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总结归纳精选(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总结归纳精选(2):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演义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总结归纳精选(3):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总结归纳精选(4):长篇巨着三国演义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资料;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1.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
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
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2.刘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3.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
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
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
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4.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
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
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奸雄,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
刘备则被塑造成为贤德爱民、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非凡的叙事才能,全景式的战争描写,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浅近的文言,构成了《三国演义》的主要特色。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总结归纳精选(1):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描述了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汉末年,汉室衰弱,黄巾起义,各路英雄乘剿黄之机发展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
连年混战,弱肉强食。
官渡之战,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使曹操暂无力侵犯长江以南,构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
三国是曹操的魏国,孙权的吴国,和刘备的蜀国。
三国演义主要资料。
曹操死后,曹匹称帝。
大将司马昭统一全国,结束了三足鼎立之局面,夺魏为晋,建立晋朝。
总结归纳精选(2):是我国最有成就的历史小说,始于黄巾起义,最后西晋统一,()展现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风云画卷。
作者透过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现实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另外,沿袭了平话“拥刘反曹”的传统,体现了封建时代人民拥明君、反暴君的共同愿望。
总结归纳精选(3):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述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总结归纳精选(4):长篇巨着概括了上百年的历史,描绘了一系列纷繁复杂的事件,塑造了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资料;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简介及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发愤著书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
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
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
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
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三国演义 简介
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和周瑜,草船借箭,
定计火攻,七星坛祭风,智算华容。 周瑜只是诸葛亮的侧面陪衬,蒋干中计、 苦肉计都被诸葛亮识破,此后三气周瑜, 周瑜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料事如神,谋略超人;下知地理,上晓 天文。深谙政治,精通军事,善于外交。
三、六出祁山
空城计;造木牛流马;死诸葛吓走生仲
3.周瑜
4.司马懿
5.曹操
作《 者三 、国 版演 本义 》 的 成 书 过 程 、
第 一 节
一、《三国演义》作者
早期版本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贯中编 次” (一)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 有太原、东原、杭州、庐陵多种说法。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明王圻《稗史汇 编》), 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胡应麟《少室山房 笔丛》)。
第35回水镜曰:“关、张、赵云,
(一)诸葛出山
1、水镜曰:公闻荆襄诸郡小儿谣言乎?其谣 曰:八九年间始欲衰,至十三年无孑遗。 到头天命有所归,泥中蟠龙向天飞”。
毛宗岗评:“泥中龙”、“池中龙”、
“波中龙”,凡写无数“龙”字,总只为 引起“伏龙”一人而已。
毛宗岗:读《三国志》者,必贪看孔明之
四、《三国演义》吸收了传记文学的语 言成就,加以适当通俗化。形成文白 相杂的语言特点。
如关羽出战华雄的一节: 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 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 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 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 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 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
