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砧高中阅读答案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专题训练语言篇
诗歌专题训练-------语言篇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①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④细,漏声长。
[注]①本词为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
②金英:黄色菊花。
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④蛩声:蟋蟀的鸣声。
1.请简要赏析本词在语言表现上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三十八首·其十五陈子昂①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
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②。
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
鸱鸮③悲东国,麋鹿泣姑苏④。
谁见鸱夷子⑤,扁舟去五湖。
【注】①陈子昂的政治生涯,都是在武则天当权时期度过的。
《陈氏别传》记载:“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书奏,辄罢之。
”②明月珠:即夜明珠,比喻封官赐爵。
③鸱鸮:一种恶鸟,一说即猫头鹰,有不祥的预兆。
周公曾被管叔诬陷,后来管叔发动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平定叛乱,作《鸱鸮》以劝讽成王。
④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谋反意,伍被引用伍子胥对吴王说过的话进谏。
“麋鹿游姑苏台”意谓胜地衰败,比喻亡国,后沿用为典。
⑤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于吴王夫差,就中取事,破了吴国。
后见越王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鸱夷子”。
2.简要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乌夜啼陆游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缈轻烟。
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馀天。
弄笔斜行小草,钧帘浅醉闲眠。
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3.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4.胡应麟《诗薮·内编》评价本诗语言“浅而能深、近而能远”,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赠鹭鸶辛弃疾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
2020浙江高考古诗词鉴赏之意象
【注】 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 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月:诗人笔下的月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月有时圆如盘,有时残如钩。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 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晓风残月”这一弯残月,引起了词人太多的离 愁别绪。作者定是在离别之际,陷入沉思,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 解题步骤 •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 将意象还原于语境中,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 2、结合诗歌注释,联系所学,进行知识迁移。 • 3、准确概括意象特征,明确意象内涵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 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 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 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 【答案】 • (2)砧声:砧,古代捣衣用的石头。妇女多在秋季为亲人拆洗缝制衣服,忙
到深夜。(1分)作者明月之夜“往事愁肠”夜阑不寐,听闻沉重的捣衣之 声,与细微的蛩鸣声、迢递的滴漏声,(1分)组成一个哀怨、凄凉、婉转 的交响乐曲,(1分)表现出对逝去丈夫的无比怀念,悲苦甚之。(1分) 【语言表达一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秋夕诗(含解析)
诗歌专题训练------秋夕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夕陆游羁魂虚仗些词招,病骨那禁积毁消。
乱叶打窗寒有信,昏灯照幔梦无聊。
栈边老骥心空在,爨下残桐尾半焦【注】。
百感忽生推枕起,碧霄银汉正迢迢。
【注】《后汉书》:“吴人有烧桐以爨者,(蔡)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爨:烧火煮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虚”“那”两个词突出了诗人深沉的感喟和忧愤。
B.“乱叶”句运用拟人的修辞,写乱叶敲打着窗子,给诗人送来了寒冷的消息。
C.本诗中的“老骥”同曹操的“老骥伏枥”虽是同一意象,但二人创作的心境不同。
D.诗人以“爨下”的“残桐”自比,表达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2.请从内容和技巧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尾联。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地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3.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渭上”,点明了地点;“秋夕”点明具体的时令和时间;“闲望”是悠闲远眺的意思,暗示了诗歌闲适的情感基调。
B.首联写景、叙事,“满”字突出了秋意的浓烈,“渭水边”是诗人选取的登临之地,为下文详细具体描写秦川秋色作了铺垫。
C.颈联中的“明月”二字,照应了诗题中的“秋夕”。
“没远烟”写出了小船慢慢消失在缥缈的水烟之中,含有一个时间、空间的变化过程。
D.该诗通过对渭上秋夕幽美景色的描绘,借助太公垂钓的典故,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又不愿老死江湖,渴望得到重用的情感。
4.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第1部分 专题2 第2节
第一部分专题二第二节诗歌的语言(每题6分,满分:96分时间:90分钟)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本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时。
词中的“凉”字用得妙,为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面上指中秋时节天气凉,暗含了诗人遭贬感到的悲凉,及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
