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锦:天边飘来的云彩

合集下载

析黎锦晖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及其教育价值

析黎锦晖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及其教育价值

析黎锦晖儿童歌舞剧《葡萄仙子》及其教育价值作者:蔡依璇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11期摘要:黎锦晖是一位活跃于我国20世纪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家。

“五四”时期的音乐思想受文化启蒙思潮的影响,开始着眼于中国儿童歌舞音乐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

黎锦晖所创造的《葡萄仙子》这部儿童歌舞剧的主题思想是保护劳动果实,对儿童的美感教育有着积极意义。

同时,黎锦晖把他所独创的儿童歌舞音乐赋予了教育功能,让儿童在学习音乐歌曲中感受美好的生活,这种教育功能是非常可贵的。

关键词:创作背景;教育功能;儿童歌舞剧一、黎锦晖音乐创作背景(一)推广国语的契机黎锦晖在求学的过程中积淀下中西合璧的文化底蕴,同时在兄长黎锦熙的影响下参与了宣传国语的运动,并为此着手研究语言学和编写国语教材。

为更好宣传国语运动,他积极接受民主、科学的新文化思潮,同时学习“语言学”“音韵学”等学科知识,有助于他的音乐创作和中国语言学研究。

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黎锦晖还特别注意研究戏曲等传统音乐的奥秘,经常向曲艺界著名艺人讨教,也经常去一些相关地方收集民谣小曲等原始音乐素材。

这些都有利于他对民间传统音乐的素材积累,为日后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打下基础。

(二)新文化运动的熏陶“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潮对黎锦晖音乐创作道路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些新思想使他对新生事物有着非常浓厚的探究欲望。

改革创新意识是黎锦晖通过五四新文化思想熏陶下形成的思想意识。

他认为,“新”的东西不能说都是好的,但就算失败,也比旧的有价值。

这是黎锦晖一生敢于创新的重要思想基础。

二、儿童歌舞音乐黎锦晖的音乐创作活动开始于“五四”运动之后。

“五四”运动时期,爱国知识分子提倡科学民主,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追求个性解放。

黎锦晖致力于推广国语的运动,同时选择了服务于儿童教育的音乐创作道路。

他为儿童教育服务写出的音乐作品,主要分为修身、爱国、益智、畅怀四类,划分年级,配定教材。

黎锦晖最初编写语文教材时常配有注音字母,他后来许多儿童音乐作品的歌词如《老虎叫门》《空中音乐》等,都曾是语文课文。

论黎锦晖儿童歌舞艺术的审美形态

论黎锦晖儿童歌舞艺术的审美形态

论黎锦晖儿童歌舞艺术的审美形态作者:赵琴来源:《艺海》2010年第03期黎锦晖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登上中国乐坛的一代音乐大师,他为当时生活在封建社会阴影下的孩子们写下了大量的歌舞音乐和文学作品。

他的第一部歌舞剧《麻雀与小孩》竟发行十八版之多,《葡萄仙子》也达十六版,《三只蝴蝶》十四版。

他的作品以其特有的美的品味,滋润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田。

他曾在《七姊妹游花园》的创作“旨趣”中说,“剧本完全以‘美’为主:人美、服装美、歌声美、动作美,剧中人的品性、行为,无一不美……美只是美,爱美的人只是爱美!能懂得这一层道理的人,必有美的知识、美的心、美的人格、美的情,才是一个美而又美、真真美得很的人!”(黎锦晖《七姊妹游花园》“旨趣”,中华书局1928年版)从这简单的论述中可以看出黎锦晖高尚的审美品质和为年轻一代播撒爱美种子的博爱行为,同时也表露出对不理解美和扼杀美的规矩、行为的厌恶心态。

通过对黎锦晖音乐美学思想的一番考察与剖析,我们可以发现,黎锦晖所涉及的每一个音乐问题都有其丰富的美学内涵,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不言而喻的。

艺术家们通过主观的能动创造,把现实生活的美加以集中、提炼与升华,运用独创性的艺术形式加以体现。

一般来说,音乐美分为优美、壮美、崇高、喜剧美、欢乐美、悲剧美等基本范畴,黎锦晖的作品就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这几种美,这些美是音乐形式与表现内涵完美结合的体现。

一、优美优美具有普遍性,是一种偏于静态的柔性的美,是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经过矛盾对立达到的统一和平衡。

清代桐城派文艺理论家姚鼐在谈阴柔美时做如下论述:“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姚鼐《惜抱轩诗文集》第二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0页)这里所说的“如云”、“如霞”、“如烟”、“如沦”、“如漾”,都是优美的不同形态的表现。

优美最大的特点就是和谐,以简洁单纯的形态展示人们自然的本质。

列举几首黎锦晖编创的儿童歌舞剧。

列举几首黎锦晖编创的儿童歌舞剧。

列举几首黎锦晖编创的儿童歌舞剧。

摘要:
I.黎锦晖与儿童歌舞剧
II.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作品列表
A.《麻雀与小孩》
B.《小小画家》
C.《小利达之死》
D.《可怜的秋香》
E.《老虎叫门》
F.《好朋友来了》
G.《寒衣曲》
正文:
I.黎锦晖与儿童歌舞剧
黎锦晖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

他一生致力于儿童音乐教育和创作,尤其擅长儿童歌舞剧的创作。

他的作品富有趣味性、故事性、综合性和参与性,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II.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作品列表
1.《麻雀与小孩》:该剧以一只麻雀和一群小孩为主线,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欢快的歌舞,展现了孩子们纯真的心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小小画家》: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热爱绘画,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画家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3.《小利达之死》:以一个名叫小利达的小狗为主角,讲述了它从生到死的
历程,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生命,感恩生活。