(三)戏曲小说 戏曲: 宋金元院本、杂剧中,有很多三国故事 剧作。像《赤壁鏖兵》、《关大王单 刀赴会》、《刘先主跳檀溪》、《貂 蝉女》等等。这些剧本对三国故事都 有所发展。
三国演义简介
经典推荐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
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
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作者简介: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
杭州人,祖籍太原。
人物简介:
曹操:自幼放任荡不羁,但很有才华,又足智多谋,善于随机应变。
当年,汝南有个善于评论人物的名士,名叫许劭,评论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又尽职鞠躬尽瘁。
刘备:一代枭雄,宽厚仁爱,求贤若渴。
俗话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关公:忠义,智勇双全
事件:1.桃园三结义2. 火烧赤壁3.草船借剑4.孔明借东风5.关公五关斩六将6.诸葛亮智用空城计。
三国演义的简介
三国演义的简介
《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描写了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和人物。
小说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成书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
小说的故事主要围绕着三国时期的三个国家——魏、蜀、吴来展开,讲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故事。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其中最著名的人物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等。
这部小说的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文化、爱情等多个方面,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包括三英战吕布、赤壁之战、五虎上将单骑救主、空城计、草船借箭等。
这些故事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影响深远,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而且它家喻户晓,很受人喜欢。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1330年-1400年),他是明朝末期著名的文学家、官员和历史学家。
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参考了当时已经存在的历史文献和小说,如《三国志》、《世说新语》等,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和创作。
他在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使得小说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罗贯中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市,他的父亲是一名官员,家境优渥。
他年轻时曾经在当地的学校学习,后来考入了明朝的进士,成为了一名官员。
他在官场上担任过多个职务,如江西宣慰使、四川提学副使等,但是他的官场生涯并不十分成功。
他的文学风格独特,比较善于描写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同时也擅长运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欢迎,也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优秀的古典长篇小说之一,作者罗贯中。
小说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
全书共一百二十回,故事起于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止于东吴灭亡,描写了汉末及三国时期的社会斗争和广泛的社会生活。
《草船借箭》就是根据《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内容改写的。
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诸葛亮是被作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来歌颂的,作者对他是崇敬和赞美的,特别对他的智慧,更是着力进行渲染,当然不都符合历史真实。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汉朝末年,宦官弄权。
朝廷日渐衰落,自黄巾之乱以后,曹操最先崛起。
分别平定了袁绍,袁术,吕布,及各路诸侯。
而此时孙坚在大江东岸悄悄的发展起来,并迅速的取得了整个江东的统治权。
当时曹操实力雄厚,远远的高于孙氏集团。
所以发动了著名了“赤壁之战”。
而江东联合刘备在此处共东击溃了曹操的百万大军,曹操兵败逃至北方,刘备乘势夺取了荆州。
之后又夺占了益州及汉中等地。
之后镇守荆州的关羽兵败丢失了荆州,刘备为了给他报仇而对江东孙氏发动了“夷陵之战”。
最后惨败于江东陆逊之手。
刘备不久病故,临终时将太子刘禅托孤于丞相诸葛亮之手。
随后的十几年里,诸葛亮南征北伐,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最后积劳成疾,在第六次讨伐魏国的途中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死后,姜维继承了他的遗志,其后的三十年内,又多次的进行伐魏,结果都未能取得成功。
最后蜀汉被当时的魏国所灭,而魏国则由司马家族篡取了政权,随后又灭掉了东吴,建立了晋朝。
而三国时代也由此得到了终结。
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魏、蜀、吴三个统治集团相互斗争为主要描写内容。
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纳贤的刘备等等,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故事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写起,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止。
重点写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其主要内容和成就是成功地描写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他们为了争权夺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玩弄权术,互相倾轧。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书中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几次大战役,如袁、曹官渡之战,魏、蜀、吴赤壁之战,吴蜀陵彝之战。
