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教案 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观察物体》青岛版(五四学制)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能够辨别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判断。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物体时所获得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观察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2. 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推理和判断。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运用观察物体时所获得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 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和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书本等,让学生注意观察物体的形状和特征。
2. 提问学生:你们能说出这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吗?二、探究与发现(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描述方法。
三、实践与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发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推理和判断。
2.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物体时所获得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的体积、表面积等。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观察物体的重要性。
2. 提问学生:你们还能想到其他观察物体的方法和应用吗?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体,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2. 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推理和判断,并能够运用观察物体时所获得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 观察物体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1 观察物体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2. 使学生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并能正确判断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3.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物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
2. 观察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3. 解决与观察物体相关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观察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2.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物体的形状和位置,运用观察物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几何模型或实物。
3.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个物体,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个物体,并提出问题:“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探究新知(1)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a.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
(2)观察物体的形状和位置a. 教师出示一个物体,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判断物体的形状和位置。
b.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形状和位置的方法。
3.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教师出示一些物体和几何图形,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以及观察物体形状和位置的方法。
5. 布置作业(1)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
(2)观察生活中的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以及观察物体形状和位置的方法。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观察物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人教版数学5.1 《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教材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68------71页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以及运用推理解决简单问题这三个部分组成。
在第一部分中,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是以学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展开的,让学生得到结论: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同时让学生理解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以及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的方法。
在第二部分中,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体的形状,他是让学生从观察实物转为观察立体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同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位置分别对立体图形进行观察,体现了学生对于三视图知识的初步渗透。
在第三部分中,重要是要学生将已学的知识充分的,能够简单的推理解决部分简单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中,重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和推理,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而且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辨认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简单的物体的形状,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的几何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如何来观察物体,能够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以及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一个简单的物体、几何体的形状,初步掌握全面、正确的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难点:辨认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推理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观察物体1…………………………………1课时观察物体2…………………………………1课时解决问题……………………………………1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上册小学数学第68页例1及相关内容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通过一个具体的情景-----四名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来观察熊猫玩具来展开,通过学生的观察,在结合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形状是谁看到的,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同的,并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2.第二单元:角的度量3.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4.第四单元:两位数除以两位数5.第五单元:观察物体6.第六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7.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搭配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1课时: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大数。
