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聿铭与卢浮宫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贝聿铭是中国现代建筑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杰出的建筑作品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从外观设计、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贝聿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也被称为鸟巢。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
整座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鸟巢形状,外观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视觉冲击力。
不仅如此,其内部空间的布局也非常精妙,根据舞台的需求安排了合理的观众席和舞台设施,既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求,又为演员提供了宽敞舒适的表演空间。
整体而言,国家大剧院展现了贝聿铭对现代建筑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
其次,贝聿铭还设计了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这座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故宫博物院的外观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宫殿风格,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琉璃瓦屋顶,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同时,建筑内部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化的展览空间和设施,使游客既能欣赏到珍贵的文物,又能享受到舒适便捷的观展体验。
贝聿铭以其细腻入微的设计理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为故宫博物院注入了新生命。
此外,贝聿铭还设计了美国洛杉矶的华尔滋艺术中心。
这是一座综合艺术场所,包括音乐厅、剧院、博物馆等多个功能。
华尔滋艺术中心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整座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融合。
而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则运用了多种材料和布局手法,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氛围。
贝聿铭在设计华尔滋艺术中心时注重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使之成为一个容纳不同艺术形式和活动的综合性艺术空间。
最后,贝聿铭的另一部作品是巴黎卢浮宫新增部分的设计。
他以其独特的建筑理念和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为卢浮宫注入了现代元素。
新部分的外观设计简洁而现代,与卢浮宫的古老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筑内部则设计了多个展览空间和设施,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保护珍贵的艺术品。
贝聿铭通过对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成功地将卢浮宫打造成一个具有时代感和功能性的艺术殿堂。
高考作文素材:贝聿铭:一材多用
用建筑装点世界——记世界著名现代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说起法国巴黎卢浮宫广场上的玻璃金字塔,可能无人不知。
但说到它的设计者——美籍华人贝聿铭,可能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下面就让我们从这张荣誉表开始,来看一看大师贝聿铭的精彩人生吧: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国际普茨克建筑奖(世界建筑界最高荣誉)……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
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其中的代表作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卢浮宫金字塔、旧金山公共图书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香山饭店、埃佛森美术馆、日本美秀博物馆、梅尔森音乐厅、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等,都将永垂建筑史册。
一、成长的历程1917年,祖籍苏州的贝聿铭出生于广州。
1927他随调职上海银行的父亲到上海去读书。
他中学毕业讨论未来职业时,父亲推荐了金融或医学。
然而,贝聿铭对两者都不太感兴趣,就决定寻找自己的目标。
一天,贝聿铭和叔父一起去刚竣工的当时远东最高的26层楼的饭店旁边的大光明电影院看电影。
突然,贝聿铭停下脚步,在一张纸上勾画出了饭店的轮廓……后来,贝聿铭回忆说:“我沉醉在建设一幢和这饭店一般高的大楼的设想中……我断定那就是我想做的工作。
”就这样,他又一次违抗了父亲的意志——让他去英国读书,最终选择了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后来又转入了麻省理工学院。
二、成名前的准备1940年贝聿铭以优异的成绩大学毕业,后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
其间,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1948年,32岁的贝聿铭作出令人惊讶的选择,离开哈佛,到房地产公司去。
理由是觉得学校的事业不美丽,希望学点新东西。
跳槽后的十二年中,贝聿铭为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了不少社会改建计划。
他创造性地用水泥墙代替了砖块墙,采用舷窗式的窗户来扩大屋子的空间,改善采光,在楼与楼之间留出空地作为公园,这成为影响全世界住宅区建设几十年的新模式。
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事业的基础。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不论是从高度还是体量,都要成 为广场中心,而不是重心。
玻璃金字塔通体透明(使遮挡降到最低,既是卢浮宫广场 的中心,又有明确的指向性)
