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方法之我见
翻译理论与翻译评价之我见
No. 2 TME I EDUCAT ON I Feb
翻 译 理论 与翻 译 评 价 之 我 见
王 艳
摘要 : 翻译理论 的 目的是给翻译过程提 出具有诠释力的解释或理论依 据。然而 , 实际中翻译理论 的着眼 点与 方法论与翻译评价的 目的并不完全一致 因此对于援 引翻译理 论的方式与原则 , 有必要加 以梳理并提 出以翻译评价为 目的的 实施方法与原则 , 更好 的理解
中 , 为它们的统率和指南 。翻泽理论在 翻泽中所发挥 的作用 , 作
是 阐 明翻 译 活 动 的本 质 ; 是 提 供 具 有 可 操 作 性 的 翻 译 原 则 , 二 分 析 翻译 中 的 问题 以 及 评价 泽文 的 质 量 。
一
至今依然根深蒂 固。此外二十世纪 的英 国翻译理论 , 响力最大 影 的要属 1 1 年出版的《 6 1 圣经钦 定本》 。当时的译论也多倾 向于 以 原 文为尊 的看法 。正如 Dy e 所 称 : 译者是 原作者 的奴仆 , rdn “ 他
只能竭力追 求与原作 内容 、 风格 的等 同。这样 的翻译评价观 点 , 在 很 长 一 段 时 间 都 占有 屹 立不 摇 的 地 位 , 为 中 评 价 翻译 时 的 成 核心标准 。严复倡议 的“ 信达雅 ” 之说 , 可看 出“ 仍 以原文为尊” 的
翻 译 评 价 观 的 令 面 影 响 。 甚 至 邻 近 的 日本 、 国 , 于 翻 译 的 看 韩 对 法 也 深 受 这 种 “ 文 膜 拜 论 ” 影 响 , 论 在 学 界 、 界 , 一 观 点 原 的 无 译 这
以 N w ak以及 V n l为f 表 。 em r eui 语言学译论 与功 能译 沦适用于评价 有高质量需求 的翻译文 奉 l 。 为 , 学译 论 偏 重 于经 典 与 名著 的翻 译 , 价 的项 目之 中 , 文 评 对 于 文 本 1 容 以 及 埘原 作 者 , 人 J 占据 较 为重 要 的 比重 。文 学 译 论 和文化泽论可跳 出原文 文本 的语言或篇章结构 , 适用于指导更重
做好外贸英语翻译之我见
做好外贸英语翻译之我见准确理解原文内容是做好英语翻译的基础。
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包括语境、语气、习惯用语等方面。
只有对原文有了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做出准确地翻译。
有时候,一些生僻词汇或者特定行业术语可能会让我们感到困惑,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更多的调研和学习,确保自己对原文的理解是准确的。
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工具,比如线上词典、翻译软件等,辅助自己进行翻译,提高翻译的准确度和效率。
注重翻译的流畅性和自然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英语翻译时,要尽量避免直译和生硬的语言。
一个成功的翻译应该是自然流畅的,与目标语言的习惯表达方式相契合。
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翻译时,考虑到目标受众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和词汇。
也需要注意句子结构和语法的规范,避免出现拗口和变扭的语言表达。
注重上下文的连贯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翻译时,要注重上下文的连贯性,不能脱离原文内容进行翻译。
有时候,一些短语或者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需要根据上下文来进行灵活处理,确保翻译的连贯性和通顺性。
还需要注重对文化差异的考量,避免出现文化不符合的情况。
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也是一名优秀外贸英语翻译人员的必备素质。
在翻译过程中,往往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可能会影响到最终的理解,比如标点符号的使用、大小写的规范等。
这些细节看似不起眼,但是却十分重要,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专注和细心,确保翻译的精准度和完整度。
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好外贸英语翻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经验。
