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在台湾的晚年岁月
于右任临终之谜
于右任临终之谜德风堂1964年8月中旬,于右任因病住院。
9月的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亮功到台北荣民总医院去探望他。
于右任很高兴,但由于病重及喉咙发炎,想讲的话又无法讲出来。
杨亮功于是拉着他的手问道:“院长有什么事情吩咐我?”于右任略思片刻,伸出一个指头。
杨亮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于右任又向杨亮功伸出三个指头,杨亮功猜测了几个答案都被于右任摇头否定了。
杨亮功只好说:“院长,等你身体好一些后,再来问你刚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行不行?”于右任点了点头。
此后,于右任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并陷于昏迷。
1964年11月10日晚上8:08,于右任与世长辞,终年86岁。
他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望大陆》一诗,当作他的遗嘱。
遗体被埋葬在台北最高的大屯山上,并在海拔3997米的玉山顶峰(我国东南诸省最高峰)竖立起一座面向大陆的半身铜像。
玉山山势险峻,4米高的铜像和建材全郑州会议与会者合影(前排左二于右任)1927 是由台湾登山协会的会员们一点一点背负上去的。
于右任终于了却了登高远眺故土的心愿。
一个指头、三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一直是一个谜。
后来,资深报人陆铿觉得应该这样去理解于右任的“一个指头、三个指头”:将来中国统一了,将他的灵柩运回大陆,归葬于陕西三原县故里。
“三间老屋一古槐,落落乾坤大布衣。
”这是人们对先生的评价。
位于三原的故居和那株三百多年的老槐树也在深深的感念先生。
于右任青年时追随孙中山先生,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立下卓越功勋;他积极倡导国共两党合作,兴办教育、兴修水利,是真诚的爱国者;他是南社早期的诗人,一生写下诗词近900首,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书》等;他还是著名书法家,创立了“于体”书法艺术。
▲【德风堂藏】于右任作品于右任先生的美髯公形象,就如同他同时代的张大千,让人过目不忘。
于右任生于光绪五年(1879),自幼便有异相。
他的脚趾齐平如修行高僧,所谓“圆颅方趾”,注定其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于右任是辛亥革命的先驱,是国民党元老级的政治家和新闻事业的创建者。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余光中
于右任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 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 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于右任(1879—1964),陕西三原人 。清朝光绪二十九年(1903)考中举人后 ,因效法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 肝胆两昆仑”,披头散发,脱却上衣,光 着膀子,右手握刀,请友人拍照留念,表 明自己反对满清统治的决心。在日本见到 了渴慕已久的孙中山先生,并加入了同盟 会。1907年创办反清的《神州日报》,以 后又先后创办了《民呼报》、《民吁报》 、《民立报》,在辛亥革命中发挥了重要 的舆论导向作用。在民众中赢得了“先生 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的美誉。
于右任研究专家钟明善讲述了《望大 陆》诗作的创作过程。1962年,于右任病 重,1月1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 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 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 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之后,他辗转反侧,彻夜难眠,写下 了诗作《望大陆》作为遗言,并在日记本 上注明“天明作此歌”。此后,于右任又 用毛笔重新书写了一幅《望大陆》。
第二节是痛彻骨髓的思乡曲,大陆有他 的好友,更有他的至亲。1949年于右任离 开大陆,他的结发妻子高仲林和长女于芝 秀还留在大陆。晚年于右任对妻子更是倍 加思念。 1958年,他与高仲林结婚六十周年的 金婚纪念日前夕,他挥毫赋诗一首:“两 戒河山一枝箫,凄雨吹断咸阳桥。白头夫 妇白头泪,留待金婚第一宵。”政治的凄 风冷雨就这样将一对夫妻一个阻隔在故乡 陕西咸阳,一个吹送到隔海的孤岛,几十 年了,但诗人仍然在金婚纪念日前夕表白 了对结发妻子的不尽的相思之情。
同时,“楚辞体”典雅古朴,与诗人 所要表达的深沉的情感也是一致的。尽管 全诗明白如话,但却不失凝重庄严。 1964年,于右任逝世后,尽管治丧委 员会并没有按照他的遗愿将他葬在台湾的 最高峰,但台湾的爱国民众还是发起了“ 每人一元”的捐款活动,用这笔募集的资 金为于右任塑了一尊高3米的半身铜像,将 它竖立于台湾最高山峰——玉山之巅。铜 像面向大陆,诗人的表情严肃,目露愁态 ,凝视着远方,诗人的遗愿总算得到了一 个补偿。
2014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一)
2014年广东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卷(一)说明:1.全卷共8页,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3.答卷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空格内。
(是否填写右上角的座位号,请按考场要求做)4.答题务必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第一部分基础(24分)(一)古诗文默写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0分,每句1分)(1)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2)□□□□□,童稚携壶浆。
