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及答案
最新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50篇)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及参考答案附解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花朱自清生长在大江北岸一个城市里,似乎自幼就不曾听见过我们今天看花去一类话,可见花事是不盛的。
有时院子里依墙筑起一座花台,台上种一株开花的树;也有在院子里地上种的。
但这只是普通的点缀,不算是爱花。
家里人似乎都不甚爱花;父亲只在领我们上街时,偶然和我们到花房里去过一两回。
但我们住过一所房子,有一座小花园,是房东家的。
那里有树,有花架(大约是紫藤花架之类),但我当时还小,不知道那些花木的名字;只记得爬在墙上的是蔷薇而已。
园中还有一座太湖石堆成的洞门;现在想来,似乎也还好的。
在那时由一个顽皮的少年仆人领了我去,却只知道跑来跑去捉蝴蝶;有时掐下几朵花,也只是随意挼弄着,随意丢弃了。
以后渐渐念了些看花的诗,觉得看花颇有些意思。
但到北平读了几年书,却只到过崇效寺一次;而去得又嫌早些,那有名的一株绿牡丹还未开呢。
北平看花的事很盛,看花的地方也很多;但那时热闹的似乎也只有一班诗人名士,其余还是不相干的。
那正是新文学运动的起头,我们这些少年,对于旧诗和那一班诗人名士,实在有些不敬;而看花的地方又都远不可言,我是一个懒人,便干脆地断了那条心了。
后来到杭州做事,遇见了Y君,他是新诗人兼旧诗人,看花的兴致很好。
我和他常到孤山去看梅花。
孤山的梅花是古今有名的,但太少;又没有临水的,人也太多。
有一回坐在放鹤亭上喝茶,来了一个方面有须,穿着花缎马褂的人,用湖南口音和人打招呼道,梅花盛开嗒!盛字说得特别重,使我吃了一惊;但我吃惊的也只是说在他嘴里盛这个声音罢了,花的盛不盛,在我倒并没有什么的。
有一回,Y来说,灵峰寺有三百株梅花;寺在山里,去的人也少。
我和Y,还有N君,从西湖边雇船到岳坟,从岳坟入山。
曲曲折折走了好一会,又上了许多石级,才到山上寺里。
寺甚小,梅花便在大殿西边园中。
园也不大,东墙下有三间净室,最宜喝茶看花;北边有座小山,山上有亭,大约叫望海亭吧,望海是未必,但钱塘江与西湖是看得见的。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测试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知入。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明·王守仁《观德亭记》)(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是州,恒惴栗惴栗:忧惧不安B.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情趣D.故为之文以志志:记(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凌万顷之茫然B.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游于是乎始月出于东山之上D.其高下之势其皆出于此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②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请阐述选文怎样通过反衬手法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5)请用“/”为下面文字断句。
君子之于射也,内志正外体直持弓矢审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观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任颛字诚之,青州寿光人。
举进士,得同学究出身。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及其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及其答案语文的阅读理解题是考试里的必考内容。
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一)宗盛搞小说,出身书香门第。
其祖父为清末最后一茬翰林,只是做了三两年,大清便倒台了,这位遗老偏又随了张勋的“辫子军”光复朝廷,直至无望,才迁回小城。
祖父便日日拖了花白辫子,去大户人家纵论诗文,写写对子,也不过是为了换得一碗米酒。
好在遗老留下一堆古籍,宗盛受益匪浅。
宗盛熟读经史子集,一部《资治通鉴》,口若悬河,讲到现在,回回有新花招,从不重样。
宗盛的小说,便也来得厚重。
宗盛的妻子教书,人极好,讲一口好听的嘉兴话。
宗盛写小说时,埋头不出,妻子便餐餐裹了粽子。
粽子里有核桃、乌枣、腊肉、蛋黄。
小巧好看,且又耐吃。
宗盛好论时事,又是政协。
每次开会,总是借古鉴今,就如何发展本县经济,发表宏观大论,常常一矢中的。
但提案上去,往往只是被签上“此提案极有价值,请某某部门研处”,便没了下文。
宗盛却不气馁,照提不误。
眼下文人的日子多过得艰难,宗盛也不例外。
两个儿子均已大了,一家四口,仍挤在一间斗室。
妻子常说自己裹得一手正宗的嘉兴粽子,应该到街上摆个摊儿试试。
宗盛倒不清高,他说:“为商不耻,只要不奸。
”却反对妻子卖粽子。
宗盛一腔雄才大略,做生意也是如此。
果然有文学圈里的人来找宗盛,商议合伙做生意的事,这生意往往大得令人瞠目结舌,且往往唾手可得。
宗盛便很激动,时常与来人商议至深夜,却从没有做成的时节。
时间久了,妻子不见有钱进来,且往往要打扫满地烟蒂,不免有了些怨言。
机会终于来了。
乡下某山发现银铜矿,省地质部门来测定,品位极高,只是蕴藏量不大,不值得大工程队开采。
有文学青年兴冲冲地找来,手持着省里的测定文书,说已与村里讲定,承包此山,每吨矿石只需交给村里十八元,运到外地却可卖出高价。
