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及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及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语言基础(9分)1. 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22【解析】选B。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血。

有天无日:①比喻暗无公理;②比喻肆无忌惮;③比喻无稽言行。

与“肆无忌惮”语意重复。

雕梁画栋: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敛声屏气:抑制语声和呼吸。

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

不合语境,句中没有畏惧之意。

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泛指空谈大道理。

含贬义。

2.课时提升作业三【解析】选C。

A项,句式杂糅,删去“的高度关注”或将“吸引”改为“引起”;B项,不合逻辑,删除“不再发生”之中的“不”;D项,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

3.课时提升作业十六【解析】选A。

B项,“家父”用于自称。

C项,“寄奉”谦敬不当。

D项,“贵校”称呼母校不当。

二、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世纪金榜导学号978740844、【解析】选D。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A项,无中生有。

说古体诗“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于文无据。

B项,强加因果。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与“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并无因果关系。

C项,偷换概念。

原文是“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这不等于说古体诗更似绝句律诗。

5、【解析】选C。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C项,曲解原意。

原文在第二段,“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这并不意味着唐人古诗“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

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B项,分析不当。

说“本文引用……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恰当。

原文第三段有“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之句,由此可见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节奏感和韵调感很不一样”,并不是为了说明“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淮北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及分析1、B。

试题分析:本题理解概念含义.B项中“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错误,原文为“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即人们体验到的是审美主体自己的情感。

2、D。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可见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先找出选项所在文章语段,D项,“这种观点不可信”说法错误,属于曲解文意。

从原文“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

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可知,谷鲁斯等人的观点也是可信的。

3.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A项,“此时主体的情感是移植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错,由原文“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可知,主客体融为一体,既使无情的“青山”有情化,又使“我”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4、B。

5、①不满于鲁四老爷的守旧陈腐,②“我”不满于鲁镇压抑黑暗的环境,③“我”碰到祥林嫂,被问及灵魂有无的问题,使我不能“安住”。

④“我”的胆怯逃避心理。

(四项全对得5分)。

6、大红的“壽”字和祥林嫂的死状形成鲜明的对照,“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与鲁四老爷大骂新党、大骂祥林嫂是一个“谬种”形成鲜明对照。

(2分)有力地表现了鲁四老爷的言行不一、虚伪、保守和反动。

(2分)表达了作者对鲁四老爷这一类人的嘲讽批判。

(2分)7、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

A分别是:这/提宾的标志;B分别是:胜利/尽;C 分别是:兵器/军队;D都是动词“吃”。

8、B.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里,西伯利亚小天鹅翩跃而至、群集回翔,候鸟的复归意味着岳阳市生态修复举措行之有效....。

②为全球经济增长推波助澜....,与各国一道让正在滑向悬崖的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深知自身责任重大。

③中国活力的迸发离不开朝气蓬勃....的青年,这已经被过去几年的生动实践证明,如“长征六号”火箭研制团队平均年龄只有27岁。

④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元旦晚会上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登台者竟然是校门口拉二胡的老大爷,其表演赢得莘莘学子....们热烈欢呼。

⑤合肥轨道公司与皖新传媒珠联璧合....,近日在地铁2号线安徽农大站创办全国首家轨道交通共享书店,此举促进了全民阅读活动。

⑥今后文化部将不定期开展全国地方戏剧种普查,刻不容缓....地掌握地方戏剧种情况,实现文化行政部门对地方戏资源的动态管理。

A. ①③⑤B. ②④⑥C. ①②⑥D. ②③④【答案】B【解析】①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

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②感情色彩不当,推波助澜:澜,大波浪。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这里属于贬词褒用;③朝气蓬勃:意思是形容充满了生气和活力的样子。

④语义重复,莘莘学子:莘莘,众多的样子;学子,即学生。

意为众多的学生。

后面不能再加“们”;⑤珠联璧合:意思是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⑥不合语境,刻不容缓:比喻情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