还有暗含世态炎凉的意思。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
本诗是怀友诗,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
) 3.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PDF版含答案 湖北
绝密★考试结束前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省精诚联盟10月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5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现代文阅读(16分)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山地回忆孙犁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
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
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
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为什么我偏偏想起买布来?因为他身上穿的还是那样一种浅蓝的土靛染的粗布裤褂。
这种蓝的颜色,不知道该叫什么蓝,可是它使我想起很多事情,想起在阜平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战斗的岁月,使我记起很多人。
这种颜色,我就叫它“阜平蓝”或是“山地蓝”吧。
他这身衣服的颜色,在天津是很显得突出,也觉得土气。
但是在阜平,这样一身衣服,织染既是不容易,穿上也就觉得鲜亮好看了。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
那里不种棉花,我刚到那里的时候,老大娘们手里搓着线锤。
很多活计用麻代线,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
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
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
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
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期)专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期)专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汇编(第期)专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14届湖南衡阳高三三校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行香子①·天与秋光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②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注:①行香子,词牌名。
②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凄凄惶惶〞四字让人自然想起李清照的《声声慢》“凄凄惨惨戚戚。
〞句。
〔1分〕说说“砧声〞这个意象在词中的表达作用.〔3分〕答:探究本词的语言特点。
〔4分〕答:试题分析:本题题目有点大,大要从小处着眼.一是上片的“转转〞,下片的“凄凄惶惶〞这是叠词,加深某种2、〔14届九江七校高三上期中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宿云散洲渚①,晓日明村坞②。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①洲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这里指水边山地。
②村坞:村落。
“风惊夜来雨〞在《藏海诗话》中宋人吴可说“‘惊’字甚奇〞,你怎么理解?〔4分〕“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3、〔14届浙江宁波重点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7分〕浣溪沙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①、被酒:醉酒。
②、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kànglì,指夫妻.)情深,志趣相投。
上片写“西风〞“黄叶〞“残阳〞有什么作用?〔2分〕结合全词,请简要赏析“当时只道是寻常〞。
〔5分〕4.〔14届黄冈中学、黄石二中、鄂州高中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意思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意思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篇一:闻砧高中阅读答案篇一:闻砧高中阅读答案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
②断猿:即断肠之猿。
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2)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
(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比较”,都算对。
)(2)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
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
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
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游子思乡”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 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2)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班马:离群之马.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注:李进即江青.本诗作于1961年9月9日.这天正是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34周年.毛泽东看到李进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片.由照片上那苍劲的松柏想到自己一生的斗争生涯以及目前正面临的重重困难.感触颇深.慨然命笔. 1.人们一直对“劲字备加赞赏.请分析为什么. 2.诗的结尾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此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词语可看出?用拟人手法有什么作用? 篇二:闻砧高中阅读答案篇三:闻砧高中阅读答案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优化指导】2015届高三人教版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第2章 第2节Word版含答案
第二部分第二章第二节题组一炼字1.(2014·温州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诉衷情·宝月山作[宋]仲殊①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