宗盛立时激动不已,翻开县志,果有记载,说民国十六年,有南洋巨商准备投资采矿,奈何运输机械的船只在海上遭海盗劫掠,只得作罢。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 根据文章内容,春天的到来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变化?(6分)答:春天的到来使得山朗润起来,水涨起来,太阳的脸红起来。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一、我与地坛(节选)史铁生①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②地坛离我家很近。
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③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 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④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⑤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 撅一权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练习【模拟试题】一.界碑周京东①新兵被分到边防一线连队,起初个个都是很高兴的,因为从内陆一下子来到了边疆,一下子来到国境线上,首次看见外国,感觉是那样的新鲜,边境线上矗立着的那一个个哨所就像是一处处景点,全副武装巡逻的战士就像是一幅幅流动的画面,那一块块界碑就像一面面永恒的风景。
②新兵叶子到连队后,第一件事就是站在界碑旁“咔嚓咔嚓”让班长给照了一摞子照片,然后他将自己和界碑一起炫耀给了城里所有知道他的人,就连街道居委会主任吴大妈也没忘了寄去一张。
日子久了,在叶子的眼里一切都变了,神圣的界碑不再是风景,只是块刻着国名的石头罢了。
日子再久了,叶子就琢磨,3年的时间太长了,还不如早点跑回家算了,城市那么大,干点什么不行。
就这样,今天踏着昨天的脚印,明天再踏着今天的脚印,在巡逻道上走了今天再走明天,成天连人影都见不到,肯定能把人弄傻了。
③到了冰融雪化,漫山墨绿的夏天,叶子开始计划跑的事,他在脑子里形成了好几种方案,沿着连队下山的那条唯一的一条小路走,当然还不如不跑,因为累死也跑不过连队那辆吉普车。
最后他选择了避开小路,走树林,翻过连队前面的山梁,斜插山下,然后再迂回到沟外30里远的小镇上的方案,这样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叶子算计好后,在一个晴朗的早上,悄悄离开了连队。
当连队发现后,那辆吉普车便真的加足了马力沿路追去。
④叶子想跑却迷了路,走了半天只是翻过几座山,走过了几道梁,直到肚子饿得咕噜噜叫,他仍没有走出林海。
叶子想返回部队,却不知道连队在什么方向,叶子心眼多,他不敢再走了。
因为万一走进对面国家的树林,可就更毁了,想到这里,他浑身打了一个冷颤,他冷静分析了情况后,决定爬到山顶上去找巡逻道,这样他就有救了。
就当他精疲力尽地爬到山顶上时,夕阳的余晖正好照亮了一块界碑,叶子一下子扑过去,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瘫在界碑旁。
他依偎在界碑旁就像丢失的孩子一下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也就在此时此刻叶子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祖国。
高中语文课外阅读(二)含答案
高中课外阅读(一)套袖(铁凝)①冀中平原插队时,邻家姑娘总帮我们做针线。
她话不多,手巧,全村妇女绣枕头、纳袜底,几乎都用她出的花样。
姑娘常年戴一副素净的套袖,显得勤快、干练。
不久,她也送给我一副花细布套袖,告诉我说,戴上它,省衣服。
我没有省衣服的概念,戴上后只觉得多了一层从姑娘身上感觉过的那种气质。
我戴着套袖赶集,买菜籽、碱面;戴着套袖去公社参加“三夏”动员会;戴着套袖起猪圈,推碾子,烫四十个人吃的棒子面……②我回城了。
要办各种手续,戴着那副套袖东奔西跑,在各种纸片上盖过二十多枚公章。
后来手续办完了,我的花套袖就没了。
它丢得很自然,不知不觉。
以后,在熟悉或陌生的环境里,我又见过很多戴套袖的人:严谨的银行出纳,结实的卖肉师傅,托儿所阿姨,传达室老伯,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工作的需要啊,我想。
我没有想过我那副花套袖。
③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我因事去天津。
行前朋友嘱托我带封信给孙犁老师,我心中很是惴惴。
我怕见大作家,尽管他的优美篇章有些我几乎可以背诵。
我还听人说过,孙犁的房间高大幽暗,人也很严厉,少言寡语,连他养的鸟在笼子里叫得都不顺畅。
但是我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孙犁老师的“高墙大院”。
④这是一座早已失却规矩和章法的大院。
各种凹凸不平的土堆、土坑在院里自由地起伏着,稍显平整的一块地,还种了一小片黄豆。
那天黄豆刚刚收过,一位老人正蹲在拔了豆秸的地里聚精会神地捡豆子。
我看到他的侧面,已猜出那是谁。
看见来人,孙犁先生站起来,把手里的黄豆亮给我们,微笑着说,“别人收了豆子,剩下几粒不要了。
我捡起来,可以给花施肥。
丢了怪可惜的。
”⑤他身材很高,面容温厚,语调洪亮,夹杂着淡淡的乡音。
说话时眼睛很少朝你直视,你却时时能感觉到他的关注。
他穿一身普通的灰色衣裤,当他腾出手来和我握手时,我发现他戴着一副青色棉布套袖。
接着他引我们进屋,高声询问我的写作情况。
我很快如释重负。
我相信戴套袖的作家是不会不苟言笑的,戴套袖的作家给了我一种亲近感。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导读:高中的阅读理解一般会以名著节选为考试内容。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出来的有关于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高中语文阅读题及答案篇1谢冕《维也纳的“金戒指”》高二散文阅读题及答案①自从那次访问维也纳,距今已八年多了。