这里与“情势紧迫”无关;故选:B。

该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

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8高一下·泰州开学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 . 摹写雾霭沉湎沧海桑田B . 恣意愁怅碗碟跫音不响C . 座标翱游逍遥促膝谈心D . 仓皇蛰居冬宵不容质疑2. (2分) (2016高一上·石柱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①高一的学生应该多阅读多写作,虽然目前把文章写得短小精悍还有一定困难,但是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②对于这次任务中牺牲的同志,我们唯有长歌当哭。

③这个策略他们应用了一遍又一遍,屡试不爽。

④走进驴友俱乐部,听着众驴友谈景观,说古迹,指点江山,就连我这个最喜闭屋门、捧书卷、足不染尘的“老夫子”也动了出游之心。

⑤刚进人高中,同学们还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作业不够规范,特别是写作文,字迹潦草、文不划线者比比皆是。

A . ①②③B . ①③⑤C . ②③④D . ②④⑤3. (2分)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法国总价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

语段(一)中的画线语句,是从说“布告牌传出坏消息”转换到说“‘我’上学的情形”;语段(二)中的画线语句,是用“最明白,最精确”解释“最美的语言”。

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语段(一)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

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甲】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语段(二)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乙】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A . 【甲】破折号【乙】破折号B . 【甲】逗号【乙】句号C . 【甲】破折号【乙】句号D . 【甲】逗号【乙】破折号4. (2分) (2016高二上·玉溪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 高房价与买房限购使几十万北京上班族选择以河北燕郊作为“睡城”。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濉溪县第二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

高一语文月考答案答案:B 解析:犯了“关系理解不当”的错误,原文是并列关系,有“有的……也有的”的关联词,表示会出现这几种现象,但不一定同时出现;而本项变成了递进关系,表示这几种现象会一起出现,与原文意思不符。

答案:A 解析:说法绝对。

外国的歌剧、话剧并未从中国的传奇、话本、小说的故事中获取丰富的思想精神营养。

答案:D 解析:强加因果,《窦娥冤》等戏曲经典只是例证,并不是戏剧文学要扭结在对历史和时代的责任上的原因。

4.A(爱竹,先是障碍,后是媒介)。

5.①淡泊名利,直而有节。

他爱竹师竹,先教书后做研究,没想过发财也没要过一官半职,活得直而有节。

②清高孤傲,与世无争。

在曲曲巷“他们绝不会与人发生什么矛盾,但也绝不会亲如一家”,邻居求联他不应、求竹他拒绝,这些都反映了他作为知识分子与世无争和清高孤傲的性格。

③勇于自省,与邻为善。

节新篁突发心脏病,因为有邻里帮助而及时入院,住院期间他勇于自省,为自己过往的不当行为而惭愧,并决心主动改善与邻里的关系。

(答对一点2分,答对三点6分。

)6.①与开头节新篁下午出院回家呼应,使小说首尾圆合,结构完整;②含蓄委婉地反映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完成、品格的升华,人物性格前后对比,突出了人物形象;③满口答应了邻居的邀请,说明节新篁已经从心理上完全接受并融入邻里,预示着曲曲巷和谐的人际关系,突出主题。

(一点2分,三点5分,可以从人物形象塑造、主题表现、结构思路等方面思考。

)7. B (试题分析:B“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因果颠倒。

原文是“在我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当下,发展分享经济具有了重要的平台基础”。

)8. AD (试题分析:B项“把美国的分享经济企业与中国的众创平台进行对比”,分析错误。

文本是以美国为例,说明“每年全球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的数量以近5 %的增速发展”;没有与中国的众创平台进行对比。

C项“交易规模小的增长率高,反之亦然”与图表始息不符。

E项“正确性“评价错误,是否正确须由实践来检验。

【最新】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

【最新】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卷及答

高一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大自然中,悦耳动听的鸟鸣声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愉悦。

每一类鸟的鸣声都不尽相同。

乌鸦呱呱叫,山雀的鸣声如嘹亮的哨响,隐夜鸫的叫声则似长笛声般悠扬。

那么在复杂的背景噪声下,如何识别鸟鸣声?是否存在可以识别每一类鸟鸣的应用程序?针对上述问题,英国牛津大学的蒂莫·帕帕多普洛斯和他的同事,提出了一种能够识别各类鸟叫声的鸟鸣识别算法。

