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八) 含解析
2018年高考仿真测试语文卷参考答案
2018年高考仿真测试语文卷参考答案1.A (B.靓丽——亮丽;C.精髓suǐ;D.思辩——思辨)2.B (“考查”改为“考察”。
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侧重考核、检查;考察意为实地观察调查或细致深刻地观察,侧重观察了解。
且与“程序”搭配,用“考察”合适。
)3.C(冒号应改为破折号)4.D(A.逻辑错误,分句间的递进关系颠倒;B.搭配不当,“完成”改为“换来”;C.介词宾语残缺,“导弹系统”后加“的情况”)。
5.(3分)(1)删去“广大”或“莘莘”(2)“务必”改为“拨冗”(或“在百忙中”)(3)“惠顾”改为“光临”(或“莅临”)全部修改为删去亦可。
6.(6分)示例:二十年,回忆不曾离开,您用小小的童车推着我童真的笑颜,推着我无忧的童年。
二十年,您身后的小树早已枝繁如伞,而您却已华发苍颜。
如今,奶奶,我愿用我的青春年华,推出您安康的晚年!(运用修辞手法得1分;对一组照片分别作描写,连贯、生动,各得2分;抒情1分。
字数不足扣1分)7.C (A项宋代的滑稽戏并非古代相声。
B项因果关系不成立。
D项“影响着整个社会文明的历史进程”不当。
)8. B (由文章第四节“行为文化依于情。
传统相声的世俗性决定了它要“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延揽人际行为的一切方面。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渗透一切人际关系。
父子、夫妻、兄友的伦理秩序因世道骤变变得尔虞我诈、虚情假意。
《化蜡扦》《五人义》等深刻揭示了伪善的可鄙、陋俗的可笑。
”可以推测,B项“这就决定了传统相声的世俗性”的说法错误。
)9.①简介传统相声形式的整合积淀历程。
②介绍传统相声的内容观念。
③简介传统相声中的讽刺特点。
(1点1分,3点4分)10.(1)父亲充满期待、疑惑(茫然)。
(2分)(2)父亲感到焦急、恼火。
(2分)11.①运用比喻修辞,将树叶比作伞盖和毛娃娃,生动形象地写出泡桐树生机盎然。
(2分)②多处使用叠词,用层层叠叠、细细等叠词,突出了树叶的浓密。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冲刺卷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君子文化是儒教文化的精华。
②儒家学说中关于君子的人格理论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
在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时,君子被描述为介于圣人与小人之间的一种人格。
《论语>对此有种种具体描述,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等等。
而《宪问》中的一段描述最能反映孔子对君子的人格定位:“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③按子贡的理解,这是孔子的自谦之辞,即在孔子自己看来,他在“仁”“智”“勇”三个方面都做得不够好:“仁”,未达无忧;“智”,未达无惑;“勇”,未达无惧。
这些自我评判表明,孔子是从“仁”智”“勇”三个方面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达到了君子标准的。
从现代心理学角度来解读,“智”“仁”“勇”乃是孔子对君子所作出的周全的人格定位,它们分别对应于现代心理学所讲的“认知” “情感”“意志”。
按孔子的思想,君子的人格特点就在于:认知上达到“智”,情感上达到“仁”,意志上达到“勇”,换言之,孔子所谓君子,用现代心理学术语来说,就是,新理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④自子贡提出“仁且智,夫子既圣矣”、孟子提出“圣人与我同类者”和“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观点以后,儒家的君子概念和圣人概念不再有本质性区别,实际上都是指本于人性自觉采取一种符合人性的生活方式的人。
这种人性自觉包括两个方面:对自己来说,是自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来说,是认识到他人与自己是同类,因而同自己一样也应该做一个区别于禽兽的文明人,并且自己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的文明生活。
在后一种意义上,人性自觉包含着对他人的爱,正是基于这种爱和由这种爱所产生的对他人的责任感,才会有应该和他人共同努力来创造人类文明生活的道德意识。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不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原创)A.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à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流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kē)臼。
B.世界色彩斑斓,变幻莫测.(cè),谁拥有了一双慧眼,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谁就能洞察世事真相,占领思想高地,就能得到命运的亲睐.(lài)。
C.金秋时节,淡雅玲.(líng)珑的桂花开始绽放自己的生命,满树金黄细小馥.(fù)郁飘香的花儿,点辍着红叶艳丽的季节,芳香中透着丝丝甜意,使人久闻不厌。
D.天气渐凉,在一次未知的寻访中,我踏入古寺,在这尘世喧嚣中,古寺像极了一湾宁静的海港,身处.(chù)其中,似.(sì)是掉入追溯前世的梦境。
【命题意图】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常用规范汉字的字形,能力层级为A。
本题考查的重点是平时容易误读的字和对读音相同的错别字的辨识。
近几年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置于具体的语境中,语料贴近现实。
预估难度系数0.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原创)〔甲〕粹精原指五谷的精华部分,是隐藏起来的宝贝,从来不会良莠不齐....,更不会虚妄地骗取人们的信赖。
粹精,黄灿灿的衣裳,让人敬畏,那坚硬的个性仿佛诚实倔强的祖辈。
当打破硬邦邦的外壳,发现美在其中的韵味,竟然..那样珍贵。
粹精不怕风雨,不畏艰难,一生一世都在满足人类的味蕾。
〔乙〕稻谷以糠皮作为甲壳,麦子用麸皮当作外衣:粟、粱、黍、稷都如同隐藏在毛羽之中。
精粹不会轻而易举地得到,要通过扬簸和碾磨等工序,去掉虚伪,才能提取货真价实的粹精。
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套题:(三)-含解析