我不喜欢写浮光掠影的猎奇式的文字,到过一些地方极少留下笔墨。
关于这座城市我竞写了两篇,这已有点例外了,但我似乎依然有话要说,我一直想着那座城市的魅力:它无疑是现代西方文明的结晶,但又古老,而古老中又透出青春之气。
这是一座毫无龙钟之态的充盈着活力的历史名都。
②想起维也纳,就想起它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这种对于各种艺术风格充满敬意的维护和修缮,表现出奥地利的坚定和自信。
每次想起维也纳,想起它的这种对于自己文化传统的珍惜和尊重,我就会痛苦地想想我们曾经是多么轻率地对待我们自身的丰富,而又是多么浅薄地趋同于流行的时尚。
③我们在地下有那么多的埋藏,在地面又有那么多的堆积,可是,这个古老的民族却往往在自己的拥有面前举止失措。
一方面,我们不遗余力地拆毁、捣碎包括古都北京这样经营了几个世纪的庞大城墙,从外城到内城,从巍峨的城门到金碧辉煌的牌楼,无一例外地拆个精光;另一方面,我们又乐此不疲地、兴致勃勃地制造假古董,从西游宫到封神宫,从“狮子楼”到三国城,以及随处都可以营造的连曹雪芹也没有说清在哪里的“大观园”。
④由维也纳的保护旧建筑,联想到维也纳的保护有轨电车,更是让人感慨。
游维也纳能够坐上一趟有轨电车,在电车有节奏的行进中,领略沿线“建筑博物馆”如画轴般展开,那真是一次精神和文化上的享受。
在奥地利这样发达的欧洲国家,像有轨电车这样陈旧的交通工具怎么会得到保护并生存了下来,这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而事实却不仅是保存,有轨电车这一种被称为维也纳“金戒指”的内环线,已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和象征。
为此,它吸引了源源不断的客人。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参考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1、班昭续《汉书》1.①终②总是2. ①汉和帝下令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就,到;踵,继续);②像跟老师一样向她学习。
2、蔡文姬求情1.①拜见②赤足③马棚④勇敢的士卒2. ①表露的思想极悲哀,听的人都因此改变了脸色;②确实同情你(相, 你);③救助将要被处死的人。
3. 被动词。
3、炳烛而学1. ①迟、晚②怎么敢③好2. ①哪有做臣子的跟国君开玩笑的呢?②点燃蜡烛明行走跟在黑暗中摸索而行哪个好呢?3. 下面一段话。
4. 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总比不学习好。
4、薛奎识范镇1. ①使②更加③退让④到、前往⑤超过2. ①薛奎在蜀地做郡太守;②等到薛奎回京城,便带着他一同走;③必然凭文学出名。
5、芮伯献马贾祸1. ①同“率”②抛弃③满足④最终⑤赶走2. ①以[之]献于王;②使[人]求焉。
3. ①你没什么用来应付他们;②这会招致灾难的;③就在周厉王前诬陷他;④你明知周厉王贪财却开了口,这是芮伯的过错。
6、及之而后知1. ①哪②翻阅2. 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嵩山3. ①走了之后才知道艰难;②通晓各种佳肴的菜谱,还不如厨师的尝一口。
4. 实践第一。
7、管仲破厚葬1. ①没有什么用⋯⋯②回答③作为、行动2. ①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②用什么办法禁止?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 ①句首语气词,无义;②那些4. 非名之则利之也。
8、董叔攀附权贵1. ①往后的某一天②抓起来2.①范氏是富贵人家,何不放弃(这门亲事)!②你为什么不替我(这门亲事)!③(你)想要的都得到了,又为什么要我替你求情呢?9、王昭君出汉宫1. ①画②只是③中途2. 想要召哪个宫女, 就翻看容貌图召唤她。
3. 容貌平常;画工4. 报出。
10、商於子驾豕1. ①小牛②责备③错④回答⑤近于⑥回头⑦大概2.①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②我同情你才告诉你;③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雨如注(节选)毕飞宇丫头怎么就那么好看呢!主要是气质好。
姚子涵四岁那一年就被母亲韩月娇带出去上“班”了。
第一个班就是舞蹈班,是民族舞。
在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接受过很好的礼仪训练,举止得体,高贵。
她下过四年围棋,有段位。
写得一手明媚的欧体。
素描造型准确。
会剪纸。
“奥数”竞赛得过市级二等奖。
擅长演讲与主持。
能编程。
古筝独奏上过省台的春晚。
英语还特别棒,美国腔。
她的成绩始终稳定在班级前三、年级前十。
这是骇人听闻的。
附属中学初中部二年级的同学早就不把姚子涵当人看了,他们不嫉妒,相反,他们怀揣着敬仰,一律把姚子涵同学叫作“画皮”(“画皮”出自《聊斋志异》,指妖怪伪装成美女时披在身上的人皮,比喻掩盖挣拧面目或丑恶本质的美丽外表)。
可“画皮”站有站相,坐有坐姿,亭亭玉立,是文艺青年的范儿。
姚子涵对自己非常狠,从懂事的那一天起,几乎没有浪费过一天的光阴。
和所有的孩子一样,这个狠一开始也是给父母逼出来的。
可是,话要分两头说,这年头哪有不狠的父母?都狠,随便拉出来一个都可以胜任副处以上的典狱长。
结果呢?绝大部分孩子不行,逼急了能冲着家长抄家伙。
姚子涵却不一样,她的耐受力就像被鲁迅的铁掌挤干了的那块海绵,再一挤,还能出水。
大姚在家长会上曾这样控诉说:“我们也经常提醒姚子涵注意休息,她不肯啊!”——这还有什么可说的。
晚上七点是舞蹈班的课,姚子涵没有让母亲陪同。
凉风习习,姚子涵骑在自行车上,心中充满了纠结。