可以阅读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和资料,提高自己对英语表达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多参加一些外贸交流活动,与行业内的专家和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还可以经常练习翻译,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够做好外贸英语翻译,为国际贸易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做好外贸英语翻译是一项需要细心和专注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专业素养。
英语翻译对比阅读之我见
a t e s a l n e t e pa r n o r a d p r e c r s h s a d d h i i c u t n s a k d
h a e r t s s i h s a i e u l c o e h s c l e t d p o e t n t e I l m c R p b i v r p y i a c n a tb t e n t e e e . o t c e w e h s x s
h ia ds h i i e 5 s w s e o t d o e 是 K s a d r n a c r s n i e t r i o r K e r n i h, w o s n h r 0 , a r p r e t b i s L n s Ia i nA t e s a d D r c o s n C u t
荣贵 老师说 ,对 比阅读翻译是 学 习翻译 的一 个捷 径 ,通过对 比翻译 可以萌 “ 曲径通 幽”之 文思。
关键词 :英语 ;翻译;对 比阅读
中图分类号:H 1. 3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50( 01 0一1 90 874 21 ) 3O7—2 0
,
首 先在这 个题 目里 “ a d L n ”这 个词用 得非常 的生动 ,他
r t r i g o a d o a e h c a g s O o d y e u n n t Y z t f c t e h r e . n M n a . M s e a e p u , r p e e t t v o u r m e d r o h n T lb o r e r s n a i e fS p e eL a e A a o l h h me e i a d o g n z d r t s t y t l a K a n i n Y z , r a i e a p o e t o
文言文翻译教学之我见
文言文翻译教学之我见对中学生来说如何学好文言文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也让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都感到头疼,可以说教师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到头来收获不大。
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在于方法和技巧。
所以我认为要搞好文言文翻译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加强学生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如“论语”、“诗经”等,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视野。
“多背”是指凡是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不折不扣的背诵,最好能一字不落的把它默写下来,连标点符号也不要弄错!你千万别以为这只是“死记硬背”,倘若你能坚持到底,那么,在潜移默化当中,你就自然掌握了古人的用语习惯和遣词造句的方法,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自然而然的培养起来了。
“多练”是提高文言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不仅要认真完成课后训练,而且要多做相关的字词句的分类训练,以拓展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样可以为下文翻译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应用好的翻译步骤和技巧,使学生逐步独立好的翻译步骤和技巧是人们经过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它对文言文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不但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也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它主要包括:(一)讲文言句式中的多余虚词删去。
在文言文中凡是不能或不便落实的词语,删除它们又不影响语意的,都在删除之列。