综合模拟备用套题(三)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华夏文明自形成以来,其演绎空间一直是以黄河流域河洛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华夏先民常常以身处“地中”自居,周人已称“宅兹中国”(何尊铭文)。
“中国”,首先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是指以河洛为中心的中原地区。
另一方面,“中国”又具有政治、文化上的象征意义,常与“夷狄”并举,体现了华夏文明的自我认同。
在此意义上,“中国”又指华夏文明主体所建立的政权。
六朝之前,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中国”与政治文化意义上的“中国”基本吻合,华夏政权控制的黄河流域核心区域才被视为“中国”。
因此,秦汉时期江东虽在帝国控制之下,但并不被视为“中国”。
江东地区曾是“吴人”“越人”的居住地,其族属有中原人的因素,但总体上是古越人。
秦汉时期,中原人不断南下,进一步改变了江东地区的族群结构,也有力地促进了江东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可以说,秦汉时期的中原移民为江东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六朝时期江东“中国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东汉末年,为了躲避战乱,大量中原移民进入江东,极大地改变了江东地区原有的社会和族群结构。
孙策、孙权正是抓住和顺应了这一历史机遇,凭借移民力量,积极经营江东,建立了和中原相对抗的区域性政权。
孙吴政权的建立,加速了江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原化”。
与之相反,政权鼎力的格局反而强化了江东“吴人”的身份认同感,加剧了江东地区与“中国”的政治疏离。
西晋永嘉六年,为躲避战乱,中原地区民众又一次开始了大规模南迁。
这次南迁的核心群体是中原地区的世家大族,南下士人均是政治、文化精英;因此,永嘉南奔之后,“号洛阳为荒土”,“中国”虽在,而其人已去。
至此,政治意义上的“中国”也就不在“中国”了。
南下的中原移民虽然被迫迁居他们曾经鄙夷的“卑薄之域”,但为了凸显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存在,他们强调自己的“北人”身份,强调学术、文化、习俗与“吴人”的差别,强调自己在政治、文化上的优越性,继而形成了垄断的门阀政治。
2018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含答案解析) (14)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试卷及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学校、姓名、准考证号。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民族想要生生不息、蓬勃向前,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只能是痴.(cī)人说梦;中华民族要增进民生福址、实现民族复兴,不坚持绿色发展只会是半途而废。
B.韩国海上调查情报科长黄俊贤表示,“扣留、没收、报废”等处罚能起到与“停止、取缔营业资格”一样的制裁效果,相信经济杠.(gàng )竿惩罚能让那些试图继续进行非法捕捞的中国渔船和船主“彻底死心”。
C.在明清以前,乡村是美好的代名词。
孔子说过“礼失而求诸.(chǔ)野”,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也同样在乡村里发现了诸多旷世奇才,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更是长年隐居在山林里,不愿意出来做官。
D.熄了引擎.(qíng),旋下左侧的玻璃窗,早春的空气遂漫进窗来。
岑.(cén)寂中,前面的橡树林传来低沉而嘶哑的鸟声,在这一带的山里,荡起幽幽的回声。
(命题思路:原创。
考查常用规范汉字的读音和书写。
选项来自美文及报刊,关注文化和时事热点,语言材料新鲜。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2-3题【甲】我并非存心刻薄,而是想从中引出一个很实在的结论:当你遭受巨大痛苦时,你要自爱,懂得自己忍受,尽量不用你的痛苦去搅扰..别人。
和自己交朋友,还要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
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获得理解是人生的巨大欢乐。
【乙】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
2018届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山东师大附中2018级高三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谜语文化渊远流长..明....,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灿珠。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和)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涵奥秘的事物。
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
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
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抽象化/形象化)手法拐弯抹角....地描绘事物特征,①。
它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朗朗..上口,适合(传诵/传颂)。
灯谜,又叫“文虎”“灯虎”。
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
灯谜的制作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技相形等②,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加点词语的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渊远流长蕴(yùn) B.抹(mò)引申C.曲(qū)璀灿 D.朗(láng)着(zhuó)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或抽象化传诵 B.和形象化传颂C.和抽象化传颂 D.或形象化传诵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B.①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C.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②义、音、形变化的特点D.①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②音、形、义变化的特点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种真挚隐于字里行间,所以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一切才那么宛然美丽,富有灵气;文字才那么清丽畅达,珠圆玉润....。
