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论文

人民币国际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这是不争的事实。

按照市场汇率计算,中国经济总体规模已经是世界第四,是美国经济的1/6,日本经济的1/2到2/3。

如果按照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计算,中国则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金融货币体系跟中国的经济规模相比极不相称,其中一个特别需要解决但还没有得到广泛关注的就是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政府明显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含义介绍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

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背景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在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美元被认为是价值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国债被认为是全球流动性最强的无风险资产。

然而,这次危机严重损害了美元与美国国债的声誉。

美国政府多轮的财政刺激方案也导致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快速上升,引发了市场对美国国债信用风险的担忧。

在此背景下,继续积累外汇储备意味着风险不断上升。

但短期内通过结构性调整改变国际收支双顺差又非常困难。

因此,通过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与投资中的使用,作为中国政府进行风险管理的权宜之计。

另外,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是中国政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内因。

随着自身经济实力的崛起,中国政府有将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内在动力。

◆人民币国际化原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在中国周边国家和港澳地区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

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稳定的政治格局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2012~2013学年第 1学期)论文题目:关于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研究院系:管理学院学生姓名:翟羽佳学号:031413206授课教师:完成时间:2013年12月28日目录I 论文主体部分一、摘要 (2)二、WTO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反倾销政策 (4)三、国外反倾销对我国出口影响 (4)四、中国屡遭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原因剖析 (4)五、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案例数据 (5)六、欧美对华反倾销措施的贸易效应 (6)七、对华反倾销贸易的偏转形式 (7)II论文数据采集部分III论文引用部分IV结语I 论文主体部分一、摘要时代的年轮进入2013年,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至今,十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

入世之初的放荒,憧憬和期盼似乎就在眼前,经济和社会的变化却已不经意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WTO规则是一种国际规范,加入WTO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成员必须在贸易领域遵循市场经济规则。

WTO是倡导自由贸易的,但并不绝对排斥贸易保护。

自由贸易的原则规定了若干例外,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便是在民族产业受到损害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

反倾销由于具有形式合法,易于实施,能够有效地排斥国外产品进口且不易招致报复等特点,被许多国家视为保护本国民族产业最佳方法。

目前我国逐渐融入全球市场,如何保护我国的民族产业,并使之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参与竞争,对我国能否抓住机遇发展本国经济非常关键。

尽管我国已有反倾销调理,但上述方法与反倾销条例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现有的规则简单,配套法规不完善,这对我国保护我国的民族产业是不利的。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反倾销法律并大力普及倾销和反倾销的知识。

另外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于防止外国对我国滥用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十分重要。

当前许多国家仍把我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在市场经济下,指控一个与政府没有任何关系的企业存在倾销行为,必须有充分的的证据。

而在非市场经济下,只要援引第三国同类产品的国内价格比较,就可确定该产品存在倾销与否了。

世界经济学概论 论文

世界经济学概论 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浅论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后者对WTO的影响本学期学习了世界经济概论这一课程,通过上课时焦成焕老师的详细讲解,对世界经济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增加了自己对世界经济深入研究其发展及其规律的兴趣。

在参考了诸多文献资料并且结合焦老师的上课内容后,对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后者对WTO的影响有一些看法与总结。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经济不断地在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寻求资源配臵,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各地区的之间的经济关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也在深化,既有矛盾也有统一,本文试着分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界定,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大部分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活动,生产要素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由流动、合理配臵与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表现。

或者更准确地概括为指参加多边谈判或磋商的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团体,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有关经济贸易协议并按照共同制定的协商原则,实行整体运行的世界性经济贸易组织或者经济体系。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推动世界经济总体增长,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臵资源,促进国际投资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方面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如果处理不当,会为经济全球化付出代价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动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

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区域市场,降低了在全球范围内配臵资源的搜寻成本。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金融危机后外国投资变化及原因分析1111652梁志远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波及了全球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危机也从金融领域蔓延到实体经济。

在外商投资出现了多年来的首次下降的情况下,我国及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促进了外商投资在较短时间恢复了增长势头,但危机后外商投资的方式有所改变,投资的产业、地区、规模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这一变化趋势,积极诱导外资流向我国经济建设最需要的地方,避免可能的风险。