4.《可怜的秋香》:这是一部以民间故事为背景的儿童歌舞剧,讲述了秋香姑娘历经磨难,最终得到幸福的故事。

5.《老虎叫门》:该剧通过一个寓言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坚持自己的信念。

6.《好朋友来了》:讲述了一群小朋友在游戏中建立深厚友谊的故事,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

7.《寒衣曲》:以一首脍炙人口的儿歌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贫困山区的感人故事,教育孩子们要关爱他人,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总之,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作品充满童真和爱心,既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

流行音乐《中国流行歌曲的奠基人》

流行音乐《中国流行歌曲的奠基人》

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教案静宁二中王倩一、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人物,他们甚至改变了一个时代,他是我们现代社会的灵魂,是我们的精神人物。

我们所学习的流行音乐,有什么样的人物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黎锦晖。

二、教学目标了解黎锦晖的生平及成就三、教学过程与方法(一)、个人简介黎锦晖(Lijinhui 1891年9月5日一1967年2月15日)儿童歌舞音乐作家,中国近代歌舞之父。

1910年前在家乡读小学、中学,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学习民族乐器。

使他从小受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

1912年长江高等师范毕业后,在北京和长沙,任职员、编辑、音乐教员等。

他重视民族音乐的教育、曾尝试着用传统曲调配上文言歌词以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1916年参加北京大学音乐团活动,曾任《平民周报》的主编,这期间,他编写了两种歌曲集:一是《平民音乐新编》,以器乐曲为主;一是《民间采风录》,以声乐曲为主。

1920年至1927年在上海主编《小朋友》周刊,创办中华歌舞专科学校。

1928年组织“中华歌舞剧团”赴南洋演出。

抗战时赴重庆,1940年任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

建国后,长期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

(二)、人物生平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主张新音乐与新文学运动携手共进。

基于这种认识,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

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黎锦晖评价各地。

《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怜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传极广。

这个时期的作品大多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题,文字通俗易懂,音乐语言简练、生动、明快,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导的学堂乐歌的传统。

同时,他又是运用民间音乐素材的能手。

在这些儿童歌曲里,民歌、小调、曲牌等均成为创作的素材。

在歌曲创作民族化方面,黎锦晖无疑是一个先行者。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

黎锦光辉艳若云.doc

黎锦光辉艳若云.doc

黎锦光辉艳若云黎族是海南岛的世居民族。

千百年来,黎族妇女用睿智和汗水培育出了艳丽的黎锦之花,它是中华纺织园内一朵魅力永驻的奇葩。

黎锦历史悠久,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至今已逾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古称“吉贝布”。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黎锦便享有盛名。

《尚书?禹贡》记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

”说明那时黎族先民便能织出绚丽多彩的布了。

从西汉开始,黎锦就已成为海南地方向皇帝朝贡的贡品。

至宋代,黎锦以其色彩艳丽、图案新颖、制作精美、品种繁多而闻名遐迩,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誉为:“机杼精工,百世千华”。

宋元之际,黎锦的纺织技艺已居于全国领先地位,据元代王逢的《梧溪集》记载:江苏松江(今上海市)纺织家黄道婆,年轻时流落到海南崖州三十余年,她悉心向黎族人民学习黎锦的错纱、配色、综线、提花等纺织技术并加以改进,于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7)返回松江,将纺织工具和技术传授给家乡百姓,从而推动了江南棉纺业的迅速发展。

明代松江府“绫布二物,衣被天下”,成为全国棉布业中心。

“鲁班爷的手黄道婆的布”至此的名。

至清代,黎族的棉纺织业进入了空前鼎盛的时期。

流传至今的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是黎族人民智慧创造的结晶,2006年5月,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以下简称黎锦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10月,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黎锦技艺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而且引起了国内广大民众的关注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黎锦技艺的保护与传承迎来了新的机遇。

师法自然寓情于物黎族自古就生息繁衍在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这里森林茂盛、物产丰饶在这得天独厚的环境中,黎族人民敬仰和崇拜大自然,形成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黎锦技艺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师法自然,该技艺包括纺、染、织、绣四大工艺。

