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银行家陈光甫

合集下载

银行家陈光甫 (1)

银行家陈光甫 (1)
企业家介绍之陈光甫
人物简介: 陈光甫,中国银行家。江苏镇江人。 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同年回 国。生于1881年,逝世于1976年。1909年 毕业后即回国。办南洋劝业会初露才华,被 江苏巡抚程德全任为江苏银行总经理。由于 自己的改革主张不能实现,毅然辞职。1911 年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银行监督。1914年 转任中国银行顾问。翌年6月创办上海商业 储蓄银行,资本从最初的10万元发展到后来 的500万元,分支机构遍布全国。1923年8月, 陈光甫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 1927年该“旅行部”独立挂牌注册,并易名 为“中国旅行社”。是中国近代旅游企业化 的标志。
谢 谢 大 家
创办企业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陈光甫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 上海银行)旅行部(后改称 为中国旅行社垄断,态度恶劣,价格昂贵,让国 人及各国人士了解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胜古迹,也必须 建立健全为旅客服务的机构,这是他要创办中国旅行社的又 一动因。 办社宗旨:顾客至上,服务社会 业务:起初客运为主,代售火车轮船票办,1931-1937广泛 开办招待所、旅馆、饭店,又代办火车上的餐饮;既组织国 内旅游,又组织国外观光;既代办出国手续,又发行旅行支 票;既设立旅行社游览团体,又直接投资开发景点;并牢牢 抓住大型会议的机会开展业务。 经营理念: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

百年商道:第一银行家陈光甫

百年商道:第一银行家陈光甫

百年商道:第一银行家陈光甫作者:暂无来源:《投资与理财》 2010年第15期编辑I尚晓娟一位中年男子走进开业不久的上海银行,拿出一张百元钞票.声称要开100个账户。

银行职员接过钱,不厌其烦地为其开了100个账户。

每个账户只存一元,这是故意的“刁难”,还是银行推出了新的服务模式?这幕让人匪夷所思的场景,出现在1915年。

这一幕体现的是陈光甫定下的行训“服务”二字,这样的“服务”转眼间在上海滩家喻户晓。

陈光甫何许人也?一个学徒出身的沃顿商业奇才。

他在1909年回国后,创办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启了我国现代银行的服务理念,被称为“中国的摩根”。

他应用自己所学到的金融知识,在100年前就洞悉了平民阶层对于银行业的价值和意义。

他被称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职业银行家”。

原上海银行总行襄理郎念祖对当年陈光甫讲解行训时的话至今记忆犹新:”陈先生常说,我们就是银行,银行就是我们。

顾客是衣食父母,顾客总归是对的。

”陈光甫还有一个理念:一个顾客存了100元,他当然是我们的上帝。

但是一个顾客只存一元钱甚至不存钱,他仍是我们的上帝。

“小小银行”,一元起存清末民初,曾经叱咤风云的山西票号纷纷倒闭,人称“清亡晋商亡”。

山西票号终结于它的经营模式,它离现代银行已遥不可及。

中国的金融业从此断了线,尽管此后各种钱庄和银行不断崛起,但无一不落入“上层路线”的窠臼:都紧紧盯住占据中国绝大部分财富的权贵巨贾,在吸取存款和放贷上看面子行事,在战火纷飞中沦为政治当局搂钱的耙子与投机倒把的中间机构。

1915年的上海,是中国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地区,旧式钱庄仍独霸一方,不愿退出历史的舞台:内资银行中,旧有银行和长势强劲的新开银行并驾齐驱:英、法、俄等国的外资银行就更是不可低估。