2018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一}
2018 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及答案分析{一 }2018 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语文试卷{一}一、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小题。
人工智能算法的传统往常有两个:一是符号认知主义,主张智能行为依靠于符号操作,经过鉴于符号表征的计算可实现推理、决议,甚至感情活动,如初期的专家系统;二是联络主义,认为经过大批基层简单的“激活单元”互相交叉可在高层自觉浮现出复杂的智能行为,这一传统以神经网络为代表。
阿尔法国棋的研究主要受益于这一种传统,鉴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实现算法的打破。
以复杂性视角观之,当前的智能算法有一个突出特质----浮现性,即智能是一种由算法基层的简单规则生成的复杂行为,智能其实不由预约的算法前提所决定。
游戏棋局的最后胜败是一种浮现,不是依靠单次行为的累加,而是算法演化系列的整体取胜。
阿尔法国棋有一些令顶尖职业棋手难以理解的“昏招”,可这些昏招最后成了取胜的“神之一手”这表示“招数系列”比“某一招”更存心在义伦。
理上,涌现性特质揭露出智能算法拥有不一样于传统的行为特点;智能算法行为不是界限清晰的单个行为而是集体行为的演化,其行为成效既不由“某一”行为所决定,亦不由其前提决定。
智能算法的另一个特质是算法的自主性。
阿尔法国棋一代曾依照人类历史上的优异棋语,棋战了3000 万盘棋,二代增强了自我增强学习。
假如智能算法的自主性意味着机器是某类主动的、自我进化的“生命”那么我们能否能说人工智能就是一个拥有自我意识、能够自我决定的“主体”?以算法的看法来看,理性传统所认同的“主体”是一个能够协调个体自己复杂行为的中心控制单元,它担负该个体所有信息的整合和所有行为的控制。
当前获取宽泛应用的弱人工智能,则形成了一种完好不一样于传统的主体看法。
弱人工智能的自主性是智能行为的自组织性,机器算法会在没有人类程序员的干涉下自觉学习,自动办理问题。
2015 年,有人在使用“自动驾驶”模式时遭受车祸,历经十个多月的检查,最后究责为驾驶员过于相信人工智能,手没握住方向盘,人工智能得免得责。
最新-2018年高三语文高考综合模拟测试题及答案【广东广雅中学】 精品
2018年广东广雅中学高三级综合测试题语文2018.5.4高三语文备课组集体创作本试卷共7页,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上。
2.1-8小题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9-24小题为非单项选择题。
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A.稻谷.干涸.沽.名钓誉多才善贾.B.岿.然皈.依丢盔.卸甲规.行矩步C.沏.茶窃.取雕栏玉砌.彻.头彻尾D.伦.理沦.陷不刊之论.羽扇纶.巾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贝克汉姆十分诧异地问:“难道你现在还没拿定主意加入皇家马德里或者..曼联?”B. 为了迅速扭转亏损的局面,厂党委决定起用..精通业务的退休科技人员。
C.这些来自北方的文艺家们对康有为的百年老屋特别感兴趣,对这座古建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品头论足....。
他们说,在北方根本看不到这样风格的建筑。
D.今年我国将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向全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促进教育公平,“学有所教”图景日见清晰,真是大快人心....。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由于自身特殊情况,美术、体育等特长生在专业上多投入一点时间和精力本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是否就可以因此而忽视文化课的学习呢?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B.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与美国CDC公司签订了全国无线电寻呼(BP机)联网工程。
C.12月15日至20日,旅游行业人才招聘会在广州举行。
2018高考语文模拟卷(附有答案解析)
春来高中2017-2018高一语文模拟试卷(一)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XXX;审核:XXX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后世诗论家多冠王维以‚诗佛‛,从其诗歌创作的实践看,他也常能将佛教的认知方法与思维模式引入诗歌创作,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与思维空间,在诗歌艺术上开辟了一番新的天地。
人们习惯将他创作的这类诗称为‚禅味诗‛。
王维禅味诗一方面表现为‚空寂‛‚无我‛,另一方面表现为‚敛势的空间体验‛。
说其‚空寂‛‚无我‛,必须要了解一下王维奉佛的背景。
其母崔氏、其弟王缙均曾师事大照禅师普寂,这就使得王维自幼便多少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
另外,王维生活的时代,士人习佛风气兴盛,王维成为‚习佛士‛中一员不足为怪。
加上王维早中进士,仕途顺利,很早就摆脱了一般人急功近利的政治、名誉追求,可以将精力转向比较抽象的精神和宗教问题,并潜移默化、不可避免地渗入到他的人生观、世界观中,且进入其文学创作,为其‚诗‛‚思‛提供了不少的启示抑或‚灵感‛,从而也使得其诗作有了抹之难去的禅味。
如在《酬张少府》一诗中,‚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表现出了他对禅宗的理解。
用诗中那渐行渐远的渔歌,烘托出自己在顿悟‚穷通‛之理实为‚空无‛时内心难以言说的独特感受。
王维禅味诗‚敛势的空间体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他通过悟禅而将自己本可无限外化、无限扩大的心灵转变为向内心深处进行探究。