玻璃金字塔的功能流线分析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 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 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 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 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 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 “科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大不简单,没有 支柱,全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29英尺,高 度的考验相当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不过 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一座优雅的楼梯,达到 贝氏一贯的空间焦点效果,在螺旋梯的中央有一个圆座,许多人不明究 里,甚至误认为是一个没有人的询问服务台,事实上那是服务残障人士 的动力电梯,当使用时,电梯厢才会浮现,上下变动的电梯厢就像一件 “现代化的雕塑”,时隐时现,上上下下,更增添了大厅的空间的趣味。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1.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2.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被岁月长河磨损的暗 淡无光的旧皇宫浑然一体 3.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改变和突显本身 4.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结合
凯旋门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 浮 宫 玻 璃 金 字 塔 的 模 型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何 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对不会显得突兀。贝聿铭认为再也没有 其它扩建实体能够优雅地与这座被时光褪去光芒的宫殿融合在一起。 一座透明的金字塔可以照映出卢浮宫蜜褐色的石块,如同向这座建筑 崇高的地位致敬。金字塔是在最小的面积里表现最大的建筑面积的 几何图形,所以不会太抢眼。
贝律铭卢浮宫的改造课件
创新与可持续性
贝聿铭在设计中注重创新与可持续性的结合,力求在满足现代博物馆功能需求的同 时,实现环保和节能。
在采光设计上,他采用了大面积的玻璃天窗和反射板,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明,减少 了人工照明的使用,从而降低了能源消耗。
在建筑结构上,贝聿铭采用了现代化的钢结构体系,提高了建筑的抗震性能和结构 安全性,同时也为未来的改造和扩建提供了灵活性。
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改造后的卢浮宫吸引了更多国际游 客前来参观,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
增强文化认同感
通过展示丰富的文化和艺术藏品,卢浮宫的改造项目增强了人们对 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卢浮宫的改造项目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 了文化产业的繁荣。
06
未来展望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05
改造后的影响与评价
对游客吸引力的提升
1 2
游客数量增长
贝聿铭的改造设计增加了卢浮宫的展示空间,改 善了游客的参观体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参 观。
提升旅游品质
改造后的卢浮宫提供了更多便利设施,如增设餐 厅、休息区等,提升了游客的旅游品质。
3
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作为法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卢浮宫的改造 对法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对城市形象的提升
城市地标重塑
贝聿铭的改造设计使卢浮宫成为更具现代感的城市地标,提升了城 市的形象。
促进城市更新与发展
卢浮宫的改造项目带动了周边地区的更新与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城 市整体形象。
提高城市知名度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著名的旅游胜地,卢浮宫的改造
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
贝聿铭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力求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 体验。
浅谈贝聿铭现代建筑设计——以卢浮宫金字塔设计为例
浅谈贝聿铭现代建筑设计——以卢浮宫金字塔设计为例吴思远【摘要】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面镜子,它不仅能够反映出当下社会的审美变迁,同时也放大了美学主义.在建筑史上不乏诸多惊世之作,卢浮宫金字塔就是这样一个标志性建筑.法国是一座艺术气息较为浓厚的国家,卢浮宫曾经是一座监狱,也是一座皇宫,在岁月的变迁中见证了法国的变化.而当下,卢浮宫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博物馆,上世纪八十年代,卢浮宫得到了扩建机会,最终美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方案得到了肯定.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新的元素,使得法国卢浮宫既具有历史文化,同时也具有现代艺术气息.因此,本文从阐述贝聿铭简介角度入手,分析了卢浮宫金字塔的背景和价值,并重点研究了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内容.【期刊名称】《居业》【年(卷),期】2016(000)012【总页数】2页(P70-71)【关键词】贝聿铭;现代建筑;卢浮宫金字塔;设计内容;影响力【作者】吴思远【作者单位】四川省眉山中学校,四川眉山 620030【正文语种】中文艺术的价值体现在与社会文化和发展相协调,建筑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人们对于审美的联系较大。
从古至今,建筑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而出于对文化的保护,使得人们在建筑设计上,往往过于小心翼翼,不敢去触碰社会审美的边界。
而贝聿铭却认为艺术应当落到实际,应当反映出文化的变迁,以更大的包容力,引领和主导世界审美的发展。
因此,在贝聿铭建筑大师的创作过程中,往往大胆创新,以独特的设计,将外部环境与建筑的功能性进行连接。
运用抽象几何思维,使建筑本身成为当地的闪光点,引领世界建筑的良好发展。
贝聿铭出生于中国苏州,自小就表现出了对建筑的热爱,天分和努力使得贝聿铭先后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系统性的学习建筑相关知识。