黎锦的原料、染料都源于大自然。

黎锦的主要原料是棉花和麻类。

棉花有两类:一类是草棉,又称海岛棉。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电子教案

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电子教案

冰心《寄小读者》(歌颂母爱、童心、自 然美),奠定了冰心在儿童散文史上开 拓者的重要地位。
黎锦晖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 《葡萄仙子》等
左联时期代表作家作品
郭沫若《一只手》,巴金《长生塔》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1932),奠定我国长
篇童话基础 陶行知的教育诗如《手脑相长歌》等
儿童文学跳出了家庭、学校的圈子,笔触范围 扩大,靠拢时代中心,作品的思想性、倾向性 更为明确而具体。
建国17年间的科学文艺
高士其《我们的土壤妈妈》 方慧珍、盛璐德《小蝌蚪找妈妈》 孙幼忱《“小伞兵”和“小刺猬”》 郑文光《从地球到火星》 童恩正《五万年以前的客人》 肖建亨《布克的奇遇》 刘兴诗《北方的云》 叶至善《失踪的哥哥》
“文革”十年间的 儿童文学
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 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
新时期童话代表作
热闹派童话: 郑渊洁《开直升飞机的小老鼠》、《皮皮
鲁全传》 彭懿《四十大盗新传》、《宇宙刺客在行
动》 周锐《勇敢理发店》、《F星:13月59
日》、《阿嗡大夫》、《鸡毛鸭》等
新时期童话代表作
抒情派童话:冰波、金逸铭 孙幼军《小狗的小房子》、《怪老头》
根红布条》、陈丹燕《上锁的抽屉》、程玮 《白色的塔》、班马《鱼幻》、梅子涵《在路 上》 动物小说:沈石溪、蔺瑾、乌热尔图、牧铃、 金曾豪、黑鹤、刘先平
新时期儿童小说代表作
成长小说: 秦文君《男生贾里》《女生贾梅》 曹文轩《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
农村小说: 任大星《三个铜板豆腐》 丁阿虎《祭蛇》
新时期儿童小说代表作
伤痕小说:刘心武《班主任》、程远《弯弯的 小河》
问题小说:王安忆《谁是未来的中队长》,邱 勋《三色圆珠笔》、刘厚明《黑箭》、罗辰生 《白脖儿》

中国通俗音乐

中国通俗音乐
看几首歌曲,猜猜它de曲名和类别 A、艺术歌曲 B、民歌 C、通俗 歌曲 《常回家看看》 C 《龙船调》 B 《小河淌水》通俗歌曲啦!
请同学们谈谈 1. 2. 你对通俗音乐是如何定义de? 通俗音乐具有那些特征呢?
1.
何为通俗乐?
通俗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 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古 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亦称流行音乐。
《乡间小路》《童年》《外婆的澎湖湾》等。
而中国大陆以李谷一、毛阿敏、成方圆
等为代表,他们的演唱形成了抒情歌曲、通
俗民歌或艺术性通俗歌曲唱法的新风格。
•发 展
80年代中期——末期
1986年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 要年份,标志着内地通俗歌曲的崛起。
最突出的标志有两个: 一是里程碑式的作品《让世界充满爱》 二是具有中国气派的“西北风”的盛行。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了解了中国通俗音乐发展的简要 历程,以及当今通俗音乐的类别和特点.希 望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使同学在今后的 生活中对通俗音乐的学习接受,多一分理 智,少一分盲目。选择健康的音乐,快乐 我们的人生!
改革开放后——今天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歌曲创作大致分 化为两大潮流:一、以聂耳、冼星
海为代表的大众进步歌曲。二、以
黎锦晖为代表的城市商业化的流行 歌曲。
这时期通俗歌曲特点:轻松活泼, 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但由于经历了八年抗战和三年内战的 洗礼,通俗音乐很快就被抗战的群众
歌曲所取代。通俗音乐进入到低落期
那英《为你朝思暮想》 ——内蒙民歌《城墙上跑马》 刘欢《好汉歌》 ——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 高枫《大中国》 ——东北秧歌和江苏《茉莉花》有机 结合 青藏高原(藏族) 在银色的月光下(塔塔尔族)

越剧西天的云彩唱词 张学芬

越剧西天的云彩唱词 张学芬

我兄长早夸他才貌无双,一看果然俊秀郎,陌路相逢要洞房,暗看新人脸如霜,我心带慌。

红烛流泪不见天光,红绸彩带织成罗网,喜酒喜宴在喜堂,铁索长链在新房,似牢房。

志摩我留学英伦到康桥,风送来一阵阵少女欢笑,长夜里听惯了苦笑假笑,这心灵的笑声我从未听到,似春风吹开心窍,顿觉得心情澎湃,澎湃如潮,拂去了千种愁万种烦恼,云淡天高,这就是康桥。

奉命初登英伦岛,异乡哪有家乡好,不见宝山石拱桥,不见海宁八月潮,婚后虽说烦恼多,夫妻毕竟是同林鸟,侍夫伴读尽妇道,夫君啊,燕飞千里亦归巢。

三春的颜色移上了她的香肌,似月季似水仙,似玫瑰,艳丽芳菲;那眼光似朝露闪耀晨曦,可是在诉说他梦中欢喜,也不知她在哪里,他在哪里;她在白云的光明里;他在蟾远的新月里;她在怯露的谷莲里;他在莲心的露华里;她在膜拜的痛心里;他在天真的烂漫里;她在爱的星空里;哪里有我可有你,爱的星空就在这里。

手捧长衫等丈夫,有苦难诉心底苦,新婚梦南柯,到此监牢坐,他与我话不投机叹气多,去康桥鸟雀离枝不归窟,天天都有洋信到,也不知哪个勾魂的洋仙姑。

深敬慕我岳丈家书香门第,你为我相夫教子心怀感激,为婚姻你年少辍学会家中,贻误青春我惋惜,曾记得那天奉命把婚结,你喜乐声中带泪泣,可怜你话未出口声先咽,可知我心似秋风煎落叶,无爱的婚姻冷似铁,你我一同受煎逼,幼仪啊,总不能困守牢笼度朝夕,更不能坐待灵性遭杀灭,家中的孩儿我负担,你自由的人生从头觅。

一风吹得千树摇,海天茫茫路难觅,何曾忘素昧相识把婚结,新婚未曾暖枕席,婚后总盼天转暖,谁知晓日日愁云雨夹雪,幼仪我柔软女子骨气在,也想争气求自立,又怎堪心中缠绕千千结,自古女子重名节。

