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doc

A .杂合体豌豆连续自交, 其纯合体比例的变化2B .酵母菌产生的CO 2的浓度变化每个细胞的相对体积 C .卵裂时每个细胞体积的变化时期 每个细胞DNA 含量 D .细胞有丝分裂中DNA 含量的变化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命题人:朱建章一.选择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1.取正常小鼠,每天饲喂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3周后,该小鼠( )A 、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B 、新陈代谢增强,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C 、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D 、新陈代谢减弱,促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2.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没有蒸腾作用,根系就不能吸收水分B 、没有蒸腾作用,根系就不能吸收矿质元素C 、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引起根系吸水,是消耗ATP 的过程D 、蒸腾作用有利于水分在导管内的运输3.温室栽培可不受季节、地域限制,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最适宜的条件,有利于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农作物,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提高作物产量( )A 、增加室内CO2浓度B 、增大室内昼夜温差C 、增加光照强度D 、采用绿色玻璃盖顶4.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植物生长素已被广泛使用。

下列各项,与植物生长素应用无关的是( )A 、培育无籽番茄B 、棉花保蕾、保铃C 、延长种子寿命D 、促进插枝生根5.下列实验中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A 、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色B 、在提取叶绿体色素实验中,使用丙酮提取色素C 、在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使用氯化钠溶液析出DNAD 、在蛋白质的鉴定实验中,使用苏丹Ⅲ染液鉴定蛋白质6.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生长即体积增大,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A 、分裂间期B 、分裂前期C 、分裂中期D 、分裂后期7.结合表中数据,指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内膜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B 、内膜比外膜具有更多的功能C 、内膜、外膜的化学组成大致相同D 、内膜表面积大,导致蛋白质含量高8.在育种研究中,给普通小麦授以玉米的花粉,出限甲、乙两种受精类型的胚珠:甲胚珠双受精;乙胚珠卵受精、极核未受精。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生物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设试卷Ⅰ、Ⅱ卷和答题卡纸三部分,试卷所有答题都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1~10每小题1分,11~30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中酶的活性受温度、pH的影响,并只能在人体的内环境中起作用B.酶的形成都要经过核糖体的合成、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等几个阶段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D.酶均是由腺细胞合成的,具有高效性、专一性2.以下关于酶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实用文档()A.在有氧、无氧条件下,人的成熟红细胞中ATP的产生速率大致相等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可以是底物的种类或酶的种类C.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D.高温、过酸、过碱都会导致蛋白酶的肽链断裂使其失活3.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叶绿体中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利用纸层析法进行分离B.摩尔根采用类比推理方法确定基因位于在染色体上C.利用显微镜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及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细胞需保持活体状态D.蔗糖溶液浓度由0.3g/mL换成3.0g/mL,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效果会更明显4.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形态、数目变化示意图,据图所述不正确...的是()实用文档A.①②③过程中已发生了遗传物质改变的是③B.图①②③过程分别表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过程C.①②过程的细胞都能转录和翻译,②过程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过程④与过程①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无限增殖5.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生物体都是有害的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壁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有关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内因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A.2种B.3种C.4种D.5种6.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遗传因子的说法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实用文档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演绎的内容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7.如图表示环境因素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当处于a或b点时,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均可产生ATP含量不变的情况下,a点可能降到b点B.当所处环境中缺镁时,在CO2C.与a点相比,b点时叶绿体中三碳化合物含量较多浓度的不同D.a点与b点光合作用速率差异的原因是光照强度和CO28.夏季晴朗的一天,甲乙两株同种植物在相同条件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广东普宁英才华侨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广东普宁英才华侨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理科综合(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现代生物进化论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A.细胞B.个体C.种群D.群落2.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B.血浆C.淋巴D.组织液3.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下图进行了实验。

其实验结果应为A.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C.胚芽鞘直立生长D.胚芽鞘不生长4.环境中一些化学物质可使雄性动物精子数量减少、运动能力低下、畸形率上升,并逐渐雌性化。

由此可推测这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可能类似于A.甲状腺激素B.生长激素C.雌性激素D.抗利尿激素5.某人接种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A.吞(巨)噬细胞 B.效应T细胞C.浆细胞D.记忆细胞6.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动到靶器官、靶细胞C.大脑内有感觉中枢、体温调节中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D.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7.某一健康男于冬泳时,其机体发生的相关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B.皮肤产生冷觉,皮肤血管收縮C.皮肤起“鸡皮疙瘩”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不受神经系统的调节8.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是垂体分泌的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控制激素的分泌,而激素又控制神经系统的调节B.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部分活动的基本方式C.单细胞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不依靠神经系统来完成D.反射弧是动物接受刺激和发生反应的神经传导途径10.下列关于体液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只需要血液运输,不需要进入组织液B.体液调节比神经调节的范围广,所以体液调节是人体的主要调节方式C.单细胞生物不只有体液调节D.某些化学物质随体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属于体液调节11.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12.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13.右图所示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①、②、③、④代表相关激素,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激素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激素④表示抗利尿激素B.激素②既能促进甲状腺的分泌,又能促进下丘脑的分泌C.寒冷环境下血液中激素①②③④的量均增加D.机体内激素的分泌既有分级调节也有反馈调节14.下列有关人体水分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血浆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增加C.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减少 D.机体失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15.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

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试题

高二生物第三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在果醋制作过程中,下列哪项操作会引起发酵液受污染A.榨汁机用热水进行清洗,并晾干B.发酵瓶先用温水清洗,再用75%的酒精擦拭后晾干使用C.葡萄先去除枝梗,再冲洗多次D.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能将盖完全揭开2.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O2的参与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O2C.通气,防止发酵液霉变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CO2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3.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其原因是A.抗生素能够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B.抗生素呈碱性,会与乳酸发生中和反应C.抗生素能够抑制酵母菌的生长D.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中会被分解破坏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A.植物细胞的完整性 B.植物细胞的多样性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植物细胞杂交5.交警检验司机是否酒后驾车时,所用的仪器中装有A.重铬酸钾 B.MnO2 C.斐林试剂D.BaCl26.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