由于贝聿铭深受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使得其建筑作品更加注重设计感和实用性,在吸收和运用古典主义美学的同时,也融合了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
1983年贝聿铭获得了建筑领域的最高奖——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与他的建筑作品论文
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1935年贝聿铭远赴美国留学,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1948年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首次聘用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州研究部主任。
他们合作了12年,这12年之久的合作,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
贝聿铭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和石材。
早期贝聿铭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建材,贝聿铭采用的是混凝土。
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政府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这座建造时间长达十五年,于1979年才落成的图书馆,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为“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而于此前一年落成的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已经奠定了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
设计一个独特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
于是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也为苏州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香山饭店香山饭店是贝聿铭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式风格建成。
它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
在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统的应在手法巧妙的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作品中,贝聿铭大胆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师的某种意图——重复之上的韵律和丰富。
卢浮宫金字塔分析
通体照明的结构符号
想象不到有任何固体的扩建部分能够和已经 被岁月长河磨损的黯淡无光的旧皇宫融为一 体
只有用一个东西来适应和突出卢浮宫而不是 改变和突显本身
用现代技术和历史建筑完美融合
2020/4/29
A
18
2020/4/29
A
19
2020/4/29
A
20
------贝律铭
人要塑造建筑,建筑也要塑造人。 ------丘吉尔
2020/4/29
A
29
谢谢欣赏
A
30
5
•苏州博物馆
A
8
肯尼迪图书馆
真正使贝律 铭声名远扬 ,跻身于世 界级建筑大 师行列
2020/4/29
A
9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奠定贝律铭作为世界级 建筑大师的地位
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 同周围环境构成高度协 调的景色,贝律铭精心 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 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 、楼梯、斜坡和廊柱交 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 测的感觉
金字塔是那种在尽可能小的体 积内包容尽可能大的面积的几 何图形,因此它矗立在那里绝 对不会显得突兀 ------是一 种自然的解决方案
2020/4/29
A
21
功能流线分析
2020/4/29
A
22
东剖面图
黎
馆德
塞
农
留
·
馆
拿破仑大厅
2020/4/29
A
23
外部
内部
2020/4/29
A
24
金字塔的四个侧面由三百六十七块菱形玻璃组合而成。总平 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 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 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中文名贝聿铭外文名Ieoh Ming Pei国籍美国出生地中国广州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职业建筑师艺术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配偶卢爱玲祖籍苏州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
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
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钻石般的材质——玻璃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贝聿铭案例赏析
卢浮宫的复兴则成为贝聿铭一生的 荣耀。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参观、 驻足,如果说建筑与生命有关的话, 贝聿铭的建筑就极富生命力。他极 力追求透明、反射,把金字塔倾泻 下来,似乎是一种象征,但它一点 也不占空间。这些有趣的设计使法 国人再次体会到了他们常说的“趣 味”,你必须有光线,光线太重要 了,没有光线还叫什么建筑呢?
1988年建成的卢浮宫扩建工程是世界著 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重要作品。贝氏将 扩建的部分放置在卢浮宫地下,避开了 场地狭窄的困难和新旧建筑矛盾的冲突。
贝聿铭用他表面上无所谓的态度承受着 他建筑生涯中最严重的考验,贝聿铭的 助手说:“我从不记得贝聿铭曾经沮丧 过,他认为让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作品是 整个设计的印象”
香山饭店是他在中国大陆的第一件作 品。这座350个房间的酒店以中国庭院 式风格建成。它的屋顶采用了中国传统 建筑的轮廓,大堂像一个中国庭院。在 香山饭店,西方现代建筑原则与中国传 统的营造手法巧妙地融合,形成了具有 中国气质的建筑空间。
饭店建筑独具特色,一九八四年曾获美 国建筑学会荣誉奖,整座饭店凭借山势, 高低错落,蜿蜒曲折,院落相见,内有 十八景观,山石、湖水、花草、树木与 白墙灰瓦式的主体建筑相映成趣,饭店 大厅面积八百余米,阳光透过玻璃屋顶 泻洒在绿树茵茵的大厅内明媚而舒适。