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助词的某种用法。
表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
如:a“宋何罪之有?”;b“句读之不知”;c“蚓无爪牙之利”;d“带长铗之陆离兮”。
(1)“之”字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结构助词。
如:a“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即患秦兵之来”。
还有凑足音节的或置于表时间的词后,表示时间的助词。
如:a“怅恨久之”;b“顷之,烟炎张天”。
(2)语首发语词。
中英文诗歌互译之我见
中英文诗歌互译之我见诗歌是一种以语言艺术的形式表达情感、思想和意象的文学作品。
它可以通过押韵、音调和节奏等手法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不同的语言中,诗歌的表达方式和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下面,我将从中英文诗歌相互翻译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中英文诗歌在表达方式上存在一定差异。
中文诗歌注重凝练、深含意境,注重意境。
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而英文诗歌则注重音乐性和语言的美感。
例如莎士比亚的诗歌《十四行诗》中“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通过优美的韵律和形象的语言,向读者传递了深情和赞美之情。
中英文诗歌在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等方面也有所差异。
中文诗歌注重对词语的深度和多层次的运用,常采用比喻、拟人和夸张等修辞手法。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恐秋节近,天涯过此中”,通过对花将谢和人将散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对离别的担忧和不舍。
而英文诗歌则更注重对押韵和音调的追求,常使用比喻、拟人和排比等手法。
例如约翰·克莱尔的《I Am》中“a spirit in an earthly mould; / Embued with saddest hues of sky”, 通过押韵和形象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中英文诗歌的翻译也是一项艺术。
诗歌的翻译需要保持原作的美感和表达手法,同时又要考虑目标语言的特点和读者的理解。
在翻译中,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地方。
还需要注意词汇的选择和句子的结构,以使翻译更加贴近原作的风格和意境。
由于中英文诗歌的差异,译者还需要在保持原作意义的基础上,对语言和文化差异做出适度的调整。
日本文学翻译之我见
日本文学作品翻译之我见说到文学翻译,不管是资深的翻译家,亦或者资深老练的文学家,都经常说,文学翻译是翻译中最有技术含量的一项。
不同国家有着其不同的文化,而不同文化蕴涵的历史和风俗对于文学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在这一点上,没有深厚对于文学作品本国文化的认识的情况下,在翻译上就容易出现不搭边的误译或者大量的不必要的加译。
这些,都会导致读者的阅读出现问题。
中国有影响力的日本文学翻译家很多,比如有鲁迅、周作人、钱稻孙、丰子恺、刘振赢、叶渭渠等先生。
他们都为此探索付出了巨大努力,为后辈树立了楷模。
看他们的翻译,很难说有什么倾向性。
即便就二者孰优孰劣进行争论,也不外乎是为了更好地“达意”和“传神”而已。
那么,如何达到:“传神”和“达意”呢?当然,文学作品翻译要做的是第一就是“达意”。
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要有太多的枝节的删减或者增加。
我们举个例子:風太はみかんの房についた白い筋を、面倒そうに一つ一つとっている。
直译是“风太将橘子上的白筋,显得很费事似的一丝一丝揪下来”。
这个就不符合汉语的习惯了。
汉语不会说:“显得很费事似的一丝一丝揪下来”。
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反译”手法。
翻译成:“风太将橘子上的白筋,一丝一丝地揪下来,也不嫌麻烦”。
一来加强语气,二来更符合汉语习惯。
这样就显得好多了。
完全达到“达意”这样的需求。
也不会造成读者的困扰。
那如何完成“传神”呢?这个显然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方可。
举个例子来说:仙人みたいに見えなくもない苦労の味がある容貌なのに。
这句话直接翻译可以翻译为:“不乏仙人般历尽艰辛的相貌”。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翻译后的文字显得非常的干枯无味道。