(《观刈麦》)(3)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
杜牧在《赤壁》中曾发出“□□□□□□□,□□□□□□□。
”的感慨(杜牧《赤壁》)(4)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柳宗元《小石潭记》(5)把《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补充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字词积累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相应词语。
(4分)(1)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wén zhōu zhōu()的。
(《我的母亲》)(2)“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gēn shēn dì gù()。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3)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 )yùn niànɡ(《春》)(4)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
孔乙己立刻显出tuí táng ()不安模样。
《孔乙己》)(三)词语运用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肇庆作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得益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观光游玩。
于右任
人,祖籍泾阳,是我国近代、现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中国近现代著名高校的创办人。
他的侄外孙刘遵义教授乃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中文名:于右任别名:伯循、骚心、太平老人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三原出生日期:1879年4月11日逝世日期:1964年11月10日职业:家,书法家、教育家信仰:主要成就:国民党元老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近代书圣代表作品:《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简介祖籍陕西泾阳斗口村(“斗口于家”),政治家、活动家、“当代草圣”[1],杰出中国流艺术家、教育家、诗人,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奠基人之一。
[附注:一八七九年(清光绪五年),于右任先生出生于陕西三原县东关河道巷,以后“又在三原读书应试,因此就著籍为三原人了。
”]原名伯循,字右任,曾用名刘学裕(意为留学于)、原春雨,诱人典出《四书》“夫子循循善诱人”。
后取谐音因而自称“右衽”,“衽”即衣襟,“任”由“衽”的谐音而来,中原地区的人往往以“左衽”为受异族统治的代词,而于右任为自己起的字“右衽”就是和“左衽”反其道而行之。
笔名“神州旧主”、别署“骚心”,号“髯翁”,晚号“太平老人”。
于右任三十多岁时就黑髯飘胸,其后文化界同仁多有“髯翁”、“右老”之称,民间亦称曰“于胡子”。
慈禧逃到西安后,于右任冒着违抗清廷留长发辫的危险,请伙伴给自己照一幅散发照,于右任即兴吟出一副对联写出贴在身后做背景:“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
”生平于右任早年系同盟会成员,长期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
他是国民党的元老,又是书法家、著名报刊活动家、教育家,与好友刘觉民等人先后创办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筹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立报》,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
有图有真相——2011十大语文差错
阴历七月,秋分那日出了一件大事。
按二十四节气在阴历中的排列,秋分不 可能出现在七月,只能出现在八月。
人名称谓知识性差错
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有王羲之、王右军、 颜真卿、柳公权等。 王右军就是王羲之。王羲之官至右军将 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于右任先生为民国元老,于老晚年在台湾 仍然仰望祖国大陆。 近现代一部分名人的尊称,有特殊的讲究 于右任不能称于老,而应该称“于右老”。 类似 者还有黄炎培,称“黄炎老”而不称黄老, 张澜 称“张表老”(张澜字表方),章士钊称 “行老” (章士钊字行严)等。
乾隆编《四库全书》,号召民间献出 善本,作为奖励,寿以枣梨,意思是给一 些钱买枣和梨吃。 “寿以枣梨”,并不是给钱买枣和梨 吃。雕版书通常用枣木和梨木制版,寿以 枣梨指书刊行世,世间又多用“灾梨祸枣” 来指责滥印无用之书的现象。
一日王某访友不遇,留下一字条: “参商为憾”。王某因朋友出门经商,未 能见面,深感遗憾。 作者不熟悉天文历法,参和商均为二 十八宿中的星宿,参指西方的参宿,商指 东方的心宿,一在西,一在东,不能同时 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形容两人闹翻,避 而不见,谓之“形同参商”,杜甫有“人 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句。
年龄称谓
婴儿的被子,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指两三岁的儿童。 指儿童换牙时,五六岁。 花甲之年 指幼年儿童 襁褓 指女子十三岁 加冠· 弱冠 期颐之年 指女子十五岁 齿龀· 龆龀 指男子十五岁 耄耋之年 垂髫· 总角 指男子二十岁 古稀之年 指三十岁 豆蔻 指四十岁 束发· 成童 及笄 指五十岁 不惑之年 而立之年 指六十岁 指七十岁 孩提 知命之年· 知天命·半百 指八、九十岁 一百岁