这是他求得自己心灵安慰与人格净化的一种方式。
如《归嵩山作》:‚迢递嵩山下,归来且闭关。
‛一‚归‛一‚闭‛,即是空间意识上的两重内敛——它将人的精神情感与生命力量由外在的无限大、无穷远而消解在了人的一种心理之中,从而使人的生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安顿、止泊。
王维禅味诗的这一特点,可从中国的人文精神上去探求原因。
中国的人文精神可分为两种:一为刚性的,主要表现为一种向外的拓展与用力;另一种则是柔性的,主要表现为向人的内心深入,以求得一种让人能够调整心理精神失衡的东西。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语文(08) 含答案
绝密 ★ 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语 文 (八)本试卷共12。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2018届江西省南昌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山东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
山东师大附中第八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文学作品的外在形态历来多种多样,划分方式也难以归一。
在这里,根据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和文学作为意识形态对现实的不同反应方式,我们把文学作品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象征型三种类型。
在中国,《诗经》可以说是现实型文学的源头。
《诗经》以赋、比、兴为基本艺术表现方法。
比兴中含有一定的象征因素。
但就总的倾向看,《诗经》具有突出的写实精神。
其后,《史记》、杜甫的诗作、白居易的诗作、明清小说等等,体现出现实型文学的基本特征。
班固认为《史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是‚实录‛之作;白居易主张‚以似为工,以真为师‛,‚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曹雪芹也强调‚实录其事‛。
这些观点说明了现实型文学的基本创作原则。
从理想型文学来看,《楚辞》最早体现了其基本倾向。
《楚辞》既有现实的抒写,也有寓意象征,但更主要的是奇异的幻想,表现出一种超现实的理想精神。
其后,李白诗作狂放奇幻,超然于生活之上,纵横于仙境之中。
《西游记》、《聊斋志异》、《牡丹亭》等都体现出幻想奇异、超越现实的特征。
再看看象征型文学,《庄子》中的寓言与神话,以幻想形象暗示难以捉摸的人生哲理、哲学精神,带有突出的象征意味。
在以后的体现禅趣的山水诗作中,通过水光山色、阴晴变幻写出自然、人生意境,追求‚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暗示耐人寻味的哲理禅意。
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压轴题语文+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七)本试卷共12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成纪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
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
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
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
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
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画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
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像。
中国历史上的田园山水诗画,大抵也不过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样,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论人工构建的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自然山水田园又毕竟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
要理解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洞悉古代士人的生存命运。
中国社会自春秋始,士人阶层渐趋独立。
这一徘徊于城乡、官民之间的知识群体,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抱负必须走向城市,但在精神领域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固恋和忠诚。
其中,童年式的乡村记忆固然重要,但城市作为功利、欲望、快乐的麇集之地,也同样让人难以舍离。
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中国美学也正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表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性。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八文言文阅读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⑥置杯焉 则胶:________ . ⑦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________ . 答案:①疑问代词,哪里,怎么 兼词,于之 于之 ④助词,不译 ②助词,不译 ③
⑤兼词,于之
⑥兼词,
⑦代词,之
(五)“与”字用法辨析 “与”作介词,可译为“和”“同”;作连词,也 可译为“和”“同”。面对这意义相同、用法不同的 “与”,该如何辨析呢? 连词“与” ,表示并列关系,可以删去,也可颠倒前 后位置,均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反之,则是介词。
[即学即练] 6.判断下列句中“其”的用法是否相同。(不需要借 助句子的上下文)
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其 . ① 能行古道 余嘉其 . 见重(被看重)如此 其 . ② 翼若垂天之云 其 .