关键词语:金融危机、外商投资、方式改变、应对策略一、外商投资的变化金融危机时,许多跨国企业改变了原定在中国投资的计划,大量资金回流到本国。

但是金融危机一有所缓解,为了自己公司的需要,又重新开始关注在华的投资市场。

由于危机带来的种种影响,国内以及国际投资环境都发生了变化,外商依据这种环境适时对投资的方式进行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投资的行业、地区、形式三方。

首先是危机后,外商投资行业的改变。

如下三图是2008年、2009年、2010年的外资直接投资项目个数和实际使用资金金额。

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七个重点行业在这三年中的变化趋势。

由三年的图可以得出,在2008年危机到来之后,中国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的实体经济行业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尽管在2010后反弹回升,但增加速度已经大大减小。

有的行业甚至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如采矿业在2009年下降了33%,在2010年依旧下降17个百分点。

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虚拟经济行业,如上图所示的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金融危机来临之后,不但没有出现大幅度回落甚至部分行业出现新一轮的增速。

例如金融业在2009年增速达到了100%,2010年依旧保持在63.46%的高水平。

服务业领域使用外资的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一万零五百三十七家,同比下降9.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三百一十五点七亿美元,增长了42.6%,占同期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和实际利用外资的金额比重分别为50.7%和42.5%。

中国世界经济论文1800字_中国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国世界经济论文1800字_中国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中国世界经济论文1800字_中国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中国世界经济论文1800字(一):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与中国出口贸易战略研究论文摘要:2008年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打击,加上欧债危机的煽风点火,导致全球经济处于持续低迷状态。

在之后的十年中,世界经济逐渐向东亚地区集中,投融资过程也逐渐表现出对中国的依赖性。

中国在世界经济中逐渐占据了主动权,表现出极强的地位和作用,拥有了话语权。

本文对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和中国出口贸易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中国出口贸易;研究一、新的世界格局下中国出口贸易研究(一)产业总量分析本文对2008年至2018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分布数据进行了分析,如表1所示。

通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可以得出中国在美国、日本、韩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的出口贸易情况。

通过横向分析,中国对美国的出口贸易数量占据明显优势,远超同时期对韩国和日本的贸易。

由此可见,中国与美国的合作正在加深,两国的经济发展是一种互相依存的情况,中美两大国的合作将会对未来世界经济的格局和走势产生深刻影响。

由纵向分析来看,经过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国对外出口贸易并没有受到影响,而且还在以逐年上升的趋势向前发展,并且开始向新兴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模式转变。

(二)贸易结构分析本文对2018年中国在主要贸易出口国家的十种产品的贸易价值进行对比,探讨在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如表2所示。

通过横向对比可以得出,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产品为矿石、玻璃、有色金属、家用电器、精密儀器以及玩具,并且这几类出口产品的贸易总额在美国长期处于居高不下的地位,高于东亚地区国家。

而东亚地区国家在其他出口产品的出口贸易总额上却高于美国。

但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向美国出口贸易产品的总价值量高于日本、韩国、印度等东亚国家。

日本的出口贸易产品集中在食品上,韩国多为石油和煤炭,印度多为化学用品以及各种机械产品,中国的出口贸易大多集中在以上国家。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2013-2014学年第1学期题目:由日本动漫引发的经济学思考学生姓名:苗奕学号:20121330078院部:经济管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2班任课教师:何正全二O一三年十二月十七日由日本动漫引发的经济学思考摘要:如今日本动漫享誉全球,动漫产业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第三大产业。

如此惊人的成就,让人忍不住寻找日本动漫成功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和道理。

日本动漫产业巨大的成功背后隐藏的经验,值得我们重视、学习和思考。

关键词:日本;动漫;产业;经济在这个全球化日趋深入的时代,提起动漫,没有人会不想起日本的。

这个素有“动漫王国”之称的岛屿小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制作和输出国。

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在欧洲这个比例则高达八成以上。

而在日本国内,动漫产业在GDP 所占的比重已超过百分之十几,凭借相当可观的数据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日本动漫发展历程不到百年,却获得如此惊人成就,不得不让人叹服。

而在叹服这些成就和欣赏动漫作品的同时,如果能从中学习到获得这些成就的经济学经验,必定对我国的动漫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大有裨益,有很积极的借鉴意义。