2.探索让学生自主数数,发现大数的组成规律。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大数的认识。
第2课时:读写大数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大数知识。
2.探索引导学生读写大数,发现读写规律。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大数的读写能力。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
2.探索让学生用三角板和量角器量角,发现角的度量方法。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第2课时:角的度量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角的知识。
2.探索引导学生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度量能力。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法则。
2.探索引导学生运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能力。
第2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上节课的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2.探索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应用能力。
第四单元: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第1课时:笔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法则。
2.探索引导学生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两位数。
3.交流4.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两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能力。
《观察物体》教案(通用15篇)
《观察物体》教案《观察物体》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体》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观察物体》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或图片,能辨认并识别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表述,初步感知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结果不一定相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怎么看。
2、让学生通过猜一猜的逐步推断,总结证明出观察事物需全面性,能灵活运用三视图,完成将平面图形变换成实际图形的操作。
3、让学生从物到形;再从形到物的看一看、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的操作中充分经历、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
4、让学生通过欣赏、描绘实物的平面图片,互相交流所得,在感悟事物形体不同方向美的同时提升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准备:课件、练习纸、水壶、积木(三)教学过程:一、初步感知:1、观察导入:⑴、孙老师给一位小朋友拍了一些照片,你知道这张照片摄影师站在这位小朋友的哪里拍的?⑵、板书并讲述:(前面)从前面我们看到了这位小朋友的正面,你从正面主要看到了什么?(脸、两根辫子)2、展开:⑴、提问:摄影师还能站在哪里拍?(随机展示图片)⑵、板书:(左右;上面;后面)⑶、说说:你主要看到些什么?重点说说(左右):为什么只能看到一只眼睛了?看到的这一只眼睛是同一只眼睛吗?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中队长标志了?……3、小结:⑴、同时出示五张照片⑵、提问:我们从前、后、左、右和上面观察了这位小朋友,发现从这些不同的方向看的结果都各不相同。
⑶、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怎么看?”4、欣赏:⑴、导入:我们先来欣赏一些照片,你最喜欢哪一张就请你说说是怎么拍的,好吗?⑵、随机回答⑶、小结:我们从各种不同方向看到了这么多的照片?你看到你的桌面上有什么?二、物到形的探究:1、自由玩一玩:同桌两人可以看一看、玩一玩水壶。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观察物体—上册9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观察物体—上册9篇观察物体—上册 1教材分析:本单元知识是学生在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通过"看一看"的情境,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从不同观察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在通过"节日广场"这个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巩固学生所学习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形状可能不同以及上一单元所学乘法口诀;并利用节日气氛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安排所有学生都参与观察和体验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已经初步学会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他们有较强的观察兴趣,但方法不明确,观察比较笼统,观察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材从学生个体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引导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单元教学目标: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重点:体验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形状.能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学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单元教学设想:本单元的设计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本册的教学内容是从一年级下册的内容(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根据本单元教学内容,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然后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椐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让学生对从不同位置观察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课时安排:(4课时)课题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看一看(一)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1课时看一看(二) 辨认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 1课时节日广场练习课 1课时机动查漏补缺 1课时第一课时看一看(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3.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的意识,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设计思路:本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情境,让所有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发展空间观念.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第二层次:体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第三层次:体验有序观察的好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设问引入,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1.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桌子,交流观察到的桌子的形状.(2)交换位置观察交流.(3)小结.2.体验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1)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你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再观察每个位置能看到几个面.