陈光甫,原名辉祖,后易名辉德,字光甫,江苏镇江人。

他少时曾为学徒工.1904年,迎来人生转折。

这一年,清政府组团参加圣路易斯世博会,陈光甫因为通晓英文与商务,被选为参加世博会的工作人员。

陈光甫:中国银行业的先驱与标高

陈光甫:中国银行业的先驱与标高
人。
18 8 1年 到 1 7 9 6年 , 过 九 旬 , 终 年 寿
正寝 。
业伦 理 和 先 进 生 活观 念 所 武 装起 来 的年 轻 银 行 家 ,尽 管 在 外 人看 来 春 风得 意 、 轻 有 为 , 并 没 有 在传 统 年 却 仕 途 和 旧式商 人 的道路 上走 多远 。
百 出 , 理 混 乱 , 药 可 治 。 而 各 派 管 无 军 阀 “ 头 变 幻 大 王 旗 , 方 唱 罢 我 城 你
事 , 就 是 树 一 目标 , 一 事 业 , 那 创 达
到 目的 地 , 且 成 功 。 此 种 快 乐 是 从 并
登 场 ” 政 局 一 起 变 化 , 业 家 往 往 , 企
行 。 以至 于 创业 之初 虽 经 多 方 设 法
也凑 不足 区 区 1 0万 元 的 资 本 金 , 寒 酸得 不敢 邀 请 银 行业 公 会 的 代表 参 加 开 业 庆 典 。 在 之 后 上 海 银 行 几 十
抗 战 , 史 留名 , 青 万古 流 芳。
他 “ 业 成 功 , 复 享 高 寿 ” 从 事 。
年 的经 营过程 中 ,在 官僚 资本 的 屡
陈 光甫 人 生 的传 奇 ,正 在于 他 以孤 身 ~ 己之 力 ,开 中 国银 行业 风 气 之
正 在 这 个 时候 ,一 件 突 如 其 未
的 变 故 坚 定 了 陈 光 甫 的 信 念 。 北 洋
军 势 力 南 侵 , 陈 光 甫 政 治 上 的 靠 山— — 江 苏都 督 程 德 全 去 职 ,继 任 的“ 帅” 勋 冒天下之大不韪 , 辫 张 竟
他 “ 远 官僚 , 交 商 人 ” 颠 覆 敬 亲 , 性 的 摈 弃 攀 附 权 贵 的 旧式 银 行 做

镇江名人——商界奇才陈光甫

镇江名人——商界奇才陈光甫

社科悦读为大照电气公司,并成立了董事 会,由张謇任董事长,郭礼征任总经理。

随着电厂规模的逐步发展,装机容量也不断增加,从最初的150千瓦增加到5950千瓦,所发的电主要供应当时镇江的城区及近郊。

到1936年,电厂已累计发电1.2亿千瓦。

镇江第一家电厂的创办,在维护民族利益,推动镇江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郭礼征也成为当时镇江家喻户晓的人物。

镇江名人----育界寄彳璩先嘯陈光甫(1881-1976),镇江人,曾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创办经营多家银行,是中国旅游事业的创始人、金融家,曾代表国民政府赴美签订《桐油借款协定》。

1915年6月,陈光甫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天时”,上海金融环境的“地利”,集股7万多元(含自身人股2.5万),利用“人和”即现代化管理理念,主持了中国金融界小小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下称上海银行)。

在创办之始,陈光甫便十分强调服务社会,主张 “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经营方针。

为了吸引小额存款,他首先提 出“一元开户”。

这项措施很快受到 城市中下层市民的普遍欢迎,打开 了储蓄局面。

接着,他又在工人居 住区开办职工储蓄,在市民中开办 礼券储蓄、零存整取、存本取息、定 活两便等各种新型储蓄方式。

结 果,上海银行在最短时间内得到了绝大多数市民的认可。

短短20年间,“小小银行”成长为中国第一大私人商业银行,拥有几十个分支机构,陈光甫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

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受命赴美,与胡适等鼎力促成美国政府的“桐油贷款”,对抗战贡献甚大。

清末民初,中国旅游业受洋商控制。

丨923年,陈光甫在上海银行开设旅行部,后改名中国旅行社,以“顾客至上,办事社会”为宗旨,既办客运,又办货运;既办招待所、旅店、饭铺,又代办火车上的餐饮;既组织国内旅游,又组织国外观光;既代办出国手续,又发行旅行支票;既设立旅行社游览团体,又直接投资开辟景点,并紧紧抓住大型会议的机会开展营业,取得极大成功。

旧上海的金融巨头陈光甫

旧上海的金融巨头陈光甫

旧上海的金融巨头陈光甫陈光甫:中国第一位银行家近代民族实业是在外国资本及官僚买办资本的夹缝中顽强生长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和艰难的经济生存环境,造就出一批具有超常商业智慧和开拓实干精神的中国商人。

这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业精英、影响百姓生活的百年老店,是中国百年商业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元素,也是传承给我们的巨大商业财富。

陈光甫1881 年出生于江苏镇江,早年留学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1915 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20 年间,从仅有七八万元微薄资本的“小小银行”成长为中国第一大私人商业银行,拥有几十个分支机构,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多个第一,在20 世纪前半叶的中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被誉为“中国最优秀的银行家”、“中国的摩根”。

石库门里诞生的小小银行1915 年的一天,开业不久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这个中年男子手里拿着一张100 元的钞票,要开100 个账户。

银行的职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不厌其烦地一口气写下100 个户头,手捧100 个存折的中年人心悦诚服,满意而归。

这场一元起存的恶作剧,让人们牢牢记住了这家石窟门里的小小银行。

这家银行的行长,就是后来被美国人誉为议员银行家的陈光甫。

那时的上海是金融业最发达的地区,各种类型的银行都想在这块淘金的热土上争得一席之地:钱庄独霸一方不愿退出历史舞台,树大根深的内资原有银行和英国麦加利银行并驾齐驱,英、法、俄等外资银行实力雄厚,势不可挡。