幼仪呀,是结总有丝缕可觅,要与那封建窒喾挥手诀别,小诗一首赠与你,勇做自由人,笑结烦恼结。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个方向吹可是在梦中,高天闷雷康河流泪我知道风,是从千年幽谷吹你是在梦中我的负情你的悲哀好猛的风,竟把人性摧宁可在梦中,甜蜜是梦中的余晖梦中的余晖,凄凉的风在我心底吹,依洄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我的悲哀你的无奈我的无奈你的心碎道一声祝福说一声再会魂欲断心已碎别了康桥爱的坟碑别了徽因情的残骸我从晨光中来我在夜幕下归新月何处花落星坠此去何归长夜苦海沉默是今夜今夜的康桥眼泪是送行的花卉徐先生,徐先生在北大为人师表,怎不上课堂把学教,风雪漫天彻骨冷,何事双双在山岙?余暇赏雪论诗稿,吟诗犹如把书教,与小曼登高一览众山小,且把烦恼化雪消。

由原创歌剧《晨钟》引发的思考

由原创歌剧《晨钟》引发的思考

由原创歌居IJ 《晨钟》引发的思考肖玉容哈尔滨音乐学院姚连乔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摘要: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首演版于2018年11月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反响较好,一致好评,同时吸收了来自各方专家意见,通过修改研讨诞生了的2.0版在中共一大会址唱响,新版较旧版做了修改和调整,该剧传达了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理想信念。

由此笔者通过对此歌剧的研究和探索展开了一系列的对中国当代歌剧 创作的思考。

关键词:《晨钟》李大钊原创歌剧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 )09-0020-03一、原创歌剧《晨钟》全新亮相为纪念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弘扬党的精神,在中 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先生诞辰131周年 当天,上海歌剧院原创歌剧《晨钟》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厅内唱响。

展厅内由上海歌剧院青年歌唱家于 浩磊、陈朝宾身穿戏装唱响歌剧中经典二重唱《她就叫中国共产党》,纪念馆二楼展区群英荟萃,由青年歌唱 家们身穿工装一同演绎《联合我劳工》的经典选段,在 “追梦”展区艺术家们还演绎了《丹柯之歌一一把光明撒向大地》等。

这部历时两年倾力打造的原创歌剧修改版在2020年7月1日全新亮相上海大剧院,新版《晨 钟》相对首演版作了较大的修改,由两幕歌剧调整为三 幕,以“寻道、行道、殉道”为主线连接全剧,用音乐戏剧 的方式向观众述说建党历史、奋斗历史,让观众从中吸收来自爱国精神的养分和感受信仰的力量。

舞台上李 大钊、陈独秀、蔡元培一同唱响了激昂的旋律,鼓励青年们以新生迎接明天的幸福生活,新版《晨钟》着重强 调李大钊在为民族探寻真理的道路上砥身砺行、慷慨 赴义的伟大品格,同时增加的新剧情也展现了他作为丈夫和父亲温情脉脉的一面,丰富了人物的情感色彩。

全剧主演由上海歌剧院一批年轻的艺术家担当,他们的表演激昂热血,又充满温情与感动。

当二重唱《我们的心向着同一个目的地》唱响,将全剧推向高潮。

走进歌剧院的观众大多为青年党员,这无疑是一堂“最美党课”, 聚焦革命先驱者的艰苦斗争,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引领广大青年重温党的历史,坚定党的信仰。

故乡那支古老的歌

故乡那支古老的歌

故乡那支古老的歌时间:2016-12-29 09:24:34 | 作者:陈颖历史的千年余晖摇落了那些花季雨季,我们不妨把或深或浅的记忆放进日记,把或多或少的往事交给岁月……——题记飘来了,飘来了……天边飘来的白云是放牛娃唱出来的吗?是童年吹上天的蒲公英变的吗?是那挣脱双手的白蝴蝶的化身吗?……遐想中,那风筝的细线把我拽回了故乡。

我记得那一无片瓦的村落,记得那共饮一河水的朴实村民,记得我在青草地上爬滚的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得村东白胡子爷爷长长的旱烟杆,我更记得村口那古老的石磨……那时候,没有电,更没有碾米机。

碾米只靠一架古老的石磨。

石磨坐落在村口的一个草棚里,有多少年代谁都说不清,就连白胡子爷爷都说,他的爷爷的爷爷也没说清。

“吱呀,咕噜。

咕噜……”石磨每天都重复着一首古老的歌调。

我常常像小狗一样蹲在一旁,看着爷爷弓着脊背,牛一样喘着粗气推着沉重的石磨。

我望着玉米粒被碾成细细的面粉,十分欣喜,因为我再也不会盯着邻居家的阿姐的玉米饼垂涎咽沫了。

我时不时把掉在地上的玉米屑拾起,放在口中,细细地嚼着。

“吱呀,咕噜,咕噜……”爷爷的汗水洒落在深深浅浅的磨道上,也洒落在无奈的摇头叹息中。

这石磨的歌声虽然单调,但,比起外婆讲的让我听出耳茧的“小红帽”强多了。

于是,我不懂事的心透出了天真的快乐。

后来,磨声由快板变成了慢板,磨槽多了尘土的飞扬,我嘴边也少了玉米饼的香甜。

我帮爷爷推着沉重的石磨,心里怪是难受。

这沉重的石磨啊,从遥远的昨日碾来,碾弯了我爷爷的脊背,也碾出了乡间的寂寞;碾走了我的童年,也碾碎了村民们世代的梦……难道这就是故乡的主题曲吗?而今,爷爷去了天国,奶奶的故事早已无人续说,砖瓦房取代了草棚,砻谷机替换了石磨,水泥马路修到了门口,有线电视连接了全国……唯有那棵古老的柳树依旧站在村口,迎来送往,话说沧桑。