新落成的位于卡塔尔多哈的一个人工岛屿 上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设计来自91岁高 龄的贝聿铭,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 物馆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建筑 外部在2006年已完成)。占地4万5平方, 白色石灰石几何式的叠加成伊斯兰的风格 建筑,中央的穹顶连接起不同的空间,内 部除了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伊斯兰艺 术品,还包括图书馆、餐厅等功能空间, 开馆时就有马友友的表演。
北京香山饭店最大的特点就是“中国特 色的红条幅”。贝聿铭说:“香山饭店 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 出10倍。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 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 光寻历史的根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 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 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去。从香山饭店 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 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 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的外表面采用高强度、高 透光的玻璃材料,内部则采用反射玻 璃和钢化玻璃等材料,以确保结构的 坚固和安全。
03
玻璃金字塔与卢浮宫的融 合
地理位置与环境
玻璃金字塔位于卢浮宫中央广场,是进入卢浮宫 的主要入口之一。
金字塔周围环境与卢浮宫古典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突显了其现代感。
金字塔的设计考虑到了周围的环境,如树木、喷 泉等,使其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功能价值
玻璃金字塔内部是一个大型的博 物馆入口和接待区,为游客提供 了便利的参观体验。
美学观点
不同人对玻璃金字塔的美学评价 不同,有些人认为它与周围环境 不协调,有些人则认为它是一件 令人惊叹的作品。
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1 2 3
建筑设计理念
玻璃金字塔的设计理念对后世建筑产生了影响, 许多现代建筑开始尝试将古典与现代元素相结合。
04
作品遍布世界各地,包括 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等。
贝聿铭的主要作品
01
波士顿汉考克大厦
02
香港中银大厦
03
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04
北京香山饭店
02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设 计
设计背景
历史背景
文化背景
卢浮宫作为世界著名的博物馆,拥有丰富的 艺术藏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建筑 结构已无法满足现代展示和参观需求。
01
03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 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得到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
04
未来,玻璃金字塔可能会成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公共 空间,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与和互动。
THANKS
感谢观看
基于贝聿铭与卢浮宫案例引发的企业战略管理思考
基于贝聿铭与卢浮宫案例引发的企业战略管理思考学号:XXXXXXX姓名:唐佑强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迈克尔.波特这样说:“战略是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
听了近1/3个世纪以前所发生的贝聿铭与卢浮宫的故事,更引发了我们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更多思考。
中国的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宝库中的瑰宝,然而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属于华人醒目的建筑印记却寥寥无几;有这么一位建筑大师,他是大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建筑史的见证者和书写者,他以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之作在建筑殿堂中刻下了华人的名字,他就是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
成就了贝聿铭一生的最大荣耀,是他的巅峰之作——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这座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圣殿改造,从1983年密特朗总统钦点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为改造设计师时让法国人目瞪口呆,到贝聿铭的设计方案公布时法国各方的质疑以及90%的巴黎人反对,再到改造竣工后的玻璃金字塔从“寒碜的钻石”变成了“璀璨的宝石”而享誉世界,古老的宫殿是如何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的难题是如何被创造性解决的,偶然还是必然?不妨结合贝聿铭改造卢浮宫的成功案例,简单探讨一下战略管理是如何渗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的:战略作为筹划和指导全局的方略,它是指企业为了制订出对于实行企业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经营决策、行为的指导,简单来说,战略管理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小到一个家庭,一个自然人为长期发展所做的规划。
企业战略管理则是在系统整合各个职能战略基础上,从管理学层面分析和揭示“企业为什么能够获得回报”和“如何获得持续回报”的基本经济学命题。
首先要制定战略,然后是战略实施与评价。
1981年,法国总统密特朗执政,年久失修的卢浮宫破败不堪,偌大的展厅提供给公众使用的厕所只有两个,复杂的结构更是让游客晕头转向,它甚至被评为当时最不值得去的博物馆,这就是密特朗做通对卢浮宫实施改造之必然因素,也是实施改造战略的必不可少的必要条件。