她不允许父母陪同其实是事出有因的,她在抱怨,她在生父母的气。
同样是舞蹈,一样地跳,母亲当年为什么就不给自己选择国际标准舞呢?姚子涵领略“国标”的魅力还是不久前的事。
“国标”多帅啊,每一个动作都咔咔咔的,有电。
姚子涵只看了一眼就爱上了。
还有古筝。
他们当初怎么就选择古筝了呢?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姚子涵开始痴迷于“帅”,她不再喜爱在视觉上“不帅”的事物。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试题库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1-3题。
文章文章作者:张晓风文章内容摘要:时光如同一位艺术家,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都试图用文字去捕捉时光的足迹。
然而,时光是无形的,它悄无声息地流逝,却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本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探讨了时光对于个人成长和记忆的影响。
1. 文章中提到的“时光的印记”具体指的是什么?答案:时光的印记指的是时间在个人生活和记忆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包括个人成长、经历和记忆。
2.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哪些文人墨客试图捕捉时光?答案:文中并未具体列举文人墨客的名字,而是泛指历史上无数的文人墨客。
3. 文章中作者对时光的态度是怎样的?答案:作者对时光的态度是既感慨又敬畏。
感慨时光的无形和流逝,敬畏时光在个人生命中留下的深刻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4-6题。
文章标题:《岳阳楼记》文章作者:范仲淹文章内容摘要:《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
文章通过对岳阳楼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范仲淹在文中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
4. 《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是什么?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愿意先考虑国家的忧患,然后再享受个人的欢乐,体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
5. 文章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意境是什么?答案:这句话描绘了登上岳阳楼时,心胸开阔,忘却一切世俗烦恼的境界。
6. 范仲淹在文中是如何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的?答案:范仲淹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以及自己登楼时的感受,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
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7-9题。
诗歌标题:《静夜思》诗歌作者:李白诗歌内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静夜思》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月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50篇(附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50篇一、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摅,字颜远,谯国谯人也。
摅少有孝行,好学善属文,太尉王衍见而器之。
调补临淄令。
县有寡妇,养姑甚谨。
姑以其年少,劝令改适,妇守节不移。
姑愍之,密自杀。
亲党告妇杀姑,官为考鞫,寡妇不胜苦楚,乃自诬。
狱当决,适值摅到。
摅知其有冤,更加辩究,具得情实,时称其明。
狱有死囚,岁夕,摅行狱,愍之,曰:“卿等不幸致此非所,如何?新岁人情所重,岂不欲暂见家邪?”众囚皆涕泣曰:“若得暂归,死无恨也。
”摅悉开狱出之,克日令还,掾吏固争,咸谓不可。
摅曰:“此虽小人,义不见负,自为诸君任之。
”至日,相率而还,并无违者,一县叹服,号曰圣君。
入为尚书郎,转洛阳令,仁惠明断,百姓怀之。
时天大雨雪,宫门夜失行马,群官检察,莫知所在。
摅使收门士,众官咸谓不然。
摅曰:“宫掖禁严,非外人所敢盗,必是门士以燎寒耳。
”诘之,果服。
以病去官。
复为洛阳令。
及齐王冏辅政,摅与左思俱为记室督。
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摅曰:“愿大王居高虑危,在盈思冲,精选百官,存公屏欲,举贤进善,务得其才,然后脂车秣马,高揖归藩,则上下同庆,摅等幸甚。
”冏不纳。
因丁母忧。
永嘉二年,高密王简镇襄阳,以摅为征南司马。
其年流人王逌等聚众,寇掠城邑。
简遣参军崔旷讨之,令摅督护旷。
旷,奸凶人也,谲摅前战,期为后继,既而不至。
摅独与逌战于郦县,军败死之。
故吏及百姓并奔丧会葬,号哭即路,如赴父母焉。