答案: ①相同。 都作主语。 ②不同。 前“其”是代词, 作主语,可译为“他”;后“其”是代词,作定语,可 译为“它的”。
“其„„之谓也(乎)”根据情况可译为“大概(恐怕、 难道)说的是„„吧(吗)”。
[即学即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 一人专 . . 心致志,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 至,思援弓缴而 射之。虽与之 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 知 . . . 弗若欤?曰:非然也 。 . (节选自《孟子· 告子》)
) )
④玉在山而 草木润,渊生珠而 崖不枯( . .
②A ③B ④A
(三)“其”字用法辨析 1. “其”用作人称代词时主语与定语用法的区别 判断“其”是作主语还是定语,有两个方法。一是 看它后面跟的是什么词,如是动词,则作主语;如是名 词,则作定语。二是看它在句中的意义,可译为 “他”“他们”,作主语;译为“他的”“他们的”, 作定语。
2018高考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备用套题语文试卷一试题试卷含答案 答案在前
2018高考语文(全国通用版)大一轮复习综合模拟备用套题(一)答案1~3.CDB4.(4分)【答案】选AC.5.(4分)【答案】①政治运动迫使他放弃政治学和文化史方面的研究,转而研究莎士比亚戏剧;②研究寄托着他为促进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而努力的愿望(对民族文化的忧虑与使命感)并不能被大家理解;③打为右派时,在身心受到双重重创的困难条件下兀兀穷年致力研究,处境孤独;④研究成果难以在国内发表。
(答对一点1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6.(4分)【答案】①为理想鞠躬尽瘁:处境艰难时不放弃理想与与追求,坚定执着;②勤勉、温厚,富有使命感:宣传中国文化不遗余力,致力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和交流;③有谦逊的情怀:面对“专家”的称谓觉得汗雨湿背;④耿直敢于直言:演讲中呼吁温和的改革,放弃暴力革命。
(答对一点1分。
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7.(4分)【答案】BD8.(5分)【答案】①情节方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串起情节,展现众多人物命运;②人物方面:“我”也是社会底层人物,通过“我”的生活情态和心理活动更丰富地展现底层人物的多样情态;③主题方面:通过“我”关注林慧聪的生活和理想来展现底层人物的善良和期望,表达作者人性关怀的主题。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9.(5分)【答案】①为全文营造一种阴冷的氛围,“雪”是寒冷的象征,揭示人物生存环境的苦冷;②表现人物不屈的浪漫理想情怀。
在林慧聪眼中,雪是他从来没有见过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是支持他在北京打拼的精神支撑;③反衬现实生活的沉重,用雪的洁白美好和浪漫衬托底层人物艰辛的生存现实,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激发读者关注底层人物。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其它合理答案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10~12.BBD13.【答案】(1)(我们)活着与麋鹿在一起,死后化作边远种族的鬼,虽然暗中图谋天下,难道在心里没有愧疚吗?(得分点是:“毡裘、偷观日月、独”各1分;大意正确2分。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与答案
2018年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代关于良法善治的追求,大致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以礼法为良法善治之法,以中道为良法善治之道,以德政为良法善治之政,以乡治为良法善治之基,以刑罚为良法善治之剑。
而“中道”则一以贯之于其他几方面之中,成为传统中华法系的“法统”。
传统中华法系中的“中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中和”。
礼之用,和为贵。
“和”是“中道”的基本涵义。
和谐、和合、和衷共济、和而不同,都是“中和”的衍生词。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儒家将自然、社会与人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大系统,“中和”便是这个系统存在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一种基本状态。
人与人之间、家与家之间、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乃至人与自然之间、天人之间,都是和为贵。
这种观念深深地渗入到中国古代法律文化之中。