自然科学类知识性差错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 任你用怎样的劈刀也劈不出那样的匀称。 (郭沫若《石榴》) 据有关专家考证,石榴花瓣不可能为 四瓣,一般为五至八瓣。这是文学大家笔 下的失误。
于右任《望大陆》墨迹拙考
1964年11月10日,著名的爱国诗人、书法家、辛亥革命先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病逝于台北,其亲属及秘书在整理遗物时,在一个铁皮箱中发现了于右任先生的日记本,1962年1月12日当天他写道:“我百年之后,愿葬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山要高者,树要大者,可以时时望大陆。
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于右任先生又在1962年1月24日写下感情真挚沉郁的诗作:“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是于右任先生晚年在台湾以思念故乡、渴望祖国统一为主题的一首无题诗歌,其中怀乡思国之情溢于言表,是一首触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隐痛的绝唱。
后人将这首无题的心灵悲歌命名为《望大陆》(又名《国殇》)。
(图一: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作原稿真迹)近日,“日本西出义心先生珍藏于右任先生《望大陆》诗日记暨书法精品回故乡特展”在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展出,作为一名书画爱好者我特意赶往参观学习以利提高眼识,欣赏了于右任先生晚年用硬笔书写在日记本纸笺上的《望大陆》诗作原稿真迹(见图一)。
(图二:于中令先生与我交谈)本次展览除于右任先生各个时期的书法精品外还有其弟子周伯敏、李超哉、刘延涛、李普同、胡恒、金泽子卿等人的书法作品,我有幸在台湾籍师友魏品芳夫妇的引荐下与于右任先生的三儿子于中令先生结识,也许同是泾阳老乡以及于右任先生书法爱好者的缘由,我与于中令先生交谈得非常投缘,于中令先生给我讲述了许多关于于右任先生和其弟子们鲜为人知的往事。
他得知我在研究于体书法,点化我除研究今天展览的于门弟子的书法作品外,还要关注一下林少和、梁披云的书法作品。
我通过对展出的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诗作真迹及其弟子们书法作品的学习,终于将许久以来自己心头一桩存疑悬而未决的事情弄了个明白。
(见图二)(图三:《新编于右任书法字典》)(图四:字典中收录的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诗文)半年前,为了研究、学习于右任先生书法,我从师友处借了一本《新编于右任书法字典》,(见图三,夏铭智主编,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法字典中收录了一幅用毛笔书写的于体草书《望大陆》诗文(见图四),乍一看,这幅书法没什么破绽,再细细琢磨、研判这幅书法总感到笔法、笔势、笔力、结字、字势的力感、用笔轻重的变化及韵味,都和自己收藏的数十幅于右任先生六十年代墨宝的结字、笔力、行气、神韵有那么一点形似神不同的感觉,若以此作为范本,自己收藏的这些于右任先生书法作品就有真伪之嫌?!随后,我又对于右任先生六十年代的作品资料进一步进行研究、比对、判断,我坚信自己收藏的墨宝为真迹。
葬我于高山兮望我故乡
葬我于高山兮望我故乡《陕西日报》(2020-06-18 第11版文化)于右任展陈在于右任纪念馆里的于右任踏勘西北农林专科学校校址老照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这每每读之令人心潮澎湃的诗句,是于右任先生晚年思念故乡所作的著名诗篇——《望大陆》,字里行间,渗透着先生满满的对故乡、故土的思念和家国情怀。
1964年11月10日,先生在台北荣民总医院与世长辞,终年86岁,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人们便把他的这首《望大陆》当作他的遗愿。
于右任先生,祖籍泾阳,出生三原,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辛亥元老、著名的爱国诗人和中国标准草书创始人,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右任”行世,晚年自号“太平老人”。
先生一生爱祖国、爱人民、爱故乡,兴教育、修水利、办农场,护持民族文化遗产,深受人们崇敬和怀念。
少年求学发奋图强6月3日,记者来到三原县城西关斗口巷5号,这里是少年于右任学习、生活的地方,也是于右任在诗文中提及的那个有着“三间老屋一株槐”的院落。
说起于右任小时候的故事,讲解员熬淑伟侃侃而谈:“于右任两岁时,母亲赵氏病逝,临终前将小右任托付给了嫂嫂房氏。
于右任的伯母房氏只好将小右任带回了泾阳杨府村娘家生活,视如己出。
为了让于右任能够与小伙伴们一起牧羊玩耍,伯母用自己纺线挣的钱,为小右任买了一只跛羊,让他能够与孩子们一起牧羊。
有一日,放羊途中险遇狼害,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伯母遂让哥哥房宗海联络了村人,一起请了先生,成立私塾,把孩子们集中起来读书学习,于右任得到了良好的早期启蒙教育。
”于右任11岁时,教书先生发现他聪慧过人,自己已经教不了了,遂建议将于右任送到更高级别的学堂。
伯母为了让于右任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把他又带回了三原,在于右任三叔祖于重臣的帮助下进入当时非常有名的毛班香私塾学习。
在此,少年于右任的学业大有长进。
于右任写笔墨精良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联
于右任,原名乔翁,字伯驹,号颐如,晚号芸谷,山西肃宁人。
于右任以写笔墨精良而著称,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融入了他对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和学问深时联的思考。