(2)小组汇报交流.在汇报中,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有序观察的好处,注意引导学生准确表述正,侧面和上面.(3)小结: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三.小游戏.书中p26的连一连.四.巩固应用.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2,学完后你有什么想法第二课时看一看(二)教学目标:1.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形状.2.体验用同样多的正方体并以某一形状为正面拼搭物体,拼搭出来的物体的形状不是唯一的.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知识类推和迁移的能力.教学重点:用几个正方体搭成简单的物体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的形状.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设计思路:本节课是学完"看一看(一)"后开始学习的.分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会辨认由几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的平面图.第二层次:通过拼搭,体验不同简单物体的正面(侧面或上面)形状可能相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主题图片,引出图中笑笑,淘气,机灵狗在从不同角度观察由3个正方体搭成的简单物体.2.请学生拿出自备正方体积木,拼搭成书上形状,分别从上面,正面,侧面进行观察.3.独立完成p28"连一连".4.组内交流.5.全班汇报.6.小结.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1.小组活动:用3个正方体搭你喜欢的物体.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2.汇报交流.三.练一练.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4题.五.总结:学生在小组内谈体会和收获.第三课时节日广场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应用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2.进一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会得出不同的形状.3.联系教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目标1,2.教学难点:1.熟练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2.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设计思路:本节课一堂复习课.分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层次: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层次: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的不同形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国庆节刚刚过去,相信小朋友们和自己的亲友一起过了一个热闹的国庆节.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广场,再次感受节日的喜悦 (板书课题)二.探索学习.1.出示第一幅主题目图.2.学生活动.(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把算式写在堂上练习本上)3.交流活动的过程与结果.4.出示第二幅主题图.5.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挥想象,独立完成"下面三幅图各是谁看到的 ".6.全班集体订正.三.实践应用.交流生活中的乘法问题.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第四课时机动观察物体—上册 2教学内容:课本p67例1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观察物体:2、观察由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优质课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观察物体(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数学第33页例2,“试一试”教材分析:这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主要教学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由几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教材先让学生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照样子摆成一个长方体,再分别从前面、右面上面进行观察,找到观察位置与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完成连线。
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初步建立观察位置和相应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随后的“试一试”继续引导学生观察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
“试一试”和例2相比,有两点区别:一是长方体摆放的方式有所不同,例2中是2X 1 X2的长方体,“试一试”中是2X 2X 1的长方体;二是教学要求有所提高,例2要求照样子一试”要求学生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用4个正方体摆摆出长方体,再进行观察出相应的物体,再从前面和右面看一看,并在方格纸上画出从前面和右面看到的图形。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深刻感受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又能帮助学生体会根据视图想象物体形状的方法,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目标:1.学生会从前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并能将观察到的形状用小正方形摆出或是在方格纸上画出。
学生也能根据从某个面看到的图形想象出长方体的形状,从而建立物体与视图之间的联系。
2.学生在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观察的正确方法,培养独立想象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3.学生在经历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观察的兴趣,逐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若干个小正方体、平板电脑教学过程:一、反馈微课和进阶练习一1、反馈微课同学们课前我们学习了微课,你有哪些收获?2、反馈进阶练一同学们还完成了进阶练习一,我们来看看完成情况。
2024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观察物体
2、观察法
在教学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手提纸袋,观察结束后出示图画让学生说说这是从哪个位观察到的然后组织讨论,同一动物为什么同学们观察的形状不同,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要与大家一起分享。
四、布置家庭作业
完成练习六第4题
回家观察电视机和微波炉,看看它们的前面、右面和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右面、上面
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观察物体 篇2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这部分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已二年级下学期已初步学习的观察物体的各个面形状的知识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的。
通过学生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同位置不同形状的概念。
3、全方位观察
教师让学生选择在本组中喜欢的角度去观察,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深刻认识。
4、认识例1中各图的观察点
(三)巩固深化
本环节教学,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比一比,看一看,连一连,组织学生观察分析,在充分实践活动基础上学习新知。亲身探索过程,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观察物体》这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它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在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的。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有趣的人教版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嘿,你知道吗?在我们四年级的数学里呀,有个超级有趣的部分,那就是观察物体。