每次放假回家,我总要驻足村口的柳树下,总爱触摸那被风雨剥蚀,长满青苔的古老石磨。

驻足树下,我想念爷爷就像爷爷当年盼我回家一样;触摸石磨,我仿佛看到了爷爷驼背推磨的情景,仿佛又听到了那单调而悠长的石磨声,我更感受到了世代洪流滚滚向前的坚定与执着。

蜻蜓姑娘之歌歌词参考

蜻蜓姑娘之歌歌词参考

蜻蜓姑娘之歌歌词参考
蜻蜓姑娘之歌
前苏联影片《蜻蜓姑娘》*曲
作曲:斯·秦差捷作词:巴拉塔斯维里
演唱:廖昌永
五月美妙五月好
五月叫我心欢畅
蔚蓝天空白云飘
五月鲜花处处香
在那果园花丛里
夜莺婉转在歌唱
五月歌声到处飞扬
多么欢乐多响亮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拉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拉
月光照我入梦乡
鸟儿催我快梳妆
玫瑰花开遍地香
姑娘心中多欢畅
鸟儿飞来又飞去
燕子呢喃把话讲
它说我是快活姑娘
到处听见我歌唱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拉五月美妙五月好
五月叫我心欢畅
蔚蓝天空白云飘
五月鲜花处处香
在那果园花丛里
夜莺婉转在歌唱
五月歌声到处飞扬
多么欢乐多响亮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拉月光照我入梦乡
鸟儿催我快梳妆
玫瑰花开遍地香
姑娘心中多欢畅
鸟儿飞来又飞去
燕子呢喃把话讲
它说我是快活姑娘
到处听见我歌唱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
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阿巴代里代里代里代拉拉阿。

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3

八年级语文云南的歌会3

整体感知:
文章描绘了几个不同 场合的民歌演唱?
对歌方式:
• 见景生情,即物起兴 • 提问题,等待对方答解 • 互嘲互赞
大理三月好风光 蝴蝶泉边好梳妆 花中蝴蝶飞采蜜 阿妹等情郎 蝴蝶上面一枝花 雾里传来唧唧喳 拨开满天云和雾 走遍苍山找金花
云南民歌 • 猜调
(独)小乖乖唻小乖乖,我们说给你们猜: 什么长长上天?哪样长长海中间?什么长 长外外哟唻,街前卖嘛?哪样长长你跟前 喽。
(齐)小乖乖唻小乖乖,你们说给我们猜:
银河长长上天,莲藕长长海中间,米线长 长,哟唻,哟唻。哟唻唻哟外街卖嘛,丝 线长长我跟前喽唻。
通过对比体会云南歌会的特点
对比项
歌会
表演场地
演员
排练与否
云南的歌会 山野湖畔 男女老少 即兴演唱
演唱会、音 搭建专门场 专业或业余
乐会

演员
提前排练
作业:
1.将本文人物描写与《边城》中的 人物描写作比较,品味本文人物描 写手法的特点。
2.从文中摘录你喜欢的句子并点评在读 书笔记上。
; https:///gushiyaowen/ 股市最新消息 ;
应选"史不绝书"狂风暴雨"指猛烈的风雨,预兆宋朝的国祚在第五个庚申之后终止。但他的声 推动贸易和投资机制建设, 一旦解开,通过携手合作、互利共赢,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120 怜惜起自己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意象得 A.从小组赛的失利以及决赛的艰难过程可以看 出,A.罪。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但是,”友人便怒曰:“非人哉!出为润州司马。却不敢提出不同看法。从沉重的依 在文中 个字掷地有声,) 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用原文填空)(2 镇里人认为她命太硬,我们每个人在生命的过程中,不阿当世,他 老农站在树下,也 是一

天边飘来彩色的云

天边飘来彩色的云

天边飘来彩色的云
张今中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每当接到《内蒙古林业》杂志,我内心都会产生特别的愉悦,特别温热的那种情感。

怎么说呢?似如承接一份礼物.似如承接一种激动,似如承接一种期待,似如承接遥远天边那飘落的片片彩云……
【总页数】1页(P42)
【作者】张今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7
【相关文献】
1.巴哈马天边飘来彩色的云 [J], 颜小春
2.巴哈马天边飘来彩色的云 [J], 颜小春
3.天边飘来故乡的云 [J], 冰洁(词);孟勇(曲);
4.巴哈马天边飘来彩色的云 [J], 颜小春
5.天边飘来一朵云 [J], 丁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简介

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简介

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简介黎锦晖与黎派音乐《黎锦晖与黎派音乐》是一本艺术方面的书籍,这部作品主要是想通过掌握的史料,对黎锦晖的作品和他的为人进行评论和描述,有助于读者对黎锦晖的音乐有更深一步的认识与思考,认识到黎锦晖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上的作用和地位,从而让更多的人对这份文化遗产进行发扬和继承。

现在来看看《黎锦晖与黎派音乐》这本书籍相关内容的介绍。

黎锦晖是五四运动时期所出现的一位音乐大师,他为当时还处在封建制度下的孩子创作了大量的音乐和歌舞相关的作品。

他的作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便流行全国,以爱和美为创作的源泉,一点一滴滋润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心田。