对于政出多门、朝令夕改、立法偏私等等,古人将其斥为恶法、败法、非法之法,皆因这些法背离了中和。
法是一定社会关系的调节器、稳定器,它所维护的是社会关系的平衡、稳定。
稳定性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
“中和”之道求统合、求和谐、求稳定的价值取向正与法的这一属性和功能相契合。
二是“中正”。
中,含有适当、适度、公平、准确、不轻不重、不偏不倚等内涵。
正,意为端正、公正、合规矩。
程子云:“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可见,中道即是正道。
中正而不偏颇是中道的又一基本义,其核心是追求公平、正义。
这也正是法的基本价值和属性。
孔子主张博施济众、忠恕爱人、立人达人,反对聚敛和不教而杀;认为治国理民重在导德齐礼、宽严相济;要求统治者“使民以时”,做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提出“政者,正也”,强调执政者首先要正己,言行合规范,秉公办事。
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所追求的正是“天下有道”,“有道”,即有仁道,仁道也就是“正道”,亦即“中道”,体现了公平、正义的价值。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八)语文试题含答案
绝密 ★ 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 文 (八) 本试卷共12。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气质指的是一个大国基于其文化传统和长期的行为特征而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风范和气度。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他的气质是怎样的呢? 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世界上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中国是所有国家中有最长的连续历史的国家。
而且,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与其他文明有很大的不同,这就是: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就是一场不曾停息的长跑;而其他的文明,有的消失了,比较好的也只是接力赛。
欧洲文明的发展就像是接力赛,第一棒是希腊文明,第二棒是罗马文明,第三棒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接着是近现代欧洲文明。
可以说,中国的大国气质中沉淀的历史底蕴之深厚,是其他大国不能比拟的。
这也使中国的大国气质更稳定、更具有特续性。
卷只装订不密封 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中国的大国气质包含着中国人特有的思维特点。
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极其丰富,中国哲学非常关注变易发展、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物极必反、整体联系、生化日新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模拟备用套题(八)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而形象思维是正确思维的主要创新源泉。
没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不能有正确的思维,思维就是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往往是错误的,以至是荒谬的。
正因为如此,学音乐的,应该懂得些声学;学美术的,应该懂得些光学;学艺术体操的,应该懂得些力学;学人文的,应该懂得些科学技术。
《红楼梦》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巨著,光照古今,流传不朽,但也存有不掩瑜的瑕点,例如,林黛玉入贾府的年龄,多处有矛盾,这也是曹雪芹这位伟人在创作《红褛梦》时在逻辑上失误之处。
然而,正因为逻辑思维执着于前后一致的严密,因此,一般摆脱不了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难于飞跃,难于求异,难于作出超脱现有模式的重大的创新。
而文学艺术恰恰与科学相反,不是追求抽象,不是直接表达共性、普遍性,而是着手个体,着手特殊,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普遍性;因此,必须力求从不同侧面、从不同个体、从种种特殊,来创造新的形象,来深刻反映事物的共性、普遍性。
正因为直接表达的是侧面、是个体、是特殊,从而就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去思考、去领悟、去追索、去开拓;极为精炼的中华诗词,就更是如此。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写登鹳雀楼,还是哲理之言呢?“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是写暮春的杨花榆荚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写诗人无比喜悦之情呢,还是哲理之言呢?不管怎样,这些名句,都是合乎客观实际,合乎逻辑的。