每次战役各有特色,很少雷同,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描写战争的成功之作。
在纷繁的事件中,作者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待人仁慈、爱民如子的刘备,有惊人智慧、绝世才能的诸葛亮;又如打着“扶持汉室、拯救黎民”的旗号,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暴虐统治的曹操等。
书中表现“拥刘反曹”的强烈倾向性。
这反映了作者的封建正统思想,认为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而刘备是汉朝宗室的后裔。
现存最早的版本是明嘉靖年间刊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近代最通行的本子是清康熙时王伦、韦宗岗父子修订的《三国志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最完整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有人认为它是我国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该书成书之后,不仅国内流传很广,而且流传到国外,英国不列颠博物院、牛津大学图书馆。
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都有明代的刊本,日本、俄国都有不同版本流传。
它成了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三国演义》的社会影响十分巨大,不仅对政治、军事、思想和文学艺术有着明显的影响,而且在经济领域也表现出不凡的就力,近十几年,世界一些著名企业的厂长经理都读这本书,有的还把它作为厂长经理必读书。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有关三国故事的宋元话本、戏曲和轶事传闻的基础上,依据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以及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所作的注,所进行的艺术加工再创作。
《三国演义》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描述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该作品成书后有嘉靖壬午本等多个版本传于世,到了明末清初,毛宗岗对《三国演义》整顿回目、修正文辞、改换诗文,该版本也成为诸多版本中水平最高、流传最广的版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一部文人长篇小说,明清时期甚至有“第一才子书”之称。
自问世以来,取材于它的各类文艺
作品不胜枚举。
它的巨大影响力,以至于使艺术的真实盖过了历史的真实。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txt人生在世,难敌宿命,沉沦其中。
我不爱风尘,似被前缘误!!我只为我最爱的人流泪“我会学着放弃你,是因为我太爱你”赢了你,我可以放弃整个世界《三国演义》简介一.概说《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
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
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俩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开创了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了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直到现在,在文学界仍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
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
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
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
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思想内容1.“拥刘反曹”,它把蜀汉之争作为全书的主要矛盾。
但我们决不能把“拥刘反曹”的内容简单地归纳为封建正统观念的表现,而应该看到这是封建时代人民拥护“明君”,憎恶“暴君”的愿望的体现。
这从小说中对曹、刘双方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刘备以宽仁待民,曹操以残暴害民;刘备待士以诚心和义气,曹操则玩弄权术和奸诈。
刘备从桃园结义时就抱着“上报国家,下安黎庶”的理想,并深知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所以“远得人心,近得民望”。
他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
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为也。
”他初作安喜县尉,就“与民秋毫无犯,民皆感化”。
在新野时,老百姓又歌颂他:“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他撤退时,十几万百姓跟随他渡江,虽然情势万分紧急,他决不弃民先行。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反映我国汉末至魏晋历史风云的《三国演义》,是章回小说中的开山之祖,也是我国最杰出的历史演义小说,它使中国小说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罗贯中在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的基础上,又运用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结合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写成的。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故事,始于黄巾起义,止于西晋统一。
全书以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魏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
通过这些斗争,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他们对统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三国演义》共120回,其中104回,写的是自桃园结义到诸葛亮死于五丈原之51年间所发生的事件,以后46年只用16回就划划结束了,作品中的人物众多,事件错综复杂,作者紧紧抓住曹刘两个集团的矛盾这一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描写,写得脉络分明。