所以我们将它进行修改一下,改为:“别看他长着一副仙风道骨般饱经风霜的相貌。
”这样译成四字成语,不但言简意赅,而且加强了讥讽的效果。
而“仙风道骨”对于道教发源地中国来说,是民众耳熟能详的形象。
这样,就可以达到“传神”的效果。
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诗歌翻译之我见:以《竹雨》为例
在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语 言学理论 中, 有语言
和言 语 的区分 。他 认 为语 言是一 个 民族 约定俗 成
的言 说规 则 的总 和 , 言语 是个 人对语 言 的运 用 , 而
象 的空间 。诗歌 语 言 的这 个 特点 无疑 加大 了译 诗
者的工作难度 , 促使他们表现 出更多 的谨慎和耐 心 , 对提 高译 诗 的质量 也是 大有 裨 益 的 。 这
也有来 自现实 世 界 的成 分 , 它 们 和作 者 已经 发 但 生 了“ 对象 化 ” 的关 系 , 含 了作 者 的 独 特 感 受 、 包
得到 了充 分 的体 现 。这 些 特点在 很 大程 度上 加大 了诗 歌 翻译 的难度 。( ) 歌 的语 言 具有 模 糊 多 1诗 义性 。文 学语 言 的多 义 性 , 中外 文论 中都 有 论 在 及 。二 十世纪 英 国著 名 诗人 、 学批 评 家 燕 卜 文 荪 把朦 胧看 作诗 歌 的基本 要 素之 一 。其诗 文均 非 常 晦涩 , 说甚 至 连 其 本 国学者 都 难 以读 懂 。诗 歌 据 语 言是 蕴涵 丰富 的 , 般不 会浅 白直露 , 一 这决 定 了 诗歌 的模 糊 性 。诗 歌 还 有其 特 殊 的诗 法 , 往 采 往 用象 征 、 比喻 、 象 、 意 意象 叠 加 和 大 幅度 跳 跃 等表 现手 法 和技 巧 , 给人 以“ 有 尽 而 意无 穷 ” 审美 言 的 感受 。诗歌语 言 的模 糊多 义性 为译 诗者 对原 诗 的
独特 理解 和独 特 表 达方 式 , 成 了 一 个 对人 们 来 构 说熟悉 而 又 陌生 的 世 界 , 个 世 界 不 具有 确 定 的 这 对象 性和 现实 性 。文学 文本 的语 言是 表 现性 的 或
“普通话”译为“Mandarin”之我见
世界汉语教学第23卷2009年第1期“普通话”译为“Mandarin”之我见鲁健骥北京语言大学一国内一些语言学或语言教学杂志上有些论文的内容提要中将“中文”“汉语”“普通话”译为“Mandarin”者时有所见。
而在我国出版的书籍和官方文件中用“Mandarin”翻译“中文”“汉语”“普通话”的,却还不多见。
最近各发现一例。
一是一本中国人口出版社出版的书名为M andarin Phrasebook书(这里的“Mandarin”是“汉语”的意思)。
另一例是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年第1版),其中标准1.2是“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听力理解能力”,其“基本能力”第1条是:“能听懂在各种场合下的普通话或带有方音的普通话”(p.5,原文无黑体,下同),这一条的英文文本是“Be able t o understand s peeches and daily conversati on in standard M andar i n or slightly2 accented M andar i n in a variety of situati ons”(该书英文文本p.5);标准1.3是“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其“基本能力”第1条是:“能用较为纯正的普通话以正常语速进行口头交际”,这一条的英文文本是“Be able t o co mmunicate orally at nor mal s peed with standard M andar i n or slightly2accented M andar i n”。
这里“普通话”也被译为“Mandarin”。
这种情况是一个信号:“Mandarin”在我国正式出版物甚至官方文件中的使用,大有蔓延的趋势,但笔者认为这样翻译并不准确,因此感到有必要对此作一番讨论。
二“汉语”或“中文”“普通话”这几个术语到底应该如何翻译,虽未见很多理论上的阐述,但在翻译实践上却有不同的译法。
从心所欲_不逾矩——英汉翻译之我见
从心所欲,不逾矩——英汉翻译之我见英汉翻译是建立在两种语言的对比研究之上的。
从句法层面讲,英语是形和句式hypotactic syntax, 而中文是一意和句式paratactic syntax。
这点往往被译者忽略,结果使用欧化的长句,名词前面有很长的定语,句子像野草滋蔓无度。
董乐山先生翻译的《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三联出版社)就是这样的典型。
他的译文准确,但很累人。
越是强调形似,往往越是不能译出原文的内在逻辑关系。
下面一句话的中译文紧扣原文,却没能使原文语义显豁。
作者用Lowland trees 与pine做对比,从而突出后者。