(节选自《晋书·曹摅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B.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C.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D.冏尝从容问/摅曰/天子为贼臣所逼/莫有能奋吾/率四海义兵兴复王室/今入辅朝廷/匡振时艰/或有劝吾还国/于卿意如何/(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姑指妻对夫母亲的称谓,夫称妻的母亲也为姑,夫之父母合称姑嫜,妻之父母合称舅姑。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篇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个特点是“生生”。
《易经》“天地之大德日生,生生之谓易““易”,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月”,有人认为是日月的变化,有人认为是仿照的蜥蜴,因为蜥埸的形态经常变化,颜色也经常变化。
而《易经》就体现了一种变化的精神。
这个“易”有三种意思:“变”“不变”和“简易”,《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它的核心意思是“生生不息”。
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我们一个很重大的责任就是把香火交传下去,这里面就体现了中国人一种特殊的终极关怀。
第二点是“实用”。
这个地方不是简单的实用、适用,而是指的人伦日用。
李泽厚叫实用性,金关道叫尝试性。
中国人一般情况下不会走火入魔,因为我们特别重视自己的感觉和经验。
但是如果有的事情,超出了感觉和经验,我们往往也会陷入某种述乱和失望的状态。
因为理性化的程度不高,所以我们也容易被一些人所欺骗。
我们应该讲究实事求是,合乎情理.对神也同时采取实用的态度,信则有,不信则无。
第三点是“和合”。
人道效仿天道,天道落实于人道,所以中国人讲天人合一,“服乎天,应乎人”,这句话来自《易经》,《易》里面有一封(革卦: 祭莫之日用俘虏作人牲,亨通,吉祥的卜问)就是讲革命的。
所以我们中国的革命传统也可以追溯到《易经》。
汤武和周武王,一个革了夏来的命,一个苹了商纣的命。
因此,对天、对自然界,我们要顺应,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而对人,我们要响应人的基本需要,满足人的生命发展需要,可“和合”不是说我们都合到一起,都变成了一种混沌状态。
这不符合中国文化,不符合中国思想。
这里面有不同的要素,有天有地、有阴有阳、有火有水等,而这些不同的要素之间对立共生; 所以自然界也好,人类社会也好,才能够生生不息,才能够不断地变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三个特点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制裂开来,这对于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也能够有很大启发。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做好每一个练习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练习(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老子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对此,老子的教导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不过表明了人有力量,或人有战胜他人的力量,自知才让人成为战胜自己的强者。
所以他紧接着又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一个人倘能“知人”,固然可见出智慧,但这种智慧也容易流于算计,或易为狡黠。
只有同时能够“自知”,才算神志清明,并因着这种通透的明澈,他才不易受人蒙蔽,并不易自蔽而蔽人。
那么,什么是“自知”呢?千万不要以为为自己评功摆好是自知,它更多的是指向对自己短处的认知,并且不是那种自然的短处,而是知道什么是自己所不具备的德行,从而谦虚地学习别人;什么是自己所承受不起的赞誉,从而识趣地让给别人。
从这个意义上说,自知这件事说说容易,真做起来难。
人什么时候需要“自知”?是在日常吗?不是,是在荣誉猝然降临、赞美纷至沓来的时候,这种时候往往牵涉到利益,能做到大利在前,撒手一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在告诫自己“自爱不自贵”的同时,做到“自知不自见”,也就是不自我表扬,得意洋洋,很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真的具有大智慧。
从这样意义上又可以说,有时自知这件事,连说说也是不容易的!所以,老子特别提出:人要“知不知”,就是要知道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是讲谦虚的重要性,是一种对一己之才终有所不逮的自知。
如果反是,“不知知”,即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就是太坏的缺点了。
可是,千百年来,人还是如此,“知不知”的太少,“不知知”的却到处都是。
至于看别人明白,看自己糊涂的就更多了去了。
看别人明白,往往被人称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所以人们每每强调,在江湖中行走,在社会上历练,首先在识人,知道哪个可以合作,哪个不可信赖。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及答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一宗教是异常复杂的现象。
宗教艺术也是这样。
一般来说,宗教艺术首先是特定时代的宗教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对象。
它们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服务的。