这可不像我们平常随便看看东西那么简单哦。
就说我们在课堂上吧。
老师拿了好多不同形状的小积木,有正方体的,长方体的,还有三棱柱呢。
老师把这些小积木摆成各种各样奇怪的形状放在桌子上。
然后呀,就问我们:“从前面看,这个形状是什么样的呀?”哎呀,这可把我们难住了。
我眼睛瞪得大大的,像个铜铃似的,死死地盯着那堆小积木。
我心里想:“这看起来就像一团乱麻,怎么说得清楚嘛。
”旁边的小明呢,他挠着头,皱着眉头,嘴里嘟囔着:“这可咋看呀,感觉像个迷宫似的。
”小红却很自信,她大声说:“我看呀,从前面看,最左边是个正方体,它就像一个小城堡的塔尖,然后旁边的长方体就像城堡的城墙一样,平平的长长的。
”老师听了,笑着点头说:“小红说得很有道理呢。
”这时候,我就不服气了呀。
我心里想:“哼,我也能看出来。
”于是我举手说:“老师,那从上面看呢?我觉得从上面看就像一幅奇怪的地图。
中间的三棱柱就像一座小山,周围的正方体和长方体就像小山周围的房子和道路。
”老师也夸我很有想象力呢。
那观察物体到底有什么用呢?这就好比我们在生活中看一座大楼。
如果我们站在大楼的前面,我们看到的是大楼的正面,那可能是很多扇窗户,还有一个大大的门,就像我们从前面观察那些小积木一样,只能看到前面的部分。
可是如果我们走到大楼的侧面呢?那就不一样了,我们可能只能看到一面墙,墙面上也许只有几个通风口,就像我们从侧面观察小积木时看到的是另一种样子。
要是我们站在大楼的顶上往下看,那就更有趣了,就像看一幅画一样,能看到大楼的屋顶的形状,还有上面的一些设备,这就像我们从上面观察小积木的感觉。
我们还做了好多有趣的练习呢。
有一次,老师在黑板上画了几个不同形状组合的图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从不同方向看是什么样子。
我闭上眼睛,感觉自己的脑袋里像有个小剧场一样。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查看。
四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呈现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
教学准备:球体、圆柱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情趣1、学生齐诵《题西林壁》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诗《题西林壁》,一起来背诵一遍。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2、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需要这样,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二、观察物体探究新知1、教学例2①出示一个球体,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不论从哪一个位置看球,都呈现一个平面图形的圆。
②出示一个圆柱,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
得出结论:前面看是一个长方形,左面看也是一个长方形,上面看是一个圆。
③出示球和圆柱按照例2的摆法让学生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图形?从左往右看:(板书:左)从上往下看:(板书:上)从前往后看:(板书:前)师:从右往左看(板书:右),你看到什么图形?为什么只看到一个?(因为球被挡住了,所以只看到圆柱没看到球)从下面看(板书:下),你又看到了什么图形?从后面看(板书:后),你又看到了什么图形?小结:物体摆放的位置,当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就会看到不同的图形。
从前面看是一样的,从上面和下面看也是一样的,从左边和右边看也是一样的。
说明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是相对的。
2、教学“做一做”①出示做一做的图形师: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②出示换个角度从上面观察得到的图形师: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③出示分别从上面,左面,前面观察得到的一组图形?师:猜一猜有可能是由哪两个图形组合得到的?三、练习巩固完成教科书第40页练习八的第3题。
观察物体的技巧与方法—四年级上册数学
观察物体的技巧与方法—四年级上册数学一、概述:1、观察物体是四年级上册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物体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结构、功能、位置、方向、运动和变化等方面的特征和规律,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2、四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观察物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通过掌握视图的基本概念、简单几何体的视图、复杂几何体的视图、视图的应用、观察角度与视觉效果、图形组合与分解以及图形变化的识别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形状和特征,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3、在四年级上册数学中,我们首先接触到的是对物体形状和大小的观察。
对于给定的物体,我们需要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来感知。
4、视图的基本概念:视图是物体在某个方向上的投影。
在数学中,视图通常用于描述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
视图分为正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等。
通过不同的视图,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特征。
二、观察物体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在观察物体时,我们需要关注其主要的形状特征,以便更好地描述和理解物体。
2、大小:大小是物体的重要属性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大小,我们可以理解相对大小的概念。
例如,比较一个篮球和一个足球的大小,可以知道篮球比足球大。
三、观察物体的颜色和材质:1、颜色:颜色是物体的重要属性之一。
通过观察物体的颜色,我们可以了解其外观特征。
例如,一个红色的苹果和一个绿色的苹果在颜色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2、材质:材质是物体的质地。
不同的材质有不同的触感、耐磨性等特性。
例如,棉花的质地柔软,钢铁的质地坚硬。
四、观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1、结构:结构是指物体的内部构造和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物体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其组成和构造特点。
例如,一个钟表的内部结构包括表盘、指针等组成部分。
2、功能:功能是指物体所具有的作用和用途。
通过了解物体的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的教案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观察物体,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材质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几何概念,进一步提升其数学能力。
本课程适用于四年级学生。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方面,掌握数学中的几何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提高其数学思维水平。
3.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掌握知识。
4.让学生学会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实施1.导入环节:教师准备一些常见的物品,请求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形状、大小、颜色和材质上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物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
2.教学主要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几个常见的三维几何图形,如立方体、长方体、圆锥形、圆柱形等。
在黑板上画出它们的正视图和侧视图,与学生一起比较和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
(2)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常见的两维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边和角,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特点和差异。
(3)教师展示一些具有相似性质的物品,例如大小相同、形状不同的一组球,不同颜色和形状的一组积木,让学生在分组中锻炼发现规律的能力,并将其理解为数学中的抽象概念。
(4)教师让学生尝试使用竿、球和纽扣等日常物品来创建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几何概念,并发挥学生的创意能力和合作能力。
3.教师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这些几何概念,解释其数学特性和公式。
4.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指导学生在下次课程中下一步行动。