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
晚初归。
钟声已过,篆香②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僧人,曾住杭州宝月寺。
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上阕中的“乱”字用得很有分量,请简要赏析。
答案:“乱”字在这里有热闹、热烈的意思,表现出西湖盎然的热闹景象、侬丽的暮春之景。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吴锡畴①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
②濂溪老: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
③涑水翁: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中“逆”“私”二字用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答案:“逆”是迎接的意思,“私”是偏爱的意思。
颈联采用拟人手法,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其主人的亲昵之状,曲折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题组二赏句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历来为人赞赏,称其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薮》),请你说说其妙处。
答案: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
其中“一年将尽”“万里未归”,构成对仗,把悠远的时间性、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思。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朱服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
恋树湿花飞不起,愁无际,和春付与东流水。
九十光阴能有几?金龟解尽留无计。
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
中考语文分类汇编6古诗词赏析(解析版)
古诗词赏析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叙述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而今一切已风逝云散,只留下万古不变的悲哀。
B.颔联即景生情,由斜阳衰草、寒林空寂而生惆怅伤感之情,为下文感慨作铺垫。
C.颈联以“汉文有道”反衬贾谊被贬的凄凉处境,以“湘水无情”烘托贾谊的痴心。
D.全诗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溯古思今,深化了怀古咏叹的主题。
2.“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表达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A2.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对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理解。
A.“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的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给楚客留下伤悲。
因此“首联叙述诗人在长沙谪居三年”错误,是“贾谊在长沙谪居三年”。
故选A。
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是该诗的尾联,意思是沉寂的江山,草木摇落的地方,可怜你,为何来到这海角天涯?可知作者这里表面在为贾谊而悲伤,实则对自己被贬的遭遇也是无比伤感。
因此,品读尾联情感,需要结合前几联及诗人的写作背景。
根据“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意思是贾谊被贬长沙,居此虽只三年;千秋万代,给楚客留下伤悲,因此可知抒发了对贾谊不幸遭遇的悲叹。
根据本诗写作背景,是作者赴潘州贬所,路过长沙时所作,故此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
根据“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意思是汉文帝虽是明主,却皇恩太薄,湘水无情,凭吊屈原岂有人知?含蓄地抒发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小住京华【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分类训练:语言风格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神子·和人韵辛弃疾梨花著雨晚来晴。
月胧明。
泪纵横。
绣阁香浓,深锁凤箫声。
未必人知春意思,还独自,绕花行。
酒兵昨夜压愁城①。
太狂生。
转关情。
写尽胸中,块垒②未全平。
却与平章③珠玉价,看醉里,锦囊④倾。
【注】①酒兵:指酒,典出《南史·陈暄传》,愁城,形容内心愁苦多且浓,如一座城池,轻易攻不破,典出黄庭坚诗。
②块垒:指郁积于胸的不平之气,典出《世说新语·任诞》。
③平章:品评,讨论。
④锦囊:指优美的诗篇。
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的情感各有侧重,语言风格也有差异,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鹰①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②。
绦镟③光堪摘,轩楹④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①这首题画诗大概写于713年~741年(开元年间)。
②愁胡:一种说法指胡人(西域人)碧眼,其深而大,似一副发愁的模样。
③绦(tāo):丝绳,指系鹰的绳子。
镟(xuàn):金属转轴,鹰绳另一端系的金属环。
④轩楹:悬挂画鹰的堂前廊柱。
本诗与诗人的《登高》一诗的风格有何不同?请分别概括,并试从两个角度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①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④细,漏声长。
[注]①本词为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
②金英:黄色菊花。
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④蛩声:蟋蟀的鸣声。
请简要赏析本词在语言表现上的特点。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①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②里奏霓裳③,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公元1167年(宋孝宗乾道三年)张孝祥当时正在知潭州(今湖南长沙市)。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 专练
高考古诗词复习备考:表现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试题专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一9题。
送杨子李白斗酒渭城边,垆头①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添壶醑②,临岐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①垆头:酒坊,酒家。
②醑(xǔ):美酒。