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主要是佛教石窟艺术。
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流行,并成为门阀地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占据统治地位,是在频繁战乱的南北朝。
北魏与南梁先后正式宣布它为国教,是这种统治的法律标志。
它历经隋唐,达到极盛时期,产生出中国的禅宗教派而走向衰亡。
它的石窟艺术也随着这种时代的变迁、阶级的升降和现实生活的发展而变化发展,以自己的形象方式,反映了中国民族由接受佛教而改造消化它,而最终摆脱它。
清醒的理性主义、历史主义的华夏传统终于战胜了反理性的神秘迷狂。
这是一个重要而深刻的思想意识的行程,所以,尽管同样是硕大无朋的佛像身躯,同样是五彩缤纷的壁画图景,它的人世内容却并不相同。
如以敦煌壁画为主要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北魏、隋、唐初、盛、中、晚、五代、宋这些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神的世界。
不但题材、主题不同,而且面貌、风度各异。
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印度传来的佛传、佛本生等印度题材占据了这些洞窟的壁画画面。
洞窟的主人并非壁画,而是雕塑。
前者不过是后者的陪衬和烘托。
四周壁画的图景故事,是为了托出中间的佛身。
信仰需要对象,膜拜需要形体。
人的现实地位愈渺小,膜拜的佛的身躯便愈高大。
然而,这又是何等强烈的艺术对比:热烈激昂的壁画故事陪衬烘托出的、恰恰是异常宁静的主人。
北魏的雕塑,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情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美的高峰。
人们把希望、美好、理想都集中地寄托在它身上。
它是包含各种潜在的精神可能性的神,内容宽泛而不定。
它并不显示出仁爱、慈祥、关怀等神情,它所表现的恰好是对世间一切的完全超脱。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
语文高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附答案+翻译)1.班昭续《汉书》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
博学高才。
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
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
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日“大家”。
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
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
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
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女文史家。
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
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
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2.蔡文姬求情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
文姬③诣曹操请之。
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
操谓宾客日:“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
”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
操日:“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
②当:判决。
③文姬:蔡文姬。
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
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
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蔡文姬。
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
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
初嫁卫仲道。
夫亡后归母家。
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
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
高中语文阅读及答案
高中语文阅读及答案【篇一: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解析)】=txt>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人们将风力视为最洁净的发电技术之一,但是就风力发电而言,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出电能;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