当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处于上海宁波路的小房子里开张时,资本不足10 万,职工只有七八个,被人称为小上海银行。

开业那天,陈光甫不敢办酒席,不敢请同业董事,唯恐被同行耻笑。

在强手如林的上海滩,这家小银行是靠什么立于不败之地的呢?金融史学家、上海市金融学会副会长洪葭管说,陈光甫最终创造成功奇迹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提出了服务社会的理念。

其他银行对这种理念不以为然,认为银行就是赚钱的,服务社会调子太高了,不是银行本业的范围。

陈光甫资料

陈光甫资料

“中国摩根”陈光甫中国近现代的百年金融发展史上,真正能称得上是银行家的不多。

关系着民生命脉的金融体系,一直牢牢地控制在政府的威权之下,官商不分,只是一个为官僚资本掠夺民间财富的工具。

1897年,由李鸿章、盛宣怀主办的中国首家私人银行——中国通商银行在沪成立,标志着近代金融业的发端。

此后不久,在金融买办与官商林立的上海滩,崛起了一位出类拔萃的人物——陈光甫。

他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的金融企业家,创办了中国最成功的私人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更重要的是,他比别人更自觉、更彻底地扬弃了“官商”办银行的传统,而代之以更为专业化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意识。

有人将之媲美于美国的金融大亨摩根,称之为“中国摩根”。

风光背后是万般艰辛。

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有限空间里寻求发展,他的努力与探索,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是中国近现代商业金融史上一段不可缺少、令人折服又生感慨的往事。

“官商”生涯历史的完成,充满着偶然与必然。

陈光甫1881年12月17日出生于素有钱庄生意传统的江苏镇江。

其父为经营火油生意的商人,后到汉口的报关行谋职,当他看到外商在中国雄厚的商业势力,决意让年幼的次子到汉口报关行当学徒。

在父亲的安排下,陈光甫努力学习洋文,为将来的前途预谋出路。

事实证明,老父的确颇有远见。

正是因为英语特长,陈光甫1904年争取到了赴美参加圣路易国际博览会的机会。

这一年成为他一生通达的起点。

在博览会上,他邂逅了孙中山。

孙中山当时在美国旅行考察,为推翻清政府奔走。

虽然身为清廷的外派人员,陈光甫对这位“乱党分子”早有仰慕之情,两人促膝长谈,甚为投机。

孙中山竭力劝说他参加革命党人组织——兴中会,缺乏思想准备的陈光甫没有答应,但是,他拿出口袋中的5块美金资助孙的革命。

两人从此结缘。

在博览会上,他还结识了孔祥熙,两人也成为莫逆之交。

博览会结束之后,陈光甫选择继续留在美国学习商科。

1909年,他获得商学士学位后回国。

此时,当年主持赴美国际博览会的官员陈琪正在筹办朝廷的洋务实业——“南洋劝业会”,他深知陈光甫是个干才,邀请他参与筹备。

商道 古今经典商业人生

商道   古今经典商业人生

图说企业家:助蒋介石上位的金融巨头陈光甫陈光甫,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银行家,他用二十年时间将一个资本仅7万的小银行变成存款总额近2亿元的第一大民营银行;同时也是因有了他的财力支持,蒋介石才走上权力的最顶峰;也是他在民族危难之际,多次赴美谈成贷款,对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

1、学徒出身自学成才陈光甫1881年生于江苏镇江一个普通商人家庭。

1893年,父亲因经商亏本,被迫到汉口祥源报关行任职,年仅12岁的陈光甫也随父在该行充当学徒。

他在业余时间跟随比利时籍职员学习英语,对各种出口货物,从品种、数量及其流向都悉心观察,几年后不仅学到了许多商业和金融知识,而且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

18岁那年,他到邮政局任职员,后到江汉关税务司工作,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德商瑞记洋行买办景维行。

景氏见他奋发有为,便将自己的长女许配给他。

2、参加1904年美国世博会结识孙中山1904年,陈光甫在景维行的帮助下,作为湖北省代表团的随员,赴美国参加在圣路易召开的国际博览会。

在博览会上,陈光甫结识了孙中山,二人相谈甚欢,陈光甫虽最终并没有加入革命党,但却捐出身上仅有的5美金资助孙中山的革命。

3、创立江苏银行在博览会上,陈光甫目睹各发达国家的先进工业产品和科学技术,深感中国的落后,遂决定留在美国求学。

1909年,他获得商学士学位后回国,此时,当年主持赴美国际博览会的官员陈琪正在筹办朝廷的洋务实业——“南洋劝业会”,他深知陈光甫是个干才,邀请他参与筹备。

劝业会结束后,经人推荐,陈光甫得到“清理江苏财政局”总办应德闳的重用,帮其佐理财务,进而得到当时的江苏巡抚程德全的赏识。

程德全因为响应辛亥革命,得以担任江苏都督,任命陈光甫为省财政司副司长。

在程德全的支持下,陈光甫把江苏的两家官钱局进行改组扩展,于1912年1月创立江苏银行(民国35年改称江苏省银行)。

、险被袁世凯追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孙中山等发动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革命党领袖们不得不再次亡命日本。