8.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分析。
(5分)9.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6分)【答案】8.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和豪迈豁达的祝愿之情。
(2分)颈联写作者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怀;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3分)9.运用比喻、乐景衬哀情等手法,(2分)“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的春景,以乐景衬托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行香子①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②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③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④细,漏声长。
[注]①本词为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
②金英:黄色菊花。
③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④蛩声:蟋蟀的鸣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上阕围绕“秋光”展开,先通过自然景象正面呈现秋天特征,然后借助人物动作及感受侧面体现秋天的冷清。
B.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回应首句的“转转”,既表明天气的的渐次转凉,也写出了词人身体的每况愈下。
C. 因为“近重阳”,所以加衣裳;因为“情伤”,故用酒来浇愁。
但是酒醒后,往事又涌上心头,词人满腹愁肠。
D. “明月空床”中明月依旧美好,同床共枕的爱人却已不在。
词人利用明月与空床的美感差异,乐景写哀,其哀倍增。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捣衣诗 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捣衣诗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小题。
捣衣杜甫亦知戍不返,秋至拭清砧。
已近苦寒月,况经长别心。
宁辞捣熨倦,一寄塞垣深。
用尽闺中力,君听空外音。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第六句“深”字一语双关,既写戍地遥远,又写思念之深。
B.丈夫久戍未归,岁近寒月,夫妻长别,这些都是思妇捣衣之因。
C.捣衣十分辛苦,思妇用尽全身力气干活,以致产生厌倦怠惰之心。
D.诗人代捣衣思妇言情,含蓄地反映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2.古人评说:尾句“音”字会一诗之意。
请结合全诗,加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小题。
捣衣诗柳恽行役滞风波,游人淹不归。
亭皋①木叶下②,陇首③秋云飞。
寒园夕鸟集,思牖草虫悲。
嗟矣当春服,安见御冬衣?【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此处暗指思妇所在的江南。
②“木叶下”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
③陇首:陇山之巅,此处泛指北方边塞之地。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捣衣的劳作,最易触发思妇怀远的情感。
因此,捣衣诗往往就是闺怨诗的异名。
B.前两句中“滞”与“淹”都是滞留的意思,透出游子外出时间之久与思妇长期盼归之切。
C.三四两句寓情于景。
实写眼前飘荡的落叶和天上飘浮的白云,不仅明点秋令,而且也象征了游子的漂泊不定。
D.五六两句通过夕鸟之集反衬游子不归,其中草虫之悲正烘托出思妇内心的悲伤,视听结合,无不触绪增悲。
4.本诗题为《捣衣诗》,但除结尾处略点寄衣之事外,其它六句几乎不涉捣衣本题,这样写合理吗?请结合诗歌阐明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捣衣元赵孟頫①露下碧梧秋满天,砧声不断思绵绵。
北来风俗犹存古,南渡衣冠不及前。
苜蓿总肥宛要褭,琵琶曾泣汉婵娟。
人间俯仰成今古,何地他时始惘然。
【注】①赵孟頫:宋朝皇室子孙,亲历亡国之痛,后来又到元朝做官。
诗中的南渡指的是宋朝南渡。
2020届合肥市五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届合肥市五十九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朝志人的小说非常简单,同志怪的差不多,这有宋刘义庆做的《世说新语》可以做代表。
如:“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卷上《德行篇》)这就是所谓晋人的风度。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去,阮光禄烧车是觉得有些奇怪的,但在晋人却并不以为奇怪,因为那时看重的是奇特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
这种清谈,本从汉代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议论政事,一开始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嫉视,渐渐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议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仍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好似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之前还有《语林》、《郭子》,不过现在都没有了。
而《世说》乃是纂辑自后汉至东晋的旧文而成的。
后来有刘孝标给《世说》作注,注中所引的古书多至四百余种,而今又很少传下来;所以后人对于《世说》看得更贵重,到现在还很通行。
此外还有一种魏邯郸淳做的《笑林》也比《世说》早。
它的文章比《世说》质朴些,现在也没有了,不过在唐宋人的类书上所引的遗文中还可以看见一点,内容不外俳谐之谈。
《笑林》、《世说》两种书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发达,因为只有模仿,没有发展。
如社会上最通行的《笑林广记》,当然是《笑林》的支派,但是《笑林》所说的多是知识上的滑稽;而到了《笑林广记》,则落于形体上的滑稽,专以鄙言就形体上谑人,涉于轻薄,所以滑稽的趣味就降低多了。
至于《世说》,后来模仿的更多,从刘孝标的《续世说》一直到清代王晫所做的《今世说》,现在易宗夔所做的《新世说》等,都是仿《世说》的书。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阅读训练:孟郊(word版 有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训练孟郊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蔽月山房【明】王守仁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前两句认为,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B.第二首诗前两句认为,山离得近,月亮离得远,就觉得月亮很小,就有人说山比月亮大。
C.第一首诗五六句认为,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运势,其他人得到了一切也比不上我的才能。
D.第二首诗三四句认为,如果有人眼光开阔长远,便会发现不仅山高,而且月亮更为广阔。
2.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