译文中须要强调的是原文中的条件句。
Lowland trees may lean to this side and that, though it is but a meadow breeze that bends them ; or a bank of cowslips from which their trunks lean aslope. But let storm and avalanche do their worst, and let the pine find only a ledge of vertical precipice to cling to, it will nevertheless grow straight.低地上的树木会东倒西歪,虽说使它们弓腰弯背的,不过是草地上吹过的一阵阵微风;或者,它们的躯干歪倒到一边,不过是由于一排野樱桃的影响。
可是,尽管风暴和雪崩恣意摧残,松树所能依附的只是峭壁上一块凸出的岩石,它依然长得笔挺。
改译:即使草地上吹过的一阵阵微风,低地上的树木就会弓腰弯背,东倒西歪;即使不过是由于一排野樱桃的影响,它们的躯干歪倒到一边。
但是任凭风暴和雪崩恣意摧残,哪怕松树所能依附的只是峭壁上一块凸出的岩石,它依然长得笔挺英语的长句完全可以译成中文意和的流水句,同样也不失其逻辑性,如许国璋先生译的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
韦利唐诗翻译之我见——以英译白诗《买花》为例
te Fo rMak t。这里有一个人称代词确 定的问题 。对 h l r e” we 于西方 学者来说 , 翻译 中国古诗文 的难处之 一 , 就是诗 句主
语 的省 略 , 这句里 ,共道 牡丹时 ” 在 “ 的主语是谁 ?韦利说是
者犹 如置身姹 紫嫣 红的百 花园 中 , 眼花缭乱 , 喜连连 。在 惊 众 多的诗人 当 中 , 白居易便是 杰 出的代表之 一 。他 的灼百朵红 , 戋戋五束 索。 上 张幄幕庇 , 旁织笆篱护。水洒复泥封 , 移来 色如故 。
家家习为俗 , 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 , 来买花 处。 偶
一
首, 与原诗 实有异 曲同工之 妙 。但 其时态 的考究 , 当不 如笔
者 见 到 的 另 一 译 本 : e ai l u s no ae pig Th cp a n i l sr , t r t t n
An a g n g n r utn ( d cma e ad wa o sae b sl g 奔忙 ) 。译 者将 其 i 。
迷 不悟 ” 句里的“ 家家 ” “ 、人人”不 可能是泛 指千 家万 户 , , 还应
该 是 那 些 一 年 四 季 只 知 斗 鸡 遛 狗 的 有 闲 阶 层 , 果 这 儿 死 译 如
为 E c o sh l , ah h ue od 将老百姓 也一 网打尽 , 显然将 人数扩 大 化 了, 这儿 的“ 人人” 还应该点透是“ , 他们中的人人 ” 。
第 2 卷第 3 5 期
2 1年 3 02 月
长 春理 工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a f h n c t U iest fS inea dT cn lg ( o il ce cs io o r l C ag hm nv ri o cec n eh oo y S ca in e t n) n o y S Ed i
在翻译理论中生存之我见
放 ”。 学者 们 纷纷 放 开 了手脚 ,从 哲 学、文 化 学、语 言 学、心 理 学、符 号学 、认 知 学 、阐释 学、传播 学、人 类 学等地 方拿 来理论 ,解剖 这 门新 共的 学科 ,跨 学科 成 了时 下的流 行。如 何在 这 些理论 中找到 方 向 ,已成为许 多人 的 当务之 急 。 关 键 词 :翻译 理论 翻译学 跨 学科
中 ,宗教 翻译 都 曾是 主流 。我们 以宗 教 翻译 为 主轴 ,来观 察 以前 翻译 理 论所关 心 的内容 。 在 大 规 模 的宗 教 翻 译 中 ,涌 现 出 了许 多 杰 出的 翻 译 家 。在 《 经 》翻译 中 ,最 早 有 影 响 的应 该 是 斐 洛 ・ 达 欧 斯 ( hl 圣 犹 Pi o Jdes u au ,约2 B 一 0 D),操希 腊语 的犹太人 。他 翻译 《 0 C 5A 圣经 》 主要 的观点 大 致是 : “《 经 》翻译 是神 圣 的 ,译 者单 凭 精通 两 圣 种语 言而无 上 帝 的感 召 ,便 不 能从 事 翻译 。” ( 载喜 ,20 : 谭 0 4 2 这 是斐 洛 的 “ 3) 上帝 感 召论 ” 。属 于直 译 死译 ,翻译 出 来 的译 文质 量 显然 不尽 人 意 ,但在 当时却 被 奉为 瑰 宝和 准则 。在 西方 翻 译史 上 的 第 二大 高潮 中 ,宗教 翻 译 出现 了 哲罗 姆 ( t eo e S.Jrm , 约 37 4 0 4 — 2 )这 样极 其 出色 的翻 译 家和 翻译 理论 家 。 有人 说 ,哲 罗姆 所 采用 的翻译方 法 是古 代 翻译 家 中最 系 统 、最严 谨 的 。