所谓“动漫产业”,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

狭义的动漫产业是指生产、营销和传输动漫内容为主的企业组织以其在市场上相互关系的集合。

广义的动漫产业除狭义的动漫产业的内容外,还包括与其相关的研发、制作、销售、物流、播出和运营及服务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及其相关的市场。

日本动漫产业概况和现状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日本动漫产业概况和日本动漫现状。

日本动漫业是囊括杂志、图书、录像等多领域的综合产业,并涉及玩具、电子游戏、文具、食品、服装、广告、服务等领域。

近十年来,日本动漫产业平均每年的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日元,已经成为日本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

实际上,加上动漫衍生品的销售收入,广义的动漫产业在日本GDP中的比例平均在6%以上。

2005年整个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例甚至超过了16%,超过了汽车工业。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论文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4-2015第二学期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考查论文金融全球化与我国金融战略姓名:耿朋哲学号:541312160507院系:国际教育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13级5班金融全球化与我国金融战略摘要:在人类进入新千年之际,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席卷世界,形成引人注目的经济景观和潮流。

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

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经济大国,金融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

此时,我们该如何进行金融体制的塑造,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并将金融风险控制到最小,是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金融全球化金融风险战略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金融全球化越来越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正确应对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对于保持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重新研究金融全球化的含义,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应对金融全球化的风险。

1 金融全球化的定义金融全球化,是一个总括概念,指跨境资金流动造成的日益增多的全球联系。

其具体的定义众说纷纭,难以统一。

概括来说金融全球化是一个世界各国金融制度、金融市场不断一体化,使得金融资产能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最终能让金融主体通过各种金融工具在全球范围内有效利用金融资源,表现为金融市场一体化、区域货币一体化、金融规则一体化、金融衍生工具全球化、发展金融业全球整合扩展,从而达到金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一种不断广化和深化的金融活动,是一种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关联的一个客观历史过程和趋势,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部分。

2 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生的二元效应金融全球化在对各国经济和金融的影响中,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

在这里我们着重分析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双重影响。

对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全球化的正效应体现为:第一,金融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

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发展比较落后,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矛盾。

关于世界经济论文8500字_关于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关于世界经济论文8500字_关于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关于世界经济论文8500字_关于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关于世界经济论文8500字(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从融入走向融合研究摘要: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这给中国经济从融入世界经济走向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带来重大机遇。

2035年前中国外部发展环境有望总体保持和平稳定,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变,世界经济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继续崛起,构建利益共享的全球价值链成为人类共同需求,“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世界加速互联互通。

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面临的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国际关系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大国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博弈更趋复杂,全球经济治理体系面临新危机。

同时,中国的综合国力持续提升,市场规模日益壮大,综合优势显著增强,将为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也面临经济发展新动能不足、世界级企业和品牌缺乏、能源瓶颈制约加剧和金融系统性风险加大等突出问题。

关键词:中国经济世界经济融合全球化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济发展完成了融入世界经济的伟大转变。

未来,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将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推动中国经济从融入世界经济走向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新阶段。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对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而言,既充满机遇,也存在挑战。

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推动变局发展,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是我们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题中之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

2035年前,中国发展依然存在许多有利条件,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成长壮大,有条件、有能力实现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道路上,将面临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困难和问题,有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挑战及风险,有些将是前所未有且相当严峻的,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世界经济概论题目:低碳经济与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姓名:杨帆学号:20117624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四班指导老师:尹华北2013年 12月 15日摘要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各国都把气候问题和经济发展愈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于是低碳经济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

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有关。

不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资源支撑不足,环境容纳不足,社会承受不起,经济发展难以为继。

所以只有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与此同时,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暖,备受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进一步加强节能低碳工作,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迫切需要,是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所以如何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引资战略、加强低碳技术创新以及建立碳交易市场等成为世界可持续发展待解之题。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1.低碳经济的内容及特征1.1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主要包括低碳服务、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生产三方面内容。

低碳服务包括碳抵消与碳足迹的商品与服务、企业碳管理服务、绿色金融服务、CDM 咨询服务等。

其中CDM 也就是清洁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互合作的一种机制,它的核心是允许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转让与获得项目级的减排量抵销额。