这种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含蕴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什么样的哲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郭郎中孟郊[注]松柏死不变,千年色青青。
志士贫更坚,守道无异营。
每弹潇湘瑟,独抱风波声。
中有失意吟,知者泪满缨。
何以报知者,永存坚与贞。
[注]孟郊,唐代诗人,仕途不顺,清寒终身。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第一句借松柏起兴,通过写松树和柏树至死都不会改变,千百年来都是郁郁葱葱的样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B.诗的第三句的“更”字和第四句的“无”字表现力强,前者意为“更加”,后者意为“没有”,表现强大的精神力量。
C.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常常弹奏乐器,因为自己的演奏水平不高,没有人来欣赏,只有自己一人在欣赏。
D.本诗是一首赠答诗,赠答诗与唱和诗有相似之处,前者是甲赠乙答,后者是甲唱乙和;两者在写作对象等方面有不同之处。
4.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秋怀(其二)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
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
2019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意思.doc
2019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意思篇一:闻砧高中阅读答案篇一:闻砧高中阅读答案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
②断猿:即断肠之猿。
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2)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解析:(1)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
(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比较”,都算对。
)(2)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
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
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
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游子思乡”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1)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注:“萧萧班马出自.班马:离群之马.(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注:李进即江青.本诗作于1961年9月9日.这天正是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34周年.毛泽东看到李进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片.由照片上那苍劲的松柏想到自己一生的斗争生涯以及目前正面临的重重困难.感触颇深.慨然命笔.1.人们一直对“劲字备加赞赏.请分析为什么.2.诗的结尾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你谈谈你的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早春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此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词语可看出?用拟人手法有什么作用?篇二:闻砧高中阅读答案篇三:闻砧高中阅读答案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153班诗歌答题答题模式
答题示例
1.(8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 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 分析。
西楼,即诗中的朱楼,它依山面海。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情感?请简析之。
[解答] 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 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步骤一)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 “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步骤二)表达了诗 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 (步骤三)
只看到杜鹃、断猿 叫声不悲切与杵声 的区别,却遗漏了 关键的表达技巧, 以及作用。
4、误用滥用术语 答题内容:
杜鹃声不哀, 断猿啼不切。”采用 对偶手法,同下联 “月下谁家砧,一声 一断肠”形成鲜明对 比,渲染一种哀的氛 围,为后文“思乡” 埋下伏笔
1、白描指用朴素简炼的文字 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 染烘托 ;2、对偶强调对仗工 整,与“联系下文赏析”的问 题无关;3、伏笔可以理解为上 文对下文的暗示。
点手法
说具体
析作用或情感
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㈠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 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 志、托物寓理等。 ㈡ 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 (2) 虚实结合;(3) 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 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 显志;(11)欲扬先抑等。 ㈢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 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 (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 问、反问、反语等。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带答案-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2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靛青(d ìng ) 暮砧(zh ēn) 新正(zh ēng) 雪茄(qi é) 煞尾(sh à) 攥住(zu àn)B.肉袒(t ǎn) 敕造(ch è) 荸荠(b ó) 幽咽(y àn) 搵泪(w èn) 隅头(y ú)C. 搽粉(ch á) 揩汗(k āi) 吮吸(sh ǔn) 闷热(m ēn) 罪愆(qi ān) 倭缎(w ō)D. 凝噎(y ē) 拓片(tu ò) 薄纱(b ó) 鲭鱼(j īng) 攮进(n ǎng) 料峭(qi à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踌蹰 榫头 聒躁 鞭笞 针砭 变徵B.