人物——陈光甫:一个卓越企业家的精神内涵

人物——陈光甫:一个卓越企业家的精神内涵

人物——陈光甫:一个卓越企业家的精神内涵陈光甫的企业家精神是上海银行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陈光甫的企业精神主要包括改革创新精神、开拓进取意识和服务社会的理念、重视信用的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陈光甫(1881-1976)——字德辉,江苏镇江人。

1904年留学美国,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财经学院,获商学士学位。

回国后,于1915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上海银行,起初仅实收资本7万元,员工7人,被称为“小小银行”。

但这样一不起眼的“小小银行”,在陈光甫主持经营下获得迅速发展,1916年资本增至30万元,1919年资本增至100万元,到1937年抗战爆发前,资本已达500万元,成为江浙财团重要的核心银行之一。

上海银行在我国近代金融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陈光甫也因此被誉为中国近代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

在促使上海银行迅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陈光甫的企业家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谓企业家精神,一般说来是指企业家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顽强进取特征的精神状态或意识。

陈光甫在对上海银行的经营管理中,积极进取、勇于开拓、锐意改革、知人善任、注重诚信,体现出了良好的企业家精神,极大地促进了上海银行的发展。

陈光甫的企业家精神有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色,也有他个人的特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个方面:改革创新的精神陈光甫在经营上非常注重改革创新,他认为“现在世界上不论什么事业都在日新月异变化,银行事业也得推陈出新,才能站稳”,否则“必有落伍之虞”,因此“吾人之精神,完全在于改革,更在于继续不断的改革”。

这种对改革创新的强调,正是陈光甫企业家精神的生动体现。

陈光甫为了在竞争中取胜,经常率先采用一些先进的经营管理方法,从而在银行界开创诸多第一,其中较为显著的有:1、率先开展一元起存。

当时上海各大银行、钱庄资本雄厚,主要以政府和富商大贾为业务对象,对一般平民的小额储蓄不屑一顾。

而陈光甫看到一般平民虽没有大笔业务,但他们数量众多,可以积小钱而为大钱,于是,陈光甫首先在上海实行一元即可开户的储蓄办法,甚至对那些未满一元的储户,可由上海银行发给储蓄盒,以便将积下的铜元、银毫随时贮入,到凑足一元起储数时再送到银行收入存折。

另类银行家陈光甫

另类银行家陈光甫

另类银行家陈光甫作者:傅国涌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0年第17期银行业务,不若他种商店有陈列货物可以任人选择,银行之货物即为服务一元开户,零存整取、整存零取、礼券储金、教育储金、婴孩储蓄、通知存款、旅行支票……今天人们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当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最初推出这些举措时,在中国金融史上无疑都还是创新之举,为中国人的现代社会方式提供了许多新的元素,创造了中国民营银行一个前所未有的典范。

从“小小银行”到“中国的摩根”1915年6月3日,当上海《申报》本埠新闻栏刊登这家银行前一天在宁波路9号开业的消息时,并未引起多大的关注。

虽然号称10万资本(实际上没有收足,有说八万数千元,也有说七万五千元),其中最大的股东庄得之也只有两万多元投资,总经理陈光甫名下不过区区5000元,有一部分还是朋友替他垫支的,开业时全部员工不过7个人,只是一家小规模的不起眼的银行,被叫做“小小银行”或“小上海银行”。

陈光甫之所以要给这家银行标明“商业储蓄”,就是要确立自己的经营业务范围,立志从事于发展商业、提倡储蓄,有别于农业银行、工业银行、土地银行、交通银行等。

上海作为全国商业中心,经济上正在起飞,却几乎没有以“上海”冠名的新式金融机关,他想办一家既可以帮助工商业周转资金,又可以吸引一般市民安全存款的银行,所以冠以“上海”之名。

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的青年陈光甫有足够的信心,也有足够的眼光。

他懂得金融的全部奥秘就是信用,信用建立在服务的基础之上,创行之初,他就立下“服务社会”作为第一行训。

当时有人笑他太迂,说银行旨在图利,空言服务,哪里有利可图?不理解他志在以服务来换取社会的回报。

在他看来,银行尽了为人服务的责任,使顾客对他满意,而换得分内之报酬,这是正当的利益。

如果是不正当的利益,则一文也不苟取。

时间为他做了最好的证明,没过多少年,这家“小小银行”就成长为显赫的“南三行”之一,金融界的一棵参天大树,从1915年到1926年底,所获净利就达355万多元。

金融翘楚的乱世友情

金融翘楚的乱世友情

金融翘楚的乱世友情作者:刘诗平来源:《财经国家周刊》2012年第11期“余与光甫兄于民国三年(当为民国四年——引者)定交,志同道合,六十年来,互相砥砺,情同手足,无时不以裕国厚民、振兴民族经济为共同志愿。