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不包括A.温度控制B.溶氧控制C.pH控制D.微生物数量7.食醋生产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微生物是①曲霉②大肠杆菌③酵母菌④醋酸菌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8.葡萄酒呈现红色的原因A.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红色的物质B.在发酵的最后程序中,加入了红色的食用色素C.红色葡萄皮中的色素溶解在发酵液中D.酒精发酵的最终产物C2H5OH是红色的9.果醋的制作原理为A.醋酸菌将C2H5OH还原为醋酸 B.醋酸菌将C2H5OH氧化成醋酸C.醋酸菌将C2H5OH分解成CO2和醋酸D.醋酸菌能将C2H5OH直接氧化成醋酸,不需生成中间物质乙醛10.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摄入过多时可能导致癌症,亚硝酸盐的主要致癌原理是A.直接杀死人体细胞B.诱导人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C.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D.不易排出,在肾脏中积累11.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这层白膜主要是由的繁殖造成的A.酶母菌B.毛霉菌C.乳酸菌D.醋酸杆菌12.选择泡菜坛的原则是:选用火候好、无裂纹、无砂眼的泡菜坛,其主要目的是A.防止泡菜制作过程中O2进入坛内B.防止泡菜汁液渗出,影响口感C.防止杂菌污染D.为使泡菜坛美观13.在“果醋制作过程”中,获得较多的醋酸杆菌菌种的最简便方法是A.从变酸的葡萄酒表面获得菌膜,再培养、分离B.不必人为加入菌种在葡萄等水果表面本身就存在大量醋酸杆菌C.从泡菜坛盖边沿的水槽中的表面获得菌膜,再培养、分离D.从土壤中分离提取14.在制作果醋过程中,温度控制是关键之一,制葡萄酒和制醋阶段的适宜温度依次是A.均为37℃左右B.18~25℃、30~35℃C.30~35℃、18~25℃D.30℃左右15.测定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的操作中,用不到的试剂是A.对氨基苯磺酸溶液B.N一1一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C.氯化镉和氯化钡溶液D.班氏溶液16.在制备泡菜样品处理液时,对滤液起到净化作用的是A.氢氧化铝溶液B.氢氧化钠溶液C.氯化镉溶液D.氯化钡溶液17.利用玉米花药离体培养获得能够单倍体,其根本原因是A.玉米花药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花药细胞中含有玉米品种全部遗传物质C.花药细胞中含有植株发育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D.外界营养充足,环境无菌、无毒18.影响植物组织培养成功的因素,不包括A.植物种类 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C.植物材料的年龄 D.环境条件19.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植物激素的作用是A.启动并促进细胞的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B.供应植物组织生长营养物质C.促进植物幼苗合成叶绿素D.诱导愈伤组织细胞再分化形成根20.植物组织培养是指A.离体的植物器官或细胞培育成愈伤组织B.愈伤组织培育成植株C.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完整植物体D.愈伤组织形成高度液泡化组织21.在传统园艺中,可以利用嫁接、扦插等手段进行果树繁殖,它与植物组织培养相比较最明显不足是A.不能保持亲本优良性状,容易发生变异B.不可能大量繁殖无病毒植物C.受到植物生长季节、气候等限制D.技术要求简单、易操作22.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肉眼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重要依据是()A.细菌的大小、形状、颜色B.菌落的大小、形状、颜色C.有无鞭毛D.培养基的不同23.下列4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A.酵母菌B.乳酸菌C.青霉菌D.蘑菇24.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25.制作四川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子需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目的是()A.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繁殖B.阻止尘埃,防止污染C.造成缺氧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D.防止污染,利于醋酸菌发酵26.细菌培养基通常在121℃压力锅中灭菌。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doc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doc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二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脂肪代谢中甘油和脂肪酸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B、分解为氨基酸和葡萄糖C、转变为糖元等D、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2、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是A、多种氨基酸B、多种多肽C、H2O、CO2和尿素D、以上所列均是3、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氧呼吸过程,并产生ATP最多的阶段是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B、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C、[H]传递给氧并生成水D、丙酮酸分解为酒精和CO24、人体内脂肪和蛋白质的共同的代谢终产物有A.CO2和尿素 B.胆固醇和氨 C.尿素和尿酸 D.CO2和H2O5、血糖的主要来源是A.甘油B.食物中的糖类C.肝糖元D.肌糖元6、人和动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A.ATP B.脂类C.糖类D.蛋白质7、细胞内的蛋白质转化成糖类,必须先经过A.脱氨基作用B.氧化分解作用C.转氨基作用D.消化作用8、人体必需氨基酸主要是指A.人体内合成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氨基酸B.在细胞内可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成的、不可缺少的氨基酸C.必须由人体或动物细胞合成、不能单独来自食物的氨基酸D.人体或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只能来自食物的氨基酸9、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共同特点是A.都有水的参与 B.都有酶的参与和能量的释放C.都有氢产生 D.都有大量能量产生10、葡萄糖在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11、裸藻可作为水体污染的指示植物,体内含有叶绿体,将其放在黑暗条件下,在含有葡萄糖的培养液中也可繁殖,这说明裸藻A、可以进行化能合成作用B、在无光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C、是异养生物D、既能进行自养生活,又能进行异养生活12、自养生物和异养生物在同化作用方面的根本区别是A、同化作用是否需要水B、能否直接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C、同化作用是否需要光D、同化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13、蘑菇必须生活在有机质丰富的环境里,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推知蘑菇的细胞中不可能含有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14、人在受伤时,若伤口较深则伤口深处的破伤风杆菌在密闭环境中将大量繁殖而导致受伤者患破伤风病,若伤口较浅则伤口处的破伤风杆菌暴露在空气中无法大量繁殖,伤者一般不会有感染破伤风的危险,你认为下列哪组生物与破伤风杆菌的代谢类型相同A. 异养厌氧型B. 异养需氧型C. 自养厌氧型D.自养需氧型15、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无感觉也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无收缩反应D.无感觉但能运动16、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4).doc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4).doc

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1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1至10 页,第Ⅱ卷 11至12 页。

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60 分)注意事项: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班级及准考证号等分别写在试卷相应位置和涂在答题卡上;不能将题直接答在试卷上。

一、选择题(共60分,1—40每题1分,41-50每题2分)1.如图表示内环境成分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2.下列各种病症中,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是 A. 水中毒 B. 手足抽搐 C.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 尿毒症 3.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①胆汁 ②胰液 ③血浆 ④淋巴 ⑤原尿 ⑥细胞质基质 ⑦组织液 ⑧核液 ⑨细胞液 ⑩胃液A .③④⑥⑦⑧⑨B .③④⑤⑦⑨⑩C .②③④⑤⑦⑨D .①②③④⑤⑦ 4.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是在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实现的B. 缓冲物质的存在使得机体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维持pH 稳定C. 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酶促反应速率的加快D.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5.下列正确表示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刺激点膜电位由静息电位转为动作电位的过程是A .①→④B .②→③C .③→②D .④→①6.下图表示一个神经元在一次兴奋后,将兴奋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处产生的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A B C DB.神经递质是通过自由扩散释放到突触间隙的C.兴奋由a→b→c的传递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D.某些麻醉药可以通过抑制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而发挥作用7.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各种高级神经中枢,调节着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散热量增加B. 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调控C. 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该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D. 引起人体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渴觉中枢都在大脑皮层中8.人在受到惊吓时,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增多,该激素可作用于心脏,使心率加快。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二全册生物试题2