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这些关键主题展开讨论,深入剖析于右任文学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1. 人生乐事:在于右任的文学作品中,人生乐事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在他的笔下,乐事并不仅仅是短暂的快乐和愉悦,而是一种深层次的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中种种美好的瞬间,无论是与亲友相聚、欣赏自然美景,还是体味人生百态,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2. 气质变化:气质在于右任的作品中被赋予了极其重要的意义。
他以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揭示了人生中气质的变化与个性的成长。
从孩童时期稚嫩可爱的天真气息,到成年后的风华绰约,再到晚年时的沧桑与睿智,于右任的作品深刻地描绘出了气质在人生中的蜕变和塑造。
3. 学问深时联:于右任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学问深时联的探索和表达。
他深谙人生百味,对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有着非凡的造诣,通过这些学问的交融,他传达了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在他的作品中,学问与深时联,共同构成了一幅幅意境深远的艺术画卷。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于右任的作品深刻而丰富,这不仅需要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更需要对人生、气质和学问的深刻思考。
于右任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文字表达,更是一次对人生、时代和学问的深刻反思和探索。
正如他所言:“书本原是著称理,万状纤纤说有时”,学问的深邃和时代的变迁,构成了于右任作品独特的魅力所在。
个人观点:在我的观看下,于右任的作品展现了他对人生和学问的深刻思考,无论是对于乐事的体验,还是对气质变化和学问深时联的探索,都展现出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文学情怀。
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学问的追求,更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在知识文章的撰写中,提及于右任、人生乐事、气质变化、学问深时联等关键主题,将有助于引发读者对于这些主题的思考和探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乡愁
游子意象
导思1.本诗选取了 哪些表现游子的意 象? 各自抒发了怎 样的情感? 关键词 爱国 美好意象
修饰语
导思2.诗人选用了哪 些词语来修饰意象? 各起到什么效果?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
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乡愁》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难点探究】《乡愁》中,诗人借助的四个意象所表现的
乡愁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答案】 不一样。四个意象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
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小时候想母亲的时候,可以写
一封书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就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
思念之情送到自己的家乡;船票虽窄,但一张船票可以使作 者乘上轮船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可以想见,这两个事物都
湾“浅浅的海峡”却铸成他永远的遗憾。与于右任先生相比,余光
中是幸运的。在多方努力下,1992年余光中终于跨过这湾海峡,重 返阔别43年的大陆。在此后的十多年中,余光中返回大陆20多次,
参加各种文化活动。2003年当他与到机场迎接的侄儿紧紧
地握手的时候,一向健谈的余光中哽咽得一句话也说不出
来,唯有两行热泪自腮边滚滚而下,砸在机场的土地上。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2003年 9月17日,余光中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福建永春县 洋上村谒祖。这一天距他上次回乡已整整70年。
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 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 主要诗作有《乡愁》等,著有诗集《莲的联想》 《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等。
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 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说:“我庆 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
民国要人于右任
民国要人于右任文/黄团元于右任,1879年4月11日出生于陕西三原,17岁时以第一名成绩考入县学,23岁中举,早年加入同盟会,后成为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之一。
他还是诗人、著名书法家。
他出生于穷苦家庭,成名后爱国恤民,一生颇具传奇色彩。
出身寒微抱负远大于右任常以“牧羊儿”自称。
他出身贫苦,母亲也是。
生母赵太姐小时候,就因家贫,头插草标被卖过。
于右任两岁时,赵氏生母病重,将伯循(于右任原名)托付给房氏抚养。
房氏是于右任二伯父的妻子,因丈夫下江南长期没有音讯,房氏娘家劝她改嫁。
但是为了苦命弟妹(于右任生母赵氏)的遗愿,她抱着伯循来到城隍庙,对天起誓:愿守空房,吃千辛万苦,也要把伯循抚育成人!于右任六七岁时,求伯母为他买了一只便宜的跛羊。