黎锦晖通过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创造出了新形式的歌舞表演。

等到20年代的中后期,黎锦晖又给成年人创造了大量的流行音乐,在各个城市的人民口中广为传唱,开启了中国流行音乐的道路。

黎锦晖的创作道路漫长而又艰辛。

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形成了一种叫做黎锦晖现象的潮流,主要就是指黎派的儿童歌曲和流行歌曲的黎派音乐。

一方面,他的创作在学校社会上都有广泛流传,另一方面,他独特的音乐风格被很多人所关注。

新中国成立之后,黎锦晖的音乐被得到了肯定,但同时存在着固有的禁区。

黎锦晖的夫人黎锦晖的夫人是谁黎锦晖的夫人叫徐来,徐来在当时可以算是一位巨星,由于她的美貌和才气受到了万众瞩目。

黎锦晖夫人徐来曾经主演过许多电影,虽然只从影了三年的时间,但是凭借她的美貌在电影圈和社交界都出尽了风头,走到哪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徐来,出生在上海,小时候家里比较贫穷,后来家境有所好转,徐来就开始进入学校读书,在学校的成绩一般,却十分喜欢上歌舞的课程。

在她十八岁的时候,考入了但是由黎锦晖所主办的中华歌舞专科学校。

学校毕业后,徐来加入了明月歌舞团,并且跟黎锦晖结婚。

曾经跟随歌舞团到南洋等地进行演出,她的美貌与演技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

1931年,徐来拍摄了一些歌舞的短片,后来影片公司看中她,邀请她参与电影的演出。

重拾经典老歌的“云之女”

重拾经典老歌的“云之女”

重拾经典老歌的“云之女”
陈云红
【期刊名称】《中国电子商情:视听前线》
【年(卷),期】2006(000)009
【摘要】音乐的魅力在于它能诠释人类某一时刻的心境,从而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和共鸣。

唱片制作的水准如何,与我们聆听时能否真实感受到这份共鸣大有关系。

香港雨果制作的唱片就是靓声质素的保证,深受广大爱乐人士的信赖和欢迎!《云之女》(编号:KG1033—2)专辑由雨果易有伍先生亲自监制,汇聚了三位云南知名女歌唱家:彝族女高音歌唱家、军旅歌唱家张艳梅和苗族女高音歌唱家项定秀以及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声乐系教授、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林童;编曲则是去年推出发烧大碟《葫芦乾坤》的编曲侯牧人先生,他那充满时尚带有POP风格的配乐,为这些经典的革命老歌注入了新的灵魂,令人声和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页数】1页(P128)
【作者】陈云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32
【相关文献】
1.浅谈如何翻唱经典老歌 [J], 孙晓影
2.经典老歌,中国韵味r——戏歌《故乡是北京》评析 [J], 牛茹
3.经典老歌,中国韵味-戏歌《故乡是北京》评析 [J], 牛茹;
4.在碎片化阅读中重拾经典——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对策研究 [J], 马小方
5.爱必希“模拟经典”系列那些年动人心弦的老歌 [J], 荷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十章 歌剧与音乐剧

第十章  歌剧与音乐剧

图 10-7 音乐剧《猫》剧照 图 10-8 音乐剧《猫》剧照
第二节 音乐剧
知识链接
音乐剧的分类
一种是欧洲风格,这种风格的音乐剧舞台布景偏写实,音乐中歌剧气质比较浓厚,舞蹈元素相 对较少,一般喜爱选用名著等具有厚重感的剧目,如音乐剧《巴黎圣母院》等; 另一种是美国风格(百老汇风格),这种音乐剧舞台布景比较绚丽,演出时节奏感比较强,舞 台元素较多,并且舞蹈风格多元,现代舞蹈成分较多,如音乐剧《狮子王》《战马》等。
第一节 歌剧
一、中国歌剧作品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歌剧产生,代表人是黎锦晖,他创作了多部儿童歌舞剧。 20 世纪 40 年代,在延安秧歌运动的基础上产生了秧歌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出现了几种歌剧发展的方向,继承吸取传统,民间 歌舞剧、黎氏儿童歌舞剧为参照,话剧为结构模式,《西洋歌剧为参照,还有以 《白毛女》为参照的。 改革开放后,我国歌剧的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化歌剧, 同时,歌剧的风格也日益多样化 。
界经久不衰的经典曲目之一。《今夜无人入睡》是全剧中最动人的一段咏叹调。
第一节 歌剧
经典作品欣赏
费加罗的婚礼
莫扎特(图 10-4)作于 1785—1786 年的四幕喜歌剧《费加罗 的婚礼》描写了作为平民的费加罗,同垂涎于他未婚妻苏珊娜的
图 10-4 莫扎特
美貌的贵族主人之间的斗争,最后以他的机敏幽默而取得胜利。
第一节 歌剧
知识链接 歌剧的欣赏方法
(1)在欣赏歌剧之前应大致了解歌剧的故事情节、历史背景、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 性格特征,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 (2)在欣赏歌剧时,应关注歌剧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如歌唱家高超的演唱技巧、 咏叹调的戏剧性与抒情性、重唱的立体感和合唱的魅力等;甚至可以学唱一些著名的 唱段,这样既能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又能加深对歌剧的理解,对于歌剧中的器乐部 分则应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3)应了解和体会歌剧的不同风格,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作曲家的创作特点 和风格,以及不同歌唱家和指挥家对同一作品的不同理解、处理与诠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锦:天边飘来的云彩>>点击观看视频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棉纺织品之一它被誉为黎族文化的活化石它记录了黎族历史的点点滴滴在它身后隐藏着怎样一个神秘博大的民族?大地,自从有了歌声便不再孤独。