书中的一些主要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像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曹操的奸诈多疑,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为某一类型人类的代表。
《三国演义》的语言雅俗共赏,简洁明快,富有传记色彩。
它最突出的特色就是历史性很强,学者认为它是“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民间也有“真三国,假封神”的说法。
《三国演义》通过惊心动魄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
它不但在文学史上影响了后世历史小说的创作,而用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社会影响。
它用文学的笔触揭示出军事活动和战争的规律;它成功地塑造了像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一系列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深深刻入人民的意识,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人民的生活榜样。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经典的一部小说,是由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
小说描写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以及各个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
它融合了历史、文学、哲学、道德等多种元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中国东汉末年,弱国动荡的局面下各个豪强并起,展开了一场持续了数十年的战争。
整个三国时期被分为三个阶段:黄巾起义、群雄割据、三国鼎立。
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孙权等人都在小说中出现,并以深厚的情感和浓重的人物性格塑造,让人难以忘怀。
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曲折激烈,充满了斗智斗勇、谋略争雄的情节。
比如,诸葛亮通过七星灯赚了草船借箭、亮山烽火夜放空城计等等,这些计谋让人咋舌。
除此之外,还有刘备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赤壁之战等著名故事,都让《三国演义》成为了一部脍炙人口、被广泛传诵的文化名著。
《三国演义》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它还对世界文学、电影、电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三国演义》以宏大的场面、精彩的情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小说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也成为了人们探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三国演义》分为五部,共84集!
《三国演义》分为五部,共84集!《三国演义》分为五部,共84集!2010-01-06 19:27《三国演义》分为五部,共84集!第⼀部群雄逐⿅1 桃园三结义2 ⼗常侍乱政3 董卓霸京师4 孟德献⼑5 三英战吕布6 连环计7 凤仪亭8 三让徐州9 孙策⽴业 10 辕门射戟11 宛城之战 12 ⽩门楼 1 13 ⽩门楼 2 14 煮酒论英雄 15 袁曹起兵16 关⽻约三事 17 挂印封⾦ 18 千⾥⾛单骑 19 古城相会 20 孙策之死21 官渡之战 1 22 官渡之战 2 23 ⼤破袁绍第⼆部⾚壁鏖战24 跃马檀溪 25 刘备求贤 26 回马荐诸葛 27 三顾茅庐 28 ⽕烧博望坡29 携民渡江 30 ⾆战群儒 31 智激周瑜 32 周瑜空设计 33 群英会34 草船借箭 35 苦⾁计 36 庞统献连环 37 横槊赋诗 38 诸葛祭风39 ⽕烧⾚壁 40 智取南郡 41 ⼒夺四郡 42 美⼈计 43 ⽢露寺44 回荆州 45 三⽓周瑜 46 卧龙吊孝 47 割须弃袍第三部三⾜⿍⽴48 张松献图 49 刘备⼊川 50 凤雏落坡 51 义释严颜 52 夺占西川53 单⼑赴会 54 合肥会战 55 ⽴嗣之争 56 定军⼭ 57 巧取汉中58 ⽔淹七军 59 ⾛麦城 60 曹操之死 61 曹丕篡权 62 兴兵伐吴63 ⽕烧连营 64 安居平五路第四部南征北战65 兵渡泸⽔ 66 绝路问津 67 七擒孟获 68 出师北伐 69 收姜维70 司马复出 71 空城退敌 72 司马取印 73 祁⼭⽃智 74 诸葛妆神75 六出祁⼭ 76 ⽕熄上⽅⾕ 77 秋风五丈原第五部三国归⼀78 诈病赚曹爽 79 吴宫⼲⼽ 80 兵困铁笼⼭ 81 司马昭弑君 82 九伐中原83 偷渡阴平 84 三分归晋。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大概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不以敌我叙述方式对待各方的历史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汇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被称为“三绝” 的分别是:“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历史演义小说大多是虚实相间,主实重虚;古今兼顾,批古判今;一段故事,叙说两朝的情,一个人物,兼具两朝的性。
《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一些的启发,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它不但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三国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反映了许多明朝社会内容。
三国是一个与明朝迥乎不同的时代,它没有青楼与赌场,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奉行儒家文化,宣扬仁、义、道、德、礼、信、忠、贞、孝、廉、善、美、真,是汉文化的再体现。
再对比宋朝、元朝和明朝,它们都有着大量的青楼和赌场,虽然儒家文化是官方文化,但佛教文化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影响力更大。
因为青楼、赌场等异域民风长久发展,从而使民间渐渐奉行的是兼具华夏文化特点和西域文化特点的市井文化。
骄、奢、淫、佚、假、丑、恶、作奸犯科、强取豪夺思想在民间广泛宣扬。
印度社会的浪漫主义作风和佛教文学的浪漫主义文风也在宋朝、元朝和明朝社会有着长久地发展。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国演义内容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三国演义内容三国演义内容篇1:《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一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各地的黄巾军蜂起。
以镇压了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的统一了北方。
曹操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