他天天早起放羊,为的是能够生下小羊,补贴家用。
然而有一天放羊时窜来三只野狼,不仅噬食了跛羊,还要扑食于右任。
幸亏一位杨姓村民赶到,才救了他一命。
7岁那年,于右任的舅父送他到村中马王庙学塾启蒙。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于右任见家里连盐都买不起,便利用课余或逃学到鞭炮作坊卷纸炮赚钱。
有时,他一天可以挣二十多文钱。
伯母房氏得到消息,拉着于右任,向学校先生检讨家教不严,跪下让先生用戒尺罚打自己。
感动得先生从长衫里摸出九文大钱,交给贫寒的于右任母子买盐。
经历此事之后,于右任保证一心学习。
于右任勤勉苦学,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
参加陕西省考试后,学政叶尔恺评价于右任是“西北奇才”,并送于右任一本《出使四国日记》。
少年时受到的苦,于右任从来不忘。
成名后,对于有恩于他的恩人和家乡,于右任尽孝尽力:他将房氏伯母当生母供养。
令人抱恨的是1927年间,陕西大旱三年,饥民为了活命,挖掘了房氏坟墓,企望变卖殉葬品。
于右任得知,悲痛万分。
已经担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常委、军事委员会常委等职的他没有报复掘墓者。
他体谅灾民是因灾情所致,复电家乡“不要追究”。
只是作诗饮泪:“发冢原情亦可怜,报恩无计慰黄泉。
关西赤地人相食,白首孤儿哭墓年。
蒋介石晚年的“复国”梦
蒋介石晚年的“复国”梦1972年3月,对于在中国大陆统治了22年,在台湾又“执政”了23载的86岁的蒋介石来说,是他人生最后的“辉煌岁月”,就这年他又出任台湾政府第五届“总统”,并在就职仪式上悲壮地宣誓:“只要毛共及其同党一日尚存,我们革命的任务不会终止,纵使我们必须遭受千百挫折与打击,亦在所不惜,决不气馁。
”蒋介石从黄埔起家,建立蒋家王朝,到登上权力巅峰,成为独裁者。
从兵败大陆,到台湾小朝廷残喘苟延。
毛泽东给蒋介石自尊压力实在太大,令蒋介石到垂暮之际,并未放弃“讨毛”的呼吁,毛泽东成为蒋介石一生无法原谅的“敌人”。
对外他无法做到轻松地讨论毛泽东,他反复强调绝不与苏共和中共接触,“复国”是他一生的梦想。
然而,在毛泽东和蒋介石个人之间,毛泽东早已超然以“老朋友”呼蒋介石。
国共争天下时,蒋介石不但把毛泽东弄得家破人亡,而且迷信的蒋介石曾数次去掘毛家的祖坟。
面对落在自己手中的蒋家的祖墓、祖坟,毛泽东却护之一草一木、一砖一石。
“文革”中,细心的周总理再三指示不许冲击溪口蒋宅墓地,但1968年还是有人闯入,炸毁慈庵,所幸未祸及遗骨,中央政府很快修复并严加保护。
蒋介石在台湾得知,嘱其儿孙:永记此一仇恨不忘,为家为国建立大业,光先袷后,以雪此家仇国耻也。
与毛泽东相比,蒋介石的思想是拘谨僵持的。
但“国”始终在他的心中,思乡之情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光里愈加炽烈。
1974年元旦,南越派军舰闯入西沙。
蒋介石拍案而起:娘希匹!如果中共不出兵,我即出兵。
当即指示台“外交”部门“发表中国领土不容侵犯”的声明。
中国与南越的海上之战爆发后,西沙海军要求增兵,邓小平请示,毛泽东同意,并特别强调“直接走!”以前为避免国共不必要的磨擦,中共海军军舰在东海南海间的往来调动都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穿越巴士底海峡。
但此次4艘导弹护卫舰却鲜明地在东引岛一侧,准备通过。
午后坐在安乐椅上闭目养神的蒋介石听了这个报告,不由一顿,后不假思索地幽幽一言,“西沙战事紧哪!”当晚,国民党军打开探照灯,中共舰只顺利通过。
于右任的晚年生活
1 9 5 8年 ,正是于右任与他的发妻高仲林金婚之年 , 但本应在夕阳岁月中相偎相依 的这一对夫妇 , 却被横亘 的海峡所阻隔。 人们都说少年夫妻 老来伴 , 但当时 , 老伴 在大陆的生 活到底如何 , 他根本无处知 晓。 于是 , 他写下
鸿钧 的动议 。“ 监察委员” 们也认 为俞欺人太甚 , 群情激 那首哀痛的诗: “ 两戒河山一 日箫 , 凄风吹断成 阳桥 , 白头 昂, 通过 了对俞鸿 钧的弹劾案 , 并将 弹劾 内容 向新 闻界 夫妇 白头泪 , 留待金婚第一宵 。” 公布 , 俞处境颇 为狼狈 。 1 9 6 1 年, 是 于右任的妻子高仲林女士 8 0 大寿 , 这样 这事终于惊 动了蒋介石。 1 9 5 8 年 1 月1 6日, 蒋介石 的重要 时刻 , 于右任却 不能陪在妻子 身边 , 他在 苦闷 中 在 台北 中 山堂 召 集 中央 委 员 、 评 议 委 员 和 国 民党 籍 的监 给香港 的朋友吴季玉写了封信 , 倾诉衷肠 。 在吴季玉 、 章
晦地告诉 于右任 , 自己的寿宴 , 是在周恩来 的关怀下 , 办
得 圆满 热 闹 。
甚。
于右任一 生写 的书法作品 , 有 人粗 略估计在五万件 以上 , 作 品之多 , 当代无双 。为此 , 著名 书法家沈尹默 曾 右任写得太多 , 而我写得少 。” 于右任 听了不 以为忤 , 笑
牍, 到他手里都 只批一个 字 , 如“ 是” “ 行” “ 商” “ 阅” 等字
院 长的 十五 年
眼, 绝少用两个字以上 , 加 上签 名 用 的“ 右任” 二字 , 批 文
总共不超过三个字 。他最后 l 5年的院长生涯就是这样
有不少人说 , 1 9 4 9 年, 于右任本想 留在 内地 , 但 被蒋 在 台湾 度 过 的 。 介石 派人挟 持到 了台湾 , 继 续担 任 “ 监 察 院” 院长等 高
近代书圣于右任生平简介
近代书圣于右任生平简介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书圣于右任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于右任生平简介先来看一下于右任的基本简介。
于右任,原名为伯循,字诱人,汉族,陕西人。
于右任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于右任早年间是同盟会的成员之一,多年在国民政府担任职务,他同样也是中国的书法家,同时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等学校的创始人之一。
下面来具体看一看关于于右任简介。
1879年,于右任出生在陕西三原县的一个普通家庭,十六岁的时候以县城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了县学。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城,慈禧逃到了西安,于右任参加了迎接慈禧和光绪帝的活动,自编成一首诗篇来进行嘲讽,后来朝廷下令来捉拿于右任,他只能从开封逃到了上海,于右任化名为刘学裕,后来在震旦大学读书。