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二全册生物试题2

标夺市安祺阳光实验学校揭阳市普宁一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20每题2分,21-25每题3分,共55分)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C.孟德尔的测交结果体现了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D.F1杂合子的等位基因在个体中表达的机会相等【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2、测交的定义是孟德尔在验证自己对性状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时提出的,为了确定子一代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显性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3、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解答】解: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也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如9:6:1、9:7、13:3等比例的出现就是相互作用的结果,A错误;B、一般情况下,雌配子数量远少于雄配子,B错误;C、孟德尔的测交结果体现了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C正确;D、F1杂合子的等位基因在个体中表达的机会不相等,有显性基因存在时,隐性基因不表达,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及其所作出的假说,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右图表示孟德尔所做的两个纯合豌豆亲本的遗传实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豌豆均为纯种 B.父本是矮茎,母本是高茎C.去雄后要立即进行授粉D.子一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解答】解:A、由于豌豆为严格的自花受粉,故自然状态下豌豆均为纯种,A 正确;B、据图示可知,父本是矮茎,母本是高茎,B正确;C、去雄后要等花粉成熟后再进行授粉,C错误;D、子一代基因型全为杂合子,故没有发生性状分离,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进行的杂交实验的图解,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及亲本的性状,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3.下列有关孟德尔对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B.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C.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假说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考点】孟德尔遗传实验.【专题】正推法;孟德尔遗传实验.【分析】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分离定律).【解答】解:A、孟德尔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性状杂交实验分析发现F2都是3:1的分离比,A正确;B、提出假说,依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B正确;C、揭示实验现象时孟德尔提出F l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的假说,C正确;D、假说能解释自交实验,但是否成立需要通过实验去验证,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的过程,识记孟德尔对实验现象作出的解释(假说),掌握孟德尔验证其假说的方法和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对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无细胞壁,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B.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C.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分析】分析题图:①③是一个着丝点连着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②是着丝点,④是一条染色体,⑤⑥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④⑦是一对同源染色体,⑧是纺锤体,⑨是中心体.【解答】解: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无细胞壁,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A正确;B、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B正确;C、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2条染色单体(①、③),2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C正确;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A .与1:1 B .与2:1 C .与1:2 D .与1:1【考点】伴性遗传.【分析】据题意分析,褐色的雌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基因型为X T O,正常灰色(t)雄兔的基因型为X t Y,此处可以利用遗传图解的方式写出亲本产生的配子的种类,然后预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解答】解:由于褐色的雌兔的基因型为X T O,正常灰色雄兔的基因型为X t Y,因此它们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有: X T 、O ,精子的种类有: X t 、Y.因此后代有: X T X t 、X T Y 、X t O 、OY,由于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因此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和2:1.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致死的伴性遗传,解题时运用遗传图解的方式容易得出答案.6.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6种表现型B.基因型为AaBb 的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稳定遗传的后代有4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D.红色大花瓣与白色无花瓣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的概率为50%【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植物花瓣的形态和花瓣颜色受两对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因此在遗传过程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且A对a是不完全显性,B对b是完全显性.所以红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大花瓣基因型是AAbb,红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_,白色小花瓣基因型是Aabb,无花瓣基因型是aa__.【解答】解:A、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子代表现型是3种,Bb×Bb→后代的表现型2种,但是基因型为aaB_和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无花瓣,表型相同,因此后代有5种表现型,A正确;B、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Aa×Aa→后代大花瓣为AA,Bb×Bb→后代红色为B_为,因此后代中红色大花瓣植株占=,B正确;C、AaBb自交,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是纯合子,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共4种,其中aaBB、aabb没有花瓣,因此属于同一种表现型,共3种表现型,C错误;D、红色大花瓣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白色无花瓣的基因型为aabb,两种植株杂交,后代出现白色小花瓣Aabb的概率为0或50%,D错误.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需要学生根据表现型正确写出相应的基因型,难度较大.7.噬藻体是感染蓝藻的DNA病毒.用32P标记的噬藻体感染蓝藻细胞,培养一段时间,经搅拌、离心后进行放射性检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胸腺嘧啶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上清液中D.此实验证明DNA是噬藻体的遗传物质【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32P标记的是噬藻体DNA中的磷酸,故A错误;B、噬藻体侵染蓝藻的时候,只有DNA进入蓝藻,其蛋白质外壳留在蓝藻外,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蓝藻上的噬藻体与蓝藻分离,故B正确;C、离心后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试管的沉淀物中,故C错误;D、该实验缺乏对照实验,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噬藻体为素材,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知识迁移能力.8.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骆驼的长毛与细毛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西红柿的抗病与易染病D.水稻的早熟和晚熟【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骆驼的长毛与细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西红柿的抗病与易染病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C正确;D、水稻的早熟和晚熟符合相对性状的概念,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如图为植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 B.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C.细胞中有4个DNA分子D.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植物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某时期示意图,该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离后期.据此答题.【解答】解: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8,A错误;B、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B错误;C、细胞中有8个DNA分子,C错误;D、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同时能准确辨别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再结合所需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下列有关受精卵和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D.受精过程中,卵细胞膜和精子膜上的糖蛋白发挥了作用【考点】受精作用.【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受精作用.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结果:(1)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亲),一半的染色体来自卵细胞(母亲).(2)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4、意义: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解答】解:A、受精卵中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母方,A错误;B、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B正确;C、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是随机的,C正确;D、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过程中,卵细胞膜和精子膜上的糖蛋白发挥了作用,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受精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意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如图为某动物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①中一定存在2条Y染色体B.图②中染色体:DNA=1:2C.图③中的染色体数目与此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图④中一定存在2条Y染色体【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专题】图形图表题;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解答】解:A、图①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所以一定存在2条Y染色体,A正确;B、图②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所以染色体数:DNA数=1:2,B正确;C、图③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此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C正确;D、图示为精原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存在2条Y染色体或2条X染色体,D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12.如图是某二倍体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正确的是()A.该细胞分裂结束即可进行受精作用B.该细胞分裂结束后形成染色体组成相同的两个子细胞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D.正常情况下,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是X染色体【考点】精子的形成过程.【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已分离,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分裂后产生精细胞,变形后成为精子.【解答】解:A、该细胞分裂结束,得到的是精细胞,需经过变形后形成精子,才可进行受精作用,A错误;B、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后期着丝点分裂,因此分裂结束后形成染色体组成相同的两个子细胞,B正确;C、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2个染色体、4个DNA分子,C正确;D、正常情况下,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已经分离,细胞中有一条染色体是Y染色体,则基因B、b所在的染色体不可能是X染色体,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13.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MM、mm、Mm分开,分别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A.①②③B.③③②C.②②②D.②③④【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等位基因随之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着丝粒分裂,复制的基因分开,移向细胞两极,分配到2个精细胞中去.【解答】解:(1)基因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2)基因m和m的分离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即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过程中;(3)M和m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故选:B.【点评】本题重点考查减数分裂过基因的分离情况,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以及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相同基因随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14.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R型菌、S型菌均可存在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在离心后的沉淀物中才能测到放射性同位素35S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之所以更具有说服力,是因为其蛋白质与DNA完全分开【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解答】解: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蛋白质稳定、蛋白质的多样性.蛋白质的多样性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有关,A正确;B、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中R型菌、S型菌均可存在,B正确;C、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因此沉淀物中出现了放射性;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因此沉淀物中没有出现放射性,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并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DNA却进入了细菌体内,彻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使实验更有说服力,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15.家兔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它所以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是因为在生殖过程中要进行()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染色体复制和平均分配【考点】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解答】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保持稳定的原因,要求考生识记减数分裂的结果和受精作用的意义,能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16.某生物兴趣小组观察了几种生物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并根据观察结果绘制出如下图形.下列与图形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细胞出现了赤道板B.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阶段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阶段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D.如果丙图表示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可发生联会并产生四分体【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图乙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之间的比例为1:2:2,并且染色体数为2N,因此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图丙中,A组细胞中染色体数为N,即染色体数目减半,可以表示减二的前期、中期、末期;B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2N,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间期、前、中、末期,减一时期和减二后期;C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N,为体细胞的两倍,只可能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解答】解:A、甲图所示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在此时期之前,染色体排列在细胞的赤道板上,但不存在赤道板结构,A错误;B、图乙DNA数和染色单体数是染色体数的2倍,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后期,因此此阶段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正确;C、乙图所示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而着丝点发生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C错误;D、图丙中C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等数量变化,能够根据数量确定分裂时期,并能够识记相关时期的细胞特点,进而对选项逐项分析.17.甲至丁图是某二倍体生物生殖器官中的一些细胞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生在甲、乙两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B.乙图所示时期,该细胞中有两个四分体C.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D.丁是由乙经过一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专题】模式图;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见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丁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已经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解答】解:A、遗传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即乙图表示的细胞分裂时期,A错误;B、四分体是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的,存在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乙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已分离,因此没有四分体,B错误;C、卵原细胞既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也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甲、乙、丙、丁所示细胞可出现在卵原细胞分裂过程中,C正确;D、根据染色体颜色判断,乙形成的卵细胞中应该有一条白色的较大的染色体和一条黑色的较小的染色体,而丁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与此不符,因此丁不是由乙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卵细胞,而是第二极体,D错误.。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③分别代表淋巴和组织液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的渗透压会降低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②中蛋白质含量低于①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4.下列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末受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末兴奋部位C.