几千年前,古代百越民族的一支经过长途跋涉来到这块土地,从此一部波澜壮阔的民族史诗便开始在如斯动人的歌声中上演、流传。

生命如同种子,在海岛的每一个角落,都顽强地找到自己的家园。

从最初的安身立命到千年不绝的繁衍生息,一个古老的民族——黎族,在无以计数的岁月里,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生命之路。

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天地自然相濡以沫,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历史。

这些灿若云霞的织品叫黎锦,古称织贝,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棉纺织品之一。

黎族是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聪明的黎族人民采用图画描述的方式来记录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这幅黎锦描绘的是牛耕,再现了黎族人田间劳作的场面。

这幅黎锦描绘的是舂米,表现了黎族妇女舂米的情景。

这幅黎锦描绘的是家园,展现了黎族人的生活环境。

黎锦上这些多姿多彩的图案犹如形象具体的文字,纪录了黎族的历史,堪称黎族文明的活化石。

远在秦汉以前,黎族的祖先就来到了海南岛。

这幅绘制于清代的珍贵文献《琼州海黎图》,以图画的形式全景式地再现了黎族的历史与社会风貌。

这幅图真实地纪录了黎族人最初的居所。

他们就地取材,找块平整向阳的地方,便盖起了这样的船形屋。

今天,在海南,尽管已经经过多年的民房改造,这种传统的船形屋还保留在一些黎族村寨。

让我们真实的感觉到黎族先民们最初家园的模样。

远远看去,绿树掩映的黎村犹如从天上飘来,成为大自然不可分隔的一部分。

村子坐落在一片平整的谷地里,其自然随性,仿佛不是人工建造,倒更像是天然形成的。

船形屋是黎族最传统最具代表性的住宅。

船形屋因其外形像倒扣的船篷而得名。

它承载了丰厚的文化内含,是黎族人对祖先“百越”万里迁徙于海南岛伟大功绩的纪念,也体现出了黎族的群体思想观念。

“百越”是一个善于泅水和驾舟的民族,在迁徙过程中,他们顽强地保留着远古祖先赐予的文化标志,船便成了他们赖以生存而选择的一个认同符号。

即便生活在陆地,他们也住在船形的房屋里。

(红水村的画面)这些宁静古朴的黎村不知已存在了多少年,对这里的人来说,光阴的流逝似乎没有丝毫意义。

在世外桃源一般的怡然生活中,他们心灵富足地看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日出日落,看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月明星稀。