之后,于右任出钱跟马相伯等人一同组建了复旦大学。
1906年,于右任为了给报纸创刊,于是奔赴日本进行考察并且相关办报的经费。
于右任在日本的时候认识了孙中山,并且加入了孙中山所创建的同盟会。
之后,于右任又创办了其他的报刊,对民主革命进行积极宣传,此后于右任回到了上海继续选择办报。
由于“二次革命”的失败,于右任的报纸被查封,为了避难,他居住在了日本。
1922年,于右任创办了上海大学。
1924年,国民党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于右任被推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于右任在那个期间与毛泽东进行了第一次的会面,他们俩非常谈得来,曾经在一起谈论过诗词相关的内容。
于右任子女于右任刚到台湾的时候,他的结发妻子高仲林和女儿留在了老家,幼子于中令和他的母亲居住在了上海,那时候于中令才十几岁,后来也被送到了台湾。
于右任的大儿子和儿媳在南美洲,一家人分居多地,音讯全无。
下面就来看看于右任子女的介绍吧。
于右任子女一共有四个,其中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大儿子叫于望德,早年就到英国留学,在爱丁堡大学进行学习,获得了法学士的学位。
《乡愁》公开课分解
• 请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 "我觉得 好在 写(用/选)得好, "
例如:我觉得“邮票”、 “船票”、“坟墓”、“海峡” 这几个意象选得好,都代表分离, 但却如油画着色般逐渐加深,使 诗情的抒发层层推进。
邮票小小,乡愁 船票窄窄,乡愁 坟墓矮矮,乡愁 海峡浅浅,乡愁
★美在结构,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之间 整齐均衡,每节内部长短句错落有致,显 现出层叠式的建筑美。
1972年,台湾,一个深夜。一轮明月 高高地挂在天空,如水的月光推开窗棂, 洒进房间。一位诗人倚窗而立,时而低头 沉思,时而抬头眺望。突然他拿出一瓶酒, 斟满酒杯……酒入愁肠,泪眼朦胧,思乡 之情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再也难以抑制 内心的激动,快步走进书房,打开台灯, 摊开稿纸,一首小诗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 “小时候,……”
乡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愁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
席 慕 别离后 蓉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 永不/ 老去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课文朗读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 ●
余光中
●
●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பைடு நூலகம் 大陆/在那头
● ● ● ● ● ● ● ● ● ●
作 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搜集并整理有关乡愁的古诗词。 3、推荐阅读《乡愁四韵 》(余光中 ) 《乡 色 酒 》( 舒兰) 《乡 愁 》( 席慕蓉)
《醉 汉》(非
马 )
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落叶归根,狐死首丘
于右任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于右任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刘畅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于右任(1879~1964),中国国民党元老。
长期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
1949年被国民党裹挟去台湾。
在台湾,于右任孤身一人,晚年生活十分凄寂冷漠。
有家不能归,妻儿不能团聚,他愤然写下了著名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总页数】6页(P104-109)
【作者】刘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7
【相关文献】
1.胡宗南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J], 王晓莉
2.于右任老人的最后时光 [J], 张建安
3.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J], ;
4.胡宗南在台湾的最后岁月 [J], 王晓莉
5.于右任在台湾 [J], 聂做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于右任:望大陆
人与事 > 往事钩沉821962年元旦过去没几天,在中国台湾的83岁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曾任孙中山政府交通次长、国民政府监察院长的于右任先生,已知来日无多。
他在1962年1月12日的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
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
”他在这则日记旁自注:“山要最高者,树要大者。
”22日日记中又记:“葬我在台北近处高山之上亦可,但是山要最高者。
”站高望远,可见于右任“望大陆”的心情有多殷切。
于右任:望大陆文·图/陆其国两天后,晨曦初露,一夜未眠的于右任披衣而起,写下了那首读来令人怆然涕下的《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可以想象,于右任望大陆、望故乡的情结中,一定有他对上海这座城市的思念之情,他和上海实在有着太多的交集。
向往“志士云集,议论风发”的上海于右任,原名于伯循,字诱人。
生于1879年,陕西泾县人,后迁居三原。
于右任幼承庭训,继进私塾;后中秀才,并入书院就读。
父亲于宝文寄望于他的,就是“望汝作世上一个读书人”。