1、首先,在建筑师的选择与决策方面,密特朗总统打破传统、突破常规的采用自上而下的“推荐”方式寻找“千里马”,钦定贝聿铭为改造卢浮宫的建筑师,而艺术上自视甚高的法国各界民众强烈反对,保守派的阻挠无疑成为一种巨大的风险和阻碍。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荣誉与奖项
评价与争议
尽管备受赞誉,中银大厦也引发了一 些关于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争议。
中银大厦获得了多项国际建筑奖项, 如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04
范例分析: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设计理念与背景
贝聿铭受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为卢浮宫改造设计一座玻璃 金字塔。他希望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 为卢浮宫增添新的活力。
尽管存在争议,但法国卢浮宫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贝 聿铭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见解,也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 献。
05
范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设计理念与背景
设计理念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秉持着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旨 在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同时保持 与苏州古城风貌的协调。
06
总结与启示
贝聿铭建筑作品的共性特点
创新性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在形式、结构和材料方面都展现出独特 的创新性。他善于运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光线,创造出令人 惊叹的空间效果。
文化融合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尤其是与当地 文化的结合。他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建筑成为文化交流的 桥梁。
可持续性
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也展现出 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他运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降 低能耗,实现绿色建筑。
背景
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 州,是收藏、展示、研究苏州历史、 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贝聿铭受邀 设计新馆,以回应苏州传统园林的精 髓和现代建筑的创新。
建筑特色与风格
特色
苏州博物馆以“山水诗画、园林之城 ”为设计主题,巧妙地将山水、诗、 画、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 筑中,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卢浮宫作品分析(1)
“ u “型建筑
------平面上的“u”型的金字塔
平面构成
基本单位
联合
联合
组合
立体构成
斜线,给人以积极轻盈之感
由重复斜线交叉形成面
四个相同的面组成简洁的金字塔形体
现场模拟模型
用“光”做设计
“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
玻璃金字塔内外特征
总结
• 功能美应该是实用与审美的统一,物的自然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设计思想
• 注重建筑的功能,以建筑的使用功能作为设计的出发点, 在设计上注重科学和理性原则。
• 注重新材料和新科技的运用,发挥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 完全放弃建筑附加的装饰认为建筑的美在于建筑处理的合 理性和逻辑性。
• 在建筑设计上空间的运用是第一重要的,所有的设计都围 绕着这一宗旨设计的。
• 反采用传统的设计风格和设计语言,主要根据功能和新材 料来创造新的样式。使功能与形式统一。
谢谢
• 质料美:是构成产品的物质材料自身的审美属性它又包括材质美与肌 理美两个方面
• 材质美:是质料自身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带来的美感 • 肌理美:是质料表面的组织结构、形态和纹理,它给人带来的心理感
受被称为质感。 • 结构美:结构是指构成产品的质料及各个功能性部件的相互连接方式
和组合、作用方式。产品的结构一般具有层次性、 有序性和稳定性的 特点。结构美就是在这些组接中所体现出来的简洁、合理、便利、可 靠。
制作者:
卢浮宫金字塔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玻璃金字塔 • 外文名称 :Glass Pyramid • 地 点 :法国,巴黎
(Paris,France) • 设计者 :美籍华裔建筑师
贝聿铭 • 建造时间 :1984~1989年 • 结 构 :钢和玻璃结构
贝聿铭与巴黎卢浮宫金字塔设计
Vol.28No.5M ay 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5期(下)2012年5月贝聿铭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的建筑独特且赋予灵魂.出生于苏州园林的贝聿铭自小就表现出卓越的建筑才能,风华正茂时就已香山饭店等精美绝伦的设计闻名于世.贝聿铭设计的建筑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无论从形式、造型、色彩、材料、尺度上来看,他的设计都是令人敬佩和羡慕的.他也非常善于运用综合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为建筑所用,尤其是几何形态的应用和材料的大胆尝试.使他的建筑具有完全不同的灵感和灵性,不单是个性的展现.使建筑这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变得和人一样有了灵魂、有了智慧,让它赋予了生命的价值,成为了一个城市标志性的建筑.在设计卢浮宫时解决了基本的功能问题的同时也使建筑富于了不同的个性.这期间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但设计师都坚强的处理和认真的思考这些问题,尤其是想放弃的时候,那种表现出来的坚持.所以一个赋予价值的建筑与设计师有着同样的让人敬佩的精神.有特点、有灵魂、与众不同永远是建筑师追求并乐此不疲的事.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的形式最为活跃,同时也是最容易出奇制胜的元素.它离不开科学技术,建筑材料,经济条件的支持.