一般情况下,自然资源保护论者需要通过定期的徒步旅行或者直升机旅行的方式,对生存在特定区域内的鸟类数目进行统计和总结。

然而,如果通过音频录制鸟鸣,再将音频转化为物种计数,采用此方法代替旅行统计方式,将使得鸟类追踪的研究变得轻而易举,为研究鸟类种群数目是否下降或者鸟类的迁徙模式是否改变等,带来很大便利。

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丹·斯托博士称:“鸟鸣极其复杂,这些最简单的声音通常难以分辨,因为它们听起来如此相似。

”毕竟我们无法听清远处的,特别是在嘈杂环境中的鸟叫声。

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在亚洲和欧洲共收录了15种不同鸟类的鸣叫声,包括新疆歌鸲、大山雀、画眉等。

他们收录的鸟鸣声中混杂了不同的音频环境,如市区公园中较为平缓的背景噪声或者露天市场中密集人群的喧嚣声。

如此多样化的混合声音,用于机器学习算法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后的机器来选择包含鸟鸣声的音频段。

尽管鸟鸣声与部分噪声频率相近,影响算法的准确性,但这些学习算法仍能成功地从噪声中区分出鸟鸣声。

目前国内福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对于低信噪比鸟鸣识别的算法是将声音信号转化为图像,对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一串被称作特征值的数字,并用这串数字代替声音进行识别。

高一级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

参考答案1. D 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2. C C项“继承汉魏古诗”文中没有依据。

3. C 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准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

4.A(“妻子在家强势”,原文无依据。

)5.(1)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

”(2)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3)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

(4)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

(5)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每点1分。

)6.(1)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

(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2)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3)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7.D 解析:D项的“出路”为“个人力量驱动”错误。

根据原文所述,还需要一种模式到转换,相应的资本、团队的配合等。

8.BC解析:A项,“比去年全年增长了约五分之一”错误原文是“比去年同期增长20.6%”。

D项,解说图表错误,从图表及图表中的“数据说明”可以看出,变现方式主要不是“IP品牌化”。

应该是电商和直播。

E项,过于绝对,“中国会长期独自享有”分析不当、原文只说“国外是没有的,但是在中国会有”,并没有说“会长期独自享有”。

9.①网红催生了网红经济。

②网红数量的增加直接推动了网红经济的发展③网红经济又推动网红形象不断扩大范围、渗透诸多行业。

(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为止)10、A 【解析】A项,商人。

B项,助词,无实义/代词,她;C项,推崇/尚且,还;D项,适应/旧时指女子出嫁。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扫描版)

参考答案1. D 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B项“因而”,强加因果;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2. C C项“继承汉魏古诗”文中没有依据。

3. C 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准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

4.A(“妻子在家强势”,原文无依据。

)5.(1)愤怒:因老头儿不注意生活小节而吵架后,老头儿的行为让她十分气愤:“离婚,马上离婚。

”(2)伤心和委屈:老头儿的离家让她想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

(3)担心:两小时后,她冷静下来,又开始担心老头儿,于是外出寻找。

(4)感到幸运:想到老头儿的好处,甚至觉得老头儿可爱了。

(5)甜美温暖:回到家,夫妻又开始默契的互相帮助。

(每点1分。

)6.(1)情节方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妻子的担心,出门寻老头儿,又引出下文对“恋爱”“新婚”往事的回忆。

(答“推动情节发展”也可)(2)人物描写方面:“雪下得紧”烘托了妻子内心的烦乱、忐忑不安的心绪。

(3)情感表达方面:下雪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又很好地暗示妻子对丈夫的宽容理解。