寒碜 萦回 坼裂 厮打 慰籍 暮蔼C.溯漠 攀援 饿莩 摔跤 告磬 蟊贼D.船梢 蹙缩 逡巡 脚趾 溽暑 桌帏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飘渺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B.抗震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的现象,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C.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D.作为中国高温合金的奠基人,师昌绪先生多次领导攻关会战,运筹帷幄....,斩关夺隘,在我国航空发动机材料的研究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建立了卓越功勋。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当前我国的网络立法,广大群众和网民拍手称快,但也有部分网民对于网络身份管理心存疑虑,认为它有可能妨碍匿名举报和反腐的开展。
B .17年来,他先后40多次参加逮捕犯罪嫌疑人、逮捕逃犯、见义勇为和抢险救灾等任务,抓捕各类犯罪嫌疑人49人。
C .路边店就像这河流上一个个清亮的河湾边的小码头,给备受长途颠簸而身心疲惫无奈的人以精神慰藉,让他们得以休息、补充,唤起对前路的希望,重新振作踏上旅途。
《行香子》李清照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行香子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注]1、本词为南宋灭亡后词人避乱转徙于江浙之时所作。
2、金英:黄色菊花。
3、绿蚁:一种新酿成的酒,上浮绿色泡沫。
4蛩声:蟋蟀的鸣声。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秋光”?对全词情感的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2.本词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均是词人于重阳之时言“愁”,愁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答1.(1)①选取“金英”“风”“雨”等典型意象呈现秋天的凄肃(2分);②借助人物动作“薄衣初试”及人物感受“凉”体现秋天的冷清(2分)。
(2)奠定了全词阴郁低沉的情感基调(2分)。
2.《醉》表达的是词人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及佳节独处的孤寂,属生离之“愁”(2分);《行》表达的是国破家亡后,词人对逝去爱人的缅怀及漂泊无依的伤感,属死别之“愁”(3分)。
【译文】秋天的天空无云清爽,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
披上粗衣,饮着没过滤的酒,每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带来习习秋凉。
黄昏时刻的院落,给人悲凉的感觉,酒醒过后往事浮现出来使愁肠更愁。
怎么能忍受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
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蟋蟀发出的长而尖的叫声,还有漫长的漏声,感觉时光过的太慢了。
【注释】①行香子:《行香子》,词牌名。
双调小令,六十六字。
有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三种。
②转转:犹渐渐。
③探:探看。
金英:菊花。
④绿蚁:新酿的酒,未滤清时,酒面浮起酒渣,色微绿,细如蚁(蚁:酒的泡沫)称为“绿蚁”。
⑤恓恓惶惶[xīhuáng]:不安状。
⑥那堪:怎么能忍受。
⑦砧[zhēn]声捣:捣衣的声音,古代妇女将秋冬衣物置于砧上用棒槌捶洗,叫捣寒衣。
蛩[qióng]:蟋蟀。
漏:计时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闻砧高中阅读答案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
②断猿:即断肠之猿。
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1)“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2)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
(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比较”,都算对。
)
(2)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
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
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
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游子思乡”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
)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多次坚拒元朝征召. (1) 首句化用了什么典故?次句中“又字有什么作用? (2) 请简要分析“桃花在全诗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班马:离群之马. (1)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 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毛泽东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注:李进即江青.本诗作于1961年9月9日.这天正是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34周年.毛泽东看到李进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片.由照片上那苍劲的松柏想到自己一生的斗争生涯以及目前正面临的重重困难.感触颇深.慨然命笔. 1.人们一直对“劲字备加赞赏.请分析为什么. 2.诗的结尾句“无限风光在险峰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请你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春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此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哪些词语可看出?用拟人手法有什么作用?
篇二:闻砧高中阅读答案
篇三:闻砧高中阅读答案
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
②断猿:即断肠之猿。
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⑴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4分)
⑵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1]
篇四:闻砧高中阅读答案
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是兼思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流传至今的古典文化精粹。
阅读材料网整理了,希望对古诗词爱好者有所帮助,下面是整理的孟浩然《闻砧》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供大家参考!