玻璃金字塔就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从古到今,建筑都是为人服务的,提供人们进行各种活动,为人的生活创造了学习、工作、休息等多种多样的环境.一个建筑物包括了很多内部空间,同时又被一个大的外部环境所围绕.任何一个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建筑也是.必定与周围环境互为一体,相互呼应.建筑像一面镜子,反应着这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人文、科学和一定层面的综合反应与流变.建筑艺术与其他艺术最大的不同点是:它总会受到建筑的实地材料和形体结构的制约.正好反映了一点,就是建筑所展现的造型美通过建筑的实地材料和一定的科学技术共同建立起来的.建筑有他独特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像体型、比例、尺度、色彩、质感等.同时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色相互照应,传达了这个时代风貌和精神.表现了社会审美需要的一种理想.例如世界著名的建筑悉尼歌剧院,设计者丹麦建筑师伍重,建筑极富诗情画意造型如白矾临海,被人誉为不是极端荒谬,就是非凡杰作.金字塔的设计何尝不是一样呢?任何经典的设计都是边缘的设计,要不发展起来成为实品,要不被扼杀,从此消失.经典的作品过程都是艰难的,结果却是出乎意料的.因为有了常人不敢想的,有了常人不敢做的信念和意识.又坚定了这种信念和出乎人的勇气.卢浮宫金字塔的设计成为著名的建筑,它的设计与建造过程,极富有利的表现了建筑艺术的成功与否,在未来的时间的考验中获得了认可与成功.任何脱离了技术与现实的艺术,都是纸上谈兵或是海市蜃楼.巴黎卢浮宫在满足了基本的功能要求后,通过先进的物质技术条件如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建筑结构和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的调配,达到了让世人满意的建筑整体形象.1材料设计卢浮宫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它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后成为皇宫,再后来成为博物馆.历尽沧桑,已经高龄八百多岁,当初的设计功能与变化后的使用用途无法为博物馆使用.法国人把卢浮宫叫做没有后台的剧院,所以卢浮宫没有现代美术馆应具备的设施,它先天的条件并不好,如何使前人留下的城市框架中体验并更适合于我们的生活空间和功能需求,是贝聿铭与玻璃金字塔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实体形象、符号以及形态和材料的设计达到与之呼应的应用.他成功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金字塔采用的现代的材料(玻璃和金属结构),新旧对比使卢浮宫的建筑更加清晰明朗.现代的与传统的(石材)从质量、性质、质感与过去大相径庭.从美学法则来看,随着时间、空间的转换,组成了完美的对比.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因为玻璃自身最大的特点就是透明与反射.来自自然的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流淌到室内,带给室内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结构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也赋予了玻璃一种力量与特别的艺术美.玻璃透明不遮挡原建筑的立面,从视觉上、空间原理上使原有建筑群的感觉不被削弱,同时设计者的建筑思想还能充分体现,加上人的运动与光线的变化,整个空间充满了活力.事实上,开始时候,许多建筑学人看到金字塔也会觉得它与周围环境不太协调,尤其对环境质感的冲击很大,但是贝聿铭与巴黎卢浮宫金字塔设计闫小琴(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艺术系;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贝聿铭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以独特的个性闻名于世.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擅长表达几何抽象的力量,使建筑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玻璃金字塔就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卢浮宫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它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后成为皇宫,再后来成为博物馆.关键词:玻璃金字塔;设计;贝聿铭中图分类号:TU2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5-0037-0237--贝聿铭很能把握建筑环境,并且创造了一些指示标,塑造出他对环境赋予的独特的景观认识.贝聿铭说过:“金字塔的构思不是形式的表现,而是分析的结果,即仔细研究过建筑计划,拿破伦庭院显然需要一些堂皇耀眼的东西来吸引人.否则,如果我们什么都不做,这座宫殿就要变成‘化石’了.”在新与旧、现代与古老之间,贝聿铭沿用卢浮宫原有的法国本土的石材材料作为金字塔地下大厅的建材,他的创作手法使它们和谐融合在一起并且相辅相成.它们是最现代与最原始的结合,带给人们的视觉冲击是无限的,也是它的魅力所在.金字塔的形象象征的古埃及与未来的结合,在人们心目中是高深的,又是伟大的.2造型设计如何减少体量是贝聿铭设计的关键问题.在其他几何体,同等底边的条件下,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或是很大面积的体量,只有椎体的表面体积最小,能覆盖较大的建筑面积.考虑当地的地貌特征,为避免地下水的问题,挖掘深度以九公尺极限,采用金字塔造型,结构支撑减少,对地下影响不大,不必下到很深.贝聿铭在美术馆的入口建造了一个玻璃金字塔,在停车场到拿破仑厅途中,也设计了一个倒置的玻璃金字塔.它原来是没有任何自然光线进入的.这么设计以来,引进了光线还沟通了户外,在进入美术馆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次亲近自然的美感,在空间与造型方面,它与广场处的金字塔大门有了对白,正是贝聿铭设计之巧妙.了解历史和文化,对建筑师来说很重要,然而,择善而从,守善坚持,是作为大师更高的品质,这一品质将追随大师风格,融入到他的作品中.建筑符号———金字塔造型的引用,贝聿铭很大胆并赋予想象,他把最古老的建筑符号,以最现代的材质进行加工,处理.将崭新的玻璃金字塔与陈旧的宫廷建筑融为一体,不仅是法兰西建筑风格和埃及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也是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风格的有机统一.贝聿铭说:“我尝试对各种不同形式做探索,如今选用金字塔的形状,只因其单纯又富逻辑.”他用三角形构图,就力学结构原理,这种几何构图是一个合理的方法,玲珑剔透的玻璃金字塔利用对比创造出力的表现,它像一颗闪烁的宝石.非常的漂亮同时具有视觉冲击.拿破仑庭院中心有一座高二十公尺,边长三十二公尺的玻璃金字塔,表面呈半透明状,自然阳光的反射玻璃照亮一个大型的地下厅空间,此大厅设在大博物馆中心地带,大概低于地面九公分,各个展厅入口呈散状分散开来,在主要的金字塔周围点缀着三个小型的玻璃金字塔和一个倒置的玻璃金字塔,它们之间由三角形水池与喷水池相接.