他 在 翻译 《 圣经 》时采用 直 译 的策 略 ,但他 不 同意斐 洛 的 “ 帝 感 召 上 历 时 的翻译 和翻 译理 论 翻 译 ,作 为 一项 人 类 活 动 ,虽 比 不上 人 类 的 历史 漫 长 ,但 论 ” ;在翻 译其 他类 型 时 ,推崇 西 塞 罗 ,采 用的是 忠 实 的原 则 , 据 已有 的 文 献考 据 ,也有 了 上千 年 的历 史 。 “ 实上 ,在 整 个人 策略上 往往 二者并 用 ,灵 活 翻译 。 事 类历史上 ,语言 的翻译几乎痛语言本身一样古老。” ( 谭载喜 , 这 一 时期 ,中 国的佛 经 翻译 也 正大 规模 的进行 着 。出现 了安 2 0 :1 04 )。历 史 中的 翻 译 和 翻译 理 论 可 以归 之 为 “ 时 的 翻译 清 、支谶 等 翻译 家 ,但他 们 并无 为 后世 所 知 的翻译 理 论 。我 国 文 历 本 尚存 的第 一篇 翻译 理论 文 章乃 是 支谦 撰 写 的 《 句 经序 》 ,记 法 和 翻 译 理论 ” ,时期 划 分 为 从有 翻译 活动 以来 到 翻译 学 的建 立 。 美言不信 ,信言不美” 为 了 陈 述 的 方 便 ,有 必 要 给 “ 时 的 翻译 和 翻译 理 论 ” 下 个定 载了当时翻译佛经方法的讨论。其中 , “ 历 义 。这 里 , “ 时 的 翻译 和 翻译 理论 ”即 为 翻译学 建 立之 前 的 翻 和 “ 历 因循 本 旨,不加 文饰 ”都 是 直译 的论 调 ,然 “ 闻之调 和 ,畅 译 史 ,包括 历 史 长河 中 的翻译 活 动 、 翻译 成果 和 翻译 理论 。它与 达经 意 ”才是 支 谦 的主 张 ,像西 塞 罗 和哲 罗姆那 样 ,灵活 运 用 直 3 2 35) “ 译 的历 时性 ” 不一 样 。后 者 指 的是 ,翻译 在历 史 发展 中表现 译 与意 译 。后来 ,道安 ( 17— 8 对佛 经 翻译 做了研 究 ,并在 翻 《 诃钵 罗若 波 罗蜜 经抄 》的序 言 中提 出 了著 名 的 “ 摩 五失 本 三不 出来 的可 变性 。 “ 巴别塔 ”的故 事 ,只是宗教 的一厢情愿 。 “ 远古 ,蒙古 易”。它的提出,为后继者指出努力 的方向,提供 了继续研究的 人 、欧 罗 巴人 、尼格 罗 人 ,四海 之 民 ,五 洲之 族 ,天 悬地 隔 ,山 线索。 1世 纪 ,文艺 复兴 中的人 文 主义 思 想和 宗 教改 革 运动 影 响着 6 阻 水 断 ,千 年 各 自为 生 ,万 载不 相往 来 ,这 才 是 ‘ 语不 通 ,嗜 言 翻译 家 ,对 《 经 》翻译 上 有 了新 的见 解 。 马丁 ・ 圣 路德 ( 4 3 18 - 欲 不 同 ’的原 因 。 ” ( 明伦 ,2 0 :1 不 同族 群 的人 操 不 同 曹 0 7 3) 14 5 6)。德 国宗 教改 革 运动 的领 袖 、翻 译家 ,用 地 道 的德 语 翻译 语 言 ,是 人 类 进 化 的必 然 。古 代 的 巴 比伦 王 国 ,首 都 巴 比伦 “ 在 汉 穆 拉 比 国王 ( 约公 元 前 1世 纪 )的统 治 时期是 一个使 用 多 种语 了 《 经 》 ,让文 化 水平 较低 的 人 民大 众也 能读 懂 《 8 圣 圣经 》。他 圣 言 的 城市 。王 国 的许 多 政事 都 不得 不 通 过 大批译 员 的 协助 才 能办 在 翻译 时采 用 意译 ,运用 人 民大 众 的语 言 ,注重 再 现 《 经 》的 “ 神 实 质 ” ,并 系 统 的 提 出 了 翻译 时 应 该 考 虑 的七 条 原 则 : 精 理 。译 员 把 国王 的各 项 法令 、宗 旨翻 译 成各 种文 字 ,然 后 传 达给 “( )可 以改 变 原 文 的 词 序 ; ( )可 以合 理 运 用 语 气 助 词 ; 1 2 城邦 的庶 民。 ” ( 载喜 ,2 0 :1 )然而 ,中西 方 的古 代 翻译 谭 04 3
关于科技藏文翻译之我见
q ‘髫5I。 1 q习 1 ~
‘j
誉
。 司 …·
‘j茂。
茂‘
。 。 1 。 。 日1 …
萄‘习1 ‘J‘ 。 ‘豆 ”
’ ’茸 目1 气 ’ 目 ’旨訇 固’ .{岛妄 ’ ’商 ’《罨 茂‘目 … ”’
。
。
鼍 :j茂 叠=l
”
’ ‘气 If=l f=i1
。 1 ’ 。
… ’冈习1 。 目 。
1 ’ 喜 …
。1 ’
。 茂 ” 司1 ‘ 1食 蓠q ’q 习1羽。
…
芦
1
茂
’ ’ 。司 骜 ‘ ‘ 茂”
1 螽’ ’霉 。
q 羽
’ 目
‘ 羽
f 食 。 1 司…
司1 ‘j宜 习1 1 ’ ‘
¨
习1 1 若 。 ’ 茂
。 司q。 ”
司 ’ ‘ 磊 闰
司
5j…
司
蓟 日
’ <。 习1 习1 ‘
。
击
1
日 ‘ ‘ 。 ‘ <’曹 ‘ “
54
罄。鼋 。 习1鞠 萄q’ 它 茂 1 习1 ‘ 羽 q1
2008.2
目 。习1 1。q1
1 u
^
诅 ’ ‘
司
茂 。 。
q q 。 一 若
。 ‘萄
’ 。q(al习1 …
q ‘ 目 ‘ 赉‘q 茂 ‘ 。耷倡 l 1
亏
”
1
茂‘ 专‘ 毒 5j 击 “ ‘ 习1 ’ 司…
1 1 1歹 窝若日1 毒 。
’1 冈”
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之我见
学 理 现 代 衾案 术・ 论
科技英语翻译技巧之我见
李 伟 ( 京工 程 高等 职业 学校 江苏 南京 2 1 3 南 1 1 5) 摘 要 :本 文从 科 技 英 语 的特 点 出发 ,列举 了科 技 英 语 翻 译 中 常见 的难 点 ,并 针 对 各 个难 点 给 出 了相 应 的解 决策 略 , 旨在 实 践基 础 上加强理论研究 ,以便更好地从事翻译工作。 关 键 词 :科 技 英 语 翻 译 技 巧