闻砧①杜鹃声不哀,断猿②啼不切。
月下谁家砧,一声肠一绝。
杵③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悲。
【注】①砧:古代妇女捣衣用的砧板。
②断猿:即断肠之猿。
③杵:古代妇女捣衣用的棒槌。
⑴本诗开头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语言浅白而内涵丰富,请联系下文作简要赏析。
(3分)⑵后四句主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⑴开头两句是说杜鹃和猿的叫声并不悲切,但实际上在一般人听来,这两种声音都是最典型的悲切之声,作者这样说,是使用烘托的手法,有力地突出下句所写砧声的悲切。
(划线处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烘托,说成衬托反衬对比比较,都算对。
)⑵主要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感情。
听到捣衣声,诗人想到故乡的亲人可能也在捣衣,头发不禁为之愁白。
进而设想这令人肠断的捣衣声,也许并不是为了捣衣,而是专门捣给游子听的,好让他早点回家。
秋夜月下,一听一想,虚实结合,抒发了游子思乡的无限哀伤。
(游子思乡 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分,虚实结合或从其他角度对这四句进行总结,1分。
)诗词欣赏,/gsc/ 【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借砧声以抒游子情怀的诗作。
在众多以闻砧为题材的诗中,这种借砧声抒游子情怀的诗并不多见。
砧声的特点在于哀而切。
每当萧萦之秋,月明之夜,一声声砧杵,刺破寒空,无不给人以凄楚苍凉之感。
可是为了突出砧声之哀,诗人却不从正面着手,而是先用两个人们熟知的哀音作为比较:杜鹃声不哀,断猿啼不切。
杜鹃的声音算得哀了,《宣城见杜鹃花》诗云:蜀国曾闻杜鹃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子规即杜鹃,鸣声凄切,似不如归去,最易引起羁旅愁思。
然而它与砧声相比,诗人却说它不哀。
断猿,指断肠之猿。
《世说新语黜免》载: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
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又《荆州记》引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亦有诗云: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听猿实下三声泪。
(《秋兴八首》)猿声之哀,一至于此。
可是这里却说它不切。
其实不是真的不哀不切,这是为了烘托砧声。
内容来自/gsc/
铺垫已足,诗人便纵笔描写砧声。
这时诗中主人公远游他乡,月下徘徊之际,忽然阵阵砧声,传入他的耳畔。
他不由一惊:月下谁家砧?这声音好凄苦:一声肠一绝。
本来杜鹃声、猿声皆令人肠断,然而对一个经常涉水登山的人来说,已经司空见惯,无动于衷,唯有这月下砧声,才能撩拨他心中的哀弦。
于是下文转入自我愁思的抒发。
杵声以下四句,重在写
自我的主观感受。
所谓客和游子,都是指诗中人物。
以写《游子吟》著称,他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他还有一首《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也写得情真意切。
这里既言客,又言游子,是一再强调作客他乡之意。
是的,杵声不为客,它是生活中的客观存在,捣衣妇并非专为惹动游子愁思才挥动捣衣棒。
尽管砧声无意,而闻之者却有心:客闻发自白。
听了砧声,头发不禁为之愁白。
古代妇女捣衣,有的是为了寄给征人,故陈玉兰《寄夫》诗云: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此云:杵声不为衣,欲令游子归。
是代捣衣妇设想,意为她此时捣衣,并非为了寄给游子,而是想让他听到砧声,惹起乡思,速速归来。
语直而纡,感情深挚。
上两句分明说杵声不为客,而这里实际是说杵声专为游子而发即为客,语言似相互矛盾。
其实这是反复言之,上两句从游子角度着眼,下两句从对面(思妇)写来,多层次、多侧面地描述了砧声之苦。
内容来自/gsc/ 这首五古不雕章琢句,而是以质朴的语言,倾诉胸中的感情。
同是咏砧,同是写游子,但作者能独辟蹊径,自出机杼,写得真挚感人。
诚如《读孟东野诗》所说:诗从肺腑出,出輙愁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