”当95岁的陈光甫于1976年7月1日去世时,87岁的张嘉璈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感伤地写道。

陈光甫和张嘉璈是民国金融史上成就最大、友谊最持久的两位银行家。

两人自1915年结识,致力于现代金融事业,树立起中国银行业的标杆。

在改朝换代的风雨中,友谊逾60年不曾改变。

相遇风华正茂时1915年,是张嘉璈与陈光甫相识相知的年份,也是两人在金融界展露锋芒的年头。

这一年,张嘉璈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担任副经理满年,开始在上海滩站稳脚跟,并相继结识了包括陈光甫在内的志同道合者:年初,在上海金融界年度新春宴会上,得识浙江地方实业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李铭,继而结识浙江兴业银行常务董事蒋抑卮、董事长叶揆初;三月,经朋友介绍,与已辞去江苏银行总经理、正开办铁路转运公司的陈光甫相识,“接谈之后,彼此倾倒”;随后又认识了开办转运公司的钱新之。

“一年之间,得结识如许金融人物,私衷极感兴奋。

”多年以后,张嘉璈这样描述与陈光甫等人的相识。

当时,除叶揆初年纪较大之外,陈光甫、李铭、蒋抑卮、钱新之都是留学回国的青年俊彦。

其中,留美回国的陈光甫年龄最大,34岁;留日回国的张嘉璈年纪最小,26岁。

陈光甫辞去江苏银行总经理职务后,虽然办了个转运公司,但依然念念不忘办银行。

他认定一国工商业发展,金融机关乃枢纽所在。

鉴于官办银行难以独立经营,陈光甫打算开设私营银行。

因此,当张嘉璈邀陈光甫加入中国银行时,他没有同意,而是极力争取张嘉璈、李铭,支持自己开设银行。

最后,陈光甫说服张嘉璈和李铭,开始全力筹划成立新的银行。

作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上海银行)7名发起人中的主要成员,三人分头招股,为新银行开业做准备。

张嘉璈招揽的股东中,包括他的妹夫徐志摩之父——海宁硖石富商徐申如。

陈光甫:曾被孙中山赏识

陈光甫:曾被孙中山赏识

陈光甫:曾被孙中山赏识作者:山佳杨荫杭最早知道陈光甫的名字,还是在杨绛先生的文章中,那篇《回忆我的父亲》。

杨绛之父杨荫杭,带着妻儿从北京回到无锡不久,就因身患重疾,生命垂危。

杨绛自己说,我常想,假如我父亲竟一病不起,我如有亲戚哀怜,照应我读几年书,也许可以做个小学教员。

不然,我大概只好去做女工,无锡多的是工厂。

没有工作,意味着没有薪水;上上下下一大家子人,每天都要等米下锅。

虽说杨家略有储蓄,但治病花钱,当时的社会,哪有什么公费医疗?只有支出,没有进项,这样的日子也不是长法。

病中的杨荫杭,得到好友陈光甫与杨廷栋的资助。

他们并不住在无锡,可是常来看望。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杨荫杭见到老友,分外兴奋,高兴谈笑。

即使朋友走后,病情加重,也乐此不疲。

那时的杨绛,还是小孩,父母聊天中常谈及他们,也觉得对他们感激。

都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因为难,所以可贵,可谓难能可贵。

亲手创建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以下简称上海银行)的陈光甫,与杨荫杭是无话不说的好友,他们同在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

杨荫杭属法学院,陈光甫进入沃顿商学院。

宾夕法尼亚大学,看着是否眼熟?没错,梁思成与林徽因,两人去美留学时,第一站就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美术学院。

这样一来,杨荫杭与陈光甫,还是梁林夫妇的学长呢;解放后,钱锺书、杨绛又与梁林夫妇同为清华大学教授,缘分啊,人生无处不相逢。

陈光甫1904年,在岳父景维行(德商瑞记洋行的买办)的斡旋下,征得湖广总督端方大人的同意,22岁的陈光甫跟随中国代表团,参加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