但他似乎并没有恪守父训,1900年,二十岁出头的于右任入陕西中学堂读书,眼见国难当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和光绪西逃,青年于右任出于民族义愤,写信给巡抚岑春煊,建议杀掉慈禧,拥护光绪重新施行新政。
信写好后,知情的同窗好友怕他遭到不测,力劝乃止。
但仅仅过了三年,也即于右任得中举人次年,他还是因诗贾祸,遭到三原县令德锐(满籍)通缉。
这些诗包括《杂感》(四首),以及《署中狗》等。
前者讽刺清廷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横征暴敛;后者指向更是一针见血:“署中豢尔当何用?分噬吾民脂与膏。
愧死书生无勇甚,空言侠骨爱卢骚。
”诗中直言,养着你们这些清吏有何用,平时只管吞噬民脂、民膏;与其空谈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不如用实际行动,效法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于右任书法鉴赏(一)
于右任书法鉴赏(一)于右任,陕西三原人,名伯循,字右任,以字行。
1879年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
两岁丧母,父亲又因生活所迫入蜀经商,他被寄养在生活并不富裕的伯母家中。
七岁入杨府村马王私塾,师从第五先生门下,十岁受教于当地名塾师毛班香,学做古体等诗文,使他受到当地最好的早期教育。
于右任先生的一生是为家乡人民奋斗的一生,为国家民族呼号战斗的一生。
青年时期因散发一篇“换太平以颈血,爱白山如发妻”的传单遭清廷缉捕,亡命上海。
他先后创办了《神州日报》、《民立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被后人喻为“元老记者”、“报界先驱”。
他还创力、了多所学校:民治小学、民治中学、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上海大学、复旦大学等。
1918年应邀从上海回陕统领靖国军,为打败军阀、推翻帝制作出了不懈努力。
1949年70高龄的于右任到台湾后,时刻不忘故乡大陆的一草一木。
临终前所作著名爱国诗篇《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苦!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字字是泪,字字是血,表达了一个赤子对国家民族的无限忠贞,对家乡故里的无限眷恋之情。
于右任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民主革命先驱,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一位闻名海内外的学者,更是一位民国以来独步书坛的大书法家。
于右任早期主要以楷书为研究对象,中期以行书为研究对象,晚期以草书为研究对象。
一、楷书篇从存世的于右任早期作品所形成的个人风貌可以看出,其书法的结体、运笔、章法来自于王羲之、赵孟颊,特别受《圣教序》和《妙法莲花经》的影响较大。
图1的作品系民国十年(1921年)一月所书,和我们见到的另一幅作品《丁卯集后》(未注时间),同属民国十年一月之后所书,这两幅作品共同特点是章法舒朗开阔,结体挺俊秀丽,笔法多变而精到,堪称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圣教序》书风的基本特征主要为爽健、和谐,而《妙法莲花经》则是顾盼多姿,婉约圆润。
望大陆资料
《望大陆》相关资料作者简介:姓名:于右任生卒:公元1879年--1964年描述:中国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元老、中国书法大家、大诗人、大教育家、中国记者鼻祖籍贯: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
原名伯循,字诱人,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号“太平老人”。
他是清朝光绪年间举人,因刊印《半哭半笑楼诗草》讥讽时政被清廷通缉,亡命上海,遂进入震旦公学。
震旦学院肄业。
早年经好友刘觉民介绍,先后加入了光复会和同盟会。
1907年起先后创办《神州日报》、《民立报》积极宣传民主革命。
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审计院、监察院院长,是国民党重要决策人物。
1912年后担任南京政府交通部长,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前后共任监察院院长34年。
后随国民党退居台湾。
于右任寓台湾15年,台湾书法风气首次出现碑学压倒馆阁帖的趋势。
1964年病逝于台北。
于右任墓位于台北市阳明山上,玉山主峰有其雕塑。
于右任精书法,早在20年代便有“北于南郑”之称,“南郑”指郑孝胥。
尤擅草书,首创“标准草书”,被誉为“当代草圣”。
于右任1932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
有“近代书圣”之誉。
著作《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先生的养子、唯一正传的弟子刘田依先生(刘觉民儿子)在南京生活,目前正在整理、研究于右任书法的相关工作。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评徐文平先生的新作《处州历代书法》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评徐文平先生的新作《处州历代书法》季三华【摘要】<处州历代书法>力求客观严谨地反映古处州书法活动的景貌.它是国内对古代处州全境遗存的书法墨迹、碑刻、匾额等在内的历代书法进行全面考察与研究的第一部著作,能为相关读者提供珍贵的第一手的原始资料,也为社会各界及青少年爱好者奉献了不可多得的乡土教材.【期刊名称】《丽水学院学报》【年(卷),期】2009(031)006【总页数】3页(P122-124)【关键词】《处州历代书法》;原始资料;乡土教材【作者】季三华【作者单位】丽水学院人文学院.浙江,丽水,3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052008年5月,浙江古籍出版社隆重推出丽水绿谷文化丛书一套6册。
其中丽水学院的徐文平先生就三分天下有其二,他认真撰写了其中的《处州摩崖石刻》与《处州历代书法》。
作者于《处州历代书法》的后记中写到:“本书是国内首次对古代处州全境遗存的自晋至民国(1949年止),包括书法墨迹、碑刻、匾额等在内的处州历代书法进行全面考察与研究,是有史以来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处州历代书法专著,力求考察精辟,查漏补缺,去讹存真”。