一
、
了句 子 ,在 翻译 的 时 候基 本 可 以顺 着 句 子 走 就 可 以 ,可 以译 为 : 试 食 前 后 血 压 、心率 、血 、尿 、 大便 常 规 及 肝 肾功 能 各项 检测 指 标 均 在 正 常 范 围 ,提示 该 片 剂 对 受 试 者健 康 无 明显 损 害 ,具 有 辅 助降血糖作 用。
科 技 英 语 的 特 点 科 技 英 语 泛 指 一 切 论 及 或 谈 及 科 学 或 技 术 的书 面 语 和 口头 语 ,其特 征 是 :语 言 规 范 、文 体 质朴 、语 气 正式 、陈 述 客 观 ,逻 辑 性 、专 业 性 较 强 。 与非 科 技英 语 文 体 相 比 ,具有 词 义 多 、长 句 多 、被动 句 多 、词性 转 换 多 、非 谓语 动 词 多 等 特点 ,这些 特 点 都 是 由科 技 文 献 的 内容 所 决定 的 。
组 ,每 组 5 O例 。
3 、对 专业 名 词 的 处 理
t h el s bet a dh a s t c i o eigbodgu oe otehat o ujcs hf n a s i a e nl r s sn w n lo lcs.
专有名词翻译之我见
i d a f u d t n c n e tae , i d n t c si cu i g h so y me i o n a i o c n rt shd e r k , l d n it r o a n a d c l r l eisW i e e a o p d d v l p n fi c e n ut a l . t t r fr i e eo me to r - u r c hh a n
H i nj n , hn el g ag C ia o i
西方有哲人说 :人类认识史就是一 串命名活动。” “ 漫长
的历史过去 , 给后人 留下了成套 的专有名词 。在专有名称 的
对等 , 又不完全失去中国的民族特征 。常见的译法主要 有 : () 1音译法 。音译 主要 以汉 语拼音为依据 , 把汉语 中表 示特有事物的名称拼写 出来 。从英语 读者的角度看 ,这 是 “ 异化 ” 。如 : 福娃 F w , u a粽子 znz, ogi 饺子 j oi i z。 a () 2 直译法 。凡直译能为英语读者所理解 、 接受 时 , 所 可 将 中国特有事务名称直译为英语 , 从英语读者 角度看 , 这是 “ 归化 ” 。如 : 毛笔字 C iee rs- ri , h s uh win 宋体字 Sn p n b tg o gye t
单 的介 绍
Soe g 。( ) 名( t A e 3人 n 或组织机构名 ) +文物古迹名 , : 如 成吉 思汗 陵 G n h hnMasl m在实际翻译过程 中, e giK a uo u s e 具体译 法 的选择 主要取决 于原来名 称的整体意义 ,即其形式与 内
容 。常见 的译法主要有 : . A译音法 : 天安 门 Ta ’ m n 三星 in a e , n
翻译标准之我见
翻译标准之我见翻译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交流等活动中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默默无闻之中推动着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进步。
尤其在如今这样一个国际化的社会,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但由于语言之间的差异,沟通也是一个较大的阻碍,所以这就需要专业的翻译人士从中加以帮助。
另外,翻译标准作为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进行翻译实践和翻译批评的依据。
对翻译标准问题的探讨也是翻译专业以及外国语学院所有师生一直探索和讨论的热点话题。
通过查阅资料,我了解了一些关于翻译标准的知识。
1898年,近代第一位系统介绍西方学术的启蒙思想家严复根据自己的翻译实践,参照古代翻译佛经的经验,集汉唐以来议论之大成,在翻译《天演论》时,在其例言中首次提出了“三字论”:“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①虽然后人对于严复的三字论异议较多,但是不管我们怎样翻译,总要遵循一定的标准。
“‘信、达、雅’作为翻译的标准已历经一个世纪的检验,表现出它的生命力。
‘信、达’是翻译的基本要求,而‘雅’则表现出一种对翻译的完美追求。
翻译决不是奴性的活动,它只有在表现出原作的风貌和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时,才具有生命。
”②在当代,对翻译标准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如学者范守义、穆雷等追求精确性,陈忠华等探索翻译标准的模糊概念,辜正坤和罗选民提出标准的多元化。