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拉开帷幕。
不久以后,孙权杀了刘备的义弟关羽,夺了荆州。
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
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了,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诸葛亮征服了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
还是不久以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了蜀、吴两国,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二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很快黄巾军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张角率领大军直犯幽州,太守刘焉为了抵挡黄巾军,出榜招募义兵,这一下就引来了三位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
三人虽然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于是就在张飞家后院的桃园结为兄弟,三人焚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三人从军后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多次大胜黄巾军,却并不被赏识,直至参加了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才被任为平原令。
汉灵帝死,太子刘辩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
满朝文武,对董卓无可奈何。
骑校尉曹操于是借献宝刀为名,入董府前去行刺,未成,逃走,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感其义行,义释曹操,与他一道逃到成皋,投宿曹操的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情节和主旨
(一)基本情节:
全书描述了从东汉灵帝建宁二年(169)起,至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此,其间一百余年的战 争风云、历史波涛和政治旋涡。全书以蜀刘政权 为中心,写出了魏、蜀、吴三国盛衰历史。全书 分四大部分:
1、魏武挥鞭
从黄巾起义(群雄纷争)到曹操平定北方。 (一至三十三回)主写曹。两次机会给了各 路英雄豪杰起事的理由。一次是黄巾起义, 一次是董卓造反。平息之后,各路诸侯相互 拼杀,最后由曹操统一北方。 魏、吴、蜀三家初起(1—2回)。
惯 看 秋 月 风 。 春
白 发 渔 樵 江 上 , 渚
青 山 依 旧 , 几 度 夕 阳 红 。 在
是 非 成 败 转 空 , 头
浪 花 淘 尽 雄 。 英
滚 滚 长 江 东 水 , 逝
一、成书、作者及版本 成书、
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小说中主要的、完美的、
甚至唯一的体裁,它的特点是分回标目、首位 完整、故事连接、段落整齐。
曹军压境
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急于完成统一大业,亲率八十几万 大军兵临吴国,希望尽快地铲除最后一个劲敌。这似乎是 一场没有悬念的战争。不但曹操这样认为,吴国上下一片 哀鸿,哗声一片,形势非常严峻。
三顾茅庐
在没有寸土的情况下,刘备的领导班子才组建完 成,在隆中对策,讨论建国大计:联吴抗曹,三 分天下,徐图天下。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 “联吴抗曹”。
1、嘉靖本 明嘉靖壬午(1522)年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24卷, 240则,每则前有七言一句的标题。 2、吴观明刊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将240则合并为 120回,回目由单句调整为双句。托名李贽评点 3、毛本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删改、评点本,120回, 名为《三国志演义》或《四大奇书第一种》,艺 术上 有较大提高,为后来最流行的版本。
7、元代至治年间(1321-1323)建安虞 氏刊印“平话五种”,其中《全相三国志 平话》是迄今所能见到的关于三国故事的 第一部小说定本。全书以蜀汉为主线,上 图下文,凡八万字,叙事始于桃园结义, 终于三家归晋,基本构成了《三国演义》 的故事框架。但其内容与文字较粗糙。
正是在史志、裴注、说话、戏剧等基础 上,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 通好尚”(明高儒《百川书志》),写 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小说— —《三国演义》。
完成了一次历史循环。 完成了一次历史循环。
(二)《三国演义》主题概括:
《三国演义》以儒家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 同时也糅合了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的愿望,鲜明地 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其中既有对明 君 贤相、清平世界的赞美与渴慕,对昏君贼臣、天 下大乱的痛恨与厌恶,又有由于最终理想幻灭、 道德失落、价值颠倒的惨痛现实所带来的悲怆与 迷惘。
义 绝 关 云 长
毛宗岗《读三国志法》 毛宗岗《 读三国志法》 :“青史对青灯,则极
其儒雅;赤心如赤面,则极其英灵;秉烛达旦, 人传其大节;单刀赴会,世服其神威;独行千里, 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 下邳降曹:曹操赞曰: 财贿不足以动其心, 下邳降曹:曹操赞曰:“财贿不足以动其心,爵 禄不足以移其志” 事主不忘其本, 禄不足以移其志 ” , “ 事主不忘其本 , 乃天下之 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 义士也;来去明白,乃天下之丈夫也”。 华容释曹:后人诗赞: 彻胆长存义, 华容释曹:后人诗赞:“彻胆长存义,终身思报 威风齐如日, 名誉震乾坤” 恩 。 威风齐如日 , 名誉震乾坤 ” ; “ 拚将一死酬 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 知己,致令千秋仰功名”。
智 绝 诸 葛 亮
智。集中华民族智慧于一身,天文地理人文历史、国计民
生、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他的智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 华,是一种融会贯通的大智慧。隆中对策中充满了辩证法和 老子的思想和智慧。对策中的两可两不可和曹操由弱而强、 袁绍由强而亡充满了辩证法。他告诉了刘备什么该为,什么 不该为。聪明是一般的智慧,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聪明者。 具有大智慧的人,一个时代不会很多。这主要指具有战略眼 光的人。大智如“隆中对策”未出茅庐而尽知天下。中智: 赤壁之战,是最能体现孔明智慧的章节。如果说“隆中对策” 只是一种设想,那么赤壁之战则是具体实施。安居平五路, 七擒孟获。小智:借东风,缩地法,祭水,木牛流马,八卦 阵。 诸葛亮的智慧有两个来源,一是丰富的知识储备,二是, 已有知识的融会贯通。这样,当作者把那些子虚乌有的东西 加在他的身上时,显得那样自然可信。