1.2、低碳经济的特征低碳消费是一种共生型消费方式,它以低碳为导向,平衡生态消费、精神消费和物质消费,使人类消费行为更具科学化及合理化,比如进行低碳装修,即使用低碳节能电器,减少塑料袋等“便利消费”。

低碳生产有三方面内容:首先,在使用能源的过程中,利用科技水平使高碳使用率进一步提高,最终使低碳排放降低;其次,开发并使用海洋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实现低碳生产;最后,使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能够帮助实现低碳,同时还应使第二产业对高碳能源的消耗减少。

世界经济概论 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  论文

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中国经济的转型与发展作者:雷林单位:经融二班摘要:我国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但随着近年来人口红利的消失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加剧,我国制造业成本增加;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终结了中国过去依赖出口的制造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和依赖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同时我国经济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

在外需不振、生产成本上升的压力下,以及产能过剩、结构失衡等现实倒逼机制下,中国经济急需为未来发展寻找新的突破口.中国经济面临着向创新型产业、创意经济转变发展的巨大转型关键词:经济转型、产业创新、创意产业、经济政策一、存在的问题我国现有产业能源消耗巨大且能效水平较低.目前,我国单位GDP能耗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工业污染问题十分严重。

就业和事业问题日益突出.自2008年全球经融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型产业造成严重冲击,企业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

我国经济为投资驱动型,过度依赖外部市场,是的经济发展显得后劲不足。

目前我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主要出于加工制造的低端环节,我国产业发展一直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产能过剩从钢铁、建材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等新兴产业,部分行产能利用率不到75%.且在近十年来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我国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呈现了不断加剧的局面。

房价不断上涨,房地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房地产泡沫令人担忧。

二、论点为改变我国目前经济产业单一、制造产业低端化的现状,应加快我国经济向创新型产业的转变。

新阶段的改革,其核心目标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主要是实现两个转变:从制造向创新转型,从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型。

三、问题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量引进外资,并大力发展工业和制造业.但由于我国前期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各方面技术水平落后,导致现在工业比重过大,我国经济发展过渡依赖投资驱动,使得经济发展显得后劲不足。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世界经济概论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学习《世界经济概论》这门课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学习,我对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这篇学习心得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首先,通过《世界经济概论》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世界经济是一个复杂而紧密相连的系统。

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相互依赖,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国际经济网络。

通过学习贸易、资本流动、劳动力流动等相关内容,我了解到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世界经济的产业链分工让每个国家都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然而,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比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经济衰退的传染效应等,这些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才能应对。

其次,学习《世界经济概论》使我进一步了解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演变过程。

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角度出发,课程介绍了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的重塑以及东亚经济崛起的过程。

我深刻认识到,全球经济的格局不断变化,各国经济的崛起和垮台不仅仅与国内经济政策有关,还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

课程还涉及到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和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新兴市场的重要性和潜力。

再次,学习《世界经济概论》让我对全球经济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通过学习全球贫富差距、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我意识到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是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全球经济的不平等分配使得一些国家和地区陷入贫困,造成社会不稳定。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全球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通过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的合作和努力,不能仅仅依赖单一国家的努力。

最后,学习《世界经济概论》让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大学生,我应该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同时加强英语和其他外语的学习,以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论文

世界经济概论期末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国际分工地位学院:商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号:姓名:时间:摘要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经济都面临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了综合国力,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尤其是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使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次不断提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存在和运行的基础,对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学说就是国际分工理论。

国际分工的动力不再仅限于自然要素的禀赋差异,而是包括技术条件、制度背景、甚至是一国的综合国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分工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国际分工理论也相应的发生了长足进步。

中国以自身的劳动力和市场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位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促进中国的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对中国国际分工地位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分工理论;国际分工格局;经济全球化;战略选择目录一、引言 (4)二、对主要国际分工理论评述 (4)三、当代国际分工的新特点——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国际分工 (4)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格局 (5)五、中国在当前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分析 (6)六、我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低的原因 (7)七、提升我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对策 (8)八、结语 (9)参考文献: (10)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增强了综合国力,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强手如林的国际贸易合作的战略思想何在?在国际分工格局中,中国是否处于不可改变的劣势地位?这些问题是涉及到我国经济建设的根本问题。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也是世界各国之间生产的专业化分工。