这是陈光甫第一次走出国门,大开眼界。

在此期间,他意外遇到孙中山先生。

两人相谈,分外投机。

孙氏赏识陈光甫的才华,向其宣扬革命道理,并要求其参加革命。

此时的陈氏,坦言相告:自己目前一心想的是矢志求学,掌握实业救国的本领,马上投入政治斗争,放弃求学的机会,实难接受,请先生谅解。

孙中山颔首,表示理解。

之后,陈光甫的一个举动,令孙氏出乎意料。

陈光甫的经营之道

陈光甫的经营之道
员愿猿怨 年 远 月 猿 日袁 根据道光帝的谕令袁林 则徐在广东虎门共销毁鸦片一万九千一百七 十六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袁实重二百三十七 万斤袁这个数字占 员愿猿愿 年至 员愿猿怨 年季风季节 运往中国鸦片总额的六成左右遥 这个数字令人 震惊袁它意味着在这个时段内运往中国的鸦片 高达三百九十五万斤左右遥 林则徐所采取的禁 烟措施袁使得 员愿源园 年春印度尧孟加拉以及新加 坡等地的鸦片价格大跌遥
由于他把人才看作是银行兴盛的关键袁故 特 别 强 调 野不 论 何 人 袁苟 有 优 秀 之 才 能 袁必 予 以 相当之地位冶遥 对于亲戚故旧的子弟与常人均 一视同仁袁 不给特殊照顾袁 无真才实学袁 坚 持不予重用遥 每逢星期四袁 陈光甫就邀请一 部分职员在银行聚餐袁 人事部门则根据被邀 请的名单事先把约请的职员情况向陈一一作 介绍袁 席间袁 陈光甫就通过自由交谈来发现尧
他要求全体行员必须做到 野以笑颜近人袁 使人于见面之时即有好感冶遥 他比今天全球化 时代的最大零售商沃尔玛提出的营业员接待 顾客必须笑脸相迎袁标准是微笑时露出八颗牙 齿袁早了几十年遥
愿园
Copyright 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史海钩沉
对于清朝政府而言袁国民吸食鸦片不仅造 成国民健康毁坏袁 而且造成白银大量外流遥 员愿猿愿 年 远 月 圆 日袁野遇事敢言冶的鸿胪寺卿黄爵 滋上了一道严禁海关口岸以控制鸦片流入的 奏折袁很得道光皇帝的赞同袁遂下旨遵行遥 员愿猿愿 年 员员 月 愿 日袁 道光帝收到琦善的奏折袁 称其
在天津拿获鸦片十三万两遥 员愿猿怨 年 缘 月 员猿 日 至 员愿源园 年 远 月 圆愿 日 袁 林 则 徐一 年 查 获 的 鸦 片达到二十万余两遥 从 员愿猿苑 年开始的三年多 时间里袁各重要海关口岸共查获鸦片八十三点 五万两遥

银行家陈光甫

银行家陈光甫

银行家陈光甫作者:余世存来源:《爱你》 2017年第2期陈光甫经营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首创“一元起存”,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储蓄银行。

一般人容易想当然地以为清末民初的中国是创业的天堂,实际上,那时的社会形势很严峻。

当时,上海有几十家大规模的中外银行以及数不清的钱庄,陈光甫创办的“小小银行”,即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业时都不好意思请同行吃饭。

不过短短20 年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就成长为中国第一大私人商业银行,拥有几十个分支机构,创造了中国金融史上的多个“第一”:首创“一元开户”;最早推出各种新型储蓄方式,如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和定活两便等;第一个开出旅行支票;第一个办理铁路押汇业务……当时的银行和钱庄形成了牢不可破的经营模式和对外形象,陈光甫一反其他银行追求豪华漂亮的做法,讲究简朴实用。

陈光甫还改革存款柜,建为柜员制,即由接柜员一人负责从验票到付款的全过程,免得顾客东奔西跑。

陈光甫还主张“大我小我化为一体”。

1930 年10 月,上海银行增资到250 万元时,陈光甫就把新股125 万元分配给员工认购,实行员工储金制,这种做法加强了员工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抗日战争爆发后,陈光甫以商人的身份参与外交,跟胡适一起成为抗战的“ 棋子”。

两个人都不是职业外交家,也不是政坛中人,却在国难当头之时担负起重任。

陈光甫曾洽谈“桐油借款”和“华锡借款”,由于事前调查详尽,很快得到美国财政部的认可,为中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1945 年,陈光甫认识了大学者林同济,后者当时正计划创建一座最大规模的西方思想图书馆,陈光甫承诺给予经济上的全力支持。

这就是海光西方思想图书馆,后来正式署名为海光图书馆。

据林同济回忆,陈光甫曾对他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中国旅行社和海光图书馆是我这一生三大得意之作。

”(摘自《大民小国》江苏文艺出版社图/ 千图网)。

历史趣谈大银行家陈光甫如何为蒋介石筹措军饷?