膜外电流由末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5.将灵敏的电流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注意:ac=db)()A.先左后右,再向右 B.先右后左,再向左C.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6.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B.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7.如果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哪个区受损()A.W区B.V区 C.H区 D.S区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常年注射甲状腺激素,口服无效B.为促进鱼排卵可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C.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蝌蚪在短期内发育成小型蛙D.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9.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10.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一定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11.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A.升高、降低B.降低、降低C.降低、升高D.升高、升高12.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13.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无机盐B.血红蛋白 C.胰岛素D.氨基酸14.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15.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由①②③④组成B.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②,再进入③D.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与H2CO3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植物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所有植物激素都促进植物生长17.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A.红细胞吸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C.肝糖原的分解增加 D.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18.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非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特异性免疫,抗原19.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浓度大小成正比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20.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21.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22.对胚芽鞘进行如图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时,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A.←↑→↑B.←↑↑→C.→↑→↑D.→↑←↑23.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b分别置于神经膜外,强刺激c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不发生偏转B.发生一次偏转C.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4.关于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活动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B.反射活动并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完成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Na+)B.K+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Na+经钠离子通道排出细胞D.Na+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26.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身体变化的是()①皮肤血管收缩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④⑤D.②③27.某人在一次意外中损伤到下丘脑,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③体温调节发生变化④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⑤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A.①②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8.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D.改变了基因频率29.当一个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生理属于()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 D.激素调节30.某人因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D.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31.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回答下列问题:(1)激素B的名称是.影响激素B分泌的激素名称是.(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32.如图是突触的亚显微镜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2)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3)兴奋通过突触时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因为.(4)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可以与突触小泡释放出的物质发生专一性的结合,这种物质本质最可能是.(5)兴奋通过突触处的信号变化情况是.33.如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1)图中Ⅰ表示.(2)②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③过程表示.(3)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其免疫过程主要是(填图中序号).34.科研人员要探究神经组织内乙酰胆碱对信息传递的速度有无影响,实验人员在除去原有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兴奋感应时间测量点.实验结果如下.Ach浓度ms①本实验中自变量是.②实验过程需除去原有突触小泡,其目的是.③c、d处数据说明了.④如果实验人员在f处注入Ach,d处给予刺激,c、e处分别为兴奋感应时间测量点,测量不到电位变化的是处.2016-2017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②③分别代表淋巴和组织液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的渗透压会降低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②中蛋白质含量低于①【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的题目,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分析题图可知,①与③相互渗透,且③可以形成②,因此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解答】解:A、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A正确;B、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大量的水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降低,B正确;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排尿量,使渗透压下降,C错误;D、①是血浆,②是淋巴液,③是组织液,它们的成分基本相同,只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正确.故选:C.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凡是血浆、淋巴、组织液的成分,都是内环境的成分.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递质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解答】解: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属于细胞外液,即内环境,①正确;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②错误;C、细胞外液中含有营养物质如葡萄糖,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和尿素,调节物质如激素等,③正确;D、递质小泡属于神经细胞内的结构,不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④错误.故选:A.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正确;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正常的免疫调节,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C错误;D、正常的机体中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以维持稳态的平衡,D正确.故选:C.4.下列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在末受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末兴奋部位C.膜外电流由末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神经纤维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该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的外流钠离子的内流有关;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答】解:A、神经纤维在末受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A错误;B、由于兴奋时,Na+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内电流是由兴奋部位流向末兴奋部位,B正确;C、由于兴奋时,Na+内流,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所以膜外电流由末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C正确;D、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D正确.故选:A.5.将灵敏的电流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注意:ac=db)()A.先左后右,再向右 B.先右后左,再向左C.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分析】据图分析:膝跳反射反射弧只有两个神经元,兴奋只能由左侧神经元传向右侧神经元,由于ac=db,所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a、b处同时兴奋,此时a、b处均为外负内正,即先向左偏转,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可以向右侧的神经元传递,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由d 刺激引起的兴奋则不能逆突触传递到左侧神经元,所以电流表会发生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的偏转.【解答】解:静息状态:a、b处电位均为外正内负,由于a处电极在外表面和b处在内表面,因此电位计指针偏向右.c、d同时刺激,当由c处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到a时,由d 刺激引起的兴奋刚好传导到b,此时a、b处均为外负内正,即先向左偏转;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cb 之间时,a、b处均恢复静息状态,外正内负,即指针向右偏转;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传导到b点时,b点为外负内正,而此时a处恢复静息状态,为外正内负,即指针向左偏转到中间位置;c点刺激产生的兴奋继续沿b向右传导时,a、b均恢复静息状态,为外正内负,指针回到初始状态,即向右偏转.故选:C.6.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B.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分析】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解答】解:A、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A正确;B、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B错误;C、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C正确;D、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D正确.故选:B.7.如果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哪个区受损()A.W区B.V区 C.H区 D.S区【考点】脑的高级功能.【分析】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说明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解答】解:A、从题意知,患者仍能写字,说明W区(书写中枢)正常,A错误;B、患者能看懂文字,说明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正常,B错误;C、患者能听懂别人讲话,说明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正常,C错误;D、患者患者不会讲话,说明S区(说话中枢)受损,D 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常年注射甲状腺激素,口服无效B.为促进鱼排卵可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C.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蝌蚪在短期内发育成小型蛙D.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1、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口服起不到作用.2、长期服用雄性激素,通过反馈调节会使促性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睾丸萎缩.3、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属于小分子物质,因而可以通过口服起作用.4、促性腺激素能促进卵和精子的发育和成熟【解答】解:A、甲状腺本质为氨基酸衍生物,故切除患者需常年注射甲状腺激素,也可以口服,A错误;B、由于垂体能分泌促性腺激素,故为促进鱼排卵可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B 正确;C、由于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故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蝌蚪在短期内发育成小型蛙,C正确;D、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激素调节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A.9.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2、意义: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物种多样性形成的原因.3、限性:①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②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③强调物种形成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能很好地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解答】解:①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①错误;②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②正确;③④变异是不定向的,③正确;④错误;⑤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变异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⑤正确.故选:B.10.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一定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解答】解:A、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A错误;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来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错误.故选:B.11.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A.升高、降低B.降低、降低C.降低、升高D.升高、升高【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分析】本题是对种群的不同基因型的繁殖成功率对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的影响的考查,先分析题图获取有效信息,然后进行解答.【解答】解:由题图可知,基因型为AA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高,基因型为aa的个体繁殖成功率最低,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升高,aa的基因型频率降低,因此A的基因频率升高,a的基因频率降低.故选:C.12.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故A选项错误;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故B选项正确;C、血浆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均可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故C选项正确;D、组织液中的大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以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故D选项正确.故选:A.13.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无机盐B.血红蛋白 C.胰岛素D.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的考查,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可以看做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解答】解:ACD、无机盐、胰岛素、氨基酸都可以存在内环境中,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CD正确;B、血红蛋白存在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故选:B.14.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解:A、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促进杂草死亡,A错误;B、高浓度时抑制双子叶杂草生长,从而达到麦田除草的目的,B正确;C、低浓度时抑制杂草衰老死亡,C错误;D、一定范围内对小麦的生长为促进作用作用,浓度过高也会抑制小麦生长,D错误;故选:B.15.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揭阳市华侨中学实验学校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揭阳市华侨中学实验学校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揭阳市华侨中学实验学校高二生物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细胞中,能够分泌抗体的是()A.T细胞B.B细胞C.效应T细胞D.浆细胞参考答案:D【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故选:D.2.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无直接关系的是()A.尿液和汗液的排出 B.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呼吸加快C.血液运输养料和废物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参考答案:D3. 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参考答案:D4. 右图是人体某项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调节方式的特点是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B.如果分泌物是胰岛素,则靶细胞可以为肝细胞C.如果分泌细胞是下丘脑细胞,则靶细胞可以为胰岛细胞D.如果靶细胞为垂体细胞,则分泌细胞可以为甲状腺细胞参考答案:C5. 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融合必须先制备原生质体B.试管婴儿技术包括人工受精和胚胎移植两方面C.经细胞核移植培育出新个体只具有一个亲本的遗传性状D.用于培养的植物器官或属于外植体参考答案:C6. 基因A、a和基因B、b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一个亲本与aabb测交,子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分离比为1∶1,则这个亲本基因型为( )A.AABbB.AaBbC.AAbbD.AaB B参考答案:A7. 下列有关细胞器成分及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线粒体中含有RNA,能产生ATP和C02B. 叶绿体中含有DNA,能产生糖类和02C. 内质网含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合成D. 核糖体含磷脂,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参考答案:D线粒体含有RNA,能将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当燃料,使这些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A正确;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要自己合成一部分蛋白质,而且能够自主复制,所以它必须含有DNA,并具有半自主性,B正确;粗糙型内质网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大分子,并把它从细胞输送出去或在细胞内转运到其他部位,所以内质网含有蛋白质,C正确;磷脂是细胞中膜结构的重要成分,核糖体和中心体没有膜结构,所以不含磷脂,D错误。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5小题,每题1分;26-35小题,每题2分,共计45分)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D.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3.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5.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6.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含量会减少B.X只能参与激素调节C.Y只能合成b激素D.