论文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论文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现状

论文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现状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现状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从过去的传统经济模式到如今的数字化、智能化经济,世界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不断的演进。

回顾历史,工业革命的兴起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大规模的工厂生产使得商品的产量大幅增加,成本降低,从而推动了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这一时期,欧洲和北美地区成为了世界经济的核心,其制造业和贸易体系逐渐成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了电力、内燃机等重大技术创新,进一步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钢铁、石油、汽车等产业蓬勃发展,交通运输和通信手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和投资不断增长。

进入 20 世纪,世界经济经历了多次重大的冲击和变革。

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也在战后推动了重建和复苏。

同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稳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世界经济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日本和德国等国家在废墟上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经济大国。

新兴经济体也开始崭露头角,逐渐在全球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1 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领了世界经济的新变革。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交流和商业活动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电子商务、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应运而生。

全球价值链的形成使得生产过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和协作,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然而,世界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自由贸易体系构成了威胁,贸易摩擦不断升级,影响了全球贸易的稳定增长。

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在金融领域,金融危机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暴露出金融监管体系的漏洞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经济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论文学科:世界经济概论论文题目:北欧神话及其对我国的启示学院: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学号:1309080407姓名:王昭程北欧神话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王昭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水利134班1309080407摘要:北欧各国因其建立的“北欧模式”而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的典范,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它们在福利国家制度建设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矛盾和问题。

本文对北欧福利国家的危机,对90年代以来北欧各国福利国家的改革进行了分析,这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北欧;福利国家;改革;启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其中北欧各国(主要指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的福利国家制度堪称典范。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北欧的福利国家制度也出现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陷入了福利国家的危机。

90年代以来,北欧各国对其原有的福利国家制度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逐步走出了危机。

对北欧福利国家的改革进行分析,借鉴北欧的福利国家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北欧福利国家改革的背景所谓福利国家就是由国家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现代意义上的北欧福利国家则是在二战以后建立起来的。

战后至70年代初是北欧社会福利事业大发展的时期。

此时的北欧经济已度过了复苏阶段,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福利国家的完善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这一时期北欧各国在原有的福利制度的基础上,在内容上不断进行充实和扩展,形成了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体制的福利模式。

该模式以普遍主义和社会平等观念为价值核心,具有高税收和高再分配效应等制度特征。

北欧福利国家制度在战后至70年代对于缓解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北欧各国也因此被称为“福利国家的橱窗”和“西方世界的社会试验室”。

70年代中期以来,在石油危机的打击下,北欧各国相继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陷入了“滞胀”(高通胀、高失业、低经济增长)的困境。

浅谈世界经济论文2300字_浅谈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浅谈世界经济论文2300字_浅谈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浅谈世界经济论文2300字_浅谈世界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浅谈世界经济论文2300字(一):浅谈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论文摘要: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越多也就意味着劳动力越多,所以中国能从经济落后的第三世界,奋起直追,变为GDP世界第一。

中国的经济越强大,对世界的经济影响也就越大,形成了一种“伴生”关系。

而中国对于世界的经济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关键词:经济;影响;世界经济一、引言随着中国加入WTO组织,中国与世界之间的经济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中国企业或者政府投资的身影,中国不仅仅像以前只能接受的外来投资,被动的与资本国家接触,现在中国不再是只是“引进来”,也有很多的“走出去”。

从只能输出廉价劳动力,变为现在能够输出高新技术,收取技术专利收益。

中国的经济总量越来越来,对于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虽然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实际上经济总量却是世界第一。

中国对于世界的经济影响也不是仅仅发展国家,更多的是世界经济重要的组成的一部分。

二、对国外的经济影响在21世纪,世界上的经济都已经融为一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所产生的GDP目前也是相比2003年非典时候的第二名,成为了世界第一GDP 经济综合体。

世界经济与中国紧密相关,二者相互依存,相互需求。

对于中国对于国外的影响有以下几点:(一)对生产供应的影响以前的时候中国整体科技技术水平还不能支撑跨国高新企业在中国建厂,20 20年则不一样了,国内科技技术飞速发展与10年相比2020年在中国有许多跨国国际企业在中国开设的工厂,例如苹果、特斯拉等,他们产品的主要的供给生产力都是来自于我们中国国内,因为中国的劳动力相对比较低廉,企业为了节省成本,所以又能力的企业都在中国办公厂,将所需工人技术含量低的基础产品配件生产线放在了中国。