五、教学建议通过本实践性教学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中的几何概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辨能力,并在创造中锻炼合作和创新能力。
在实践中让孩子们享受学习的过程,减轻学习压力,拓宽学习视野。
同时,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去寻找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让他们自然地接受数学,建立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观察物体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比如第1题:要求正面看到的是4个横放的,那就应该先连着横放4个,然后考虑多出来的那1个,可以放在前,也可以放在后,一共会有8种摆法。
第2题是从侧面考虑的,那就应该先一前一后放两个,然后再考虑1和4或是2和3,也有多种摆法第3题是从上面看的,正好能把5个都看齐了,所以只有一种摆法4、数一数,各有几个正方体,再摆一摆可指名学生说一说,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自己是怎么数的?(比如分层观察,可以分上和下,也可以分左中右,还可以分看得见和看不见的。
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观察物体,和以前学的比,你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五、课堂练习补充习题授后小结:教学时,注重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在探索不同摆法时,对空间观念相对弱的学生,允许他们在操作中反复尝试,不断修正,尽可能找到不同摆法;对空间观念相对强的学生,鼓励他们借助想象和推理解决问题,并注重通过摆和观察进行验证和确认。
在活动中,不断鼓励学生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摆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尽力而为地找出各种摆法。
还应该在一些有规律的地方进行适当的小结,这样可以将知识形成一个系统,利于学生更好地探究更多的新知。
这部分内容有操作,内容简单学生比较感兴趣。
课前思考:本节课的内容是在上册教材观察四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小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
新知的教学是需要让学生利用实物进行拼搭,仔细观察交流,而后教师利用教学光盘进行演示。
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几个小正方体的摆放的位置相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能够看到不同的形状;几个小正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从不同的角度看,也可以看到相同的形状。
本节课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地方很多,课堂上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是否围绕老师的要求来动手操作。
应该说本节课有前面的基础,有学生自己的动手操作和教学光盘的动态演示,应该达到预期效果。
课后反思:凭借学生的生活经验,凭借可以动手操作的学具,凭借课堂上动态的课件演示,学生本节课的内容都掌握的比较好,动手操作的频率较高,效果也较好。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内容关于这一内容,小学二年级已经安排过一次,从生活中的实物如玩具,汽车等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并用适宜的图形表达所看到的图形本单元继续学习《观察物体》教材分析通过对生活一些常见的长方体形状物体的观察,引导学生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最多可观察到长方体三个面练习活动中,通过对正方体的观察,体会到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通过对拼搭物体的观察感受视图的形状随着观察角度不同而变化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二、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教学难点:明白在任何一个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最多看到三个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三、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已经安排过一次学习,学生已接触从物体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方法本班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很敏感,较易接受,还很感兴趣本节课,但是学生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还不成熟,很多情况下还需要依靠具体形象经验去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本节课,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自动参与,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知,形成经验。
四、教学目标分析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并体验到从不同的。
2.学会观察方法,积累观察经验发展数学逻辑思维,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
四、设计理念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要有只观察到事物的一个面发展到观察事物的两个面、三个面还有一些难度在表述自己的观察方法和结果是也出现了表述不清楚的状况四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发展适合学习本单元的内容。
五、教学策略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长方体鞋盒、正方体、七、教学活动过程。
数学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案
2.想象。
根据下图想象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
图2
再在方格纸上把看到的视图画出来。
3.比较。
比较两个物体的视图,说说从哪些面看到的图形完全相同,在怎样的情况下从同一方位看到的图形相同,怎样的情况下从同一方位看到的图形不同。
4.拓展。
提问:看图1,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
四、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六第4题。
板书设计
十分钟课堂练习(结合错题有针对性的设计)
教学后记
课题
观察由几个相同正方体摆成的正方体或长方体
课时续数
独立备课教案
集体备课后的修改
及提优补差措施(手写)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4页例2、“试一试”和“练一练”,第36-37页练习六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有几个正方体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前面、后面和上面的图形,能辨认和判断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图形;能根据其中一个或两个面的形状,摆出相应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再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
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先根据直观图想象从前面、右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图形,再完成连线,并具体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提问:如果从前面观察投票箱,看到的形状图是怎样的?从右面和上面观察呢?
启发:要知道同学们说得对不对,可以分别到投票箱的前面、右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先请一名同学上来看一看,然后告诉大家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些什么。
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
**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无处不在,它们形状各异,大小不同。
数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这些物体的属性和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如何通过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物体。
**一、物体的形状**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首先会注意到它的形状。
在数学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可以识别出这些基本形状,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例如,一本书的形状可以近似为一个长方形,因为它有四个直的边和四个直角。