当a的含量增加时,b的含量就会减少7.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B.胰岛素作用的效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D.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8.在寒冷条件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产热量一定高于散热量B.下丘脑不仅是体温调节中枢,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胳肌等9.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减弱10.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的氧化分解B.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C.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11.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免疫球蛋白与单细胞病菌结合,抑制该病菌繁殖的过程属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只有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C.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自身免疫病等疾病D.一种抗原只能与一种抗体或效应B细胞结合12.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a、b、d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C.①和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13.下列关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属于特异性免疫B.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部分过程是相同的C.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D.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14.新生儿在出生后六个月内一般不易生某些传染病,这是因为()A.病原体不感染新生儿B.新生儿的皮肤、黏膜有极强的杀菌力C.新生儿体内免疫系统十分健全D.在胎儿期从母体血液中就获得了抗体15.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16.下列化学物质中,不属于植物激素的是()A.2,4﹣D B.乙烯C.吲哚乙酸D.赤霉素17.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A.带有全球性B.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D.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18.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曲线最终呈S型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D.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19.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增长型和衰退型B.衰退型和增长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20.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不同B.泉山自然保护区的全部生物组成一个群落C.﹣块稻田中所有兰化螟幼虫、蛹和成虫组成﹣个种群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都是由光照决定的21.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A.群落中动物与植物均有分层现象,二者互不影响B.两种生物竞争的结果一定是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C.人类活动往往能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D.弃耕农田发生的演替最终一定会发展到森林阶段2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A.光照强度B.食物C.湿度D.温度23.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24.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A.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D.生产者,异养型生物25.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26.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草食动物所同化的能量等于()A.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B.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减去生产者的呼吸量C.被草食动物吃了的植物所含的能量减去粪便等排遗物中的能量D.用于草食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27.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D.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28.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人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原B.特异性免疫、抗体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29.如图1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效应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生长的效应是抑制,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生长的效应是促进B.由图1可知,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分别是10﹣10mol/L、10﹣8mol/L、10﹣4mol/LC.由图2可知,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胚芽鞘的弯曲程度逐渐增大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30.如图是关于种群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死亡率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直接影响种群密度D.a的含义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31.在生态系统中,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A.第二营养B.三级消费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3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肯定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记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标志重捕法调查草原田鼠种群密度时,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3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B.次级消费者者粪便中的能量属于①中的部分能量C.④是指第二营养级遗体残骸中蕴含的能量D.一般情况下,③+④之和为②的10%~20%34.有关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进入生物群落B.只能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才能返回无机环境C.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先后进行D.无机环境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35.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图中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C.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D.农业生产中的中耕松土可以增大⑤过程二.非选择题(共计55分)36.如图甲表示人体缩手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图乙表示图甲中某部分结构的化学信号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1)在甲图中,A和B所示的结构分别属于反射弧的和.(2)乙图突触间隙处传递的信号的形式为,递质释放的方式是,与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和.(3)为了探究某种药物(可阻断反射活动)的作用部位,可把图甲所示实验材料随机分为Ⅰ、Ⅱ两组.将该药物涂在Ⅰ组材料的(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将该药物涂Ⅱ组材料(填字母)处,然后给予感受器一适宜刺激,观察肌肉是否收缩,以探究药物是否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4)丙图所表示的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的,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使兴奋依次传导,其中与传导方向相同的是(膜内或膜外)的电荷移动方向.37.如图是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下丘脑是机体内分泌活动的调节枢纽,图中下丘脑通过⑦过程可以分泌的激素主要有、等.(2)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时,冷觉感受器兴奋,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①传到下丘脑的,通过该结构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皮肤的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3)图中⑨所示的过程反映了激素d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通过这种调节,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4)人体内血糖的调节是由激素a、b、c三者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完成的,其中能表现为协同作用的是,能表现为拮抗作用的是.(用字母表示)38.仔细观察下列四个图,图一是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二是水平放置于地面的玉米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三是已出现顶端优势的植株;图四是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燕麦胚芽鞘生长,原因是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纵向伸长生长较快.(2)图二中实验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根生长,原因是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生长.玉米幼苗茎生长,原因是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细胞生长.(3)图三所示三个芽中,处的生长素浓度最低,原因是处产生的生长素不断往处运输,由此可以推断:生长素的运输方向具有极性,运输方式为.(4)图四中BC段的含义是.若此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芽生长的关系,则在同一植株中用此图表示生长素浓度与根生长的关系时,B点应向移动.(5)图一至图四中,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是.39.如图是对某个湖泊生态系统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定量分析,回答相关问题:图中是对湖泊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GP为生产者固定能量:H为草食动物 C为肉食动物 R为呼吸:单位:J/(cm2a)(1)湖泊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此湖泊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应包括、、和.(2)图中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3)食草动物所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一部分用于,储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4)大气中含碳0.03%﹣0.04%,自养植物及自养细菌通过和化能合成作用将CO2同化为有机物.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大于/等于/小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动植物死亡后,遗体残骸通过被而释放CO2是碳循环中十分重要的步骤.40.如图为一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的光、CO2、H2O、N2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2)图中有条捕食关系的食物链.(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其主要作用是.(4)蛇属于第营养级.(5)次级消费者是.2015-2016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英才华侨中学高二(上)第三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5小题,每题1分;26-35小题,每题2分,共计45分)1.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C.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D.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解答】解: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发生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发生在内环境中,A正确;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发生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胰岛B细胞合成胰岛素,发生在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发生在消化道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发生在细胞内的反应不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是反应,消化道内的消化液不属于体液,不是内环境.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B.O2、CO2、血红蛋白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内环境的一部分【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内环境与稳态.【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组成.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解答】解:A、血液不属于内环境,血液中的血浆是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A错误;B、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C、细胞外液中,营养物质或代谢废物主要靠血浆在血管内运输到各器官,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C正确;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部分即组成成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选项是否属于人体内环境,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需要考生注意的是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等都是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的,不属于内环境.3.如图为人体体液流动交换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A、B、C依次为消化液、血浆、尿液B.A、B、C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尿液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D.B、C、D依次为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叫体液,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为组织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少于于组织液渗回组织液渗入的量,因为组织液渗入淋巴是单向的组织液渗入血浆是双向的.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解答】解:分析题图可知,d为单循环,故为淋巴;淋巴来自组织液,回到血浆,故b为组织液,a为血浆;故可判断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细胞内液,d是淋巴,a、b、d共同组成内环境,a、b、d、c共同组成体液.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间的物质交换,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4.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渗透压下降C.细胞代谢紊乱D.糖尿病【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各种成分和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可能会导致酶促反应速率减慢,但不会引起酶促反应速率加快,A错误;B、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渗透压下降,B错误;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然会引起细胞代谢紊乱,C正确;D、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不一定会引起糖尿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生理意义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5.如果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那么该左腿会()A.能运动,针刺有感觉B.不能运动,针刺有感觉C.能运动,针刺无感觉D.不能运动,针刺无感觉【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稳态与环境.【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反射必须依赖于反射弧的结构完整性.【解答】解:支配左腿的传入神经及中枢完整,而传出神经受损,兴奋传向神经中枢的通路正常,所以针刺会有感觉,但传出神经受损,效应器不能接受信号,所以不能运动.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的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6.图是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对该图的理解正确的是()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a的含量会减少B.X只能参与激素调节C.Y只能合成b激素D.当a的含量增加时,b的含量就会减少【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据图分析:X为下丘脑,Y为垂体,Z为甲状腺.激素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激素b为促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抑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B、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错误;C、垂体可以合成多种促激素,也能合成生长激素,C错误;D、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含量增加会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即b增加,D错误.故选:A.【点评】对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过程的理解及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的理解、记忆,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为血糖调节模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甲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B.胰岛素作用的效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D.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据图分析,饮食后,由于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一方面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细胞,另一方面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使得胰岛素分泌增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存储葡萄糖,使得血糖浓度下降.【解答】解:A、据图分析,胰岛B细胞能接受血糖浓度升高和下丘脑发出的信号,A正确;B、当胰岛素分泌增加时,使得血糖浓度降低,进而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C、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而胰岛素对垂体和下丘脑不发挥作用,C错误;D、血糖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调节中枢是下丘脑,相关激素有胰岛素,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血糖的调节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8.在寒冷条件下,下列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的产热量一定高于散热量B.下丘脑不仅是体温调节中枢,还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减少D.效应器有皮肤血管、骨胳肌等【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平衡;(3)寒冷环境下:①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②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解答】解:A、人为恒温动物,在寒冷条件下,其产热量与散热量仍维持平衡,A错误;B、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错误;C、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错误;D、寒冷刺激人体冷觉感受器时,通过调节使产热增加,散热减少,故此时的效应器有皮肤毛细血管、骨骼肌等,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的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C.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抗利尿激素使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减弱【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分析】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