而正是正因为这一点,如果缺少这些大量的低价劳动力,那么跨国企业的可工作劳动力大大减少,那么就影响了国外企业产品的正常生产,这对于大型跨国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没有中国那么大的生产基地,就难以有足以供给整个世界市场的产品,缺少足够的生产力,就无法占有巨大的世界市场。

世界经济论文 肖哲明

世界经济论文 肖哲明

安徽大学世界经济概论结业论文题目:浅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及其方向学生姓名:肖哲明学号:I01114353院(系):经济学院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入学时间:2011年9月导师姓名:闵树琴职称/学位:教授导师所在单位: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完成时间:2013年12月浅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及其方向摘要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不断融入世界的努力,已经在全球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中央政府政策的引导,人民币国际化正在有序地逐步推进。

本文试图结合中国国情,透过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现实基础,分析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问题,形成一个清晰地发展思路,进而得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分析与战略选择。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具体思路;措施On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and th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AbstractWith the Chinese renminbi and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efforts continue to integrate into the world, has produced a very important global influenc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With the guidanc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policies,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n orderly and gradual mann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bine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reality-base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analyze problems facing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the formation of a clear development ideas, then come 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strategic analysis and strategic choice.Keywords:RMB internationalization; Status; Specific ideas; Measures目录一、(第 1 章)引言(绪论) (5)二、(第 2 章)人民币现状 (5)(一)(第2章第1节)外汇储备 (5)(二)(第2章第2节)汇率 (5)(三)(第2章第3节)人民币结算 (5)三、(第3章)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5)四、(第4章)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 (5)(一)(第4章第1节)我国针对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6)(二)(第4章第2节)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6)1、(第4章第2节第1目)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 (6)2、(第4章第2节第2目)有利于企业规避汇率风险,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6)3、(第4章第2节第3目)降低我国外汇储备的需求,减少因使用外汇引起的财富流失64、(第4章第2节第4目)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6)(三)(第4章第3节)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内生条件与外部条件 (6)1、(第4章第3节第1目)中国经济基础稳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6)2、(第4章第3节第2目)中国对外贸易发达,贸易规模庞大 (7)3、(第4章第3节第3目)其他国家对人民币的信心 (7)4、(第4章第3节第4目)相对完善的金融体系 (8)五、(第5章)人民币国际化的障碍 (9)六、(第 6 章)人民币国际化的具体思路 (9)1、(第6章第1节)从人民币的周边化到区域化 (9)2、(第6章第2节)从人民币的区域化到国际化 (10)七、(第 7 章)人民币国际化可采取的措施 (10)1、(第7章第1节)建立币值稳定的货币制度,完善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 (10)2、(第7章第2节)积极开展双边货币互换,稳步推进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 (10)3、(第7章第3节)建立人民币离岸市场,提高人民币在周边流通的规范化程度 (10)4、(第7章第4节)加强自由贸易区建设与合作,积极推动东亚区域货币合作 (10)八、(第 8 章)结束语 (10)一、引言回首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经济关系及其走势【摘要】建交以来,中日经济关系在平等、互利原则下得到长足发展。

近年来,双方经济关系在贸易、投资和金融领域发生了结构性良性变化。

这些为中日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提供了较高的起点和扎实的基础。

【关键字】双边贸易机遇问题1双边贸易稳步增长,贸易结构向水平分工方向发展。

1.1 1972年中日建交之后,由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地理上仅一海之隔,经济交往条件得天独厚,经贸关系得到快速、稳定发展。

2001年,由于“9·11”事件影响,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放慢,国际贸易条件急剧恶化,日本对全球的贸易出口减少15.7%,进口也减少7.9%,但惟有对华贸易总额比上年增长4%,达到891.96亿美元,与中日建交初期相比已经增长了80倍以上。