可是,通常电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无法存储。
虽然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
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
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
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
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
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
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
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
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阅读及答案那个月饼不见了毕淑敏温奶奶在副食店称了二斤月饼。
售货员用脆黄的纸,将月饼包成了两包,用纸绳细细地捆了十字花,又打了一个麻花劲儿,递到温奶奶手里。
小小的店,有人一次买二斤点心,是大主顾了。
温奶奶拎了月饼包,出了店。
见远处沥青面公路上有人,就稍侧身,半背着脸,把纸包撕开了一个口子。
一块月饼褐黄色如齿轮一样的边儿,就露了出来。
温奶奶看看还不满意,那口子随着人走动的步幅一张一合,有的时候裂口就对到了一处,里面有什么就看不大清楚了。
她用两个指头捅进包里撑了一下,口子就大了,月饼能露出半个脸。
温奶奶老了老了,牙口还挺好,最爱吃月饼,咬不动就蒸透了再吃。
一块月饼能让嘴里甜半拉多月,哪样点心有这般经吃?温奶奶小脚,拎两大包月饼,一包还是破的,黄纸飘飘,扭呀扭的就格外引人注目。
“唷!温奶奶!买月饼了?离月饼节可还早着呢。
”公路边的甲男眼尖,觑见纸包里褐黄色的齿轮说。
“我吃月饼可不论时辰。
想吃就吃。
”温奶奶得意地说。
心想你小子可没说到点上。
“你这个人,真是糊涂。
别人是一年吃一回月饼,奶奶是天天过八月十五!”乙女说。
温奶奶赞许地看了这小媳妇一眼,心里说,人俊心也灵,这还差不多。
但又稍存遗憾,还没说到根本上。
就在温奶奶心里埋怨大伙怎么都这么笨的时候,丙男茅塞顿开,大声说:“温奶奶,您那在外工作的儿,又给您汇钱了是不是啊!”这就对喽!温奶奶老鹏似的展开青筋毕露的手,托着月饼包说:“可不是!要我我哪能买月饼!大伙尝尝吧!”她把囫囵的纸包往旁人手里塞,别人哪里消受得起,就推让。
一辆载重汽车开过来,老远就夹带呼呼的风声。
人们赶紧闪开,久在路边住,什么车什么劲道大伙都有数,这车,就算踩了刹车,不滑个几十米停不下来。
温奶奶也忙着躲,扎撒着的手一时收不回来。
被她撕了口的那个纸包,就像溃了堤,月饼横着就甩了出去。
别的几个还好,眼见得划着弧线散在近旁。
唯有最先挤出破口的那个月饼,早早地落了地,恰是立着的,那个月饼又做得格外周正,咯噔噔像哪吒的风火轮,在公路上笔直地滚起来。
载重卡车风驰电掣地开过来,扑起团团烟尘。
月饼在车前迫不及待地逃着,可一个轱辘哪里跑得过十个轱辘?大轮子与小轮子的距离越来越窄了,就要追上了,大伙瞪大了眼,不错眼珠地看着……待那个庞然大物驶过,公路上早不见了那个月饼。
大家就替温奶奶可惜。
温奶奶自己也可惜,心想还不如刚才硬塞到那个漂亮的小媳妇手里,好歹落个人情。
家穷的丙男腼腆地说:“温奶奶,压碎的月饼您就不要了吧?我家孩子多,就把碎渣子扫回去,让孩子们也尝尝月饼。
”温奶奶慷慨地说:“都归你啦!”嘴慢的人就恨自己怎么没说在前头,只有袖了手,跟了丙男去看月饼。
心想碎成粉未才好呢,大家都吃不上。
人们走到近前,见乌青的柏油路平平坦坦,没有想象中砂石样的碎碴。
心想载重车就是厉害,单是车轮卷起的风,就把恁大一块月饼吹得连沫都不剩一星。
别人就心满意足地走了。
丙男不死心,心想怎么也得雁过留声,就是策划周全的谋杀案也得留个指纹什么的吧?他在公路上走了走去,突然发现某块地方比别处低,好像有人在路面上锲了个螺丝钉,拧得太紧了些,局部反倒凹陷了。
他蹲下身,半跪着腿,用双手胡噜开浮面上的尘土,一个碗口大的路疤出现了。
他索性趴下,用手指沿着周边清了轮廓,又撅着屁股鼓足腮帮用力去吹土飘起来,又落下。
一个黄灿灿亮闪闪的月饼,完整地露出脸。
它镶在沥青中间,好像一枚金色的勋章。
丙男赶紧用土把月饼盖上,若无其事地回家。
晚上才来把月饼挖回去,掘月饼时时候颇费了力气,工具也不称手。
先是用锨,月饼和柏油路根本就无动于衷。
后来还是他老婆,想起家里还藏着几根江米条,说是等孩子哭得实在不行的时候,好填他嘴里哄着玩。
孩子虽有几次哭得像要断气,最后还是挺过来了,江米条就节省下。
现在找出来当撬杠,真是极好用的,一下就把月饼撬出来。
全家当时就分吃了,先吃的月饼,后吃的江米条,味道真好。
(节选自毕淑敏的《月饼的故事》)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开头写售货员包月饼时用纸绳细细地捆了十字花又打了个麻花劲儿,这是生动的细节描写。
B.第2段到第10段,温奶奶故意把一包月饼弄破并把囫囵的纸包往旁人手里塞,可见她很虚伪。
C.“我家孩子多,就把碎渣子扫回去,让孩子们也尝尝月饼。
”可见丙男并非想占小便宜之人。
D.这篇小说主要运用了动作、肖像、语言、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使人物性格突出,栩栩如生。
E.这篇小说叙述了关于月饼的一个故事,虽说结尾情节有虚构成分,但整个故事却来源于生活。
2.“一个黄灿灿亮闪闪的月饼,完整地露出脸。
它镶在沥青中间,好像一枚金色的勋章。
”这句话有何妙处?(4分)3.载重卡车驶过后,公路上早不见了那个月饼,最后丙男发现它镶在了沥青中间。
但这个情节在前文后很多伏笔暗示,请找出这些伏笔。
(5分)4. 丙男“全家当时就分吃了,先吃的月饼,后吃的江米条,味道真好”。