历史趣谈大银行家陈光甫如何为蒋介石筹措军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银行家陈光甫如何为蒋介石筹措军饷?
导语:陈光甫是谁?1915年6月,孙中山适逢人生的低潮,旅居日本。

听闻上海要成立一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孙中山嘱托未来的连襟孔祥熙加入股份1万
陈光甫是谁?
1915年6月,孙中山适逢人生的低潮,旅居日本。

听闻上海要成立一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孙中山嘱托未来的连襟孔祥熙加入股份1万元。

银行的创办人是34岁的原江苏银行总经理陈光甫,他曾支持孙中山反袁,后因抵制军阀张勋而辞职。

陈光甫的这家“小小银行”此时只有10万元的资本。

12年过去了。

孙中山革命事业的继承人之一——蒋介石已从一介布衣跃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927年3月,他指挥的北伐军经过与孙传芳军队几个月的血战抵达上海城外。

进城前,国民革命军就已数次联系上海工商金融界,告知蒋介石将特派人手前来筹备饷需。

1927年初的陈光甫已是上海银行公会的副会长,而简称为“上海银行”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已成为国内第四大商业银行。

上海银行的存款已从1915年底的57万元增至3244万元,放款从51万元增至1919万元,平均年盈利率达到20%以上,1921年的资本额就已增为250万元。

此时,大革命的高潮正要过去,工商业屡经动荡,尚未谋面的的蒋介石与陈光甫都在焦虑地思索着中国的前景。

陈光甫(1881年-1976年),江苏镇江人,1909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商学院,近代中国著名银行家。

北伐的钱从哪里来?
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年底形成了武汉国民政府。

11月,蒋介石率军苦战三个月攻克南昌,急需大量金钱来收买人心。

当时的
生活常识分享。

陈光甫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陈光甫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陈光甫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陈光甫(一八八一—一九七六),江苏镇江人。

原名辉祖,后改名浑德,字光甫。

早年留学美国,获商学学士学位。

一九0九年回国,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银行总经理。

一九一五年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任总经理。

后又创办中国旅行社。

一九二七年后,历任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政府委员和立法委员。

后去台湾,并继续在香港、台湾经办金融与投资事业。

一九七六年七月一日在台湾逝世。

著有《陈光甫先生言论集》等。

机遇在艰难勤奋中到来陈光甫一八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

父亲名仲衡,以经商为业,曾在镇江小闸口开设陈仲记字号,做进口火油生意。

共有子女八人。

陈光甫是陈家的次子。

他年幼时体质很弱,经常生病,长到七八岁上,才渐渐地学会了说话。

仲衡夫妇见孩子如此体弱多病,总是忧心忡忡,他们并不奢望这个孱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什么大的作为,只求老天保佑他平安长大,自食其力也就心满意足了。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水上交通极为便利,商贸活动频繁。

一八五八年按中英法天津条约开辟为通商口岸后,进出口货物日多,贸易额猛增,能与上海和汉口媲美。

随着商贸事业的兴起,经营汇兑业务的钱庄逐渐兴盛,而且势力不亚于上海,与扬州在上海经营银钱业者合称扬镇帮,与宁绍、苏常、潮汕三帮旗鼓相当。

当时,镇江还没有铁路运输,也没有工业,是个经商谋利的宝地。

但是,由于经营不利,陈光甫的父亲陈仲衡只得停业转向。

经过反复权衡,陈仲衡决定另谋出路。

于是,他便到汉口的祥源报关行去当职员。

报关行负责代替进出口商人向海关申办报税手续。

当时海关大权被外国税务司操纵,办理报关手续,自然免不了要同这些外籍人员打交道,而且必须用英文填写报关表格。

陈仲衡略通英文。

他想:精通英文的买办们,工作清闲,收入稳定,头脑灵活点还可赚大钱。

英国人在中国开办商业,实力雄厚,是棵大树。

如果能在这棵大树下乘凉,比较踏实。

眼前外国人都视中国为肥肉,争先恐后来中国搜刮,并且看中了中国的廉价劳动力。

小生意大银行陈光甫观后感

小生意大银行陈光甫观后感

小生意大银行陈光甫观后感陈光甫,原名辉祖,字光甫。

1881年出生在江苏镇江市区东荷花塘三羊巷陈家老宅,其父陈仲衡曾在家乡小闸口开设陈仲记字号,做进口火油生意,由于经营失败,到汉口进入一家外国人开的报关行做事。

1892年,陈光甫随父来到汉口,在父亲做事的报关行当学徒,一千就是7年。

陈光甫是个有心人,学徒工余时间跟随比利时籍职员学习英语,对各种出口货物,从品种、数量、流向都悉心观察,几年后不仅学到了许多商业和金融知识,而且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基础。

,18岁时,他终于考入了汉口海关,从事邮政业务,后又由于英语出色,转入汉阳兵工厂任英文翻泽。

1904年,由于通晓英语与商务,他被选为湖北省代表团的翻译,赴美国参加圣路易斯世界博览会。

世博会历时7个月时间,令陈光甫大大地开阔了眼界。

会议期间,他拜访了正在募集经费的孙中山,并向其捐助了5美元。

博览会结束后,陈光甫决定留在美国学习。

到1910年,陈光甫从经济学领域首屈一指的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毕业,获得商学士学位。