日本连续9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2002年上半年,中日贸易额达451亿美元,其中日本对华出口增长11%,进口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中日贸易占日本贸易总量的份额比上年增长1.7%,达到12.8%,中国已多年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日贸易在总额不断上升的同时,表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贸易结构已经开始由“垂直”向“水平”方向发展。

过去,中日贸易长期呈“垂直分工”形态,即中国从日本的进口多为工业制成品,而对日本出口则以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为主。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对日出口的商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服装、机电产品为主的制成品出口明显上升。

2001年中国对日制成品出口比率已经高达84%,为历史最高值,其中机电产品出口保持了持续旺盛增长势头,从1990年的5.1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165.4亿美元,占中国对日出口总额的28.4%,仅次于纺织品的29.1%,居对日出口的第二位,2001年8月以后,纺织品月度统计开始出现下降趋势,而机电产品出口仍然呈上升走势,因此可以预测2002年机电产品将有望成为中国对日出口中所占份额最大的产品。

1.2 对华直接投资在起伏中上升,投资领域向高附加价值产业转变。

整个80年代,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较为缓慢,但是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日本企业对中国市场了解程度的不断加深,日本对华投资开始大幅增长,1995年形成高峰,投资额达44.7亿美元,仅次于美国。

在所有对华直接投资国家中名列第二,中国成为日本对亚洲投资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1996年以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大幅下滑,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爆发,日本对华投资进一步下落。

直到2000年,由于中国加入WTO在即,日本对华投资欲望开始恢复。

2001年在西方主要国家出现经济同步下滑的背景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合同件数仍然多达2003件,比上年增加了24.1%,合同金额为54.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47.3%;实际利用资金也达到43.5亿美元,比上年增加了49%。

日本对华投资尽管起伏较大,但在对华投资国家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截至2001年底,日本向中国投资企业达22370家,累计协议金额约441亿美元,实际利用金额约327亿美元。

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对华直接投资国。

90年代以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特点是投资结构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技术、资本密集型企业延伸,2001年日本对中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急剧上升,达到1590亿日元,比上年增加89.3%,相反对非制造业的直接投资只有209亿日元,同比下降18.4%。

投资领域已由服装、食品等行业向电子、机械、汽车、建材等行业扩展。

近年机电产品所以成为中国对日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产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结构发生变化,对机电等制造业投资比重明显上升,对两国贸易起到了拉动作用。

1.3 中日签署货币互换协议,金融合作迈上新台阶。

过去中日两国的金融合作主要是围绕政府开发援助(ODA)展开的,自1979年12月至今,日本已经向中国提供总额约达2.7万亿日元的日元贷款,1112.8亿日元的无偿援助和1089.5亿日元的技术合作资金。

日本对华援助约占中国接受外国政府贷款总额的50%以上,是对中国提供政府开发援助最多的国家。

尽管近年来日本的ODA政策有些调整,但今后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仍将是未来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亚金融危机以来,中日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逐日增多,除两国央行之间建立了定期对话机制、相互在对方增设金融分支机构外,更重要的是两国在2002年3月签署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实现了中日两国金融领域在亚太地区的高层次合作。

根据上述协议,两国中央银行在必要时可向对方提供总额为3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安排,以协助稳定其金融市场秩序。

日本是继泰国之后与中国第二个缔结这类协议的国家,作为外汇储备位居世界前两名的日本和中国在金融领域的这一合作不仅使两国经济关系走向新层次,也为今后两国在东亚地区的多边合作开辟更加广阔的前景。

中日货币互换协议作为东亚国家货币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加快东亚货币安全网络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 中日合作都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2.1 中国加入WTO将成为中日发展经贸关系的重要动力。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改革将进入同世界经济和贸易体系全面接轨,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

与世界经济接轨就意味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进一步走上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日本多年奉行支持中国改革开放政策期盼的重要目标。

它将为中日两国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

加入WTO将加速降低中国关税总水平。

2002年以来,中国关税总水平已经从15.3%下降到12%,已经下调了5332种进口产品的关税,非关税措施也大为减少。

按中国入世承诺,关税总水平还将进一步下降,无疑将使外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更加容易。

日本是中国连续多年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中国进口国家中日本所占比例最大,一直占20%左右,远远超过欧美国家。