月饼的味道真的很好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参考答案:1.BD【解析:B项温奶奶很得意、高兴,故意在炫耀;D项肖像描写不是主要的描写手法。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拟人—“露出脸”)的修辞手法,把镶在沥青中间的一个黄灿灿亮闪闪的月饼比作一枚金色的勋章,突出了月饼镶在沥青中间在土飘落下金光闪亮、圆形、有美丽图案的特点,表现了丙男找到那个“不见了的月饼”的欣喜若狂的高兴心情,那个月饼就是对他坚持不懈、辛苦寻找的奖赏。
3.评分标准:共有7处,任意答出5处就给5分。
把纸包撕开了一个口子。
一块月饼褐黄色如齿轮一样的边儿,就露了出来。
温奶奶看看还不满意,她用两个指头捅进包里撑了一下,口子就大了,月饼能露出半个脸。
(包破、口大)温奶奶老了老了,牙口还挺好,最爱吃月饼,咬不动就蒸透了再吃。
(月饼硬)温奶奶小脚,拎两大包月饼,一包还是破的,黄纸飘飘。
(包破)她把囫囵的纸包往旁人手里塞,别人哪里消受得起,就推让。
(一塞一让)一辆载重汽车开过来,老远就夹带呼呼的风声。
(车来、风大)温奶奶也忙着躲,扎撒着的手一时收不回来。
被她撕了口的那个纸包,就像溃了堤,月饼横着就甩了出去。
唯有最先挤出破口的那个月饼,早早地落了地,恰是立着的,那个月饼又做得格外周正,咯噔噔像哪吒的风火轮,在公路上笔直地滚起来。
(月饼甩出,一个滚动)载重卡车风驰电掣地开过来,扑起团团烟尘。
月饼在车前迫不及待地逃着,可一个轱辘哪里跑得过十个轱辘?大轮子与小轮子的距离越来越窄了,就要追上了,(车轮碾压了月饼)4.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答味道好与不好,都要联系全文,言之有理。
若答味道好,可以抓住全文的三点内容:丙男孩子多,家穷,全家人是在尝尝月饼,自然觉得月饼味道无比好;这块月饼来之不易,是丙男在公路上的土里辛苦找到的,并且艰难地用江米条作撬杠从沥青中间撬出来的,故全家人觉得香甜无比;这块月饼是应该在月饼节吃的团圆月饼,全家当时就分吃了月饼和江米条,意味着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梅花,另一种乡愁方华敏①记得儿时,我唱着“雪霁天晴朗,梅花处处香”,深一脚浅一脚地疯跑在落雪的三九,摘一朵盛开的梅,捧一团蓬松的雪,真就有了李渔“雪点寒梅横小院”的意境,小小的我哪知踏雪寻梅的情致啊。
②初识梅,是在画上。
③每年除夕,老屋厅堂正墙早早换上匾额和字画。
这古旧的字画与门楣新帖的春联相映,透着玄幻的前世色彩。
然而这匾额和字画每年只能“显身”半月,待到正月十五过后,外公就取下卷好包藏,来年春节再挂,循环往复。
我那时小,踮脚凝望画上的朵朵小花,思忖那花儿笑盈盈地开在枯老的枝干上,怎么总也不凋落呢?长大后才知这画是有名的《九九消寒图》。
图中有诗云:“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
哦,原来在描述民俗中的“画九”吧?说是旧时的闺中女画素梅一枝,枝上共有白梅八十一朵,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
从冬至起,每天用红笔将一朵白梅描红,待到白梅红遍,就出了“九”,九尽春来。
真是奇了,那时的女孩儿虽然身置寒冬,却是日日与洋溢春意的花儿相视,看似寻常的细微,也有意义的品赏,应为梅花最有美感的记载了。
我想,老屋那宽条幅画中风霜已过,描红者和写诗人是否早就化身为香如故的一朵寒梅呢?④在我的童年,无论是画里静止的梅,还是院梗上凌寒的梅,都开在我心里。
外婆针线活做得极好。
她在我的浅色衬衣前胸处,绣一簇粉的梅,带着一团团的喜气,仿佛要从衣裳上跳跃下来,惹得小伙伴用小手摩挲,痴痴羡慕,怜惜不已。
我的书包搭盖上檐的梅花瓣是外婆剪纸后再以细毛线缝制的,淡黄的底色突兀出炫耀的朱红,那个妖娆啊,背起书包飞跑起来,真是热闹,把少时的岁月都染红了。
似乎每个日子都过得像班上同学名字中嵌有的“梅”字一样,含苞的美梅呀。
清清浅浅的心,盛满了生命之初点点碎碎的幸福和快乐。
哪里还念想只有春节才能看到悬挂的梅花图,只有三九才能采撷到的雪梅?⑤夜晚,一灯如豆,外婆纺线织布。
雪白的棉线从她手中均匀地抽出,细细袅袅;棉线穿梭在她织机经纬里,像是把早春的希望也织进光洁的线条里。
我每天聆听织布纺线声音如梦,吱吱哑哑,声声寒霜意,丝丝梅花香。
外婆用粗布温暖我,换钱养活我,用粗布成衣绣出好看的梅花,保存她对一棵棉的感恩。
她说,有梅在侧的老屋,有纺车轻摇的夜,便有端然的厚度,守得轮回始终。
从我童稚起,外婆的纺机一直织成我离乡的明月光。
⑥待我学会识文断字,再看那书里的梅,分明是染着乡愁的。
明末张岱在西湖大雪三日、鸟声俱绝之时,独往湖心亭观雪,并青梅煮酒,酒意诗情,写下如水墨画般的西湖冬景,那份岑寂中的干净百媚多像他天府故国的梅花。
《红楼梦》第五十回,贾宝玉“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诗中的踏雪寻梅,则是禅心与梅心的天然合一,有藏在梅里无人知晓的春愁。
除此还有北宋林和靖、民国才女石评梅等,他们倚窗凝思,看梅著花忆故乡的惆怅总是如此打动我的心。
读着读着直到怅然若思,他们带给我的那种感觉,就像《梅花三弄》的第四拍,是那么值得挽留。
⑦待我离开故乡定居南京,这一年一度的梅花之约,俨然成为既定的仪式,怀旧而亲切。
悠悠穿行梅林,细碎的花瓣寥寥地落在脸上,抬头细看,朵朵含苞的梅尖上也噙着盈盈的雨露,默默泪珠样的就是不落下,纯净透明得像回不去的少年,含了粉色香的乡愁。
触梅思旧,故乡《九九消寒图》中描红的梅,细腻也好,精致也罢,却只是锁在老屋里的山水,只可想象不能触摸。
儿时衣裳、书包上的簇簇梅花,楚楚盛开在岁月深处也好,鲜活灵动也罢,它却只是一幅疏朗的水墨,墨色晕开染成墨梅,才能风神绰约,梅魂隐现。
此时斜斜的一枝梅红,仿佛从一曲纺机吱吱哑哑里漾出,细针密线地把我织进童年的月夜。
⑧当我走过南京梅花山长长的神道和蜿蜒的陵前路,那尽头便是连着儿时的春天。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梅花花开烂漫,又有多少随一夕风雨,洒落石阶。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正是眼前这般情景?⑨梅花于我,是相遇故知,寻一丝慰藉,细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