人们对金字塔的印象是:夜景更漂亮,室内更精彩,进口大厅有足够多的自然光线是它脱离地下室的感觉,将一个大型的三围空间聚合在阳光普照下,显示出其创作的大胆、巧妙与神奇.这里又是他一大成功的手笔就是从大厅可以饱览室外景观、建筑物的水中倒影与流动的人群等.多少个性,多少有灵性的设计,因为妥协与平庸合流;又有多少美轮美奂的设计因为坚持,而被夭折.贝聿铭既认定坚持,又懂得如何去坚持,这是艺术之外的艺术.类似双重艺术,风格才流溢大美,创造方能流芳百世.当金字塔在拿破仑庭院中心傲立之时,世人为之惊叹,古代、现代与未来似乎已经相通,贝聿铭征服了巴黎.3总结新世纪的建筑设计呈现一个多元化的特点,注重文化与艺术的结合,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情况下,更加注重精神的满足.任何一个建筑的建造不单是满足基本的空间需要,还有更加深层次的感受和理解.比如美感和独特的外形.让人能与共鸣,身临其境与之混为一体.达到完美的共识.正真达到由内到外的心灵美,让人过目不忘的境界.建筑师的思考、情绪、感动与理想,应与社会公众的愿望、追求、好恶等密切联系,息息相关,不应是艺术家一己私情的宣泄或浮躁中乖张生僻的发现.建筑师用自己的作品与社会公众直接对话是有益的直接影响.在今后的建筑设计要合理结合当地的人文和地理以及风俗特点,恰到好处的使用建筑材料来表达设计者的想法.在众多设计的因素中,门窗、楼梯、各种附属设施、墙面、楼面还有材料等,其中建筑的形式尤为重要,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建筑材料的应用.如果材料没有新意,没有用到恰到好处.再好的形式也是枉然.玻璃金字塔,应用材料本身的特性———玻璃反射和透明,在能够满足自然光线的情况下,对建筑产生愉悦灵动,给人以美的感受.将建筑艺术与最新科技结合,建筑与艺术完美结合,要多多创造,少些模仿,就会创造出为世人所钦佩与赞扬的建筑.这是我们追求的,也是艺术的最高理想.对贝聿铭建筑风格的解读,对我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相信,我会在以后的设计道路上走的更好.———————————————————参考文献:〔1〕张君.大罗浮与金字塔[J].装饰,1995(3).〔2〕查一路.贝聿铭和他的金字塔[J].创新科技,2007(8).〔3〕赵品品,邓政,叶经文.论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与其建筑风格[J].美术大观,2009(5).38--。
赏析卢浮宫金字塔
赏析卢浮宫金字塔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先生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
卢浮宫金字塔是贝聿铭先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为卢浮宫设计的新入口。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遭到了法国人空前的反对。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在审美活动当中,十分强调感受的作用。
卢浮宫存世已有八百余年,有丰厚的文化感和历史感。
人们对其已经有了较为统一和固定的理解——一种古老的美。
人们对卢浮宫的改造无法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卢浮宫金字塔颠覆了这种感知。
卢浮宫金字塔采用的是非常现代的玻璃材料。
但美是具有客观性的,巴黎人在欣赏卢浮宫金字塔时,必定是惊喜的。
因为一座透明金字塔可以通过反映周围那座建筑物褐色的石头而对旧皇宫沉重的存在表示足够的敬意,同时也可以映射出巴黎多变的天空。
于是,便带给了巴黎人一个美的形象刺激。
从另一角度来说,卢浮宫金字塔其金字塔的造型也影响到了人们对其的评判,因为古埃及建造的金字塔造型给人们的印象过于深刻,让我们忽视了三角形原本的美,三角形结构是最坚定、最稳固的。
卢浮宫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而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现在,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贝聿铭先生,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卢浮宫解析
卢浮宫解析巴黎·卢浮宫金字塔入口,此时,重游自己最富盛名也最具争议的建筑作品,我们不知道这位老人在想些什么。
通过这座获誉“贝聿铭巅峰之作”的玻璃建筑,游人正陆续进入世界最著名的艺术圣殿,他们也许会从导游的口中,听到1/4个世纪以前这里发生的故事。
1981年,密特朗(Mitterrand)当选法国总统,结束了保守派此前23年的统治。
他上台即推行改革,认为经济的复苏必须和“新文艺复兴”相伴而行,因此在新政府的财政预算中,艺术方面的支出增长了一倍。
而最为密特朗看重的工程,就是修复日益衰败的卢浮宫。
巴黎卢浮宫,始建于13世纪,世界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以馆藏“世界三宝”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油画和胜利女神石雕闻名于世。
然而到了密特朗时期,年久失修的卢浮宫早已破败不堪,偌大的展厅提供给公众使用的厕所只有两个,复杂的结构更是让游客晕头转向,它甚至被评为当时最不值得去的博物馆。
改造卢浮宫迫在眉睫,但谁能胜任呢?1983年,密特朗钦点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负责卢浮宫改造工程,这一决定,顿时让优越感极强的法国人目瞪口呆。
周瑛琦:一般来说,这种引发世界关注的工程都应通过公开竞争决定人选,但总统密特朗却不是这样的人,他热爱艺术,出过十几本书,还曾到佛罗伦萨研究过意大利历史,他认为在艺术这一块,自己有发言权。
当时,密特朗邀请了世界上15位博物馆馆长,结果有13位都推荐了同一个人,他就是刚完成了华盛顿艺术馆东馆而在美国声名大噪的贝聿铭。
于是密特朗派人秘密接洽了他,贝聿铭沉思了一会,礼貌地给与了答复:我年纪大了,不想再为了一个项目去搞竞争,要么直接把项目交给我,要么就让别人去参与竞标而我们放弃。
呵呵,牛吧?这是当时62岁的贝聿铭的一种策略吗?还是他猜到了法国政府的迫切需求?没有人知道,从结果来看,密特朗似乎真的很急,他听取了下属的汇报之后,当机立断,立刻决定把这个项目交给贝聿铭。
这是法国唯一一项不通过竞争直接授予建筑师的大工程。
贝聿铭建筑设计作品探析
贝聿铭建筑设计作品探析贝聿铭先生说过:“建筑设计中有3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对第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 可见如何针对不同的建筑地点、周围的地域环境等做出合理的建筑设计,一直是贝聿铭注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单纯地从建筑的角度上讲,建筑和建筑之间需要形成一种张力和联系,从环境和地域来讲,建筑和所属地区的特征更需要形成一种“场”的概念,从而达到城市的整体面貌和格局的协调性。
本文选取贝聿铭作品中的苏州博物馆,北京香山饭店和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为例,来探析贝聿铭是如何针对地域性的特征进行合适的建筑设计的。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他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入读圣保罗书院。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住在有名的苏州园林狮子林当中。