一个漫画家画某个人,不管怎么美化或丑化,不管怎么夸大,寥寥几笔,确如此人。
为什么?关键就是这几笔。
这几笔不是其他,而是同现代数学一个分支即“拓扑学”有着紧密关系的。
“拓扑学”是研究图形在各种变化中有哪些东西始终不变的。
这些不变的东西叫做“特征不变量”,这几笔就是“拓扑学”的“特征不变量”。
严肃音乐的主旋律,京剧中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所谓的“神化”,都是科学中的“特征不变量”;就连摄影,如果是艺术照,就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搬上照片,而应加以“艺术”处理,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这不是科学又是什么?“春秋笔法”下的用字用词,是“杀”?是“弑”?是“诛”?是“戮”,是“斩”?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
诗眼、词眼、文眼,也正是用以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特征的。
正因为这些伟大的作家,阅历广泛,深入实际,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粗取精,由定性到定量,才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掌握了事物的特征。
“环滁皆山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开始第一句中的“环”字,滤去了词句水分,浓缩了语言容量,揭示了滁州为群山环绕特征,一字可敌万语。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一个在小小空间的红杏枝头,一个在辽阔空间的锦锈江南,都生动深刻、内涵极为丰富地展开了春天的欣欣向荣的画面。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诗中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10个字,10件事物,6点景色,描绘出了行人秋晨离开荒村野店匆匆上道的有声有色的凄凉景象。
要强调指出的是,正因为中华诗词用词用字最为精炼,从而也最能抓住事物本质,突出事物特征.反映事物主要方面。
(选自阳叔子《科学人文相融,爱国创新与共》,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逻辑思维是基础,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就会有正确的思维,能避免那些混乱的、漏洞百出的、自我矛盾的乃至荒谬错误的结论出现。
B.要想摆脱现有思维方式与内容的框架的禁锢,实现思维的飞跃和求异,进而作出重大的创新,就不能执着于逻辑思维前后一致的严密性。
C.文学艺术的思维和科学的思维不一样,前者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共性和普遍性;后者则直接追求抽象,追求共性和普遍性的表达。
D.文学艺术能够给观赏者、阅读者、研究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产生让人思考、领悟、追索和开拓的艺术魅力,因为它是从个别表现一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漫画家使用夸张的艺术手法美化或丑化艺术形象,却让人并不感到“失真”,是因为寥寥几笔,突出了那些始终不变的东西,抓住了本质,突出了特征。
B.作者引用京剧所谓的“不能不像,不能真像;不像不是戏,真像不是艺”,科学地论证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目的就是强调京剧的独特性。
C.摄影中的艺术照,决不能将客观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呈现,应该加以“艺术处理”,借以分出轻重浓淡,突出主要,突出本质。
D.文学作品中用词用字的精练,往往达到“一字可敌万语”的艺术境地,其目的就是为了集中地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巨著《红楼梦》,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年龄方面存在逻辑上的失误,阐明了文学艺术创作不仅要追求思维的创造性,更要追求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些名句既合乎逻辑又给人想象空间。
C.“杀”、“弑”、“诛”、“戮”、“斩”等词用之不同,所表达的人际关系、事件性质及所作的褒贬评价则大不相同,体现了“春秋笔法”的科学性特征。
D.“环滁皆山也”的“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等字最为精练,不又形象生动,而且丰富而深刻地揭示了事物本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再听一段梅葆玖“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这是京剧《大唐贵妃》中的一段唱词,也恰唱尽梅葆玖一生:一生为艺,一生为戏。