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揭阳华侨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揭阳华侨高级中学高二级第三次段考生物科试卷(2021 —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1-12每题2分,13-16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图中a、b、c 为相应部位的细胞外液,箭头①②③表示相应的内环境中液体的流动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中的成分有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三种细胞外液中,a 中蛋白质含量较多,渗透压最高C.内环境稳态就是指①②③等中各种成分保持动态平衡D.图中箭头②③所代表的过程受阻均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2.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其中有140多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组成了许多个神经中枢。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嗅觉、听觉、疼觉等都是在大脑皮层中产生的B.若某人大脑皮层中的S区受损,则其不能正常书写C.学生进行外语听力考试时,需要H区等的参与D.大脑皮层中含有人体特有的神经中枢——言语中枢3. 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由于严重脱水,血钾含量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血液中()A.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降低B.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增加C.抗利尿激素浓度增加,醛固酮浓度增加D.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醛固酮浓度降低4. 果实的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赤霉素促进果实发育B.乙烯抑制果实的生长和成熟C.脱落酸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D.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5.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人家兔体内以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体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6. 下列关于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可以促进生长发育B.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C.性激素通过主动运输进入靶细胞与受体特异性结合D.下丘脑既是内分泌腺又可作神经中枢7.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胸腺在免疫中的作用是先分化出造血干细胞,进而分化出T 细胞B.皮肤破损可使病原微生物进入体内,必然会引起人体特异性免疫C.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人体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引起的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起作用8.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一旦失调就会导致一系列的疾病。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广东省普宁市第一中学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二级生物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卷(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卷(卡)。