在市场准入条件向好的背景下,作为中国近邻和最大贸易伙伴的日本必将成为中国入世后获利最多的国家。

加入WTO后,中国将按WTO的规则调整外商投资的政策、法规。

目前中国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正在逐步撤除,外商投资的国民待遇问题也在很多方面已经得以实现。

包括日本在内的境外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在日本官方及各家新闻媒体进行的各类海外直接投资调查中,中国均成为日本企业未来海外直接投资的首选国家。

可以预言随着入世后中国在入世各项承诺的陆续兑现,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热将再度升温。

2.2 中国在高新技术等领域的巨大需求潜力将为中日两国深化合作提供可能。

在信息技术领域,美国的新经济泡沫破灭导致世界IT市场进入调整期,但这并不意味着IT革命的终结。

日本虽然在IT领域落后于美国,但仍然在某些方面的技术位居世界前列。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电话市场,而且这一市场需求还在扩大。

中国在IT市场的潜在需求正在化为现实的需求能力。

据预测,到2006年,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第二大电脑市场。

中国对芯片的需求到2010年将会翻四番,为480亿美元。

近年来世界IT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在中国IT市场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如果中日双方在手机上网、光纤通信、网络家电等等方面加强合作,一方面将大大推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进程,同时日本也将在与中国的合作中获得巨大的市场效益。

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其他产品也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

仅以汽车为例,日本的汽车工业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作为支柱产业有过辉煌的历史,但目前作为日本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正在下降。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还刚刚接近汽车时代的门槛。

2001年,中国汽车的销售量超过200万台,增长16%,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2002年1-6月的汽车销售为154.4万辆,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8.9%,预计全年将首次突破年销售300万辆,达到日本市场一半的规模。

中国现在每百个家庭中只有两家拥有汽车,今后3-5年这个数字将翻一番甚至还多。

目前,德国等欧美汽车因早于日本抢先进入中国而成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流产品。

日本正努力迎头赶上。

2002年日本汽车工业巨头先后进入中国。

继2002年7月,日本本田汽车宣布将在广州开发区建立一个出口车生产基地后,日本汽车界的领头羊丰田公司与中国“一汽”签署了战略伙伴协议;日产汽车也立即宣布与东风汽车签署了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于2003年在武汉成立国内规模最大的合资公司,并共同生产日产全系列乘用车和东风的重、中轻型卡车和客车。

到2002年9月为止,日本汽车三巨头均已在中国安营扎寨。

在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正在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未来几年中日两国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将进入大发展时期。

2.3 东亚合作的进展将为中日两国加强经济合作提供平台。

近年来,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一步发展。

欧洲经济一体化水平最高,既有关税同盟又有统一货币,合作区域不断扩大;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正在向中南美扩展,美洲34个国家已正式宣布在2005年1月成立美洲自由贸易协定(FTAA)。

南亚、中东、非洲也均有各自形式不同的地区经贸组织。

这些地区贸易组织对域外国家产品设置障碍,制约了东亚国家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

在此情况下,加速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已经成为亚太国家的共识。

80年代末以来,东亚国家自日本与“东亚四小”、东盟、中国之间相互贸易额已在本国对外贸易总额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尤其是经过东亚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之后,东亚国家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只有把本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融入东亚经济圈的框架内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此情况下,东亚区域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其中"10+3"框架与APEC所涵盖的成员国相比不仅更具加快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紧迫性,也更加具备成功的条件,因而近年"10+3"框架内的合作已经进入到机制化、务实性的新阶段。

此外,地区金融合作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

东亚国家之间有关双边及多边贸易自由化谈判也纷纷列入议事日程。

日本与新加坡、韩国已开始讨论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事宜。

中国与东盟,日本与东盟之间也在加快自由贸易方面取得明显进展。

在东亚地区目前已经形成的地区合作平台中,中日两国如何发挥作用将成为东亚地区提升经济合作的关键。

330年来,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存在的问题1995年以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大幅下滑;90年代末期,日本对华ODA 政策调整,大幅度减少对华援助额;2001年中日之间首次出现较为激烈的贸易摩擦。

这些问题均在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内制约了两国经济关系的健康发展。

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其各自不同的国内背景和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但一个共同原因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与日本经济长期低迷形成强烈反差,导致日本国内某些势力制造的“中国威胁论”有一定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