而一个足球的形状则接近于一个完美的球体,因为它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圆的。
**二、物体的尺寸**除了形状,物体的尺寸也是我们需要观察和理解的一个重要属性。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来得到物体的尺寸。
例如,使用直尺可以测量一条线的长度,使用卷尺可以测量一个圆的周长。
在观察物体时,我们还可以比较它们的尺寸。
比如,两个物体哪个更大或更小,或者它们的尺寸是否相等。
这种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物体的大小关系。
**三、物体的方向**方向是另一个重要的观察点。
在数学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描述物体的方向,比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通过观察物体,我们可以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和方向。
例如,当我们在看一张地图时,可以通过观察地图上的标记来判断某个地点是在我们的北边、南边、东边还是西边。
这种方向感对于我们的导航和定位非常重要。
**四、物体的空间关系**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来理解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这可能涉及到更复杂数学概念的理解能力,例如空间中的位置、距离和角度等概念的理解。
比如,当我们观察一个房间内的家具布置时,可以理解各个家具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它们与房间整体空间的关系。
**结语**通过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物体,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尝试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物体和现象,你会发现一个全新而有趣的世界!。
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认真组织拼摆,观察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体会在同一位置看到相同的视图的不同摆法,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看到的视图,以提升学生对实物及视图进行转化的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发展空间观念和借助想像和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别看到了什么形状?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你想怎么摆?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
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先后教学了由2个、3个或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
本单元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材分两段编写。
第一段在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第二段是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正方体,这组正方体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
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摆一摆、看一看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准备必要的学具,切不能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
1? 在摆正方体的活动中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第52页例题里已经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了一个物体,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个物体的三视图,教材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问题,在这个已拼成的物体上再添1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添了正方体后的物体与原来的物体有相同的正视图。
这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问题,也是他们乐意接受的问题,还是一个开放的问题。
教材为学生设计的学习活动线索是:接受并理解问题猜一猜、估一估可以在哪里添摆一摆、看一看正视图有没有变化在交流中体会摆法是多样的把各种摆法分类
整理,找到规律。
在接受问题时要理解从正面看形状不变的意思,通过观察并记住原来物体的正视图是横着排成一排的3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在猜一猜、估一估时要考虑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放在哪里,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上边,正视图会不会变化?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呢?放在左边或右边呢?在经过比较周密、充分思考之后,确定添的一个正方体应摆的位置。
要摆一摆、看一看,证实虽然添了一个正方体,正视图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确认自己的答案。
在交流中不但要展示自己的摆法,还要关心别人的摆法,体会摆法是多样的。
最后通过对全班同学的各种摆法进行分类整理,明白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
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着摆。
试一试要求添上一个正方体后,上视图不变或侧视图不变,让学生再次经历与例题相同的学习过程。
想想做做第3题把5个同样的正方体按要求摆一摆。
这里有三个小题,第(1)题和第(2)题的答案是开放的,第(3)题的答案是惟一的。
教材希望这些灵活的练习,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他们的想像,发展空间观念。
第4题里有四
个物体,每个物体都是许多个同样大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各个物体所用正方体的个数都不同。
这题要求学生先数出各个物体用了多少个正方体,再照样子把这些物体摆出来。
在数的时候,既要数在实物图上能看到的正方体,也要数图上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
这些被遮住、不能直接看到的正方体,有些在物体的后面、有些在下面,想到它们的客观存在是空间观念的具体表现。
数过以后再摆一摆,让学生验证数的结果,检查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
2? 观察并列的一组正方体,用视图表示这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54页例题先让学生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照样子摆一摆,这5个正方体应摆成两堆(右边2个左边3个或右边3个左边2个),这两堆是并排的,它们的底面沿着同一条直线,而且左右两堆不连在一起。
教学活动分两层进行,第一层先分别指出图中男孩和女孩摆出的物体的三视图,即从正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从侧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和位置。
第二层分别比较两种摆法的正视图、侧视图、上视图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有什么差别。
通过这道例题让学生体会三视图既能表达物体的形状,还能表达位置关系。
学生已经能够用视图表示物体的形状,用视图表示位置关系是第一次学习。
分别说出例题里男孩摆法的正视图和上视图
并不困难,在学生说出这两个视图后,要引导他们注意每个视图里都有两点内容:一是物体的形状,二是相互的位置关系。
两排长方形表示了形状,之间空开的距离表示了位置。
侧视图是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在观察中体会,从侧面看,左边的两个正方体被遮住了,只能看到右边的三个正方体,所以画出三个正方形上下排成一排的图形。
类似地在说出例题里女孩摆法的侧视图时,也要在观察中体会两部分间有被遮住的关系,弄清楚视图中最上面的一个正方形和下面两个正方形分别根据什么画出来的。
教学这道例题时,也可以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促进认知迁移。
先用5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下面的样子,分别指出三视图。
再把两个物体的左右两边平移拉开一些距离,让学生分别说说三视图。
比较男孩、女孩摆法的视图,要把力量放在正视图和侧视图上。
要比出正视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而进一步体会视图表示物体形状。
侧视图虽然相同,但图中的三个正方形所对应的正方体不完全相同,它反映了物体两部分被遮住的情况不同。
在相同的结果里找出不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正确思考。