第Ⅰ卷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每题2分,21-25每题3分,共55分)1.下列关于遗传实验和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B.F2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数量相等且随机结合C.孟德尔的测交结果检验了F1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D.F1杂合子的等位基因在个体中表达的机会相等2.右图表示孟德尔所做的两个纯合豌豆亲本的遗传实验,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状态下豌豆均为纯种B.父本是矮茎,母本是高茎C.去雄后要立即进行授粉D.子一代没有发生性状分离3. 下列有关孟德尔对豌豆的七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孟德尔发现在不同性状杂交实验中,F2的分离比具有相同的规律B. 根据假说,进行“演绎”: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实验后代应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l:1C. 解释实验现象时,提出的“假说”之一: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D. 假说能解释F2自交产生3:1分离比的原因,所以假说成立4.对如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因为细胞中有中心体⑨,无细胞壁,所以可以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B.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8个DNA分子C.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③,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5.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

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

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A. 3/4与1∶1 B.2/3与2∶1C. 1/2与1∶2 D.1/3与1∶16.已知某植物花瓣的形态和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A、Aa、aa分别控制大花瓣、小花瓣、无花瓣;BB和Bb控制红色,bb控制白色。

2020年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0年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三生物第三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感染人群可能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相应疫苗难以研发C. 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可能没有发生变化,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因此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2. 用XhoI和SalI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DNA片段(限制酶在对应切点一定能切开),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分离结果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1中两种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B. 图1中被酶切的DNA片段是双链DNAC. 图2中泳道②可能是用XhoI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D. 用XhoI和SalI同时处理该DNA,电泳后得到7种产物3.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A.1平方米草地上有8棵蒲公英B. 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C. 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D. 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4. 在遗传学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开展了相关的探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基因的遗传规律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摩尔根首先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予以了验证D.艾弗里利用对照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5. 某人类遗传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可断定致病基因是()A.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显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隐性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隐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6. 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淀粉、淀粉酶、核酸都以碳链作为基本支架B.若细胞中的某蛋白质含有X条肽链,则其一定含有X个羧基C.蓝球藻和小球藻细胞中都有DNA和RNA,且都以DNA为主要遗传物质D.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7. 各种育种方式,为人类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杂交玉米可稳定遗传,无需年年购买种子B.三倍体无籽西瓜有机物含量高且高度不育,但仍属可遗传变异C.利用诱变育种,诱发家蚕常染色体基因移到性染色体上,其原理是基因突变D.单倍体育种可通过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单倍体种子进行秋水仙素处理以获得稳定遗传的后代8. 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黄色个体在幼苗阶段死亡。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华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生物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如图甲、乙两组装置中,经数小时后U形管B处的液面会出现的情况是(实验装置中的氧气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甲组上升、乙组不变B.甲组下降、乙组不变C.甲组不变、乙组上升D.甲组不变、乙组不变参考答案:A【考点】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专题】探究结论;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分析】根据实验装置,氢氧化钠的作用是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小白鼠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是:C6H12O6+6H20+6O26CO2+12H2O+能量.【解答】解:甲组装置中,小白鼠会进行有氧呼吸,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但是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会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导致装置中气体总量下降,因此经数小时后U形管B处的液面会上升;乙组实验相当于对照组,由于蒸馏水不能吸收气体,而小鼠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量等于呼出的二氧化碳量,因此经数小时后U形管B处的液面不变.故选:A.【点评】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了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有氧呼吸的反应方程式以及图中的试剂的作用进行综合分析,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实际应用能力.2. 右图中三条曲线表示某种酶在不同的pH条件下,酶的活性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据图可知A.pH从5升高到7,酶的活性逐渐降低B.该酶的最适pH为7C.pH从5升高到7,酶的最适温度不变D.温度相同pH逐渐升高,反应速度先减慢后增快。

参考答案:C3. 若控制草原野兔某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其中某种基因型的雄性胚胎致死.现将捕捉到的一对雌雄草原野兔杂交,F1代雌雄野兔数量比为2:1,则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B.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1种基因型、1种表现型C.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代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D.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草原野兔随机交配,F2代雌兔中的显性个体:隐性个体=3:1参考答案:C【考点】8A:伴性遗传.【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F1代雌雄野兔数量比为2:1,说明有一半的雄兔死于某一基因纯合.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杂交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X B X b×X b Y或X B X b×X B Y.【解答】解:A、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X B X B和X B X b),1种表现型,A错误;B、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雌兔有2种基因型(X B X b和X b X b),2种表现型,B错误;C、如果纯合致死基因是B,则成活野兔的基因型有:X b X b、X B X b和X b Y,雌性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型,雄性只有隐性类型.让F1代野兔随机交配,F2代(×=)X b X b、(×=)X B X b和(×=)X b Y,则F2代存活的个体中隐性性状占,C正确;D、由于控制野兔某性状的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若致死基因为b,则F1代野兔随机交配,F2代雌兔中都是显性个体,D错误.故选:C.4. 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参考答案:答案:C5. 以下关于微生物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需经常开盖放气B. 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制作果酒C. 醋酸杆菌利用线粒体供能进行果醋发酵D. 腐乳发酵后期密封处理利于毛霉繁殖参考答案:B【分析】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制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利用青霉能提取青霉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宁侨中2018届高二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理科综合·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班别、姓名写在答卷密封线内。

