部地震波速度突变的主 要界面 地震波研 究发现,地球 内部存在着地 震波速度突变 的若干界面, 显示了地球内 部物质的差异, 具有层圈状构 造。
1.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33公里处,纵波到达 这一界面后,其速度由平均7.6km/s,突升为 8.0km/s。大洋浅(平均8km)、大陆深(平均 33km)。 是由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首先发 现的,因此被称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 莫霍面之上为地壳、之下为地幔。
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的范围和作用
地球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的范围和作用
地球的外部圈层主要有大气圈、水圈和陆地圈。
每个圈层都有其特定的范围和作用。
1. 大气圈:
范围:大气圈是围绕地球的气体层,从地面到大约1000公里
的高度。
作用:大气圈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等。
大气圈的主要作用包括:
- 提供氧气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气体。
- 保护地球免受宇宙射线和紫外线的伤害。
- 参与气候和天气的形成与循环。
2. 水圈:
范围:水圈是地球上的水体系统,包括地表水以及地下水、湖泊、河流和海洋等。
作用:水圈的主要作用包括:
- 提供生物的水源,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 影响地球的气候,通过蒸发和降水,调节温度和水分循环。
- 提供水资源供人类使用,包括饮用水、灌溉以及能源的生产。
3. 陆地圈:
范围:陆地圈是地球上的陆地表面,包括大陆、岛屿和冰川等。
作用:陆地圈的主要作用包括:
- 提供生物栖息地,供动植物生存和繁衍。
- 影响气候和水循环,植被覆盖能够吸收太阳能和释放水分,
影响温度和降水模式。
- 提供资源,包括农田用地、矿产资源和建筑材料。
这些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共同维持地球的生态系统的平衡。
地球外部圈层
外 层
电
热 层
中 间 层
离 层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
大气圈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底层, 厚度随季节和纬度 变化;气温随高度 递减;各层中最薄, 但集中了大气质量 的3/4和几乎全部 的水汽和杂质;空 气对流强烈,天气 复杂多样。
大气圈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平流层:大气中臭氧 的主要分布区。因其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辐 射,所以气温随高度 递增。空气做平流运 动,大气平稳,天气 晴朗,有利于航天飞 行。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 球体。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也叫同心 圈层。
大 圈 生 地 壳 地气 物圈水壳圈
圈
水
地
幔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 石圈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构成 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1. 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
氧
其他气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同 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渗透到大 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成为地球上 最具活力的圈层。
案例研究:
美国“生物圈2号”实 验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热层顶以上的大气统 称外层,是地球大气向星 际空间过度的层次。 该空间的大气处于电 气温随高度上升很 离状态,所以叫电离层。 快,空气稀薄,以氧原 它能够反射无线电波,利 气温随高度递增;大气 子为主,吸收超短波辐 于通信。 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 射而增温。 天晴气朗。 气温随高度递减; 气温随高度递减;上冷 空气对流运动剧烈;天 下热,空气对流剧烈,也称 气现象复杂多变。 高空对流层。
地球圈层结构
大气、 地球环境由大气、水、生物以及 地壳、地幔、 等六大圈层组成。 地壳、地幔、地核等六大圈层组成。
外部圈层 内部圈层
1.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1.1 (大气圈) 大气圈)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 是很厚的一层气体, 是很厚的一层气体, 包围着整个地球。 包围着整个地球。
传播速度 突然下降
完全消失
?地球外核 波 地球外核s波
消失,内核 波 消失,内核s波 重新出现, 重新出现,说 明什么? 明什么?