1934年,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57号“梅宅”,是梅兰芳第九个孩子。
梅兰芳原本选定的接班人是第三子葆琪,可惜葆琪8岁患白喉病去世。
梅葆玖10岁时,父亲让他试演一段《三娘教子》,“一看嗓子、扮相都可以”,决定让他继承梅派。
被命运选中,梅府最小的孩子不得不收起心来,一边读书上学,一边拼命学戏。
13岁,梅葆玖正式登台演出。
梅葆玖的一生没有离开京剧。
他嗓音甜美圆润,唱念字真韵美,旦角的神韵刻在了他的血液里,终于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2018年3月29日,梅葆玖的最后一个生日,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和青年学生一起度过。
每次大家鼓掌时,他都起立双手合十并微微欠身。
这天,最小的梅派男旦巴特尔为梅葆玖演唱《麻姑祝寿》,梅先生很是高兴。
没想到,两天后,梅葆玖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
亲友在他耳边放《大唐贵妃》,他一度有心率反应。
但奇迹没有出现,4月25日上午,梅葆玖病逝,享年82岁。
梅葆玖一生培养了49个弟子,他曾说:“我给父亲有了交代,也给了梅派、给了京剧一个交代。
”梅葆玖幼年学戏,父亲是名角,但并不亲自教他,而是延请名师王幼卿为他开蒙。
梅兰芳看老师教儿子,从来不插手,他对儿子说,老师教你的都是对的。
在梅葆玖的回忆里,父亲是一个狂热爱学习的人,每周两次,下午四点以前学习英语。
每天请俞振飞先生来,向他学习昆曲。
梅葆玖也犹记得,父亲当年追着盖叫天学一个动作,还跟荀慧生学眼神,跟程砚秋学水袖。
梅兰芳对佛学也相当有研究,他自创的《天女散花》,每一个手势无不从佛学中而来。
梅兰芳研究服饰学,演出的服装都自己设计,然后让妻子到大栅栏去买料子。
他喜爱花卉园艺,据说研究出如何嫁接培植4000多种牵牛花的技术。
他还写得一手好书法,并擅长写诗填词……梅兰芳教育孩子们,传统的东西要学,西方的东西要懂。
见过梅葆玖的人都说,无论是长相,还是做派,他都似足了父亲梅兰芳。
梅葆玖讲话的声音轻轻的,但声音的位置偏高,这或许是一个男旦演员常年保存的讲话习惯。
那些字正腔圆的语调,听了让人浑身一激灵,仿佛北京的四合院、城墙根儿、老槐树都盛放在那一个字节一个字节上。
作为梅家在世唯一活跃在梨园界的孩子,梅葆玖努力扛起梅家这面树起了百年的旗帜。
时代发展,传统戏种没落,让年轻人接受古老的戏曲成为梅葆玖常思考的问题。
他豁达面对时代的选择,努力让京剧靠近时代步伐。
一次和唱片公司合作、跨界流行乐坛,录制《贵妃醉酒》《太真外传》等唱片,外界有不少物议。
但梅葆玖仍坚持有保留地革新:“像《太真外传》这些唱腔里最传统的东西,我原封不动。
”2018年,梅葆玖最后一次在上海登台演出。
工作人员感叹:“玖爷西装翩翩但盈盈下拜的模样,真是难以形容的优雅。
”梅葆玖先生说普通话、上海话都很好听,尤其上海话用词老派,比如年轻人都已经不会用了的“交关”,他说出来有一种别样雅致。
应观众要求给海报、书籍签名,不管多累,他都有求必应。
台湾作家陈念萱感叹:见过梅家人,你会懂得什么叫教养。
一分来自与生俱来的音色,三分来自家学渊源,而最重要的部分,却是那万金不换的教养与门风。
难怪梅兰芳先生会要求梅葆玖,四十岁以前,不许演出《贵妃醉酒》。
梅先生向来主张,生活里的晶莹剔透,才能让舞台上的演出不是表演,而是自然呈现。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梅兰芳三子葆琪的夭折,继承梅派艺术的重担便落在了年幼的梅葆玖身上。
梅葆玖扮相、嗓音俱佳,加之后天的不懈努力,继承了父亲的衣钵。
B.梅葆玖的长相、做派以及字正腔圆的语调,无不体现出梅派旦角的神韵,他不仅扛起了梅派旗帜,还豁达面对时代选择,坚持有保留地创新。
C.为让古老的戏曲更接地气,靠近时代,每次演出时,面对观众的掌声,梅葆玖都起立双手合十并微微欠身;只要观众要求签名,不管多累,他都有求必应。
D.文章以“再听一段梅葆玖”为题,既契合了传主的身份,讴歌了梅葆玖艺术的一生,也表达了人们对一代京剧大师的景仰和深切怀念之情。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
(4分)6.这篇传记是从哪些方面介绍梅葆玖的?请简要概括。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铁拐李”传奇陈圣芳他,拄着拐杖,个子瘦瘦高高的,是一个流浪乞丐,身背很多口袋的褡祾,每天走村串户地乞讨,像一个行脚僧,人们背地里都叫他“铁拐李”。
“铁拐李”讨米很特别,用手抓的米他是断然不会要的。
原来一个刁顽尖滑的大嫂,把一只紧捏的空手放进米袋子,然后从他袋子里面带出一大把米来。
铁拐李乞讨没有定性,走哪是哪。
天黑了,随便睡在学校或者队屋廊檐下,将身子蜷缩成大虾米,囫囵睡去。
当天放明时,又不知所踪了。
而一方方的墙壁上,却用土坷垃划写满了诗文。
湾子里的斋儒老先生曾经教过私塾,他一手捻着他那稀稀落落的几缕白胡子,一边摇头晃脑地吟哦着,一脸的陶醉。
“铁拐李”他有时也会给湾里的剃头匠几分钱,让剃头匠将他那乱茅草一样的头发理得顺顺当当的,但是他那飘然若仙的胡子他是一定不会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边洗碗时,都会把胡子润湿,对着水面捊了又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