陈光甫回国后,被江苏巡抚程德全任命为江苏银行总经理。

1913年,陈光甫以江苏银行的资金支持上海革命党人起兵反袁,袁世凯为此对他下达了“格杀令”,后来幸亏担任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的好友张一廉周旋,才保住了性命。

1915年,陈光甫谢绝了中国银行的加盟邀请,重赴上海,联合一批银行家、实业家成立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银行资本号称10万银圆,实际只有7万银圆,总行设在上海宁波路9号一幢老式洋楼里。

开业仪式上,陈光甫不敢办酒席,不敢请同业董事,连银钱公会的董事朱五楼都不敢请。

当时上海银行的门面很小,从董事长、总经理到普通职员,总共才有7个人,连当时的一些钱庄都不如。

为打开局面,总经理陈光甫亲自拉存款、跑业务,晚上回行还要为青年职员开班授课。

经过慎重考虑,陈光甫决定把发展大众储蓄作为突破口,选择了一条艰苦的服务社会、服务平民的道路,提出“从小处做起,为人所不屑为”“人争近利,我图远功”的原则,在全国率先面向大众,开办一元钱存折(一元钱即可开户头),想方设法汇聚中小企业和社会上的闲散小额资金,最早开办了零存整取、整存零付、存本付息、子女教育储蓄基金、养老储蓄基金和婴儿储蓄,发行储金礼券等名目繁多的、有利于市民日常生活的储蓄项目,并不避繁杂,为市民代收代付水电费、代发工资,开展多种形式的汇兑业务;在各大中学校还设立了办事处,为学校代收学费;提倡学生勤俭节约、零星储蓄;在教会中也吸收外国人的外币支票转作存款等。

最新 陈光甫服务社会的银行家-精品

最新 陈光甫服务社会的银行家-精品

陈光甫服务社会的银行家在上海滩,曾经有一家银行,被人讥为“小小银行”、“小上海银行”和“平民银行”,因为它的规模实在太小了,只有10万元资本,而且从董事长、总经理到普通行员,总共才7个人,连当年永丰、福康、顺康等钱庄都不如,所以在银钱业很受歧视。

这就是创建于1915年的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然而仅仅过了五六年功夫,这家银行的状况就有了很大的改观,并开始做国际汇兑业务,十年后就与江浙财团的浙江兴业银行和浙江实业银行并称“南三行”,抗战前该行的存款曾一度跃居全国私营银行之首,还在上海宁波路50号建起了七层银行大厦,在全国各地设立了一百多处分支行和营业网点。

这段在民国金融史上堪称奇迹的“神话”,不得不从该行的总经理陈光甫先生“服务社会”的理念讲起。

小银行与大服务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行训是“服务社会,辅助工商实业,发展”,这是陈光甫创办银行之初设立的目标与今后拓展之鹄的。

用陈光甫自己的话来说,“所谓服务社会,其所以能对社会扩展服务之区域,发挥服务之精神,表彰服务之效率者,首在如何接近社会,又在如何深入社会,更在如何适应社会之需要而不可分离,尤在于如何能促进大众社会之繁荣而共跻康乐,如此方为本行尽服务社会之能事。

”陈光甫在此强调了服务社会应体现在“服务之区域”、“服务之精神”、“服务之效率”三个关键词,他一生的经营实践可谓在不断诠释着这一“服务社会”的理念。

社会上通常将“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简称为“上海银行”。

有人嫌行名中的“商业”和“储蓄”太累赘,陈光甫却不这样看。

他解释说,所以标明“商业银行”四字,是在确定本行经营业务的范围,以示有别于农业银行、工业银行、土地银行等等,因为将经营范围确定以后,才能对于业务有正确的方针,全力以赴才不致顾此失彼。

上海银行首先正名,即表示该行立志从事于“发展商业”、“提倡储蓄”。

那时候,在吸收存款上,银行家们大多在官僚老爷和军阀身上下工夫,因为他们有钱,有时一张支票就是几万元、几十万元,存款积累既快又省事,而陈光甫则选择了一条艰苦的服务社会、服务平民的道路,提出“从小处做起,为人所不屑为”,“人争近利,我图远功”,“人嫌细微,我宁繁琐”的方针,在全国率先面向大众,开办一元钱开户存折,想方设法汇聚中小企业和社会上的闲散小额资金,开办了零存整取、整存零付、存本付息、子女储金、养老储金、礼券储金等有利于市民计划过日子的储蓄项目,在圣约翰、金陵、工商等各大中学还设立了一百多个办事处,提倡学生勤俭节约、零星储蓄,借以养成国民之俭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