7.D 解析:D项的“出路”为“个人力量驱动”错误。

根据原文所述,还需要一种模式到转换,相应的资本、团队的配合等。

8.BC解析:A项,“比去年全年增长了约五分之一”错误原文是“比去年同期增长20.6%”。

D项,解说图表错误,从图表及图表中的“数据说明”可以看出,变现方式主要不是“IP品牌化”。

应该是电商和直播。

E项,过于绝对,“中国会长期独自享有”分析不当、原文只说“国外是没有的,但是在中国会有”,并没有说“会长期独自享有”。

9.①网红催生了网红经济。

②网红数量的增加直接推动了网红经济的发展③网红经济又推动网红形象不断扩大范围、渗透诸多行业。

(答对一点给2分,满分为止)10、A 【解析】A项,商人。

B项,助词,无实义/代词,她;C项,推崇/尚且,还;D项,适应/旧时指女子出嫁。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1分)1. (2分) (2019高二上·厦门期中) 下列选项中对加下划线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景翳翳以将入景物聊乘化以归尽顺随B .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小步快走穷且益坚困厄C . 而御六气之辩区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比得上D .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怜惜门衰祚薄福分2. (2分) (2020高一上·伊春期末) 下列句子划线词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宁溘死以流亡兮(突然)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占)B . 哀吾生之须臾(片刻)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比喻高尚德行)C . 多谢后世人(感谢)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兴致)D . 烛之武退秦师(击退)世之奇伟、瑰怪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要遥远之地)3. (2分) (2019高二上·宝坻月考) 与例句加下划线字的词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彼且奚适也A .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B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C .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D . 若属皆且为所虏4. (2分) (2015高一上·扬州期中) 下列各组中,加横线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A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C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侣鱼虾而友麋鹿D . 惑而不从师/萦青缭白5. (2分) (2015高一上·镇江期中)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有相同的一项是()A .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B . 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徘徊于斗牛之间C .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但当涉猎,见往事耳D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小学而大遗6. (2分)与例句中加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或取诸怀抱。

A . 亮身率诸军攻祁山。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1. (6分) (2017高三上·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亘古不变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质朴无华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石上书”,不是书本,不以传播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威仪、凭证的象征和表达。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所以,现存最早的文字刻石“石鼓文”,具有强烈的金属铭文的痕迹。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一些基本特点,包括书写方式、表达内容,以及实际功用和精神赋予,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唯一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

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摩崖书写要随形就势,点画未必仔细,刻工也无法精到,强调结体开张、舒展,气势恢宏、博大。

好的摩崖,像是大自然中的画題或是钤印。

自然因为有了人的痕迹而更具有意义,人也因为与自然的互动而确立自己的价值。

碑对仪式与权力的传递最为充分,遍及中华大地的各个角落。

按照中国人“石即山”的观点,碑是被移动到建筑周围或者特别场合的摩崖。

从一开始,立碑就是中国人确定身份的主要方式,为个人立碑,强调他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影响力;政府立碑,则确立法律法规的震慑作用,以及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权威判断。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J)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J)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高一(下)期中语文试卷(J)副标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自吴京自导自演的《战狼2》7月27日上映以来,首都电影院出现了座无虚席....的大爆场面,还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形。

②对存在的金融风险点,我们一定要胸中有数,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害切监测,准确预判,有效防范,亡羊补牢....。

③《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指导意见》提出,要根据本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是指导,逐步形成匝联体组织模式④移风易你要循循善诱,农村要在先进文化的感染下,在耳熟能详....中改变不合时宣的旧习俗、在润物无声中植入民淳俗厚的新风尚。

⑤广大信访干部多年来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当好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细带,兢兢业业....,扎实工作,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

⑤厦门是一个现代而精致的城市,厦门珠宝专卖店的许多柜台里,各种各样的名贵珍宝俯拾皆是....。

A. ①②④B. ①⑤⑥C. ②④⑥D. ②③⑤【答案】C【解析】①座无虚席:指没有空着的座位,一般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参加的人很多。

使用正确。

②亡羊补牢: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

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使用不合语境,语境中强调防范金融风险,应该使用“未雨绸缪”(指天还没有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

此喻事先做好准备)。

③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订适宜的办法。

使用正确。

④耳熟能详:指人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句中指“农村”,成语使用的对象范围都不恰当。

应该使用“潜移默化”(指人们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来、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⑤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勒勤恳。