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因为认为自己没有画图的天赋而转读麻省理工学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布西耶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他的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 ,就是深受柯布西耶的影响。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独在手法上更注重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贝聿铭说“建筑和艺术虽然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 贝聿铭先生不止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更是以为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运用传统的建筑艺术,他认为现代建筑必须源于他们自己的历史根源,就好比是一棵树必须起源于土壤中,互传花粉需要时间,直到被本土环境所接受,但他又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将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化新技术的完美的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贝聿铭-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大罗浮宫计划”
但是,贝聿铭没有放弃自己的设计,他认为,以简约而富现 代感的金字塔作为罗浮宫的主要入口,就像人们由古埃及文 明开始,一直探索到近代艺术,具有象征意义。
为了说服高傲的法国人,贝聿铭在拿破仑广场上建造了一 座一比一的实体模型,供法国民众评鉴。随着民众对玻璃金 字塔的信心日增,反对声浪渐渐退去。
“我更希望按照原先的设计,把这里作为人们见面 交谈的地方。”根据他的建议,博物馆方面可能会 把塔下接待区的售票柜台、大卢浮宫餐厅和博物馆 书店迁移到一片空置的储物区。而博物馆馆长表示, 目前馆方并没有落实扩建工程的经费,贝聿铭的建议 仅作为参考之用。
贝聿铭简介
(Ieoh Ming Pei)(1917-) 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 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 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 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 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 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 怡。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 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 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 所,1990年退休。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状的玻璃,因为室内 外光线之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见,确实做
到了贝氏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会
户外,欣赏卢浮宫优雅的建筑,让内外相边接,着 实创造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玻璃金字塔的成功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 筑,挑剔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创举。玻璃金 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蒙娜·丽莎》画像和断臂维纳斯雕塑 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 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相对较少的另外两个入口进 馆参观。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 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 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
专业建筑学
班级
学号
姓名
日期
浅析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卢浮宫
摘要:( :贝聿铭是美国华裔著名建筑设计师,他的设计以独特的个性闻名于世.贝聿铭的建筑是以光、影和运动为闪光点.擅长表达几何抽象的力量,使建筑充满了人性的光辉.玻璃金字塔就是他的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卢浮宫以丰富的收藏闻名于世,它的前身是一座监狱,后成为皇宫,再后来成为博物馆 )
关键词:(贝聿铭玻璃金字塔建筑 )
正文
大师简介
贝聿铭(见图1—1)美籍华人建筑师,祖
籍江苏苏州,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广州。
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
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
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
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
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见图1-2)、
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
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图1-1 贝聿铭
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
兹克,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
章等。
1990年退休。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
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图1-2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