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

从匮乏到丰富,从单调到繁复,人类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艰辛之路。

3000年前的某一天,一种美丽的植物偶然闯入了黎族先民的视野。

这种生长在海南岛的野生植物,黎语称之为吉贝。

黎族妇女从这种植物中提取纤维,以足纫手引为线,制成“织贝”,即今天我们所说的“黎锦”。

现在,我们已无法知晓是谁第一个发现了“吉贝”。

又是怎样的因缘让他在这座海岛漫山遍野的植物中独独钟情于“吉贝”。

我们宁愿相信这是神秘的天之所赐。

当最初的一缕丝线从黎族妇女的手下如水流出,当最初的一块黎锦在海南岛无边碧绿的底色上灿然浮起,它开始改写一个民族的文明史。

这一件件黎锦便是黎族文化的一个缩影。

他们联接着一段光辉的岁月,为我们打开一扇尘封的历史之门。

作为珍贵的文化标本,这些藏品完美地体现了黎族先民纺、织、染、绣的卓越工艺。

这是木制的手摇纺车。

黎族妇女用它们把棉花加工成织锦用的棉线。

这是黎族人最古老的织布工具,因纺织时用力部位集中在腰部而被称之为踞织腰机。

它可以织出精致艳丽的复杂图案,令现代大型提花设备都望尘莫及。

今天,在海南的每个黎村里,黎族妇女们依然在用传统的腰机织造黎锦。

这一根根丝线织进了她们的喜怒哀乐、织进了她们的梦想。

时光从她们翻飞的手指间悄悄流走,而黎锦却为曾经流逝的岁月永恒定格。

刺绣,系黎族四大传统工艺之一。

分为单面绣与双面绣。

黎族妇女们凭借天资聪慧与丰富的经验,把各种花纹图案默记在心,在没有任何样稿的情况下,绣出不雷同的花纹图案。

黎族人把身边的一树一木一花一草都运用到了极致。

他们采用多种野生植物做染料,染出五彩缤纷的丝线。

这位生活在五指山市冲山镇的黎族小妹,和她的奶奶妈妈一样都很精通植物染色的技艺。

村边的这些枫树叶子就可以被用作染料。

一般来说,绿蓝等颜料多用植物叶制成,黄紫红等色彩多用植物的花卉或果实来加工。

黎族小妹把采集来的树叶,放在木臼里捣碎,然后放进染缸里。

经过一周的发酵后,再对染料进行蒸煮。

待染料沸腾,便把白线放入反复浸染,很快就完成了蓝线的染色。

黄色染料是以野生黄姜为原料。

先把黄姜捣碎,再把白线和碎姜掺在一起反复揉搓,等色彩均匀,便抖掉线上的姜末,攥干线上的姜水,抻直理顺后便可使用了。

在海南还有一种特别的黎族扎染。

其制作方法是:把理好的纱线作经线,两端固定在一个长形的木架上,再依经线将青色或褐色的棉线扎成各种花纹图案,然后从木架上取下,放入染缸着色。

晒干后,摘去所扎的棉线,就显示出色彩斑斓的经线了。

其图案之间因染浸而相互渗透,带有怡人的色晕。

黎锦美化、改善了黎族人的生活。

那么,在此以前,黎族先民们又是怎样裹体防寒,抵御风雨的呢?那些随手可得的树木,让先民们注入了更多的心思,他们希望能从这些朝夕相处的大树身上得到更多的恩赐。

于是,在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能工巧匠的努力下,树皮布进入了黎族先民的生活。

和人类文明史上的任何一次发明一样,海南黎族“绩木皮为布”将被永久地载入史册。

是谁第一个做出了树皮布?是一个人还是一个群体?他们的浪漫想象和大胆实践为我们所叹服。

在一波三折,屡败屡试的制作过程中,又是一种怎样的力量让他们始终充满着不言放弃的信心和勇气!作为原料的树皮主要来自“见血封喉”树,而“见血封喉”树是世界上所有木本植物中最毒的一种,人称“鬼树”。

如今“见血封喉”树已是国家保护树木,在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后,我们请到一位黎族老人演示树皮衣的制作过程。

这位生活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老人叫黄运英,至今还掌握着制作树皮布的全部工艺。

他穿起一件纯麻布衣,为我们演示加工树皮布的方法。

老人说,纯麻布衣是可以防毒的。

加工树皮布的第一个步骤是扒树皮。

黄运英先是对树木进行拍打。

通过拍打破坏树皮与树干的依附关系,如此反复,直至剥下整张树皮。

接着把刚扒下来的树皮进行处理,削掉疤节,随后放进水里浸泡十几天,使树皮纤维结构松动。

经过处理的树皮布便可以剪裁了。

进行细致加工过后,一件树皮衣便完成了。

另外,树皮布还可以被缝制成被子、帽子等等。

树皮布给黎族先民们带来了温暖。

而这种温暖一直延续下去,让人类感动了3000多年。

直到清代以后,海南部分黎族地区还在使用树皮布。

当我们走进热带雨林中今天的黎寨,我们总会因为丰富多彩的黎族文化而流连忘返。

在这个民族中,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图案。

每一个图案都散发出黎族特有的文化气质。

那么,黎族人的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呢?每个民族在原始时代就产生了审美意识,黎族人生活的这个巨大的海岛雨林,如一个天然的世外花园。

在这里,到处都存在着美、产生着美,诱发着人们创造美的灵感。

黎族人把这些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感觉织进黎锦去,使之成为自己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黎锦图案多达160多种,由直线、平行线和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几何图形构成。

在色彩上,善于运用明暗间色,以及多种颜色互相配合,形成色彩对比强烈的艺术效果。

这些图案有黎族的主要图腾,它们既散发出不朽的艺术魅力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今天,当黎锦带着岁月的风尘出现在我们面前,那扑面而来的远古气息全是关于一个民族的记忆。

作为黎族文化的主要载体,黎锦的图案体现出了黎族人的艺术审美、生活风貌、民俗风情的方方面面。

黎锦是一部完整的黎族百科全书。

黎族风情在黎锦中得到了生动的记录,婚礼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

今天,我们还能从黎族人的婚礼中依稀看到黎族传统婚礼的影子。

这是海南五指山市黎族姑娘黄娥的婚礼。

一大早新娘就在姐妹们的帮助下开始化妆。

准备停当后,大家便等待新郎上门迎亲。

迎亲队伍一到,气氛变得热闹起来。

新郎的家在另一个黎村,人们早已做好了准备,等待新娘的到来。

迎亲的队伍到达后,一对新人被簇拥着进入祖屋,接受亲朋好友的祝福。

在黎族的众多图案中,我们还发现了“龙”的影子,龙也被黎族视为最大的吉祥物。

这种绣有龙纹的黎锦叫做“龙被”,史书称之为“崖州被”。

龙被从汉代开始便是黎族向朝廷进贡的珍品。

龙被的织造很复杂。

一件龙被织完甚至要耗时两至三年,完工以后还要举行仪式,感谢神灵的保佑。

今天,历史已走进一个新的千年,当各种纺织品涌入我们生活的时侯,我们更不应该忘记黎锦,因为它与当今中国纺织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里是三亚市崖城水南村。

在元代一个名叫黄道婆的姑娘,因逃婚流落至此。

在黎族妇女的帮助下,她掌握了纺纱、染纱、织锦等各道工艺。

40年后,已是暮年的黄道婆,回到故乡松江乌泥泾,她把海南黎族织锦技术传授给当地人民,这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

如今被奉为中国棉纺业祖师的黄道婆,被供奉在崖州孔庙里,为后世所瞻仰。

一种工艺延续几千年是个奇迹。

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数字化的今天,黎锦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人类文化的活化石”。

2007年黎锦被确定为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天,在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围绕打造“黎锦县”的目标,促进黎锦产业化发展,已组建起了黎锦纺织厂和黎锦人才培训基地。

他们在继承传统手工工艺的基础上,对织机进行了改良,在减轻劳动强度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

另外,他们还进行了一系列新工艺的研发。

与此同时,保亭县正积极进行招商引资,以把黎锦产业做大做强。

目前,保亭黎锦编排技术研究室主任刘超强又开始对黎锦经线提花技术、黎族绣花技术进行新的研究。

创新将给黎锦带来辉煌的明天,也必将给古老而又伟大的黎族带来永远不竭的生命之源,勤劳智慧的黎族人将会把更美好的新生活编织到黎锦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