主写曹,以黄巾起义为引子,引出各路英豪。
诸侯伐卓(3—9回)
其一,董卓所为。董卓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火烧洛阳。(何 进引狼入室,招董卓) 其二,联军伐卓。没有结果 其三,巧使连环。 王司徒用连环计,借吕布之手除卓。中国的美女之所以美,因为她们 承担了许多额外的政治任务。西施、王昭君无不如此。
诸侯混战、曹定北方(10—33回)
2、魏晋时期的《华阳国志》(东晋常遽 著)、《世说新语》、《搜神记》、 《语林》(东晋裴启作)等著作,也不 同程度的记载了一些三国人物及其事迹, 都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 素材。
3、三国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代《大业拾遗记》所载隋炀帝与群臣观 看的“水饰”,就有“曹瞒浴谯水”、 “魏文帝兴师”、“刘备跃马渡檀溪”等 三国故事的造型。李商隐《骄儿诗》: “或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三国 故事至晚唐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人物形象 渐趋鲜明。
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 历史演义:
朝代更替等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 事,并以次表明一定的政治理想、道德观念、 美学理想和历史评判。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
1、西晋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以纪传体形式记 述了三国的主要人物及其事迹。陈寿之后130年, 南朝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注引用魏晋人的 著作达210余种,资料详细,多采轶闻,极大的 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
这三家中,曹操抢的了先机,孙坚得到了地利,刘备赢得了名声。 其一,曹操挟持献帝,迁都许昌,破袁术、败袁绍、平定北方。 其二,孙坚死,孙策投奔袁术,借兵下江南统一江东,建立吴国。 其三,刘备是流亡政治家。事曹、投袁绍、奔刘辟、依刘表,四处奔 波。
2、赤壁之战(34—50回)
主要展示魏吴之争。是一场改写历史的重要战争, 也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战争。主写吴。
1、明君贤臣理想 政治上行“仁政”
刘备 ——“仁君”典范:
“仁”为赢得民心手段: 理政新野:“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当阳撤退:携民渡江:“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 兵进西川:“秋毫无犯”,百姓“焚香礼拜”。 “仁”为安身立命准则:宁失军师不强徐庶所难;不顾幼子 唯恐赵云有失;三让徐州而不受,出入荆州而不夺,兵临西 川不忍取。
“拥刘反曹”的思想实质
以行仁义的刘备为正统,以行暴政得曹操为异端;以南方 为正统,以北方为篡位,这是当时的南宋时期以及元代的 民族精神的反映。而且这样一变,就给刘备这一方增加了 很多伦理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悲剧的力量。因为曹操挟 天子而令诸侯,势力最大,如果把他当作正统,就写他的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乱世哲学,东征 西讨,一股霸气而已。写刘备,写诸葛亮,在乱世里行仁 义,刘玄德携民渡江是一个典型,而面对金人的侵略,宋 高宗仓皇逃到了南方,把北方的老百姓抛给了金人,生灵 涂炭,遗民泪尽,哪里有一点“携民渡江”的打算?所以 《三国演义》的尊刘反曹观念里,有很深的民族情绪在里 面。写诸葛亮和刘备,就有一种有心扶汉、无力回天
的危机感。
3、道德悲剧意识
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克服“政治利益”,决定 了蜀汉悲剧的不可避免。 刘备悲剧: “仁”辞荆州而备受困扰;“践义”伐吴而造成 彝陵惨败。 关羽悲剧: “义”释曹操,认敌为友,贻误战机;傲视东吴, 化友为敌,酿成失荆州、走麦城、被擒俘、遭杀戮 悲剧。
诸葛亮悲剧: 诸葛亮悲剧: “才”与“德”矛盾而以“德”为先,使事业受 阻;“生命”与“奉献”、“天命”与“人事”矛 盾而选择后者,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 积劳成疾, “出师未捷身先死”。
忠。两朝元老,一片忠诚。一旦选定明君,终身追
随。白帝城托孤后,竭尽全力辅助幼主,从未生篡 位之心;六出祁山,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最后病逝 沙场,履行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德。又是道德的楷模,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
美德。不居功、不争功、不记恨,任劳任怨。误用 马谡,自贬三级,还能重用马谡儿子;西取成都, 让庞统建功;妻子丑陋,忠于爱情。 孔明的悲剧是命运悲剧,他一生在追求一个永远 不可能实现的梦想,是典型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6、元代杂剧,更以三国故事为重要题材。 《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 谱》、《曲录》等记载的三国题材杂剧约有 六十余种,现存二十余种。如《三英战吕 布》、《连环计》、《千里独行》、《单刀 会》、《博望烧屯》等。当时著名的剧作家 如关汉卿、王实甫、高文秀等都写有三国戏。 元杂剧的三国戏极大地丰富了故事情节和人 物形象,在《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中有极 其重要的作用。
孔明活动。 五路围剿,安居平五路。 七擒孟获是安定后方的举措 六出祁山,是一攻为守的计谋 九伐中原,孔明的学生姜维执行孔明的路线,可 是国界离国都越来越近。 写出了孔明无力回天的困境,多次出征,寸土未 得,最后病死沙场。他的行为对国家的强盛没有起 到作用,完善的只是个人的人格、道德。
105——120回 ——120 4、三国归晋(105——120回)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 三国演义》
1、生平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可 能为东原(今山东东平),生平事迹不详。
2、作品
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据元·钟嗣成《录 鬼簿》)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义》的主要版本 三国演义》
庞统说:“离乱之时,用兵争强,固非一道;若
拘执常理,寸步不可行矣!宜从权变……” 道德仁义,只会到处碰壁。 “君不仁,臣不忠, 则可以霸王矣!”(《韩非子·六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