2、答案填写在答卷上,必须在指定区域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作答,不能超出指定区域或在非指定区域作答,否则答案无效。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22.②③分别代表淋巴和组织液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的渗透压会降低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②中蛋白质含量低于①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成分中含有尿素、神经递质、蛋白质等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4.下列关于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内为正电荷 B.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C.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兴奋的传导方向是轴突→另一个细胞的树突或胞体5.将灵敏的电位计的两极如图所示分别置于膝跳反射反射弧中的a处外表面和b处的内表面,且ac=db,若在c、d两点同时对神经细胞给以能引起兴奋的刺激,则刺激后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先左后右,再向右B.先右后左,再向左C.先左后右,再向左再向右D.先右后左,再向右再向左6.在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狗在听到铃声后分泌唾液这一活动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动的神经末梢一起构成效应器B. 兴奋传递时,往往是从一个神经元的树突传给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或细胞体C. 在人体反射活动过程中,神经元膜内电荷移动的方向与膜外电荷移动的方向相反D. 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7.如果人的大脑皮层言语区受损时,导致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仍能写字、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可能是哪个区受损()A.W区B.V区C.H区D.S区8.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要常年注射甲状腺激素,口服无效B.为促进鱼排卵可取同种鱼的垂体研碎后注入鱼体内C.用含甲状腺制剂的饲料喂蝌蚪,蝌蚪在短期内发育成小型蛙D.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

9.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解释是①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②能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不定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10.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A.物种的形成一定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的基因型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11.某植物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图甲所示,种群中每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成功率如图乙所示。

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最可能是( )A.升高、降低B.降低、降低C.降低、升高D.升高、升高12.在正常情况下,关于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13.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A.无机盐 B.血红蛋白 C.胰岛素 D.氨基酸14.在农业生产上,2,4-D可用于麦田除草,其原理是()A.高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B.高浓度时抑制杂草生长C.低浓度时促进杂草衰老 D.高浓度时促进小麦生长15.右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的内环境由①②③④组成B.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①→②→③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②,再进入③D.细胞产生的乳酸进入①中与H2CO3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1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植物激素是一类化学物质B.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C.植物激素不直接参与植物细胞内的代谢活动D.所有植物激素都促进植物生长17.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生的变化是A.红细胞吸水增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C.血浆渗透压迅速升高D.肝糖原的分解增加18.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须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

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A.特异性免疫、抗体 B.特异性免疫、抗原C.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D.非特异性免疫、抗体19.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浓度大小成正比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20.研究发现,胰岛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

如果人体组织的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C.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21.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B.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C.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D.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23.对胚芽鞘进行如下图所示的①~④实验,其中旋转均为匀速旋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旋转,实验①②装置仍停止在如图位置。

则四个胚芽鞘的生长方向依次是( )A.←↑→↑B.←↑↑→C.→↑→↑D.→↑←↑23.取出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将电位计的两个微型电极a 、b 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外,强刺激c 处,电位计指针的偏转情况是A .不发生偏转B .发生一次偏转C .发生两次方向相同的偏转D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24.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完全相同25.某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内外的K +和Na +浓度见下表。

下列属于主动转运的是A.K +经钾离子通道排出细胞B.K +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C.Na +经钠离子通道进入细胞D.Na +与有关载体蛋白结合排出细胞26. 下列属于人在炎热环境中身体变化的是 ( )①皮肤血管收缩 ②增加皮肤的血流量③汗腺分泌增多 ④汗液几乎不分泌⑤代谢活动增强A.①④⑤B.②③ C.④⑤ D.①②⑤27. 小明8岁时在一次意外中损伤到下丘脑,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③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④血糖含量发生变化⑤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⑥言语功能障碍A.①②④⑤⑥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28. 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C.产生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29. 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况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30. 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0分)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31.(每空2分,计10分)如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

回答下列问题:(1)激素B的名称是。

影响激素B分泌的激素名称是。

(2)当机体受到某种刺激时,血液中C的含量增加,则机体的产热量会。

(3)怀孕母亲缺碘时,C分泌量下降,通过调节,使A和B的分泌量,结果甲状腺增生,胎儿的发育会受到影响。

32.(每空2分,计10分)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镜结构模式图,分析此图回答问题:(1)突触小泡中的物质是。

(2)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

(3)兴奋通过突触时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因为。

(4)突触后膜上有一种受体可以与突触小泡释放出的物质发生专一性的结合,这种物质本质最可能是。

(5)兴奋通过突触处的信号变化情况是33.(每空2分,计12分)下图表示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图中数字分别代表相应的生理活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Ⅰ表示____________。

(2)②过程表示吞噬细胞对抗原进行摄取和处理并传递给,③过程表示___________ _细胞的增殖、分化。

(3)在图中众多类型的免疫细胞中,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

(4)已免疫的机体,再次遭遇同种病毒侵入时,发生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__和 (用表示图中序号和箭头)。

34.(每空2分,计8分)科研人员要探究神经组织内乙酰胆碱对信息传递的速度有无影响,实验人员在除去原有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乙酰胆碱)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兴奋感应时间测量点。

实验结果如下。

msAch浓度①本实验中自变量是②实验过程需除去原有突触小泡,其目的是③c、d处数据说明了。

④如果实验人员在f处注入Ach,d处给予刺激,c、e处分别为兴奋感应时间测量点,测量不到电位变化的是处。

普宁侨中2018届高二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试卷理科综合·生物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题,计60分)1-5 CACAC 6-10 DAABB 11-15 CABBB16-20 DCBBA 21-25 CDDAD 26-30 BDCCD二、填空题(4小题,每空2分,计40分)31.(每空2分,计10分)(1)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增加(3)负反馈调节增加32、(每空2分,计10分)(1)神经递质 (2)细胞体膜或树突膜(3)神经递质只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4)糖蛋白(或蛋白质)(5)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3.(每空2分,计12分)(1)记忆细胞(2) T细胞记忆(3)浆细胞(4)①→③→⑤①→⑥→④34.(每空2分,计8分)①Ach浓度②防止实验结果受到原有突触小泡中Ach的干扰③Ach的浓度不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但是会促进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④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