③在国外,早在1792年,英国著名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在他的著作《论翻译的原则》中,提出了翻译的三项基本原则:译作应保全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译文应和原作同样流畅。
为了创造理想的翻译作品,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批评者必须有明确的尺度对译者进行衡量。
所以,为了便于译者和翻译批评者把握,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平台,有必要对各种各样的翻译标准有个系统化的整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灵活机变。
《贤愚经》翻译技巧之我见--从《长者无耳目舌品》、《金天品》谈起
《贤愚经》翻译技巧之我见--从《长者无耳目舌品》、《金天
品》谈起
拉旦尖措
【期刊名称】《青海民族大学学报:藏文版》
【年(卷),期】2005(000)002
【总页数】10页(P57-66)
【作者】拉旦尖措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无品与有品——品当代中国画抽象画风 [J], 王瑞芹
2.天丁、金好年防治一品红烟粉虱药效试验 [J], 孟飞;房明华;陈瑞;周航
3.几何名师金品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探索\r——纪念金品先生逝世40周年 [J], 杨元韡
4.《贤愚经》第一章第一品研究 [J], 张双福
5.艺术与奢侈品的界限与融合——从奢侈品展览谈起 [J], 祝新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方法之我见
引言: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强,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层次上,各国的交流机会也日渐增多。
由于各国的语言结构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翻译这一话题。
翻译是各国交流的桥梁,各国间要有比较好的沟通,翻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正文:提到翻译的方法有很多种而人们所普遍知道的就是直译法和异译法,除此之外还有异化法和归化法等。
而我认为翻译归根结底是对词语和句子的翻译,把作者的意思忠实通顺的传达给读者,而不能子虚乌有的加一些东西进去,导致翻译的文章和原文意思有相悖之处。
在词语方面:首先大多数的英语词语是多个意思的,翻译时必须根据上下文、语境和词语的搭配进行选择。
例 acknowledge这个单词有多个意思“承认、对…打招呼、告知(信件、礼物等)已收到”但在LiuXiang is widely acknowledged as one of the best players in the world.这句话中只能取“承认”可翻译为“刘翔普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员之一。
其次,英语中有许多要转换词性的词语,转换词性是翻译中非常普遍的,它可使晦涩难懂的句子更通达。
从实践来看,英语的词性转换有一定的规律,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英语比较喜欢用名词和介词,而汉语则更喜欢用动词多一些。
例:Father passed his hand over his face.“爸爸用手摸了摸脸。
”这句话中有一个介词,但在翻译成汉语的时候没有译成介词,而是转换成了动词。
再者,在一篇文章中指原文由某种含义但未用词汇表达出来,译文中就需要将这些补充进来,这样译文才能更加通顺。
如英语中数次和名词间没有量词a house, a dog我们翻译成“一座房子,一条狗”这样加上量词更符合汉语的习惯。
在句子方面:有时英语的句子会很长,如复杂句、长句和从句等。
但是既然是一个句子就会有主干,有一些主要的成分:主谓宾主系表。
If you go to a social occasion in another country ,remember that social rules can be different.这句话中包含一个条件状语从句If...country和一个宾语从句
that...different,两个从句都有各自的主语和谓语。
前面提到不同词类间可以相互转化,句子在翻译的时候句子中一些成分也可以转化。
句子的转换主要是有译文里的动词和名词的搭配关系改变了它们在原文里的语法关系。
正因为做了一些转化,译文才更流畅。
在一些被动语句中,还原句子的主语“人们、我们等”,会使句子听起来更加完整。
如The USA is reputed to be a classless society.(人们都说)美国是个无产阶级社会。
结论:语言的翻译是一种交流的方式,在人们不断的交流和实际应用中,我们相信翻译的方法会逐渐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