使用正确。

⑥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适用于形容地上容易得到的某一类小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错别字等。

句中指“名贵珍宝”,对象用错,应该使用“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既可用于物(指大的事物,如建筑物等),还可用于人。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怔怔(zhèng)慰藉(jí)伛偻(lǚ)骸骨(hái)B . 矩形(jū)吮吸(shǔn)桎梏(gù)趿拉(tā)C . 坍圮(pǐ)笨拙(zhuō)笑靥(yè)咋舌(zé)D . 谂知(shěn)篡夺(chuàn)恪守(kè)浸渍(zì)2.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搏斗默契消耗兴高彩烈B . 撕打繁殖竞争自我娱乐C . 天赋销融潜力捉摸不透D . 调剂轻盈信赖引人注目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当重大自然灾害降临时,人们的善举如过江之鲫,许多人慷慨捐钱捐物,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B . 生活的意义其实是很广泛的,我们不能因为某一目标没有达成就意兴阑珊,认为生活失去了色彩、价值和意义。

C . 很多人因为怕惹上麻烦,抱着明哲保身的态度,不肯挺身作证,协助警方破案,这往往助长了犯罪分子的气焰。

D . 在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讲诚信、重承诺不仅是一种倡导,更应该成为人人身体力行的准则。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B . 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 . “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 . 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

淮南二中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A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A项考核文章的开头的作用,B项考核艺术手法,C项考核人物形象,D项考核文章的结尾,其中A项,“直接告诉读者孩子是來看护窝棚的”错,应该是暗示小说的内容,喑示孩子是來看护窝棚的。

)2•①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孩子形象,通过窝棚四周阴森恐怖的坏境描写,烘托出孩子的勇敢。

(或:借月光的描写来烘托孩子的坚定、勇敢。

)②借助"野猪〃这一物象来衬托孩子形象, 通过描写野猪的野蛮凶悍,从侧面表现孩子的勇敢。

③借助“孩子的父母〃来表现“孩子〃形象,通过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赞扬,从侧面表现出孩子的勇敢。

(任意答11!两点即可,一点2分,两点5分)3•小说的主人公是“孩子〃(2分)。

①从情节上看,小说主要讲述了孩子战胜恐惧心理,独自打跑野猪的故事。

②从结构上看,小说以孩子独自战胜野猪为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了孩子而对野猪时不易降服、不肯认输的硬骨头精神。

③从人物上看,孩子是小说中作者着墨较多的人物,小说写孩子的父母始终不帮助孩子打跑野猪,只在孩子背后支持鼓励, 是为了衬托孩子,突出孩子的勇敢顽强。

④从主旨上看,孩子不依靠父母,靠自己的力量打跑野猪,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歌颂孩子独立面对因难时勇敢顽强、不轻易服输的精神。

(一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小说的主人公是“孩子的父母〃。

①小说的题目是《身后的眼睛》,在文中指的就是孩子的父母的眼睛。

从情节上看,在孩子与野猪的搏斗过程中,父母虽担心孩子,但没有直接开枪去帮助孩子打跑野猪,而是在背后用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孩子的行为。

②从结构上看,小说以孩子的父母在背后用眼睛支持鼓励孩子为暗线贯穿全文,孩子之所以表现得如此英勇无畏,都是因为有背后牵系的那"身后的眼睛〃。

③从人物上看,小说虽以较多的笔墨写孩子,但孩子之所以敢于独自打跑野猪,就在于身后总有父母支持与鼓励,写孩子就是为了衬托出孩子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

安徽省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淮北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余地,可以择善而从。

B . 叙利亚局势持续紧张,美欧的态度日趋强硬,外界认为其对叙利亚的政权颠覆势在必行,只是准备工作尚未完成,故引而不发。

C . CBA全明星赛于2月18日拉开战幕,人们为了一睹马布里、布鲁克斯等明星的风采,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当天的广州因这一赛事十室九空。

D . 2012年春晚的舞台设计,的确可圈可点,丰富的民族元素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为全国人民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B .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打破高考户籍限制,从2014年起,凡在山东省高中阶段有完整学习经历的无山东户籍的考生均可在山东省就地报名参加高考。