综观全书,作者经过多载的不懈努力,付出了许多心血,终将此著呈献给社会和相关的读者。
笔者生长于丽水,大学毕业后亦躬耕家乡的教育园地,走遍了处州的山山水水,对书中的内容亦感同身受。
现将《处州历代书法》的结撰体例和特点作一定的阐述介绍,裨使更多的读者走向它,获得更深入仔细的印象,以惠士林学界,沾溉后代。
《处州历代书法》全书共6章,除却概述与附录,每章之下又各有2节。
作者以目前所能见到的西晋遗存墓砖文字实物为起点,条分缕析,追根溯源,一直讲述到民国37年沈伊默先生手书的《景宁杂诗》。
共计舻列晋唐以降,历经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101位书法名家。
而对每位书法家的介绍,又分5个方面:(1)籍贯、官衔、留存的墨迹形式;(2)录入书中的代表作品与落墨时间;(3)徐文平先生自己对具体作品的品评分析及所作的按语;(4)作品文字的释义;(5)作品实物的翻拍照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档案4 4
———————霭 再
j
J 皇 { E 堕 e}} s
幕 秘 闻
“ 察 委 员 ” 解 这 些 事 实 的 真 相 后 , 俞 鸿 钧 监 了 向
两 位 法 官 的 任 命 表 示 “ 意 ” 于 右 任 颤 颤 巍 巍 地 在 公 同 ,
耿 于 怀 。国 民 党 败 逃 台湾 前 , 右 任 于
一
中 公 教 人 员 每 月 人 均 收 入 6 6元 , 1
公 营 事 业 机 关 人 员 每 月 人 均 收 入 114元 , 安 会 职 员 每 月 人 均 收 入 , 7 经 33 3元 . 援 会 职 员 每 月 人 均 收 入 ,3 美 35 7元 , 于 高 级 官 吏 , 是 穷 奢 , 4 至 更 极 侈 。 以俞 鸿 钧 为 例 , 当 了 “ 政 他 行
极 宣传 民 主 革 命 思 想 ,揭 露 清 王
朝 腐 朽 统 治 , 抨 击 帝 国 主 义 列 强 对 中 国 的 掠 夺 , 为 辛 亥 革 命 做 出
任
说 过 这 样 几 句 话 :年 来 我 也 多 病 . “
大声 讲 话头 部便 会 作痛 , 天 爷 留 老
我 是 罚 我 , 作 苦 工 的 日子 尚 未 完
度 想 留在 大 陆 , 奈 身 不 由 己 。 无 到 台湾后 . 右任又 当 了 l 于 5年
的“ 察 院院长 ” 监 。而 此 时 作 为 国 民
党 政 权 点 缀 品 的 “ 察 院 ” 虽 说 是 监 , “ 央 ” 级 的 机 关 , 际 还 不 如 台 中 一 实
院 院 长 ” 还 占 着 “ 央 银 行 ” 裁 . 中 总
15 年 2月 。 右 任 患 脑 部 微 91 于 血 管 阻 塞 。有 中 风 状 .卧 床 4 O天 后 , 动 甚 感 吃力 , 上 年事 已高 , 行 加
身 体 大 不 如 前 。 于 右 任 曾 提 出 辞 职 , 未 被 批 准 。 所 以 , 右 任 在 但 于
15 9 3年 “ 察 院 ” 度 总 检 讨 会 上 监 年
国 军 .把 这 支 松 散 的 队 伍 整 顿 得 井
院 长 ” 位 上 , 有 15 职 只 9 7年 弹 劾 俞 鸿钧一 事值得一提 。
15 9 4年 6月 ,俞鸿钧继 陈诚之
后 担 任 “ 政 院 院 长 ” 蒋 介 石 之 所 行 。
以让俞 鸿钧担任 此职 ,是 因为他 曾
公 馆 . 馆 里 的 一 应 开 支 均 由 “ 央 公 中
银行 ” 支付 。 当 时 “ 央 银 行 ” 经 中 已 没 有 什 么 业 务 .而 俞 鸿 钧 还 雇 用 着 司 机 、 友 多 至 10人 , 房 屋 的 租 工 2 仅 赁费 每年就 要至少 花费 3 6万 元 。 不 仅如 此 , 鸿钧 还喜欢 搞裙带 关系 . 俞
在 14 9 9年 将 价 值 数 亿 美 元 的 黄 金 白银 从 上 海 运 到 台湾 . 因此 受 到 蒋 介 石 的器 重 。俞 鸿 钧 上 台 后 , 意 为 蓄
少 数 上 层 牟 利 ,提 出 所 谓 “ 绝 浪 杜 费 . 整 待 遇 ” 提 案 , 少 数 上 层 调 的 为
井 有 条 .使 得 久 历 戎 行 的名 将 都 对 其唯命 是从 , 以一 隅 之 地 , 北 洋 军 抗 阀 8省 之 众 。 苦 战 经 年 , 撑 危 局 , 独 虽 然 最 后 失 败 了 ,但 作 为 北 方 唯 一 响 应 孙 中 山 领 导 的 护 法 战 争 军 事 组
织 , 右任功不 可没。 于
大 幅 度 提 薪 ,而 置 广 大 公 教 人 员 的
生 活于不顾。15 9 7年 台 湾 当局 公 布 了公教 人 员 与少 数上 层 的薪 水 , 其
于 右 任 在 大 陆期 间 担 任 监 察 院 院长 1 8年 , 力 行 整 顿 , 得 政 绩 。 而 不 能 打 老 虎 ,使 他 耿
莲t ; Ci s 幕 ; 型 蔓 一 ;
秘 闻
于 右 任 是 中 国 近 代 著 名 教 育 家 、 人 、 论 家 、 人 , 代 标 准 报 政 诗 当 草 书 的 一 代 宗 师 。 作 为 近 代 民 主 革 命 先 驱 , 于 右 任 青 年 时 期 便 追
随孙 中 山 , 后 创 办 多 份 报 纸 , 先 积
一
任人 唯亲 。 他派 其弟俞 鸿润 为“ 中央
印刷 厂 ” 理 , 派 其 婿 缪 启 威 、 协 委 李 福 泰 担 任 “ 央 银 行 ” 职 及 派 往 台 中 要
外 等
楼 的 斗 室 内 ,有 时 还 要 借 台 湾 省
议会余 屋一 用 ,监 察院 ” “ 七零 八落 ,
让 于右任触景生悲 。
了 卓 越 贡 献 。为 此 ,孙 中 山 亲题 “ 力 同心 ” 戮 4字 . 勉 于 右 任 及 其 嘉
满 。 从 于 右 任 的 这 些 话 中 , 以 看 ” 可 出他 做 “ 察 院 院 长 ” 监 的心 绪 。
于右任 在台湾 1 5年 的 “ 察 院 监
所 办 《 立 报 》 对 辛 亥 革 命 的 贡 民 献 。于右 任 还 参与 创 办 复旦 公 学 、 上 海 大 学 等 , 其 努 力 下 , 校 规 在 学 模 和 声 誉 日盛 , 为 国 家 培 育 了 众 多卓越 人 才 。 在 护 法 战 争 期 间 , 于 右 任 奉 孙 中 山 之 命 , 以一 介 文 人 统 领 陕 西 靖
湾 省 的 下 属 办 事 机 构 ,连 个 办 公 的 固定 地 址 都 没 有 。刚 开 始 ,监 察 院 ” “ 借 台北 车 站 前 的七 洋 大 楼 几 间 屋 子
办 公 .开 会 时 要 另 借 济 南 路 的小 礼
堂 。 而 “ 长 ” 公 室 则 在 中 山北 路 院 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