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 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霍面Moho)最先由 莫霍面Moho) 克罗地亚学者莫霍洛维奇(A. 克罗地亚学者莫霍洛维奇(A. Mohoroviche, 1857 - 1936) 于1909年发现.在莫霍面上下, 1909年发现 在莫霍面上下, 年发现. 纵波速度从 纵波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到8.1 km/s左 速度从7.0 km/s迅速增加 迅速增加到 km/s左 横波速度则从 速度则从4.2 km/s增加 增加到 右;横波速度则从4.2 km/s增加到4.4km/s 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 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 km, 在大洋之下平均仅为6km。后来,人们 km, 大洋之下平均仅为6km。后来, 就把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 就把莫霍面之上称为地壳,莫霍面之下到古 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 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
2.(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球的内部圈层)
2.1(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地球的外部圈层
物 理 性 离地面50千米以内——99.9% 质
大气的垂直分层
(troposphere)
10~12 流 16~18
对
7~8
层
0.6度/100米 气温随着高度增加而递减。
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 大 一 大 气层气 质,圈 大气垂直对流运动显著。 量质中 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的量最 却薄 天气变化显著。 占的 3/4
高空和地球内部,各圈层基本上是上下平 行分布;但是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基 本上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
小结:
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
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地壳 地幔 地核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水圈的意义
水分和热量的不同组合使地表形成了不同的自 然带和自然景观。
水溶解岩石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为满足生物需 要创造了前提。 水循环调节气候净化大气。
水几乎伴随着一切自然地理过程,促使地理环 境的发展和演化。
生物圈
由地球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构成。 不单独占有空间,存在于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和 地壳上层。 绝大部分的生物集中在地面以上100m或水面以下 200m,生物圈核心部分。 质量仅相当于大气质量的1/300、水圈质量的 1/7000,非常活跃,是一个极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层。
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水汽 尘埃
大气主要成分的作用
氮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氧
干 洁 空 气
二氧化碳 臭氧 稀有气体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STEP3
STEP2
STEP1
平流层
高层大气
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状态,可以将大气分为三层,分别是? 对流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平流层
热 层
大气的垂直分;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气温随高度递增;大气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晴气朗。
高层大气
对流层中出现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导致空气“脚重头轻”,称为逆温。
逆温是对流层中气温垂直分布的一种特殊现象。
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严重阻碍空气对流,妨碍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形成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
一般有三种类型: 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了解)
返回
知识拓展:逆温现象
地下水
河流水
湖泊水
生物水
地球上的水
冰川水
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淡水储量的0.3%,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
意义?名师P25
思考P28 :
我们该怎么做? 日常生活中的节水常识: 1.淘米水洗菜,再用清水清洗,不仅节约了水,还有效地清除了蔬菜上的残存农药; 2.洗菜时一盆一盆地洗,不要开着水龙头直接冲洗 3.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等; 4.洗衣水洗拖帕、再冲厕所。 5.过长时间不间断放水冲淋,会浪费大量水。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问题1:海洋、河流和湖泊约占地球表面积的 。
问题2:一个体重50千克的学生,体内含水 千克。
3/4
33
海洋水
陆地水
大气水
地表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地球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
地球外部圈层包含: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1、大气圈
包围着地球,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氦,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
2、水圈
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它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水圈的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3、生物圈
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外部圈层
概念
共同组成
其他
相互关系
大气圈
由气体和漂浮物质组
成的包围地球的复杂系统
气体和悬浮物,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地球自然环境的关键组成部分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形成的
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地表水、地下水、
大气水、生物水等
处在不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生物圈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占据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大气组成:
干洁空气
氧气
人类和一切生物保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氮气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化碳
绿色植物展开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并对地面起至保温促进作用臭氧
能够大量稀释太阳紫外线,维护
水汽和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地球上水的存在形式:大气水、海洋水、生物水、陆地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题:
13、 读“大气的垂直分层图”(图2),回答下列 问题。 • (1)该图反映的是 纬度地区大气的垂 直分层,理由是 。 (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 ,该层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 ; ② 。 • (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 米高度, 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 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 (4)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 度变化的特点是 ,依据所学的 知识可以推测 • 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 运动 为主。 • (5)C层中有 层, 爆发时, 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 信号 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 • (6)人类活动目前主要使 层、 层的大气成分比例发生变化。 • (7)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 是 。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
圈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 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冰川水 人类实际能够利 海洋水 地 球 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 1 :海洋、河流和 问题 2 :一个体重 50 河流水 上 大气水 球淡水储量的 0.3% , 的 湖泊约占地球表面积 千克的学生,体内含 地表水 湖泊水 水 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 的 3/4 水 千克。 。 陆地水 生物水 十万分之七。 地下水
电 离 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底层, 厚度随季节和纬度变 化;气温随高度递减; 各层中最薄,但集中 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 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空气对流强烈,天气 复杂多样。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圈
对流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平流层:大气中臭氧的 主要分布区。因其大量 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所 以气温随高度递增。空 气做平流运动,大气平 稳,天气晴朗,有利于 航天飞行。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圈
平流层
平流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层大气:从平流层顶 到3 000千米的高空范 围。密度小,与星际空 间接近。该层中有大量 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电离层。电离层能够反 射无线电波。
电 离 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大气圈
高层大气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一、大气的组成及地理意义
大气组成
干 洁 空 气 主 要 成 分 次 要 成 分 水 汽
主 要 作 用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温、气温。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凝结合)
5、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具体表现在其高度( ) A.由高纬向低纬逐渐降低 B.由中纬度向两侧降低 C.由低纬度向中高纬度递减 D.低纬度、高纬度较高,中纬度较 低 6、对流层增温主要靠( ) A.太阳辐射 B.地面反射 C.大气辐射 D.地面辐射 7、某地区近地面气温为28℃,这里对流层的厚度为17千米,此时 对流层顶的气温是( ) A.—102℃ B. —74℃ C. —130℃ D. —158℃ 8、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降低 C.该层中的氧原子可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9、可能导致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的原因是( ) A.对流层的阴雨天气 B.平流层的臭氧空洞C.高层大气受太阳活 动干扰 D.大气严重污染 10、大气圈完整而连续地包围着地表,自下而上随高度增加,同 时( ) A.气温逐渐升高 B.气温逐渐降低 C.密度逐渐增大 D.气压逐渐减小
33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 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 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 石圈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 的圈层。
案例研究:
美国“生物圈2 号”实验的失败说 明了什么问题?
外部圈 层
大 气 圈 水 圈 生 物 圈
概念 由气体和悬浮 物组成的包围 地球的气体层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水
圈
地核
岩石圈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构成地球上最 具活力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1. 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氮
氧
其他气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
问题:低层大气中
各种成分的作用是 什么?
组成
其他
气体和悬浮物 是地球自然环境 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主要成分 是氮和氧 2000----3000千米
地球表层水体 地表水、地下 水圈的水处于 构成的连续但 水、大气水、 不间断的循环 运动之中 不规则的圈层 生物水等 地球表层生物 及其生存环境 的总称 生物及其生 存环境 生物圈与大气 圈、水圈和岩 石圈互相渗透、
氮
氧 CO2 O3
固体杂质
热层顶以上的 外 大气统称外层,是 地球大气向星际空 层 间过度的层次。 该空间的大气 气温随高度 处于电离状态,所 热 上升很快,空气 气温随高度递增; 以叫电离层。它能 稀薄,以氧原子 够反射无线电波, 大气水平运动为主; 层 为主,吸收超短 利于通信。 大气平稳,天晴气朗。 波辐射而增温。 中 间 气温随高度 气温随高度递 层 递减;空气对流 减;上冷下热,空 平 运动剧烈;天气 气对流剧烈,也称 流 层 现象复杂多变。 高空对流层。 对 流 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
划分 依据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内部 圈层 组成
横波
地震波
纵波
地壳 莫霍界面 地幔 地核 古登堡界 面
大气圈
外部 圈层
水圈
生物圈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的气体是( ) A.N2 B.CO2 C.O2 D.O3 2、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 ) A.水汽和二氧化碳 B.水汽和氮气 C.水汽和固体杂质 D.水汽和臭氧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大气中的氮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还 有保温作用 B.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使地面 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C.水汽、固体尘埃和氧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氧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4、有关对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②中纬度地区 对流层厚度最大;③极光、流星多出现在这一层;④其主 要热源是地面辐射;⑤上部热、下部冷,空气对流旺盛。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 D.①⑤
图2
答案: (1)中 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 km,而对流层的 高度在低纬度为17 km~18 km,在高纬度为8 km~9 km(2)地面辐射 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 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 空气对流显著(3)补绘 曲线略 O3(臭氧) 臭氧(4)气温随高度上升 而下降 对流(5)电离 太阳活动(耀斑) 无线 电短波(6)对流 平流 (7)逐渐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