C . 互联网应建设成“护联网”,一方面由爱孩子的父母联合起来删除不健康的网页,另一方面要培养孩子正确使用、识别、传播网络信息的能力。

D . 篮球评论员杨毅老师说:“中国男篮不是谁带的问题,而是谁带都不行的问题。

”这话只说对了前半句,至于后半句,我不敢随便苟同。

3. (2分)(2020·江苏模拟) 下列各项中的诗句,引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能和智慧不是自然的恩赐,而是勤奋的结晶,勤奋为你打造稳固的基石,助你跨过困难的鸿沟,带你走进成功的殿堂。

B .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有些人目光短浅,双眼紧紧盯着自身那么一点私利,须臾不敢离开,竟将身外之物当着终生追求的目标,难免有些可怜。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考试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C(原文为“······在专家学者看来比较肤浅,甚至不合理、有问题”)2.(3分)A(B.原文为“快速获取最新信息、轻松解读深度信息”。

C. “监测环境、监督政府、传承文化、维护社会秩序等”不是媒体的职能。

D. “不再购买和接触该媒体”,是受众对该媒体“经济处罚”的具体表现。

)3.(3分)D(A.受众“改变”的是自己的生活现状而不是环境。

B. 不是对人生道路进行重新选择。

C. 原文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往往造成受众生存环境的深刻改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3分)B(“使他变得不再撒谎了”错误,文章是说“罗比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怎么撒谎了”。

)5.(5分(1)含义:①谎言之境是指由谎言中的人物组成的世界,即文中的地洞里的世界。

②谎言之境是指撒谎的境界,即撒善意的谎言和恶意的谎言。

(2)作用: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罗比因为有了地洞里的经历,才有了后来的改变。

②丰富了人物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知错能改的、善良的罗比。

③丰富了文章的主旨,标题“谎言之境”表明了这篇小说是对谎言境界的评述,不是简单的否定与肯定。

(含义2分,答对1点1分;作用3分,答对1点1分,2点给3分。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6分)①交代出装有义肢的伊戈尔是别人谎言中的主角,那个说谎的人比罗比还要恶毒。

②对比,突出罗比的本性还不是很坏。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伊戈尔给了罗比一些硬币,罗比才能离开地洞。

(每点2分,共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3分)B (A.“‘人机对战’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使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对立起来”错,原文是“人为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

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一下册

安徽省淮北十二中、濉溪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一下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对老夫妻吵不止一次,但妻子在家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B.小说选择老夫老妻为对象,选择“吵架”这一生活小事为冲突点,正是要歌颂真挚感情的伟大,可贵。
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
一看这雪景,地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顿挫,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宫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者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蒙古虚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翠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子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无五军,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灵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

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 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 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 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 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 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 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 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 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清王士肚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 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 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答案】1. D 2. C 3. C【解析】视频1.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

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C项“更似绝句律诗”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

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比如本题,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可以到原文中相应位置寻找选项的内容,选项A项“逐渐走向衰微”无中生有。

B项“因而”,强加因果,由文中内容可知,“格律限制并不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皆是古体诗的特点,前后没有因果关系等。

2. 试题分析:这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C项原文是说“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据此可知选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那就要求考生应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认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

比如本题A项,在文中第三段“进入21世纪了,西方文化潜在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人一味地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最后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C项说“继承汉魏古诗”在文中没有依据。

3.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就要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

比如选项C,“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不正确,引用的诗论部分,有的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唐代的古诗有偏见,如引用清朝王士禛的“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睹焉”就是为了说明王士禛对唐代古诗有偏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夫老妻冯骥才他俩又吵架了。

可是今天的架打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儿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块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

老婆儿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

老婆儿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

老婆儿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

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

老婆儿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子打落地上。

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

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

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老婆儿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

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候得了肠结核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

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打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

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

可是……老头儿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

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仍没回来。

外边正下大雪,老头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雪正下得紧。

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活鲜鲜的生气了。

一看这雪景,地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

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

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蚀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

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